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1》中的劉慶恩半自動步槍

武器 自動機 射擊 日本 空氣汙染 小漁軍武酷 2018-11-27

轉自 彩雲的機械整備間

彩雲在後臺多次收到讀者留言和短信,要求介紹劉慶恩半自動步槍。一開始彩雲還很疑惑,因為劉慶恩半自動步槍並不是影響力巨大的著名武器,它只是中國近代兵工史上的一個匆匆過客,僅僅停留在樣槍階段,根本沒有服役過,知道的人都不多,為什麼大家對它那麼感興趣呢?後來才知道,原來是《戰地1》遊戲中出現了這支槍,大家是通過《戰地1》遊戲知道這支槍的。

《戰地1》中的劉慶恩半自動步槍

遊戲《戰地1》中出現的劉慶恩步槍

劉慶恩步槍的設計者劉慶恩是中國近現代兵工業的先驅,字國臣,四川德陽人,1869年出生。他早年就讀於廣東水師學堂,在張之洞的湖北槍炮廠任過職,還在日本和德國留過學。辛亥革命後,劉慶恩被任命為漢陽兵工廠總辦,主持槍炮生產工作。在擔任漢陽廠總辦期間,劉慶恩曾經赴美國採購一批新機床設備,劉慶恩步槍就是他在赴美採購設備的時候利用這批新機床設備設計並試造的,一共製造了12支樣槍。

《戰地1》中的劉慶恩半自動步槍

劉慶恩半自動步槍全貌(本文中的圖片都來自網站“被遺忘的武器”,著作權為照片拍攝者所有,槍械實物為著名槍械收藏家“火器堂堂主”所有)

關於劉慶恩半自動步槍的動作原理,彩雲搜索通過網站介紹,加上已有的一些槍械知識,基本拼湊出劉慶恩步槍的大致工作原理:

劉慶恩半自動步槍採用槍口集氣式導氣原理,這種原理多見於早期導氣式武器,基本工作方式為槍口裝一個集氣筒,利用子彈出膛後槍口噴出的火藥燃氣作為動力,驅動活塞後坐,通過活塞帶動槍機後坐,完成開鎖、抽殼等動作,再由復進簧推動槍機復進,完成推次發彈上膛,閉鎖待發的動作。集氣式導氣原理的發明者叫蘇林·邦(Soren·Bang),是一個丹麥發明家,他發明的這種結構優點是不用在槍管上開導氣孔,僅通過槍口安裝的集氣筒收集槍口噴出的火藥燃氣推動自動機工作,利用的是槍口排出的“廢氣”,看似效率很高,所以早期導氣式武器有不少都使用這種原理,連M1加蘭德步槍的早期試驗型也用過這種原理。但是這種槍口集氣式導氣原理缺點也很明顯,主要是可靠性差,對火藥燃氣造成的汙垢敏感,難以達到軍用武器的可靠性標準,所以後世的導氣式武器幾乎都放棄了這種原理,都改為槍管上開出導氣孔,導出火藥燃氣驅動的模式。

和蘇林·邦的集氣式原理相比,劉慶恩步槍的槍口集氣裝置還有所不同。蘇林·邦是在集氣筒裡裝一個活塞,火藥燃氣推動活塞後坐,而劉慶恩步槍採用的是一個活動集氣筒,射擊時整個集氣筒在火藥燃氣衝擊作用下前衝,前衝的集氣筒拉動槍管下方的一根拉桿,拉桿帶動一個短槓桿轉動,拉桿拉動短槓桿下端向前,短槓桿上端即向後轉,撞擊槍機框,賦予槍機框後坐的能量。

《戰地1》中的劉慶恩半自動步槍

劉慶恩步槍的槍口集氣筒,上圖為擊發前初始位置,下圖為擊發後在火藥氣體作用下集氣筒前衝的狀態。

《戰地1》中的劉慶恩半自動步槍

劉慶恩步槍槍管下方的連桿,連桿被集氣筒向前拉動,就拉著一個短槓桿轉動(中、下兩圖),槓桿下端被往前拉,上端就往後轉,撞擊槍機框後坐。

為了節約彈藥,劉慶恩步槍的集氣筒有兩檔,當轉動集氣筒到漢字“自”一檔時,集氣筒會在擊發時前衝,帶動自動機工作,為半自動工作模式;當轉動集氣筒到漢字“普”一檔時,集氣筒關閉,此時就變成一支手動直拉槍機步槍,需要打一發拉一下槍栓,再打一發,再拉槍栓。

《戰地1》中的劉慶恩半自動步槍

劉慶恩步槍的槍口集氣筒可以轉動,轉到“自”一檔為半自動,轉到“普”一檔為手動,此時集氣筒不工作。

在槍機閉鎖方面,劉慶恩步槍採用的是曼利夏M1888步槍使用的卡鐵擺動式閉鎖原理,當槍機復進到位時,槍機下方有一個卡鐵向下伸出,抵在機匣閉鎖支承面上;當槍機框被前面提到的槓桿撞擊後坐時,這個閉鎖卡鐵會收起,使槍機開鎖。曼利夏M1888步槍在清末洋務運動時就被引進到中國,由江南製造局加以仿製,命名為“快利槍”,劉慶恩在設計他的半自動步槍時參考“快利槍”的閉鎖機構也就不足為奇了。

《戰地1》中的劉慶恩半自動步槍

曼利夏M1888步槍槍機剖視圖,注意標註為D的零件就是閉鎖卡鐵,劉慶恩步槍的閉鎖機構參考了曼利夏M1888步槍。

整個劉慶恩步槍全長1225mm,槍管長647mm,全重4.7kg,可以上刺刀,供彈裝置為6發固定彈倉,發射7.92x57mm毛瑟步槍彈,初速780m/s,半自動狀態時理論射速45-50發/分。劉慶恩步槍試製成功後,當時的北洋政府陸軍部在南苑靶場對樣槍進行過測試,測試結果表明其槍口集氣式原理能夠順暢工作,發射速度快,“甚屬靈便”,但在測試報告中也提到了劉慶恩步槍會出現上雙彈、不退殼等故障,另外也提到其暴露在導軌上前後滑動的槍機框容易撞傷射手面部。測試報告說明劉慶恩的這支半自動步槍在原理上可行,但具體技術細節尚存在一些不完善之處。

可惜的是,當時的舊中國兵器工業基礎極差,造槍要用的鋼材都要從國外進口,槍彈發射藥也要外購,劉慶恩設計的半自動步槍雖然精巧靈便,技術細節上也動了不少腦筋,有不少亮點,但是這畢竟大大超出了當時舊中國的生產水平,根本不可能系統地測試、完善並投入量產。所以雖然劉慶恩有出色的槍械設計才能,但是在貧弱的舊中國,他的聰明才智和他的半自動步槍註定只能成為近代兵工史上的匆匆過客,塵封在史料中。

需要提到的是,劉慶恩的半自動步槍雖然沒有量產,但是在漢陽兵工廠任職期間,劉慶恩主持測繪仿製了美國勃朗寧M1917重機槍,命名為“三十節”式重機槍並進行批量生產,“三十節”取自投產當日的日期——1921年10月10日,也就是民國十年十月十日。這種“三十節”式重機槍結構和勃朗寧原型槍基本一致,口徑改為7.92x57mm。在抗日戰爭中,“三十節”式重機槍與民二四式馬克沁重機槍一起,成為中國軍隊打擊日寇的火力支柱。

《戰地1》中的劉慶恩半自動步槍

劉慶恩主持仿製的“三十節”式重機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