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成功突破一頂新技術領先中美:美軍坦克拒絕使用 解放軍也不願多列裝

武器 坦克 陸軍 麥田軍事觀察 麥田軍事觀察 2017-08-03

上世紀60年代,美國研製了M60A2坦克,其配備一門152毫米的坦克炮,以備能發射“橡樹棍”炮射導彈,當時最新的技術理念,可惜新技術的不成熟性,讓美軍吃盡了苦頭,最終不得不撤裝了事。

俄羅斯成功突破一頂新技術領先中美:美軍坦克拒絕使用 解放軍也不願多列裝

M60A2

西方以M60A2的失敗為由,放棄了炮射導彈的研發,中國在研發122型中型坦克時,也提出過炮射導彈方案,後技術問題放棄。誰也沒有想到,蘇聯沒有放棄這一技術,堅持下來,最終成功突破一頂新技術,並領先中美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列裝,只是直到90年代才公開其存在的事情。

目前俄依然為國際上,主要的炮射導彈輸出國,主要型號為:9M119,綽號:蘆笛,也有稱為:映射,為俄第三代炮射導彈,可以使用俄式125毫米口徑的滑膛炮使用。

俄羅斯成功突破一頂新技術領先中美:美軍坦克拒絕使用 解放軍也不願多列裝

9M119

它的設計相當巧妙,分成為彈頭和發射藥管二個部分,從而可安裝到坦克自動裝彈機內,其彈頭部分其實就是導彈主體,長約450毫米,重約17.2公斤,如果算上發射藥管,那麼總重24公斤。可以以普通炮彈一樣處理。

發射時,9M119由發射藥推動飛出炮口之後,彈體中部和尾部的控制翼會展,中部的彈翼用於控制飛行方向,尾部彈翼用於穩定彈首,自身的發動機會適時啟動,其飛行速度可達800米/秒,達到最大射程5000米,總飛行時間也不超過8秒。

俄羅斯成功突破一頂新技術領先中美:美軍坦克拒絕使用 解放軍也不願多列裝

9M119

其制導方式為激光束制導,為此彈體的底部有一圓形光學元件,用來接收編碼激光信號,這樣坦克火控系統只需要盯住目標即可。其早期型的破甲厚度達到500到600毫米,後改為串聯戰鬥部,破甲厚度達900毫米。

這一技術相當複雜,主要是如何在有效空間內,安裝各種部件,並讓它們正常工作,故而推向國際市場之後,立即引起各國關注,中國也引進其技術,結合自身技術,開發了自已的國產炮射導彈系列,比如:105毫米炮射導彈武器系統。

俄羅斯成功突破一頂新技術領先中美:美軍坦克拒絕使用 解放軍也不願多列裝

俄製的多種炮射導彈

如此性能先進的產品,實際卻不受市場歡迎,參觀的人多,簽約的少,不說俄式產品,其它國家推出的同類產品也一樣。美軍坦克幾乎就是拒絕使用這一裝備,解放軍至今研發工作沒少做,論水平已經可以領先美軍了,但是一直僅少量列裝,不願多列裝一些,其它國家也差不多,似乎大家更偏受傳統的炮彈。

主因在從技術上,它無法自主跟蹤目標,需要引導信號。雖說可以把將制導系統與坦克火控系統結合到一起,卻無法避免一個問題,火控在引導時,不能進行大的機動,僅有的幾次實戰中,坦克往往以靜止狀態發射,這等於已方坦克要曝露於對方火力之下,也許只有幾秒,但是依然過於危險,這本身就引人質疑了。同時,它只適合於打擊遠距離上的目標,如果在近距離內,反而不如普通炮彈更適用。

俄羅斯成功突破一頂新技術領先中美:美軍坦克拒絕使用 解放軍也不願多列裝

中國產品

再有一點,成本過高。由於需要為坦克換裝配套的火控設備等,這就是一筆下不小的費用,炮射導彈本身也不便宜,往往要幾萬美元一枚,相當於普通炮彈的十倍以上,甚至幾十倍。再考慮到,炮射導彈的存儲期有效,既便保存好,幾年也需要翻修,費用就更高好!

如今對於大規模坦克戰的需求又不高,自然引起各國不敢輕動,只是不過作為新技術,各國採取競爭式的研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