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媒:解放軍在渤海某海域試射導彈,聽出話外之音了嗎?

武器 韓國 薩德侯爵 渤海 澎湃新聞 2017-05-10

5月9日,中國國防部新聞局證實,“為提高部隊遂行任務能力,有效應對國家安全面臨的威脅,根據年度訓練計劃,火箭軍部隊近日在渤海某海域進行新型導彈武器作戰檢驗,達到了預期效果。”

敲黑板,請注意這三個重點:

1、時間是近日,也就是“薩德”在韓部署的時候;

2、地點在渤海某海域,也就是離韓國距離較近的地方;

3、新型導彈武器作戰檢驗,不是其他武器是導彈武器,不是其他演練是作戰檢驗。

話說到這個份上,聽話聽音,弄明白了嗎?

如果再不明白,那就再回顧一下4月27日下午國防部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在答記者問時所說的話:

“薩德”反導系統在韓國部署,破壞地區戰略平衡與穩定,中方對此堅決反對。中國軍隊將繼續開展實戰化針對性演習訓練,以及新型武器裝備作戰檢驗,堅決保衛國家安全和地區和平穩定。

這回徹底明白了吧?楊宇軍說的“中國軍隊將繼續開展實戰化針對性演習訓練,以及新型武器裝備作戰檢驗”,很可能就包括但不僅限於這次新型導彈武器作戰檢驗。

“薩德”反導系統是美國全球部署反導系統的一個重要環節。從這一系統的性能來看,其監控和攔截範圍遠超韓國防衛的需要。除了反導攔截裝置,這一系統還有同步配署的X波段雷達,探測範圍深入亞洲大陸腹地,等於在中俄門口架起了“千里眼”。儘管美韓一再聲稱在韓部署“薩德”系統是為了應對朝鮮核與導彈的威脅,但明眼人都知道:美韓舞“薩德”,意在遏中俄。

中國肯定不會眼睜睜看著“薩德”在韓落地吃這個“啞巴虧”,一直持堅決的否定態度。無論是民間的抵制樂天還是中國政府在各種場合的聲明,都明確表明了這一點。

中國軍方對此的表態尤其強硬。正如先前解放軍發言人所一再聲明的那樣,“第一,部署‘薩德’絕不會讓韓國變得更安全;第二,反對部署‘薩德’,中國軍隊絕不是說說而已。”“將堅決採取必要的措施來維護自身的安全利益,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由美韓來承擔。”

全球戰略講究的是一種平衡。也就是一旦發生戰事,世界大國之間都有能力摧毀對方,讓各大國相互忌憚誰都不敢輕易挑起戰端,從而使全球戰略武器達成一種相對穩定或平衡的狀態,也稱為全球戰略穩定。任何一個大國如果想通過發展導彈防禦系統,只讓本國可以打別的大國而讓別的大國打不了自己,從而使自己處於絕對安全之下,這就是破壞了戰備平衡,肯定不會被另外的大國所接受。

戰略導彈和反導系統如同矛與盾的關係。如果說“薩德”反導系統是美國人制造的“盾”的話,那這個“盾”的加強勢必會使其他大國的“矛”尋求更大的突破。

任何反導系統的攔截能力都是有限的,哪怕“薩德”反導系統的防禦能力再強,它能同時攔截一個彈頭兩個彈頭,也絕對不可能同時攔截八個彈頭十個彈頭甚至更多武器的飽和攻擊。因此,冷戰時期美蘇軍備競賽時,為了突破相互的反導系統,兩個國家都先後發展了可以攜帶更多彈頭的導彈武器。這就是矛與盾的關係。可以想象,如果現在美國想單方面鑄強自己的“盾”,那用腳趾頭思考都會知道,他國的“矛”肯定會發展得更加尖銳。

不管美在韓部署的“薩德”反導系統厲不厲害,它畢竟只是一種設施,而且是離中俄空間距離很近的設施。這種設施存在,它可能對中俄導彈發射是種威脅;但如果這種設施被提前打掉了,不存在了,那對中俄導彈發射還是威脅嗎?

話說到這個份上,我想大家都會明白了吧?如果萬一中美或俄美大國間發生了戰事,那最先被摧毀的,肯定是這個距離中俄最近的所謂“千里眼”了。

韓國必須明白,他讓美部署的不是“薩德”,而是給自己未來引進的災禍。現在韓國總統大選已經結束,下任總統對部署“薩德”持何種態度,自己看著辦。

(原題為《解放軍在渤海某海域試射導彈,聽出話外之音了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