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之痛,我愛我家牽手中環失敗,房產O2O線下之爭愈演愈烈

大概沒有那個國家的房產中介,能像中國這樣多,遍佈各個城市。

他們活躍在房東與購房者之間,憑佣金賺取收益。

中介很賺錢,一單可以掙個百把萬。

成交一單,一個月的生活費都有了。

成為百萬富豪的機會,就在眼前。

中介公司的招聘口號分外誘人。

而房產公司的生意早已發展了20多年,其中就包括我愛我家。

規模之痛,我愛我家牽手中環失敗,房產O2O線下之爭愈演愈烈


1998年,北京斯坦福房地產諮詢公司成立,它是我愛我家(000560.SZ)的前身。

大股東陳早春畢業於復旦大學,是名副其實的高材生。

但畢業後,卻做起了房產中介。

1998年的房改,拉開了中國房地產黃金十年的序幕。

那一年國家取消了福利分房,房地產全面市場化,新房建設和二手房交易越發的活躍起來。

人們驚訝的發現,房產是可以用來交易的。

規模之痛,我愛我家牽手中環失敗,房產O2O線下之爭愈演愈烈


2001年,左暉的鏈家成立了,從此成為我愛我家的勁敵。

2001年11月12日,鏈家的第一家門店甜水園店開業,現任大客戶經理的王曉斌開出了鏈家的第一單。

從2002年10月鏈家第一個推出二手商品房轉按揭業務,到2017年6月鏈家擁有8000家線下直營店,覆蓋全國28個城市,13萬員工,經營業績成長了1萬倍,年房產交易額超過1萬億元。

當年,北京斯坦福引入兩大重要股東:偉業策略和太合控股。

同時借用刷屏熱劇《我愛我家》的名字,並正式更名為我愛我家。

同年,胡景暉加入我愛我家,並一直做到我愛我家副總裁的位置上。

偉業策略的四兄弟一直保持了大股東地位。

四兄弟中,張曉晉年齡略大,另三人均為60後。

年齡最小的劉田,自2001年8月起一直擔任我愛我家董事長。

在北京,鏈家市場佔有率長期佔據第一位,其次是我愛我家,我愛我家因此被同行調侃是“千年老二”。

在房產中介的初期,中介作業方式還非常原始,主要是貼廣告和發傳單這樣的人際傳播方式。

那時,搜房網還叫十萬火急房源,每個月月初都會上演搶電話大戰,給座機充值20塊錢,然後發十萬火急的房源,兩塊錢一條,發完後有人聯繫你,就能收到客戶。

這是最早的模式,現在講起來可能很土,但確實是當年最常見的作業模式。

從1998年到2005年,這7年基本上是行業剛剛起步的階段。


規模之痛,我愛我家牽手中環失敗,房產O2O線下之爭愈演愈烈


2005年之後,隨著二手房交易量快速增加,中介市場才發生了大的轉變,中介公司完成了第一輪洗牌。

時間來到2005年,姚勁波辭職創業。

這一次他把目光盯在了分類信息領域,創辦了後來讓整個房地產中介行業又恨又愛的58同城。

據說姚勁波在北京找房地產中介租房,結果房子沒租到反被騙了1200元中介費。

後來58同城卻成為了假房源的溫床,這簡直就是一個莫大的瘋刺

那時,房產中介對平臺、網絡還沒什麼概念,最多的作業方式就是到處貼條和發傳單。

經紀人在紙上手寫租售信息,每天跑遍街頭巷尾,一遍遍地用雙面膠貼在公交站臺、小區門口這些顯眼的地方,紙上有很多豎條的電話,供有需要的人撕下拿走。

規模之痛,我愛我家牽手中環失敗,房產O2O線下之爭愈演愈烈


從2005年到2010年,是中國特別是一線城市中介變化最大的五年。

這幾年時間,一批中介品牌崛起,也有一批中介品牌倒下。

比如中大恆基,都是在這個階段名噪一時的中介品牌。

中大恆基一度成為北京二手房交易的老大,其創始人是1990年曾因“槍殺協警”入獄的劉益良。

劉益良出獄後創辦中大恆基,為了壟斷房產中介行業甚至請來打手,通過暴力手段強迫房主將房屋租售給自己。

劉老闆最終為此付出了代價,2011年他又回到了監獄。

互聯網從2010年左右開始,才進入到房產中介行業。

現在不論是經紀人還是買房人,都習慣打開手機,使用APP尋找自己想要的信息。

搜房等垂直門戶的出現,讓經紀人的作業方式開始走向了互聯網化。

這些網站開始聚集買房人和賣房人,這自然成了中介從業者新的信息交換的平臺。

經紀人開始將信息發佈到互聯網上,房產中介的端口模式出現,經紀人通過購買網站平臺端口的方式,能將自己所發的信息排在前面獲得更多的曝光,更便捷的獲取客戶。

房地產從1998年不到百億的交易額,擴大到如今的萬億級別,全國累計交易GMV已達到30.33萬億,交易總套數達2391萬套。

越來越多的房產中介公司上市,南京的365淘房網,Q房網,甚至貝殼找房都要獨立上市,還有我們的我愛我家。

2015年,謝勇通過太和先機以及其控制的資管計劃,入主昆百大A。

2016年5月,我愛我家原控股股東偉業策略將其大部分持股拆給四兄弟個人,即偉業策略的持股比例從44.53%下降至8.03%,劉田、林潔、張曉晉和李彬四兄弟的持股比例分別為10.27%、9.56%、8.34%、8.34%。

至於我愛我家的其他股東也經過了一系列轉讓、變更,最後我愛我家的股權結構變得極為分散,這也被質疑是規避借殼上市,為了裝進上市公司時更容易得到批准。

我愛我家完成股權折騰後,2017年2月昆百大A拋出了65億整體收購我愛我家的方案。

但也果然遭到了監管問詢質疑,幾經修改方案,整整折騰一年。

到了2018年2月,昆百大A終於完成了收購,將我愛我家裝進了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也更名為我愛我家。

原我愛我家的股東們至此紛紛套現。

有的小股東在減持,有的股東則乾脆一股腦將股權賣給了姚勁波的58。

規模之痛,我愛我家牽手中環失敗,房產O2O線下之爭愈演愈烈


房產交易的火熱,卻不能掩蓋消費者對房產交易服務的不滿。

上海市消保委的數據顯示,上海2015年房產中介服務投訴量為794件,較2012年增長184%。

調查顯示,對房產中介滿意的消費者僅有11%,52%的消費者對房產中介不滿意,高達84.8%使用過中介服務的消費者遇到了消費糾紛。

如果你沒收到房產中介的電話騷擾,只能說明你連手機都沒有。

電話騷擾是很多消費者的頭疼問題之一。

另一方面,有調查結果顯示,20%的最新掛牌房源已經出售。

曾有房產中介人員公開說:“網上房源是假的”,“獨家房源很少放在網上”。

規模之痛,我愛我家牽手中環失敗,房產O2O線下之爭愈演愈烈


大城市中介數量激增,中介人員流動性也大,難免會碰到“不靠譜”的中介。

根據調查,購房者投訴的原因主要是中介利用信息不對稱的優勢侵害消費者的權益。

如中介未提前告知重要事項,或作出不實承諾,導致消費者交易失敗或財產損失。

二手房,租房交易,必定會涉及到房產中介,中國樓市體量以萬億計。

中介,是一個地域性極強的職業。

每一個門店的經紀人,如果沒有在其他區域的工作經驗,基本只瞭解周邊區域內的小區。

新手房產中介,很少會出現跨片區成交的情況,這背後折射出的根本原因,在於房產交易的極強時效性與複雜性。

因此,門店數量成為重要歡節。

按照我愛我愛原本構想,憑藉中環互聯,我愛我家的佈局,足以加大對江西及華中部地區主要城市的門店覆蓋。

如果交易完成,我愛我家可以藉此擴充門店數量至超6000家,還可以實現“直營+加盟”兩條戰線發展模式。

今年房產中介混戰的一個顯著變化是,平臺之下,他們面臨的規模較量已經從直營開始逐步轉向加盟。

鏈家已經宣佈不再增加門店數量,拓展規模的任務顯然暫時拋給了以加盟方式為主的德佑。

易居房友通過特殊加盟方式“聯盟”,門店數快速破萬。

我愛我家、中原集團也在2018年打破原有模式,想通過“直營+加盟”兩條腿拓展全國市場。

據不完全統計,二手房買賣中有60%以上是通過房地產經紀人促成的。

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經濟發達城市這一比例超過80%。

行業內大多數的傳統企業都有這樣的共識,門店是根。

2014年,愛屋吉屋提出“幹掉中介,讓門店滾粗”的口號,在房產中介行業脫穎而出,但愛屋吉屋最終敗退中介行業。

我們不知不覺經歷了這樣一場房產企業電商化的“小敗局”。

如今房產O2O線下之爭愈演愈烈,鏈家成立貝殼找房平臺,意圖將更多的房產中介門店納入版圖。

這無疑給58同城,我愛我家等競爭對手敲響了警鐘,甚至成立了反鏈家聯盟,大有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態勢。

但我愛我家收購這次收購中環互聯失利,這對我愛我家的規模野心著實是不小打擊。


(完)


規模之痛,我愛我家牽手中環失敗,房產O2O線下之爭愈演愈烈

一號公司,目前已入駐微信公眾號、企鵝號、百家號、頭條號、一點號等國內重點財經媒體,入選“青雲計劃”獲獎媒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