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種地時發現清朝寶劍, 劍身上三字只識兩字, 後將寶劍改成菜刀

中國5000年連綿不絕的文明衍生出璀璨的文化。各朝各代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化繁榮比如唐代的詩、宋代的詞、元代的曲。而文物更是將這些文化具體化的表現出來。書籍,字畫,瓷器等的,當然也不僅僅只是這些。可以說通過文物我們能夠了解那個古老的年代。可能有人會問過去的事已經過去我們為什麼要去了解。其實人類之所以能夠達到今天的高度,就是因為人類會以史為鑑。並重視歷史,吸取經驗後再創造輝煌。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在清朝末年,我國的很多文物都被侵略者掠奪到海外,很多的文物在國外的博物館都成了鎮館之寶,可見我國的文物價值有多高。時至今日仍然有很多的盜墓賊將一些文物盜走,讓這些文物流入黑市。還有很多的文物由於年代久遠可能已經自己損壞,這些文物的丟失和損壞都是我國文化的損失。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把清朝的寶劍,這把寶劍沒有丟失也沒有被盜走更沒有自然損害。可以說這把寶劍是價值連城,但他確是在一個農民挖地的時候被發現的。

農民種地時發現清朝寶劍, 劍身上三字只識兩字, 後將寶劍改成菜刀

2010年在重慶市城口縣的一個農村,一個名叫易守祥的農名像往常一樣鋤地,他的鋤頭碰到了一個金屬,易守祥將這塊金屬從地裡面挖了出來。將金屬外面的土弄掉之後,易守祥可以清楚的看到這是一把劍,易守祥看這把劍雖然有些生鏽但是磨一磨還可以用,所以易守祥就把這把寶劍帶回了家。回家後易守祥擦拭這把寶劍的時候看見在劍身下方有三個字,他用磨刀石將劍身上的鐵鏽磨掉,他看清了後面兩個字是“龍劍”但是第一個字易守祥不認識。

當時易守祥也沒有多想,他看這寶劍質量不錯,就將劍身全部都打磨了一遍,將寶劍重新磨鋒利。他把這把磨好的寶劍用作自家切菜。易守祥也沒想過這可能是一把古代文物,就這樣這把可能被古代君王佩戴過得寶劍變成了一把菜刀。

農民種地時發現清朝寶劍, 劍身上三字只識兩字, 後將寶劍改成菜刀

我們知道在民間有很多尋寶的人會到農村去尋寶,很多老人家都有一些祖傳的寶物,他們以低價買來。後來政府為了保護文物,就也會派一些工作人員去民間尋寶。當時重慶市城口縣高觀鎮政府文化站工作人員在當地民間尋寶時,就來到了易守祥家,經過仔細的詢問,工作人員看到了易守祥家的“菜刀”,此時寶劍的劍尖、劍柄都讓易守祥給從新打磨過了。

農民種地時發現清朝寶劍, 劍身上三字只識兩字, 後將寶劍改成菜刀

當時工作人員經過和易守祥的溝通以後就把這把寶劍帶回了文物站。經過鑑定這是一把清末的寶劍,寶劍上的三個字是“青龍劍”之所以第一個字易守祥不認識是因為這三個字用的是纂書字體。專家很是心痛,但是沒有辦法,只能盡最大努力去保護這把已經破損的寶劍。看來我國人民的文物保護意識還不是太強。希望以後有人再有此類發現能夠及時聯繫有關部門。以免對文物造成二次破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