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曾試圖用空間時間物質的關係,來解釋物理生命的意義

物理 愛因斯坦 宇宙 天文 宇宙小百科 2017-06-16

宇宙的大爆炸、大塌縮模型

蒂普勒借助了愛因斯坦的方程,提出宇宙在大爆炸後繼續存在,

愛因斯坦曾試圖用空間時間物質的關係,來解釋物理生命的意義

在 膨脹了一陣子之後,會收縮成一個大塌縮狀態一他把這最後一步稱 為歐米伽點(Omega Point),這是遵循了最先提出終結時間理論的說法。蒂普勒的模型完全符合愛因斯坦關於場的方程。眾所周知,愛因斯坦曾試圖用空間、時間、物質和重量的關 系,來解釋物理生命的意義。只要再加上些電磁場能,你就完全掌握了 愛因斯坦的夢想:建立一系列數學方程,讓它們預測事物開始和結尾時 宇宙的形狀。

愛因斯坦曾試圖用空間時間物質的關係,來解釋物理生命的意義

當然,宇宙在膨脹之後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趨於毀滅。如果按某些方 式毀滅的話,物體之間將相互失去聯絡,也就是說,它們分隔得太遙遠了,

愛因斯坦曾試圖用空間時間物質的關係,來解釋物理生命的意義

無論何種光訊號都無法到達另一個物體。在時間終結、宇宙毀滅之際,這 將是個很大的問題;如果宇宙分裂成一些獨立的物塊,那麼不同物塊之間 就無法進行交流。但是,假如宇宙的毀滅最終集於一點,在歐米伽點 時,那麼,交流則自始至終都可進行。

愛因斯坦曾試圖用空間時間物質的關係,來解釋物理生命的意義

蒂普勒的宇宙模式——他希望這個模型忠實反映了宇宙的實際—— 無論如何膨脹或收縮,都不會發生無法交流的問題。但是,儘管這一切好 像都很圓滿、很和諧,但實際上,他的宇宙仍難逃脫不幸的命運,最終會在歐米伽點上歸於終結。宇宙將步調一致地膨脹一陣子,到達最大直徑後, 再以一致步調塌縮,而空間這塊巨大幕布上仍是平展如昔,沒有一個皺褶 (也就是說,在收縮的過程中,空間沒形成任何凹陷,也沒有遭到任何擠 壓)。但是——這個“但是”非常重要——即使一切都如預料的那樣,我們 也無從得知宇宙走入了死衚衕,甚至當宇宙正在如此變化著,我們也會因 為太忙於瑣事而根本注意不到。

愛因斯坦曾試圖用空間時間物質的關係,來解釋物理生命的意義

我們會忙於做什麼事呢?我們將會被包容於電腦程序之中,處於不 到幾斤重的、毫微科技設計的超微設備中,我們的靈魂成了機器中的鬼魂——機器當然就用來比喻我們自己——而我們卻對它毫無覺察。也就 是說,那時候,我們將根本記不起,在這些設備突然把我們復活成飄蕩的 數據塊之前,我們曾經是什麼樣子。這可能嗎?我們人怎麼可能重組成 飄蕩的數據塊,而不是有血有肉的東西呢?

愛因斯坦曾試圖用空間時間物質的關係,來解釋物理生命的意義

蒂普勒認為,雖然到那時我們這種有血有肉的生物肯定不會再有,但 是我們的信息還在。他假設宇宙是不依人意志為轉移的決定論的,即,即 使宇宙雜亂無章,但是什麼東西也會一點兒不少地存在於那裡。當宇宙 終結之時——即到了大塌縮這最後樂章的時候——宇宙又會變得很小,

足夠讓智能機器取回並錄下所有這些信息。

如何取回並錄下信息呢?這和虛擬真實關係密切。假設你正在度過 的這個生命,那些寶貴而充滿快樂和痛苦的時刻,自我的感覺、你疲憊的 雙腿所感到的堅實地面、衰老骨骼中的斷裂聲、快活的一笑、擁抱著心愛 的人時所感到的快樂……所有這一切的一切,假設都不過是些運動的數 據塊,在複雜的溼體裡變化萬端地運動著。完全可以認為,這些飛旋著的信息除了可用溼的碳基組織貯存之外,也完全可以用乾的矽片複製出 來。虛擬真實對生命的模擬完全會和真實的生命一模一樣。完全可以 設想,假如電腦已複雜到一定程度,它便能根據得到的信息,模擬、綜合, 並創造來。

今天還沒有這麼一臺電腦,還要等到智能生命形體能自我複製之後 才會出現。

愛因斯坦曾試圖用空間時間物質的關係,來解釋物理生命的意義

既然我們並不瞭解宇宙中其他的生命形式,那麼,不如現在就 開始創造出一個原型,並夢想有一天,這些最初模型幾經換代之後,終於 變得複雜異常,可以自我製造出更復雜的未來電腦。這些臨終型”電腦 必須複雜到可以計算生命、宇宙和萬物的程度。當然,要想做到這一切,

這種電腦必須由原子或電子大小的開關組成,並能利用光訊息越過遙遠 的距離和其他電腦對話。不但如此,它們還要能自己造出像它們一樣復 雜、甚至更復雜的機器來,也就是說,這些互相交流的設備將形成一個巨 大無比、光網狀的、自我複製的電腦,大小和宇宙一樣大,並能隨宇宙膨脹 不斷變大,更重要的是,當宇宙收縮時,它還能更加快速地進行交流。

蒂普勒認為,我們必須竭盡一切聰明才智、創造毫微科技,並把它送人宇

宙空間中去。最終,這些電腦會製造比它們本身更先進的電腦,這些高級的 二氧化碳智能生命形式躲過了與地球共滅亡的命運,超越了現在以碳為基礎 的生命形式。它們必須在飛速穿越太空的過程中,不斷製造更多、更微小的 機器,並且必須變得越來越聰明,以完成它們的使命:讓宇宙充滿智慧。

就像從開放的蘑菇上脫落的花囊一樣,這些智慧型電腦以圓形波狀 的形式,坐著毫微太空飛船衝出地球,不停歇地向宇宙中散播更多它們的 同類。蒂普勒管這叫作生命地平線。我們可以假設,這生命”之波以 接近光的速度向外飛行。蒂普勒斷言,這些生命”地平線會在適當時刻 達到百分之九十的光速。最後,一旦宇宙開始收縮,“生命”之波就會追趕 上早在收縮前就開始出發的光波。

真正有趣的東西是出現在宇宙開始收縮之後。蒂普勒認為,必須 要等到結束的一刻,這些毫微電腦才會相互最為接近、速度最大、體積最 小,且數量最多,恰好能複製出所有曾創造過的資料庫。蒂普勒把這歐米 伽的最後一個階段叫作永恆生命的復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