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帶名畫去鑑寶,專家:頂多給一萬,拒絕後轉身賣了1980萬!

文物 故宮 溥儀 博物館 清明上河圖 歷史悟道 2018-11-28

《十詠圖》是北宋江南才子張先的名作,所描繪的內容是山水、人物、樓臺亭榭等等,躍然紙上,上面還有乾隆皇帝御題的引首,以及眾多名人的長跋,一直珍藏在紫禁城內,是皇家的珍寶,價值如同珙壁,堪稱國寶級文物。不過隨著清朝走向沒落,這幅珍寶輾轉流落民間40多年杳無音信,最終被故宮博物院以1980萬元的天價購回。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農民帶名畫去鑑寶,專家:頂多給一萬,拒絕後轉身賣了1980萬!

在上個世紀90年代,東北有一位農民打扮的李姓老人手持一副名畫,去找文物局鑑寶。老人稱這是慈禧最鍾愛的名畫《十詠圖》,價值連城,文物局立即聯繫權威專家來鑑定,看到畫面栩栩如生,而且還有乾隆帝的御筆,確認是真跡無疑。文物局立即與老人商議,稱《十詠圖》是國寶,需要上交給國家,最多可以給一萬元。但老人堅決不同意,稱無法接受。

農民帶名畫去鑑寶,專家:頂多給一萬,拒絕後轉身賣了1980萬!

《十詠圖》是皇家珍品,是如何落到老人頭上的呢?這還得從末代皇帝溥儀說起。在清朝滅亡時,當時袁世凱為了讓溥儀退位,承諾每年提供400萬兩白銀供其花銷,由中華民國撥款。但同時規定,故宮中的文物,溥儀只有使用權,不得變賣典當。不過,隨著袁世凱死了,這筆錢再也沒有人給了。為了能夠享受優渥的日子,溥儀開始打起了宮中文物的主意。起初,他以“賞賜”之名將古玩字畫賞給弟弟溥傑,然後偷運出宮至天津,這段期間溥儀運出去的字畫古籍都是精品,包括有王羲之的墨寶,還有鍾繇、米芾的真跡,還有大名鼎鼎的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半年時間偷運出去了一千多副珍寶。

農民帶名畫去鑑寶,專家:頂多給一萬,拒絕後轉身賣了1980萬!

1932年,溥儀被日本扶持建立了傀儡的偽政權,有大致70箱的文物珠寶運抵了長春的小白樓。不過,日本戰敗後,溥儀慌不擇路開始出逃至通化大栗子溝,只帶走了一些比較輕便的名畫珠寶翡翠等等。溥儀逃跑後,大量藏在小白樓的珍寶被看守及太監等人哄搶瓜分,大批文物自此散落民間40年。

農民帶名畫去鑑寶,專家:頂多給一萬,拒絕後轉身賣了1980萬!

後來,手持《十詠圖》的農民稱,其父親是溥儀的侍衛,該畫是賞賜的。後來,這幅畫的消息傳到了北京翰海拍賣公司,當時的老總秦公對老農解釋了當前的文物政策,那就是解放前散落的文物貴收藏者所有,建議就在翰海拍賣公司進行拍賣,以獲得最大的市場價格。最後,拍賣的消息傳到了故宮博物院,在拍賣的當天現場人頭攢動,故宮博物院委託競方代為開賣,而且價格高到了1800萬元,那就是在1995年啊!加上10%的佣金,最終故宮博物院不惜“代價”以1980萬元將《十詠圖》收回,令這副名畫重回故宮,永久得到了保護。

本文由歷史悟道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