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洲際導彈:從東風5到東風31,射程均超10000公里

中國洲際導彈:從東風5到東風31,射程均超10000公里中國曾經在1980年的時候中國向太平洋打了一枚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史稱580試驗。中國在此之前就曾經進行過兩彈結合試驗,因此580試驗之後,世界上再沒有國家懷疑中國擁有洲際核打擊能力。作為中國的大國資本,中國東風導彈經歷了從東風5到東風31的發展,這類射程超過10000公里的導彈,每一件都讓美軍敬畏有加,而一貫喜歡批評中國武器落後的西方媒體卻從不敢說中國東風導彈落後。

由於地緣政治原因,中國在90年代中期前,並沒有將洲際導彈作為主要的發展方向,遠程導彈已經足以滿足對主要假想敵的核洗地任務。因此有人認為執行該項任務的東風4型遠程導彈生產了數百枚,當然這個數字並不可信,因為中國奉行的有限的核反擊政策,而且中國當時的軍費遠未能富裕到這個地步,甚至連東風5試驗的經費都需要靠軍隊經商獲取。

中國洲際導彈:從東風5到東風31,射程均超10000公里

結果就是在90年代中期,隨著地緣政治的變化,中國才赫然發現自己手裡面缺乏大洋彼岸的投射工具,東風5的數量極其有限,美國人一直認為其數量低於20枚,而中國奉行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則,導致其有限的井基發射的東風5非常脆弱。而且由於中國國土防空網絡的落後低能,機動發射的東風5車輛眾多,目標明顯,而且作為液體彈,發射準備時間長,還依賴固定的發射陣地,其戰時的生存能力堪憂。

作為應對,中國當時的二炮部隊啟動了在崇山峻嶺之中挖掘巨大漫長隧道的“長城工程”,以圖儘量提高戰略導彈的生存能力。同時攻克了彈頭小型化技術,發展多彈頭技術和突防技術,第一個成果就是多彈頭的東風5B。但東風5的技術畢竟落後,中國的重點突破方向還是大型固體火箭發動機,發展東風31洲際導彈。中國洲際導彈:從東風5到東風31,射程均超10000公里

不過,中國在研製東風31時遇到了巨大的困難,而潛射的巨浪2型戰略彈道導彈的研製過程更為艱辛曲折,兩型導彈都不得不降低各項指標終於勉強實現定型。東風31和巨浪2定型時,據信最大射程僅為8000公里,並不足以覆蓋大洋彼岸全境。當然東風31和巨浪2的研製成功將中國的戰略導彈技術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東風31後來很快發展了增程型,而近年亮相的東風31AG才可謂東風31較為理想的狀態。巨浪2應該也發展了增程型,攜帶巨浪2的戰略核潛艇已經開始進行戰備值班。年初,更有高達10個分彈頭的東風5C進行了試射。而新一代的固體洲際彈道導彈東風41據信已經開始裝備部隊……中國的洲際導彈已經今非昔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