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友好商場開業——友好商場孕育商業第一股,漢丹鐵路攜手高鐵齊馳騁'

"

昔日小百貨成領軍商業集團

□楚天都市報記者周丹 通訊員周蕾 楊俊明

大江東去,漢水西來。兩江交匯,澆灌出漢口、漢陽、武昌三鎮。3500年建城史,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和人文精神。800年商業重鎮,培育出武漢商人敢為天下先的重商氣質。

對於武漢人來說,武商集團再熟悉不過。老一代人置辦結婚的物件,都要到當時的武漢商場去買,哪怕要轉好幾趟公交車,因為這裡能買到最好的東西。

"

昔日小百貨成領軍商業集團

□楚天都市報記者周丹 通訊員周蕾 楊俊明

大江東去,漢水西來。兩江交匯,澆灌出漢口、漢陽、武昌三鎮。3500年建城史,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和人文精神。800年商業重鎮,培育出武漢商人敢為天下先的重商氣質。

對於武漢人來說,武商集團再熟悉不過。老一代人置辦結婚的物件,都要到當時的武漢商場去買,哪怕要轉好幾趟公交車,因為這裡能買到最好的東西。

武漢友好商場開業——友好商場孕育商業第一股,漢丹鐵路攜手高鐵齊馳騁

1966年1月1日,漢丹鐵路通車典禮舉行

1959年9月29日,營業面積7400平方米的武漢友好商場開業(1966年更名為武漢商場)。她是繼北京百貨大樓之後,新中國修建的第二座大型綜合商場,也是武漢人民獻給新中國成立10週年的一份厚禮。

漢口“鐵路外”建起大商場

新中國的誕生,為大武漢經濟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1958年,中國開始實施第二個五年計劃,武漢市加快了發展步伐,武漢鋼鐵公司、武漢重型機床廠等一批重點工程建成投產,武漢長江大橋、江漢一橋等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橋樑通車,古老的武漢出現了新的繁榮。

"

昔日小百貨成領軍商業集團

□楚天都市報記者周丹 通訊員周蕾 楊俊明

大江東去,漢水西來。兩江交匯,澆灌出漢口、漢陽、武昌三鎮。3500年建城史,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和人文精神。800年商業重鎮,培育出武漢商人敢為天下先的重商氣質。

對於武漢人來說,武商集團再熟悉不過。老一代人置辦結婚的物件,都要到當時的武漢商場去買,哪怕要轉好幾趟公交車,因為這裡能買到最好的東西。

武漢友好商場開業——友好商場孕育商業第一股,漢丹鐵路攜手高鐵齊馳騁

1966年1月1日,漢丹鐵路通車典禮舉行

1959年9月29日,營業面積7400平方米的武漢友好商場開業(1966年更名為武漢商場)。她是繼北京百貨大樓之後,新中國修建的第二座大型綜合商場,也是武漢人民獻給新中國成立10週年的一份厚禮。

漢口“鐵路外”建起大商場

新中國的誕生,為大武漢經濟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1958年,中國開始實施第二個五年計劃,武漢市加快了發展步伐,武漢鋼鐵公司、武漢重型機床廠等一批重點工程建成投產,武漢長江大橋、江漢一橋等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橋樑通車,古老的武漢出現了新的繁榮。

武漢友好商場開業——友好商場孕育商業第一股,漢丹鐵路攜手高鐵齊馳騁

1992年武漢商場第二次改擴建,圖為1994年武商集團慶祝建場35週年場景

隨著生產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的一些商店已不能適應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友好商場在這種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誕生了。

昨日,79歲的陳華運老人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當時漢口有一片被稱為“鐵路外”的地區,位於現在的解放大道中段邊,他家就住在附近。1956年,這裡搭起一棟平房,即武漢市百貨公司試驗商店。“面積也就200多平方米,非常簡陋,跟現在的商場沒法比。不過在當時,已經算很好了。”陳華運老人說。

"

昔日小百貨成領軍商業集團

□楚天都市報記者周丹 通訊員周蕾 楊俊明

大江東去,漢水西來。兩江交匯,澆灌出漢口、漢陽、武昌三鎮。3500年建城史,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和人文精神。800年商業重鎮,培育出武漢商人敢為天下先的重商氣質。

對於武漢人來說,武商集團再熟悉不過。老一代人置辦結婚的物件,都要到當時的武漢商場去買,哪怕要轉好幾趟公交車,因為這裡能買到最好的東西。

武漢友好商場開業——友好商場孕育商業第一股,漢丹鐵路攜手高鐵齊馳騁

1966年1月1日,漢丹鐵路通車典禮舉行

1959年9月29日,營業面積7400平方米的武漢友好商場開業(1966年更名為武漢商場)。她是繼北京百貨大樓之後,新中國修建的第二座大型綜合商場,也是武漢人民獻給新中國成立10週年的一份厚禮。

漢口“鐵路外”建起大商場

新中國的誕生,為大武漢經濟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1958年,中國開始實施第二個五年計劃,武漢市加快了發展步伐,武漢鋼鐵公司、武漢重型機床廠等一批重點工程建成投產,武漢長江大橋、江漢一橋等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橋樑通車,古老的武漢出現了新的繁榮。

武漢友好商場開業——友好商場孕育商業第一股,漢丹鐵路攜手高鐵齊馳騁

1992年武漢商場第二次改擴建,圖為1994年武商集團慶祝建場35週年場景

隨著生產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的一些商店已不能適應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友好商場在這種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誕生了。

昨日,79歲的陳華運老人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當時漢口有一片被稱為“鐵路外”的地區,位於現在的解放大道中段邊,他家就住在附近。1956年,這裡搭起一棟平房,即武漢市百貨公司試驗商店。“面積也就200多平方米,非常簡陋,跟現在的商場沒法比。不過在當時,已經算很好了。”陳華運老人說。

武漢友好商場開業——友好商場孕育商業第一股,漢丹鐵路攜手高鐵齊馳騁

中國商業第一股股票存根

1957年5月,經武漢市一商業局倡議,決定在試驗商店的基礎上,建設一座綜合性百貨商場。1959年9月10日,武漢市最大的綜合性百貨商場竣工,命名為“友好商場”,以紀念中蘇兩國人民的友誼。

開業一年營業額1786萬元

當時的友好商場,主樓6層,兩翼4層,總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營業面積7400平方米。商場大樓氣勢雄偉,富有特色,層次分明,佈局合理,與當時的武漢劇院、武漢工藝大樓一起,成為武漢人民獻給新中國成立十週年的一份厚禮。商場大樓與毗鄰的湖北廣播電視大樓、中蘇友好宮(後更名為武漢展覽館)、中山公園、武漢飯店等高大建築互相映襯,使解放大道中段成為武漢市容市貌的象徵。

"

昔日小百貨成領軍商業集團

□楚天都市報記者周丹 通訊員周蕾 楊俊明

大江東去,漢水西來。兩江交匯,澆灌出漢口、漢陽、武昌三鎮。3500年建城史,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和人文精神。800年商業重鎮,培育出武漢商人敢為天下先的重商氣質。

對於武漢人來說,武商集團再熟悉不過。老一代人置辦結婚的物件,都要到當時的武漢商場去買,哪怕要轉好幾趟公交車,因為這裡能買到最好的東西。

武漢友好商場開業——友好商場孕育商業第一股,漢丹鐵路攜手高鐵齊馳騁

1966年1月1日,漢丹鐵路通車典禮舉行

1959年9月29日,營業面積7400平方米的武漢友好商場開業(1966年更名為武漢商場)。她是繼北京百貨大樓之後,新中國修建的第二座大型綜合商場,也是武漢人民獻給新中國成立10週年的一份厚禮。

漢口“鐵路外”建起大商場

新中國的誕生,為大武漢經濟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1958年,中國開始實施第二個五年計劃,武漢市加快了發展步伐,武漢鋼鐵公司、武漢重型機床廠等一批重點工程建成投產,武漢長江大橋、江漢一橋等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橋樑通車,古老的武漢出現了新的繁榮。

武漢友好商場開業——友好商場孕育商業第一股,漢丹鐵路攜手高鐵齊馳騁

1992年武漢商場第二次改擴建,圖為1994年武商集團慶祝建場35週年場景

隨著生產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的一些商店已不能適應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友好商場在這種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誕生了。

昨日,79歲的陳華運老人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當時漢口有一片被稱為“鐵路外”的地區,位於現在的解放大道中段邊,他家就住在附近。1956年,這裡搭起一棟平房,即武漢市百貨公司試驗商店。“面積也就200多平方米,非常簡陋,跟現在的商場沒法比。不過在當時,已經算很好了。”陳華運老人說。

武漢友好商場開業——友好商場孕育商業第一股,漢丹鐵路攜手高鐵齊馳騁

中國商業第一股股票存根

1957年5月,經武漢市一商業局倡議,決定在試驗商店的基礎上,建設一座綜合性百貨商場。1959年9月10日,武漢市最大的綜合性百貨商場竣工,命名為“友好商場”,以紀念中蘇兩國人民的友誼。

開業一年營業額1786萬元

當時的友好商場,主樓6層,兩翼4層,總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營業面積7400平方米。商場大樓氣勢雄偉,富有特色,層次分明,佈局合理,與當時的武漢劇院、武漢工藝大樓一起,成為武漢人民獻給新中國成立十週年的一份厚禮。商場大樓與毗鄰的湖北廣播電視大樓、中蘇友好宮(後更名為武漢展覽館)、中山公園、武漢飯店等高大建築互相映襯,使解放大道中段成為武漢市容市貌的象徵。

武漢友好商場開業——友好商場孕育商業第一股,漢丹鐵路攜手高鐵齊馳騁

1959年9月29日,武漢友好商場開業

官方資料顯示,1959年9月29日下午3時35分,友好商場正式對外營業。時任武漢市市長劉惠農為商場開幕剪綵。參加開幕式的各界來賓683人,其中外國友人100多人。開業當天4個多小時,接待顧客2萬多人,營業額5.6萬餘元。

“開業那天,真的可以用‘人山人海’來形容。我和幾個朋友也去了,還在商場的意見簿上寫了一堆對未來的美好祝願。”陳華運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激動得手舞足蹈。

據統計,友好商場開業第一年,營業額達到1786萬元,利潤102萬元,奪得開門紅。

鄂武商成中國商業第一股

新中國成立後,國民經濟初步恢復並開始走向繁榮。武漢友好商場是繼北京百貨大樓之後,新中國修建的第二座大型綜合商場,也是新中國首批由當地人民政府投資興建的國營商場之一。以北京百貨大樓、武漢友好商場開業為標誌,新中國的商業發展掀開新的一頁。

"

昔日小百貨成領軍商業集團

□楚天都市報記者周丹 通訊員周蕾 楊俊明

大江東去,漢水西來。兩江交匯,澆灌出漢口、漢陽、武昌三鎮。3500年建城史,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和人文精神。800年商業重鎮,培育出武漢商人敢為天下先的重商氣質。

對於武漢人來說,武商集團再熟悉不過。老一代人置辦結婚的物件,都要到當時的武漢商場去買,哪怕要轉好幾趟公交車,因為這裡能買到最好的東西。

武漢友好商場開業——友好商場孕育商業第一股,漢丹鐵路攜手高鐵齊馳騁

1966年1月1日,漢丹鐵路通車典禮舉行

1959年9月29日,營業面積7400平方米的武漢友好商場開業(1966年更名為武漢商場)。她是繼北京百貨大樓之後,新中國修建的第二座大型綜合商場,也是武漢人民獻給新中國成立10週年的一份厚禮。

漢口“鐵路外”建起大商場

新中國的誕生,為大武漢經濟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1958年,中國開始實施第二個五年計劃,武漢市加快了發展步伐,武漢鋼鐵公司、武漢重型機床廠等一批重點工程建成投產,武漢長江大橋、江漢一橋等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橋樑通車,古老的武漢出現了新的繁榮。

武漢友好商場開業——友好商場孕育商業第一股,漢丹鐵路攜手高鐵齊馳騁

1992年武漢商場第二次改擴建,圖為1994年武商集團慶祝建場35週年場景

隨著生產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的一些商店已不能適應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友好商場在這種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誕生了。

昨日,79歲的陳華運老人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當時漢口有一片被稱為“鐵路外”的地區,位於現在的解放大道中段邊,他家就住在附近。1956年,這裡搭起一棟平房,即武漢市百貨公司試驗商店。“面積也就200多平方米,非常簡陋,跟現在的商場沒法比。不過在當時,已經算很好了。”陳華運老人說。

武漢友好商場開業——友好商場孕育商業第一股,漢丹鐵路攜手高鐵齊馳騁

中國商業第一股股票存根

1957年5月,經武漢市一商業局倡議,決定在試驗商店的基礎上,建設一座綜合性百貨商場。1959年9月10日,武漢市最大的綜合性百貨商場竣工,命名為“友好商場”,以紀念中蘇兩國人民的友誼。

開業一年營業額1786萬元

當時的友好商場,主樓6層,兩翼4層,總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營業面積7400平方米。商場大樓氣勢雄偉,富有特色,層次分明,佈局合理,與當時的武漢劇院、武漢工藝大樓一起,成為武漢人民獻給新中國成立十週年的一份厚禮。商場大樓與毗鄰的湖北廣播電視大樓、中蘇友好宮(後更名為武漢展覽館)、中山公園、武漢飯店等高大建築互相映襯,使解放大道中段成為武漢市容市貌的象徵。

武漢友好商場開業——友好商場孕育商業第一股,漢丹鐵路攜手高鐵齊馳騁

1959年9月29日,武漢友好商場開業

官方資料顯示,1959年9月29日下午3時35分,友好商場正式對外營業。時任武漢市市長劉惠農為商場開幕剪綵。參加開幕式的各界來賓683人,其中外國友人100多人。開業當天4個多小時,接待顧客2萬多人,營業額5.6萬餘元。

“開業那天,真的可以用‘人山人海’來形容。我和幾個朋友也去了,還在商場的意見簿上寫了一堆對未來的美好祝願。”陳華運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激動得手舞足蹈。

據統計,友好商場開業第一年,營業額達到1786萬元,利潤102萬元,奪得開門紅。

鄂武商成中國商業第一股

新中國成立後,國民經濟初步恢復並開始走向繁榮。武漢友好商場是繼北京百貨大樓之後,新中國修建的第二座大型綜合商場,也是新中國首批由當地人民政府投資興建的國營商場之一。以北京百貨大樓、武漢友好商場開業為標誌,新中國的商業發展掀開新的一頁。

武漢友好商場開業——友好商場孕育商業第一股,漢丹鐵路攜手高鐵齊馳騁

1966年,友好商場更名為武漢商場

1966年,“友好商場”更名為“武漢商場”,成為武漢市“武”字頭企業之一。

開業之後的20多年裡,武漢商場一直按照計劃經濟的模式運行,實行統購統銷、票證配給。

1986年,武漢商場下了一步震動中國商界的棋:進行股份制改革。當年12月25日,武漢商場股份集團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國內第一家由商業資本、金融資本、產業資本、社會個人資本組成的股份制企業誕生了,湖北省第一家股份制企業誕生了。

1992年11月20日,經過6年的破冰探索、規範經營,中國商業第一股——“鄂武商”在深圳上市。武商集團成為全國第一家大型商業企業上市公司,也是全國第一家異地上市公司。

武漢商業新零售蓬勃發展

又經過20多年的發展,武漢商場從單體百貨變成集摩爾商業城、購物中心、超市連鎖三大業態的商業航母。我省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大型購物中心中,武商集團獨佔五席;武商超市旗下門店78家,覆蓋省內所有二級城市。

2018年底,武商集團年銷售規模達383億元,比1960年的1786萬元增長了2000多倍。

“武商在全國商界第一個吃螃蟹,對武漢商業乃至全國商業都起到了帶頭作用。”武漢市原商委主任、武漢市人大原副主任吳玉梅說。在武商集團的帶動下,此後幾年,中商、漢商、中百等相繼上市。當時,武漢市同時擁有6家上市商業公司,在全國絕無僅有,北京、上海等地商業企業紛紛來漢取經。

去年,武漢迎來新零售“網紅”盒馬鮮生,以武商集團為代表的本土零售巨頭,也先後引入刷臉支付等新零售產品。武漢商業積極擁抱新零售,不斷煥發新活力,推動武漢成為華中地區首個新零售之城。

1966年1月1日 漢丹鐵路全線通車

鋼鐵動脈帶動湖北飛速向前

□楚天都市報記者潘錫珩 通訊員張琦 嚴俊傑

53年前的元旦,漢(口)丹(江口)鐵路全線通車。這是橫貫湖北省西北的大動脈,從武漢市江岸西站到丹江口市,連接武漢、襄陽兩市。時至今日,這條鐵路仍是武漢通往鄂西北和沿線城市重要的客運和貨運線路。

半個多世紀以來,我省交通建設取得巨大成就,鐵路四通八達,帶動經濟飛速發展。經過近4年艱苦鏖戰,我省主導建設的首條高鐵——漢十高鐵,也將於今年底全線通車。這條與漢江結伴而行的高鐵巨龍,將結束鄂北、鄂西北地區多縣無高鐵的歷史,成為“一芯兩帶三區”區域和產業發展佈局的重大交通支撐,必將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我省自籌資金建漢丹鐵路

1958年,為從根本上改變鄂西北地區落後面貌,支援丹江口水利工程建設,改善鄂西北糧食外運困境,湖北省委決定自籌資金修建漢丹鐵路。這在我國鐵路建設史上,還是第一次。當年10月,工程正式動工。

"

昔日小百貨成領軍商業集團

□楚天都市報記者周丹 通訊員周蕾 楊俊明

大江東去,漢水西來。兩江交匯,澆灌出漢口、漢陽、武昌三鎮。3500年建城史,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和人文精神。800年商業重鎮,培育出武漢商人敢為天下先的重商氣質。

對於武漢人來說,武商集團再熟悉不過。老一代人置辦結婚的物件,都要到當時的武漢商場去買,哪怕要轉好幾趟公交車,因為這裡能買到最好的東西。

武漢友好商場開業——友好商場孕育商業第一股,漢丹鐵路攜手高鐵齊馳騁

1966年1月1日,漢丹鐵路通車典禮舉行

1959年9月29日,營業面積7400平方米的武漢友好商場開業(1966年更名為武漢商場)。她是繼北京百貨大樓之後,新中國修建的第二座大型綜合商場,也是武漢人民獻給新中國成立10週年的一份厚禮。

漢口“鐵路外”建起大商場

新中國的誕生,為大武漢經濟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1958年,中國開始實施第二個五年計劃,武漢市加快了發展步伐,武漢鋼鐵公司、武漢重型機床廠等一批重點工程建成投產,武漢長江大橋、江漢一橋等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橋樑通車,古老的武漢出現了新的繁榮。

武漢友好商場開業——友好商場孕育商業第一股,漢丹鐵路攜手高鐵齊馳騁

1992年武漢商場第二次改擴建,圖為1994年武商集團慶祝建場35週年場景

隨著生產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的一些商店已不能適應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友好商場在這種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誕生了。

昨日,79歲的陳華運老人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當時漢口有一片被稱為“鐵路外”的地區,位於現在的解放大道中段邊,他家就住在附近。1956年,這裡搭起一棟平房,即武漢市百貨公司試驗商店。“面積也就200多平方米,非常簡陋,跟現在的商場沒法比。不過在當時,已經算很好了。”陳華運老人說。

武漢友好商場開業——友好商場孕育商業第一股,漢丹鐵路攜手高鐵齊馳騁

中國商業第一股股票存根

1957年5月,經武漢市一商業局倡議,決定在試驗商店的基礎上,建設一座綜合性百貨商場。1959年9月10日,武漢市最大的綜合性百貨商場竣工,命名為“友好商場”,以紀念中蘇兩國人民的友誼。

開業一年營業額1786萬元

當時的友好商場,主樓6層,兩翼4層,總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營業面積7400平方米。商場大樓氣勢雄偉,富有特色,層次分明,佈局合理,與當時的武漢劇院、武漢工藝大樓一起,成為武漢人民獻給新中國成立十週年的一份厚禮。商場大樓與毗鄰的湖北廣播電視大樓、中蘇友好宮(後更名為武漢展覽館)、中山公園、武漢飯店等高大建築互相映襯,使解放大道中段成為武漢市容市貌的象徵。

武漢友好商場開業——友好商場孕育商業第一股,漢丹鐵路攜手高鐵齊馳騁

1959年9月29日,武漢友好商場開業

官方資料顯示,1959年9月29日下午3時35分,友好商場正式對外營業。時任武漢市市長劉惠農為商場開幕剪綵。參加開幕式的各界來賓683人,其中外國友人100多人。開業當天4個多小時,接待顧客2萬多人,營業額5.6萬餘元。

“開業那天,真的可以用‘人山人海’來形容。我和幾個朋友也去了,還在商場的意見簿上寫了一堆對未來的美好祝願。”陳華運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激動得手舞足蹈。

據統計,友好商場開業第一年,營業額達到1786萬元,利潤102萬元,奪得開門紅。

鄂武商成中國商業第一股

新中國成立後,國民經濟初步恢復並開始走向繁榮。武漢友好商場是繼北京百貨大樓之後,新中國修建的第二座大型綜合商場,也是新中國首批由當地人民政府投資興建的國營商場之一。以北京百貨大樓、武漢友好商場開業為標誌,新中國的商業發展掀開新的一頁。

武漢友好商場開業——友好商場孕育商業第一股,漢丹鐵路攜手高鐵齊馳騁

1966年,友好商場更名為武漢商場

1966年,“友好商場”更名為“武漢商場”,成為武漢市“武”字頭企業之一。

開業之後的20多年裡,武漢商場一直按照計劃經濟的模式運行,實行統購統銷、票證配給。

1986年,武漢商場下了一步震動中國商界的棋:進行股份制改革。當年12月25日,武漢商場股份集團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國內第一家由商業資本、金融資本、產業資本、社會個人資本組成的股份制企業誕生了,湖北省第一家股份制企業誕生了。

1992年11月20日,經過6年的破冰探索、規範經營,中國商業第一股——“鄂武商”在深圳上市。武商集團成為全國第一家大型商業企業上市公司,也是全國第一家異地上市公司。

武漢商業新零售蓬勃發展

又經過20多年的發展,武漢商場從單體百貨變成集摩爾商業城、購物中心、超市連鎖三大業態的商業航母。我省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大型購物中心中,武商集團獨佔五席;武商超市旗下門店78家,覆蓋省內所有二級城市。

2018年底,武商集團年銷售規模達383億元,比1960年的1786萬元增長了2000多倍。

“武商在全國商界第一個吃螃蟹,對武漢商業乃至全國商業都起到了帶頭作用。”武漢市原商委主任、武漢市人大原副主任吳玉梅說。在武商集團的帶動下,此後幾年,中商、漢商、中百等相繼上市。當時,武漢市同時擁有6家上市商業公司,在全國絕無僅有,北京、上海等地商業企業紛紛來漢取經。

去年,武漢迎來新零售“網紅”盒馬鮮生,以武商集團為代表的本土零售巨頭,也先後引入刷臉支付等新零售產品。武漢商業積極擁抱新零售,不斷煥發新活力,推動武漢成為華中地區首個新零售之城。

1966年1月1日 漢丹鐵路全線通車

鋼鐵動脈帶動湖北飛速向前

□楚天都市報記者潘錫珩 通訊員張琦 嚴俊傑

53年前的元旦,漢(口)丹(江口)鐵路全線通車。這是橫貫湖北省西北的大動脈,從武漢市江岸西站到丹江口市,連接武漢、襄陽兩市。時至今日,這條鐵路仍是武漢通往鄂西北和沿線城市重要的客運和貨運線路。

半個多世紀以來,我省交通建設取得巨大成就,鐵路四通八達,帶動經濟飛速發展。經過近4年艱苦鏖戰,我省主導建設的首條高鐵——漢十高鐵,也將於今年底全線通車。這條與漢江結伴而行的高鐵巨龍,將結束鄂北、鄂西北地區多縣無高鐵的歷史,成為“一芯兩帶三區”區域和產業發展佈局的重大交通支撐,必將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我省自籌資金建漢丹鐵路

1958年,為從根本上改變鄂西北地區落後面貌,支援丹江口水利工程建設,改善鄂西北糧食外運困境,湖北省委決定自籌資金修建漢丹鐵路。這在我國鐵路建設史上,還是第一次。當年10月,工程正式動工。

武漢友好商場開業——友好商場孕育商業第一股,漢丹鐵路攜手高鐵齊馳騁

1960年4月21日,漢丹鐵路建設者合影

1965年10月,漢丹鐵路全線貫通。它東起武漢市江岸西站,西至丹江口市,全長411公里。1966年1月1日,漢丹鐵路通車典禮在當時的襄樊火車站舉行。

據《襄樊鐵路分局志》記載,漢丹鐵路運營後,丹江口水利樞紐大壩的混凝土造價降低了98%。丹江口水利樞紐安裝的6臺各重165噸的主變壓器和1臺重306噸的特大型變壓器,均由鐵路運送到工地。

按規劃,漢丹鐵路是滬漢蓉鐵路大能力通道中承東啟西的重要一段,其北線以貨運為主、兼顧客運;南線以客運為主、兼顧貨運。

大學生走上工地支援建設

修建鐵路是一項巨大的工程。當時生產力水平低,工程機械少,主要靠人力肩扛背馱。路基是一鍬鍬挖出來的,土是一筐筐擔上去的,路基是人一夯一夯打出來的。

打夯就是將四根長木棍固定在石磙上,四人或八人一次次提起、放下,靠石磙的重力壓實路基。打夯時得喊號子:“我的哦,嗨喲!打得重,嗨喲!要把鐵路,嗨喲!早修通,嗨-嗨喲!”建設工地紅旗招展,號聲震天。

為趕工程進度,鐵路沿線青壯年農民全員上陣,企事業單位也抽調職工增援,連武漢各大專院校的學生也走上工地挑土。襄陽工務段一位退休職工回憶:“上工地最大的吸引力,是可以放開肚皮吃飯。那時,糧食和副食品短缺,能吃飽飯是很奢侈的事。”

1962年,漢丹鐵路試運行。當時鐵軌使用輕型鋼軌,比標準鐵軌輕薄許多,列車只能低速運行。究竟有多慢?一位老鐵路人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有乘客內急,下車小便,再從後面的車廂上車。

後來,鐵軌逐漸更換成標準軌道,車速大大提高。

1966年,漢丹鐵路正式通車,成為華中地區連接大西北、大西南的重要通道。

漢十高鐵將於今年底通車

漢丹鐵路通車半個多世紀後,漢十高鐵也將在今年底通車。

這是我省主導建設的投資最大、標準最高的鐵路。放眼全國,作為武漢至西安高鐵的重要組成部分,漢十高鐵是湖北連接大西北、溝通東南沿海地區最為便捷的快速客運通道,有利於提升湖北對外開放水平。

同時,漢十高鐵串起武漢城市圈、鄂西生態旅遊圈、長江經濟帶、漢江生態經濟帶,促進“兩圈兩帶”協調發展,助推鄂東城市群和襄十隨城市群聯動發展,也將大大緩解漢丹線、襄渝線的煤運壓力。

漢十高鐵通車後,武漢到十堰僅需1小時50分鐘,比現有動車節省2小時。襄隨十城鎮帶與武漢城市圈將實現“公交化”,沿線3000萬居民出行將更加便捷。

目前,漢十高鐵正在分段進行聯調聯試。此前孝感至棗陽段試車時,動態檢測車最高行車速度為每小時387.2公里,而車上3瓶疊加豎著擺放的礦泉水紋絲不動,更讓人對“中國速度”充滿信心和期待。

漢十高鐵通車後,現有老漢丹鐵路動力運能將釋放為貨運能力,每年可增加5000萬噸的貨運能力。

■鏈接

1959年-1969年武漢大事記

●1959年10月1日,武漢劇院竣工開業,此後多次接待世界和國內著名演出團體。

●1960年6月20日,武漢鍋爐廠建成投產,成為全國第三座大型鍋爐廠。

●1960年12月1日,武漢電視臺(後更名為湖北電視臺)試播自辦節目,部分大型廠礦工會、大專院校等單位,通過國家統一分配給武漢的100多臺黑白電視機集體收看。

●1961年2月,彩色歌劇藝術片《洪湖赤衛隊》在全國各大城市上映,反響熱烈。

●1961年3月4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入選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62年3月20日,武漢市開通供應港澳市場的鮮活商品快運貨物列車。

●1965年9月26日,武漢市第二棉紡織廠建成投產,全市棉紗生產能力增加三分之一。

●1965年9月,武漢市被國家體委定為全國重點開展足球活動的10個城市之一。

●1965年12月,武漢市13個工業區基本建成。

●1969年3月10日,毛澤東主席為武漢人民戰勝1954年洪水題詞紀念碑舉行開工典禮。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