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怔了,《白鹿原》已經結束卻總是沉浸在其中,想念二豆同情孝文回望那道原

文學 白鹿原 陳忠實 小說 郭浩的專業主義 2017-06-28

一、二豆想你!

電視劇改編最成功的地方之一,應該就是將很多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中都只能處於配角地位的人物用很簡明卻又很生動的方式進行演繹,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鹿原》講述的白、鹿兩大家族兩代人物在幾十年的劇烈社會動盪年代的人生歷程,以此創作出一幅以白鹿原鄉土為背景的浮世繪。在這幅長軸浮世繪上,時代變遷、風土人情、人性百態的刻畫觀照都是作品能否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在這一點上,電視劇充分發揮了影像的優勢,用極少的鏡頭,就將一眾配角人物活靈活現地刻畫成功了,這是小說絕對難以做到的。

電視劇中添加的“二豆”這個人物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每個人的一生總會遇到這樣一個傻子”,《白鹿原》的二豆,還有《陽光燦爛的日子》裡的“古倫木”,還有……

為什麼會有“二豆”?

1、《白鹿原》深受《人間王國》、《百年孤獨》等神奇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作品的影響,包含了大量荒誕、奇幻、唯心的故事情節。電視劇考慮到非常廣泛的受眾和嚴苛的過審要求,將此類情節悉數忽略,影響了作品的意境。而二豆時不時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劇情的荒誕性和奇幻性,可以看作是對原作忽略部分的一種討巧式的彌補。

魔怔了,《白鹿原》已經結束卻總是沉浸在其中,想念二豆同情孝文回望那道原

2、傻子的性格和行為往往不受時空的影響,可以看作動盪年代劇烈變化的社會現象的一個參照。白鹿原物是人非,只有二豆永遠不變。你回來了,二豆想你!你走了,二豆送你!無論你是什麼樣的人,二豆都陪你玩、陪你說話。很多年過去了,你可能會說,怎麼那麼多人都沒了,這個傻子還在。當你依著不變的二豆妄圖懷舊、尋求回憶時,才發現自己變成了傻子。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魔怔了,《白鹿原》已經結束卻總是沉浸在其中,想念二豆同情孝文回望那道原

二、孝文怎麼又哭了?

一朋友看《軍師聯盟》,正看到司馬懿詐死、楊修痛哭一段。她老公恰好外出後回家,瞥了一眼電視,隨口問:孝文怎麼又哭了……

魔怔了,《白鹿原》已經結束卻總是沉浸在其中,想念二豆同情孝文回望那道原

孝文真慘。《白鹿原》中有不是親爹一樣的白嘉軒,有時刻踩在自己頭上的鹿兆鵬,甚至黑娃進了祠堂披了紅綢自己都沒份。算了吧,認了。於是從白鹿原逃走,穿越回三國,搖身一變成了掌控士子晉升命運、深受美女青睞的許都第一名士、月旦評主持楊修。

魔怔了,《白鹿原》已經結束卻總是沉浸在其中,想念二豆同情孝文回望那道原

只是命運總是輪迴、歷史總是相像。這次他又碰到一個“坑”他的爹和一個處處勝過他的對手司馬懿,再次走上做卑鄙小人的道路。與在白鹿原一樣,對成功的渴望和幹壞事的內疚交織在一起,始終讓他痛苦不已。

你突然發現:世事在變,電視劇會結束,可孝文的苦痛似乎永遠也無法終結。

三、永遠不會再上那個原了

陳忠實寫《白鹿原》的主旨就是:“白嘉軒就是白鹿原。一個人撐著一道原。白鹿原就是白嘉軒。一道原具象為一個人。”

魔怔了,《白鹿原》已經結束卻總是沉浸在其中,想念二豆同情孝文回望那道原

白嘉軒是白鹿村最後一個族長。人民政府的成立和土地改革會讓白鹿原這種傳統的宗族社會關係註定瓦解。話劇《白鹿原》籌備階段,陳忠實帶導演林兆華在白鹿原尋找相關素材,竟然找不到一座保留下來的祠堂。

因此,陳忠實說關於白鹿原的全部構想已經完成,不會再寫第二部,永遠不會再上那個原了。

電視劇也一樣,終結了。

我們讀者、我們觀眾,卻可以時時拿出那本書、重看這部劇,甚至去陝西回望那道原。這也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