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恨水墓園,曾是一代文豪,三段婚姻坎坷書寫百部小說,被翻拍成各種題材影視劇經久不衰

文學 張恨水 小說 金粉世家 卒子游記 卒子游記 2017-08-26

張恨水墓園,曾是一代文豪,三段婚姻坎坷書寫百部小說,被翻拍成各種題材影視劇經久不衰

——安慶名人墓與近代革命系列

第1319篇

圖、文:過河卒子

卒子游記: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您閱讀《卒子走遍安慶》網絡長篇旅行專輯。位於安慶市潛山縣梅城鎮,有一座現代的著名人物墓園,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紹這裡。張恨水是安慶名人,也是潛山名人,更是全國名人。

張恨水墓園,曾是一代文豪,三段婚姻坎坷書寫百部小說,被翻拍成各種題材影視劇經久不衰

圖一:張恨水墓園指示牌

張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安慶市潛山縣人,原名心遠,恨水是筆名,取自南唐李煜詞《相見歡》“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之意。張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說家,也是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稱為現代文學史上的“章回小說大家”和“通俗文學大師”第一人。

張恨水墓園,曾是一代文豪,三段婚姻坎坷書寫百部小說,被翻拍成各種題材影視劇經久不衰

圖二:張恨水墓園二根松樹與其母親像

張恨水作品情節曲折複雜,結構佈局嚴謹完整,將中國傳統的章回體小說與西洋小說的新技法融為一體。更以作品多產出名,他五十幾年的寫作生涯中,創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說,其中絕大多數是中、長篇章回小說,總字數三千萬言,堪稱著作等身。2012年10月12日張恨水的骨灰安葬於故鄉安慶市潛山張恨水紀念館並立銅像。

張恨水墓園,曾是一代文豪,三段婚姻坎坷書寫百部小說,被翻拍成各種題材影視劇經久不衰

圖三:張恨水墓園整體

張恨水,安慶市潛山縣嶺頭鄉黃嶺村人。生於江西廣信(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小官吏家庭,肄業於蒙藏邊疆墾殖學堂。後歷任《皖江報》總編輯,《世界日報》編輯,北平《世界日報》編輯,上海《立報》主筆,南京人報社社長,北平《新民報》主審兼經理,1949年後任中央文史館館員。1917年開始發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因其父曾在江西上饒廣信稅務當職員而在上饒出生。並在上饒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童年就讀於舊式書館,並沉溺於《西遊記》、《東周列國志》一類古典小說中,尤其喜愛《紅樓夢》的寫作手法,醉心於風花雪月式的詩詞典章及才子佳人式的小說情節。青年時期的張恨水成為一名報人,並開始創作。他自1914年開始使用“恨水”這一筆名,其名取自李煜“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之句。到1919年為止,這時期創作的作品,如《青衫淚》、《南國相思譜》等,以描寫痴愛纏綿為內容,消遣意味濃重,均可列入鴛鴦蝴蝶派小說中。

張恨水墓園,曾是一代文豪,三段婚姻坎坷書寫百部小說,被翻拍成各種題材影視劇經久不衰

圖四:張恨水銅像

1924年4月張恨水開始在《世界晚報·夜光》副刊上連載章回小說《春明外史》,1924年4月16日開始,到1929年1月24日結束,將近五年,轟動京城。在此後的五十七個月裡,這部長達九十萬字的作品,風靡北方城市,使張恨水一舉成名。1926年,張恨水又發表了另一部更重要的作品《金粉世家》1927年2月14日至1932年5月22日連載於《世界日報》,百萬餘字,是張恨水連載時間和篇幅都最長的作品。《金粉世家》借“六朝金粉‘的典故,描寫了一個民國總理之家的豪門盛衰史。這部作品進一步擴大了他的影響。但真正把張氏聲望推到最高峰的是將言情、譴責、及武俠成分集於一體的長篇《啼笑因緣》,在發表的當時就因各大電影公司爭先恐後的要將之拍攝為電影而成為名噪一時的新聞,由它改編成的戲劇和曲藝也不在少數,因《啼笑因緣》而作的續書之多更是民國小說中之最。至此,張恨水的名聲如日中天,即使不看小說的人也知道這個作家,就如同不看京戲的人也知道梅蘭芳一樣。

張恨水墓園,曾是一代文豪,三段婚姻坎坷書寫百部小說,被翻拍成各種題材影視劇經久不衰

圖五:張恨水墓園松竹茂盛

新中國成立後,儘管政府對張恨水的生活有所安排,每月可以得到一定的生活費用,但他畢竟是在病中,無法寫作,沒有直接的經濟來源。而家裡人口又多,開支還是很大的。他便賣掉了原先的大院子,換了磚塔衚衕43號的一處小四合院(也就是如今的95號)。這個院子不大,但還算規整。三間北房,中間是客廳兼飯廳,西屋是臥室,東屋是張恨水的書房兼臥室。院裡還有南房三間、東西廂房各兩間,是家裡其他人住的地方。張恨水的身體在慢慢恢復,他又恢復了寫作,陸續發表了十幾部中、長篇小說。

張恨水墓園,曾是一代文豪,三段婚姻坎坷書寫百部小說,被翻拍成各種題材影視劇經久不衰

圖六:張恨水骨灰埋葬處

1966年,文革期間,衚衕裡有很多人家被抄家,紅衛兵也曾闖進過這個院子。張恨水從書櫃裡拿出文史館的聘書,很認真地告訴紅衛兵,是周總理讓他到文史館去的,紅衛兵居然信了他的話,退了出去。然而他的書實在太多,難免有屬於“四舊”的東西,為了免得招災惹禍,本想挑些破書燒了,也算作個樣子。但是挑來揀去,哪一本也捨不得。孩子想藏在床底下,張恨水說怕潮;塞進米缸裡,他又怕髒。搞得筋疲力盡,也沒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最後,終於決定,還是放回書櫃裡,在玻璃櫃門上糊上白紙,就算是藏好了。所幸後來並沒有人來抄家。1967年2月15日,農曆正月初七,早晨,張恨水正準備下床時,突然仰身倒下,告別了這個他曾無數次描繪過的冷暖人間,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張恨水墓園,曾是一代文豪,三段婚姻坎坷書寫百部小說,被翻拍成各種題材影視劇經久不衰

圖七:張恨水故居圖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張恨水無疑是最多產的作家之一,在他五十幾年的寫作生涯中,共完成作品不下三千萬字,中長篇小說至少一百一十部,堪稱著作等身。“張恨水現象”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由於歷史的原因,他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長期作為一個悖論而存在著,一方面是學術界對他及其作品文本的理性思考,一方面則是籠罩在他身前事後的諸多謎團,對此缺乏較為系統的介紹——一種還原歷史本來面目的史料考證。對於前者,我們的專家學者為此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對於後者,則涉及到史料的蒐集、整理與甄別,而此項工作對於張恨水研究來說卻顯得尤為重要,是一項艱難的基礎性工作。

張恨水墓園,曾是一代文豪,三段婚姻坎坷書寫百部小說,被翻拍成各種題材影視劇經久不衰

圖八:張恨水作品與曾用過的沙發

潛山不僅天柱山不僅風景優美,而且名人輩出,其中就包括張恨水,他與江西還有一段不解之緣。1895年,張恨水出生在江西廣信(上饒市信州區),後由於祖父來南昌任職,張恨水也來到南昌。1912年,遭遇父喪家變,幾經磨難的張恨水走上新聞和文學的道路。“祖父的祖籍雖然在安徽潛山,但南昌可以說是他的第二故鄉。”民國期間最走紅的作家,張恨水是其中之一。他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等小說風靡全國,傾倒無數男女。他每天同時給七八家報紙創作連載小說,其效率才思可謂天下無敵。他不僅用連載小說救活了多種報紙,且以一支筆養活著數十個人口的大家族,一生創作作品高達3000餘萬字,堪稱海內第一。張恨水才子佳人式的三次婚姻和坎坷命運可嘆可泣。

張恨水墓園,曾是一代文豪,三段婚姻坎坷書寫百部小說,被翻拍成各種題材影視劇經久不衰

圖九:張恨水像與曾用過的大衣

張恨水結過三次婚,第一次是母親包辦的婚姻。這是在蒙藏墾殖學校解散後。當時張恨水並不願結婚,他的學業未就,從小立下幹一番事業的志願連一點影子都未見著,他不願過早地成家。何況,他摯愛的才子佳人小說早已在他心中造就了一個幻影,他憧憬著郎才女貌的美妙生活,希望能找到一個才貌雙全,溫柔賢慧,富於生活情趣,能夠理解他的終生伴侶。正因為有著這個念頭,他對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著一種本能的恐懼。母親最大願望,就是希望兒女成家立業,所以當心遠在蘇州蒙藏墾殖學校讀書期間,母親就為他聘定了媳婦。新娘姓徐名文淑,也是潛山人,家住源潭鄉徐家牌樓,祖上是官宦人家,新郎新娘拜完了天地,新娘子入了洞房,真是個地地道道的鄉下醜姑娘,距離心遠心目中的佳人形象,不啻十萬八千里。他不願傷母親的心,承擔不孝的罪名。他沉溺在進退兩難之中了。

張恨水墓園,曾是一代文豪,三段婚姻坎坷書寫百部小說,被翻拍成各種題材影視劇經久不衰

圖十:張恨水使用過的床與第二任妻子胡秋霞

張恨水與徐文淑沒有愛情,徐文淑雖然有一個教私塾的爸爸,卻不識字,是一個典型的舊式女子,結婚之後,因為得不到張恨水的愛憐,發誓讀書識字,想當訴訟師告張恨水。後來能讀會寫,能夠看懂最淺的佛經。徐文淑孝敬婆婆,為人寬厚,婆婆也比較喜歡她,張恨水一直供養著她。後來還曾經和她生過兩個小孩,很可惜,這兩個孩子後來都不幸夭折了。張恨水最早創作的長篇小說名為《南國相思譜》,曾在蕪湖的報紙上連載,這部小說已經散佚,從題目分析,是一部言情小說。張恨水成為一個言情小說作家不是偶然的,這與他在現實生活中的愛情得不到滿足無疑有著重要關係,他需要通過描寫愛情來宣洩自己的情感。

張恨水墓園,曾是一代文豪,三段婚姻坎坷書寫百部小說,被翻拍成各種題材影視劇經久不衰

圖十一:張恨水與第三任妻子周南

作為漂在北京的一名文人,張恨水時時感受到孤獨,於是在朋友的建議下,他來到北平一所專門收養流浪女子的平民習藝所裡,找到了第二位妻子胡秋霞。 “當時感情有一點空白狀態,他就通過這個身份上不如他的,把自己的憐愛之心表達出來”第二次婚姻雖然給了張恨水一個完整的家,但是並沒有讓他完全安分下來,秋霞原來不認字,張恨水教她認字,一點一點地教會之後,胡秋霞後來已經能夠看報了。胡秋霞這個人是非常好,心地善良,淳樸老實,心直口快,從來不跟人耍手段、使心眼,所以,深受張恨水的親近。張恨水自己後來,自己出錢,用他的稿費創辦一個報紙,叫《南京人報》,是他在南京的時候創辦的,他自己創辦。中國作家用自己的稿費創辦自己的報紙,恐怕他是第一人。這個時候,胡秋霞是家裡最支持的一個,她貢獻出自己大量的首飾和私房錢,為辦報提供資金,表現出她的深明大義。但是胡秋霞的文化程度跟張恨水相差太遠,她不瞭解張恨水的思想,他們之間沒有多少共同語言,精神上的裂痕無法彌補,所以張恨水還是感到孤獨,他還在等待愛情的降臨。

張恨水墓園,曾是一代文豪,三段婚姻坎坷書寫百部小說,被翻拍成各種題材影視劇經久不衰

圖十二:張恨水與第一任妻子徐文淑

1931年,著名小說家張恨水的長篇小說《啼笑因緣》單行本出版發行,引起轟動,但更讓36歲的張恨水興奮的是,就在這時,他真正遇見了自己生命中的紅顏知己。 大概在1930年到1931年的時候,在北京一次遊園會上,張恨水認識了一個能歌善舞的女子,她是春明女中的高中生,叫周淑雲。周淑雲出身是一個破落官僚的家庭,父親早死,家裡負擔比較重,她愛讀張恨水的小說,愛唱京戲,聰明伶俐,張恨水也非常喜歡京戲。張恨水剛到北京的時候,第一次拿了工資還了債,付了房飯費之後,只剩下一塊錢,就這一塊錢,還有一個月,但是張恨水看到一個戲園子貼著梅蘭芳、楊小樓、餘叔巖三個人聯袂演出,票價最低是一塊,馬上就把這一塊錢買了戲票,到戲園裡去看戲了。可見他對京戲的熱愛。那麼正好,就是說他跟周淑雲,雖然他比她大十幾歲,但是他們兩個人談京戲,談小說,很有共同語言,周淑雲也愛上了他。那麼這樣,周淑雲願意做張恨水的外室。張恨水就另外找好房子,就跟周淑雲結婚了。結婚之後,張恨水從《詩經·國風》當中,《國風》當中的《周南》、《召南》取出“周”、“南”二字,給周淑雲改了名字,就叫她周南。張恨水找到了他的愛情。周南會唱歌,尤其會唱京劇,張恨水會拉京胡,那麼張恨水拉著京胡為她伴奏。周南善於交際,可以陪丈夫去拜訪朋友,接待賓客,她深得婆婆的喜愛。儘管小姑子的年齡都比她大,但是也都很尊重她。她有文化,後來還學會寫舊體詩,所以張恨水原來的理想“紅袖添香夜讀書”這個時候終於實現了。抗戰的時候,抗戰初期,周南不避艱險,帶著兩個兒子來到重慶,與張恨水是相濡以沫,一起度過了艱難的抗戰時光。1959年周南患癌症去世,張恨水是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張恨水墓園,曾是一代文豪,三段婚姻坎坷書寫百部小說,被翻拍成各種題材影視劇經久不衰

圖十三:張恨水作品展與安慶市區恨水故居

張恨水一生創作了120多部小說和大量散文、詩詞、遊記等,共近三千多萬字,現代作家中無出其右者。其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八十一夢》等。他不僅是當時最多產的作家,而且是作品最暢銷的作家,有“中國大仲馬”、“民國第一寫手”之稱。

張恨水墓園,曾是一代文豪,三段婚姻坎坷書寫百部小說,被翻拍成各種題材影視劇經久不衰

圖十四:張恨水

(本篇完)

2017-08-02

金凱曲文化《卒子走遍安慶》長篇遊記,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