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作用大還是軍事家作用大?美、蘇這場暗戰已經給出了答案

武器 美國 海森堡 愛娃·布勞恩 腦洞大開的歷史 2017-06-01

按:本文原為本人在《軍事百科》發表的文章,原題《戰爭中的科學家》

1950年冬,東北亞上空。

美軍飛行員開著F86(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機)正在愜意的翱翔,突然,對面飛來幾架長得和他們的“坐騎”長得幾乎一模一樣的飛機。正在美軍目瞪口呆的時候,F86已經捱了一頓痛扁,然後便冒著黑煙“以頭搶地”去了……40年後,謎底終於浮出水面:根據前蘇聯解密檔案,當年美機遭遇的其實是蘇制米格15戰鬥機。二戰時期,希特勒按照科學家們炮製的“武功祕籍”拼命修煉“神功”,最終功敗垂成。眼見德意志第三帝國崩潰在即,美、英、蘇三國都派出一支神祕特遣隊,開始尋找“武功祕籍”和它們的作者。所謂無巧不成書,美國的F86和蘇聯的米格15都源自一頁設計相同的飛機草圖,換句話說,這對二戰時的盟友,二戰後的冤家居然是同門師兄弟!

科學家作用大還是軍事家作用大?美、蘇這場暗戰已經給出了答案

F-86戰機

比飛機更重要的是“飛彈”。如果以為V1和V2的“V”是指“Victory”,你就大錯特錯了,“V”指德文“Vergeltung”,是“報復”的意思。希特勒故意選擇在7-9時、12-14時、18-19時三個交通高峰時段向倫敦發射飛彈,顯然是想借此摧跨英國人的士氣,結果弄巧成拙。希特勒大概忘了,1940年,當德國如日中天的時候,他對倫敦的空襲比現在要猛烈得多,英國人當時都沒有屈服,在他日薄西山的1944年怎麼可能低頭呢?實際上,英國士兵為了消滅威脅他們家庭的火箭,在向德國突擊的時候更加不避槍彈。雖然火箭的威力在它的“原始社會”時期還沒有得到盡情發揮(最大的戰績是一次殺死了121個倫敦人),但它的“共產主義”階段卻足以令人瞠目結舌:新型火箭已經把人類的視野帶入遙遠的太空。美國人的歡呼雀躍淹沒了另一種“不和諧”的聲音,其中一個微弱的呼喊來自安德魯賀斯柯維茨——當年被迫為德國製造飛彈的幾萬名奴工的少數倖存者之一。他們不僅每天要忍受飢餓——全天的食物僅限於一片乾癟的麵包和一碗毫無營養的湯(可以類比一下:大熊貓之所以不停的吃竹葉,除了他們對這種食物情有獨鍾之外,更是因為竹葉沒有什麼營養,無法抵禦飢餓),更要時刻面對死亡——如果膽敢怠工或是破壞飛彈,等待他們的將是在大型集會上的絞刑。最後,飛彈的製造者(奴工)的死亡數目(10000人)居然是飛彈受害者的2倍!當曾為希特勒設計V1、V2的納粹科學家,現在又為美國登月立下汗馬功勞的維納·馮布朗受到追捧時,安德魯賀斯柯維茨憤憤不平:“當我聽說他們在美國受到國家英雄般的待遇時,我既憤慨又憎惡……這些科學家是希特勒恐怖政權的臺柱,他們卻被當成英雄,真是令人作嘔。”當初,希特勒找到馮布朗,表示希望他從武器的角度出發研製飛彈,馮布朗也企圖藉助希特勒的支持實現太空飛行的夢想,兩人一拍即合,馮布朗不但加入了納粹黨,還成為納粹黨衛軍的榮譽少校。這個長得有點象萬梓良的科學家不但有“大智慧”,還有“小聰明”,在得知希特勒死亡的第二天,他就笑眯眯的高舉著一隻手(另一隻手受傷了),主動從藏身之處走向美軍。馮布朗心知肚明:自己對火箭的獨門知識是白宮夢寐以求的,這不但能保住他的性命,還可能進一步提升他的名氣。面對美軍,馮布朗立即變成“識時務者”的“俊傑”,聲稱如果美國對他不光彩的過去既往不咎,他“將把畢生精力奉獻給美國的火箭事業”……

科學家作用大還是軍事家作用大?美、蘇這場暗戰已經給出了答案

V1導彈

除了飛機和飛彈,還有更令盟軍心動的東西,那就是核武器以及他們的試驗者。在製造核武器方面,德國和美國就好象在隔了一道牆的兩條跑道上賽跑,在這場生死攸關的比賽中,沒有人發槍施令,德國在1939年4月搶先邁開了步子。美國沒有立即跟上,直到4個月後,愛因斯坦對羅斯福說:“親愛的總統先生,希特勒可能已經在核武器的跑道上了,我不明白您為什麼原地不動呢?”1944年冬天,隔牆被推倒,美國科學家在覺得慶幸的同時也許也會感到失望——德國同行們落後了,他們製造核武器的水平只能向2年前的美國看齊。德國為什麼先發不至?問題發生在1941年的一個冬天,幾名德軍高級官員來到科學家們的試驗室,軍人們對科學遠遠跟不上戰爭的步伐大為不滿,斷定要等核武器出來,黃花菜都涼了,於是大大削減了核計劃的基金和組織力量。此後,德國科學家們只好“各自為戰”,試驗所必需的原材料又不時被盟軍“打劫”,常常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

說到核武器,海森堡是個繞不過去的重要級人物。奇怪的是,這個被貼著“納粹科學家”標籤的人在希特勒上臺後卻對納粹保持了距離,到1936年甚至被指責為“白色猶太人”、“愛因斯坦的代表”。如果你是海森堡,又不願象其他科學家那樣離開德國,你會怎麼辦呢?海森堡選擇了屈服,他向“大納粹”希萊姆寫信,從而得到了庇護,再沒有人敢對他說三道四了。不過,海森堡並非“無條件投降”,當希特勒削減核武器研製基金時,他在《自然》雜誌上公開與希特勒“決裂”,宣佈拋棄對核武器的研究……英國人搶在盟友前面逮住了海森堡,但是海森堡守口如瓶。英國人於是把他和另外一些德國科學家一起軟禁在鄉間,並暗中在屋裡裝滿了竊聽器。儘管如此,英國人也沒有能夠收穫任何有價值的東西,直到1945年8月6日。當海森堡和其它科學家象以前一樣在屋子裡閒聊時,他們突然都停下來,一齊湊近收音機——那裡傳出廣島核爆的新聞。海森堡大驚失色:“不可能,怎麼可能呢?”讀過《射鵰》的人都知道,要讓周伯通聽話,最好的辦法莫過於用新奇的武功引誘他,同樣,最後讓海森堡主動張開“金口”的還是關於原子彈的消息。海森堡繼續對他的德國通行們說道:“爆炸原子彈至少需要1000公斤鈾,而美國人卻只用了56公斤,一定是騙局!”海森堡的心情可以理解,他就象一位江湖前輩,一種武功練了大半輩子卻沒有什麼成就,結果一個後生幾年之內就練成了,這讓他如何接受?旁邊的另一名科學家哈恩嘲笑他說:“如果美國人有了鈾的炸彈,那麼你們就統統就是二等貨色。我可憐的老海森堡啊……總之,海森堡啊,你們確實是二等貨色。”轉瞬之間,曾被視為核武器“核心人物”的海森堡淪為一個毫無利用價值的人,英國毫不猶豫地釋放了這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抓來的“頂級科學家”。

科學家作用大還是軍事家作用大?美、蘇這場暗戰已經給出了答案

海森堡

如果說海森堡是真的無能,那麼佈雷格就是運氣欠佳了。這位和愛因斯坦等齊名的德國科學家也在試驗原子彈,並且急需一種減速劑——石炭。一天,埃爾溫·施密特(波蘭人,一家工廠的總工藝師)接到一筆奇怪的定單:100塊炭片,雖然他並不知道德國人究竟要用來幹什麼,但還是決定做點手腳。結果,當佈雷格拿著純度不高的炭片做試驗時,只能是“屢試屢敗”。1945年7月,美國人用同樣的方法在新墨西哥州成功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美國物理學家奧本海默卻寫道:“本來佈雷格教授是會比美國早兩年造出原子彈的,只是由於他的一個差錯,才使人類免遭一場全面的浩劫。”波蘭人是納粹最大的受害者,也是全世界的拯救者,否則恐怕你我現在都要用德語交流了。

德國玩完了、英國跨掉了、蘇聯解體了、美國得逞了,但追問還要繼續。

是希特勒利用了科學家,還是科學家利用了希特勒?如果你在某個大學或研究機構從事某項科學研究,當你既沒有資金,也沒有試驗所必須的“硬件”時,有人把位數誘人的銀行卡擺到你家客廳的桌子上,再加上其它投你所好的許諾,你能無動於衷嗎?德國植物遺傳學家漢斯·施圖貝就面臨了這個誘惑,他沒有怎麼猶豫就答應和納粹黨衛軍合作,在侵略蘇聯的行動中獲得了有價值的俄羅斯植物收藏……被人家利用了還不知道,這叫傻子,德國科學家顯然不是這類人。他們之所以情願被希特勒利用,是因為他們也可以利用希特勒,這其實是一種“交換”關係,當然等價與否就不好說了。

科學家作用大還是軍事家作用大?美、蘇這場暗戰已經給出了答案

希特勒

惟才是舉?要順利到達目的地(目標),速度(才能)固然重要,方向(德性)也不能漠視,否則南轅北轍有什麼用呢?德國科學家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濫用自己的才能,漠視了德性,結果為後世詬病,這甚至牽連到美國人。為了和蘇聯爭奪戰後世界霸主的地位,美國搶奪了許多象馮布朗那樣頂尖的德國科學家,為了使他們“安心工作”,美國還刻意忘記他們黑暗的過去。為了使這些科學家免受審判,美國人蒐集了關於他們的所有資料,或付之一炬,或永久鎖進檔案櫃。美國的這一伎倆中國人不會陌生:當需要利用日本牽制中國的時候,美國既“忘記”了南京大屠殺,也“忘記”了珍珠港和神風敢死隊,並有意放過了許多應該千刀萬剮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或許,這個世界根本無所謂“正義”,相反,“利益”卻無時不有,無處不在。

附:此文“為UC訂閱號申訴證明”的證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