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園博園,武漢又將有一塊垃圾場變身超美生態公園

在武漢的江北,大名鼎鼎、美輪美奐的園博園是在一個垃圾填埋場上建起的,現已成為武漢旅遊的打卡地之一。

除了園博園,武漢又將有一塊垃圾場變身超美生態公園

北洋橋中央生態公園鳥瞰圖

在武漢的江南,也有一塊曾經的垃圾填埋之地,同樣將建起一座別樣的園林景觀——北洋橋中央生態公園。這個地方叫做北洋橋垃圾填埋場,位於現在的武漢火車站隔壁、東湖之濱。

讓我們來扒一扒它的前世今生吧——

【前世】

1989年

市政府在位於青山區的西南方向、小譚湖(東湖的子湖)旁的洪山區白馬洲村、北洋橋村區域內,徵地559畝,建設垃圾簡易衛生填埋場,並於1990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使用期限為20年,主要消納整個青山區、洪山區和平鄉、武昌區徐家棚、楊園街一帶的生活垃圾。

青山區距離北洋橋垃圾場運距較近,除了白玉山街和武東街外,其餘街道中轉站均在20公里以內,運輸成本最低。

北洋橋垃圾場建設之初,根據協議,交由青山區管理,為此,青山區於1989年年底專門成立了科級單位——垃圾管理站,負責日常維護管理。運行2年多後,於1992年底,被市環衛局收回管理權,但委託北洋橋垃圾管理站繼續負責日常工作,經費由市局定額撥付。

2006年

武漢火車站選址附近,隨著道路、地鐵等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開始,垃圾場也有一部分土地被徵用,垃圾場辦公場所藉此機會實施了新建,場內的道路和垃圾存放區的格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2013年

超期服役3年後,北洋橋垃圾場正式關閉,也是關閉市區最後一個垃圾填埋場,當時星火垃圾焚燒廠還沒有正式啟動運行,原本進到北洋橋垃圾填埋場的垃圾不得不去到新洲區的陳家衝垃圾場過渡。

2015年

所有青山區的生活垃圾無需過江,全部運輸到星火垃圾焚燒廠處置。

【今生】

北洋橋垃圾填埋場封場後,根據協議,559畝土地的50%歸還北洋橋村和白馬洲村,剩下的一半,歸屬市城管委。根據規劃,生態修復後的北洋橋垃圾場將“變廢為寶”,建成城市公園。

楊春湖中央商務區域作為武漢未來的新門戶、主城區東部的經濟發動機,將匯聚武漢獨特的居住、文化、旅遊和娛樂服務空間。

北洋橋中央生態公園坐落於楊春湖商務區的核心地帶,是城市重要的綠色引擎,也是連接長江與東湖綠心的重要紐帶,更有意義的是場地本身曾是生活垃圾填埋場。

那麼一個關閉5年的垃圾填埋場,是如何去打造成一個提升城市形象、提供公共休閒空間的都市中央公園呢?

都市商務區綠色核心

北洋橋中央生態公園定位為城市級的中央公園、東湖綠心新旅遊目的地及城市環保生態最佳實踐範例。公園的“南北”、“東西”兩道生態與文化景觀廊道,旨在將高鐵站、商務區、公園的公共活動進行連接,加強北洋橋中央生態公園與城市街區互動,同時將科技、環保、大地藝術與生態修復設施有效結合,打造教、遊、娛於一體的新型城市公園。

除了園博園,武漢又將有一塊垃圾場變身超美生態公園

生態溼地

北洋橋中央生態公園延伸出的綠色軸線連接了武漢高鐵樞紐和沙湖港生態廊道,設計通過對環保材料的使用,微地形的處理,植物的選擇及雨洪管理等城市設計手法及理念,達到低影響力開發,可持續發展的目的,使得“生態都市主義”的概念在新商務區得以實踐。

垃圾填埋場的重生

根據垃圾填埋場的現狀,項目採用了一系列的土地處理、分期修復戰略,採用封場覆蓋、原位換填、好氧加速降解穩定等技術進行生態修復,同時使用柔性垂直帷幕進行隔斷,提升修復效率。在最短時間內徹底消除北洋橋垃圾場的環境汙染隱患,防止垃圾場的滲濾液汙染東湖水體,滿足後續城市公園建設的要求,實現“垃圾變黃金”的理想。

在原有的垃圾堆方上,經過修復阻隔後覆蓋景觀種植土,塑造地形,形成錯落的臺地與坡地,並劃分出多樣的公園空間。場地南側坡度高達33%,難以進一步地覆土、植樹和改造地形。因此,北洋橋中央生態公園南側留下了生態修復所創造的地景,以獨具一格的幾何線條來紀念垃圾填埋場的歷史與記憶。

充滿都市活力的舞臺

楊春湖中央商務區核心區的未來居住和工作的人群密度及需求較大,按照楊春湖中央商務區的總體規劃,區域未來的服務人群以周邊居民和附近工作的白領為主,因此公園人均佔有暫按50平方/人計算,日遊人最大容量將達到5184人,這裡將為市民與遊客提供一個創新、環保、活力的富有全新遠景的新門戶,展現一個全新模式的世界級公園。

從北洋橋公園北側至山頂城市陽臺高差為24-26米,為確保園內步行道路,滿足無障礙規範、且步行舒適的5%以下,設計了活力步行系統 ——“城市高線廊”,將楊春湖城市副中心內城、北洋橋中央生態公園與東湖景區進行連接,並且可以將遊人快速引導到山頂“城市陽臺”,參與在高地上的豐富城市活動。

而“城市陽臺”充分利用生態修復的山頂高地,創造俯瞰東湖的最佳位置,提供360度全視角欣賞東湖與城市中心天際線的地點,採用環保建築結合東湖觀景陽臺的做法,對城市環保教育示範產生積極的影響。

位於公園西側的“城市環保教育中心”,呈現為地景建築。結合環保教育與垃圾處理科技展示,融合科普、親子活動及公園配套(如停車場,緊急服務,洗手間等設施)於一體。

在現有的垃圾堆方上,利用覆土建築、小型公共體驗場館、戶外場地設置等立體空間,增加多樣變化的市民活動場所,各種功能活動在景觀框架的統籌下,有了獨具特色魅力的層次感、尺度感和可識別性,可舉辦小型草地活動、雕塑與藝術品展覽、親子游樂等。

目前,項目正在進行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工程,北洋橋中央生態公園一期將於今年完成,讓我們一起期待這一世界級環保改造公園的誕生吧!

楚天都市報記者望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