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流傳600多年的好財之作,句句令人捧腹,詮釋了什麼是真貪財'

蚊子 論語 鵪鶉 豌豆 高明 動物 佛像 元朝 美詩美文的世界 2019-09-16
"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是出自《論語》中的千古名句,這話並不讓我們不好好奮鬥,而是在努力過後對於結果少一些糾結。話雖如此,卻並非人人看得開,世間總有不少視財如命之徒。文壇有許多詩詞、成語來諷刺這類人,但在小編眼裡,都不如這首流傳了600多年的“好財”之作來得經典。

"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是出自《論語》中的千古名句,這話並不讓我們不好好奮鬥,而是在努力過後對於結果少一些糾結。話雖如此,卻並非人人看得開,世間總有不少視財如命之徒。文壇有許多詩詞、成語來諷刺這類人,但在小編眼裡,都不如這首流傳了600多年的“好財”之作來得經典。

一首流傳600多年的好財之作,句句令人捧腹,詮釋了什麼是真貪財

這首元曲名叫《醉太平·譏貪小利者》,是一首無名氏之作。全曲短短几句共寫了6件令人啼笑皆非的趣事,實力詮釋了什麼是真貪財。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醉太平·譏貪小利者》

元.無名氏

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搜求:無中覓有。

鵪鶉嗉裡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脂油。虧老先生下手。

"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是出自《論語》中的千古名句,這話並不讓我們不好好奮鬥,而是在努力過後對於結果少一些糾結。話雖如此,卻並非人人看得開,世間總有不少視財如命之徒。文壇有許多詩詞、成語來諷刺這類人,但在小編眼裡,都不如這首流傳了600多年的“好財”之作來得經典。

一首流傳600多年的好財之作,句句令人捧腹,詮釋了什麼是真貪財

這首元曲名叫《醉太平·譏貪小利者》,是一首無名氏之作。全曲短短几句共寫了6件令人啼笑皆非的趣事,實力詮釋了什麼是真貪財。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醉太平·譏貪小利者》

元.無名氏

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搜求:無中覓有。

鵪鶉嗉裡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脂油。虧老先生下手。

一首流傳600多年的好財之作,句句令人捧腹,詮釋了什麼是真貪財

唐詩雄渾,宋詞婉約,到了元曲則變成了嬉笑怒罵,這是文字風格的轉變。在元曲中有不少誇張,甚至荒誕的作品,而這首《醉太平》則是其中最經典的作品之一。這首曲出自《全元散曲》,作者是誰不詳,據史書記載此文在元代曾非常流行,從風格上看極有可能是某地民間傳唱的曲目。

全曲一共描寫了6件事,為我們塑造了一個貪財之徒的形象。這6件事分別為:燕口奪泥,針頭上削鐵,佛臉刮金,鵪鶉喉裡找豌豆,鷺鷥腿劈精肉,蚊子肚裡取油。這6件事的難道有多大呢?讓我們一一來分析一下。

"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是出自《論語》中的千古名句,這話並不讓我們不好好奮鬥,而是在努力過後對於結果少一些糾結。話雖如此,卻並非人人看得開,世間總有不少視財如命之徒。文壇有許多詩詞、成語來諷刺這類人,但在小編眼裡,都不如這首流傳了600多年的“好財”之作來得經典。

一首流傳600多年的好財之作,句句令人捧腹,詮釋了什麼是真貪財

這首元曲名叫《醉太平·譏貪小利者》,是一首無名氏之作。全曲短短几句共寫了6件令人啼笑皆非的趣事,實力詮釋了什麼是真貪財。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醉太平·譏貪小利者》

元.無名氏

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搜求:無中覓有。

鵪鶉嗉裡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脂油。虧老先生下手。

一首流傳600多年的好財之作,句句令人捧腹,詮釋了什麼是真貪財

唐詩雄渾,宋詞婉約,到了元曲則變成了嬉笑怒罵,這是文字風格的轉變。在元曲中有不少誇張,甚至荒誕的作品,而這首《醉太平》則是其中最經典的作品之一。這首曲出自《全元散曲》,作者是誰不詳,據史書記載此文在元代曾非常流行,從風格上看極有可能是某地民間傳唱的曲目。

全曲一共描寫了6件事,為我們塑造了一個貪財之徒的形象。這6件事分別為:燕口奪泥,針頭上削鐵,佛臉刮金,鵪鶉喉裡找豌豆,鷺鷥腿劈精肉,蚊子肚裡取油。這6件事的難道有多大呢?讓我們一一來分析一下。

一首流傳600多年的好財之作,句句令人捧腹,詮釋了什麼是真貪財

第一件“奪泥燕口”,燕口的小世人皆知,而它用來築窩的泥本就一文不值,但這在貪婪好財者心中卻仍是必爭之物。在這裡燕子是弱者,而好財者是強者,這是欺弱求財。

第二件“削鐵針頭”,針頭上的鐵是死物,而針作為常用的縫製工具,在這裡指的是他人經常需要用的東西,但好財者卻仍不肯放過,這是損人求財。

第三件“刮金佛面細搜求”,在塑了金身的佛像上刮金,佛是神聖的,但他卻因財迷了心智全然不顧,而他刮面求金的行為顯然是會引起眾人的不滿的,這是與眾為敵來求財。

"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是出自《論語》中的千古名句,這話並不讓我們不好好奮鬥,而是在努力過後對於結果少一些糾結。話雖如此,卻並非人人看得開,世間總有不少視財如命之徒。文壇有許多詩詞、成語來諷刺這類人,但在小編眼裡,都不如這首流傳了600多年的“好財”之作來得經典。

一首流傳600多年的好財之作,句句令人捧腹,詮釋了什麼是真貪財

這首元曲名叫《醉太平·譏貪小利者》,是一首無名氏之作。全曲短短几句共寫了6件令人啼笑皆非的趣事,實力詮釋了什麼是真貪財。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醉太平·譏貪小利者》

元.無名氏

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搜求:無中覓有。

鵪鶉嗉裡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脂油。虧老先生下手。

一首流傳600多年的好財之作,句句令人捧腹,詮釋了什麼是真貪財

唐詩雄渾,宋詞婉約,到了元曲則變成了嬉笑怒罵,這是文字風格的轉變。在元曲中有不少誇張,甚至荒誕的作品,而這首《醉太平》則是其中最經典的作品之一。這首曲出自《全元散曲》,作者是誰不詳,據史書記載此文在元代曾非常流行,從風格上看極有可能是某地民間傳唱的曲目。

全曲一共描寫了6件事,為我們塑造了一個貪財之徒的形象。這6件事分別為:燕口奪泥,針頭上削鐵,佛臉刮金,鵪鶉喉裡找豌豆,鷺鷥腿劈精肉,蚊子肚裡取油。這6件事的難道有多大呢?讓我們一一來分析一下。

一首流傳600多年的好財之作,句句令人捧腹,詮釋了什麼是真貪財

第一件“奪泥燕口”,燕口的小世人皆知,而它用來築窩的泥本就一文不值,但這在貪婪好財者心中卻仍是必爭之物。在這裡燕子是弱者,而好財者是強者,這是欺弱求財。

第二件“削鐵針頭”,針頭上的鐵是死物,而針作為常用的縫製工具,在這裡指的是他人經常需要用的東西,但好財者卻仍不肯放過,這是損人求財。

第三件“刮金佛面細搜求”,在塑了金身的佛像上刮金,佛是神聖的,但他卻因財迷了心智全然不顧,而他刮面求金的行為顯然是會引起眾人的不滿的,這是與眾為敵來求財。

一首流傳600多年的好財之作,句句令人捧腹,詮釋了什麼是真貪財

對於以上三種行為,燕泥、針鐵、佛面金這在世人眼中,都是微小得可以忽略之財,所以作者用“無中覓有”來形容,歸納得很是高明。

而曲的下片,則以三種動物入文,鵪鶉、鷺鷥、蚊子都是自然界中的弱小動物,而貪財者尋豌豆、劈精肉、刳脂油的行為不但可笑,而且可恥。這3件事涉財雖小,但皆是不義之財,這才是作者諷刺的重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顯然這位貪財者不明白這個道理。

"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是出自《論語》中的千古名句,這話並不讓我們不好好奮鬥,而是在努力過後對於結果少一些糾結。話雖如此,卻並非人人看得開,世間總有不少視財如命之徒。文壇有許多詩詞、成語來諷刺這類人,但在小編眼裡,都不如這首流傳了600多年的“好財”之作來得經典。

一首流傳600多年的好財之作,句句令人捧腹,詮釋了什麼是真貪財

這首元曲名叫《醉太平·譏貪小利者》,是一首無名氏之作。全曲短短几句共寫了6件令人啼笑皆非的趣事,實力詮釋了什麼是真貪財。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醉太平·譏貪小利者》

元.無名氏

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搜求:無中覓有。

鵪鶉嗉裡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脂油。虧老先生下手。

一首流傳600多年的好財之作,句句令人捧腹,詮釋了什麼是真貪財

唐詩雄渾,宋詞婉約,到了元曲則變成了嬉笑怒罵,這是文字風格的轉變。在元曲中有不少誇張,甚至荒誕的作品,而這首《醉太平》則是其中最經典的作品之一。這首曲出自《全元散曲》,作者是誰不詳,據史書記載此文在元代曾非常流行,從風格上看極有可能是某地民間傳唱的曲目。

全曲一共描寫了6件事,為我們塑造了一個貪財之徒的形象。這6件事分別為:燕口奪泥,針頭上削鐵,佛臉刮金,鵪鶉喉裡找豌豆,鷺鷥腿劈精肉,蚊子肚裡取油。這6件事的難道有多大呢?讓我們一一來分析一下。

一首流傳600多年的好財之作,句句令人捧腹,詮釋了什麼是真貪財

第一件“奪泥燕口”,燕口的小世人皆知,而它用來築窩的泥本就一文不值,但這在貪婪好財者心中卻仍是必爭之物。在這裡燕子是弱者,而好財者是強者,這是欺弱求財。

第二件“削鐵針頭”,針頭上的鐵是死物,而針作為常用的縫製工具,在這裡指的是他人經常需要用的東西,但好財者卻仍不肯放過,這是損人求財。

第三件“刮金佛面細搜求”,在塑了金身的佛像上刮金,佛是神聖的,但他卻因財迷了心智全然不顧,而他刮面求金的行為顯然是會引起眾人的不滿的,這是與眾為敵來求財。

一首流傳600多年的好財之作,句句令人捧腹,詮釋了什麼是真貪財

對於以上三種行為,燕泥、針鐵、佛面金這在世人眼中,都是微小得可以忽略之財,所以作者用“無中覓有”來形容,歸納得很是高明。

而曲的下片,則以三種動物入文,鵪鶉、鷺鷥、蚊子都是自然界中的弱小動物,而貪財者尋豌豆、劈精肉、刳脂油的行為不但可笑,而且可恥。這3件事涉財雖小,但皆是不義之財,這才是作者諷刺的重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顯然這位貪財者不明白這個道理。

一首流傳600多年的好財之作,句句令人捧腹,詮釋了什麼是真貪財

縱觀全曲,語言通熟易懂,明如白話,一讀就懂。而結構上,分上下兩部分,先羅列事件後加上自己精闢的點評,也是十分嚴謹。最高明的是在天馬行空的想象上,每一件事都極具想象力,而且誇張到極致,達到令人啼笑皆非的藝術效果,這也是其能流傳600多年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