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再多有什麼用?美國搞的這個小動作直接斷送了蘇聯的未來!

核武器再多有什麼用?美國搞的這個小動作直接斷送了蘇聯的未來!

隨著中國的不斷強大,如今的我們有必要回到二十多年前的那一天,重新審視一個當年困住不少人的難題:

蘇聯為什麼會解體?

這個問題,問一千個人或許會有一千個答案,但老鐵相信絕大數人都會給出下面的答案:

因為美國

的確,在今天的中國乃至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明白,導致蘇聯走向終結不是自己,而是美國。

大多數人都認為,如果沒有美國的推波助瀾,蘇聯絕對不會發展成後來這個樣子。

但,老鐵在這裡想告訴大家一個比較“殘酷”的現實,那就是即便當年蘇聯沒有發生意識形態之爭,蘇聯,那個曾經強大無比的蘇聯依然會面臨解體的一天。

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的經濟已經爛在了骨子裡。

唯物主義者早就說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果經濟基礎夠紮實、夠穩固,那麼上層建築就很難被腐蝕、被瓦解,這個道理幾乎適用於今天任何一個國家。

當然,可能會有網友會說,蘇聯的經濟還不是被美國整垮的,如果沒有軍備競賽,蘇聯就不會走向解體。

很遺憾,這樣的觀點同樣是犯了片面主義錯誤。

因為這裡面忽略一個基本的事實,那就是同樣是軍備競賽,為什麼先跨掉的是蘇聯,而不是美國?

核武器再多有什麼用?美國搞的這個小動作直接斷送了蘇聯的未來!

要知道,單論經濟實力,鼎盛時期的蘇聯並不比美國遜色多少,如果僅僅是發展軍事,根本不可能造成如此大的差距。

那麼,到底是什麼力量導致蘇聯的經濟崩塌呢?

在老鐵的研究中,答案很有可能指向一個——蘇聯的軍事工業並沒有創造更多的價值。

什麼意思?直白來講就是蘇聯的軍事工業沒有實現真正的軍轉民!

軍轉民——美國爭霸的王牌

軍轉民,簡單將就是軍工技術與民用技術的結合,也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軍轉民。

在這裡,老鐵可以直言不諱地告訴大家,正是由於前蘇聯不注重軍民融合的發展,才加速了蘇聯經濟的快速破產。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先來看看一段美國的歷史故事。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兩天後,英國、法國宣佈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雖然當時的美國並沒有處於戰爭的風暴之中,但是時任美國總統的羅斯福為了以防萬一還是做了不少防備措施,比如籌建戰略資源委員會。

戰略資源委員會,顧名思義就是負責對戰爭所需物資的生產和供應。不難想象,這份工作放在任何人面前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美差事。

然而,正是因為這份工作的巨大“價值”,使得美國多個部門展開了無休止的爭執與博弈,無奈之下,羅斯福只得將委員會宣告解散。

但是,隨著前方戰事的吃緊,戰火眼看就要燒到了美國國內。此時的羅斯福再也坐不住,立馬下令成立國防諮詢委員會。

但這一次,羅斯福學聰明瞭,他沒有讓軍隊牽頭組織此事,而是大幅擴大了委員會成員的所屬領域,讓大量非軍工企業、組織參與進來,實現軍工力量與民間力量首次合作。

正是這次合作,創造了美國軍民融合的先河,對未來的美國經濟以及軍事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美國導彈與美國汽車公司的故事。

話說二戰結束之後,戰爭停止了,但美國民間企業與軍隊的合作仍在火熱的進行。以紅石導彈為例,這款導彈是美國陸軍第一種中程彈道導彈,也是美國第一種以德國V-2導彈技術為基礎而發展的液體燃料彈道導彈。

除了軍事上的用途以外,紅石導彈同時也為美國太空計劃提供了重大貢獻,其中包括但並不限於發射美國第一顆人造衛星以及將第一位宇航員送入太空。

很多人都知道紅石導彈的厲害,但肯定不知道這枚導彈的真正生產者不是美國軍工企業,而是當時著名的汽車巨頭克萊斯勒公司,這枚導彈的各個生產部件都出自他們。

在美蘇冷戰時期,美國最喜歡乾的事就是將軍工訂單交給私人企業,尤其是汽車和航天航空企業,這樣的做法不僅為政府節省了大筆開支,還帶動了美國汽車、航空工業的強大。

比如,克萊斯勒公司就製造了當時美國第一批自主研發的導彈,而波音公司則成為了包括波馬克導彈在內的多款地空、地地導彈的主承包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火箭“土星”5號的第一級也是波音公司生產的。

當然,這些還是小意思,美國私企中真正的巨頭還在後面。

是誰?美國通用電氣公司!

核武器再多有什麼用?美國搞的這個小動作直接斷送了蘇聯的未來!

通用電氣公司有多牛?一句話,就是當年的美國總統見了通用電氣公司的董事長都不敢擺架子。

通用電氣公司之所以如此牛X,最大的原因不在於這家公司的電氣技術如何厲害,而在於這家公司搞定了當時很多美國政府都搞不定的軍工難題。

比如什麼宇宙航空儀表、噴氣飛機引航導航系統、多彈頭彈道導彈系統、雷達和宇宙飛行系統等,這些在其它國家難於登天的東西,在通用電氣面前根本沒有技術含量。要知道,他們連可載原子彈和氫彈頭的阿特拉斯火箭、雷神號火箭都能研發出來,可想而知他們實力的可怕。

正是這樣緊密的合作之下,美國民間企業與美國政府取得數次重大成功,使得軍工技術很大程度與民間資本相結合,不僅壯大了民間資本的力量,刺激了民間經濟的發展,還使得美國軍工產業一躍超過蘇聯,實現經濟軍事的雙豐收。

反觀當時的蘇聯,一味陷入“軍備競賽”的陷阱,全面罔顧了實際經濟效益的蘇聯,在生命終結的最後二十年裡,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中!

核武器再多有什麼用?美國搞的這個小動作直接斷送了蘇聯的未來!

持續的投入並沒有見到多少實際的經濟效益,在艱苦的“爭霸”過程中,他們能夠依靠的,只有民眾的愛國心和不斷消耗的自然資源......

這一切,又能夠維持多久呢?

當龐大的紅色帝國崩塌之後,我們今天對於他的回憶,恐怕只剩下那堆積如山的“武器墳場”!

或許正是前蘇聯的失敗教訓讓不少國家吸取了經驗,後來的許多國家都開始注重軍民融合的問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以色列。

異軍突起的以色列

核武器再多有什麼用?美國搞的這個小動作直接斷送了蘇聯的未來!

相信在各位網友眼中,對以色列的印象主要有兩點:一,他們是猶太國家;二,他們的軍工產業很強大。

第一點咱們今天不談,主要說說第二點。

眾所周知,中東這塊土地上,有錢的國家不少,但軍事強大的國家卻沒有一兩個,以色列便是其中之一。

但必須要說的是,以色列作為一個建國不滿70年的國家,他們的軍事工業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非常強大的,而是經歷了一段曲折的過程。

二戰結束後的第三年,以色列宣佈獨立,至此中東誕生世界上了唯一一個猶太國家。

建國後不久,以色列就開始注重國防事業的發展,並不斷對其進行擴大和改進。在上個世紀50年代,以色列自行研製出了性能良好的“烏齊”式衝鋒槍,它與以色列製造的迫擊炮和彈藥一起,標誌著以色列獨立軍火生產的開始。

核武器再多有什麼用?美國搞的這個小動作直接斷送了蘇聯的未來!

然而好景不長,就在以色列“磨刀霍霍”之際,因為宗教的原因,周邊阿拉伯世界展開了對以色列一次又一次的“絞殺”。

很快,第一、第二次中東戰爭打響,好不容易建國的以色列瞬間將家底打的一乾二淨,如果不是有美國、伊朗的幫助,恐怕當時的以色列根本挺不過後來的第三、第四次中東戰爭。

經過這次慘烈的教訓之後,以色列痛定思痛,一方面積極與美國、伊朗修好,一方面增加投資,加快自身軍工產業的發展。

核武器再多有什麼用?美國搞的這個小動作直接斷送了蘇聯的未來!

的確,在這樣的政策之下,以色列的軍工產業有了很大的進步,差點就成了中東世界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就在以色列人高興之餘,意外發生了。

由於年年增加國防預算,經濟發展嚴重滯後,除軍工之外的相關產業全面萎縮,以色列越來越撐不下去,一度瀕臨破產的邊緣。

為了防止這種糟糕的局面發生,同時保持自身軍事技術領先優勢,以色列不得不在國防產業發展上尋找新的出路,而這個發生在伊朗的一件大事激發了以色列政府的“靈感”。

在上個世紀6、70年代,為了抵抗共同的敵人,伊朗巴列維王朝與以色列的關係相當好,比如以色列剛被禁運石油,伊朗立馬送上,甚至還可以賒賬。

但是這種鐵哥們的關係很快就得到終結,因為巴列維王朝倒了!

核武器再多有什麼用?美國搞的這個小動作直接斷送了蘇聯的未來!

來源 特約發佈 鐵血軍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