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
"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

——他是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堪稱是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開篇詞: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

英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

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看到這首即充滿豪情又略顯悲涼的詩句,四百年前的晚明時期一位才華橫溢,有血有肉,充滿情趣的“花甲縣令”慢慢浮現於我們眼前……

今天的中國和世界,可能有很多人對馮夢龍這個名字會感到陌生,或者有人知道馮夢龍,但對他評價不高,這是什麼原因呢?

過去對馮夢龍評價不高,並且有些誤解,主要是因為封建正統觀念的長期影響,同時也和大量流傳在國外的馮夢龍的作品未能被發現有關。

馮夢龍堪稱是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他反封建的、民主的、大眾的文學作品和先進的文學思想,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創新意義,他的文學思想和文學主張可以說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此後四百年的中國文學和中華大地,已經深深滲入五千年曆史的中華沃土之中。

今天的人們要正確看待馮夢龍的反封建思想,辯證地分析其作品中的忠孝節義和因果報應,體會馮夢龍對人性永恆價值的揭示,對人性中真善美的歌頌和對假惡醜的無情鞭撻,這才是這位偉大文學家的光輝所在!。

"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

——他是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堪稱是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開篇詞: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

英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

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看到這首即充滿豪情又略顯悲涼的詩句,四百年前的晚明時期一位才華橫溢,有血有肉,充滿情趣的“花甲縣令”慢慢浮現於我們眼前……

今天的中國和世界,可能有很多人對馮夢龍這個名字會感到陌生,或者有人知道馮夢龍,但對他評價不高,這是什麼原因呢?

過去對馮夢龍評價不高,並且有些誤解,主要是因為封建正統觀念的長期影響,同時也和大量流傳在國外的馮夢龍的作品未能被發現有關。

馮夢龍堪稱是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他反封建的、民主的、大眾的文學作品和先進的文學思想,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創新意義,他的文學思想和文學主張可以說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此後四百年的中國文學和中華大地,已經深深滲入五千年曆史的中華沃土之中。

今天的人們要正確看待馮夢龍的反封建思想,辯證地分析其作品中的忠孝節義和因果報應,體會馮夢龍對人性永恆價值的揭示,對人性中真善美的歌頌和對假惡醜的無情鞭撻,這才是這位偉大文學家的光輝所在!。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海鱉曾欺井內蛙,大鵬張翅繞天涯。(馮夢龍傳世名句)

馮夢龍,生於明神宗萬曆二年,即公元1574年,逝於清順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字猶龍,亦字耳猶、子猶、龍子猶等,一生用了很多號,如墨憨齋主人、姑蘇詞奴、顧曲散人等,明朝直隸蘇州府吳縣籍長洲人(今蘇州人),出身於書香門第世家。晚明時期最傑出的通俗文學家、戲曲家、思想家,有“中國古代白話小說先驅”、“中國通俗文學之父”的美譽。

據史料記載,馮夢龍少年時即有才情,博學多識,為同輩所欽服。為人曠達,治學不拘一格,行動也每每不受名教束縛。馮氏兄弟三人被稱為“吳下三馮”,其兄夢桂是畫家,其弟夢熊是太學生,作品均已不傳。

馮夢龍一生勤於通俗文學的創作、蒐集、整理、編輯,為我國文學從古代邁入近現代做出了獨特而偉大的貢獻。馮夢龍一生編、撰作品近3000萬字, 其中“三言”( 《喻世明言》,《醒世恆言》,《警世通言》)代表了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馮夢龍是通俗文學的全才,在民歌、戲曲、小說都有撰作,

話本小說類(短篇小說)有:《喻世明言》,《醒世恆言》,《警世通言》;

話本講史類(長篇歷史演義)有:

《有夏至傳》、《東周列國志》(《新列國志》)、《兩漢志傳》、《平妖傳》、《盤古至唐虞傳》;

民歌類有:

《童痴一弄·掛枝兒》、《童痴二弄·山歌》、《夾竹桃頂真千家詩》;

筆記小品類有:

《智囊》、《古今談概》、《情史》、《笑府》、《燕居筆記》;

戲曲類有:

撰作的有傳奇《雙雄記》、《萬事足》二種;改訂的則有《新灌園》、《酒家傭》、《女丈夫》、《量江記》、《精忠旗》、《夢磊記》、《灑雪堂》、《西樓楚江情》、《三會親風流夢》、《雙丸記》、《殺狗記》、《三報恩》等;

散曲、詩集、曲譜類有:

《宛轉歌》和詩集《七樂齋稿》,均已失傳,《太霞新奏》、《最娛情》、《墨憨齋傳奇定本》等;

時事類有:

《王陽明出生靖難錄》、《甲申紀事》、《中興實錄》、《中興偉略》;

應舉類有:

《春秋衡庫》、《麟經指月》、《春秋別本大全》、《四書指月》、《春秋定旨參新》;

其他有:

《壽寧待志》、《折梅箋》、《楚辭句解評林》、《牌經》、《馬吊腳例》等。

這些浩如煙海、包羅萬象的著作,已經成為了中華文化寶庫中一份不朽的財富。

"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

——他是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堪稱是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開篇詞: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

英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

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看到這首即充滿豪情又略顯悲涼的詩句,四百年前的晚明時期一位才華橫溢,有血有肉,充滿情趣的“花甲縣令”慢慢浮現於我們眼前……

今天的中國和世界,可能有很多人對馮夢龍這個名字會感到陌生,或者有人知道馮夢龍,但對他評價不高,這是什麼原因呢?

過去對馮夢龍評價不高,並且有些誤解,主要是因為封建正統觀念的長期影響,同時也和大量流傳在國外的馮夢龍的作品未能被發現有關。

馮夢龍堪稱是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他反封建的、民主的、大眾的文學作品和先進的文學思想,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創新意義,他的文學思想和文學主張可以說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此後四百年的中國文學和中華大地,已經深深滲入五千年曆史的中華沃土之中。

今天的人們要正確看待馮夢龍的反封建思想,辯證地分析其作品中的忠孝節義和因果報應,體會馮夢龍對人性永恆價值的揭示,對人性中真善美的歌頌和對假惡醜的無情鞭撻,這才是這位偉大文學家的光輝所在!。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海鱉曾欺井內蛙,大鵬張翅繞天涯。(馮夢龍傳世名句)

馮夢龍,生於明神宗萬曆二年,即公元1574年,逝於清順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字猶龍,亦字耳猶、子猶、龍子猶等,一生用了很多號,如墨憨齋主人、姑蘇詞奴、顧曲散人等,明朝直隸蘇州府吳縣籍長洲人(今蘇州人),出身於書香門第世家。晚明時期最傑出的通俗文學家、戲曲家、思想家,有“中國古代白話小說先驅”、“中國通俗文學之父”的美譽。

據史料記載,馮夢龍少年時即有才情,博學多識,為同輩所欽服。為人曠達,治學不拘一格,行動也每每不受名教束縛。馮氏兄弟三人被稱為“吳下三馮”,其兄夢桂是畫家,其弟夢熊是太學生,作品均已不傳。

馮夢龍一生勤於通俗文學的創作、蒐集、整理、編輯,為我國文學從古代邁入近現代做出了獨特而偉大的貢獻。馮夢龍一生編、撰作品近3000萬字, 其中“三言”( 《喻世明言》,《醒世恆言》,《警世通言》)代表了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馮夢龍是通俗文學的全才,在民歌、戲曲、小說都有撰作,

話本小說類(短篇小說)有:《喻世明言》,《醒世恆言》,《警世通言》;

話本講史類(長篇歷史演義)有:

《有夏至傳》、《東周列國志》(《新列國志》)、《兩漢志傳》、《平妖傳》、《盤古至唐虞傳》;

民歌類有:

《童痴一弄·掛枝兒》、《童痴二弄·山歌》、《夾竹桃頂真千家詩》;

筆記小品類有:

《智囊》、《古今談概》、《情史》、《笑府》、《燕居筆記》;

戲曲類有:

撰作的有傳奇《雙雄記》、《萬事足》二種;改訂的則有《新灌園》、《酒家傭》、《女丈夫》、《量江記》、《精忠旗》、《夢磊記》、《灑雪堂》、《西樓楚江情》、《三會親風流夢》、《雙丸記》、《殺狗記》、《三報恩》等;

散曲、詩集、曲譜類有:

《宛轉歌》和詩集《七樂齋稿》,均已失傳,《太霞新奏》、《最娛情》、《墨憨齋傳奇定本》等;

時事類有:

《王陽明出生靖難錄》、《甲申紀事》、《中興實錄》、《中興偉略》;

應舉類有:

《春秋衡庫》、《麟經指月》、《春秋別本大全》、《四書指月》、《春秋定旨參新》;

其他有:

《壽寧待志》、《折梅箋》、《楚辭句解評林》、《牌經》、《馬吊腳例》等。

這些浩如煙海、包羅萬象的著作,已經成為了中華文化寶庫中一份不朽的財富。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不可以一時之得意而自誇其能,亦不可以一時之失意而自墜其志。(馮夢龍傳世名句)

令後人惋惜的是,馮夢龍這樣一位傑出人物其一生的事蹟在《明史》上及其他民間記載上竟然不甚明瞭,其家世後代子孫都是含糊不清的,不能不說是巨大的缺憾。

今天的學者根據明代醫書《幼科輯粹大成》等資料初步推斷,馮夢龍的父親極可能是明代後期的醫學家、《幼科輯粹大成》的作者馮其盛。

根據清朝道光年間編撰的《滸墅關志》記載,馮其盛字安予,號躬甫,早年參加科舉,但只取得了秀才(稱“貢生”)的功名,久久沒能中舉,於是他放棄學業,繼承、發展家傳醫學,遠近患者爭相前往就診。

今天的學者編撰的《袁中郎尺牘》,收錄了一首明代後期文學家、曾任吳縣縣令的袁宏道所撰《馮秀才其盛》詩,內容如下:

割塵網,昇仙轂,出宦牢,生佛家,此是塵沙第一佳趣。夫鸚鵡不愛金龍而愛隴山者,桎其體也:鵰鳩之鳥,不死於荒榛野草而死於稻粱者,違其性也。異類猶知自適,何以人而桎梏於衣冠,豢養於祿食邪?則亦可嗤之甚矣。

一病幾死,幸爾瓦全,未死之身,皆鬼獄之餘,此而不知求退,何以曰人?病中屢辱垂念,忽承大士之賜,甚隆素懷,走欲言之久矣。謝不盡。

通過此詩可知,袁宏道曾生了一場病,幾乎喪命,幸虧被馮其盛救過來,這反映了馮其盛醫術的高明。從袁宏道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至次年任吳縣縣令,這時才有可能與馮其盛發生交集看,此詩當作於1596年前後。

又從《仁孝王先生俟後編跋》證明,馮夢龍的父親和大儒王敬臣友善;而上文提到的《幼科輯粹大成》的序證明,馮其盛和王敬臣也熟識。

"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

——他是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堪稱是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開篇詞: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

英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

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看到這首即充滿豪情又略顯悲涼的詩句,四百年前的晚明時期一位才華橫溢,有血有肉,充滿情趣的“花甲縣令”慢慢浮現於我們眼前……

今天的中國和世界,可能有很多人對馮夢龍這個名字會感到陌生,或者有人知道馮夢龍,但對他評價不高,這是什麼原因呢?

過去對馮夢龍評價不高,並且有些誤解,主要是因為封建正統觀念的長期影響,同時也和大量流傳在國外的馮夢龍的作品未能被發現有關。

馮夢龍堪稱是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他反封建的、民主的、大眾的文學作品和先進的文學思想,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創新意義,他的文學思想和文學主張可以說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此後四百年的中國文學和中華大地,已經深深滲入五千年曆史的中華沃土之中。

今天的人們要正確看待馮夢龍的反封建思想,辯證地分析其作品中的忠孝節義和因果報應,體會馮夢龍對人性永恆價值的揭示,對人性中真善美的歌頌和對假惡醜的無情鞭撻,這才是這位偉大文學家的光輝所在!。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海鱉曾欺井內蛙,大鵬張翅繞天涯。(馮夢龍傳世名句)

馮夢龍,生於明神宗萬曆二年,即公元1574年,逝於清順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字猶龍,亦字耳猶、子猶、龍子猶等,一生用了很多號,如墨憨齋主人、姑蘇詞奴、顧曲散人等,明朝直隸蘇州府吳縣籍長洲人(今蘇州人),出身於書香門第世家。晚明時期最傑出的通俗文學家、戲曲家、思想家,有“中國古代白話小說先驅”、“中國通俗文學之父”的美譽。

據史料記載,馮夢龍少年時即有才情,博學多識,為同輩所欽服。為人曠達,治學不拘一格,行動也每每不受名教束縛。馮氏兄弟三人被稱為“吳下三馮”,其兄夢桂是畫家,其弟夢熊是太學生,作品均已不傳。

馮夢龍一生勤於通俗文學的創作、蒐集、整理、編輯,為我國文學從古代邁入近現代做出了獨特而偉大的貢獻。馮夢龍一生編、撰作品近3000萬字, 其中“三言”( 《喻世明言》,《醒世恆言》,《警世通言》)代表了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馮夢龍是通俗文學的全才,在民歌、戲曲、小說都有撰作,

話本小說類(短篇小說)有:《喻世明言》,《醒世恆言》,《警世通言》;

話本講史類(長篇歷史演義)有:

《有夏至傳》、《東周列國志》(《新列國志》)、《兩漢志傳》、《平妖傳》、《盤古至唐虞傳》;

民歌類有:

《童痴一弄·掛枝兒》、《童痴二弄·山歌》、《夾竹桃頂真千家詩》;

筆記小品類有:

《智囊》、《古今談概》、《情史》、《笑府》、《燕居筆記》;

戲曲類有:

撰作的有傳奇《雙雄記》、《萬事足》二種;改訂的則有《新灌園》、《酒家傭》、《女丈夫》、《量江記》、《精忠旗》、《夢磊記》、《灑雪堂》、《西樓楚江情》、《三會親風流夢》、《雙丸記》、《殺狗記》、《三報恩》等;

散曲、詩集、曲譜類有:

《宛轉歌》和詩集《七樂齋稿》,均已失傳,《太霞新奏》、《最娛情》、《墨憨齋傳奇定本》等;

時事類有:

《王陽明出生靖難錄》、《甲申紀事》、《中興實錄》、《中興偉略》;

應舉類有:

《春秋衡庫》、《麟經指月》、《春秋別本大全》、《四書指月》、《春秋定旨參新》;

其他有:

《壽寧待志》、《折梅箋》、《楚辭句解評林》、《牌經》、《馬吊腳例》等。

這些浩如煙海、包羅萬象的著作,已經成為了中華文化寶庫中一份不朽的財富。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不可以一時之得意而自誇其能,亦不可以一時之失意而自墜其志。(馮夢龍傳世名句)

令後人惋惜的是,馮夢龍這樣一位傑出人物其一生的事蹟在《明史》上及其他民間記載上竟然不甚明瞭,其家世後代子孫都是含糊不清的,不能不說是巨大的缺憾。

今天的學者根據明代醫書《幼科輯粹大成》等資料初步推斷,馮夢龍的父親極可能是明代後期的醫學家、《幼科輯粹大成》的作者馮其盛。

根據清朝道光年間編撰的《滸墅關志》記載,馮其盛字安予,號躬甫,早年參加科舉,但只取得了秀才(稱“貢生”)的功名,久久沒能中舉,於是他放棄學業,繼承、發展家傳醫學,遠近患者爭相前往就診。

今天的學者編撰的《袁中郎尺牘》,收錄了一首明代後期文學家、曾任吳縣縣令的袁宏道所撰《馮秀才其盛》詩,內容如下:

割塵網,昇仙轂,出宦牢,生佛家,此是塵沙第一佳趣。夫鸚鵡不愛金龍而愛隴山者,桎其體也:鵰鳩之鳥,不死於荒榛野草而死於稻粱者,違其性也。異類猶知自適,何以人而桎梏於衣冠,豢養於祿食邪?則亦可嗤之甚矣。

一病幾死,幸爾瓦全,未死之身,皆鬼獄之餘,此而不知求退,何以曰人?病中屢辱垂念,忽承大士之賜,甚隆素懷,走欲言之久矣。謝不盡。

通過此詩可知,袁宏道曾生了一場病,幾乎喪命,幸虧被馮其盛救過來,這反映了馮其盛醫術的高明。從袁宏道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至次年任吳縣縣令,這時才有可能與馮其盛發生交集看,此詩當作於1596年前後。

又從《仁孝王先生俟後編跋》證明,馮夢龍的父親和大儒王敬臣友善;而上文提到的《幼科輯粹大成》的序證明,馮其盛和王敬臣也熟識。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天之所廢,雖貴必賤;天之所興,雖賤比貴。(馮夢龍傳世名句)

《幼科輯粹大成》共十卷,明萬曆二十三年即公元1595年刊印,國內長期失傳,日本國立公文館內閣文庫藏有前五卷,現國內有這五卷書籍的影印本刊行。該書前面有申時行、徐顯卿、江盈科、張鳳翼、王敬臣等達官貴人、文人墨客所作的五篇序文。

其中王敬臣的序中稱馮其盛為“躬甫馮先生”“躬甫”,說他是“儒醫”,並盛讚其“仁心”,可見馮其盛與王敬臣有交集。王敬臣沒有直接說自己跟馮其盛是好朋友,但措辭上對馮其盛極為敬重,這或許是他不肯輕易跟人家稱兄道弟的文人氣所致。

結合五位作序的人的年齡和《幼科輯粹大成》的出版時間看,馮其盛的生活年份大致在公元1530年左右至公元1600年左右之間,有可能是馮夢龍的父親。

馮夢龍編輯點評的時曲小調集《掛枝兒》“想部”中,有題為《藥名》的三首小曲,裡面提到了眾多中藥。如第三首寫道:

你說我負了心,無憑枳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願對威靈仙發下盟誓。細辛將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書也當破故紙。想人蔘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黃連心苦苦嚅為伊耽悶,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恩人。你果是半夏當歸也,我情願對著天南星徹夜地等。

這首詩中嵌入了十四味中藥,分別是:

枳實、地骨皮、威靈仙、細辛、厚朴、破故紙、人蔘、甘草、黃連、白芷、使君子、半夏、當歸、天南星。

編輯、選用這樣的作品,顯然需要熟悉中藥。更為重要的是,在這首小曲的下面,馮夢龍還點評說,自己曾以《四書》句配藥名為令,多年以後雖然忘記了許多,但還記得其中的23句及對應的藥名,如“三宿而出晝夜”是“王不留行”,“管仲不死”是“獨活”,“曾皙死”是“苦蔘”等。由此可見,馮夢龍對中藥很熟悉。這種熟悉,或許源於家庭的影響。

馮其盛如果真是馮夢龍的父親,那就是中國古代文學史和醫藥史上的一段佳話。

"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

——他是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堪稱是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開篇詞: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

英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

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看到這首即充滿豪情又略顯悲涼的詩句,四百年前的晚明時期一位才華橫溢,有血有肉,充滿情趣的“花甲縣令”慢慢浮現於我們眼前……

今天的中國和世界,可能有很多人對馮夢龍這個名字會感到陌生,或者有人知道馮夢龍,但對他評價不高,這是什麼原因呢?

過去對馮夢龍評價不高,並且有些誤解,主要是因為封建正統觀念的長期影響,同時也和大量流傳在國外的馮夢龍的作品未能被發現有關。

馮夢龍堪稱是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他反封建的、民主的、大眾的文學作品和先進的文學思想,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創新意義,他的文學思想和文學主張可以說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此後四百年的中國文學和中華大地,已經深深滲入五千年曆史的中華沃土之中。

今天的人們要正確看待馮夢龍的反封建思想,辯證地分析其作品中的忠孝節義和因果報應,體會馮夢龍對人性永恆價值的揭示,對人性中真善美的歌頌和對假惡醜的無情鞭撻,這才是這位偉大文學家的光輝所在!。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海鱉曾欺井內蛙,大鵬張翅繞天涯。(馮夢龍傳世名句)

馮夢龍,生於明神宗萬曆二年,即公元1574年,逝於清順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字猶龍,亦字耳猶、子猶、龍子猶等,一生用了很多號,如墨憨齋主人、姑蘇詞奴、顧曲散人等,明朝直隸蘇州府吳縣籍長洲人(今蘇州人),出身於書香門第世家。晚明時期最傑出的通俗文學家、戲曲家、思想家,有“中國古代白話小說先驅”、“中國通俗文學之父”的美譽。

據史料記載,馮夢龍少年時即有才情,博學多識,為同輩所欽服。為人曠達,治學不拘一格,行動也每每不受名教束縛。馮氏兄弟三人被稱為“吳下三馮”,其兄夢桂是畫家,其弟夢熊是太學生,作品均已不傳。

馮夢龍一生勤於通俗文學的創作、蒐集、整理、編輯,為我國文學從古代邁入近現代做出了獨特而偉大的貢獻。馮夢龍一生編、撰作品近3000萬字, 其中“三言”( 《喻世明言》,《醒世恆言》,《警世通言》)代表了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馮夢龍是通俗文學的全才,在民歌、戲曲、小說都有撰作,

話本小說類(短篇小說)有:《喻世明言》,《醒世恆言》,《警世通言》;

話本講史類(長篇歷史演義)有:

《有夏至傳》、《東周列國志》(《新列國志》)、《兩漢志傳》、《平妖傳》、《盤古至唐虞傳》;

民歌類有:

《童痴一弄·掛枝兒》、《童痴二弄·山歌》、《夾竹桃頂真千家詩》;

筆記小品類有:

《智囊》、《古今談概》、《情史》、《笑府》、《燕居筆記》;

戲曲類有:

撰作的有傳奇《雙雄記》、《萬事足》二種;改訂的則有《新灌園》、《酒家傭》、《女丈夫》、《量江記》、《精忠旗》、《夢磊記》、《灑雪堂》、《西樓楚江情》、《三會親風流夢》、《雙丸記》、《殺狗記》、《三報恩》等;

散曲、詩集、曲譜類有:

《宛轉歌》和詩集《七樂齋稿》,均已失傳,《太霞新奏》、《最娛情》、《墨憨齋傳奇定本》等;

時事類有:

《王陽明出生靖難錄》、《甲申紀事》、《中興實錄》、《中興偉略》;

應舉類有:

《春秋衡庫》、《麟經指月》、《春秋別本大全》、《四書指月》、《春秋定旨參新》;

其他有:

《壽寧待志》、《折梅箋》、《楚辭句解評林》、《牌經》、《馬吊腳例》等。

這些浩如煙海、包羅萬象的著作,已經成為了中華文化寶庫中一份不朽的財富。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不可以一時之得意而自誇其能,亦不可以一時之失意而自墜其志。(馮夢龍傳世名句)

令後人惋惜的是,馮夢龍這樣一位傑出人物其一生的事蹟在《明史》上及其他民間記載上竟然不甚明瞭,其家世後代子孫都是含糊不清的,不能不說是巨大的缺憾。

今天的學者根據明代醫書《幼科輯粹大成》等資料初步推斷,馮夢龍的父親極可能是明代後期的醫學家、《幼科輯粹大成》的作者馮其盛。

根據清朝道光年間編撰的《滸墅關志》記載,馮其盛字安予,號躬甫,早年參加科舉,但只取得了秀才(稱“貢生”)的功名,久久沒能中舉,於是他放棄學業,繼承、發展家傳醫學,遠近患者爭相前往就診。

今天的學者編撰的《袁中郎尺牘》,收錄了一首明代後期文學家、曾任吳縣縣令的袁宏道所撰《馮秀才其盛》詩,內容如下:

割塵網,昇仙轂,出宦牢,生佛家,此是塵沙第一佳趣。夫鸚鵡不愛金龍而愛隴山者,桎其體也:鵰鳩之鳥,不死於荒榛野草而死於稻粱者,違其性也。異類猶知自適,何以人而桎梏於衣冠,豢養於祿食邪?則亦可嗤之甚矣。

一病幾死,幸爾瓦全,未死之身,皆鬼獄之餘,此而不知求退,何以曰人?病中屢辱垂念,忽承大士之賜,甚隆素懷,走欲言之久矣。謝不盡。

通過此詩可知,袁宏道曾生了一場病,幾乎喪命,幸虧被馮其盛救過來,這反映了馮其盛醫術的高明。從袁宏道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至次年任吳縣縣令,這時才有可能與馮其盛發生交集看,此詩當作於1596年前後。

又從《仁孝王先生俟後編跋》證明,馮夢龍的父親和大儒王敬臣友善;而上文提到的《幼科輯粹大成》的序證明,馮其盛和王敬臣也熟識。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天之所廢,雖貴必賤;天之所興,雖賤比貴。(馮夢龍傳世名句)

《幼科輯粹大成》共十卷,明萬曆二十三年即公元1595年刊印,國內長期失傳,日本國立公文館內閣文庫藏有前五卷,現國內有這五卷書籍的影印本刊行。該書前面有申時行、徐顯卿、江盈科、張鳳翼、王敬臣等達官貴人、文人墨客所作的五篇序文。

其中王敬臣的序中稱馮其盛為“躬甫馮先生”“躬甫”,說他是“儒醫”,並盛讚其“仁心”,可見馮其盛與王敬臣有交集。王敬臣沒有直接說自己跟馮其盛是好朋友,但措辭上對馮其盛極為敬重,這或許是他不肯輕易跟人家稱兄道弟的文人氣所致。

結合五位作序的人的年齡和《幼科輯粹大成》的出版時間看,馮其盛的生活年份大致在公元1530年左右至公元1600年左右之間,有可能是馮夢龍的父親。

馮夢龍編輯點評的時曲小調集《掛枝兒》“想部”中,有題為《藥名》的三首小曲,裡面提到了眾多中藥。如第三首寫道:

你說我負了心,無憑枳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願對威靈仙發下盟誓。細辛將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書也當破故紙。想人蔘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黃連心苦苦嚅為伊耽悶,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恩人。你果是半夏當歸也,我情願對著天南星徹夜地等。

這首詩中嵌入了十四味中藥,分別是:

枳實、地骨皮、威靈仙、細辛、厚朴、破故紙、人蔘、甘草、黃連、白芷、使君子、半夏、當歸、天南星。

編輯、選用這樣的作品,顯然需要熟悉中藥。更為重要的是,在這首小曲的下面,馮夢龍還點評說,自己曾以《四書》句配藥名為令,多年以後雖然忘記了許多,但還記得其中的23句及對應的藥名,如“三宿而出晝夜”是“王不留行”,“管仲不死”是“獨活”,“曾皙死”是“苦蔘”等。由此可見,馮夢龍對中藥很熟悉。這種熟悉,或許源於家庭的影響。

馮其盛如果真是馮夢龍的父親,那就是中國古代文學史和醫藥史上的一段佳話。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有生者不諱其死,有國者不諱其亡,諱亡者不可以得存,諱死者不可以得生。(馮夢龍傳世名句)

馮夢龍一生之所以涉及面廣,著作眾多,這除了和他本人的志趣和才華有關外,也和他一生的經歷密不可分。

馮夢龍的童年和青年時代與封建社會的許多讀書人一樣,把主要精力放在誦讀經史以應科舉上。他曾在《磷經指月》一書的《發凡》中回憶道:“不佞童年受經,逢人問道,四方之祕復,盡得疏觀;廿載之苦心,亦多研悟。”

縱覽馮夢龍的一生,雖有經世治國之志,但他不願受封建道德約束的狂放,他對“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李卓吾的推崇,他與歌兒妓女的廝混,他對俚詞小說的喜愛……都被理學家們認為是品行有汙、疏放不羈,而難以容忍。因而,他只得長期沉淪下層,或舌耕授徒餬口,或為書賈編輯養家。

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馮夢龍57歲時,才補為貢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訓導,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升任壽寧知縣。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秩滿離任,歸隱鄉里。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皇帝縊死;四月,吳三桂領著清軍的鐵騎進入中原;五月,多爾袞率兵入北京,明福王朱由崧逃至南京即位,史稱弘光帝。這場“天崩地裂,悲憤莫喻”的變亂徹底攪亂了馮夢龍寧靜的晚年生活。他以70歲高齡,奔走反清,刊刻《甲申紀事》和《中興偉略》等著作,闡發自己對時政的看法。此外,他還上書弘光帝,提出應效法古制鑄造錢幣,興利除弊。

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也是順治二年),馮夢龍最後一次遠遊,出遊路線是經吳江,到杭州、紹興、台州。年事已高的他此去不是遊山玩水,當然也不是逃避戰亂,而是奔走呼號,為反清復明做宣傳,只可惜徒勞無功。次年,馮夢龍回到家鄉蘇州,帶著滿腔的悲憤離開了人世。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推翻明王朝,馮夢龍站在封建正統立場悲痛欲絕,他懷著中興希望編了《甲申紀事》一書。清兵南下,他懷念故國,輾轉於浙閩之間,刊行《中興偉略》諸書,宣傳抗清。隆武二年即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春憂憤而死,終年七十三歲。

馮夢龍出生時,正值西方世界文藝復興,與之遙相呼應,在我們這個有著幾千年文明的東方大國,也出現了許多離經叛道的思想家、藝術家,如李贄、顧炎武、黃宗羲等。李卓吾、湯顯祖、袁宏道等等一大批文人,以他們驚世駭俗的見解,鮮明的個性特色,卓絕的藝術成就,寫下了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璀璨的篇章。

在馮夢龍去世前後,有許多很有成就的文學家,如凌濛初(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作者),侯峒曾、黃淳耀、黃道周、吳應箕、夏允彝、祁彪佳、劉宗周,阮大鉞、王思任,楊廷樞、陳子龍、夏完淳等等,在戰亂中死去。一場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狀態的中國式的文藝復興在滿清的鐵蹄下夭折了。

"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

——他是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堪稱是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開篇詞: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

英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

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看到這首即充滿豪情又略顯悲涼的詩句,四百年前的晚明時期一位才華橫溢,有血有肉,充滿情趣的“花甲縣令”慢慢浮現於我們眼前……

今天的中國和世界,可能有很多人對馮夢龍這個名字會感到陌生,或者有人知道馮夢龍,但對他評價不高,這是什麼原因呢?

過去對馮夢龍評價不高,並且有些誤解,主要是因為封建正統觀念的長期影響,同時也和大量流傳在國外的馮夢龍的作品未能被發現有關。

馮夢龍堪稱是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他反封建的、民主的、大眾的文學作品和先進的文學思想,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創新意義,他的文學思想和文學主張可以說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此後四百年的中國文學和中華大地,已經深深滲入五千年曆史的中華沃土之中。

今天的人們要正確看待馮夢龍的反封建思想,辯證地分析其作品中的忠孝節義和因果報應,體會馮夢龍對人性永恆價值的揭示,對人性中真善美的歌頌和對假惡醜的無情鞭撻,這才是這位偉大文學家的光輝所在!。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海鱉曾欺井內蛙,大鵬張翅繞天涯。(馮夢龍傳世名句)

馮夢龍,生於明神宗萬曆二年,即公元1574年,逝於清順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字猶龍,亦字耳猶、子猶、龍子猶等,一生用了很多號,如墨憨齋主人、姑蘇詞奴、顧曲散人等,明朝直隸蘇州府吳縣籍長洲人(今蘇州人),出身於書香門第世家。晚明時期最傑出的通俗文學家、戲曲家、思想家,有“中國古代白話小說先驅”、“中國通俗文學之父”的美譽。

據史料記載,馮夢龍少年時即有才情,博學多識,為同輩所欽服。為人曠達,治學不拘一格,行動也每每不受名教束縛。馮氏兄弟三人被稱為“吳下三馮”,其兄夢桂是畫家,其弟夢熊是太學生,作品均已不傳。

馮夢龍一生勤於通俗文學的創作、蒐集、整理、編輯,為我國文學從古代邁入近現代做出了獨特而偉大的貢獻。馮夢龍一生編、撰作品近3000萬字, 其中“三言”( 《喻世明言》,《醒世恆言》,《警世通言》)代表了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馮夢龍是通俗文學的全才,在民歌、戲曲、小說都有撰作,

話本小說類(短篇小說)有:《喻世明言》,《醒世恆言》,《警世通言》;

話本講史類(長篇歷史演義)有:

《有夏至傳》、《東周列國志》(《新列國志》)、《兩漢志傳》、《平妖傳》、《盤古至唐虞傳》;

民歌類有:

《童痴一弄·掛枝兒》、《童痴二弄·山歌》、《夾竹桃頂真千家詩》;

筆記小品類有:

《智囊》、《古今談概》、《情史》、《笑府》、《燕居筆記》;

戲曲類有:

撰作的有傳奇《雙雄記》、《萬事足》二種;改訂的則有《新灌園》、《酒家傭》、《女丈夫》、《量江記》、《精忠旗》、《夢磊記》、《灑雪堂》、《西樓楚江情》、《三會親風流夢》、《雙丸記》、《殺狗記》、《三報恩》等;

散曲、詩集、曲譜類有:

《宛轉歌》和詩集《七樂齋稿》,均已失傳,《太霞新奏》、《最娛情》、《墨憨齋傳奇定本》等;

時事類有:

《王陽明出生靖難錄》、《甲申紀事》、《中興實錄》、《中興偉略》;

應舉類有:

《春秋衡庫》、《麟經指月》、《春秋別本大全》、《四書指月》、《春秋定旨參新》;

其他有:

《壽寧待志》、《折梅箋》、《楚辭句解評林》、《牌經》、《馬吊腳例》等。

這些浩如煙海、包羅萬象的著作,已經成為了中華文化寶庫中一份不朽的財富。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不可以一時之得意而自誇其能,亦不可以一時之失意而自墜其志。(馮夢龍傳世名句)

令後人惋惜的是,馮夢龍這樣一位傑出人物其一生的事蹟在《明史》上及其他民間記載上竟然不甚明瞭,其家世後代子孫都是含糊不清的,不能不說是巨大的缺憾。

今天的學者根據明代醫書《幼科輯粹大成》等資料初步推斷,馮夢龍的父親極可能是明代後期的醫學家、《幼科輯粹大成》的作者馮其盛。

根據清朝道光年間編撰的《滸墅關志》記載,馮其盛字安予,號躬甫,早年參加科舉,但只取得了秀才(稱“貢生”)的功名,久久沒能中舉,於是他放棄學業,繼承、發展家傳醫學,遠近患者爭相前往就診。

今天的學者編撰的《袁中郎尺牘》,收錄了一首明代後期文學家、曾任吳縣縣令的袁宏道所撰《馮秀才其盛》詩,內容如下:

割塵網,昇仙轂,出宦牢,生佛家,此是塵沙第一佳趣。夫鸚鵡不愛金龍而愛隴山者,桎其體也:鵰鳩之鳥,不死於荒榛野草而死於稻粱者,違其性也。異類猶知自適,何以人而桎梏於衣冠,豢養於祿食邪?則亦可嗤之甚矣。

一病幾死,幸爾瓦全,未死之身,皆鬼獄之餘,此而不知求退,何以曰人?病中屢辱垂念,忽承大士之賜,甚隆素懷,走欲言之久矣。謝不盡。

通過此詩可知,袁宏道曾生了一場病,幾乎喪命,幸虧被馮其盛救過來,這反映了馮其盛醫術的高明。從袁宏道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至次年任吳縣縣令,這時才有可能與馮其盛發生交集看,此詩當作於1596年前後。

又從《仁孝王先生俟後編跋》證明,馮夢龍的父親和大儒王敬臣友善;而上文提到的《幼科輯粹大成》的序證明,馮其盛和王敬臣也熟識。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天之所廢,雖貴必賤;天之所興,雖賤比貴。(馮夢龍傳世名句)

《幼科輯粹大成》共十卷,明萬曆二十三年即公元1595年刊印,國內長期失傳,日本國立公文館內閣文庫藏有前五卷,現國內有這五卷書籍的影印本刊行。該書前面有申時行、徐顯卿、江盈科、張鳳翼、王敬臣等達官貴人、文人墨客所作的五篇序文。

其中王敬臣的序中稱馮其盛為“躬甫馮先生”“躬甫”,說他是“儒醫”,並盛讚其“仁心”,可見馮其盛與王敬臣有交集。王敬臣沒有直接說自己跟馮其盛是好朋友,但措辭上對馮其盛極為敬重,這或許是他不肯輕易跟人家稱兄道弟的文人氣所致。

結合五位作序的人的年齡和《幼科輯粹大成》的出版時間看,馮其盛的生活年份大致在公元1530年左右至公元1600年左右之間,有可能是馮夢龍的父親。

馮夢龍編輯點評的時曲小調集《掛枝兒》“想部”中,有題為《藥名》的三首小曲,裡面提到了眾多中藥。如第三首寫道:

你說我負了心,無憑枳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願對威靈仙發下盟誓。細辛將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書也當破故紙。想人蔘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黃連心苦苦嚅為伊耽悶,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恩人。你果是半夏當歸也,我情願對著天南星徹夜地等。

這首詩中嵌入了十四味中藥,分別是:

枳實、地骨皮、威靈仙、細辛、厚朴、破故紙、人蔘、甘草、黃連、白芷、使君子、半夏、當歸、天南星。

編輯、選用這樣的作品,顯然需要熟悉中藥。更為重要的是,在這首小曲的下面,馮夢龍還點評說,自己曾以《四書》句配藥名為令,多年以後雖然忘記了許多,但還記得其中的23句及對應的藥名,如“三宿而出晝夜”是“王不留行”,“管仲不死”是“獨活”,“曾皙死”是“苦蔘”等。由此可見,馮夢龍對中藥很熟悉。這種熟悉,或許源於家庭的影響。

馮其盛如果真是馮夢龍的父親,那就是中國古代文學史和醫藥史上的一段佳話。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有生者不諱其死,有國者不諱其亡,諱亡者不可以得存,諱死者不可以得生。(馮夢龍傳世名句)

馮夢龍一生之所以涉及面廣,著作眾多,這除了和他本人的志趣和才華有關外,也和他一生的經歷密不可分。

馮夢龍的童年和青年時代與封建社會的許多讀書人一樣,把主要精力放在誦讀經史以應科舉上。他曾在《磷經指月》一書的《發凡》中回憶道:“不佞童年受經,逢人問道,四方之祕復,盡得疏觀;廿載之苦心,亦多研悟。”

縱覽馮夢龍的一生,雖有經世治國之志,但他不願受封建道德約束的狂放,他對“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李卓吾的推崇,他與歌兒妓女的廝混,他對俚詞小說的喜愛……都被理學家們認為是品行有汙、疏放不羈,而難以容忍。因而,他只得長期沉淪下層,或舌耕授徒餬口,或為書賈編輯養家。

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馮夢龍57歲時,才補為貢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訓導,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升任壽寧知縣。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秩滿離任,歸隱鄉里。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皇帝縊死;四月,吳三桂領著清軍的鐵騎進入中原;五月,多爾袞率兵入北京,明福王朱由崧逃至南京即位,史稱弘光帝。這場“天崩地裂,悲憤莫喻”的變亂徹底攪亂了馮夢龍寧靜的晚年生活。他以70歲高齡,奔走反清,刊刻《甲申紀事》和《中興偉略》等著作,闡發自己對時政的看法。此外,他還上書弘光帝,提出應效法古制鑄造錢幣,興利除弊。

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也是順治二年),馮夢龍最後一次遠遊,出遊路線是經吳江,到杭州、紹興、台州。年事已高的他此去不是遊山玩水,當然也不是逃避戰亂,而是奔走呼號,為反清復明做宣傳,只可惜徒勞無功。次年,馮夢龍回到家鄉蘇州,帶著滿腔的悲憤離開了人世。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推翻明王朝,馮夢龍站在封建正統立場悲痛欲絕,他懷著中興希望編了《甲申紀事》一書。清兵南下,他懷念故國,輾轉於浙閩之間,刊行《中興偉略》諸書,宣傳抗清。隆武二年即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春憂憤而死,終年七十三歲。

馮夢龍出生時,正值西方世界文藝復興,與之遙相呼應,在我們這個有著幾千年文明的東方大國,也出現了許多離經叛道的思想家、藝術家,如李贄、顧炎武、黃宗羲等。李卓吾、湯顯祖、袁宏道等等一大批文人,以他們驚世駭俗的見解,鮮明的個性特色,卓絕的藝術成就,寫下了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璀璨的篇章。

在馮夢龍去世前後,有許多很有成就的文學家,如凌濛初(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作者),侯峒曾、黃淳耀、黃道周、吳應箕、夏允彝、祁彪佳、劉宗周,阮大鉞、王思任,楊廷樞、陳子龍、夏完淳等等,在戰亂中死去。一場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狀態的中國式的文藝復興在滿清的鐵蹄下夭折了。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達者未必不達。 (馮夢龍傳世名句)

明代文學是以小說,戲曲和民間歌曲的繁榮為特色的。小說、戲曲方面,頗有一些大作家,但在小說、戲曲、民間歌曲三方面都作出了傑出貢獻的,有明一代唯馮夢龍一人而已。”這是一位資深學者在多方考證後,作出的結論。

馮夢龍生平酷愛李卓吾文學主張,奉為蓍蔡,深受其影響。他明確地指出:“世儒但知理為情之範,孰知情為理之維乎?”(《情史》卷一《總評》)凡事從道理上去做的必勉強,只有出自至情者才真切。於是公開主張“鄉國天下,藹然以情相與”(《情史序》),反對用存天理、去人慾的理學傳統來維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馮夢龍就是在這種進步的文學思想指導下從事各項文學活動的。在通俗小說方面,馮夢龍也是積極倡導者。

當時馮夢龍已意識到通俗文學在廣大沒有文化的市民和農民中間具有廣泛而深刻的藝術影響,他提倡通俗文學,就是為使小說從單純地供少數“文心”者思辨、閱讀和消閒中解脫出來,而去適應廣大“里耳”者的審美趣味。

晚年的馮夢龍,是一位重視家國百姓的正統文人,他一生最為自傲的是擔任福建壽寧縣令時的從政業績。不過,他沒有想到,數百年後,為他帶來不朽名聲的,是他那些通俗文學著述。

在文學史上,馮夢龍作為通俗文學大家而閃耀光彩。他編輯整理了民間笑話、謎語、歌謠小調,明確揭示自己討伐虛偽社會道德的思想主張――有假詩文,無假山歌,借男女之真情來抨擊假道學。

在對通俗文學整理的過程中,馮夢龍所取得的最高成就便是對話本小說(用通行的白話來講述故事)的整理改編。

在天啟年間,馮夢龍擇其可以“嘉惠里耳者”百二十篇,分三次刊行。此即為人們所共知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合稱“三言”。

"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

——他是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堪稱是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開篇詞: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

英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

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看到這首即充滿豪情又略顯悲涼的詩句,四百年前的晚明時期一位才華橫溢,有血有肉,充滿情趣的“花甲縣令”慢慢浮現於我們眼前……

今天的中國和世界,可能有很多人對馮夢龍這個名字會感到陌生,或者有人知道馮夢龍,但對他評價不高,這是什麼原因呢?

過去對馮夢龍評價不高,並且有些誤解,主要是因為封建正統觀念的長期影響,同時也和大量流傳在國外的馮夢龍的作品未能被發現有關。

馮夢龍堪稱是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他反封建的、民主的、大眾的文學作品和先進的文學思想,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創新意義,他的文學思想和文學主張可以說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此後四百年的中國文學和中華大地,已經深深滲入五千年曆史的中華沃土之中。

今天的人們要正確看待馮夢龍的反封建思想,辯證地分析其作品中的忠孝節義和因果報應,體會馮夢龍對人性永恆價值的揭示,對人性中真善美的歌頌和對假惡醜的無情鞭撻,這才是這位偉大文學家的光輝所在!。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海鱉曾欺井內蛙,大鵬張翅繞天涯。(馮夢龍傳世名句)

馮夢龍,生於明神宗萬曆二年,即公元1574年,逝於清順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字猶龍,亦字耳猶、子猶、龍子猶等,一生用了很多號,如墨憨齋主人、姑蘇詞奴、顧曲散人等,明朝直隸蘇州府吳縣籍長洲人(今蘇州人),出身於書香門第世家。晚明時期最傑出的通俗文學家、戲曲家、思想家,有“中國古代白話小說先驅”、“中國通俗文學之父”的美譽。

據史料記載,馮夢龍少年時即有才情,博學多識,為同輩所欽服。為人曠達,治學不拘一格,行動也每每不受名教束縛。馮氏兄弟三人被稱為“吳下三馮”,其兄夢桂是畫家,其弟夢熊是太學生,作品均已不傳。

馮夢龍一生勤於通俗文學的創作、蒐集、整理、編輯,為我國文學從古代邁入近現代做出了獨特而偉大的貢獻。馮夢龍一生編、撰作品近3000萬字, 其中“三言”( 《喻世明言》,《醒世恆言》,《警世通言》)代表了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馮夢龍是通俗文學的全才,在民歌、戲曲、小說都有撰作,

話本小說類(短篇小說)有:《喻世明言》,《醒世恆言》,《警世通言》;

話本講史類(長篇歷史演義)有:

《有夏至傳》、《東周列國志》(《新列國志》)、《兩漢志傳》、《平妖傳》、《盤古至唐虞傳》;

民歌類有:

《童痴一弄·掛枝兒》、《童痴二弄·山歌》、《夾竹桃頂真千家詩》;

筆記小品類有:

《智囊》、《古今談概》、《情史》、《笑府》、《燕居筆記》;

戲曲類有:

撰作的有傳奇《雙雄記》、《萬事足》二種;改訂的則有《新灌園》、《酒家傭》、《女丈夫》、《量江記》、《精忠旗》、《夢磊記》、《灑雪堂》、《西樓楚江情》、《三會親風流夢》、《雙丸記》、《殺狗記》、《三報恩》等;

散曲、詩集、曲譜類有:

《宛轉歌》和詩集《七樂齋稿》,均已失傳,《太霞新奏》、《最娛情》、《墨憨齋傳奇定本》等;

時事類有:

《王陽明出生靖難錄》、《甲申紀事》、《中興實錄》、《中興偉略》;

應舉類有:

《春秋衡庫》、《麟經指月》、《春秋別本大全》、《四書指月》、《春秋定旨參新》;

其他有:

《壽寧待志》、《折梅箋》、《楚辭句解評林》、《牌經》、《馬吊腳例》等。

這些浩如煙海、包羅萬象的著作,已經成為了中華文化寶庫中一份不朽的財富。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不可以一時之得意而自誇其能,亦不可以一時之失意而自墜其志。(馮夢龍傳世名句)

令後人惋惜的是,馮夢龍這樣一位傑出人物其一生的事蹟在《明史》上及其他民間記載上竟然不甚明瞭,其家世後代子孫都是含糊不清的,不能不說是巨大的缺憾。

今天的學者根據明代醫書《幼科輯粹大成》等資料初步推斷,馮夢龍的父親極可能是明代後期的醫學家、《幼科輯粹大成》的作者馮其盛。

根據清朝道光年間編撰的《滸墅關志》記載,馮其盛字安予,號躬甫,早年參加科舉,但只取得了秀才(稱“貢生”)的功名,久久沒能中舉,於是他放棄學業,繼承、發展家傳醫學,遠近患者爭相前往就診。

今天的學者編撰的《袁中郎尺牘》,收錄了一首明代後期文學家、曾任吳縣縣令的袁宏道所撰《馮秀才其盛》詩,內容如下:

割塵網,昇仙轂,出宦牢,生佛家,此是塵沙第一佳趣。夫鸚鵡不愛金龍而愛隴山者,桎其體也:鵰鳩之鳥,不死於荒榛野草而死於稻粱者,違其性也。異類猶知自適,何以人而桎梏於衣冠,豢養於祿食邪?則亦可嗤之甚矣。

一病幾死,幸爾瓦全,未死之身,皆鬼獄之餘,此而不知求退,何以曰人?病中屢辱垂念,忽承大士之賜,甚隆素懷,走欲言之久矣。謝不盡。

通過此詩可知,袁宏道曾生了一場病,幾乎喪命,幸虧被馮其盛救過來,這反映了馮其盛醫術的高明。從袁宏道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至次年任吳縣縣令,這時才有可能與馮其盛發生交集看,此詩當作於1596年前後。

又從《仁孝王先生俟後編跋》證明,馮夢龍的父親和大儒王敬臣友善;而上文提到的《幼科輯粹大成》的序證明,馮其盛和王敬臣也熟識。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天之所廢,雖貴必賤;天之所興,雖賤比貴。(馮夢龍傳世名句)

《幼科輯粹大成》共十卷,明萬曆二十三年即公元1595年刊印,國內長期失傳,日本國立公文館內閣文庫藏有前五卷,現國內有這五卷書籍的影印本刊行。該書前面有申時行、徐顯卿、江盈科、張鳳翼、王敬臣等達官貴人、文人墨客所作的五篇序文。

其中王敬臣的序中稱馮其盛為“躬甫馮先生”“躬甫”,說他是“儒醫”,並盛讚其“仁心”,可見馮其盛與王敬臣有交集。王敬臣沒有直接說自己跟馮其盛是好朋友,但措辭上對馮其盛極為敬重,這或許是他不肯輕易跟人家稱兄道弟的文人氣所致。

結合五位作序的人的年齡和《幼科輯粹大成》的出版時間看,馮其盛的生活年份大致在公元1530年左右至公元1600年左右之間,有可能是馮夢龍的父親。

馮夢龍編輯點評的時曲小調集《掛枝兒》“想部”中,有題為《藥名》的三首小曲,裡面提到了眾多中藥。如第三首寫道:

你說我負了心,無憑枳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願對威靈仙發下盟誓。細辛將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書也當破故紙。想人蔘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黃連心苦苦嚅為伊耽悶,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恩人。你果是半夏當歸也,我情願對著天南星徹夜地等。

這首詩中嵌入了十四味中藥,分別是:

枳實、地骨皮、威靈仙、細辛、厚朴、破故紙、人蔘、甘草、黃連、白芷、使君子、半夏、當歸、天南星。

編輯、選用這樣的作品,顯然需要熟悉中藥。更為重要的是,在這首小曲的下面,馮夢龍還點評說,自己曾以《四書》句配藥名為令,多年以後雖然忘記了許多,但還記得其中的23句及對應的藥名,如“三宿而出晝夜”是“王不留行”,“管仲不死”是“獨活”,“曾皙死”是“苦蔘”等。由此可見,馮夢龍對中藥很熟悉。這種熟悉,或許源於家庭的影響。

馮其盛如果真是馮夢龍的父親,那就是中國古代文學史和醫藥史上的一段佳話。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有生者不諱其死,有國者不諱其亡,諱亡者不可以得存,諱死者不可以得生。(馮夢龍傳世名句)

馮夢龍一生之所以涉及面廣,著作眾多,這除了和他本人的志趣和才華有關外,也和他一生的經歷密不可分。

馮夢龍的童年和青年時代與封建社會的許多讀書人一樣,把主要精力放在誦讀經史以應科舉上。他曾在《磷經指月》一書的《發凡》中回憶道:“不佞童年受經,逢人問道,四方之祕復,盡得疏觀;廿載之苦心,亦多研悟。”

縱覽馮夢龍的一生,雖有經世治國之志,但他不願受封建道德約束的狂放,他對“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李卓吾的推崇,他與歌兒妓女的廝混,他對俚詞小說的喜愛……都被理學家們認為是品行有汙、疏放不羈,而難以容忍。因而,他只得長期沉淪下層,或舌耕授徒餬口,或為書賈編輯養家。

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馮夢龍57歲時,才補為貢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訓導,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升任壽寧知縣。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秩滿離任,歸隱鄉里。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皇帝縊死;四月,吳三桂領著清軍的鐵騎進入中原;五月,多爾袞率兵入北京,明福王朱由崧逃至南京即位,史稱弘光帝。這場“天崩地裂,悲憤莫喻”的變亂徹底攪亂了馮夢龍寧靜的晚年生活。他以70歲高齡,奔走反清,刊刻《甲申紀事》和《中興偉略》等著作,闡發自己對時政的看法。此外,他還上書弘光帝,提出應效法古制鑄造錢幣,興利除弊。

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也是順治二年),馮夢龍最後一次遠遊,出遊路線是經吳江,到杭州、紹興、台州。年事已高的他此去不是遊山玩水,當然也不是逃避戰亂,而是奔走呼號,為反清復明做宣傳,只可惜徒勞無功。次年,馮夢龍回到家鄉蘇州,帶著滿腔的悲憤離開了人世。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推翻明王朝,馮夢龍站在封建正統立場悲痛欲絕,他懷著中興希望編了《甲申紀事》一書。清兵南下,他懷念故國,輾轉於浙閩之間,刊行《中興偉略》諸書,宣傳抗清。隆武二年即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春憂憤而死,終年七十三歲。

馮夢龍出生時,正值西方世界文藝復興,與之遙相呼應,在我們這個有著幾千年文明的東方大國,也出現了許多離經叛道的思想家、藝術家,如李贄、顧炎武、黃宗羲等。李卓吾、湯顯祖、袁宏道等等一大批文人,以他們驚世駭俗的見解,鮮明的個性特色,卓絕的藝術成就,寫下了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璀璨的篇章。

在馮夢龍去世前後,有許多很有成就的文學家,如凌濛初(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作者),侯峒曾、黃淳耀、黃道周、吳應箕、夏允彝、祁彪佳、劉宗周,阮大鉞、王思任,楊廷樞、陳子龍、夏完淳等等,在戰亂中死去。一場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狀態的中國式的文藝復興在滿清的鐵蹄下夭折了。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達者未必不達。 (馮夢龍傳世名句)

明代文學是以小說,戲曲和民間歌曲的繁榮為特色的。小說、戲曲方面,頗有一些大作家,但在小說、戲曲、民間歌曲三方面都作出了傑出貢獻的,有明一代唯馮夢龍一人而已。”這是一位資深學者在多方考證後,作出的結論。

馮夢龍生平酷愛李卓吾文學主張,奉為蓍蔡,深受其影響。他明確地指出:“世儒但知理為情之範,孰知情為理之維乎?”(《情史》卷一《總評》)凡事從道理上去做的必勉強,只有出自至情者才真切。於是公開主張“鄉國天下,藹然以情相與”(《情史序》),反對用存天理、去人慾的理學傳統來維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馮夢龍就是在這種進步的文學思想指導下從事各項文學活動的。在通俗小說方面,馮夢龍也是積極倡導者。

當時馮夢龍已意識到通俗文學在廣大沒有文化的市民和農民中間具有廣泛而深刻的藝術影響,他提倡通俗文學,就是為使小說從單純地供少數“文心”者思辨、閱讀和消閒中解脫出來,而去適應廣大“里耳”者的審美趣味。

晚年的馮夢龍,是一位重視家國百姓的正統文人,他一生最為自傲的是擔任福建壽寧縣令時的從政業績。不過,他沒有想到,數百年後,為他帶來不朽名聲的,是他那些通俗文學著述。

在文學史上,馮夢龍作為通俗文學大家而閃耀光彩。他編輯整理了民間笑話、謎語、歌謠小調,明確揭示自己討伐虛偽社會道德的思想主張――有假詩文,無假山歌,借男女之真情來抨擊假道學。

在對通俗文學整理的過程中,馮夢龍所取得的最高成就便是對話本小說(用通行的白話來講述故事)的整理改編。

在天啟年間,馮夢龍擇其可以“嘉惠里耳者”百二十篇,分三次刊行。此即為人們所共知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合稱“三言”。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棄。(馮夢龍傳世名句)

“三言”代表了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其所收錄的作品題材廣泛,內容複雜。有對封建官僚醜惡的譴責和對正直官吏德行的讚揚,有對友誼、愛情的歌頌和對背信棄義、負心行為的斥責。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寫了市井之民的生活。

如《施潤澤灘闕遇友》、《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賣油郎獨佔花魁》等。在這些作品裡,強調人的感情和人的價值應該受到尊重。所宣揚的道德標準、婚姻原則,與封建名教、傳統觀念是相違悖的。

在《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這3個集子裡,馮夢龍收集整理的這些或長或短的故事,文采斐然,情節曲折,高潮迭起,人物栩栩如生。

“三言”不但受到中國讀者的深切喜愛,也早就走出國門,成為世界文學寶庫裡的優秀作品。白娘子一段情,給西湖平添了斷橋殘雪、雷峰夕照等千古名勝;玉堂春一聲“苦啊”,念出了多少悲歡離合、人情人性;《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唐解元一笑姻緣》、《趙太祖千里送京娘》等,更是藝術、影視取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馮夢龍作為戲曲家,主要活動是更定傳奇,修訂詞譜,以及在戲曲創作和表演上提出主張。

馮夢龍在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前後曾編印過兩部民間歌曲集《掛枝兒》和《山歌》,收錄了盛行於吳中的民間歌曲800多首。這些作品,多半是田夫野趣矢口寄興所為、薦紳學士不道、詩壇不刊的“私情之譜”。

"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

——他是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堪稱是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開篇詞: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

英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

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看到這首即充滿豪情又略顯悲涼的詩句,四百年前的晚明時期一位才華橫溢,有血有肉,充滿情趣的“花甲縣令”慢慢浮現於我們眼前……

今天的中國和世界,可能有很多人對馮夢龍這個名字會感到陌生,或者有人知道馮夢龍,但對他評價不高,這是什麼原因呢?

過去對馮夢龍評價不高,並且有些誤解,主要是因為封建正統觀念的長期影響,同時也和大量流傳在國外的馮夢龍的作品未能被發現有關。

馮夢龍堪稱是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他反封建的、民主的、大眾的文學作品和先進的文學思想,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創新意義,他的文學思想和文學主張可以說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此後四百年的中國文學和中華大地,已經深深滲入五千年曆史的中華沃土之中。

今天的人們要正確看待馮夢龍的反封建思想,辯證地分析其作品中的忠孝節義和因果報應,體會馮夢龍對人性永恆價值的揭示,對人性中真善美的歌頌和對假惡醜的無情鞭撻,這才是這位偉大文學家的光輝所在!。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海鱉曾欺井內蛙,大鵬張翅繞天涯。(馮夢龍傳世名句)

馮夢龍,生於明神宗萬曆二年,即公元1574年,逝於清順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字猶龍,亦字耳猶、子猶、龍子猶等,一生用了很多號,如墨憨齋主人、姑蘇詞奴、顧曲散人等,明朝直隸蘇州府吳縣籍長洲人(今蘇州人),出身於書香門第世家。晚明時期最傑出的通俗文學家、戲曲家、思想家,有“中國古代白話小說先驅”、“中國通俗文學之父”的美譽。

據史料記載,馮夢龍少年時即有才情,博學多識,為同輩所欽服。為人曠達,治學不拘一格,行動也每每不受名教束縛。馮氏兄弟三人被稱為“吳下三馮”,其兄夢桂是畫家,其弟夢熊是太學生,作品均已不傳。

馮夢龍一生勤於通俗文學的創作、蒐集、整理、編輯,為我國文學從古代邁入近現代做出了獨特而偉大的貢獻。馮夢龍一生編、撰作品近3000萬字, 其中“三言”( 《喻世明言》,《醒世恆言》,《警世通言》)代表了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馮夢龍是通俗文學的全才,在民歌、戲曲、小說都有撰作,

話本小說類(短篇小說)有:《喻世明言》,《醒世恆言》,《警世通言》;

話本講史類(長篇歷史演義)有:

《有夏至傳》、《東周列國志》(《新列國志》)、《兩漢志傳》、《平妖傳》、《盤古至唐虞傳》;

民歌類有:

《童痴一弄·掛枝兒》、《童痴二弄·山歌》、《夾竹桃頂真千家詩》;

筆記小品類有:

《智囊》、《古今談概》、《情史》、《笑府》、《燕居筆記》;

戲曲類有:

撰作的有傳奇《雙雄記》、《萬事足》二種;改訂的則有《新灌園》、《酒家傭》、《女丈夫》、《量江記》、《精忠旗》、《夢磊記》、《灑雪堂》、《西樓楚江情》、《三會親風流夢》、《雙丸記》、《殺狗記》、《三報恩》等;

散曲、詩集、曲譜類有:

《宛轉歌》和詩集《七樂齋稿》,均已失傳,《太霞新奏》、《最娛情》、《墨憨齋傳奇定本》等;

時事類有:

《王陽明出生靖難錄》、《甲申紀事》、《中興實錄》、《中興偉略》;

應舉類有:

《春秋衡庫》、《麟經指月》、《春秋別本大全》、《四書指月》、《春秋定旨參新》;

其他有:

《壽寧待志》、《折梅箋》、《楚辭句解評林》、《牌經》、《馬吊腳例》等。

這些浩如煙海、包羅萬象的著作,已經成為了中華文化寶庫中一份不朽的財富。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不可以一時之得意而自誇其能,亦不可以一時之失意而自墜其志。(馮夢龍傳世名句)

令後人惋惜的是,馮夢龍這樣一位傑出人物其一生的事蹟在《明史》上及其他民間記載上竟然不甚明瞭,其家世後代子孫都是含糊不清的,不能不說是巨大的缺憾。

今天的學者根據明代醫書《幼科輯粹大成》等資料初步推斷,馮夢龍的父親極可能是明代後期的醫學家、《幼科輯粹大成》的作者馮其盛。

根據清朝道光年間編撰的《滸墅關志》記載,馮其盛字安予,號躬甫,早年參加科舉,但只取得了秀才(稱“貢生”)的功名,久久沒能中舉,於是他放棄學業,繼承、發展家傳醫學,遠近患者爭相前往就診。

今天的學者編撰的《袁中郎尺牘》,收錄了一首明代後期文學家、曾任吳縣縣令的袁宏道所撰《馮秀才其盛》詩,內容如下:

割塵網,昇仙轂,出宦牢,生佛家,此是塵沙第一佳趣。夫鸚鵡不愛金龍而愛隴山者,桎其體也:鵰鳩之鳥,不死於荒榛野草而死於稻粱者,違其性也。異類猶知自適,何以人而桎梏於衣冠,豢養於祿食邪?則亦可嗤之甚矣。

一病幾死,幸爾瓦全,未死之身,皆鬼獄之餘,此而不知求退,何以曰人?病中屢辱垂念,忽承大士之賜,甚隆素懷,走欲言之久矣。謝不盡。

通過此詩可知,袁宏道曾生了一場病,幾乎喪命,幸虧被馮其盛救過來,這反映了馮其盛醫術的高明。從袁宏道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至次年任吳縣縣令,這時才有可能與馮其盛發生交集看,此詩當作於1596年前後。

又從《仁孝王先生俟後編跋》證明,馮夢龍的父親和大儒王敬臣友善;而上文提到的《幼科輯粹大成》的序證明,馮其盛和王敬臣也熟識。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天之所廢,雖貴必賤;天之所興,雖賤比貴。(馮夢龍傳世名句)

《幼科輯粹大成》共十卷,明萬曆二十三年即公元1595年刊印,國內長期失傳,日本國立公文館內閣文庫藏有前五卷,現國內有這五卷書籍的影印本刊行。該書前面有申時行、徐顯卿、江盈科、張鳳翼、王敬臣等達官貴人、文人墨客所作的五篇序文。

其中王敬臣的序中稱馮其盛為“躬甫馮先生”“躬甫”,說他是“儒醫”,並盛讚其“仁心”,可見馮其盛與王敬臣有交集。王敬臣沒有直接說自己跟馮其盛是好朋友,但措辭上對馮其盛極為敬重,這或許是他不肯輕易跟人家稱兄道弟的文人氣所致。

結合五位作序的人的年齡和《幼科輯粹大成》的出版時間看,馮其盛的生活年份大致在公元1530年左右至公元1600年左右之間,有可能是馮夢龍的父親。

馮夢龍編輯點評的時曲小調集《掛枝兒》“想部”中,有題為《藥名》的三首小曲,裡面提到了眾多中藥。如第三首寫道:

你說我負了心,無憑枳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願對威靈仙發下盟誓。細辛將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書也當破故紙。想人蔘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黃連心苦苦嚅為伊耽悶,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恩人。你果是半夏當歸也,我情願對著天南星徹夜地等。

這首詩中嵌入了十四味中藥,分別是:

枳實、地骨皮、威靈仙、細辛、厚朴、破故紙、人蔘、甘草、黃連、白芷、使君子、半夏、當歸、天南星。

編輯、選用這樣的作品,顯然需要熟悉中藥。更為重要的是,在這首小曲的下面,馮夢龍還點評說,自己曾以《四書》句配藥名為令,多年以後雖然忘記了許多,但還記得其中的23句及對應的藥名,如“三宿而出晝夜”是“王不留行”,“管仲不死”是“獨活”,“曾皙死”是“苦蔘”等。由此可見,馮夢龍對中藥很熟悉。這種熟悉,或許源於家庭的影響。

馮其盛如果真是馮夢龍的父親,那就是中國古代文學史和醫藥史上的一段佳話。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有生者不諱其死,有國者不諱其亡,諱亡者不可以得存,諱死者不可以得生。(馮夢龍傳世名句)

馮夢龍一生之所以涉及面廣,著作眾多,這除了和他本人的志趣和才華有關外,也和他一生的經歷密不可分。

馮夢龍的童年和青年時代與封建社會的許多讀書人一樣,把主要精力放在誦讀經史以應科舉上。他曾在《磷經指月》一書的《發凡》中回憶道:“不佞童年受經,逢人問道,四方之祕復,盡得疏觀;廿載之苦心,亦多研悟。”

縱覽馮夢龍的一生,雖有經世治國之志,但他不願受封建道德約束的狂放,他對“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李卓吾的推崇,他與歌兒妓女的廝混,他對俚詞小說的喜愛……都被理學家們認為是品行有汙、疏放不羈,而難以容忍。因而,他只得長期沉淪下層,或舌耕授徒餬口,或為書賈編輯養家。

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馮夢龍57歲時,才補為貢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訓導,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升任壽寧知縣。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秩滿離任,歸隱鄉里。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皇帝縊死;四月,吳三桂領著清軍的鐵騎進入中原;五月,多爾袞率兵入北京,明福王朱由崧逃至南京即位,史稱弘光帝。這場“天崩地裂,悲憤莫喻”的變亂徹底攪亂了馮夢龍寧靜的晚年生活。他以70歲高齡,奔走反清,刊刻《甲申紀事》和《中興偉略》等著作,闡發自己對時政的看法。此外,他還上書弘光帝,提出應效法古制鑄造錢幣,興利除弊。

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也是順治二年),馮夢龍最後一次遠遊,出遊路線是經吳江,到杭州、紹興、台州。年事已高的他此去不是遊山玩水,當然也不是逃避戰亂,而是奔走呼號,為反清復明做宣傳,只可惜徒勞無功。次年,馮夢龍回到家鄉蘇州,帶著滿腔的悲憤離開了人世。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推翻明王朝,馮夢龍站在封建正統立場悲痛欲絕,他懷著中興希望編了《甲申紀事》一書。清兵南下,他懷念故國,輾轉於浙閩之間,刊行《中興偉略》諸書,宣傳抗清。隆武二年即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春憂憤而死,終年七十三歲。

馮夢龍出生時,正值西方世界文藝復興,與之遙相呼應,在我們這個有著幾千年文明的東方大國,也出現了許多離經叛道的思想家、藝術家,如李贄、顧炎武、黃宗羲等。李卓吾、湯顯祖、袁宏道等等一大批文人,以他們驚世駭俗的見解,鮮明的個性特色,卓絕的藝術成就,寫下了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璀璨的篇章。

在馮夢龍去世前後,有許多很有成就的文學家,如凌濛初(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作者),侯峒曾、黃淳耀、黃道周、吳應箕、夏允彝、祁彪佳、劉宗周,阮大鉞、王思任,楊廷樞、陳子龍、夏完淳等等,在戰亂中死去。一場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狀態的中國式的文藝復興在滿清的鐵蹄下夭折了。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達者未必不達。 (馮夢龍傳世名句)

明代文學是以小說,戲曲和民間歌曲的繁榮為特色的。小說、戲曲方面,頗有一些大作家,但在小說、戲曲、民間歌曲三方面都作出了傑出貢獻的,有明一代唯馮夢龍一人而已。”這是一位資深學者在多方考證後,作出的結論。

馮夢龍生平酷愛李卓吾文學主張,奉為蓍蔡,深受其影響。他明確地指出:“世儒但知理為情之範,孰知情為理之維乎?”(《情史》卷一《總評》)凡事從道理上去做的必勉強,只有出自至情者才真切。於是公開主張“鄉國天下,藹然以情相與”(《情史序》),反對用存天理、去人慾的理學傳統來維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馮夢龍就是在這種進步的文學思想指導下從事各項文學活動的。在通俗小說方面,馮夢龍也是積極倡導者。

當時馮夢龍已意識到通俗文學在廣大沒有文化的市民和農民中間具有廣泛而深刻的藝術影響,他提倡通俗文學,就是為使小說從單純地供少數“文心”者思辨、閱讀和消閒中解脫出來,而去適應廣大“里耳”者的審美趣味。

晚年的馮夢龍,是一位重視家國百姓的正統文人,他一生最為自傲的是擔任福建壽寧縣令時的從政業績。不過,他沒有想到,數百年後,為他帶來不朽名聲的,是他那些通俗文學著述。

在文學史上,馮夢龍作為通俗文學大家而閃耀光彩。他編輯整理了民間笑話、謎語、歌謠小調,明確揭示自己討伐虛偽社會道德的思想主張――有假詩文,無假山歌,借男女之真情來抨擊假道學。

在對通俗文學整理的過程中,馮夢龍所取得的最高成就便是對話本小說(用通行的白話來講述故事)的整理改編。

在天啟年間,馮夢龍擇其可以“嘉惠里耳者”百二十篇,分三次刊行。此即為人們所共知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合稱“三言”。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棄。(馮夢龍傳世名句)

“三言”代表了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其所收錄的作品題材廣泛,內容複雜。有對封建官僚醜惡的譴責和對正直官吏德行的讚揚,有對友誼、愛情的歌頌和對背信棄義、負心行為的斥責。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寫了市井之民的生活。

如《施潤澤灘闕遇友》、《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賣油郎獨佔花魁》等。在這些作品裡,強調人的感情和人的價值應該受到尊重。所宣揚的道德標準、婚姻原則,與封建名教、傳統觀念是相違悖的。

在《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這3個集子裡,馮夢龍收集整理的這些或長或短的故事,文采斐然,情節曲折,高潮迭起,人物栩栩如生。

“三言”不但受到中國讀者的深切喜愛,也早就走出國門,成為世界文學寶庫裡的優秀作品。白娘子一段情,給西湖平添了斷橋殘雪、雷峰夕照等千古名勝;玉堂春一聲“苦啊”,念出了多少悲歡離合、人情人性;《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唐解元一笑姻緣》、《趙太祖千里送京娘》等,更是藝術、影視取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馮夢龍作為戲曲家,主要活動是更定傳奇,修訂詞譜,以及在戲曲創作和表演上提出主張。

馮夢龍在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前後曾編印過兩部民間歌曲集《掛枝兒》和《山歌》,收錄了盛行於吳中的民間歌曲800多首。這些作品,多半是田夫野趣矢口寄興所為、薦紳學士不道、詩壇不刊的“私情之譜”。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天下之事,理勝力維常,力勝理為變。一時之強弱在力,千古之勝負在理。(馮夢龍傳世名句)

馮夢龍之所以能在中國通俗文學史上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和他自己的人生經歷有莫大的關係。

馮夢龍年輕時,曾有過一段“逍遙豔冶場,遊戲煙花裡”的生活。僅在他著作中留下姓名的青樓女子便有10多人:侯慧卿、馮愛生、白小樊……他一生中的最愛便是蘇州名妓侯慧卿。兩人性情相投,知心合意,盼望著能夠廝守終生。可是馮夢龍家境貧困,根本沒有能力為戀人贖身。

在無望的守候中,侯慧卿最終被一個商人買去。馮夢龍對於未來幸福生活的期盼從此化為泡影,他寫下許多淒涼的詩句,表達了與愛人訣別的痛楚與絕望。在一首詩的序裡,馮夢龍這樣寫道:年年有端二(農曆五月初二),端二無慧卿。去年今日,我們痛苦分別,從今往後連這樣悲傷的分別的日子也不可再得!

曾有記載說馮夢龍失去摯愛後寫下了《怨離詩》30首,總名《鬱陶集》。這本集子今已失傳,但《怨離詩》保存下來一首:“詩狂酒癖總休論,病裡時時晝掩門。最是一生悽絕處,鴛鴦冢家欲招魂。”從中可以看出,馮夢龍失戀後曾大病一場,閉門謝客,一心創作情詩。

這段痛楚的感情經歷深深影響了馮夢龍,從此之後他再也不去青樓,卻熱衷於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優秀女性。

這種感情持續影響了馮夢龍一生的文學創作,造就瞭如“三言”等千古不朽的通俗文學名著。

在馮夢龍的小說傑作“三言”中,充滿了眾多光彩照人的女性:聰慧剛烈的杜十娘、柔弱美麗的趙京娘、勇敢多情的白娘子、大膽追求愛情的周勝仙、不畏強權與愛人不離不棄的璩秀秀、機靈多謀的張淑兒……同時代的其他文學作品中,大量充斥的是男子對於女性的漠視和輕侮。馮夢龍卻迥然不同,奏響了一支深情的女性讚歌,體現出對女性罕見的尊重與理解。

馮夢龍總是讓他作品裡的女子戰勝厄運,贏得幸福人生。她們遇到難以克服的磨難時堅韌不屈、抗爭不已,憑藉高潔美好的個性獲得讀者衷心的同情。甚至對那些一時不檢點的失足女子,馮夢龍也給予她們最大限度的諒解與寬容。

例如《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中,商人蔣興哥的妻子王三巧一度失足,有了婚外情,被丈夫忍痛休棄。但蔣興哥並不是一味仇視這位不貞的妻子,而是反思自己為何貪於牟利,外出多年,以致妻子孤獨寂寞,行為出軌。這是相當令人震驚的描寫。可以說古代的文學作品裡,從來沒有如此寬容而富有人情味的筆墨。在這篇小說的結尾,丈夫的寬容與理解最終喚回了三巧,兩人破鏡重圓。這樣的文學表現,讓生活在今天的讀者都會感到震撼,可想而知,在那個宋明理學“存天理,滅人慾”思想禁錮下的時代裡,這是多麼驚世駭俗的語言!

這些飽含真情的描寫裡,寄託了作者無比深沉的感情!

"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

——他是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堪稱是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開篇詞: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

英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

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看到這首即充滿豪情又略顯悲涼的詩句,四百年前的晚明時期一位才華橫溢,有血有肉,充滿情趣的“花甲縣令”慢慢浮現於我們眼前……

今天的中國和世界,可能有很多人對馮夢龍這個名字會感到陌生,或者有人知道馮夢龍,但對他評價不高,這是什麼原因呢?

過去對馮夢龍評價不高,並且有些誤解,主要是因為封建正統觀念的長期影響,同時也和大量流傳在國外的馮夢龍的作品未能被發現有關。

馮夢龍堪稱是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他反封建的、民主的、大眾的文學作品和先進的文學思想,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創新意義,他的文學思想和文學主張可以說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此後四百年的中國文學和中華大地,已經深深滲入五千年曆史的中華沃土之中。

今天的人們要正確看待馮夢龍的反封建思想,辯證地分析其作品中的忠孝節義和因果報應,體會馮夢龍對人性永恆價值的揭示,對人性中真善美的歌頌和對假惡醜的無情鞭撻,這才是這位偉大文學家的光輝所在!。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海鱉曾欺井內蛙,大鵬張翅繞天涯。(馮夢龍傳世名句)

馮夢龍,生於明神宗萬曆二年,即公元1574年,逝於清順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字猶龍,亦字耳猶、子猶、龍子猶等,一生用了很多號,如墨憨齋主人、姑蘇詞奴、顧曲散人等,明朝直隸蘇州府吳縣籍長洲人(今蘇州人),出身於書香門第世家。晚明時期最傑出的通俗文學家、戲曲家、思想家,有“中國古代白話小說先驅”、“中國通俗文學之父”的美譽。

據史料記載,馮夢龍少年時即有才情,博學多識,為同輩所欽服。為人曠達,治學不拘一格,行動也每每不受名教束縛。馮氏兄弟三人被稱為“吳下三馮”,其兄夢桂是畫家,其弟夢熊是太學生,作品均已不傳。

馮夢龍一生勤於通俗文學的創作、蒐集、整理、編輯,為我國文學從古代邁入近現代做出了獨特而偉大的貢獻。馮夢龍一生編、撰作品近3000萬字, 其中“三言”( 《喻世明言》,《醒世恆言》,《警世通言》)代表了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馮夢龍是通俗文學的全才,在民歌、戲曲、小說都有撰作,

話本小說類(短篇小說)有:《喻世明言》,《醒世恆言》,《警世通言》;

話本講史類(長篇歷史演義)有:

《有夏至傳》、《東周列國志》(《新列國志》)、《兩漢志傳》、《平妖傳》、《盤古至唐虞傳》;

民歌類有:

《童痴一弄·掛枝兒》、《童痴二弄·山歌》、《夾竹桃頂真千家詩》;

筆記小品類有:

《智囊》、《古今談概》、《情史》、《笑府》、《燕居筆記》;

戲曲類有:

撰作的有傳奇《雙雄記》、《萬事足》二種;改訂的則有《新灌園》、《酒家傭》、《女丈夫》、《量江記》、《精忠旗》、《夢磊記》、《灑雪堂》、《西樓楚江情》、《三會親風流夢》、《雙丸記》、《殺狗記》、《三報恩》等;

散曲、詩集、曲譜類有:

《宛轉歌》和詩集《七樂齋稿》,均已失傳,《太霞新奏》、《最娛情》、《墨憨齋傳奇定本》等;

時事類有:

《王陽明出生靖難錄》、《甲申紀事》、《中興實錄》、《中興偉略》;

應舉類有:

《春秋衡庫》、《麟經指月》、《春秋別本大全》、《四書指月》、《春秋定旨參新》;

其他有:

《壽寧待志》、《折梅箋》、《楚辭句解評林》、《牌經》、《馬吊腳例》等。

這些浩如煙海、包羅萬象的著作,已經成為了中華文化寶庫中一份不朽的財富。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不可以一時之得意而自誇其能,亦不可以一時之失意而自墜其志。(馮夢龍傳世名句)

令後人惋惜的是,馮夢龍這樣一位傑出人物其一生的事蹟在《明史》上及其他民間記載上竟然不甚明瞭,其家世後代子孫都是含糊不清的,不能不說是巨大的缺憾。

今天的學者根據明代醫書《幼科輯粹大成》等資料初步推斷,馮夢龍的父親極可能是明代後期的醫學家、《幼科輯粹大成》的作者馮其盛。

根據清朝道光年間編撰的《滸墅關志》記載,馮其盛字安予,號躬甫,早年參加科舉,但只取得了秀才(稱“貢生”)的功名,久久沒能中舉,於是他放棄學業,繼承、發展家傳醫學,遠近患者爭相前往就診。

今天的學者編撰的《袁中郎尺牘》,收錄了一首明代後期文學家、曾任吳縣縣令的袁宏道所撰《馮秀才其盛》詩,內容如下:

割塵網,昇仙轂,出宦牢,生佛家,此是塵沙第一佳趣。夫鸚鵡不愛金龍而愛隴山者,桎其體也:鵰鳩之鳥,不死於荒榛野草而死於稻粱者,違其性也。異類猶知自適,何以人而桎梏於衣冠,豢養於祿食邪?則亦可嗤之甚矣。

一病幾死,幸爾瓦全,未死之身,皆鬼獄之餘,此而不知求退,何以曰人?病中屢辱垂念,忽承大士之賜,甚隆素懷,走欲言之久矣。謝不盡。

通過此詩可知,袁宏道曾生了一場病,幾乎喪命,幸虧被馮其盛救過來,這反映了馮其盛醫術的高明。從袁宏道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至次年任吳縣縣令,這時才有可能與馮其盛發生交集看,此詩當作於1596年前後。

又從《仁孝王先生俟後編跋》證明,馮夢龍的父親和大儒王敬臣友善;而上文提到的《幼科輯粹大成》的序證明,馮其盛和王敬臣也熟識。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天之所廢,雖貴必賤;天之所興,雖賤比貴。(馮夢龍傳世名句)

《幼科輯粹大成》共十卷,明萬曆二十三年即公元1595年刊印,國內長期失傳,日本國立公文館內閣文庫藏有前五卷,現國內有這五卷書籍的影印本刊行。該書前面有申時行、徐顯卿、江盈科、張鳳翼、王敬臣等達官貴人、文人墨客所作的五篇序文。

其中王敬臣的序中稱馮其盛為“躬甫馮先生”“躬甫”,說他是“儒醫”,並盛讚其“仁心”,可見馮其盛與王敬臣有交集。王敬臣沒有直接說自己跟馮其盛是好朋友,但措辭上對馮其盛極為敬重,這或許是他不肯輕易跟人家稱兄道弟的文人氣所致。

結合五位作序的人的年齡和《幼科輯粹大成》的出版時間看,馮其盛的生活年份大致在公元1530年左右至公元1600年左右之間,有可能是馮夢龍的父親。

馮夢龍編輯點評的時曲小調集《掛枝兒》“想部”中,有題為《藥名》的三首小曲,裡面提到了眾多中藥。如第三首寫道:

你說我負了心,無憑枳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願對威靈仙發下盟誓。細辛將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書也當破故紙。想人蔘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黃連心苦苦嚅為伊耽悶,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恩人。你果是半夏當歸也,我情願對著天南星徹夜地等。

這首詩中嵌入了十四味中藥,分別是:

枳實、地骨皮、威靈仙、細辛、厚朴、破故紙、人蔘、甘草、黃連、白芷、使君子、半夏、當歸、天南星。

編輯、選用這樣的作品,顯然需要熟悉中藥。更為重要的是,在這首小曲的下面,馮夢龍還點評說,自己曾以《四書》句配藥名為令,多年以後雖然忘記了許多,但還記得其中的23句及對應的藥名,如“三宿而出晝夜”是“王不留行”,“管仲不死”是“獨活”,“曾皙死”是“苦蔘”等。由此可見,馮夢龍對中藥很熟悉。這種熟悉,或許源於家庭的影響。

馮其盛如果真是馮夢龍的父親,那就是中國古代文學史和醫藥史上的一段佳話。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有生者不諱其死,有國者不諱其亡,諱亡者不可以得存,諱死者不可以得生。(馮夢龍傳世名句)

馮夢龍一生之所以涉及面廣,著作眾多,這除了和他本人的志趣和才華有關外,也和他一生的經歷密不可分。

馮夢龍的童年和青年時代與封建社會的許多讀書人一樣,把主要精力放在誦讀經史以應科舉上。他曾在《磷經指月》一書的《發凡》中回憶道:“不佞童年受經,逢人問道,四方之祕復,盡得疏觀;廿載之苦心,亦多研悟。”

縱覽馮夢龍的一生,雖有經世治國之志,但他不願受封建道德約束的狂放,他對“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李卓吾的推崇,他與歌兒妓女的廝混,他對俚詞小說的喜愛……都被理學家們認為是品行有汙、疏放不羈,而難以容忍。因而,他只得長期沉淪下層,或舌耕授徒餬口,或為書賈編輯養家。

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馮夢龍57歲時,才補為貢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訓導,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升任壽寧知縣。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秩滿離任,歸隱鄉里。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皇帝縊死;四月,吳三桂領著清軍的鐵騎進入中原;五月,多爾袞率兵入北京,明福王朱由崧逃至南京即位,史稱弘光帝。這場“天崩地裂,悲憤莫喻”的變亂徹底攪亂了馮夢龍寧靜的晚年生活。他以70歲高齡,奔走反清,刊刻《甲申紀事》和《中興偉略》等著作,闡發自己對時政的看法。此外,他還上書弘光帝,提出應效法古制鑄造錢幣,興利除弊。

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也是順治二年),馮夢龍最後一次遠遊,出遊路線是經吳江,到杭州、紹興、台州。年事已高的他此去不是遊山玩水,當然也不是逃避戰亂,而是奔走呼號,為反清復明做宣傳,只可惜徒勞無功。次年,馮夢龍回到家鄉蘇州,帶著滿腔的悲憤離開了人世。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推翻明王朝,馮夢龍站在封建正統立場悲痛欲絕,他懷著中興希望編了《甲申紀事》一書。清兵南下,他懷念故國,輾轉於浙閩之間,刊行《中興偉略》諸書,宣傳抗清。隆武二年即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春憂憤而死,終年七十三歲。

馮夢龍出生時,正值西方世界文藝復興,與之遙相呼應,在我們這個有著幾千年文明的東方大國,也出現了許多離經叛道的思想家、藝術家,如李贄、顧炎武、黃宗羲等。李卓吾、湯顯祖、袁宏道等等一大批文人,以他們驚世駭俗的見解,鮮明的個性特色,卓絕的藝術成就,寫下了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璀璨的篇章。

在馮夢龍去世前後,有許多很有成就的文學家,如凌濛初(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作者),侯峒曾、黃淳耀、黃道周、吳應箕、夏允彝、祁彪佳、劉宗周,阮大鉞、王思任,楊廷樞、陳子龍、夏完淳等等,在戰亂中死去。一場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狀態的中國式的文藝復興在滿清的鐵蹄下夭折了。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達者未必不達。 (馮夢龍傳世名句)

明代文學是以小說,戲曲和民間歌曲的繁榮為特色的。小說、戲曲方面,頗有一些大作家,但在小說、戲曲、民間歌曲三方面都作出了傑出貢獻的,有明一代唯馮夢龍一人而已。”這是一位資深學者在多方考證後,作出的結論。

馮夢龍生平酷愛李卓吾文學主張,奉為蓍蔡,深受其影響。他明確地指出:“世儒但知理為情之範,孰知情為理之維乎?”(《情史》卷一《總評》)凡事從道理上去做的必勉強,只有出自至情者才真切。於是公開主張“鄉國天下,藹然以情相與”(《情史序》),反對用存天理、去人慾的理學傳統來維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馮夢龍就是在這種進步的文學思想指導下從事各項文學活動的。在通俗小說方面,馮夢龍也是積極倡導者。

當時馮夢龍已意識到通俗文學在廣大沒有文化的市民和農民中間具有廣泛而深刻的藝術影響,他提倡通俗文學,就是為使小說從單純地供少數“文心”者思辨、閱讀和消閒中解脫出來,而去適應廣大“里耳”者的審美趣味。

晚年的馮夢龍,是一位重視家國百姓的正統文人,他一生最為自傲的是擔任福建壽寧縣令時的從政業績。不過,他沒有想到,數百年後,為他帶來不朽名聲的,是他那些通俗文學著述。

在文學史上,馮夢龍作為通俗文學大家而閃耀光彩。他編輯整理了民間笑話、謎語、歌謠小調,明確揭示自己討伐虛偽社會道德的思想主張――有假詩文,無假山歌,借男女之真情來抨擊假道學。

在對通俗文學整理的過程中,馮夢龍所取得的最高成就便是對話本小說(用通行的白話來講述故事)的整理改編。

在天啟年間,馮夢龍擇其可以“嘉惠里耳者”百二十篇,分三次刊行。此即為人們所共知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合稱“三言”。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棄。(馮夢龍傳世名句)

“三言”代表了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其所收錄的作品題材廣泛,內容複雜。有對封建官僚醜惡的譴責和對正直官吏德行的讚揚,有對友誼、愛情的歌頌和對背信棄義、負心行為的斥責。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寫了市井之民的生活。

如《施潤澤灘闕遇友》、《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賣油郎獨佔花魁》等。在這些作品裡,強調人的感情和人的價值應該受到尊重。所宣揚的道德標準、婚姻原則,與封建名教、傳統觀念是相違悖的。

在《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這3個集子裡,馮夢龍收集整理的這些或長或短的故事,文采斐然,情節曲折,高潮迭起,人物栩栩如生。

“三言”不但受到中國讀者的深切喜愛,也早就走出國門,成為世界文學寶庫裡的優秀作品。白娘子一段情,給西湖平添了斷橋殘雪、雷峰夕照等千古名勝;玉堂春一聲“苦啊”,念出了多少悲歡離合、人情人性;《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唐解元一笑姻緣》、《趙太祖千里送京娘》等,更是藝術、影視取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馮夢龍作為戲曲家,主要活動是更定傳奇,修訂詞譜,以及在戲曲創作和表演上提出主張。

馮夢龍在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前後曾編印過兩部民間歌曲集《掛枝兒》和《山歌》,收錄了盛行於吳中的民間歌曲800多首。這些作品,多半是田夫野趣矢口寄興所為、薦紳學士不道、詩壇不刊的“私情之譜”。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天下之事,理勝力維常,力勝理為變。一時之強弱在力,千古之勝負在理。(馮夢龍傳世名句)

馮夢龍之所以能在中國通俗文學史上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和他自己的人生經歷有莫大的關係。

馮夢龍年輕時,曾有過一段“逍遙豔冶場,遊戲煙花裡”的生活。僅在他著作中留下姓名的青樓女子便有10多人:侯慧卿、馮愛生、白小樊……他一生中的最愛便是蘇州名妓侯慧卿。兩人性情相投,知心合意,盼望著能夠廝守終生。可是馮夢龍家境貧困,根本沒有能力為戀人贖身。

在無望的守候中,侯慧卿最終被一個商人買去。馮夢龍對於未來幸福生活的期盼從此化為泡影,他寫下許多淒涼的詩句,表達了與愛人訣別的痛楚與絕望。在一首詩的序裡,馮夢龍這樣寫道:年年有端二(農曆五月初二),端二無慧卿。去年今日,我們痛苦分別,從今往後連這樣悲傷的分別的日子也不可再得!

曾有記載說馮夢龍失去摯愛後寫下了《怨離詩》30首,總名《鬱陶集》。這本集子今已失傳,但《怨離詩》保存下來一首:“詩狂酒癖總休論,病裡時時晝掩門。最是一生悽絕處,鴛鴦冢家欲招魂。”從中可以看出,馮夢龍失戀後曾大病一場,閉門謝客,一心創作情詩。

這段痛楚的感情經歷深深影響了馮夢龍,從此之後他再也不去青樓,卻熱衷於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優秀女性。

這種感情持續影響了馮夢龍一生的文學創作,造就瞭如“三言”等千古不朽的通俗文學名著。

在馮夢龍的小說傑作“三言”中,充滿了眾多光彩照人的女性:聰慧剛烈的杜十娘、柔弱美麗的趙京娘、勇敢多情的白娘子、大膽追求愛情的周勝仙、不畏強權與愛人不離不棄的璩秀秀、機靈多謀的張淑兒……同時代的其他文學作品中,大量充斥的是男子對於女性的漠視和輕侮。馮夢龍卻迥然不同,奏響了一支深情的女性讚歌,體現出對女性罕見的尊重與理解。

馮夢龍總是讓他作品裡的女子戰勝厄運,贏得幸福人生。她們遇到難以克服的磨難時堅韌不屈、抗爭不已,憑藉高潔美好的個性獲得讀者衷心的同情。甚至對那些一時不檢點的失足女子,馮夢龍也給予她們最大限度的諒解與寬容。

例如《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中,商人蔣興哥的妻子王三巧一度失足,有了婚外情,被丈夫忍痛休棄。但蔣興哥並不是一味仇視這位不貞的妻子,而是反思自己為何貪於牟利,外出多年,以致妻子孤獨寂寞,行為出軌。這是相當令人震驚的描寫。可以說古代的文學作品裡,從來沒有如此寬容而富有人情味的筆墨。在這篇小說的結尾,丈夫的寬容與理解最終喚回了三巧,兩人破鏡重圓。這樣的文學表現,讓生活在今天的讀者都會感到震撼,可想而知,在那個宋明理學“存天理,滅人慾”思想禁錮下的時代裡,這是多麼驚世駭俗的語言!

這些飽含真情的描寫裡,寄託了作者無比深沉的感情!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譭譽從來不可聽,是非終久自分明。 一時輕信人言語,自有明人話不平。(馮夢龍傳世名句)

除了世人皆知的“三言”外,馮夢龍還編有《東周列國志》、《增補三遂平妖傳》、《智囊》、《古今笑史》、《太平廣記鈔》、《情史》、《墨憨齋定本傳奇》,以及許多解經、紀史、採風、修志的著作。所有的這些作品都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注重實用性。

在當時,這些書被士大夫們認為俗氣,登不了大雅之堂,卻在民眾中擁有很大的讀者群,一經整理問世,立即獲得人們的由衷喜愛,廣為流傳。

直到今天,馮夢龍的文學意義依然價值無限。或許,馮夢龍在回顧自己困窘不得志的生涯之時,會感到諸多遺憾蹉跎。但是在我們看來,實屬精金百煉,蚌病成珠。

艱難困厄的人生經歷,最終沒能磨滅馮夢龍這位文學家充沛的才情和智慧,反而成就了他對通俗文學的貢獻。這也許是大大出乎他本人意料的事情吧。

馮夢龍的一生就是踐行人生三不朽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構成了馮夢龍的人生底色。

立德、立功、立言,放在首位的是立德。立功、立言成就的大小,由天賦、才能、機遇等諸多因素決定,但修身立德是每個人都可以做、且可以做好的。

很多人對馮夢龍的瞭解僅僅停留在他的傳世作品上,事實上,馮夢龍在立德、立功上也很突出。

馮夢龍的文友、蘇鬆巡撫祈彪佳對馮夢龍的評價是:立德嘛,你算是人品中的上乘。立言,你著書立說成就斐然。只是立功上,你鮮有成效。馮夢龍的迴應是:立功並非要為官,可為官必定要立功,此功十分講究。

馮夢龍一生雖有進仕之心,科舉官場卻是屢屢不得意,至56歲時才補了一名貢生,科舉時代,挑選府、州、縣生員(秀才)中成績或資格優異者,升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稱為貢生,意謂以人才貢獻給皇帝。

"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

——他是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堪稱是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開篇詞: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

英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

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看到這首即充滿豪情又略顯悲涼的詩句,四百年前的晚明時期一位才華橫溢,有血有肉,充滿情趣的“花甲縣令”慢慢浮現於我們眼前……

今天的中國和世界,可能有很多人對馮夢龍這個名字會感到陌生,或者有人知道馮夢龍,但對他評價不高,這是什麼原因呢?

過去對馮夢龍評價不高,並且有些誤解,主要是因為封建正統觀念的長期影響,同時也和大量流傳在國外的馮夢龍的作品未能被發現有關。

馮夢龍堪稱是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他反封建的、民主的、大眾的文學作品和先進的文學思想,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創新意義,他的文學思想和文學主張可以說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此後四百年的中國文學和中華大地,已經深深滲入五千年曆史的中華沃土之中。

今天的人們要正確看待馮夢龍的反封建思想,辯證地分析其作品中的忠孝節義和因果報應,體會馮夢龍對人性永恆價值的揭示,對人性中真善美的歌頌和對假惡醜的無情鞭撻,這才是這位偉大文學家的光輝所在!。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海鱉曾欺井內蛙,大鵬張翅繞天涯。(馮夢龍傳世名句)

馮夢龍,生於明神宗萬曆二年,即公元1574年,逝於清順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字猶龍,亦字耳猶、子猶、龍子猶等,一生用了很多號,如墨憨齋主人、姑蘇詞奴、顧曲散人等,明朝直隸蘇州府吳縣籍長洲人(今蘇州人),出身於書香門第世家。晚明時期最傑出的通俗文學家、戲曲家、思想家,有“中國古代白話小說先驅”、“中國通俗文學之父”的美譽。

據史料記載,馮夢龍少年時即有才情,博學多識,為同輩所欽服。為人曠達,治學不拘一格,行動也每每不受名教束縛。馮氏兄弟三人被稱為“吳下三馮”,其兄夢桂是畫家,其弟夢熊是太學生,作品均已不傳。

馮夢龍一生勤於通俗文學的創作、蒐集、整理、編輯,為我國文學從古代邁入近現代做出了獨特而偉大的貢獻。馮夢龍一生編、撰作品近3000萬字, 其中“三言”( 《喻世明言》,《醒世恆言》,《警世通言》)代表了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馮夢龍是通俗文學的全才,在民歌、戲曲、小說都有撰作,

話本小說類(短篇小說)有:《喻世明言》,《醒世恆言》,《警世通言》;

話本講史類(長篇歷史演義)有:

《有夏至傳》、《東周列國志》(《新列國志》)、《兩漢志傳》、《平妖傳》、《盤古至唐虞傳》;

民歌類有:

《童痴一弄·掛枝兒》、《童痴二弄·山歌》、《夾竹桃頂真千家詩》;

筆記小品類有:

《智囊》、《古今談概》、《情史》、《笑府》、《燕居筆記》;

戲曲類有:

撰作的有傳奇《雙雄記》、《萬事足》二種;改訂的則有《新灌園》、《酒家傭》、《女丈夫》、《量江記》、《精忠旗》、《夢磊記》、《灑雪堂》、《西樓楚江情》、《三會親風流夢》、《雙丸記》、《殺狗記》、《三報恩》等;

散曲、詩集、曲譜類有:

《宛轉歌》和詩集《七樂齋稿》,均已失傳,《太霞新奏》、《最娛情》、《墨憨齋傳奇定本》等;

時事類有:

《王陽明出生靖難錄》、《甲申紀事》、《中興實錄》、《中興偉略》;

應舉類有:

《春秋衡庫》、《麟經指月》、《春秋別本大全》、《四書指月》、《春秋定旨參新》;

其他有:

《壽寧待志》、《折梅箋》、《楚辭句解評林》、《牌經》、《馬吊腳例》等。

這些浩如煙海、包羅萬象的著作,已經成為了中華文化寶庫中一份不朽的財富。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不可以一時之得意而自誇其能,亦不可以一時之失意而自墜其志。(馮夢龍傳世名句)

令後人惋惜的是,馮夢龍這樣一位傑出人物其一生的事蹟在《明史》上及其他民間記載上竟然不甚明瞭,其家世後代子孫都是含糊不清的,不能不說是巨大的缺憾。

今天的學者根據明代醫書《幼科輯粹大成》等資料初步推斷,馮夢龍的父親極可能是明代後期的醫學家、《幼科輯粹大成》的作者馮其盛。

根據清朝道光年間編撰的《滸墅關志》記載,馮其盛字安予,號躬甫,早年參加科舉,但只取得了秀才(稱“貢生”)的功名,久久沒能中舉,於是他放棄學業,繼承、發展家傳醫學,遠近患者爭相前往就診。

今天的學者編撰的《袁中郎尺牘》,收錄了一首明代後期文學家、曾任吳縣縣令的袁宏道所撰《馮秀才其盛》詩,內容如下:

割塵網,昇仙轂,出宦牢,生佛家,此是塵沙第一佳趣。夫鸚鵡不愛金龍而愛隴山者,桎其體也:鵰鳩之鳥,不死於荒榛野草而死於稻粱者,違其性也。異類猶知自適,何以人而桎梏於衣冠,豢養於祿食邪?則亦可嗤之甚矣。

一病幾死,幸爾瓦全,未死之身,皆鬼獄之餘,此而不知求退,何以曰人?病中屢辱垂念,忽承大士之賜,甚隆素懷,走欲言之久矣。謝不盡。

通過此詩可知,袁宏道曾生了一場病,幾乎喪命,幸虧被馮其盛救過來,這反映了馮其盛醫術的高明。從袁宏道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至次年任吳縣縣令,這時才有可能與馮其盛發生交集看,此詩當作於1596年前後。

又從《仁孝王先生俟後編跋》證明,馮夢龍的父親和大儒王敬臣友善;而上文提到的《幼科輯粹大成》的序證明,馮其盛和王敬臣也熟識。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天之所廢,雖貴必賤;天之所興,雖賤比貴。(馮夢龍傳世名句)

《幼科輯粹大成》共十卷,明萬曆二十三年即公元1595年刊印,國內長期失傳,日本國立公文館內閣文庫藏有前五卷,現國內有這五卷書籍的影印本刊行。該書前面有申時行、徐顯卿、江盈科、張鳳翼、王敬臣等達官貴人、文人墨客所作的五篇序文。

其中王敬臣的序中稱馮其盛為“躬甫馮先生”“躬甫”,說他是“儒醫”,並盛讚其“仁心”,可見馮其盛與王敬臣有交集。王敬臣沒有直接說自己跟馮其盛是好朋友,但措辭上對馮其盛極為敬重,這或許是他不肯輕易跟人家稱兄道弟的文人氣所致。

結合五位作序的人的年齡和《幼科輯粹大成》的出版時間看,馮其盛的生活年份大致在公元1530年左右至公元1600年左右之間,有可能是馮夢龍的父親。

馮夢龍編輯點評的時曲小調集《掛枝兒》“想部”中,有題為《藥名》的三首小曲,裡面提到了眾多中藥。如第三首寫道:

你說我負了心,無憑枳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願對威靈仙發下盟誓。細辛將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書也當破故紙。想人蔘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黃連心苦苦嚅為伊耽悶,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恩人。你果是半夏當歸也,我情願對著天南星徹夜地等。

這首詩中嵌入了十四味中藥,分別是:

枳實、地骨皮、威靈仙、細辛、厚朴、破故紙、人蔘、甘草、黃連、白芷、使君子、半夏、當歸、天南星。

編輯、選用這樣的作品,顯然需要熟悉中藥。更為重要的是,在這首小曲的下面,馮夢龍還點評說,自己曾以《四書》句配藥名為令,多年以後雖然忘記了許多,但還記得其中的23句及對應的藥名,如“三宿而出晝夜”是“王不留行”,“管仲不死”是“獨活”,“曾皙死”是“苦蔘”等。由此可見,馮夢龍對中藥很熟悉。這種熟悉,或許源於家庭的影響。

馮其盛如果真是馮夢龍的父親,那就是中國古代文學史和醫藥史上的一段佳話。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有生者不諱其死,有國者不諱其亡,諱亡者不可以得存,諱死者不可以得生。(馮夢龍傳世名句)

馮夢龍一生之所以涉及面廣,著作眾多,這除了和他本人的志趣和才華有關外,也和他一生的經歷密不可分。

馮夢龍的童年和青年時代與封建社會的許多讀書人一樣,把主要精力放在誦讀經史以應科舉上。他曾在《磷經指月》一書的《發凡》中回憶道:“不佞童年受經,逢人問道,四方之祕復,盡得疏觀;廿載之苦心,亦多研悟。”

縱覽馮夢龍的一生,雖有經世治國之志,但他不願受封建道德約束的狂放,他對“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李卓吾的推崇,他與歌兒妓女的廝混,他對俚詞小說的喜愛……都被理學家們認為是品行有汙、疏放不羈,而難以容忍。因而,他只得長期沉淪下層,或舌耕授徒餬口,或為書賈編輯養家。

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馮夢龍57歲時,才補為貢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訓導,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升任壽寧知縣。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秩滿離任,歸隱鄉里。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皇帝縊死;四月,吳三桂領著清軍的鐵騎進入中原;五月,多爾袞率兵入北京,明福王朱由崧逃至南京即位,史稱弘光帝。這場“天崩地裂,悲憤莫喻”的變亂徹底攪亂了馮夢龍寧靜的晚年生活。他以70歲高齡,奔走反清,刊刻《甲申紀事》和《中興偉略》等著作,闡發自己對時政的看法。此外,他還上書弘光帝,提出應效法古制鑄造錢幣,興利除弊。

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也是順治二年),馮夢龍最後一次遠遊,出遊路線是經吳江,到杭州、紹興、台州。年事已高的他此去不是遊山玩水,當然也不是逃避戰亂,而是奔走呼號,為反清復明做宣傳,只可惜徒勞無功。次年,馮夢龍回到家鄉蘇州,帶著滿腔的悲憤離開了人世。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推翻明王朝,馮夢龍站在封建正統立場悲痛欲絕,他懷著中興希望編了《甲申紀事》一書。清兵南下,他懷念故國,輾轉於浙閩之間,刊行《中興偉略》諸書,宣傳抗清。隆武二年即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春憂憤而死,終年七十三歲。

馮夢龍出生時,正值西方世界文藝復興,與之遙相呼應,在我們這個有著幾千年文明的東方大國,也出現了許多離經叛道的思想家、藝術家,如李贄、顧炎武、黃宗羲等。李卓吾、湯顯祖、袁宏道等等一大批文人,以他們驚世駭俗的見解,鮮明的個性特色,卓絕的藝術成就,寫下了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璀璨的篇章。

在馮夢龍去世前後,有許多很有成就的文學家,如凌濛初(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作者),侯峒曾、黃淳耀、黃道周、吳應箕、夏允彝、祁彪佳、劉宗周,阮大鉞、王思任,楊廷樞、陳子龍、夏完淳等等,在戰亂中死去。一場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狀態的中國式的文藝復興在滿清的鐵蹄下夭折了。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達者未必不達。 (馮夢龍傳世名句)

明代文學是以小說,戲曲和民間歌曲的繁榮為特色的。小說、戲曲方面,頗有一些大作家,但在小說、戲曲、民間歌曲三方面都作出了傑出貢獻的,有明一代唯馮夢龍一人而已。”這是一位資深學者在多方考證後,作出的結論。

馮夢龍生平酷愛李卓吾文學主張,奉為蓍蔡,深受其影響。他明確地指出:“世儒但知理為情之範,孰知情為理之維乎?”(《情史》卷一《總評》)凡事從道理上去做的必勉強,只有出自至情者才真切。於是公開主張“鄉國天下,藹然以情相與”(《情史序》),反對用存天理、去人慾的理學傳統來維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馮夢龍就是在這種進步的文學思想指導下從事各項文學活動的。在通俗小說方面,馮夢龍也是積極倡導者。

當時馮夢龍已意識到通俗文學在廣大沒有文化的市民和農民中間具有廣泛而深刻的藝術影響,他提倡通俗文學,就是為使小說從單純地供少數“文心”者思辨、閱讀和消閒中解脫出來,而去適應廣大“里耳”者的審美趣味。

晚年的馮夢龍,是一位重視家國百姓的正統文人,他一生最為自傲的是擔任福建壽寧縣令時的從政業績。不過,他沒有想到,數百年後,為他帶來不朽名聲的,是他那些通俗文學著述。

在文學史上,馮夢龍作為通俗文學大家而閃耀光彩。他編輯整理了民間笑話、謎語、歌謠小調,明確揭示自己討伐虛偽社會道德的思想主張――有假詩文,無假山歌,借男女之真情來抨擊假道學。

在對通俗文學整理的過程中,馮夢龍所取得的最高成就便是對話本小說(用通行的白話來講述故事)的整理改編。

在天啟年間,馮夢龍擇其可以“嘉惠里耳者”百二十篇,分三次刊行。此即為人們所共知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合稱“三言”。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棄。(馮夢龍傳世名句)

“三言”代表了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其所收錄的作品題材廣泛,內容複雜。有對封建官僚醜惡的譴責和對正直官吏德行的讚揚,有對友誼、愛情的歌頌和對背信棄義、負心行為的斥責。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寫了市井之民的生活。

如《施潤澤灘闕遇友》、《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賣油郎獨佔花魁》等。在這些作品裡,強調人的感情和人的價值應該受到尊重。所宣揚的道德標準、婚姻原則,與封建名教、傳統觀念是相違悖的。

在《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這3個集子裡,馮夢龍收集整理的這些或長或短的故事,文采斐然,情節曲折,高潮迭起,人物栩栩如生。

“三言”不但受到中國讀者的深切喜愛,也早就走出國門,成為世界文學寶庫裡的優秀作品。白娘子一段情,給西湖平添了斷橋殘雪、雷峰夕照等千古名勝;玉堂春一聲“苦啊”,念出了多少悲歡離合、人情人性;《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唐解元一笑姻緣》、《趙太祖千里送京娘》等,更是藝術、影視取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馮夢龍作為戲曲家,主要活動是更定傳奇,修訂詞譜,以及在戲曲創作和表演上提出主張。

馮夢龍在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前後曾編印過兩部民間歌曲集《掛枝兒》和《山歌》,收錄了盛行於吳中的民間歌曲800多首。這些作品,多半是田夫野趣矢口寄興所為、薦紳學士不道、詩壇不刊的“私情之譜”。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天下之事,理勝力維常,力勝理為變。一時之強弱在力,千古之勝負在理。(馮夢龍傳世名句)

馮夢龍之所以能在中國通俗文學史上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和他自己的人生經歷有莫大的關係。

馮夢龍年輕時,曾有過一段“逍遙豔冶場,遊戲煙花裡”的生活。僅在他著作中留下姓名的青樓女子便有10多人:侯慧卿、馮愛生、白小樊……他一生中的最愛便是蘇州名妓侯慧卿。兩人性情相投,知心合意,盼望著能夠廝守終生。可是馮夢龍家境貧困,根本沒有能力為戀人贖身。

在無望的守候中,侯慧卿最終被一個商人買去。馮夢龍對於未來幸福生活的期盼從此化為泡影,他寫下許多淒涼的詩句,表達了與愛人訣別的痛楚與絕望。在一首詩的序裡,馮夢龍這樣寫道:年年有端二(農曆五月初二),端二無慧卿。去年今日,我們痛苦分別,從今往後連這樣悲傷的分別的日子也不可再得!

曾有記載說馮夢龍失去摯愛後寫下了《怨離詩》30首,總名《鬱陶集》。這本集子今已失傳,但《怨離詩》保存下來一首:“詩狂酒癖總休論,病裡時時晝掩門。最是一生悽絕處,鴛鴦冢家欲招魂。”從中可以看出,馮夢龍失戀後曾大病一場,閉門謝客,一心創作情詩。

這段痛楚的感情經歷深深影響了馮夢龍,從此之後他再也不去青樓,卻熱衷於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優秀女性。

這種感情持續影響了馮夢龍一生的文學創作,造就瞭如“三言”等千古不朽的通俗文學名著。

在馮夢龍的小說傑作“三言”中,充滿了眾多光彩照人的女性:聰慧剛烈的杜十娘、柔弱美麗的趙京娘、勇敢多情的白娘子、大膽追求愛情的周勝仙、不畏強權與愛人不離不棄的璩秀秀、機靈多謀的張淑兒……同時代的其他文學作品中,大量充斥的是男子對於女性的漠視和輕侮。馮夢龍卻迥然不同,奏響了一支深情的女性讚歌,體現出對女性罕見的尊重與理解。

馮夢龍總是讓他作品裡的女子戰勝厄運,贏得幸福人生。她們遇到難以克服的磨難時堅韌不屈、抗爭不已,憑藉高潔美好的個性獲得讀者衷心的同情。甚至對那些一時不檢點的失足女子,馮夢龍也給予她們最大限度的諒解與寬容。

例如《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中,商人蔣興哥的妻子王三巧一度失足,有了婚外情,被丈夫忍痛休棄。但蔣興哥並不是一味仇視這位不貞的妻子,而是反思自己為何貪於牟利,外出多年,以致妻子孤獨寂寞,行為出軌。這是相當令人震驚的描寫。可以說古代的文學作品裡,從來沒有如此寬容而富有人情味的筆墨。在這篇小說的結尾,丈夫的寬容與理解最終喚回了三巧,兩人破鏡重圓。這樣的文學表現,讓生活在今天的讀者都會感到震撼,可想而知,在那個宋明理學“存天理,滅人慾”思想禁錮下的時代裡,這是多麼驚世駭俗的語言!

這些飽含真情的描寫裡,寄託了作者無比深沉的感情!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譭譽從來不可聽,是非終久自分明。 一時輕信人言語,自有明人話不平。(馮夢龍傳世名句)

除了世人皆知的“三言”外,馮夢龍還編有《東周列國志》、《增補三遂平妖傳》、《智囊》、《古今笑史》、《太平廣記鈔》、《情史》、《墨憨齋定本傳奇》,以及許多解經、紀史、採風、修志的著作。所有的這些作品都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注重實用性。

在當時,這些書被士大夫們認為俗氣,登不了大雅之堂,卻在民眾中擁有很大的讀者群,一經整理問世,立即獲得人們的由衷喜愛,廣為流傳。

直到今天,馮夢龍的文學意義依然價值無限。或許,馮夢龍在回顧自己困窘不得志的生涯之時,會感到諸多遺憾蹉跎。但是在我們看來,實屬精金百煉,蚌病成珠。

艱難困厄的人生經歷,最終沒能磨滅馮夢龍這位文學家充沛的才情和智慧,反而成就了他對通俗文學的貢獻。這也許是大大出乎他本人意料的事情吧。

馮夢龍的一生就是踐行人生三不朽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構成了馮夢龍的人生底色。

立德、立功、立言,放在首位的是立德。立功、立言成就的大小,由天賦、才能、機遇等諸多因素決定,但修身立德是每個人都可以做、且可以做好的。

很多人對馮夢龍的瞭解僅僅停留在他的傳世作品上,事實上,馮夢龍在立德、立功上也很突出。

馮夢龍的文友、蘇鬆巡撫祈彪佳對馮夢龍的評價是:立德嘛,你算是人品中的上乘。立言,你著書立說成就斐然。只是立功上,你鮮有成效。馮夢龍的迴應是:立功並非要為官,可為官必定要立功,此功十分講究。

馮夢龍一生雖有進仕之心,科舉官場卻是屢屢不得意,至56歲時才補了一名貢生,科舉時代,挑選府、州、縣生員(秀才)中成績或資格優異者,升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稱為貢生,意謂以人才貢獻給皇帝。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仁者不乘危以邀利,智者不僥倖以成功。(馮夢龍傳世名句)

一年後,馮夢龍得到丹徒縣儒學訓導的任命。對於很早就精心鑽研儒家經典並且擅長著書立說的馮夢龍來說,這個職位得心應手。

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年已61歲的馮夢龍被文友、蘇鬆巡撫祁彪佳推薦選任為福建壽寧知縣。崇禎十一年,終因官運沒路,升遷無望,歸隱鄉里。馮夢龍與壽寧的關係,在其所著的《壽寧待志》中有大量篇幅的記載。

對整個閩東而言,馮夢龍未必是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知縣,卻是至今最具知名度的文人知縣。

祁彪佳知道,此去艱險,壽寧積弊甚多,對於年過花甲的馮夢龍是不小的挑戰。但他相信馮夢龍,越是艱難的處境,越是實現立功人生價值的機會。

明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八月十一日, 61歲的馮夢龍從繁華富庶的蘇南到偏遠貧窮的山區壽寧赴任知縣,他抱著“一念為民之心”,開始了四年短暫的從政之路。

馮夢龍在任四年,留下了“清廉、公正、愛民”的形象,並著有五萬字的廉政奇書《壽寧待志》。

《壽寧待志》系馮夢龍作於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春季,其內容除記載他在壽寧的政事活動和對社會的思考以及壽寧縣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與風土人情外,還以大量篇幅記錄他宦遊壽寧時的施政設想和治理活動。它既是饒有地方色彩的志書,又是馮夢龍在任壽寧知縣政治實踐的總結。

壽寧是福建東部一個貧窮而又偏僻的山區小縣,城門崩塌,學宮廢棄。馮夢龍築城牆、設司更,帶頭捐俸集資修建一些必要的設施。在知縣任上,他施行著自己的人生理想:做賢明官員,造福百姓。

馮夢龍根據壽寧“嶺峻溪深,民貧俗儉”的特點,主張“險其走集,可使無寇;寬其賦役,可使無飢;省其讞牘,可使無訟”,簡政輕刑,與民休養,採取恩威並施的治理手段。

當時,壽寧溺女陋習日盛,為此馮夢龍下令嚴禁溺女,並捐俸獎賞收養棄嬰之家,使此風得到有效遏制。《壽寧待志》中就收錄了《禁溺女告示》一文,全文通俗明瞭,無文牘味,是篇獨出心裁的文告,讀來膾炙人口,傳誦不衰,時至今日仍富有現實意義。如責問溺女的父母那一段是這樣寫的:“為父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妻從何而來?為母者你想,若不收女,你身從何而活?況且生男未必孝順,生女未必忤逆……”如此直白的告示,很容易被老百姓所接受,因而收到了顯著的效果。

三百多年前,在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一個縣官能出面發佈這樣的告示,實屬難能可貴。

"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

——他是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堪稱是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開篇詞: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

英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

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看到這首即充滿豪情又略顯悲涼的詩句,四百年前的晚明時期一位才華橫溢,有血有肉,充滿情趣的“花甲縣令”慢慢浮現於我們眼前……

今天的中國和世界,可能有很多人對馮夢龍這個名字會感到陌生,或者有人知道馮夢龍,但對他評價不高,這是什麼原因呢?

過去對馮夢龍評價不高,並且有些誤解,主要是因為封建正統觀念的長期影響,同時也和大量流傳在國外的馮夢龍的作品未能被發現有關。

馮夢龍堪稱是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他反封建的、民主的、大眾的文學作品和先進的文學思想,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創新意義,他的文學思想和文學主張可以說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此後四百年的中國文學和中華大地,已經深深滲入五千年曆史的中華沃土之中。

今天的人們要正確看待馮夢龍的反封建思想,辯證地分析其作品中的忠孝節義和因果報應,體會馮夢龍對人性永恆價值的揭示,對人性中真善美的歌頌和對假惡醜的無情鞭撻,這才是這位偉大文學家的光輝所在!。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海鱉曾欺井內蛙,大鵬張翅繞天涯。(馮夢龍傳世名句)

馮夢龍,生於明神宗萬曆二年,即公元1574年,逝於清順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字猶龍,亦字耳猶、子猶、龍子猶等,一生用了很多號,如墨憨齋主人、姑蘇詞奴、顧曲散人等,明朝直隸蘇州府吳縣籍長洲人(今蘇州人),出身於書香門第世家。晚明時期最傑出的通俗文學家、戲曲家、思想家,有“中國古代白話小說先驅”、“中國通俗文學之父”的美譽。

據史料記載,馮夢龍少年時即有才情,博學多識,為同輩所欽服。為人曠達,治學不拘一格,行動也每每不受名教束縛。馮氏兄弟三人被稱為“吳下三馮”,其兄夢桂是畫家,其弟夢熊是太學生,作品均已不傳。

馮夢龍一生勤於通俗文學的創作、蒐集、整理、編輯,為我國文學從古代邁入近現代做出了獨特而偉大的貢獻。馮夢龍一生編、撰作品近3000萬字, 其中“三言”( 《喻世明言》,《醒世恆言》,《警世通言》)代表了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馮夢龍是通俗文學的全才,在民歌、戲曲、小說都有撰作,

話本小說類(短篇小說)有:《喻世明言》,《醒世恆言》,《警世通言》;

話本講史類(長篇歷史演義)有:

《有夏至傳》、《東周列國志》(《新列國志》)、《兩漢志傳》、《平妖傳》、《盤古至唐虞傳》;

民歌類有:

《童痴一弄·掛枝兒》、《童痴二弄·山歌》、《夾竹桃頂真千家詩》;

筆記小品類有:

《智囊》、《古今談概》、《情史》、《笑府》、《燕居筆記》;

戲曲類有:

撰作的有傳奇《雙雄記》、《萬事足》二種;改訂的則有《新灌園》、《酒家傭》、《女丈夫》、《量江記》、《精忠旗》、《夢磊記》、《灑雪堂》、《西樓楚江情》、《三會親風流夢》、《雙丸記》、《殺狗記》、《三報恩》等;

散曲、詩集、曲譜類有:

《宛轉歌》和詩集《七樂齋稿》,均已失傳,《太霞新奏》、《最娛情》、《墨憨齋傳奇定本》等;

時事類有:

《王陽明出生靖難錄》、《甲申紀事》、《中興實錄》、《中興偉略》;

應舉類有:

《春秋衡庫》、《麟經指月》、《春秋別本大全》、《四書指月》、《春秋定旨參新》;

其他有:

《壽寧待志》、《折梅箋》、《楚辭句解評林》、《牌經》、《馬吊腳例》等。

這些浩如煙海、包羅萬象的著作,已經成為了中華文化寶庫中一份不朽的財富。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不可以一時之得意而自誇其能,亦不可以一時之失意而自墜其志。(馮夢龍傳世名句)

令後人惋惜的是,馮夢龍這樣一位傑出人物其一生的事蹟在《明史》上及其他民間記載上竟然不甚明瞭,其家世後代子孫都是含糊不清的,不能不說是巨大的缺憾。

今天的學者根據明代醫書《幼科輯粹大成》等資料初步推斷,馮夢龍的父親極可能是明代後期的醫學家、《幼科輯粹大成》的作者馮其盛。

根據清朝道光年間編撰的《滸墅關志》記載,馮其盛字安予,號躬甫,早年參加科舉,但只取得了秀才(稱“貢生”)的功名,久久沒能中舉,於是他放棄學業,繼承、發展家傳醫學,遠近患者爭相前往就診。

今天的學者編撰的《袁中郎尺牘》,收錄了一首明代後期文學家、曾任吳縣縣令的袁宏道所撰《馮秀才其盛》詩,內容如下:

割塵網,昇仙轂,出宦牢,生佛家,此是塵沙第一佳趣。夫鸚鵡不愛金龍而愛隴山者,桎其體也:鵰鳩之鳥,不死於荒榛野草而死於稻粱者,違其性也。異類猶知自適,何以人而桎梏於衣冠,豢養於祿食邪?則亦可嗤之甚矣。

一病幾死,幸爾瓦全,未死之身,皆鬼獄之餘,此而不知求退,何以曰人?病中屢辱垂念,忽承大士之賜,甚隆素懷,走欲言之久矣。謝不盡。

通過此詩可知,袁宏道曾生了一場病,幾乎喪命,幸虧被馮其盛救過來,這反映了馮其盛醫術的高明。從袁宏道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至次年任吳縣縣令,這時才有可能與馮其盛發生交集看,此詩當作於1596年前後。

又從《仁孝王先生俟後編跋》證明,馮夢龍的父親和大儒王敬臣友善;而上文提到的《幼科輯粹大成》的序證明,馮其盛和王敬臣也熟識。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天之所廢,雖貴必賤;天之所興,雖賤比貴。(馮夢龍傳世名句)

《幼科輯粹大成》共十卷,明萬曆二十三年即公元1595年刊印,國內長期失傳,日本國立公文館內閣文庫藏有前五卷,現國內有這五卷書籍的影印本刊行。該書前面有申時行、徐顯卿、江盈科、張鳳翼、王敬臣等達官貴人、文人墨客所作的五篇序文。

其中王敬臣的序中稱馮其盛為“躬甫馮先生”“躬甫”,說他是“儒醫”,並盛讚其“仁心”,可見馮其盛與王敬臣有交集。王敬臣沒有直接說自己跟馮其盛是好朋友,但措辭上對馮其盛極為敬重,這或許是他不肯輕易跟人家稱兄道弟的文人氣所致。

結合五位作序的人的年齡和《幼科輯粹大成》的出版時間看,馮其盛的生活年份大致在公元1530年左右至公元1600年左右之間,有可能是馮夢龍的父親。

馮夢龍編輯點評的時曲小調集《掛枝兒》“想部”中,有題為《藥名》的三首小曲,裡面提到了眾多中藥。如第三首寫道:

你說我負了心,無憑枳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願對威靈仙發下盟誓。細辛將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書也當破故紙。想人蔘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黃連心苦苦嚅為伊耽悶,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恩人。你果是半夏當歸也,我情願對著天南星徹夜地等。

這首詩中嵌入了十四味中藥,分別是:

枳實、地骨皮、威靈仙、細辛、厚朴、破故紙、人蔘、甘草、黃連、白芷、使君子、半夏、當歸、天南星。

編輯、選用這樣的作品,顯然需要熟悉中藥。更為重要的是,在這首小曲的下面,馮夢龍還點評說,自己曾以《四書》句配藥名為令,多年以後雖然忘記了許多,但還記得其中的23句及對應的藥名,如“三宿而出晝夜”是“王不留行”,“管仲不死”是“獨活”,“曾皙死”是“苦蔘”等。由此可見,馮夢龍對中藥很熟悉。這種熟悉,或許源於家庭的影響。

馮其盛如果真是馮夢龍的父親,那就是中國古代文學史和醫藥史上的一段佳話。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有生者不諱其死,有國者不諱其亡,諱亡者不可以得存,諱死者不可以得生。(馮夢龍傳世名句)

馮夢龍一生之所以涉及面廣,著作眾多,這除了和他本人的志趣和才華有關外,也和他一生的經歷密不可分。

馮夢龍的童年和青年時代與封建社會的許多讀書人一樣,把主要精力放在誦讀經史以應科舉上。他曾在《磷經指月》一書的《發凡》中回憶道:“不佞童年受經,逢人問道,四方之祕復,盡得疏觀;廿載之苦心,亦多研悟。”

縱覽馮夢龍的一生,雖有經世治國之志,但他不願受封建道德約束的狂放,他對“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李卓吾的推崇,他與歌兒妓女的廝混,他對俚詞小說的喜愛……都被理學家們認為是品行有汙、疏放不羈,而難以容忍。因而,他只得長期沉淪下層,或舌耕授徒餬口,或為書賈編輯養家。

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馮夢龍57歲時,才補為貢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訓導,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升任壽寧知縣。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秩滿離任,歸隱鄉里。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皇帝縊死;四月,吳三桂領著清軍的鐵騎進入中原;五月,多爾袞率兵入北京,明福王朱由崧逃至南京即位,史稱弘光帝。這場“天崩地裂,悲憤莫喻”的變亂徹底攪亂了馮夢龍寧靜的晚年生活。他以70歲高齡,奔走反清,刊刻《甲申紀事》和《中興偉略》等著作,闡發自己對時政的看法。此外,他還上書弘光帝,提出應效法古制鑄造錢幣,興利除弊。

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也是順治二年),馮夢龍最後一次遠遊,出遊路線是經吳江,到杭州、紹興、台州。年事已高的他此去不是遊山玩水,當然也不是逃避戰亂,而是奔走呼號,為反清復明做宣傳,只可惜徒勞無功。次年,馮夢龍回到家鄉蘇州,帶著滿腔的悲憤離開了人世。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推翻明王朝,馮夢龍站在封建正統立場悲痛欲絕,他懷著中興希望編了《甲申紀事》一書。清兵南下,他懷念故國,輾轉於浙閩之間,刊行《中興偉略》諸書,宣傳抗清。隆武二年即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春憂憤而死,終年七十三歲。

馮夢龍出生時,正值西方世界文藝復興,與之遙相呼應,在我們這個有著幾千年文明的東方大國,也出現了許多離經叛道的思想家、藝術家,如李贄、顧炎武、黃宗羲等。李卓吾、湯顯祖、袁宏道等等一大批文人,以他們驚世駭俗的見解,鮮明的個性特色,卓絕的藝術成就,寫下了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璀璨的篇章。

在馮夢龍去世前後,有許多很有成就的文學家,如凌濛初(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作者),侯峒曾、黃淳耀、黃道周、吳應箕、夏允彝、祁彪佳、劉宗周,阮大鉞、王思任,楊廷樞、陳子龍、夏完淳等等,在戰亂中死去。一場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狀態的中國式的文藝復興在滿清的鐵蹄下夭折了。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達者未必不達。 (馮夢龍傳世名句)

明代文學是以小說,戲曲和民間歌曲的繁榮為特色的。小說、戲曲方面,頗有一些大作家,但在小說、戲曲、民間歌曲三方面都作出了傑出貢獻的,有明一代唯馮夢龍一人而已。”這是一位資深學者在多方考證後,作出的結論。

馮夢龍生平酷愛李卓吾文學主張,奉為蓍蔡,深受其影響。他明確地指出:“世儒但知理為情之範,孰知情為理之維乎?”(《情史》卷一《總評》)凡事從道理上去做的必勉強,只有出自至情者才真切。於是公開主張“鄉國天下,藹然以情相與”(《情史序》),反對用存天理、去人慾的理學傳統來維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馮夢龍就是在這種進步的文學思想指導下從事各項文學活動的。在通俗小說方面,馮夢龍也是積極倡導者。

當時馮夢龍已意識到通俗文學在廣大沒有文化的市民和農民中間具有廣泛而深刻的藝術影響,他提倡通俗文學,就是為使小說從單純地供少數“文心”者思辨、閱讀和消閒中解脫出來,而去適應廣大“里耳”者的審美趣味。

晚年的馮夢龍,是一位重視家國百姓的正統文人,他一生最為自傲的是擔任福建壽寧縣令時的從政業績。不過,他沒有想到,數百年後,為他帶來不朽名聲的,是他那些通俗文學著述。

在文學史上,馮夢龍作為通俗文學大家而閃耀光彩。他編輯整理了民間笑話、謎語、歌謠小調,明確揭示自己討伐虛偽社會道德的思想主張――有假詩文,無假山歌,借男女之真情來抨擊假道學。

在對通俗文學整理的過程中,馮夢龍所取得的最高成就便是對話本小說(用通行的白話來講述故事)的整理改編。

在天啟年間,馮夢龍擇其可以“嘉惠里耳者”百二十篇,分三次刊行。此即為人們所共知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合稱“三言”。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棄。(馮夢龍傳世名句)

“三言”代表了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其所收錄的作品題材廣泛,內容複雜。有對封建官僚醜惡的譴責和對正直官吏德行的讚揚,有對友誼、愛情的歌頌和對背信棄義、負心行為的斥責。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寫了市井之民的生活。

如《施潤澤灘闕遇友》、《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賣油郎獨佔花魁》等。在這些作品裡,強調人的感情和人的價值應該受到尊重。所宣揚的道德標準、婚姻原則,與封建名教、傳統觀念是相違悖的。

在《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這3個集子裡,馮夢龍收集整理的這些或長或短的故事,文采斐然,情節曲折,高潮迭起,人物栩栩如生。

“三言”不但受到中國讀者的深切喜愛,也早就走出國門,成為世界文學寶庫裡的優秀作品。白娘子一段情,給西湖平添了斷橋殘雪、雷峰夕照等千古名勝;玉堂春一聲“苦啊”,念出了多少悲歡離合、人情人性;《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唐解元一笑姻緣》、《趙太祖千里送京娘》等,更是藝術、影視取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馮夢龍作為戲曲家,主要活動是更定傳奇,修訂詞譜,以及在戲曲創作和表演上提出主張。

馮夢龍在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前後曾編印過兩部民間歌曲集《掛枝兒》和《山歌》,收錄了盛行於吳中的民間歌曲800多首。這些作品,多半是田夫野趣矢口寄興所為、薦紳學士不道、詩壇不刊的“私情之譜”。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天下之事,理勝力維常,力勝理為變。一時之強弱在力,千古之勝負在理。(馮夢龍傳世名句)

馮夢龍之所以能在中國通俗文學史上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和他自己的人生經歷有莫大的關係。

馮夢龍年輕時,曾有過一段“逍遙豔冶場,遊戲煙花裡”的生活。僅在他著作中留下姓名的青樓女子便有10多人:侯慧卿、馮愛生、白小樊……他一生中的最愛便是蘇州名妓侯慧卿。兩人性情相投,知心合意,盼望著能夠廝守終生。可是馮夢龍家境貧困,根本沒有能力為戀人贖身。

在無望的守候中,侯慧卿最終被一個商人買去。馮夢龍對於未來幸福生活的期盼從此化為泡影,他寫下許多淒涼的詩句,表達了與愛人訣別的痛楚與絕望。在一首詩的序裡,馮夢龍這樣寫道:年年有端二(農曆五月初二),端二無慧卿。去年今日,我們痛苦分別,從今往後連這樣悲傷的分別的日子也不可再得!

曾有記載說馮夢龍失去摯愛後寫下了《怨離詩》30首,總名《鬱陶集》。這本集子今已失傳,但《怨離詩》保存下來一首:“詩狂酒癖總休論,病裡時時晝掩門。最是一生悽絕處,鴛鴦冢家欲招魂。”從中可以看出,馮夢龍失戀後曾大病一場,閉門謝客,一心創作情詩。

這段痛楚的感情經歷深深影響了馮夢龍,從此之後他再也不去青樓,卻熱衷於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優秀女性。

這種感情持續影響了馮夢龍一生的文學創作,造就瞭如“三言”等千古不朽的通俗文學名著。

在馮夢龍的小說傑作“三言”中,充滿了眾多光彩照人的女性:聰慧剛烈的杜十娘、柔弱美麗的趙京娘、勇敢多情的白娘子、大膽追求愛情的周勝仙、不畏強權與愛人不離不棄的璩秀秀、機靈多謀的張淑兒……同時代的其他文學作品中,大量充斥的是男子對於女性的漠視和輕侮。馮夢龍卻迥然不同,奏響了一支深情的女性讚歌,體現出對女性罕見的尊重與理解。

馮夢龍總是讓他作品裡的女子戰勝厄運,贏得幸福人生。她們遇到難以克服的磨難時堅韌不屈、抗爭不已,憑藉高潔美好的個性獲得讀者衷心的同情。甚至對那些一時不檢點的失足女子,馮夢龍也給予她們最大限度的諒解與寬容。

例如《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中,商人蔣興哥的妻子王三巧一度失足,有了婚外情,被丈夫忍痛休棄。但蔣興哥並不是一味仇視這位不貞的妻子,而是反思自己為何貪於牟利,外出多年,以致妻子孤獨寂寞,行為出軌。這是相當令人震驚的描寫。可以說古代的文學作品裡,從來沒有如此寬容而富有人情味的筆墨。在這篇小說的結尾,丈夫的寬容與理解最終喚回了三巧,兩人破鏡重圓。這樣的文學表現,讓生活在今天的讀者都會感到震撼,可想而知,在那個宋明理學“存天理,滅人慾”思想禁錮下的時代裡,這是多麼驚世駭俗的語言!

這些飽含真情的描寫裡,寄託了作者無比深沉的感情!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譭譽從來不可聽,是非終久自分明。 一時輕信人言語,自有明人話不平。(馮夢龍傳世名句)

除了世人皆知的“三言”外,馮夢龍還編有《東周列國志》、《增補三遂平妖傳》、《智囊》、《古今笑史》、《太平廣記鈔》、《情史》、《墨憨齋定本傳奇》,以及許多解經、紀史、採風、修志的著作。所有的這些作品都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注重實用性。

在當時,這些書被士大夫們認為俗氣,登不了大雅之堂,卻在民眾中擁有很大的讀者群,一經整理問世,立即獲得人們的由衷喜愛,廣為流傳。

直到今天,馮夢龍的文學意義依然價值無限。或許,馮夢龍在回顧自己困窘不得志的生涯之時,會感到諸多遺憾蹉跎。但是在我們看來,實屬精金百煉,蚌病成珠。

艱難困厄的人生經歷,最終沒能磨滅馮夢龍這位文學家充沛的才情和智慧,反而成就了他對通俗文學的貢獻。這也許是大大出乎他本人意料的事情吧。

馮夢龍的一生就是踐行人生三不朽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構成了馮夢龍的人生底色。

立德、立功、立言,放在首位的是立德。立功、立言成就的大小,由天賦、才能、機遇等諸多因素決定,但修身立德是每個人都可以做、且可以做好的。

很多人對馮夢龍的瞭解僅僅停留在他的傳世作品上,事實上,馮夢龍在立德、立功上也很突出。

馮夢龍的文友、蘇鬆巡撫祈彪佳對馮夢龍的評價是:立德嘛,你算是人品中的上乘。立言,你著書立說成就斐然。只是立功上,你鮮有成效。馮夢龍的迴應是:立功並非要為官,可為官必定要立功,此功十分講究。

馮夢龍一生雖有進仕之心,科舉官場卻是屢屢不得意,至56歲時才補了一名貢生,科舉時代,挑選府、州、縣生員(秀才)中成績或資格優異者,升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稱為貢生,意謂以人才貢獻給皇帝。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仁者不乘危以邀利,智者不僥倖以成功。(馮夢龍傳世名句)

一年後,馮夢龍得到丹徒縣儒學訓導的任命。對於很早就精心鑽研儒家經典並且擅長著書立說的馮夢龍來說,這個職位得心應手。

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年已61歲的馮夢龍被文友、蘇鬆巡撫祁彪佳推薦選任為福建壽寧知縣。崇禎十一年,終因官運沒路,升遷無望,歸隱鄉里。馮夢龍與壽寧的關係,在其所著的《壽寧待志》中有大量篇幅的記載。

對整個閩東而言,馮夢龍未必是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知縣,卻是至今最具知名度的文人知縣。

祁彪佳知道,此去艱險,壽寧積弊甚多,對於年過花甲的馮夢龍是不小的挑戰。但他相信馮夢龍,越是艱難的處境,越是實現立功人生價值的機會。

明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八月十一日, 61歲的馮夢龍從繁華富庶的蘇南到偏遠貧窮的山區壽寧赴任知縣,他抱著“一念為民之心”,開始了四年短暫的從政之路。

馮夢龍在任四年,留下了“清廉、公正、愛民”的形象,並著有五萬字的廉政奇書《壽寧待志》。

《壽寧待志》系馮夢龍作於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春季,其內容除記載他在壽寧的政事活動和對社會的思考以及壽寧縣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與風土人情外,還以大量篇幅記錄他宦遊壽寧時的施政設想和治理活動。它既是饒有地方色彩的志書,又是馮夢龍在任壽寧知縣政治實踐的總結。

壽寧是福建東部一個貧窮而又偏僻的山區小縣,城門崩塌,學宮廢棄。馮夢龍築城牆、設司更,帶頭捐俸集資修建一些必要的設施。在知縣任上,他施行著自己的人生理想:做賢明官員,造福百姓。

馮夢龍根據壽寧“嶺峻溪深,民貧俗儉”的特點,主張“險其走集,可使無寇;寬其賦役,可使無飢;省其讞牘,可使無訟”,簡政輕刑,與民休養,採取恩威並施的治理手段。

當時,壽寧溺女陋習日盛,為此馮夢龍下令嚴禁溺女,並捐俸獎賞收養棄嬰之家,使此風得到有效遏制。《壽寧待志》中就收錄了《禁溺女告示》一文,全文通俗明瞭,無文牘味,是篇獨出心裁的文告,讀來膾炙人口,傳誦不衰,時至今日仍富有現實意義。如責問溺女的父母那一段是這樣寫的:“為父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妻從何而來?為母者你想,若不收女,你身從何而活?況且生男未必孝順,生女未必忤逆……”如此直白的告示,很容易被老百姓所接受,因而收到了顯著的效果。

三百多年前,在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一個縣官能出面發佈這樣的告示,實屬難能可貴。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不可以一時之譽,斷其為君子,不呆以一時之謗,斷其為小人。(馮夢龍傳世名句)

當時,壽寧人民負擔最重的,是十年一次的大造黃冊和新舊官員的迎送費用。目睹此弊,馮夢龍上條陳,建議簡便造黃冊之法,規定迎新送舊費用,除此不得再索分毫等。這些建議雖仍然是為統治者的利益著想,但他還是看出了百姓的苦難。

縣城中心處蟾溪“仙宮廊橋”下,馮夢龍當年為了預防蟾溪水患所修的東壩,至今還在發揮作用,並被當地政府列為文物單位加以保護。

馮夢龍因為敬佩過去的縣令戴鏜,而在縣衙修建了“戴清亭”,並附詩一首雲:“縣在翠微處,浮家似錦棚。三峰南入幕,萬樹北遮城。地僻人難到,山多雲易生。老梅標冷趣,我與爾同清。”這首詩實際上是馮夢龍的自我表白,希望自己也能像戴鏜一樣,做一個清明廉潔的良吏。

馮夢龍發佈的政綱是勸耕、彌訟、戒溺女,鼓勵百姓耕作,勸誡他們不要輕易打官司。僅從這個綱領便能看出馮夢龍是一個真正的儒士。在那些唯利是圖的貪官看來,怎樣撈錢,如何籠絡上司最重要,百姓的冷暖疾苦根本就是閒事,是不屑於過問的,這樣的事情,只有馮夢龍這樣的理想主義者,才會滿腔熱情地投入。

馮夢龍在人口問題上的看法也很有意思。他認為“人生二男二女”,勢必造成人口大量膨脹,無法養育,因此“不若人生一男一女,永無增減,可以長久。若二男二女,每生加一倍,日增不減,何以養之?”他可算是古代最早突破“多子多孫為福”傳統觀念的文人。

可想而知,馮夢龍的思想與周圍的環境多麼格格不入,4年任職期滿,雖然《福寧府志》、《壽寧縣誌》均將他列入《循吏傳》,稱他“政簡刑清,首尚文學,遇民有恩,待士有禮”,但馮夢龍始終沒能再度得到委派,從此賦閒離職。

至此,滿懷經世治國之志的馮夢龍,短短的四年宦壽經歷成了他一生仕途生涯的頂點。

關於立德、立言、立功這人生三不朽,今天的人們大多數推崇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陽明和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曾國藩,但筆者認為,明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戲曲家,中國現代文學開山鼻祖馮夢龍更應榜上有名,被中華民族千秋萬代追憶緬懷。因為中華數千年的文學史,自從有了馮夢龍,就增添了許多百姓生活的氣息,增添了許多社會百態,民生疾苦的表現,文學不再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專屬,也可以成為鄉野村夫、下里巴人的愛好與追求,這或許就是馮夢龍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我們就以馮夢龍留下的詩詞結束本文

詩云:

春花秋月足風流,不分紅顏易白頭。

試把人心比松柏,幾人能為歲寒留?

世事紛紛一局棋,輸贏未定兩爭持。

須臾局罷棋收去,畢竟誰贏誰是輸?

"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

——他是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堪稱是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開篇詞: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

英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

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看到這首即充滿豪情又略顯悲涼的詩句,四百年前的晚明時期一位才華橫溢,有血有肉,充滿情趣的“花甲縣令”慢慢浮現於我們眼前……

今天的中國和世界,可能有很多人對馮夢龍這個名字會感到陌生,或者有人知道馮夢龍,但對他評價不高,這是什麼原因呢?

過去對馮夢龍評價不高,並且有些誤解,主要是因為封建正統觀念的長期影響,同時也和大量流傳在國外的馮夢龍的作品未能被發現有關。

馮夢龍堪稱是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他反封建的、民主的、大眾的文學作品和先進的文學思想,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創新意義,他的文學思想和文學主張可以說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此後四百年的中國文學和中華大地,已經深深滲入五千年曆史的中華沃土之中。

今天的人們要正確看待馮夢龍的反封建思想,辯證地分析其作品中的忠孝節義和因果報應,體會馮夢龍對人性永恆價值的揭示,對人性中真善美的歌頌和對假惡醜的無情鞭撻,這才是這位偉大文學家的光輝所在!。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海鱉曾欺井內蛙,大鵬張翅繞天涯。(馮夢龍傳世名句)

馮夢龍,生於明神宗萬曆二年,即公元1574年,逝於清順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字猶龍,亦字耳猶、子猶、龍子猶等,一生用了很多號,如墨憨齋主人、姑蘇詞奴、顧曲散人等,明朝直隸蘇州府吳縣籍長洲人(今蘇州人),出身於書香門第世家。晚明時期最傑出的通俗文學家、戲曲家、思想家,有“中國古代白話小說先驅”、“中國通俗文學之父”的美譽。

據史料記載,馮夢龍少年時即有才情,博學多識,為同輩所欽服。為人曠達,治學不拘一格,行動也每每不受名教束縛。馮氏兄弟三人被稱為“吳下三馮”,其兄夢桂是畫家,其弟夢熊是太學生,作品均已不傳。

馮夢龍一生勤於通俗文學的創作、蒐集、整理、編輯,為我國文學從古代邁入近現代做出了獨特而偉大的貢獻。馮夢龍一生編、撰作品近3000萬字, 其中“三言”( 《喻世明言》,《醒世恆言》,《警世通言》)代表了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馮夢龍是通俗文學的全才,在民歌、戲曲、小說都有撰作,

話本小說類(短篇小說)有:《喻世明言》,《醒世恆言》,《警世通言》;

話本講史類(長篇歷史演義)有:

《有夏至傳》、《東周列國志》(《新列國志》)、《兩漢志傳》、《平妖傳》、《盤古至唐虞傳》;

民歌類有:

《童痴一弄·掛枝兒》、《童痴二弄·山歌》、《夾竹桃頂真千家詩》;

筆記小品類有:

《智囊》、《古今談概》、《情史》、《笑府》、《燕居筆記》;

戲曲類有:

撰作的有傳奇《雙雄記》、《萬事足》二種;改訂的則有《新灌園》、《酒家傭》、《女丈夫》、《量江記》、《精忠旗》、《夢磊記》、《灑雪堂》、《西樓楚江情》、《三會親風流夢》、《雙丸記》、《殺狗記》、《三報恩》等;

散曲、詩集、曲譜類有:

《宛轉歌》和詩集《七樂齋稿》,均已失傳,《太霞新奏》、《最娛情》、《墨憨齋傳奇定本》等;

時事類有:

《王陽明出生靖難錄》、《甲申紀事》、《中興實錄》、《中興偉略》;

應舉類有:

《春秋衡庫》、《麟經指月》、《春秋別本大全》、《四書指月》、《春秋定旨參新》;

其他有:

《壽寧待志》、《折梅箋》、《楚辭句解評林》、《牌經》、《馬吊腳例》等。

這些浩如煙海、包羅萬象的著作,已經成為了中華文化寶庫中一份不朽的財富。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不可以一時之得意而自誇其能,亦不可以一時之失意而自墜其志。(馮夢龍傳世名句)

令後人惋惜的是,馮夢龍這樣一位傑出人物其一生的事蹟在《明史》上及其他民間記載上竟然不甚明瞭,其家世後代子孫都是含糊不清的,不能不說是巨大的缺憾。

今天的學者根據明代醫書《幼科輯粹大成》等資料初步推斷,馮夢龍的父親極可能是明代後期的醫學家、《幼科輯粹大成》的作者馮其盛。

根據清朝道光年間編撰的《滸墅關志》記載,馮其盛字安予,號躬甫,早年參加科舉,但只取得了秀才(稱“貢生”)的功名,久久沒能中舉,於是他放棄學業,繼承、發展家傳醫學,遠近患者爭相前往就診。

今天的學者編撰的《袁中郎尺牘》,收錄了一首明代後期文學家、曾任吳縣縣令的袁宏道所撰《馮秀才其盛》詩,內容如下:

割塵網,昇仙轂,出宦牢,生佛家,此是塵沙第一佳趣。夫鸚鵡不愛金龍而愛隴山者,桎其體也:鵰鳩之鳥,不死於荒榛野草而死於稻粱者,違其性也。異類猶知自適,何以人而桎梏於衣冠,豢養於祿食邪?則亦可嗤之甚矣。

一病幾死,幸爾瓦全,未死之身,皆鬼獄之餘,此而不知求退,何以曰人?病中屢辱垂念,忽承大士之賜,甚隆素懷,走欲言之久矣。謝不盡。

通過此詩可知,袁宏道曾生了一場病,幾乎喪命,幸虧被馮其盛救過來,這反映了馮其盛醫術的高明。從袁宏道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至次年任吳縣縣令,這時才有可能與馮其盛發生交集看,此詩當作於1596年前後。

又從《仁孝王先生俟後編跋》證明,馮夢龍的父親和大儒王敬臣友善;而上文提到的《幼科輯粹大成》的序證明,馮其盛和王敬臣也熟識。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天之所廢,雖貴必賤;天之所興,雖賤比貴。(馮夢龍傳世名句)

《幼科輯粹大成》共十卷,明萬曆二十三年即公元1595年刊印,國內長期失傳,日本國立公文館內閣文庫藏有前五卷,現國內有這五卷書籍的影印本刊行。該書前面有申時行、徐顯卿、江盈科、張鳳翼、王敬臣等達官貴人、文人墨客所作的五篇序文。

其中王敬臣的序中稱馮其盛為“躬甫馮先生”“躬甫”,說他是“儒醫”,並盛讚其“仁心”,可見馮其盛與王敬臣有交集。王敬臣沒有直接說自己跟馮其盛是好朋友,但措辭上對馮其盛極為敬重,這或許是他不肯輕易跟人家稱兄道弟的文人氣所致。

結合五位作序的人的年齡和《幼科輯粹大成》的出版時間看,馮其盛的生活年份大致在公元1530年左右至公元1600年左右之間,有可能是馮夢龍的父親。

馮夢龍編輯點評的時曲小調集《掛枝兒》“想部”中,有題為《藥名》的三首小曲,裡面提到了眾多中藥。如第三首寫道:

你說我負了心,無憑枳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願對威靈仙發下盟誓。細辛將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書也當破故紙。想人蔘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黃連心苦苦嚅為伊耽悶,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恩人。你果是半夏當歸也,我情願對著天南星徹夜地等。

這首詩中嵌入了十四味中藥,分別是:

枳實、地骨皮、威靈仙、細辛、厚朴、破故紙、人蔘、甘草、黃連、白芷、使君子、半夏、當歸、天南星。

編輯、選用這樣的作品,顯然需要熟悉中藥。更為重要的是,在這首小曲的下面,馮夢龍還點評說,自己曾以《四書》句配藥名為令,多年以後雖然忘記了許多,但還記得其中的23句及對應的藥名,如“三宿而出晝夜”是“王不留行”,“管仲不死”是“獨活”,“曾皙死”是“苦蔘”等。由此可見,馮夢龍對中藥很熟悉。這種熟悉,或許源於家庭的影響。

馮其盛如果真是馮夢龍的父親,那就是中國古代文學史和醫藥史上的一段佳話。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有生者不諱其死,有國者不諱其亡,諱亡者不可以得存,諱死者不可以得生。(馮夢龍傳世名句)

馮夢龍一生之所以涉及面廣,著作眾多,這除了和他本人的志趣和才華有關外,也和他一生的經歷密不可分。

馮夢龍的童年和青年時代與封建社會的許多讀書人一樣,把主要精力放在誦讀經史以應科舉上。他曾在《磷經指月》一書的《發凡》中回憶道:“不佞童年受經,逢人問道,四方之祕復,盡得疏觀;廿載之苦心,亦多研悟。”

縱覽馮夢龍的一生,雖有經世治國之志,但他不願受封建道德約束的狂放,他對“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李卓吾的推崇,他與歌兒妓女的廝混,他對俚詞小說的喜愛……都被理學家們認為是品行有汙、疏放不羈,而難以容忍。因而,他只得長期沉淪下層,或舌耕授徒餬口,或為書賈編輯養家。

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馮夢龍57歲時,才補為貢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訓導,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升任壽寧知縣。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秩滿離任,歸隱鄉里。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皇帝縊死;四月,吳三桂領著清軍的鐵騎進入中原;五月,多爾袞率兵入北京,明福王朱由崧逃至南京即位,史稱弘光帝。這場“天崩地裂,悲憤莫喻”的變亂徹底攪亂了馮夢龍寧靜的晚年生活。他以70歲高齡,奔走反清,刊刻《甲申紀事》和《中興偉略》等著作,闡發自己對時政的看法。此外,他還上書弘光帝,提出應效法古制鑄造錢幣,興利除弊。

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也是順治二年),馮夢龍最後一次遠遊,出遊路線是經吳江,到杭州、紹興、台州。年事已高的他此去不是遊山玩水,當然也不是逃避戰亂,而是奔走呼號,為反清復明做宣傳,只可惜徒勞無功。次年,馮夢龍回到家鄉蘇州,帶著滿腔的悲憤離開了人世。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推翻明王朝,馮夢龍站在封建正統立場悲痛欲絕,他懷著中興希望編了《甲申紀事》一書。清兵南下,他懷念故國,輾轉於浙閩之間,刊行《中興偉略》諸書,宣傳抗清。隆武二年即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春憂憤而死,終年七十三歲。

馮夢龍出生時,正值西方世界文藝復興,與之遙相呼應,在我們這個有著幾千年文明的東方大國,也出現了許多離經叛道的思想家、藝術家,如李贄、顧炎武、黃宗羲等。李卓吾、湯顯祖、袁宏道等等一大批文人,以他們驚世駭俗的見解,鮮明的個性特色,卓絕的藝術成就,寫下了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璀璨的篇章。

在馮夢龍去世前後,有許多很有成就的文學家,如凌濛初(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作者),侯峒曾、黃淳耀、黃道周、吳應箕、夏允彝、祁彪佳、劉宗周,阮大鉞、王思任,楊廷樞、陳子龍、夏完淳等等,在戰亂中死去。一場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狀態的中國式的文藝復興在滿清的鐵蹄下夭折了。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達者未必不達。 (馮夢龍傳世名句)

明代文學是以小說,戲曲和民間歌曲的繁榮為特色的。小說、戲曲方面,頗有一些大作家,但在小說、戲曲、民間歌曲三方面都作出了傑出貢獻的,有明一代唯馮夢龍一人而已。”這是一位資深學者在多方考證後,作出的結論。

馮夢龍生平酷愛李卓吾文學主張,奉為蓍蔡,深受其影響。他明確地指出:“世儒但知理為情之範,孰知情為理之維乎?”(《情史》卷一《總評》)凡事從道理上去做的必勉強,只有出自至情者才真切。於是公開主張“鄉國天下,藹然以情相與”(《情史序》),反對用存天理、去人慾的理學傳統來維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馮夢龍就是在這種進步的文學思想指導下從事各項文學活動的。在通俗小說方面,馮夢龍也是積極倡導者。

當時馮夢龍已意識到通俗文學在廣大沒有文化的市民和農民中間具有廣泛而深刻的藝術影響,他提倡通俗文學,就是為使小說從單純地供少數“文心”者思辨、閱讀和消閒中解脫出來,而去適應廣大“里耳”者的審美趣味。

晚年的馮夢龍,是一位重視家國百姓的正統文人,他一生最為自傲的是擔任福建壽寧縣令時的從政業績。不過,他沒有想到,數百年後,為他帶來不朽名聲的,是他那些通俗文學著述。

在文學史上,馮夢龍作為通俗文學大家而閃耀光彩。他編輯整理了民間笑話、謎語、歌謠小調,明確揭示自己討伐虛偽社會道德的思想主張――有假詩文,無假山歌,借男女之真情來抨擊假道學。

在對通俗文學整理的過程中,馮夢龍所取得的最高成就便是對話本小說(用通行的白話來講述故事)的整理改編。

在天啟年間,馮夢龍擇其可以“嘉惠里耳者”百二十篇,分三次刊行。此即為人們所共知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合稱“三言”。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棄。(馮夢龍傳世名句)

“三言”代表了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其所收錄的作品題材廣泛,內容複雜。有對封建官僚醜惡的譴責和對正直官吏德行的讚揚,有對友誼、愛情的歌頌和對背信棄義、負心行為的斥責。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寫了市井之民的生活。

如《施潤澤灘闕遇友》、《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賣油郎獨佔花魁》等。在這些作品裡,強調人的感情和人的價值應該受到尊重。所宣揚的道德標準、婚姻原則,與封建名教、傳統觀念是相違悖的。

在《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這3個集子裡,馮夢龍收集整理的這些或長或短的故事,文采斐然,情節曲折,高潮迭起,人物栩栩如生。

“三言”不但受到中國讀者的深切喜愛,也早就走出國門,成為世界文學寶庫裡的優秀作品。白娘子一段情,給西湖平添了斷橋殘雪、雷峰夕照等千古名勝;玉堂春一聲“苦啊”,念出了多少悲歡離合、人情人性;《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唐解元一笑姻緣》、《趙太祖千里送京娘》等,更是藝術、影視取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馮夢龍作為戲曲家,主要活動是更定傳奇,修訂詞譜,以及在戲曲創作和表演上提出主張。

馮夢龍在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前後曾編印過兩部民間歌曲集《掛枝兒》和《山歌》,收錄了盛行於吳中的民間歌曲800多首。這些作品,多半是田夫野趣矢口寄興所為、薦紳學士不道、詩壇不刊的“私情之譜”。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天下之事,理勝力維常,力勝理為變。一時之強弱在力,千古之勝負在理。(馮夢龍傳世名句)

馮夢龍之所以能在中國通俗文學史上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和他自己的人生經歷有莫大的關係。

馮夢龍年輕時,曾有過一段“逍遙豔冶場,遊戲煙花裡”的生活。僅在他著作中留下姓名的青樓女子便有10多人:侯慧卿、馮愛生、白小樊……他一生中的最愛便是蘇州名妓侯慧卿。兩人性情相投,知心合意,盼望著能夠廝守終生。可是馮夢龍家境貧困,根本沒有能力為戀人贖身。

在無望的守候中,侯慧卿最終被一個商人買去。馮夢龍對於未來幸福生活的期盼從此化為泡影,他寫下許多淒涼的詩句,表達了與愛人訣別的痛楚與絕望。在一首詩的序裡,馮夢龍這樣寫道:年年有端二(農曆五月初二),端二無慧卿。去年今日,我們痛苦分別,從今往後連這樣悲傷的分別的日子也不可再得!

曾有記載說馮夢龍失去摯愛後寫下了《怨離詩》30首,總名《鬱陶集》。這本集子今已失傳,但《怨離詩》保存下來一首:“詩狂酒癖總休論,病裡時時晝掩門。最是一生悽絕處,鴛鴦冢家欲招魂。”從中可以看出,馮夢龍失戀後曾大病一場,閉門謝客,一心創作情詩。

這段痛楚的感情經歷深深影響了馮夢龍,從此之後他再也不去青樓,卻熱衷於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優秀女性。

這種感情持續影響了馮夢龍一生的文學創作,造就瞭如“三言”等千古不朽的通俗文學名著。

在馮夢龍的小說傑作“三言”中,充滿了眾多光彩照人的女性:聰慧剛烈的杜十娘、柔弱美麗的趙京娘、勇敢多情的白娘子、大膽追求愛情的周勝仙、不畏強權與愛人不離不棄的璩秀秀、機靈多謀的張淑兒……同時代的其他文學作品中,大量充斥的是男子對於女性的漠視和輕侮。馮夢龍卻迥然不同,奏響了一支深情的女性讚歌,體現出對女性罕見的尊重與理解。

馮夢龍總是讓他作品裡的女子戰勝厄運,贏得幸福人生。她們遇到難以克服的磨難時堅韌不屈、抗爭不已,憑藉高潔美好的個性獲得讀者衷心的同情。甚至對那些一時不檢點的失足女子,馮夢龍也給予她們最大限度的諒解與寬容。

例如《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中,商人蔣興哥的妻子王三巧一度失足,有了婚外情,被丈夫忍痛休棄。但蔣興哥並不是一味仇視這位不貞的妻子,而是反思自己為何貪於牟利,外出多年,以致妻子孤獨寂寞,行為出軌。這是相當令人震驚的描寫。可以說古代的文學作品裡,從來沒有如此寬容而富有人情味的筆墨。在這篇小說的結尾,丈夫的寬容與理解最終喚回了三巧,兩人破鏡重圓。這樣的文學表現,讓生活在今天的讀者都會感到震撼,可想而知,在那個宋明理學“存天理,滅人慾”思想禁錮下的時代裡,這是多麼驚世駭俗的語言!

這些飽含真情的描寫裡,寄託了作者無比深沉的感情!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譭譽從來不可聽,是非終久自分明。 一時輕信人言語,自有明人話不平。(馮夢龍傳世名句)

除了世人皆知的“三言”外,馮夢龍還編有《東周列國志》、《增補三遂平妖傳》、《智囊》、《古今笑史》、《太平廣記鈔》、《情史》、《墨憨齋定本傳奇》,以及許多解經、紀史、採風、修志的著作。所有的這些作品都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注重實用性。

在當時,這些書被士大夫們認為俗氣,登不了大雅之堂,卻在民眾中擁有很大的讀者群,一經整理問世,立即獲得人們的由衷喜愛,廣為流傳。

直到今天,馮夢龍的文學意義依然價值無限。或許,馮夢龍在回顧自己困窘不得志的生涯之時,會感到諸多遺憾蹉跎。但是在我們看來,實屬精金百煉,蚌病成珠。

艱難困厄的人生經歷,最終沒能磨滅馮夢龍這位文學家充沛的才情和智慧,反而成就了他對通俗文學的貢獻。這也許是大大出乎他本人意料的事情吧。

馮夢龍的一生就是踐行人生三不朽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構成了馮夢龍的人生底色。

立德、立功、立言,放在首位的是立德。立功、立言成就的大小,由天賦、才能、機遇等諸多因素決定,但修身立德是每個人都可以做、且可以做好的。

很多人對馮夢龍的瞭解僅僅停留在他的傳世作品上,事實上,馮夢龍在立德、立功上也很突出。

馮夢龍的文友、蘇鬆巡撫祈彪佳對馮夢龍的評價是:立德嘛,你算是人品中的上乘。立言,你著書立說成就斐然。只是立功上,你鮮有成效。馮夢龍的迴應是:立功並非要為官,可為官必定要立功,此功十分講究。

馮夢龍一生雖有進仕之心,科舉官場卻是屢屢不得意,至56歲時才補了一名貢生,科舉時代,挑選府、州、縣生員(秀才)中成績或資格優異者,升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稱為貢生,意謂以人才貢獻給皇帝。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仁者不乘危以邀利,智者不僥倖以成功。(馮夢龍傳世名句)

一年後,馮夢龍得到丹徒縣儒學訓導的任命。對於很早就精心鑽研儒家經典並且擅長著書立說的馮夢龍來說,這個職位得心應手。

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年已61歲的馮夢龍被文友、蘇鬆巡撫祁彪佳推薦選任為福建壽寧知縣。崇禎十一年,終因官運沒路,升遷無望,歸隱鄉里。馮夢龍與壽寧的關係,在其所著的《壽寧待志》中有大量篇幅的記載。

對整個閩東而言,馮夢龍未必是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知縣,卻是至今最具知名度的文人知縣。

祁彪佳知道,此去艱險,壽寧積弊甚多,對於年過花甲的馮夢龍是不小的挑戰。但他相信馮夢龍,越是艱難的處境,越是實現立功人生價值的機會。

明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八月十一日, 61歲的馮夢龍從繁華富庶的蘇南到偏遠貧窮的山區壽寧赴任知縣,他抱著“一念為民之心”,開始了四年短暫的從政之路。

馮夢龍在任四年,留下了“清廉、公正、愛民”的形象,並著有五萬字的廉政奇書《壽寧待志》。

《壽寧待志》系馮夢龍作於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春季,其內容除記載他在壽寧的政事活動和對社會的思考以及壽寧縣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與風土人情外,還以大量篇幅記錄他宦遊壽寧時的施政設想和治理活動。它既是饒有地方色彩的志書,又是馮夢龍在任壽寧知縣政治實踐的總結。

壽寧是福建東部一個貧窮而又偏僻的山區小縣,城門崩塌,學宮廢棄。馮夢龍築城牆、設司更,帶頭捐俸集資修建一些必要的設施。在知縣任上,他施行著自己的人生理想:做賢明官員,造福百姓。

馮夢龍根據壽寧“嶺峻溪深,民貧俗儉”的特點,主張“險其走集,可使無寇;寬其賦役,可使無飢;省其讞牘,可使無訟”,簡政輕刑,與民休養,採取恩威並施的治理手段。

當時,壽寧溺女陋習日盛,為此馮夢龍下令嚴禁溺女,並捐俸獎賞收養棄嬰之家,使此風得到有效遏制。《壽寧待志》中就收錄了《禁溺女告示》一文,全文通俗明瞭,無文牘味,是篇獨出心裁的文告,讀來膾炙人口,傳誦不衰,時至今日仍富有現實意義。如責問溺女的父母那一段是這樣寫的:“為父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妻從何而來?為母者你想,若不收女,你身從何而活?況且生男未必孝順,生女未必忤逆……”如此直白的告示,很容易被老百姓所接受,因而收到了顯著的效果。

三百多年前,在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一個縣官能出面發佈這樣的告示,實屬難能可貴。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不可以一時之譽,斷其為君子,不呆以一時之謗,斷其為小人。(馮夢龍傳世名句)

當時,壽寧人民負擔最重的,是十年一次的大造黃冊和新舊官員的迎送費用。目睹此弊,馮夢龍上條陳,建議簡便造黃冊之法,規定迎新送舊費用,除此不得再索分毫等。這些建議雖仍然是為統治者的利益著想,但他還是看出了百姓的苦難。

縣城中心處蟾溪“仙宮廊橋”下,馮夢龍當年為了預防蟾溪水患所修的東壩,至今還在發揮作用,並被當地政府列為文物單位加以保護。

馮夢龍因為敬佩過去的縣令戴鏜,而在縣衙修建了“戴清亭”,並附詩一首雲:“縣在翠微處,浮家似錦棚。三峰南入幕,萬樹北遮城。地僻人難到,山多雲易生。老梅標冷趣,我與爾同清。”這首詩實際上是馮夢龍的自我表白,希望自己也能像戴鏜一樣,做一個清明廉潔的良吏。

馮夢龍發佈的政綱是勸耕、彌訟、戒溺女,鼓勵百姓耕作,勸誡他們不要輕易打官司。僅從這個綱領便能看出馮夢龍是一個真正的儒士。在那些唯利是圖的貪官看來,怎樣撈錢,如何籠絡上司最重要,百姓的冷暖疾苦根本就是閒事,是不屑於過問的,這樣的事情,只有馮夢龍這樣的理想主義者,才會滿腔熱情地投入。

馮夢龍在人口問題上的看法也很有意思。他認為“人生二男二女”,勢必造成人口大量膨脹,無法養育,因此“不若人生一男一女,永無增減,可以長久。若二男二女,每生加一倍,日增不減,何以養之?”他可算是古代最早突破“多子多孫為福”傳統觀念的文人。

可想而知,馮夢龍的思想與周圍的環境多麼格格不入,4年任職期滿,雖然《福寧府志》、《壽寧縣誌》均將他列入《循吏傳》,稱他“政簡刑清,首尚文學,遇民有恩,待士有禮”,但馮夢龍始終沒能再度得到委派,從此賦閒離職。

至此,滿懷經世治國之志的馮夢龍,短短的四年宦壽經歷成了他一生仕途生涯的頂點。

關於立德、立言、立功這人生三不朽,今天的人們大多數推崇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陽明和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曾國藩,但筆者認為,明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戲曲家,中國現代文學開山鼻祖馮夢龍更應榜上有名,被中華民族千秋萬代追憶緬懷。因為中華數千年的文學史,自從有了馮夢龍,就增添了許多百姓生活的氣息,增添了許多社會百態,民生疾苦的表現,文學不再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專屬,也可以成為鄉野村夫、下里巴人的愛好與追求,這或許就是馮夢龍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我們就以馮夢龍留下的詩詞結束本文

詩云:

春花秋月足風流,不分紅顏易白頭。

試把人心比松柏,幾人能為歲寒留?

世事紛紛一局棋,輸贏未定兩爭持。

須臾局罷棋收去,畢竟誰贏誰是輸?

大明三百年最著名的文人知縣,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開山大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