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記南江縣長赤中學教師廖遠金:春天的背影

物理 何傑 高考 教育 巴中新聞網 2017-05-15

清明時節,南江縣下兩鎮黃坪村,廖遠金老師墳前梨花零落滿地,兩個孩子跪在墳前,默默地注視著,無言有淚;父母佝僂著身體,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難以言說;長赤中學的30餘名師生獻花、默哀……

“多期待,您會突然出現在教室後門,瞅瞅我們認真聽課沒有,把玩手機的同學叫出去批評一頓;多期待,您回來再為我們講一堂課,我們一定不再走神;多期待,晚自習您出現在門口,守著我們做作業……”

想見儀容空有影,欲聞教誨杳無聲。當同事們、同學們憶起廖遠金時,聲音依舊哽咽,眼睛依舊溼潤。

3月25日清晨,南江縣長赤中學廖遠金老師在前往課堂途中突發心肌梗塞,倒在那條他走了8年的路上,年僅41歲。

臨終時,他一句話也沒有留下,他把他的夢想和遺憾,把那一瘸一拐卻又堅定的背影留在了這個春天。

他倒在去課堂的路上,再也沒有醒來。從未遲到的他,卻永久遲到了,再也無法抵達熟悉的課堂

一切都是那麼突然,讓人不能相信。

3月26日早上8點,在長赤中學高二(7)班教室,年級組長的聲音分外低沉:“同學們,廖老師昨天在來教室上課途中暈倒,永遠離開了我們!”

面對突如其來的噩耗,學生們一下愣住了。但也在那一瞬間,幾名女學生失聲痛哭了起來。

3月25日早晨6點,廖遠金準時起床,妻兒還在熟睡。洗漱完畢,他輕輕關上門,下樓。6點50分,妻子馬小梅接到電話,說廖老師昏迷了。當她匆匆下樓,看到已經昏迷的丈夫,急忙去掐丈夫的人中,可是沒有任何反應。幾位過路的學生和老師忙著撥打120。

救護車呼嘯離開,廖遠金被送到醫院搶救,然而,心電監測儀已經沒有數據。

7點10分,早自習的鈴聲響起,廖遠金沒有像往常一樣出現在教室。高二(7班)的同學們有些納悶:“廖老師今天怎麼了,到現在還沒來?”

不久,班長吳利聽到老師突發疾病住院的消息,他和另一名同學請假,趕到醫院時,卻接到了廖老師病逝的噩耗。“沒想到,昨日一別,竟是永別。不願意相信這是真的。”吳利哽咽。

從宿舍樓到高二(7)班教室,只有不到500米距離。一般人只用5分鐘,但廖遠金左腿殘疾,他要花十分鐘。然而,在同學們的記憶中,廖老師一般都會提前趕到教室,從未遲到過;校長顏邦輝說,在他的記憶中,廖老師沒有請假的記錄。

然而這一次,他卻永久遲到了,再也無法抵達熟悉的課堂。

校園內,香樟樹迎風搖擺,喧譁親切;藍天下白雲朵朵,悠遊美好;彷彿一切都沒有發生過,如果一切沒有發生過,那是多麼多麼美好。

他樸實仁厚、仁慈善教,學生視他為朋友、父親;他平和友善、真誠待人,同事稱他為“廖哥”,視他如兄長;他恪盡職守,從不撂挑子,被視為學校核心競爭力的“核武器”

在學生們眼裡,廖老師既是嚴師,也是慈父。他像一盞燈,照亮和溫暖了學生的天空。

按照學校規定,每週一,學生須自覺集體上交手機,總有學生想矇混過去。但身為班主任的廖遠金改變了方法,他提著口袋到每個學生面前,“逼”著大家交手機。“他就站在你面前,雙眼盯著你。扛不過,只得乖乖交出來。”學生劉漢剛說,“以前不曉得老師的辛苦,現在懂了。”

學生康清倩說:“廖老師上課很嚴肅,在班上的時候,我就沒見他笑過。但那次在教室外面見到他,出於禮貌問好,沒想到他竟然笑得那樣慈祥、平易近人,甚至有點‘可愛’。”

廖遠金偶爾會跟學生們聊些掏心窩子的話。“我最不好的一點就是在課堂上很嚴肅,但課堂之外你們可以跟我交心做好朋友,只要你們願意。”

其實,在學生們心裡,早就把他當成了最親密的朋友。

學生陳曉凡上高一的時候,懶惰散漫,上課睡覺,很少認真聽課。第一次見到廖老師,陳曉凡認為他沒氣勢,和心目中班主任的形象差之甚遠。兩年過去了,陳曉凡說:“他是我這輩子遇到的最好的老師”。

“廖老師曾經對我說,你不是不聰明,而是太懶,只要克服了這個毛病,就一定會像鑽石一樣發光。”“如果我變勤奮了,變努力了,您會不會回來?會不會像以前那樣誇獎我、稱讚我?”陳曉凡充滿了悔意。

諄諄如父語,殷殷似友親。哪個是留守兒童、哪個是單親家庭,甚至每個學生睡哪張床,廖遠金都記得清清楚楚。碰到學生早上去買零食,他會問“怎麼不吃早飯呢?”甚至嘮叨幾句“多吃熱飯,少吃零食。”

“這個穿著樸素、寡言少語的男子很像我的父親,比父母考慮得還多。”有學生深情地寫道。

高二(12)班張利君一度很厭煩、畏懼物理這門課,成績一直不好。去年9月1日,當她第一次聽了廖遠金的課後,深深地被吸引了,“廖老師講題方法多變化,激起了我的興趣。我才發現,原來物理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

2011屆畢業生付志說:“廖老師不是一個善談的人,但他思維清晰,講授靈活,分析耐心。他把每一個題的演算步驟都仔細地列在黑板上,有時一道題就佔據了整張黑板,他的板書總是工工整整,一目瞭然。就如他人一樣嚴謹,一絲不苟。”

“下午的課,他會把門留著,他知道總有幾個踩著鈴聲進來的學生,等他們都進來,才關上門。他用無聲的方式給予我們無限的寬容。”學生袁珊珊回憶,“在批評我們的時候,他給我們留足了面子;考試考得好,他總會誇獎我們;考得不好,他會寬慰我們。”

學生劉香回憶說:“有一次我上課打瞌睡,廖老師怕傷我面子,眼神只是淡淡掃過,課後才說我的過錯,並讓我自己多注意。以後再也聽不到他那洪亮的聲音了……”

作為省內規模較大的農村中學,長赤中學教學質量一直保持較高水平,而廖遠金則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被同行和學生們稱為長赤中學的“核武器”。

“在長赤中學任教八年,廖遠金一直擔任高中重點班的班主任,曾經培養出南江縣和巴中市高考第一名,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校長顏邦輝深感痛惜,“廖老師的離去,是長赤中學的一大損失。”

作為學科教研組長,他是引領年輕教師的一面旗幟,撰寫的多篇論文在省級刊物發表。“他就像一位兄長,熱心指導、幫助我們青年教師,毫無保留地給我們傳授教書育人的經驗。”青年物理教師何傑、吳傑等深情地說,在他的幫助下,他們已成長為骨幹教師。

生活中,他團結同事,低調生活,與人交往平淡中充滿真誠,質樸中透著幽默,大家常常親切的稱他“老廖”、“廖哥”。同事姜洪波說:“我們今年教高三,經常會改試卷,在忙不過來的時候,就經常想到老廖,讓他幫忙,他都會很爽快答應。”

他用自己的方式愛著家人:沒有給父母最好享受,沒有給妻子最好的幸福,沒有給孩子最好的環境。所以,他苛刻自己,用瘦弱的身軀擔當起一家之主的責任,想盡一切辦法去彌補

見到廖老師妻子馬小梅時,她呆坐在凳子上,提起廖遠金臉上掛滿淚水。

2007年,廖遠金和馬小梅結婚,她說,父母認為他雖然沒錢,但人品好,以後會對她好。“每次出去,都是先給娃娃買東西,然後給我買,從來不給自己買一分錢的東西。”2012年,他們分期買了住房,一家人才有了個像樣的家。就是在這樣的家中,僅有的相冊擺在一角,裡面最多的是兩個孩子的照片,找了個遍,也沒有廖老師像樣的照片。馬小梅坦言:沒有一張全家福很遺憾。

“他陪學生的時間遠比陪娃娃多。”馬小梅說,“他的工作很忙,每天早上6點出門,晚上11點才回家。以前教四個班的課,上學期減了一個班。他手機從不關機,有時正吃飯時,學生打來電話都會丟下飯碗耐心地說半天。丈夫走了,他肯定最掛念的是娃娃,日子再艱難,她都會撫養兩個孩子成材。”

“他太累了,家裡的一切他都十分操心,孩子的學習,我們的健康。連春耕買種子的事情,他都一一記在心裡。”在廖遠金的母親林群香的記憶裡,廖遠金孝順、節儉、愛家。

廖遠金讀小學的時候,父母每週給他一毛錢的零花錢。廖遠金總是捨不得花,一毛一毛地攢起來,到了期末的時候全都給父母。“媽媽,你鞋子壞了,去買雙鞋子吧;爸爸,您衣服破了幾個洞了,該換新的了。”林群香說,“兒子總是想把什麼都留給我們,特別懂事。”

晚上放學回家後,廖遠金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寫作業、玩耍,而是幫父母割豬草、幹農活。“他還小,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我們不允許他幹,他總是搶著幹。”林群香說。

廖遠金做完當天的活路,還幫父母準備好第二天的豬草。“他總是說,媽媽您太累了,我多做一些。”林群香說,“吃飯的時候,他把飯端到我們手裡;洗漱的時候,給我們洗臉、洗腳……雖然他腿腳不便,但總是最勤快的那個人。”

廖遠金的哥哥和妹妹都是農民,常年在外務工,日子過得也很不容易,照顧年邁父母的重任就落到了他的肩上。雖然工作繁忙,總會利用週末回家看看,給父母帶些鮮肉、衣物等日常用品;遇上農閒時節,他就把父母接到身邊,讓父母也享幾天清福。兩年前,母親林群香在農村生病了,病得很嚴重,廖老師包了個麵包車把林群香送到了市裡最好的醫院,支付了全部的醫藥費並親自看護,他從不與兄妹計較誰付出的多與少,甚至他的兄妹有了困難,他也不遺餘力地去幫助他們。

“他一生想幹一些大事。”林群香說。今年清明的時候要回來給父母蓋房子;今年暑假要帶父母去成都體檢;明年春節要帶父母去旅遊……這些願望都是廖遠金眼裡的大事。“他總是把我們掛在心裡。”林群香說,“工作再忙,他也會每週給我們打一次電話,參加工作以來從未失信,而這次,他卻失信了。”

他身殘志堅,不因命運的坎坷而悲觀,把教書育人當成最高榮譽。立足三尺講臺,傾情教育事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著一名人民教師的神聖使命

廖遠金曾有一段苦難的經歷:幼時家庭貧困,因患病無條件醫治,左腿落下殘疾。但他不自卑,勤奮學習,1998年高考超出重本線幾十分,卻因身體原因與重點大學失之交臂,後來坦然接受命運安排就讀師範院校。

畢業後很多同學都想方設法進入了城市中學任教或改行進入其他行業、部門,作為優等生的他卻自願到農村中學任教。2001年9月聘入南江縣正直中學工作,先後擔任高2004屆、2006屆多個班的高中物理教學。2004年被評為南江縣“優秀共產黨員”,2006年被評為南江縣“優秀教師”。2008年8月調入長赤中學,一直擔任高中班主任,2011年、2012年、2015年、2016年先後四次受到南江縣委、縣政府及主管部門表彰獎勵。

作為一名中共黨員,科班出身的物理老師,走上講臺就是農村中學的臺柱子。多年來,他都在高三教學一線,但並沒有因為自己身體原因向學校談條件,也沒有因為課程多給學校擺攤子,更多是用自己的情懷走近學生,表現出一名共產黨員的博大胸懷。“不爭是廖老師最大的特點。”張範偉老師回憶說,“這麼多年,廖老師從來沒有主動要求學校加課時費、漲工資,或者是在評職稱上給予優先考慮。”

在課堂上,廖遠金講他的人生經歷,而且從不諱言那段苦難和辛酸。“那是廖老師第一次在課堂上給我們講他的過去,他在大學時因身體原因被人歧視,曾經也埋怨過這個世界的不公平,也迷茫過。”學生何釗回憶,“後來他慢慢想明白了,他說想發自內心把我們教好,盡他最大的努力讓我們掌握更多的知識,讓我們走出大山,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

別人看起來很簡單的走路,對他來說很難,他走每一步都要用上渾身的力氣。從宿舍樓到教室,一般人只用5分鐘,他要走10多分鐘。他總是提前“出發”,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時間“挪”到教室,從不因自己身體原因耽誤學生一節課。長赤中學推行的“激情兩操”,要求班主任陪跑,他一次也沒有落下。

“我這一生最佩服的人有兩個:一個是我高中數學教師,他總是看一遍題就能秒出答案,一個是大學物理教授,對專業很有研究。畢生的願望就是要超越這兩位老師。”廖老師給學生談自己的願望。有朋友問他,你這樣不分白日黑夜地操勞,已經沒有自己的時間,你不覺得苦嗎?他說:“把工作當成事業來幹,你不但不會痛苦,還會很快樂。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會帶著這份幸福,在教學崗位上堅強走下去。”

翻開廖遠金的備課本,字跡剛勁、流暢,每一課後的教學反思欄上都有他的總結。從教以來,廖遠金潛心研究教材、研究課堂,有效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將學生難學、厭學的物理課講得深入淺出,和同事們共同編出了《長赤中學初高中物理銜接教材》《長赤中學物理教案》《長赤中學高三一輪複習教程》《長赤中學高三二輪複習教材》等校本教材。

天道酬勤,辛勤的耕耘換回的是一批又一批優秀的青年學子進入高等學府深造、學習。其中,2011屆學生李秦尤獲南江縣理科狀元;2015屆學生蘇星宇獲巴中市理科狀元,物理單科104分,排名全市第二、全縣第一。面對這些教學業績,他常說:那是過去,更是集體智慧的成果。

曾有人給他出主意,“你都是名師了,何不辦個補習班呢?”還有人建議:“你可以向學生推銷些教輔資料嘛!”但廖遠金一笑而過:“我們都是從農村出來的,自力更生,靠勞動養活自己,這樣心裡才踏實。”

從不因命運的坎坷而悲觀,從不因生活的艱辛而抱怨,也從來不因工作的勞累而懈怠,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奉獻出了不平凡的一生。

正如一名學生在悼詞中寫道:孜孜不倦,三尺講臺寫盡半輩人生,椿樹早凋遺愛千秋;默默無聞,一世深情盡撒萬千桃李,回首伊人音容宛在。(巴中日報)

原標題:春天的背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