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退役的導彈都去哪了?美俄兩國的做法最高明,值得我們學習

世界上退役的導彈都去哪了?美俄兩國的做法最高明,值得我們學習

導彈,就是依託著自身動力裝置進行推進,攜帶炸藥(核彈頭)組成的戰鬥部,通過制導系統引導在空中飛行,以達到摧毀目標的一種飛行器。導彈按打擊距離分為近、中、遠程及洲際彈道導彈,按打擊距離與打擊範圍來看,就能大略判斷出這款導彈具有多大的威力,而擁有洲際彈道導彈打擊能力的國家是少之又少。洲際導彈既是大國的軍事實力象徵,也是世界強國的“鎮宅神器”。

世界上退役的導彈都去哪了?美俄兩國的做法最高明,值得我們學習

導彈就是守護國土的哨兵,隨時保持著警惕的眼睛,蓄勢待發。畢竟世界上愛好和平的國家還很多,導彈更多的時候是一種戰略威懾力量。有人就會問,導彈就這麼放著,會不會像食物一樣變質過期呢?答案是肯定的。以陸基發射井裡的導彈而言,在戰備服役的狀態下,它要接觸陽光、空氣、灰塵、甚至是水,還要飽受溫度、溫度等自然環境的侵襲,導彈的燃料以及炸藥、金屬電路板等會因為存儲時間過長而從量變引起到質變,最終“失效”。

世界上退役的導彈都去哪了?美俄兩國的做法最高明,值得我們學習

“失效”的導彈也就剝奪了戰鬥的權利,而有的導彈在研發階段就經歷了很長時間,更別提還要在發射井裡一待就是幾十年。美國的民兵III洲際彈道導彈,在定期進行檢修的情況下可存放45-50年。而俄羅斯的地空導彈C-300保質期是10年,英國的“海標槍”艦空導彈保質期則是8年,中國的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於1981年服役至今。

世界上退役的導彈都去哪了?美俄兩國的做法最高明,值得我們學習

導彈的存貯時間跟它當初設計時的指標、時間長度、所處環境有很大的關係,不同的導彈生產商對自己生產的型號貯存時間有明確規定。事實上,這就類似食品上標明的保質期截止到XX時間為止,處在“安全期”時間內的導彈也是處於最佳的戰鬥狀態,理論上,不需要定期做任何檢測,可直接進行發射。

世界上退役的導彈都去哪了?美俄兩國的做法最高明,值得我們學習

導彈過期了怎麼辦?過期的導彈首先要經過檢測排查,把沒有使用價值的就集中銷燬;經過維修還能使用的,就留下來繼續超期服役。有的導彈零件可以拆解下來進行翻修;有的導彈檢測翻新後又可以賣給其它的國家。還有一些導彈可以繼續發揮它的使用價值,美國把退役的SM-75“雷神”導彈進行改裝,改成為了運載火箭的發動機,後來又發展出了20多個型號,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德爾塔”運載火箭大家族。俄羅斯則把世界上最大的退役導彈SS-18“撒旦”洲際導彈也改成了運載火箭,取名為“第聶伯”,沒想到它居然能從地下發射井裡創造了一箭發射37顆衛星的世界記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