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縣:劉鄧親自改縣名,出的將軍多唱民歌的老百姓也多

舞蹈 藝術 音樂 許世友 河南說河南 2017-04-18

河南新縣:劉鄧親自改縣名,出的將軍多唱民歌的老百姓也多

大別山腹地、鄂豫兩省交接地帶有一座山水紅城。這座城早在20世紀30年代以前,並無縣制。1933年10月,國民黨政府為加強對鄂豫皖邊區的統治,從河南光山縣、湖北黃安縣、麻城縣各分拆出來一部分,以國民黨河南省政府主席劉峙的字“經扶”為縣名,以新集鎮為政府所在地,設置了一個新的縣級行政區——經扶縣。

14年後的1947年12月,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劉鄧大軍六縱一部攻克新集鎮後,根據劉鄧首長的提議,改“經扶縣”為“新縣”,意思就是這裡的人民從此獲得新生,過上了幸福生活。

雖然由 “經扶縣”改為“新縣”,但這塊土地上養育的人民卻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同時也養育了眾多的將軍。

河南新縣:劉鄧親自改縣名,出的將軍多唱民歌的老百姓也多

河南說河南(ID:henan-henan)查閱資料發現,在新縣這塊紅色土地上,先後誕生和養育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三支主力紅軍。數據顯示,當時新縣全縣人口不到10萬人,為革命犧牲的有5.5萬人,可謂“家家有紅軍,戶戶有烈士。”

除了犧牲的革命烈士,從革命戰爭時期一直到現在,新縣共養育了諸如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吳先恩等43位將軍,以及50餘位省部級以上領導幹部,是河南唯一的、全國十大“將軍縣”之一。

河南說河南(ID:henan-henan)注意到,新縣這座紅色之城,不但出的將軍多,而且唱民歌的老百姓也多。當年紅遍大江南北的“八月桂花遍地開,鮮紅的旗幟豎呀豎起來……”這首歌,就是從新縣傳唱全國的。

河南新縣:劉鄧親自改縣名,出的將軍多唱民歌的老百姓也多

資料顯示,1929年8月,正值大別山桂花盛開的季節,為慶祝鄂豫皖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成立,根據大別山民歌《八段錦》的曲調改編而成《八月桂花遍地開》這首歌在新縣柴山堡(今新縣陳店鄉)誕生並首唱。1932年,紅四方面軍西征,將這首歌曲傳唱到川陝根據地。

1964年,作曲家李煥之把它改編成女聲合唱曲,用於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第二場“星火燎原”中,以女聲合唱加舞蹈表演的形式出現,一時間此歌紅遍全國,最終變成紅色經典歌曲。

為什麼在新縣會誕生這樣的紅色民歌?據媒體報道,信陽地處鄂豫皖三省交界之處,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當地的老百姓都會哼唱上幾句。特別是具有獨特的“豫風楚韻”的新縣民歌,既有江南小調的纏綿,又有北方民歌的豪放。別說在革命年代,即使現在,新縣“村村會唱民歌,人人愛聽民歌”,全縣30多萬人口,約10萬人會唱民歌。

河南新縣:劉鄧親自改縣名,出的將軍多唱民歌的老百姓也多

尤其是新縣八里畈鎮的“河南民歌第一村”南衝村,上至80歲的老人,下至7歲的兒童,幾乎人人都會唱民歌。其中會唱80首以上民歌的藝人就有200多人,全村60%以上的村民都會唱民歌。他們勞動時唱,農閒時唱,高興時唱,悲傷時唱,思親時唱……可以說,唱民歌已不僅僅是當地人的生活習慣,更融入了當地人的生活情感。

然而,熱愛民歌的老一輩人對新縣民歌傳唱能否延續表示擔憂。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大量的年輕人為了生活得更好紛紛外出務工,離開了民歌發展和生存的土壤,民歌傳承長期在年輕人中缺失,就會面臨“斷代”困境。再加上新縣大量的原生態民歌並沒有採用現代技術手段加以搶救性的保護,要不了幾年就有逐步失傳的危險。

一個出了43位將軍的縣,是無限榮光,如果民歌傳承丟失了,那才是莫大的遺憾。

為了打造新縣民歌這張重要名片,把民歌傳承下去,新縣近些年高調推進民歌事業的傳承和發揚,自2010年起,已連續舉辦了四屆全縣民歌匯演(兩年一屆),並且組織創作班子深入基層調研,走訪民歌藝人,蒐集整理出原生態民歌80餘首,結合新縣紅、綠、古資源優勢,創作改編了一大批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群眾喜聞樂見的民歌作品。陳卉、宋世亮、吳成珍等一批民間藝人,也成為了新縣民歌(信陽民歌)的省、市級傳承人。

唱民歌,唱紅歌,感受紅色旅遊文化魅力,來河南新縣絕對不會錯!(河南說河南產品內容部/管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