美軍衛星實時偵察技術威脅巨大 東風41失去威懾力恐非狂言

在蘇聯和俄羅斯的戰略核威懾體系中,機動式洲際導彈一直是重點發展的對象。在20世紀70年代俄羅斯首先發展出了SS25“白楊”洲際導彈,由於這種導彈是放置在輪式發射車輛上可以不斷地機動,因此它的具體地點很難被對手掌握。之後蘇聯又在SS25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出了SS27“白楊M”,並在威力和命中精度方面更甚一籌;現在俄羅斯又在“白楊M”導彈的基礎上推出了“亞爾斯”機動式多彈頭導彈,不僅具有多目標打擊能力而且還有更好的突防效果。俄羅斯如此不遺餘力地發展機動式洲際導彈,主要是為了防止被美國首輪核打擊解除核武裝。因為相對於固定式發射井發射車不斷地機動,敵方難以通過衛星進行鎖定導彈的準確區域。

美軍衛星實時偵察技術威脅巨大 東風41失去威懾力恐非狂言

俄羅斯機動式洲際導彈

隨著空間偵察技術的發展,機動式戰略導彈所擁有的優勢正在逐漸喪失。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目前正在積極發展衛星實圖像傳輸技術並計劃在2021年投入使用。名為“數字地球”的計劃是一種全球衛星星座系統,準備採用衛星過頂下載技術和網絡雲端傳輸技術等,能讓用戶在衛星過頂目標區幾分鐘之內即可得到衛星圖像,而在目前技術條件下則需要幾個小時。一旦這個數字地球技術成功運行,可以讓美軍和美國情況機構近乎實時地獲取全球各地的目標影像。

美軍衛星實時偵察技術威脅巨大 東風41失去威懾力恐非狂言

美國正在打造空間衛星實時偵察網

一旦美軍掌握了衛星實時成像技術,將會對機動式戰略導彈構成致命的威脅。無論是在公路、沙漠、荒原還是山區,只要讓美國衛星尋獲機動式導彈的蹤跡,那麼美軍就可以通過實時衛星圖像連續不斷地對洲際導彈進行追蹤。導彈發射車每小時幾十公里的機動根本不足以甩掉衛星的跟蹤。因此假如發生戰爭,美國完全可以發動先發制人的核攻擊將暴露在野外的機動發射車給摧毀。

早在冷戰時期,美軍就研究過使用核武器彈幕攻擊摧毀機動式導彈的戰術。就是先通過衛星偵察大致確定機動導彈部隊所在的位置,之後發射1-2枚分導式洲際導彈向目標區投放18-20枚核彈頭,從而形成上百平方公里的殺傷區消滅敵方的機動式導彈。不過當時這個彈幕殺傷戰術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能連續鎖定敵方導彈發射車的位置。現在美國如果能通過衛星實時圖像跟蹤對方的導彈,則可以非常容易地實施這個彈幕打擊戰術,甚至可以用更少的核彈頭就能精準的消滅對方的機動式戰略導彈。因此有美國媒體稱:大約在三年之後中俄二國“白楊M”和東風41對美國將會失去威懾力。

美軍衛星實時偵察技術威脅巨大 東風41失去威懾力恐非狂言

彈幕式核打擊可殺傷機動式洲際導彈

對於東風41在三年後失雲威懾力的言論,很多人可能覺得這是美國人在狂言亂語。不過這究竟到時候能否成真,關鍵還是要看中俄如何應對。如果中俄能夠找到反制美國實時空間偵察系統的辦法,那麼東風41和“白楊M”仍將會發揮出有效的威懾作用。反之情況則確實對中俄導彈部隊不太有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