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歲老人拿著1982年的“古董”病歷看病,35年只認一家醫院

文物 社會 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 2017-08-03

85歲老人拿著1982年的“古董”病歷看病,35年只認一家醫院

老病歷內頁記錄。通訊員馬遙遙 攝

85歲老人拿著1982年的“古董”病歷看病,35年只認一家醫院

肖老和陳文莉醫生在看老病歷。通訊員馬遙遙 攝

長江日報融媒體7月17日訊(記者黃瑩 通訊員馬遙遙)近日,武漢市中心醫院腎內科主任陳文莉接診了一位85歲老人。讓她驚訝的是,他帶來的病歷居然是一本1982年的老病歷。雖然紙張泛黃,上面的字跡卻依舊清楚。老人說,他覺得當年醫生記錄得蠻詳細,想把治療情況提供給現在的醫生參考,而且他身體一向還好,真沒有什麼其他病歷了。

陳文莉翻了下這本老病歷,從腎炎到感冒發燒到胃病,都是在中心醫院看的。她沒有讓老人去買新病歷,而是把這次的門診記錄寫在了後面的空白頁上。

遇到好醫生,珍藏病歷本35年

記者瞭解到,老人姓肖,是市直機關的退休公務員。1982年時,他因常感腰痛疲憊,去市第二醫院(現市中心醫院)看病,沒想到查出慢性腎炎,當時十分悲觀。時任內科主任的徐國典醫生向他詳細介紹了病情,耐心解答了他的疑惑和擔心,告訴他不要背思想包袱,只要積極配合治療,改變生活習慣,還是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這番話讓肖先生吃了定心丸,安心接受治療。

“徐醫生不是我的管床醫生,但住院期間,他經常抽空到病房詢問我的病情和住院生活情況,對我非常照顧,是一個貼心的好醫生。”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先生的病情有了很大好轉,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上。

回想那時住院情景,肖老很是欣慰,雖然條件比不上現在,但醫生護士對病人非常認真負責,真可以說是工作不講條件,勞動不計報酬地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出院後,肖先生看到病歷上的門診記錄和出院小結寫得十分清楚詳細,字跡也不難辨認,不禁讚歎醫生書寫認真,決定將這本病歷好好保管起來。

此後30多年,肖先生身體一直不錯,再沒感到過腰疼乏力。偶有發燒感冒、胃疼等,由於那次就診體驗很好,他就只去中心醫院這一家醫院看。肖先生到現在85歲了,除了每年單位組織體檢的病歷和一張上世紀50年代的中醫膏方方子,一直就只這麼一本病歷。

85歲老人拿著1982年的“古董”病歷看病,35年只認一家醫院

肖老82年的老病歷和當年B超結果。通訊員馬遙遙 攝

記錄詳細,藍黑筆跡仍清晰可辨

今年7月5日,肖老感覺腎又不好了,時隔35年,第二次到中心醫院腎內科看病,得知當年的徐國典醫生已去世後,他掛了後湖院區腎內科主任陳文莉的號。接診時,陳文莉看他掏出一本“古董”病歷,大為驚訝。封面上印著“武漢市第二醫院門診病歷”字樣和個人信息,內頁用藍黑墨水的鋼筆寫著“初診時間是1982年4月29日”,以及非常詳細的病程記錄、出院小結和當時的B超檢查結果,字跡依然清晰可辨。

得知肖老拿這本老病歷來看病的原因後,陳文莉心裡一陣感動,她並沒有讓老人去買新病歷,而是把這天的門診記錄寫在了老病歷的空白頁上。由於老人年紀大了,出現了慢性腎衰症狀,陳文莉便將他收治住院。

肖老告訴記者,35年後再次到這家醫院住院,感受更加深刻。住院條件、治療水平比過去好很多了,難能可貴的是,現在的醫生護士在服務上一點不比當年差。“管床醫生每天都來問候我的情況,我只要有什麼問題,都會耐心解答。更讓我感動的是,陳醫生每次查房都親自查看我的尿樣,告訴我尿中的泡沫就說明有蛋白尿,這樣的大主任為了病人不怕髒不怕累,親力親為,真是個好醫生。”

陳文莉說:“肖老真的是醫院的老粉絲。我看到那本舊病歷時,內心很受觸動。這是病人對我們醫院和醫生35年的信任啊,更是對我們的一種鞭策。”她表示,雖然現在醫生更多是用電子病歷了,但老一輩醫生手寫病歷細緻認真的精神傳統不能丟。

【編輯:高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