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京大片《攀登者》幕後真實歷史:淚目熱血與悲壯的故事

6月16日,由吳京主演的電影大片《攀登者》在上影節期間舉辦“登峰時刻”發佈會,首度曝光“點將”版預告片與“屹立”版海報。

吳京大片《攀登者》幕後真實歷史:淚目熱血與悲壯的故事

影片出品人任仲倫、監製徐克、編劇兼導演李仁港、編劇阿來、領銜主演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及攀登英雄桑珠、夏伯渝出席了此次盛會。這也是中國第一部登山類型的電影,這部電影的演員陣容也非常強大,電影邀請了近幾年口碑極高的吳京主演,還力邀極少主演電影的胡歌加盟,受到了無數觀眾的期待。除此之外,還有成龍、章子怡、張譯等實力派,可謂眾星雲集。

吳京大片《攀登者》幕後真實歷史:淚目熱血與悲壯的故事

電影《攀登者》根據真實歷史改編,講述了中國登山隊在1960年與1975年兩次向珠峰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還首次完成了珠峰海拔高程的精確測量。電影通過改編講述了在1960年中國登山隊成員王富洲、貢布(藏族)、屈銀華三人完成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的歷史故事。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15年後,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樑、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 嚴酷的現實,也是生與死的挑戰。

吳京大片《攀登者》幕後真實歷史:淚目熱血與悲壯的故事

在此之前,大概很少有人知道,這是一段幾乎塵封了60年的歷史,一個關於民族尊嚴與捍衛的家國故事。在剛解放時期,珠峰位於中國和尼泊爾兩國邊境,在無人登頂前,對於珠峰的歸屬,由於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上世紀50年代,中尼雙方因為珠峰的歸屬問題起了爭議。劃界談判時,中方提議將邊界線劃在珠峰頂峰,但是尼方認為珠峰完全在尼泊爾境內,與中國無關。而且當時中方提議給這座山峰起一個友好的名字“友誼峰”,尼方也拒絕接受。尼方堅持認為“中國人從來都沒有登上過珠峰,何談珠峰是你們的領土”?為此,國家開始緊鑼密鼓的籌備登山隊,要為了國家的榮譽而戰!

吳京大片《攀登者》幕後真實歷史:淚目熱血與悲壯的故事

1953年5月29日,隨著第一支登山隊的出現,尷尬的局勢發生了改變。39歲的尼泊爾嚮導丹增·諾爾蓋和新西蘭登山家艾德蒙·希拉里從南坡登頂。正是這第一登山隊的壯舉,在這樣的情境下,中國人被“逼上珠峰”。1964年,包括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等英雄在內的中國登山隊成功登頂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馬峰,登頂時間為5月25日凌晨4點20分。實現了人類首次登頂世界第十四高峰的壯舉,並創造了一次10名隊員集體登上8000米以上高峰的世界紀錄。這是登峰史上前所未有過的輝煌成就。期間登山隊配合測繪工作者的第一次實地測繪了珠峰高度,被全世界普遍採用和承認。

吳京大片《攀登者》幕後真實歷史:淚目熱血與悲壯的故事

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話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打破。驚歎於今人登頂速度越來越快的人們很少知道,藉助當年登山隊員們在巖壁上艱難打下的鋼錐而架起的金屬梯,直到2008年仍是登山者們不可或缺的助力,更少有人瞭解,年輕的中國登山隊經歷了怎樣的波折命運和極限挑戰……

吳京大片《攀登者》幕後真實歷史:淚目熱血與悲壯的故事

如今,以1960年的鋼錐為支撐點、1975年豎立的“中國梯”已被收藏進位於拉薩的珠峰登山博物館,“第二臺階”處又換上了一架新的“中國梯”。當年的許多登山前輩們也已故去,但一新一舊兩架“中國梯”,承載著中國人探險珠峰的壯烈歷史,更飽含著中國第一代登山隊員首徵珠峰的艱辛與無畏。

電影《攀登者》為了表達對中國登山英雄們的敬意,傳承這種中國精神,我們的吳京這次將在《攀登者》中也將致敬這一珍貴的歷史瞬間——在珠峰峰頂插上國旗。“攀登者的精神就是中國精神,攀登精神世代傳承永不磨滅,將繼續影響今後的每一個人。”

吳京大片《攀登者》幕後真實歷史:淚目熱血與悲壯的故事

你會期待吳京主演的電影《攀登者》嗎?

感謝大家認真的閱讀“唐宗文化”的文章,如果您喜歡,請關注、評論、點贊、轉發,未經作者允許,其他平臺號不得轉載使用,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