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肅南文殊寺,祁連山主峰素珠鏈腳下古老的石窟群,傳說中,文殊菩薩在此顯聖。文殊寺石窟寺廟庵觀依山而建,千年來,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等中國幾乎所有派別的宗教在這裡交集融合。石窟內的佛教藝術、早期壁畫可以和敦煌莫高窟相媲美,民間有著“先看文殊,後看敦煌”之說。

據《有元重修文殊寺碑記》中記載,“所觀文殊聖寺估計,建立已經八百年矣。”立碑時間是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據此上推八百年則為北魏孝昌二年。又有史栽,“文殊山寺,城西南三十里,山口內有古剎,佛像,乃唐貞觀中造也。”北魏時期此地就已開始修建寺廟,開鑿石窟,唐貞觀年間,寺廟又一度復興,逐漸形成一個集寺廟、石窟、壁畫為一體的佛教聖地。

"

肅南文殊寺,祁連山主峰素珠鏈腳下古老的石窟群,傳說中,文殊菩薩在此顯聖。文殊寺石窟寺廟庵觀依山而建,千年來,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等中國幾乎所有派別的宗教在這裡交集融合。石窟內的佛教藝術、早期壁畫可以和敦煌莫高窟相媲美,民間有著“先看文殊,後看敦煌”之說。

據《有元重修文殊寺碑記》中記載,“所觀文殊聖寺估計,建立已經八百年矣。”立碑時間是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據此上推八百年則為北魏孝昌二年。又有史栽,“文殊山寺,城西南三十里,山口內有古剎,佛像,乃唐貞觀中造也。”北魏時期此地就已開始修建寺廟,開鑿石窟,唐貞觀年間,寺廟又一度復興,逐漸形成一個集寺廟、石窟、壁畫為一體的佛教聖地。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

肅南文殊寺,祁連山主峰素珠鏈腳下古老的石窟群,傳說中,文殊菩薩在此顯聖。文殊寺石窟寺廟庵觀依山而建,千年來,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等中國幾乎所有派別的宗教在這裡交集融合。石窟內的佛教藝術、早期壁畫可以和敦煌莫高窟相媲美,民間有著“先看文殊,後看敦煌”之說。

據《有元重修文殊寺碑記》中記載,“所觀文殊聖寺估計,建立已經八百年矣。”立碑時間是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據此上推八百年則為北魏孝昌二年。又有史栽,“文殊山寺,城西南三十里,山口內有古剎,佛像,乃唐貞觀中造也。”北魏時期此地就已開始修建寺廟,開鑿石窟,唐貞觀年間,寺廟又一度復興,逐漸形成一個集寺廟、石窟、壁畫為一體的佛教聖地。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顯聖,河西信眾朝拜

文殊寺是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在史籍及傳說中,傳唱著許多文殊菩薩顯聖的故事。文殊寺,有一座文殊寺院,藏語稱“嘉木樣貢巴”,漢語意即“文殊大寺”,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因文殊菩薩顯聖而得名。寺內千年前的文殊菩薩洞內,壁畫依舊可見,只是刻上了時間的痕跡。

"

肅南文殊寺,祁連山主峰素珠鏈腳下古老的石窟群,傳說中,文殊菩薩在此顯聖。文殊寺石窟寺廟庵觀依山而建,千年來,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等中國幾乎所有派別的宗教在這裡交集融合。石窟內的佛教藝術、早期壁畫可以和敦煌莫高窟相媲美,民間有著“先看文殊,後看敦煌”之說。

據《有元重修文殊寺碑記》中記載,“所觀文殊聖寺估計,建立已經八百年矣。”立碑時間是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據此上推八百年則為北魏孝昌二年。又有史栽,“文殊山寺,城西南三十里,山口內有古剎,佛像,乃唐貞觀中造也。”北魏時期此地就已開始修建寺廟,開鑿石窟,唐貞觀年間,寺廟又一度復興,逐漸形成一個集寺廟、石窟、壁畫為一體的佛教聖地。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顯聖,河西信眾朝拜

文殊寺是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在史籍及傳說中,傳唱著許多文殊菩薩顯聖的故事。文殊寺,有一座文殊寺院,藏語稱“嘉木樣貢巴”,漢語意即“文殊大寺”,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因文殊菩薩顯聖而得名。寺內千年前的文殊菩薩洞內,壁畫依舊可見,只是刻上了時間的痕跡。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

肅南文殊寺,祁連山主峰素珠鏈腳下古老的石窟群,傳說中,文殊菩薩在此顯聖。文殊寺石窟寺廟庵觀依山而建,千年來,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等中國幾乎所有派別的宗教在這裡交集融合。石窟內的佛教藝術、早期壁畫可以和敦煌莫高窟相媲美,民間有著“先看文殊,後看敦煌”之說。

據《有元重修文殊寺碑記》中記載,“所觀文殊聖寺估計,建立已經八百年矣。”立碑時間是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據此上推八百年則為北魏孝昌二年。又有史栽,“文殊山寺,城西南三十里,山口內有古剎,佛像,乃唐貞觀中造也。”北魏時期此地就已開始修建寺廟,開鑿石窟,唐貞觀年間,寺廟又一度復興,逐漸形成一個集寺廟、石窟、壁畫為一體的佛教聖地。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顯聖,河西信眾朝拜

文殊寺是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在史籍及傳說中,傳唱著許多文殊菩薩顯聖的故事。文殊寺,有一座文殊寺院,藏語稱“嘉木樣貢巴”,漢語意即“文殊大寺”,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因文殊菩薩顯聖而得名。寺內千年前的文殊菩薩洞內,壁畫依舊可見,只是刻上了時間的痕跡。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十三世紀,西藏德高望重的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來到河西講經說法,足跡遍佈河西各地。傳說薩班到文殊山後,見一道神光現於長空,並現出金光閃閃的文殊菩薩,見此神蹟,薩班當即修建了文殊菩薩殿,供奉文殊菩薩像。及至明初,以薩迦派為主的藏傳佛教在此地傳播。

"

肅南文殊寺,祁連山主峰素珠鏈腳下古老的石窟群,傳說中,文殊菩薩在此顯聖。文殊寺石窟寺廟庵觀依山而建,千年來,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等中國幾乎所有派別的宗教在這裡交集融合。石窟內的佛教藝術、早期壁畫可以和敦煌莫高窟相媲美,民間有著“先看文殊,後看敦煌”之說。

據《有元重修文殊寺碑記》中記載,“所觀文殊聖寺估計,建立已經八百年矣。”立碑時間是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據此上推八百年則為北魏孝昌二年。又有史栽,“文殊山寺,城西南三十里,山口內有古剎,佛像,乃唐貞觀中造也。”北魏時期此地就已開始修建寺廟,開鑿石窟,唐貞觀年間,寺廟又一度復興,逐漸形成一個集寺廟、石窟、壁畫為一體的佛教聖地。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顯聖,河西信眾朝拜

文殊寺是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在史籍及傳說中,傳唱著許多文殊菩薩顯聖的故事。文殊寺,有一座文殊寺院,藏語稱“嘉木樣貢巴”,漢語意即“文殊大寺”,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因文殊菩薩顯聖而得名。寺內千年前的文殊菩薩洞內,壁畫依舊可見,只是刻上了時間的痕跡。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十三世紀,西藏德高望重的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來到河西講經說法,足跡遍佈河西各地。傳說薩班到文殊山後,見一道神光現於長空,並現出金光閃閃的文殊菩薩,見此神蹟,薩班當即修建了文殊菩薩殿,供奉文殊菩薩像。及至明初,以薩迦派為主的藏傳佛教在此地傳播。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

肅南文殊寺,祁連山主峰素珠鏈腳下古老的石窟群,傳說中,文殊菩薩在此顯聖。文殊寺石窟寺廟庵觀依山而建,千年來,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等中國幾乎所有派別的宗教在這裡交集融合。石窟內的佛教藝術、早期壁畫可以和敦煌莫高窟相媲美,民間有著“先看文殊,後看敦煌”之說。

據《有元重修文殊寺碑記》中記載,“所觀文殊聖寺估計,建立已經八百年矣。”立碑時間是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據此上推八百年則為北魏孝昌二年。又有史栽,“文殊山寺,城西南三十里,山口內有古剎,佛像,乃唐貞觀中造也。”北魏時期此地就已開始修建寺廟,開鑿石窟,唐貞觀年間,寺廟又一度復興,逐漸形成一個集寺廟、石窟、壁畫為一體的佛教聖地。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顯聖,河西信眾朝拜

文殊寺是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在史籍及傳說中,傳唱著許多文殊菩薩顯聖的故事。文殊寺,有一座文殊寺院,藏語稱“嘉木樣貢巴”,漢語意即“文殊大寺”,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因文殊菩薩顯聖而得名。寺內千年前的文殊菩薩洞內,壁畫依舊可見,只是刻上了時間的痕跡。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十三世紀,西藏德高望重的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來到河西講經說法,足跡遍佈河西各地。傳說薩班到文殊山後,見一道神光現於長空,並現出金光閃閃的文殊菩薩,見此神蹟,薩班當即修建了文殊菩薩殿,供奉文殊菩薩像。及至明初,以薩迦派為主的藏傳佛教在此地傳播。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格魯派興起後,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來往於甘、青、川、蒙古等地傳播格魯派教義。藏文史籍中記載,當索南嘉措來到文殊山時,“親眼看見了彩虹擁繞著騎師的文殊菩薩,隨從人員們也看到了白人牽著白狗。尊者在此居住了三小月,重新開挖了一坐石窟,建造了文殊菩薩像,把這尊自然形成的文殊菩薩像作為裝藏了進去。又建造了以尊者自用的金剛杵裝藏的金剛手菩薩像;以佛陀舍利、達賴喇嘛自己的念珠、薩嘉?班智達的頭飾等裝藏的觀世音菩薩像。尊者及比丘三百多人做了開光安神儀軌。”

"

肅南文殊寺,祁連山主峰素珠鏈腳下古老的石窟群,傳說中,文殊菩薩在此顯聖。文殊寺石窟寺廟庵觀依山而建,千年來,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等中國幾乎所有派別的宗教在這裡交集融合。石窟內的佛教藝術、早期壁畫可以和敦煌莫高窟相媲美,民間有著“先看文殊,後看敦煌”之說。

據《有元重修文殊寺碑記》中記載,“所觀文殊聖寺估計,建立已經八百年矣。”立碑時間是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據此上推八百年則為北魏孝昌二年。又有史栽,“文殊山寺,城西南三十里,山口內有古剎,佛像,乃唐貞觀中造也。”北魏時期此地就已開始修建寺廟,開鑿石窟,唐貞觀年間,寺廟又一度復興,逐漸形成一個集寺廟、石窟、壁畫為一體的佛教聖地。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顯聖,河西信眾朝拜

文殊寺是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在史籍及傳說中,傳唱著許多文殊菩薩顯聖的故事。文殊寺,有一座文殊寺院,藏語稱“嘉木樣貢巴”,漢語意即“文殊大寺”,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因文殊菩薩顯聖而得名。寺內千年前的文殊菩薩洞內,壁畫依舊可見,只是刻上了時間的痕跡。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十三世紀,西藏德高望重的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來到河西講經說法,足跡遍佈河西各地。傳說薩班到文殊山後,見一道神光現於長空,並現出金光閃閃的文殊菩薩,見此神蹟,薩班當即修建了文殊菩薩殿,供奉文殊菩薩像。及至明初,以薩迦派為主的藏傳佛教在此地傳播。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格魯派興起後,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來往於甘、青、川、蒙古等地傳播格魯派教義。藏文史籍中記載,當索南嘉措來到文殊山時,“親眼看見了彩虹擁繞著騎師的文殊菩薩,隨從人員們也看到了白人牽著白狗。尊者在此居住了三小月,重新開挖了一坐石窟,建造了文殊菩薩像,把這尊自然形成的文殊菩薩像作為裝藏了進去。又建造了以尊者自用的金剛杵裝藏的金剛手菩薩像;以佛陀舍利、達賴喇嘛自己的念珠、薩嘉?班智達的頭飾等裝藏的觀世音菩薩像。尊者及比丘三百多人做了開光安神儀軌。”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

肅南文殊寺,祁連山主峰素珠鏈腳下古老的石窟群,傳說中,文殊菩薩在此顯聖。文殊寺石窟寺廟庵觀依山而建,千年來,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等中國幾乎所有派別的宗教在這裡交集融合。石窟內的佛教藝術、早期壁畫可以和敦煌莫高窟相媲美,民間有著“先看文殊,後看敦煌”之說。

據《有元重修文殊寺碑記》中記載,“所觀文殊聖寺估計,建立已經八百年矣。”立碑時間是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據此上推八百年則為北魏孝昌二年。又有史栽,“文殊山寺,城西南三十里,山口內有古剎,佛像,乃唐貞觀中造也。”北魏時期此地就已開始修建寺廟,開鑿石窟,唐貞觀年間,寺廟又一度復興,逐漸形成一個集寺廟、石窟、壁畫為一體的佛教聖地。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顯聖,河西信眾朝拜

文殊寺是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在史籍及傳說中,傳唱著許多文殊菩薩顯聖的故事。文殊寺,有一座文殊寺院,藏語稱“嘉木樣貢巴”,漢語意即“文殊大寺”,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因文殊菩薩顯聖而得名。寺內千年前的文殊菩薩洞內,壁畫依舊可見,只是刻上了時間的痕跡。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十三世紀,西藏德高望重的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來到河西講經說法,足跡遍佈河西各地。傳說薩班到文殊山後,見一道神光現於長空,並現出金光閃閃的文殊菩薩,見此神蹟,薩班當即修建了文殊菩薩殿,供奉文殊菩薩像。及至明初,以薩迦派為主的藏傳佛教在此地傳播。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格魯派興起後,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來往於甘、青、川、蒙古等地傳播格魯派教義。藏文史籍中記載,當索南嘉措來到文殊山時,“親眼看見了彩虹擁繞著騎師的文殊菩薩,隨從人員們也看到了白人牽著白狗。尊者在此居住了三小月,重新開挖了一坐石窟,建造了文殊菩薩像,把這尊自然形成的文殊菩薩像作為裝藏了進去。又建造了以尊者自用的金剛杵裝藏的金剛手菩薩像;以佛陀舍利、達賴喇嘛自己的念珠、薩嘉?班智達的頭飾等裝藏的觀世音菩薩像。尊者及比丘三百多人做了開光安神儀軌。”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安多政教史》中記載,萬曆四十三年,肅州城名叫覺阿胡爺的漢族官員前來拜佛,傳說文殊菩薩幻化為一位老翁以小米粥相待,此後,他更加虔誠,勸勉其他人修建佛殿並進行祈願。《觀文殊山口道場歌》中,“欣聞雪嶺有珠宮,文殊涅架棲此中”。千年來,當地及酒泉、嘉峪關等地的藏、蒙、漢等民族信徒來此朝拜,香火不絕,直至今日。

"

肅南文殊寺,祁連山主峰素珠鏈腳下古老的石窟群,傳說中,文殊菩薩在此顯聖。文殊寺石窟寺廟庵觀依山而建,千年來,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等中國幾乎所有派別的宗教在這裡交集融合。石窟內的佛教藝術、早期壁畫可以和敦煌莫高窟相媲美,民間有著“先看文殊,後看敦煌”之說。

據《有元重修文殊寺碑記》中記載,“所觀文殊聖寺估計,建立已經八百年矣。”立碑時間是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據此上推八百年則為北魏孝昌二年。又有史栽,“文殊山寺,城西南三十里,山口內有古剎,佛像,乃唐貞觀中造也。”北魏時期此地就已開始修建寺廟,開鑿石窟,唐貞觀年間,寺廟又一度復興,逐漸形成一個集寺廟、石窟、壁畫為一體的佛教聖地。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顯聖,河西信眾朝拜

文殊寺是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在史籍及傳說中,傳唱著許多文殊菩薩顯聖的故事。文殊寺,有一座文殊寺院,藏語稱“嘉木樣貢巴”,漢語意即“文殊大寺”,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因文殊菩薩顯聖而得名。寺內千年前的文殊菩薩洞內,壁畫依舊可見,只是刻上了時間的痕跡。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十三世紀,西藏德高望重的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來到河西講經說法,足跡遍佈河西各地。傳說薩班到文殊山後,見一道神光現於長空,並現出金光閃閃的文殊菩薩,見此神蹟,薩班當即修建了文殊菩薩殿,供奉文殊菩薩像。及至明初,以薩迦派為主的藏傳佛教在此地傳播。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格魯派興起後,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來往於甘、青、川、蒙古等地傳播格魯派教義。藏文史籍中記載,當索南嘉措來到文殊山時,“親眼看見了彩虹擁繞著騎師的文殊菩薩,隨從人員們也看到了白人牽著白狗。尊者在此居住了三小月,重新開挖了一坐石窟,建造了文殊菩薩像,把這尊自然形成的文殊菩薩像作為裝藏了進去。又建造了以尊者自用的金剛杵裝藏的金剛手菩薩像;以佛陀舍利、達賴喇嘛自己的念珠、薩嘉?班智達的頭飾等裝藏的觀世音菩薩像。尊者及比丘三百多人做了開光安神儀軌。”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安多政教史》中記載,萬曆四十三年,肅州城名叫覺阿胡爺的漢族官員前來拜佛,傳說文殊菩薩幻化為一位老翁以小米粥相待,此後,他更加虔誠,勸勉其他人修建佛殿並進行祈願。《觀文殊山口道場歌》中,“欣聞雪嶺有珠宮,文殊涅架棲此中”。千年來,當地及酒泉、嘉峪關等地的藏、蒙、漢等民族信徒來此朝拜,香火不絕,直至今日。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

肅南文殊寺,祁連山主峰素珠鏈腳下古老的石窟群,傳說中,文殊菩薩在此顯聖。文殊寺石窟寺廟庵觀依山而建,千年來,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等中國幾乎所有派別的宗教在這裡交集融合。石窟內的佛教藝術、早期壁畫可以和敦煌莫高窟相媲美,民間有著“先看文殊,後看敦煌”之說。

據《有元重修文殊寺碑記》中記載,“所觀文殊聖寺估計,建立已經八百年矣。”立碑時間是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據此上推八百年則為北魏孝昌二年。又有史栽,“文殊山寺,城西南三十里,山口內有古剎,佛像,乃唐貞觀中造也。”北魏時期此地就已開始修建寺廟,開鑿石窟,唐貞觀年間,寺廟又一度復興,逐漸形成一個集寺廟、石窟、壁畫為一體的佛教聖地。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顯聖,河西信眾朝拜

文殊寺是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在史籍及傳說中,傳唱著許多文殊菩薩顯聖的故事。文殊寺,有一座文殊寺院,藏語稱“嘉木樣貢巴”,漢語意即“文殊大寺”,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因文殊菩薩顯聖而得名。寺內千年前的文殊菩薩洞內,壁畫依舊可見,只是刻上了時間的痕跡。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十三世紀,西藏德高望重的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來到河西講經說法,足跡遍佈河西各地。傳說薩班到文殊山後,見一道神光現於長空,並現出金光閃閃的文殊菩薩,見此神蹟,薩班當即修建了文殊菩薩殿,供奉文殊菩薩像。及至明初,以薩迦派為主的藏傳佛教在此地傳播。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格魯派興起後,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來往於甘、青、川、蒙古等地傳播格魯派教義。藏文史籍中記載,當索南嘉措來到文殊山時,“親眼看見了彩虹擁繞著騎師的文殊菩薩,隨從人員們也看到了白人牽著白狗。尊者在此居住了三小月,重新開挖了一坐石窟,建造了文殊菩薩像,把這尊自然形成的文殊菩薩像作為裝藏了進去。又建造了以尊者自用的金剛杵裝藏的金剛手菩薩像;以佛陀舍利、達賴喇嘛自己的念珠、薩嘉?班智達的頭飾等裝藏的觀世音菩薩像。尊者及比丘三百多人做了開光安神儀軌。”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安多政教史》中記載,萬曆四十三年,肅州城名叫覺阿胡爺的漢族官員前來拜佛,傳說文殊菩薩幻化為一位老翁以小米粥相待,此後,他更加虔誠,勸勉其他人修建佛殿並進行祈願。《觀文殊山口道場歌》中,“欣聞雪嶺有珠宮,文殊涅架棲此中”。千年來,當地及酒泉、嘉峪關等地的藏、蒙、漢等民族信徒來此朝拜,香火不絕,直至今日。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宗教薈萃,寺廟庵觀齊聚

文殊寺寺廟庵觀齊全,木閣石窟同建。文殊寺在歷史上規模較盛時期有寺廟一百零八座,活佛十三位。1954年,著名考古學家史巖考察文殊寺,“遠遠望去,滿山都是層樓重閣,千房萬戶,壯麗非凡。”當時,前山和後山的古代建築約有三百六十餘座,七十餘院,石室洞窟十餘處。1958年,文殊寺遭遇毀滅性破壞;1986年文殊寺開放,恢復正常的宗教活動,後陸續修繕。時至今日,寺院規模雖已不如從前,在山間佇立了千年的文殊寺,卻安然如昨,寵辱不驚。

"

肅南文殊寺,祁連山主峰素珠鏈腳下古老的石窟群,傳說中,文殊菩薩在此顯聖。文殊寺石窟寺廟庵觀依山而建,千年來,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等中國幾乎所有派別的宗教在這裡交集融合。石窟內的佛教藝術、早期壁畫可以和敦煌莫高窟相媲美,民間有著“先看文殊,後看敦煌”之說。

據《有元重修文殊寺碑記》中記載,“所觀文殊聖寺估計,建立已經八百年矣。”立碑時間是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據此上推八百年則為北魏孝昌二年。又有史栽,“文殊山寺,城西南三十里,山口內有古剎,佛像,乃唐貞觀中造也。”北魏時期此地就已開始修建寺廟,開鑿石窟,唐貞觀年間,寺廟又一度復興,逐漸形成一個集寺廟、石窟、壁畫為一體的佛教聖地。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顯聖,河西信眾朝拜

文殊寺是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在史籍及傳說中,傳唱著許多文殊菩薩顯聖的故事。文殊寺,有一座文殊寺院,藏語稱“嘉木樣貢巴”,漢語意即“文殊大寺”,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因文殊菩薩顯聖而得名。寺內千年前的文殊菩薩洞內,壁畫依舊可見,只是刻上了時間的痕跡。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十三世紀,西藏德高望重的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來到河西講經說法,足跡遍佈河西各地。傳說薩班到文殊山後,見一道神光現於長空,並現出金光閃閃的文殊菩薩,見此神蹟,薩班當即修建了文殊菩薩殿,供奉文殊菩薩像。及至明初,以薩迦派為主的藏傳佛教在此地傳播。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格魯派興起後,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來往於甘、青、川、蒙古等地傳播格魯派教義。藏文史籍中記載,當索南嘉措來到文殊山時,“親眼看見了彩虹擁繞著騎師的文殊菩薩,隨從人員們也看到了白人牽著白狗。尊者在此居住了三小月,重新開挖了一坐石窟,建造了文殊菩薩像,把這尊自然形成的文殊菩薩像作為裝藏了進去。又建造了以尊者自用的金剛杵裝藏的金剛手菩薩像;以佛陀舍利、達賴喇嘛自己的念珠、薩嘉?班智達的頭飾等裝藏的觀世音菩薩像。尊者及比丘三百多人做了開光安神儀軌。”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安多政教史》中記載,萬曆四十三年,肅州城名叫覺阿胡爺的漢族官員前來拜佛,傳說文殊菩薩幻化為一位老翁以小米粥相待,此後,他更加虔誠,勸勉其他人修建佛殿並進行祈願。《觀文殊山口道場歌》中,“欣聞雪嶺有珠宮,文殊涅架棲此中”。千年來,當地及酒泉、嘉峪關等地的藏、蒙、漢等民族信徒來此朝拜,香火不絕,直至今日。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宗教薈萃,寺廟庵觀齊聚

文殊寺寺廟庵觀齊全,木閣石窟同建。文殊寺在歷史上規模較盛時期有寺廟一百零八座,活佛十三位。1954年,著名考古學家史巖考察文殊寺,“遠遠望去,滿山都是層樓重閣,千房萬戶,壯麗非凡。”當時,前山和後山的古代建築約有三百六十餘座,七十餘院,石室洞窟十餘處。1958年,文殊寺遭遇毀滅性破壞;1986年文殊寺開放,恢復正常的宗教活動,後陸續修繕。時至今日,寺院規模雖已不如從前,在山間佇立了千年的文殊寺,卻安然如昨,寵辱不驚。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

肅南文殊寺,祁連山主峰素珠鏈腳下古老的石窟群,傳說中,文殊菩薩在此顯聖。文殊寺石窟寺廟庵觀依山而建,千年來,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等中國幾乎所有派別的宗教在這裡交集融合。石窟內的佛教藝術、早期壁畫可以和敦煌莫高窟相媲美,民間有著“先看文殊,後看敦煌”之說。

據《有元重修文殊寺碑記》中記載,“所觀文殊聖寺估計,建立已經八百年矣。”立碑時間是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據此上推八百年則為北魏孝昌二年。又有史栽,“文殊山寺,城西南三十里,山口內有古剎,佛像,乃唐貞觀中造也。”北魏時期此地就已開始修建寺廟,開鑿石窟,唐貞觀年間,寺廟又一度復興,逐漸形成一個集寺廟、石窟、壁畫為一體的佛教聖地。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顯聖,河西信眾朝拜

文殊寺是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在史籍及傳說中,傳唱著許多文殊菩薩顯聖的故事。文殊寺,有一座文殊寺院,藏語稱“嘉木樣貢巴”,漢語意即“文殊大寺”,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因文殊菩薩顯聖而得名。寺內千年前的文殊菩薩洞內,壁畫依舊可見,只是刻上了時間的痕跡。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十三世紀,西藏德高望重的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來到河西講經說法,足跡遍佈河西各地。傳說薩班到文殊山後,見一道神光現於長空,並現出金光閃閃的文殊菩薩,見此神蹟,薩班當即修建了文殊菩薩殿,供奉文殊菩薩像。及至明初,以薩迦派為主的藏傳佛教在此地傳播。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格魯派興起後,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來往於甘、青、川、蒙古等地傳播格魯派教義。藏文史籍中記載,當索南嘉措來到文殊山時,“親眼看見了彩虹擁繞著騎師的文殊菩薩,隨從人員們也看到了白人牽著白狗。尊者在此居住了三小月,重新開挖了一坐石窟,建造了文殊菩薩像,把這尊自然形成的文殊菩薩像作為裝藏了進去。又建造了以尊者自用的金剛杵裝藏的金剛手菩薩像;以佛陀舍利、達賴喇嘛自己的念珠、薩嘉?班智達的頭飾等裝藏的觀世音菩薩像。尊者及比丘三百多人做了開光安神儀軌。”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安多政教史》中記載,萬曆四十三年,肅州城名叫覺阿胡爺的漢族官員前來拜佛,傳說文殊菩薩幻化為一位老翁以小米粥相待,此後,他更加虔誠,勸勉其他人修建佛殿並進行祈願。《觀文殊山口道場歌》中,“欣聞雪嶺有珠宮,文殊涅架棲此中”。千年來,當地及酒泉、嘉峪關等地的藏、蒙、漢等民族信徒來此朝拜,香火不絕,直至今日。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宗教薈萃,寺廟庵觀齊聚

文殊寺寺廟庵觀齊全,木閣石窟同建。文殊寺在歷史上規模較盛時期有寺廟一百零八座,活佛十三位。1954年,著名考古學家史巖考察文殊寺,“遠遠望去,滿山都是層樓重閣,千房萬戶,壯麗非凡。”當時,前山和後山的古代建築約有三百六十餘座,七十餘院,石室洞窟十餘處。1958年,文殊寺遭遇毀滅性破壞;1986年文殊寺開放,恢復正常的宗教活動,後陸續修繕。時至今日,寺院規模雖已不如從前,在山間佇立了千年的文殊寺,卻安然如昨,寵辱不驚。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寺石窟群最早鑿於北朝,是中國早期佛教遺存,位於涼州模式石窟的範圍內,尤其是千佛洞、萬佛洞洞窟中的壁畫具有河西早期洞窟壁畫的佈局特點,有些壁畫內容可彌補莫高窟之不足,有些則是敦煌藝術的延續和發展。

"

肅南文殊寺,祁連山主峰素珠鏈腳下古老的石窟群,傳說中,文殊菩薩在此顯聖。文殊寺石窟寺廟庵觀依山而建,千年來,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等中國幾乎所有派別的宗教在這裡交集融合。石窟內的佛教藝術、早期壁畫可以和敦煌莫高窟相媲美,民間有著“先看文殊,後看敦煌”之說。

據《有元重修文殊寺碑記》中記載,“所觀文殊聖寺估計,建立已經八百年矣。”立碑時間是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據此上推八百年則為北魏孝昌二年。又有史栽,“文殊山寺,城西南三十里,山口內有古剎,佛像,乃唐貞觀中造也。”北魏時期此地就已開始修建寺廟,開鑿石窟,唐貞觀年間,寺廟又一度復興,逐漸形成一個集寺廟、石窟、壁畫為一體的佛教聖地。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顯聖,河西信眾朝拜

文殊寺是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在史籍及傳說中,傳唱著許多文殊菩薩顯聖的故事。文殊寺,有一座文殊寺院,藏語稱“嘉木樣貢巴”,漢語意即“文殊大寺”,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因文殊菩薩顯聖而得名。寺內千年前的文殊菩薩洞內,壁畫依舊可見,只是刻上了時間的痕跡。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十三世紀,西藏德高望重的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來到河西講經說法,足跡遍佈河西各地。傳說薩班到文殊山後,見一道神光現於長空,並現出金光閃閃的文殊菩薩,見此神蹟,薩班當即修建了文殊菩薩殿,供奉文殊菩薩像。及至明初,以薩迦派為主的藏傳佛教在此地傳播。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格魯派興起後,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來往於甘、青、川、蒙古等地傳播格魯派教義。藏文史籍中記載,當索南嘉措來到文殊山時,“親眼看見了彩虹擁繞著騎師的文殊菩薩,隨從人員們也看到了白人牽著白狗。尊者在此居住了三小月,重新開挖了一坐石窟,建造了文殊菩薩像,把這尊自然形成的文殊菩薩像作為裝藏了進去。又建造了以尊者自用的金剛杵裝藏的金剛手菩薩像;以佛陀舍利、達賴喇嘛自己的念珠、薩嘉?班智達的頭飾等裝藏的觀世音菩薩像。尊者及比丘三百多人做了開光安神儀軌。”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安多政教史》中記載,萬曆四十三年,肅州城名叫覺阿胡爺的漢族官員前來拜佛,傳說文殊菩薩幻化為一位老翁以小米粥相待,此後,他更加虔誠,勸勉其他人修建佛殿並進行祈願。《觀文殊山口道場歌》中,“欣聞雪嶺有珠宮,文殊涅架棲此中”。千年來,當地及酒泉、嘉峪關等地的藏、蒙、漢等民族信徒來此朝拜,香火不絕,直至今日。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宗教薈萃,寺廟庵觀齊聚

文殊寺寺廟庵觀齊全,木閣石窟同建。文殊寺在歷史上規模較盛時期有寺廟一百零八座,活佛十三位。1954年,著名考古學家史巖考察文殊寺,“遠遠望去,滿山都是層樓重閣,千房萬戶,壯麗非凡。”當時,前山和後山的古代建築約有三百六十餘座,七十餘院,石室洞窟十餘處。1958年,文殊寺遭遇毀滅性破壞;1986年文殊寺開放,恢復正常的宗教活動,後陸續修繕。時至今日,寺院規模雖已不如從前,在山間佇立了千年的文殊寺,卻安然如昨,寵辱不驚。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寺石窟群最早鑿於北朝,是中國早期佛教遺存,位於涼州模式石窟的範圍內,尤其是千佛洞、萬佛洞洞窟中的壁畫具有河西早期洞窟壁畫的佈局特點,有些壁畫內容可彌補莫高窟之不足,有些則是敦煌藝術的延續和發展。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

肅南文殊寺,祁連山主峰素珠鏈腳下古老的石窟群,傳說中,文殊菩薩在此顯聖。文殊寺石窟寺廟庵觀依山而建,千年來,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等中國幾乎所有派別的宗教在這裡交集融合。石窟內的佛教藝術、早期壁畫可以和敦煌莫高窟相媲美,民間有著“先看文殊,後看敦煌”之說。

據《有元重修文殊寺碑記》中記載,“所觀文殊聖寺估計,建立已經八百年矣。”立碑時間是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據此上推八百年則為北魏孝昌二年。又有史栽,“文殊山寺,城西南三十里,山口內有古剎,佛像,乃唐貞觀中造也。”北魏時期此地就已開始修建寺廟,開鑿石窟,唐貞觀年間,寺廟又一度復興,逐漸形成一個集寺廟、石窟、壁畫為一體的佛教聖地。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顯聖,河西信眾朝拜

文殊寺是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在史籍及傳說中,傳唱著許多文殊菩薩顯聖的故事。文殊寺,有一座文殊寺院,藏語稱“嘉木樣貢巴”,漢語意即“文殊大寺”,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因文殊菩薩顯聖而得名。寺內千年前的文殊菩薩洞內,壁畫依舊可見,只是刻上了時間的痕跡。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十三世紀,西藏德高望重的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來到河西講經說法,足跡遍佈河西各地。傳說薩班到文殊山後,見一道神光現於長空,並現出金光閃閃的文殊菩薩,見此神蹟,薩班當即修建了文殊菩薩殿,供奉文殊菩薩像。及至明初,以薩迦派為主的藏傳佛教在此地傳播。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格魯派興起後,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來往於甘、青、川、蒙古等地傳播格魯派教義。藏文史籍中記載,當索南嘉措來到文殊山時,“親眼看見了彩虹擁繞著騎師的文殊菩薩,隨從人員們也看到了白人牽著白狗。尊者在此居住了三小月,重新開挖了一坐石窟,建造了文殊菩薩像,把這尊自然形成的文殊菩薩像作為裝藏了進去。又建造了以尊者自用的金剛杵裝藏的金剛手菩薩像;以佛陀舍利、達賴喇嘛自己的念珠、薩嘉?班智達的頭飾等裝藏的觀世音菩薩像。尊者及比丘三百多人做了開光安神儀軌。”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安多政教史》中記載,萬曆四十三年,肅州城名叫覺阿胡爺的漢族官員前來拜佛,傳說文殊菩薩幻化為一位老翁以小米粥相待,此後,他更加虔誠,勸勉其他人修建佛殿並進行祈願。《觀文殊山口道場歌》中,“欣聞雪嶺有珠宮,文殊涅架棲此中”。千年來,當地及酒泉、嘉峪關等地的藏、蒙、漢等民族信徒來此朝拜,香火不絕,直至今日。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宗教薈萃,寺廟庵觀齊聚

文殊寺寺廟庵觀齊全,木閣石窟同建。文殊寺在歷史上規模較盛時期有寺廟一百零八座,活佛十三位。1954年,著名考古學家史巖考察文殊寺,“遠遠望去,滿山都是層樓重閣,千房萬戶,壯麗非凡。”當時,前山和後山的古代建築約有三百六十餘座,七十餘院,石室洞窟十餘處。1958年,文殊寺遭遇毀滅性破壞;1986年文殊寺開放,恢復正常的宗教活動,後陸續修繕。時至今日,寺院規模雖已不如從前,在山間佇立了千年的文殊寺,卻安然如昨,寵辱不驚。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寺石窟群最早鑿於北朝,是中國早期佛教遺存,位於涼州模式石窟的範圍內,尤其是千佛洞、萬佛洞洞窟中的壁畫具有河西早期洞窟壁畫的佈局特點,有些壁畫內容可彌補莫高窟之不足,有些則是敦煌藝術的延續和發展。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只可惜,眾多的石窟在歷史的風雲中損毀,現今留存較好的石窟也在關閉保護中,此行沒能見到石窟原本的模樣,只能從講解員的專業介紹中,瞭解石窟的現狀。然而,原本以為一定會遺憾的旅程,在走進五百羅漢堂、千佛洞後,在原有的洞窟中,看見了石窟新的面貌。

"

肅南文殊寺,祁連山主峰素珠鏈腳下古老的石窟群,傳說中,文殊菩薩在此顯聖。文殊寺石窟寺廟庵觀依山而建,千年來,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等中國幾乎所有派別的宗教在這裡交集融合。石窟內的佛教藝術、早期壁畫可以和敦煌莫高窟相媲美,民間有著“先看文殊,後看敦煌”之說。

據《有元重修文殊寺碑記》中記載,“所觀文殊聖寺估計,建立已經八百年矣。”立碑時間是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據此上推八百年則為北魏孝昌二年。又有史栽,“文殊山寺,城西南三十里,山口內有古剎,佛像,乃唐貞觀中造也。”北魏時期此地就已開始修建寺廟,開鑿石窟,唐貞觀年間,寺廟又一度復興,逐漸形成一個集寺廟、石窟、壁畫為一體的佛教聖地。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顯聖,河西信眾朝拜

文殊寺是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在史籍及傳說中,傳唱著許多文殊菩薩顯聖的故事。文殊寺,有一座文殊寺院,藏語稱“嘉木樣貢巴”,漢語意即“文殊大寺”,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因文殊菩薩顯聖而得名。寺內千年前的文殊菩薩洞內,壁畫依舊可見,只是刻上了時間的痕跡。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十三世紀,西藏德高望重的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來到河西講經說法,足跡遍佈河西各地。傳說薩班到文殊山後,見一道神光現於長空,並現出金光閃閃的文殊菩薩,見此神蹟,薩班當即修建了文殊菩薩殿,供奉文殊菩薩像。及至明初,以薩迦派為主的藏傳佛教在此地傳播。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格魯派興起後,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來往於甘、青、川、蒙古等地傳播格魯派教義。藏文史籍中記載,當索南嘉措來到文殊山時,“親眼看見了彩虹擁繞著騎師的文殊菩薩,隨從人員們也看到了白人牽著白狗。尊者在此居住了三小月,重新開挖了一坐石窟,建造了文殊菩薩像,把這尊自然形成的文殊菩薩像作為裝藏了進去。又建造了以尊者自用的金剛杵裝藏的金剛手菩薩像;以佛陀舍利、達賴喇嘛自己的念珠、薩嘉?班智達的頭飾等裝藏的觀世音菩薩像。尊者及比丘三百多人做了開光安神儀軌。”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安多政教史》中記載,萬曆四十三年,肅州城名叫覺阿胡爺的漢族官員前來拜佛,傳說文殊菩薩幻化為一位老翁以小米粥相待,此後,他更加虔誠,勸勉其他人修建佛殿並進行祈願。《觀文殊山口道場歌》中,“欣聞雪嶺有珠宮,文殊涅架棲此中”。千年來,當地及酒泉、嘉峪關等地的藏、蒙、漢等民族信徒來此朝拜,香火不絕,直至今日。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宗教薈萃,寺廟庵觀齊聚

文殊寺寺廟庵觀齊全,木閣石窟同建。文殊寺在歷史上規模較盛時期有寺廟一百零八座,活佛十三位。1954年,著名考古學家史巖考察文殊寺,“遠遠望去,滿山都是層樓重閣,千房萬戶,壯麗非凡。”當時,前山和後山的古代建築約有三百六十餘座,七十餘院,石室洞窟十餘處。1958年,文殊寺遭遇毀滅性破壞;1986年文殊寺開放,恢復正常的宗教活動,後陸續修繕。時至今日,寺院規模雖已不如從前,在山間佇立了千年的文殊寺,卻安然如昨,寵辱不驚。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寺石窟群最早鑿於北朝,是中國早期佛教遺存,位於涼州模式石窟的範圍內,尤其是千佛洞、萬佛洞洞窟中的壁畫具有河西早期洞窟壁畫的佈局特點,有些壁畫內容可彌補莫高窟之不足,有些則是敦煌藝術的延續和發展。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只可惜,眾多的石窟在歷史的風雲中損毀,現今留存較好的石窟也在關閉保護中,此行沒能見到石窟原本的模樣,只能從講解員的專業介紹中,瞭解石窟的現狀。然而,原本以為一定會遺憾的旅程,在走進五百羅漢堂、千佛洞後,在原有的洞窟中,看見了石窟新的面貌。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

肅南文殊寺,祁連山主峰素珠鏈腳下古老的石窟群,傳說中,文殊菩薩在此顯聖。文殊寺石窟寺廟庵觀依山而建,千年來,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等中國幾乎所有派別的宗教在這裡交集融合。石窟內的佛教藝術、早期壁畫可以和敦煌莫高窟相媲美,民間有著“先看文殊,後看敦煌”之說。

據《有元重修文殊寺碑記》中記載,“所觀文殊聖寺估計,建立已經八百年矣。”立碑時間是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據此上推八百年則為北魏孝昌二年。又有史栽,“文殊山寺,城西南三十里,山口內有古剎,佛像,乃唐貞觀中造也。”北魏時期此地就已開始修建寺廟,開鑿石窟,唐貞觀年間,寺廟又一度復興,逐漸形成一個集寺廟、石窟、壁畫為一體的佛教聖地。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顯聖,河西信眾朝拜

文殊寺是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在史籍及傳說中,傳唱著許多文殊菩薩顯聖的故事。文殊寺,有一座文殊寺院,藏語稱“嘉木樣貢巴”,漢語意即“文殊大寺”,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因文殊菩薩顯聖而得名。寺內千年前的文殊菩薩洞內,壁畫依舊可見,只是刻上了時間的痕跡。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十三世紀,西藏德高望重的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來到河西講經說法,足跡遍佈河西各地。傳說薩班到文殊山後,見一道神光現於長空,並現出金光閃閃的文殊菩薩,見此神蹟,薩班當即修建了文殊菩薩殿,供奉文殊菩薩像。及至明初,以薩迦派為主的藏傳佛教在此地傳播。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格魯派興起後,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來往於甘、青、川、蒙古等地傳播格魯派教義。藏文史籍中記載,當索南嘉措來到文殊山時,“親眼看見了彩虹擁繞著騎師的文殊菩薩,隨從人員們也看到了白人牽著白狗。尊者在此居住了三小月,重新開挖了一坐石窟,建造了文殊菩薩像,把這尊自然形成的文殊菩薩像作為裝藏了進去。又建造了以尊者自用的金剛杵裝藏的金剛手菩薩像;以佛陀舍利、達賴喇嘛自己的念珠、薩嘉?班智達的頭飾等裝藏的觀世音菩薩像。尊者及比丘三百多人做了開光安神儀軌。”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安多政教史》中記載,萬曆四十三年,肅州城名叫覺阿胡爺的漢族官員前來拜佛,傳說文殊菩薩幻化為一位老翁以小米粥相待,此後,他更加虔誠,勸勉其他人修建佛殿並進行祈願。《觀文殊山口道場歌》中,“欣聞雪嶺有珠宮,文殊涅架棲此中”。千年來,當地及酒泉、嘉峪關等地的藏、蒙、漢等民族信徒來此朝拜,香火不絕,直至今日。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宗教薈萃,寺廟庵觀齊聚

文殊寺寺廟庵觀齊全,木閣石窟同建。文殊寺在歷史上規模較盛時期有寺廟一百零八座,活佛十三位。1954年,著名考古學家史巖考察文殊寺,“遠遠望去,滿山都是層樓重閣,千房萬戶,壯麗非凡。”當時,前山和後山的古代建築約有三百六十餘座,七十餘院,石室洞窟十餘處。1958年,文殊寺遭遇毀滅性破壞;1986年文殊寺開放,恢復正常的宗教活動,後陸續修繕。時至今日,寺院規模雖已不如從前,在山間佇立了千年的文殊寺,卻安然如昨,寵辱不驚。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寺石窟群最早鑿於北朝,是中國早期佛教遺存,位於涼州模式石窟的範圍內,尤其是千佛洞、萬佛洞洞窟中的壁畫具有河西早期洞窟壁畫的佈局特點,有些壁畫內容可彌補莫高窟之不足,有些則是敦煌藝術的延續和發展。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只可惜,眾多的石窟在歷史的風雲中損毀,現今留存較好的石窟也在關閉保護中,此行沒能見到石窟原本的模樣,只能從講解員的專業介紹中,瞭解石窟的現狀。然而,原本以為一定會遺憾的旅程,在走進五百羅漢堂、千佛洞後,在原有的洞窟中,看見了石窟新的面貌。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山五百羅漢堂別有洞天,洞內眾多羅漢面貌各異,栩栩如生。五百羅漢始建於1992年,雖然還很年輕,卻在走進第一眼,便能夠震撼人心。五百羅漢的具體形象,因無經典儀軌之依據,多是隨雕塑家的技藝而創作發揮,姿態各異,無一雷同。

"

肅南文殊寺,祁連山主峰素珠鏈腳下古老的石窟群,傳說中,文殊菩薩在此顯聖。文殊寺石窟寺廟庵觀依山而建,千年來,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等中國幾乎所有派別的宗教在這裡交集融合。石窟內的佛教藝術、早期壁畫可以和敦煌莫高窟相媲美,民間有著“先看文殊,後看敦煌”之說。

據《有元重修文殊寺碑記》中記載,“所觀文殊聖寺估計,建立已經八百年矣。”立碑時間是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據此上推八百年則為北魏孝昌二年。又有史栽,“文殊山寺,城西南三十里,山口內有古剎,佛像,乃唐貞觀中造也。”北魏時期此地就已開始修建寺廟,開鑿石窟,唐貞觀年間,寺廟又一度復興,逐漸形成一個集寺廟、石窟、壁畫為一體的佛教聖地。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顯聖,河西信眾朝拜

文殊寺是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在史籍及傳說中,傳唱著許多文殊菩薩顯聖的故事。文殊寺,有一座文殊寺院,藏語稱“嘉木樣貢巴”,漢語意即“文殊大寺”,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因文殊菩薩顯聖而得名。寺內千年前的文殊菩薩洞內,壁畫依舊可見,只是刻上了時間的痕跡。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十三世紀,西藏德高望重的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來到河西講經說法,足跡遍佈河西各地。傳說薩班到文殊山後,見一道神光現於長空,並現出金光閃閃的文殊菩薩,見此神蹟,薩班當即修建了文殊菩薩殿,供奉文殊菩薩像。及至明初,以薩迦派為主的藏傳佛教在此地傳播。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格魯派興起後,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來往於甘、青、川、蒙古等地傳播格魯派教義。藏文史籍中記載,當索南嘉措來到文殊山時,“親眼看見了彩虹擁繞著騎師的文殊菩薩,隨從人員們也看到了白人牽著白狗。尊者在此居住了三小月,重新開挖了一坐石窟,建造了文殊菩薩像,把這尊自然形成的文殊菩薩像作為裝藏了進去。又建造了以尊者自用的金剛杵裝藏的金剛手菩薩像;以佛陀舍利、達賴喇嘛自己的念珠、薩嘉?班智達的頭飾等裝藏的觀世音菩薩像。尊者及比丘三百多人做了開光安神儀軌。”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安多政教史》中記載,萬曆四十三年,肅州城名叫覺阿胡爺的漢族官員前來拜佛,傳說文殊菩薩幻化為一位老翁以小米粥相待,此後,他更加虔誠,勸勉其他人修建佛殿並進行祈願。《觀文殊山口道場歌》中,“欣聞雪嶺有珠宮,文殊涅架棲此中”。千年來,當地及酒泉、嘉峪關等地的藏、蒙、漢等民族信徒來此朝拜,香火不絕,直至今日。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宗教薈萃,寺廟庵觀齊聚

文殊寺寺廟庵觀齊全,木閣石窟同建。文殊寺在歷史上規模較盛時期有寺廟一百零八座,活佛十三位。1954年,著名考古學家史巖考察文殊寺,“遠遠望去,滿山都是層樓重閣,千房萬戶,壯麗非凡。”當時,前山和後山的古代建築約有三百六十餘座,七十餘院,石室洞窟十餘處。1958年,文殊寺遭遇毀滅性破壞;1986年文殊寺開放,恢復正常的宗教活動,後陸續修繕。時至今日,寺院規模雖已不如從前,在山間佇立了千年的文殊寺,卻安然如昨,寵辱不驚。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寺石窟群最早鑿於北朝,是中國早期佛教遺存,位於涼州模式石窟的範圍內,尤其是千佛洞、萬佛洞洞窟中的壁畫具有河西早期洞窟壁畫的佈局特點,有些壁畫內容可彌補莫高窟之不足,有些則是敦煌藝術的延續和發展。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只可惜,眾多的石窟在歷史的風雲中損毀,現今留存較好的石窟也在關閉保護中,此行沒能見到石窟原本的模樣,只能從講解員的專業介紹中,瞭解石窟的現狀。然而,原本以為一定會遺憾的旅程,在走進五百羅漢堂、千佛洞後,在原有的洞窟中,看見了石窟新的面貌。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山五百羅漢堂別有洞天,洞內眾多羅漢面貌各異,栩栩如生。五百羅漢始建於1992年,雖然還很年輕,卻在走進第一眼,便能夠震撼人心。五百羅漢的具體形象,因無經典儀軌之依據,多是隨雕塑家的技藝而創作發揮,姿態各異,無一雷同。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千佛洞始鑿於十六國前期,窟形平面近方形,寬3.94米,深3.80米,長3.6米,洞窟是原始的,只是經歷代重修,洞內原本的壁畫、佛像早已不存,如今,眾佛匯聚,卻也熱鬧非凡。洞內有佛祖洞、佛母洞、諸天菩薩洞、臥佛洞、千手觀音洞、文殊菩薩洞、菩賢洞、地藏洞、送子觀音洞,外加道教賜福天宮洞、月下老人洞、三大財神洞、老君廟、關帝廟、財神廟。佛教道教共存一洞,包容共生。

"

肅南文殊寺,祁連山主峰素珠鏈腳下古老的石窟群,傳說中,文殊菩薩在此顯聖。文殊寺石窟寺廟庵觀依山而建,千年來,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等中國幾乎所有派別的宗教在這裡交集融合。石窟內的佛教藝術、早期壁畫可以和敦煌莫高窟相媲美,民間有著“先看文殊,後看敦煌”之說。

據《有元重修文殊寺碑記》中記載,“所觀文殊聖寺估計,建立已經八百年矣。”立碑時間是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據此上推八百年則為北魏孝昌二年。又有史栽,“文殊山寺,城西南三十里,山口內有古剎,佛像,乃唐貞觀中造也。”北魏時期此地就已開始修建寺廟,開鑿石窟,唐貞觀年間,寺廟又一度復興,逐漸形成一個集寺廟、石窟、壁畫為一體的佛教聖地。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顯聖,河西信眾朝拜

文殊寺是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在史籍及傳說中,傳唱著許多文殊菩薩顯聖的故事。文殊寺,有一座文殊寺院,藏語稱“嘉木樣貢巴”,漢語意即“文殊大寺”,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因文殊菩薩顯聖而得名。寺內千年前的文殊菩薩洞內,壁畫依舊可見,只是刻上了時間的痕跡。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十三世紀,西藏德高望重的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來到河西講經說法,足跡遍佈河西各地。傳說薩班到文殊山後,見一道神光現於長空,並現出金光閃閃的文殊菩薩,見此神蹟,薩班當即修建了文殊菩薩殿,供奉文殊菩薩像。及至明初,以薩迦派為主的藏傳佛教在此地傳播。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格魯派興起後,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來往於甘、青、川、蒙古等地傳播格魯派教義。藏文史籍中記載,當索南嘉措來到文殊山時,“親眼看見了彩虹擁繞著騎師的文殊菩薩,隨從人員們也看到了白人牽著白狗。尊者在此居住了三小月,重新開挖了一坐石窟,建造了文殊菩薩像,把這尊自然形成的文殊菩薩像作為裝藏了進去。又建造了以尊者自用的金剛杵裝藏的金剛手菩薩像;以佛陀舍利、達賴喇嘛自己的念珠、薩嘉?班智達的頭飾等裝藏的觀世音菩薩像。尊者及比丘三百多人做了開光安神儀軌。”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安多政教史》中記載,萬曆四十三年,肅州城名叫覺阿胡爺的漢族官員前來拜佛,傳說文殊菩薩幻化為一位老翁以小米粥相待,此後,他更加虔誠,勸勉其他人修建佛殿並進行祈願。《觀文殊山口道場歌》中,“欣聞雪嶺有珠宮,文殊涅架棲此中”。千年來,當地及酒泉、嘉峪關等地的藏、蒙、漢等民族信徒來此朝拜,香火不絕,直至今日。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宗教薈萃,寺廟庵觀齊聚

文殊寺寺廟庵觀齊全,木閣石窟同建。文殊寺在歷史上規模較盛時期有寺廟一百零八座,活佛十三位。1954年,著名考古學家史巖考察文殊寺,“遠遠望去,滿山都是層樓重閣,千房萬戶,壯麗非凡。”當時,前山和後山的古代建築約有三百六十餘座,七十餘院,石室洞窟十餘處。1958年,文殊寺遭遇毀滅性破壞;1986年文殊寺開放,恢復正常的宗教活動,後陸續修繕。時至今日,寺院規模雖已不如從前,在山間佇立了千年的文殊寺,卻安然如昨,寵辱不驚。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寺石窟群最早鑿於北朝,是中國早期佛教遺存,位於涼州模式石窟的範圍內,尤其是千佛洞、萬佛洞洞窟中的壁畫具有河西早期洞窟壁畫的佈局特點,有些壁畫內容可彌補莫高窟之不足,有些則是敦煌藝術的延續和發展。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只可惜,眾多的石窟在歷史的風雲中損毀,現今留存較好的石窟也在關閉保護中,此行沒能見到石窟原本的模樣,只能從講解員的專業介紹中,瞭解石窟的現狀。然而,原本以為一定會遺憾的旅程,在走進五百羅漢堂、千佛洞後,在原有的洞窟中,看見了石窟新的面貌。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山五百羅漢堂別有洞天,洞內眾多羅漢面貌各異,栩栩如生。五百羅漢始建於1992年,雖然還很年輕,卻在走進第一眼,便能夠震撼人心。五百羅漢的具體形象,因無經典儀軌之依據,多是隨雕塑家的技藝而創作發揮,姿態各異,無一雷同。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千佛洞始鑿於十六國前期,窟形平面近方形,寬3.94米,深3.80米,長3.6米,洞窟是原始的,只是經歷代重修,洞內原本的壁畫、佛像早已不存,如今,眾佛匯聚,卻也熱鬧非凡。洞內有佛祖洞、佛母洞、諸天菩薩洞、臥佛洞、千手觀音洞、文殊菩薩洞、菩賢洞、地藏洞、送子觀音洞,外加道教賜福天宮洞、月下老人洞、三大財神洞、老君廟、關帝廟、財神廟。佛教道教共存一洞,包容共生。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事實上,在文殊山上,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多種宗教藝術薈萃,甚至民間信仰的土地廟、財神廟、魯班廟都有一席之地,數年前,還有不少尼姑在此地修行。行走在文殊山間,吃著樹上新摘的杏,辨識著僧侶種下的蔬菜,在一棟棟古老的建築前駐足,看看它屬於什麼宗教派別。原本嚴肅的訪古行,變得很輕鬆,很接地氣,甚至感受到了些許民間信仰的幽默。

"

肅南文殊寺,祁連山主峰素珠鏈腳下古老的石窟群,傳說中,文殊菩薩在此顯聖。文殊寺石窟寺廟庵觀依山而建,千年來,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等中國幾乎所有派別的宗教在這裡交集融合。石窟內的佛教藝術、早期壁畫可以和敦煌莫高窟相媲美,民間有著“先看文殊,後看敦煌”之說。

據《有元重修文殊寺碑記》中記載,“所觀文殊聖寺估計,建立已經八百年矣。”立碑時間是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據此上推八百年則為北魏孝昌二年。又有史栽,“文殊山寺,城西南三十里,山口內有古剎,佛像,乃唐貞觀中造也。”北魏時期此地就已開始修建寺廟,開鑿石窟,唐貞觀年間,寺廟又一度復興,逐漸形成一個集寺廟、石窟、壁畫為一體的佛教聖地。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顯聖,河西信眾朝拜

文殊寺是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在史籍及傳說中,傳唱著許多文殊菩薩顯聖的故事。文殊寺,有一座文殊寺院,藏語稱“嘉木樣貢巴”,漢語意即“文殊大寺”,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因文殊菩薩顯聖而得名。寺內千年前的文殊菩薩洞內,壁畫依舊可見,只是刻上了時間的痕跡。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十三世紀,西藏德高望重的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來到河西講經說法,足跡遍佈河西各地。傳說薩班到文殊山後,見一道神光現於長空,並現出金光閃閃的文殊菩薩,見此神蹟,薩班當即修建了文殊菩薩殿,供奉文殊菩薩像。及至明初,以薩迦派為主的藏傳佛教在此地傳播。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格魯派興起後,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來往於甘、青、川、蒙古等地傳播格魯派教義。藏文史籍中記載,當索南嘉措來到文殊山時,“親眼看見了彩虹擁繞著騎師的文殊菩薩,隨從人員們也看到了白人牽著白狗。尊者在此居住了三小月,重新開挖了一坐石窟,建造了文殊菩薩像,把這尊自然形成的文殊菩薩像作為裝藏了進去。又建造了以尊者自用的金剛杵裝藏的金剛手菩薩像;以佛陀舍利、達賴喇嘛自己的念珠、薩嘉?班智達的頭飾等裝藏的觀世音菩薩像。尊者及比丘三百多人做了開光安神儀軌。”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安多政教史》中記載,萬曆四十三年,肅州城名叫覺阿胡爺的漢族官員前來拜佛,傳說文殊菩薩幻化為一位老翁以小米粥相待,此後,他更加虔誠,勸勉其他人修建佛殿並進行祈願。《觀文殊山口道場歌》中,“欣聞雪嶺有珠宮,文殊涅架棲此中”。千年來,當地及酒泉、嘉峪關等地的藏、蒙、漢等民族信徒來此朝拜,香火不絕,直至今日。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宗教薈萃,寺廟庵觀齊聚

文殊寺寺廟庵觀齊全,木閣石窟同建。文殊寺在歷史上規模較盛時期有寺廟一百零八座,活佛十三位。1954年,著名考古學家史巖考察文殊寺,“遠遠望去,滿山都是層樓重閣,千房萬戶,壯麗非凡。”當時,前山和後山的古代建築約有三百六十餘座,七十餘院,石室洞窟十餘處。1958年,文殊寺遭遇毀滅性破壞;1986年文殊寺開放,恢復正常的宗教活動,後陸續修繕。時至今日,寺院規模雖已不如從前,在山間佇立了千年的文殊寺,卻安然如昨,寵辱不驚。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寺石窟群最早鑿於北朝,是中國早期佛教遺存,位於涼州模式石窟的範圍內,尤其是千佛洞、萬佛洞洞窟中的壁畫具有河西早期洞窟壁畫的佈局特點,有些壁畫內容可彌補莫高窟之不足,有些則是敦煌藝術的延續和發展。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只可惜,眾多的石窟在歷史的風雲中損毀,現今留存較好的石窟也在關閉保護中,此行沒能見到石窟原本的模樣,只能從講解員的專業介紹中,瞭解石窟的現狀。然而,原本以為一定會遺憾的旅程,在走進五百羅漢堂、千佛洞後,在原有的洞窟中,看見了石窟新的面貌。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山五百羅漢堂別有洞天,洞內眾多羅漢面貌各異,栩栩如生。五百羅漢始建於1992年,雖然還很年輕,卻在走進第一眼,便能夠震撼人心。五百羅漢的具體形象,因無經典儀軌之依據,多是隨雕塑家的技藝而創作發揮,姿態各異,無一雷同。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千佛洞始鑿於十六國前期,窟形平面近方形,寬3.94米,深3.80米,長3.6米,洞窟是原始的,只是經歷代重修,洞內原本的壁畫、佛像早已不存,如今,眾佛匯聚,卻也熱鬧非凡。洞內有佛祖洞、佛母洞、諸天菩薩洞、臥佛洞、千手觀音洞、文殊菩薩洞、菩賢洞、地藏洞、送子觀音洞,外加道教賜福天宮洞、月下老人洞、三大財神洞、老君廟、關帝廟、財神廟。佛教道教共存一洞,包容共生。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事實上,在文殊山上,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多種宗教藝術薈萃,甚至民間信仰的土地廟、財神廟、魯班廟都有一席之地,數年前,還有不少尼姑在此地修行。行走在文殊山間,吃著樹上新摘的杏,辨識著僧侶種下的蔬菜,在一棟棟古老的建築前駐足,看看它屬於什麼宗教派別。原本嚴肅的訪古行,變得很輕鬆,很接地氣,甚至感受到了些許民間信仰的幽默。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

肅南文殊寺,祁連山主峰素珠鏈腳下古老的石窟群,傳說中,文殊菩薩在此顯聖。文殊寺石窟寺廟庵觀依山而建,千年來,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等中國幾乎所有派別的宗教在這裡交集融合。石窟內的佛教藝術、早期壁畫可以和敦煌莫高窟相媲美,民間有著“先看文殊,後看敦煌”之說。

據《有元重修文殊寺碑記》中記載,“所觀文殊聖寺估計,建立已經八百年矣。”立碑時間是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據此上推八百年則為北魏孝昌二年。又有史栽,“文殊山寺,城西南三十里,山口內有古剎,佛像,乃唐貞觀中造也。”北魏時期此地就已開始修建寺廟,開鑿石窟,唐貞觀年間,寺廟又一度復興,逐漸形成一個集寺廟、石窟、壁畫為一體的佛教聖地。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顯聖,河西信眾朝拜

文殊寺是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在史籍及傳說中,傳唱著許多文殊菩薩顯聖的故事。文殊寺,有一座文殊寺院,藏語稱“嘉木樣貢巴”,漢語意即“文殊大寺”,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因文殊菩薩顯聖而得名。寺內千年前的文殊菩薩洞內,壁畫依舊可見,只是刻上了時間的痕跡。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十三世紀,西藏德高望重的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來到河西講經說法,足跡遍佈河西各地。傳說薩班到文殊山後,見一道神光現於長空,並現出金光閃閃的文殊菩薩,見此神蹟,薩班當即修建了文殊菩薩殿,供奉文殊菩薩像。及至明初,以薩迦派為主的藏傳佛教在此地傳播。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格魯派興起後,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來往於甘、青、川、蒙古等地傳播格魯派教義。藏文史籍中記載,當索南嘉措來到文殊山時,“親眼看見了彩虹擁繞著騎師的文殊菩薩,隨從人員們也看到了白人牽著白狗。尊者在此居住了三小月,重新開挖了一坐石窟,建造了文殊菩薩像,把這尊自然形成的文殊菩薩像作為裝藏了進去。又建造了以尊者自用的金剛杵裝藏的金剛手菩薩像;以佛陀舍利、達賴喇嘛自己的念珠、薩嘉?班智達的頭飾等裝藏的觀世音菩薩像。尊者及比丘三百多人做了開光安神儀軌。”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安多政教史》中記載,萬曆四十三年,肅州城名叫覺阿胡爺的漢族官員前來拜佛,傳說文殊菩薩幻化為一位老翁以小米粥相待,此後,他更加虔誠,勸勉其他人修建佛殿並進行祈願。《觀文殊山口道場歌》中,“欣聞雪嶺有珠宮,文殊涅架棲此中”。千年來,當地及酒泉、嘉峪關等地的藏、蒙、漢等民族信徒來此朝拜,香火不絕,直至今日。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宗教薈萃,寺廟庵觀齊聚

文殊寺寺廟庵觀齊全,木閣石窟同建。文殊寺在歷史上規模較盛時期有寺廟一百零八座,活佛十三位。1954年,著名考古學家史巖考察文殊寺,“遠遠望去,滿山都是層樓重閣,千房萬戶,壯麗非凡。”當時,前山和後山的古代建築約有三百六十餘座,七十餘院,石室洞窟十餘處。1958年,文殊寺遭遇毀滅性破壞;1986年文殊寺開放,恢復正常的宗教活動,後陸續修繕。時至今日,寺院規模雖已不如從前,在山間佇立了千年的文殊寺,卻安然如昨,寵辱不驚。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寺石窟群最早鑿於北朝,是中國早期佛教遺存,位於涼州模式石窟的範圍內,尤其是千佛洞、萬佛洞洞窟中的壁畫具有河西早期洞窟壁畫的佈局特點,有些壁畫內容可彌補莫高窟之不足,有些則是敦煌藝術的延續和發展。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只可惜,眾多的石窟在歷史的風雲中損毀,現今留存較好的石窟也在關閉保護中,此行沒能見到石窟原本的模樣,只能從講解員的專業介紹中,瞭解石窟的現狀。然而,原本以為一定會遺憾的旅程,在走進五百羅漢堂、千佛洞後,在原有的洞窟中,看見了石窟新的面貌。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山五百羅漢堂別有洞天,洞內眾多羅漢面貌各異,栩栩如生。五百羅漢始建於1992年,雖然還很年輕,卻在走進第一眼,便能夠震撼人心。五百羅漢的具體形象,因無經典儀軌之依據,多是隨雕塑家的技藝而創作發揮,姿態各異,無一雷同。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千佛洞始鑿於十六國前期,窟形平面近方形,寬3.94米,深3.80米,長3.6米,洞窟是原始的,只是經歷代重修,洞內原本的壁畫、佛像早已不存,如今,眾佛匯聚,卻也熱鬧非凡。洞內有佛祖洞、佛母洞、諸天菩薩洞、臥佛洞、千手觀音洞、文殊菩薩洞、菩賢洞、地藏洞、送子觀音洞,外加道教賜福天宮洞、月下老人洞、三大財神洞、老君廟、關帝廟、財神廟。佛教道教共存一洞,包容共生。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事實上,在文殊山上,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多種宗教藝術薈萃,甚至民間信仰的土地廟、財神廟、魯班廟都有一席之地,數年前,還有不少尼姑在此地修行。行走在文殊山間,吃著樹上新摘的杏,辨識著僧侶種下的蔬菜,在一棟棟古老的建築前駐足,看看它屬於什麼宗教派別。原本嚴肅的訪古行,變得很輕鬆,很接地氣,甚至感受到了些許民間信仰的幽默。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作者簡介:覺非行記,自由攝影師,旅遊自媒體。

新浪微博:@覺非行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