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一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面臨拆遷 一牆之隔就是鳩摩羅什寺

文物 建築 大學 文博彙 文博彙 2017-08-04

在武威老城區內,有一座鳩摩羅什寺。

鳩摩羅什(公元344年—413年),中國最偉大的翻譯家,中印文化傳播的使者,中國佛教思想理論體系的奠基者。

他生於新疆的庫車,是古代龜茲國人。

他從小出家學佛,精通大乘佛教。

公元384年,他到達涼州,旅居武威17年。

他在武威,先後共翻譯佛經74部384卷。他翻譯的詩經,文辭優美,淺顯易懂,至今仍在流傳。

他對中國佛教的發展與建設,影響巨大。

但不知是什麼原因,讓這位大師的事蹟默默無聞,也讓普通百姓對他知之甚少。

武威一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面臨拆遷 一牆之隔就是鳩摩羅什寺

武威一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面臨拆遷 一牆之隔就是鳩摩羅什寺

他死後,他的一小部分遺骸就安葬於寺內的寶塔之下。

在鳩摩羅什寺廟的旁邊,還有一組西北民居建築群。

它蒼老破舊,斑駁陸離,與金碧輝煌的廟宇形成強烈的反差視覺。

一位住戶告訴我說,這些舊建築很快就要被拆除了。

武威一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面臨拆遷 一牆之隔就是鳩摩羅什寺

武威一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面臨拆遷 一牆之隔就是鳩摩羅什寺

某城市有一位建築大學的知名教授,他曾經說過,凡是不能帶來經濟利益的建築,其存在都沒有什麼意義了。(原話意思大抵如此)

我不敢苟同這位教授的說法,但是,對於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與歷史文化保護的關係,我的確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所以,當那位原住民,讓我幫他呼籲一下,爭取把他們的祖傳的老宅保留下來時,我只有啞口無言,默默地離開。

武威一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面臨拆遷 一牆之隔就是鳩摩羅什寺

傳播佛教文化的發祥地,確實需要保護,而近在咫尺的百年民居建築,又如何與之共存共榮,保護、利用、開發呢?我想聽聽大家的看法……

【圖文: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