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態創作故事|石屹,27歲女編劇,逃離魔都、走進文學村

石屹,三年從業經驗,編劇、劇本策劃、網絡小說IP改編,現就職於上海某傳媒公司

當第一面見到石屹,她就對我說:她好愛文學村。

希望這裡能興盛起文學活動,讓它吸引自己走出高樓辦公室,來到山野和書房創作。她感覺文學村的環境很適合創作,不只是因為打開窗就有竹林清風,出門就有鳥語花香。在這裡,她的心靈可以在這片文學土地棲息,更清醒地去審視自己。她笑說,如果有一天歸園田居,那就想來文學村。同時也可以把自己的創作思維、視野帶到文學村,寫出這裡的故事,把這裡的故事帶給更多的人。

聽到她講到編劇事業中取得的成績,遇到的困境,被人痛罵過自己的劇本,但是現在儼然已經躋身這個圈子三年,有了自己的一份成績。感謝她的分享,讓我一窺魔都女編劇的成長故事。

百態創作故事|石屹,27歲女編劇,逃離魔都、走進文學村

她性格很活潑,有天平座的追求完美,她覺得做編劇是做了一件很勇敢的事。進入到編劇行業,信奉的卻是編劇與寫文並行,覺得文學是電影和戲劇的根。和石屹的交談是在她到來的第一天晚上,聊到了晚上十一點。

1夢想是成為世界級的女性編劇

那些為了成為世界級的編劇,我在上海默默學習的事,很值得說,她說。不是戲劇專業出身的人,卻硬要去碰這個南牆。

“很難、有時候你做不到就感覺那一陣子是白活一場。”

“很高壓,有時候一天要讀完一本韓國影視講義。”

“還要利用晚上的時間,看一些關於職場的深度解讀的書。”

怎麼讓全世界來聽“我”的故事。從故事的魅力開始講,時代、環境和人。國際化的編劇視野從何來。她說,自己不得看很多經典日韓劇的企劃案,從愛情劇到家庭劇,歷史劇到職人劇,從設定人物心理狀態到去創作符合實際大眾說話習慣的臺詞。

2認為青年作家公寓是她的“幸運襪”

石屹說,每個編劇寫作的時候,都會穿上自己的“幸運襪”。在這三天待在文學村的時間裡,她在我的青年作家公寓找到了這雙“幸運襪”,準確地說,就是她找到了很多靈感,構思了好幾個故事,並且這幾個故事結構天然的完整,完美。然後她爬在龜峰山上,走在文學村的小徑上一路興奮地打響指,又跑又跳。“從上海到這裡,手上拖了兩篇稿子,想從上海逃遁到這裡安心寫完。但沒想到這裡給了我新的靈感。”

百態創作故事|石屹,27歲女編劇,逃離魔都、走進文學村

3做一名年輕的公益人

參加各種公益活動,為別人活的快樂,這便是她在精神上最大的渴望。

致力於成為女編劇的她,瞭解到《三清媚》這個女性文學社團以後,也希望藉助自己的職場經驗幫助更多的“她們”,她說她願意幫更多人把簡歷投給自己熟悉的影視公司。她不介意動用自己的資源和人買,相反她願意幫助更多人實現夢想。畢竟,當她從廣西走到上海的時候,接觸動漫編劇到自己學習影視編劇,到換公司。和人交流、學習表達觀點、和更厲害的人過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女性題材的劇本創作,也是她在堅持的公益項目。這個創作動機是,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太多女性的故事,所以想要以自己的行業形式記錄。

因為自己成長時就遇到過身邊的朋友遭遇家庭暴力,當時自己對面的家屬樓有一戶家庭經常發生家暴,自己聽說後來那個家庭的妻子殺害了自己的丈夫……覺得女性遭受暴力的女性保護題材很值得去創作。

“不是去吃它的人血饅頭,不是拿別人傷痛的過程去盈利。而是去引發別人的思考,去避免社會上有更多的這種事情發生。”

4計劃為文學村創作一部短視頻劇本

石屹說,韓國有一部影視叫《請回答1988》,有時代感的一部經久不衰的家庭題材的劇。題材很溫暖,風格屬於愛情喜劇,是以家族關係和鄰里內容。她說,文學村就很適合這樣的劇情創作。

她說,要找足夠多的反面人物。創作足夠多的衝突。全職文學創作的職業特殊性,怎麼突破逆境,最後會成為的故事?在文學村的活動範圍?文學村裡人物的使命?《三清媚》在歷史上對於女性究竟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文學村最終和它的意義吻合?她說,文學村會不會成功,會不會成為中國文藝青年的打卡地這就是觀眾最想知道和最讓人為之緊張的。

如果說在上海的職場,她感受到更多的是對方索取價值,那麼她來到文學村,自己也是一個資深文藝女青年,想的更多的是如何用自己的資源來幫這裡完成想做的事。

她花了一天時間遊覽龜峰,花了一天時間在文學村四處閒逛,花了半天時間在龜峰寫作營瞭解《三清媚》雜誌,然後在我的青年作家公寓住了兩晚。她說對於這個地方,她更願意提供價值,在文學村需要宣傳幫助的時候盡一己之力。

她問我,真正的文學村應該是什麼?

我想,肯定不是為文學而活,肯定是“為文學而教”。讓對方記住你,你必須首先是付出的一方,你必須盡你所能地教給他們你會的。這是一個對方付出比“我”雙倍的愛和努力,“我”才願意敞開心扉接受你的年代。所以每一段更進一步的交流,背後都是雙倍的付出,是你願意付出和教給別人什麼。

“我要給村子創作一部短視頻劇本。”她說要用實際行動證明她被這裡的一份情懷所感動。

百態創作故事|石屹,27歲女編劇,逃離魔都、走進文學村

我問她作為一個女編劇,怎麼看這個行業?她對我分享了以下幾個觀點。

1)你將會面臨的問題

編劇行業的潛在規則,存在比較嚴重圈子和層次關係。比如說有一個劇本,製片人或者影視公司的項目負責人會去優先找認識的編劇,很少把機會給擁有實力的新人。作為一個新人編劇,沒有機會試錯,意味著沒有機會提高。

曾經,中國最大的電視劇製作公司的某位朋友對她說,在上海,往往情況是找不到編劇(實力、風格的匹配度上)。而她曾經所經歷的卻是,找不到合適的劇本。

所造成的就是,很多編劇看不到未來。劇本找不到投遞的地方,當然客觀的說,也和實力有關。作為編劇,自我提高也非常必要。編劇是一個輸出型的工作。這也是手藝行當,這個圈子也有年少出名的編劇,但畢竟佔少數。最重要還是持續不斷地努力。

2)短視頻風口,會因為賺錢而降低了編劇內容、閒置了風格、降低了實力?

一位95後的知名編劇,已經有了自己的作品和較高的知名度,但是苦於轉換不成經濟,所以賺錢的問題還是迎刃而生。因為經濟壓力,不得不寫商業作品,從電視劇改成小紅書和抖音作品編劇,以短視頻的風口,轉換形式創作劇本,例如這樣也把自己的天分浪費掉。因為轉行,收入可以達到25000-30000的編劇,但是顯然對自己的實力呈現的空間有所壓縮。然而從另一面,也是算找到了一個創業方向,可以把團隊和項目做大。

她說,對編劇的正規評級標準,應該是從業的年份,個人的藝術風格,獲獎或者論文數量,作品有沒有在省級刊物發表,被專業劇團排練。所以她還是希望再深造、去國外的電影學院學習,接下國際性的項目。

3)如果沒有培訓的機會,怎麼自我培訓?

通過報網絡課程和沙龍的形式。沙龍是自己廣泛接觸社會、瞭解行業行情的平臺。網絡課程則是去報一些電影學院教授開設的編劇,通常是幾十節課程,在線一兩年可以試聽。

4)編劇工作室和影視公司的區別

入行以後,自己也反覆對比公司和工作室的優勢和劣勢。

在影視公司,是會讓自己有一個穩定的環境去創作,能接到固定的項目。

至於編劇工作室,好的項目編劇工作室,因為接到的項目很多,所以依然有豐沛的題材可以創作。年輕的話,請多看重工作經歷。累積經驗前進,還要結合時代性去創作。

5)怎麼定位自己的編劇風格和題材

如今正經歷限制古裝劇,所以要考慮自己的古裝劇作品的出口。所以要結合一個題材的弊端,去分析自己要開始一個怎樣的創作。

經濟發達的時候,人們喜歡看復古劇懷舊;經濟壓力大、人焦慮的時候,人們喜歡傻白甜、沙雕劇。對於這種行業現象,要認識清楚,然後再判斷自己要寫什麼。

至於自己擅長寫什麼,要通過不斷地寫,可以通過身邊題材的挖掘,一些有趣故事。

6)當你面試的時候,你一定會被的一個問題……

當被找到項目合作的時候,別人會問:你有沒有寫過懸疑、你有沒有寫過音樂劇、你有沒有寫過情景喜劇。

當面試的時候,別人一定會問:你做過什麼項目。公司很希望看到你身上成功的經驗。

她的建議是,可以去呈現自己的思維上的優勢,可以告訴面試方自己其他方面的實力。變化是這個行業最易見的事情,自己也一定要善於把握。

百態創作故事|石屹,27歲女編劇,逃離魔都、走進文學村

我從小喜歡寫作,但那只是小時候。在長大後的世界裡,我被迫選擇了和寫作無關的專業。許多人說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你要學會用無奈去成長和適應。我本身討厭這樣的觀點。有了夢想的開始,我就好像長了一根反骨。畢業後,我毅然拋棄了財務專業的工作,帶著自己寫的網絡小說,在一家文化傳媒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我視它為我夢想的開端。跨專業的工作的不容易的,作為一個不是戲文專業出身的人,卻硬要去撞這個南牆。我需要花費比同事更多倍的學習。在求學問道的時候遭受不少的白眼,比如,老製片人當著所有人的面痛罵我的稿子,領導把稿子直接丟在我面前,一個從北京來的製片我說“你不是編劇,你當不了編劇”同時笑話了我。但是,很幸運,這些人沒有打倒我,真正能支撐我下來的,是熱愛。我深深相信,一個人做一份工作,如果不討厭也不喜歡,或許他這輩子能做得不錯,但只有熱愛,熱愛能讓一件事變得輝煌而偉大。我就是要把這樣的熱愛帶到工作中。我做了件很勇敢的事,是背井離鄉來到上海,成為了編劇。我的父母反對,包括一些朋友送上的不那麼熱烈的祝福,認為你既然不甘心,那就去體驗一下好了。可這是我的人生路,別人憑什麼指摘。進入到編劇行業,經過幾年的努力,終於能腳踏實地做自己想做的工作。每一個字、每一分工資,都有一種豐收的喜悅和感恩在裡頭。我感覺,我的夢想開始實現了。但同時也看到這個行業的真實現狀。從2018到2019有一個熱詞叫做“沙雕”,有一種熱播劇叫“沙雕劇”。無情無趣無理取鬧的東西在很多流行作品裡氾濫,現在創作劇本而言,商業價值往往被高於文學價值考慮。他們不把“文學價值”說得明白,而是用其他來替代。什麼時候文學被稀釋成這樣了?我承認先考慮商業是對的,但在我看來,這都是惡性循環。我相信一個觀點,並且越來越深信,就是電影的根是文學。 ——石屹
百態創作故事|石屹,27歲女編劇,逃離魔都、走進文學村

百態創作故事|石屹,27歲女編劇,逃離魔都、走進文學村

百態創作故事|石屹,27歲女編劇,逃離魔都、走進文學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