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寺的一幅文殊菩薩像眼睛會動?無論你站在哪裡,菩薩都在看你

去西藏拉薩旅遊的朋友,想必不會錯過“大昭寺門前鋪滿陽光”的美好感受。而我們也都知道,大昭寺之於拉薩,乃至整片藏區,乃至全世界的佛文化信仰領域,都是至高無上的存在。究其原因,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是因為大昭寺內供奉了全世界唯一一尊佛祖“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也是全世界唯一佛祖在世上加持過的完整塑像。

但我們今天要說的不是佛祖像,而是大昭寺內的一副文殊菩薩像。因為這幅菩薩像的眼睛會“動”,無論你站在哪一個角度去端詳菩薩,菩薩都會與你四目相對。也正因文殊菩薩有這麼一雙會“動”的眼睛,在千年之前為大昭寺避免一場劫難,更為佛祖守護了60年之久。

大昭寺的一幅文殊菩薩像眼睛會動?無論你站在哪裡,菩薩都在看你

要述說文殊菩薩像的由來,我們就要先要把時間撥回到1300年前的大唐王朝(武周朝武則天時期)。有史記載,大唐王朝伊始,李氏皇族就祭奠了道教為王朝第一宗教的地位,至於其中原因,除了政治及其他高大上的原因之外,大概也是因為道家老子也姓李。而到了武則天時代,武女皇曾讀到過佛家經典中的一則故事,說的是一位女性領悟佛門真諦,從而成為一國之君的故事,由此,武女皇覺得佛教才是她的“知己”,便是無限制的抬高佛教的地位,使得佛教在武周朝發展到空前鼎盛。

不僅如此,武女皇還自詡自己是文殊菩薩的化身,是為普度眾生而來。所以,當她得知大唐王朝有一尊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時,便是急切的想要親自去參拜,以求佛門護佑。然而,這事情就比較尷尬。佛陀等身像早在唐太宗時代,就已隨文成公主入藏,根本不在大唐。(可見當皇帝的,消息也不是很靈通)

大昭寺的一幅文殊菩薩像眼睛會動?無論你站在哪裡,菩薩都在看你

武女皇不想為唐太宗買賬,何況當年迎佛進藏的松贊干布也已經離世,所以武女皇就派人前往藏區吐蕃,要求迎回佛陀等身像。這消息很快就傳到了藏區,當時的藏王芒鬆芒贊(松贊干布之孫)聽說要把佛陀送回大唐,心裡一萬個不願意,於是他與藏區僧人一同想了個辦法,那就是把佛陀像藏起來。

【插播一段,當時藏區有兩尊佛陀等身像,一尊為隨文成公主進藏的十二歲等身像,供奉於小昭寺,另一尊為隨尼泊爾尺尊公主進藏的八歲等身像,供奉於大昭寺。由此,小昭寺大門朝東,向著大唐方向,而大昭寺大門朝向尼泊爾方向。】

把佛陀像藏起來!這是藏區全民的計劃,經過精心的籌劃後,僧人們將十二歲佛陀像迎入大昭寺,並在大昭寺內的夾牆裡開鑿一個密洞,將佛陀像掩藏其中。(現在叫藏佛洞,洞口至今還能在大昭寺裡看見)

這樣就大功告成了嗎?

不!這才剛剛開始!

大昭寺的一幅文殊菩薩像眼睛會動?無論你站在哪裡,菩薩都在看你

僧人們知道,即便把佛陀像存在夾牆密洞之中,也無法保證唐使唐軍一定找不到佛陀,所以,僧人們又想了一個絕妙的辦法。他們將藏佛洞的洞口封閉之後,就在外牆壁上繪製了一幅文殊菩薩像,以守護洞裡的佛陀像。後來唐使來到大昭寺,在經過一番搜查,精明的唐使最終果不其然地發現了藏佛洞。可問題是,找到了,卻也無可奈何。

佛陀在洞裡,洞外是文殊菩薩壁畫像,想要迎出佛陀,就必須拆去菩薩像。但大唐子民皆知武女皇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唐使臣哪怕有一萬個膽子,也絕不敢動文殊菩薩像。而且,當唐使望向文殊菩薩像時,發現菩薩正在盯著他看。他心虛,便是想繞開菩薩的視線,可無論他在牆外怎麼轉換位置,壁畫上的菩薩就是盯著他,走哪盯哪!

唐使感到心慌,趕忙收兵撤出了吐蕃,回了長安,將此事彙報於武女皇,武女皇也不敢惹文殊菩薩,從此也就沒有再提迎回佛陀之事,直至六十年後金城公主和親進藏,才將藏佛洞中的佛陀十二歲等身像迎出,供奉於大昭寺。

大昭寺的一幅文殊菩薩像眼睛會動?無論你站在哪裡,菩薩都在看你

關於藏佛洞之事有多個版本,其中流傳最廣的有兩個版本,以上故事是其中一版,而另一版說的是吐蕃僧眾聽聞唐朝要迎會佛陀,便是把佛陀藏匿起來,可唐朝始終也沒有派人來迎,直至金城公主入藏,將佛陀迎出供奉。

大昭寺的一幅文殊菩薩像眼睛會動?無論你站在哪裡,菩薩都在看你

無論是哪一個版本,文殊菩薩的壁畫像必然是要被提到,而今我們去大昭寺的藏佛洞前,也一定能見到文殊菩薩像。雖然歲月蹉跎,壁畫上的色差已是暗淡,但菩薩的慧眼依舊明亮,無論你站在壁畫前的哪一個位置,菩薩的眼睛都會看向你。(親測,真的!猜想這應該是一種繪畫的手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