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奶奶——奶奶!”

小孫女玩耍回來,一邊呼喚著奶奶,一邊肆無忌憚地在家裡蹦蹦跳跳。

“哎喲,慢點跑,”奶奶笑著向小孫女招手,示意小孫女待在身邊,“這兒地方太小囉,不像老家地兒大,小心別磕磕碰碰到囉。”

“老家地方大,那奶奶的家鄉是什麼樣的呢?”在城裡長大的小孫女好奇地問。

“哎喲,奶奶以前的家鄉嘛,”奶奶慢慢地回想,想說的時候又遲疑了一下,“俺們村裡種植了些山楂樹……屋子還是土坯房,後面還有條小溪……”

"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奶奶——奶奶!”

小孫女玩耍回來,一邊呼喚著奶奶,一邊肆無忌憚地在家裡蹦蹦跳跳。

“哎喲,慢點跑,”奶奶笑著向小孫女招手,示意小孫女待在身邊,“這兒地方太小囉,不像老家地兒大,小心別磕磕碰碰到囉。”

“老家地方大,那奶奶的家鄉是什麼樣的呢?”在城裡長大的小孫女好奇地問。

“哎喲,奶奶以前的家鄉嘛,”奶奶慢慢地回想,想說的時候又遲疑了一下,“俺們村裡種植了些山楂樹……屋子還是土坯房,後面還有條小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山楂樹的果子是紅的嗎?小溪長什麼樣的呢?”沒等奶奶說完,小孫女迫不及待地發問。

“果子是紅的,葉子是綠的,小溪是藍的……”

奶奶模糊地描述著家鄉的景物,但是不管怎麼描述,小孫女始終捉摸不透奶奶老家的模樣。

"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奶奶——奶奶!”

小孫女玩耍回來,一邊呼喚著奶奶,一邊肆無忌憚地在家裡蹦蹦跳跳。

“哎喲,慢點跑,”奶奶笑著向小孫女招手,示意小孫女待在身邊,“這兒地方太小囉,不像老家地兒大,小心別磕磕碰碰到囉。”

“老家地方大,那奶奶的家鄉是什麼樣的呢?”在城裡長大的小孫女好奇地問。

“哎喲,奶奶以前的家鄉嘛,”奶奶慢慢地回想,想說的時候又遲疑了一下,“俺們村裡種植了些山楂樹……屋子還是土坯房,後面還有條小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山楂樹的果子是紅的嗎?小溪長什麼樣的呢?”沒等奶奶說完,小孫女迫不及待地發問。

“果子是紅的,葉子是綠的,小溪是藍的……”

奶奶模糊地描述著家鄉的景物,但是不管怎麼描述,小孫女始終捉摸不透奶奶老家的模樣。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這時,奶奶“急中生智”,她順手拿起了一旁的白紙和彩色蠟筆,在紙上畫了棵樹,然後把果子塗成紅色,再把葉子塗成綠色。

“這是奶奶家的山楂樹!”小孫女突然大叫起來。

奶奶一邊指著她的畫,一邊告訴小孫女,“是喲,以前呀,這棵山楂樹可結實了,夏天的時候,葉子碧綠碧綠的,到了秋天就會長好多紅彤彤的山楂果子囉。”

"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奶奶——奶奶!”

小孫女玩耍回來,一邊呼喚著奶奶,一邊肆無忌憚地在家裡蹦蹦跳跳。

“哎喲,慢點跑,”奶奶笑著向小孫女招手,示意小孫女待在身邊,“這兒地方太小囉,不像老家地兒大,小心別磕磕碰碰到囉。”

“老家地方大,那奶奶的家鄉是什麼樣的呢?”在城裡長大的小孫女好奇地問。

“哎喲,奶奶以前的家鄉嘛,”奶奶慢慢地回想,想說的時候又遲疑了一下,“俺們村裡種植了些山楂樹……屋子還是土坯房,後面還有條小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山楂樹的果子是紅的嗎?小溪長什麼樣的呢?”沒等奶奶說完,小孫女迫不及待地發問。

“果子是紅的,葉子是綠的,小溪是藍的……”

奶奶模糊地描述著家鄉的景物,但是不管怎麼描述,小孫女始終捉摸不透奶奶老家的模樣。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這時,奶奶“急中生智”,她順手拿起了一旁的白紙和彩色蠟筆,在紙上畫了棵樹,然後把果子塗成紅色,再把葉子塗成綠色。

“這是奶奶家的山楂樹!”小孫女突然大叫起來。

奶奶一邊指著她的畫,一邊告訴小孫女,“是喲,以前呀,這棵山楂樹可結實了,夏天的時候,葉子碧綠碧綠的,到了秋天就會長好多紅彤彤的山楂果子囉。”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秋天的石榴和山楂》

小孫女通過奶奶的畫,一下子就明白了山楂樹的樣子。奶奶也覺得畫畫這個玩意有意思,便開始用畫筆給小孫女描繪更多的家鄉故事。


老奶奶畫的山楂樹是她第一次接觸繪畫。那一年,小孫女3歲,老奶奶67歲。

"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奶奶——奶奶!”

小孫女玩耍回來,一邊呼喚著奶奶,一邊肆無忌憚地在家裡蹦蹦跳跳。

“哎喲,慢點跑,”奶奶笑著向小孫女招手,示意小孫女待在身邊,“這兒地方太小囉,不像老家地兒大,小心別磕磕碰碰到囉。”

“老家地方大,那奶奶的家鄉是什麼樣的呢?”在城裡長大的小孫女好奇地問。

“哎喲,奶奶以前的家鄉嘛,”奶奶慢慢地回想,想說的時候又遲疑了一下,“俺們村裡種植了些山楂樹……屋子還是土坯房,後面還有條小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山楂樹的果子是紅的嗎?小溪長什麼樣的呢?”沒等奶奶說完,小孫女迫不及待地發問。

“果子是紅的,葉子是綠的,小溪是藍的……”

奶奶模糊地描述著家鄉的景物,但是不管怎麼描述,小孫女始終捉摸不透奶奶老家的模樣。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這時,奶奶“急中生智”,她順手拿起了一旁的白紙和彩色蠟筆,在紙上畫了棵樹,然後把果子塗成紅色,再把葉子塗成綠色。

“這是奶奶家的山楂樹!”小孫女突然大叫起來。

奶奶一邊指著她的畫,一邊告訴小孫女,“是喲,以前呀,這棵山楂樹可結實了,夏天的時候,葉子碧綠碧綠的,到了秋天就會長好多紅彤彤的山楂果子囉。”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秋天的石榴和山楂》

小孫女通過奶奶的畫,一下子就明白了山楂樹的樣子。奶奶也覺得畫畫這個玩意有意思,便開始用畫筆給小孫女描繪更多的家鄉故事。


老奶奶畫的山楂樹是她第一次接觸繪畫。那一年,小孫女3歲,老奶奶67歲。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這位奶奶的名字叫常秀峰,是一個河南方城縣的農村老太太。

"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奶奶——奶奶!”

小孫女玩耍回來,一邊呼喚著奶奶,一邊肆無忌憚地在家裡蹦蹦跳跳。

“哎喲,慢點跑,”奶奶笑著向小孫女招手,示意小孫女待在身邊,“這兒地方太小囉,不像老家地兒大,小心別磕磕碰碰到囉。”

“老家地方大,那奶奶的家鄉是什麼樣的呢?”在城裡長大的小孫女好奇地問。

“哎喲,奶奶以前的家鄉嘛,”奶奶慢慢地回想,想說的時候又遲疑了一下,“俺們村裡種植了些山楂樹……屋子還是土坯房,後面還有條小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山楂樹的果子是紅的嗎?小溪長什麼樣的呢?”沒等奶奶說完,小孫女迫不及待地發問。

“果子是紅的,葉子是綠的,小溪是藍的……”

奶奶模糊地描述著家鄉的景物,但是不管怎麼描述,小孫女始終捉摸不透奶奶老家的模樣。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這時,奶奶“急中生智”,她順手拿起了一旁的白紙和彩色蠟筆,在紙上畫了棵樹,然後把果子塗成紅色,再把葉子塗成綠色。

“這是奶奶家的山楂樹!”小孫女突然大叫起來。

奶奶一邊指著她的畫,一邊告訴小孫女,“是喲,以前呀,這棵山楂樹可結實了,夏天的時候,葉子碧綠碧綠的,到了秋天就會長好多紅彤彤的山楂果子囉。”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秋天的石榴和山楂》

小孫女通過奶奶的畫,一下子就明白了山楂樹的樣子。奶奶也覺得畫畫這個玩意有意思,便開始用畫筆給小孫女描繪更多的家鄉故事。


老奶奶畫的山楂樹是她第一次接觸繪畫。那一年,小孫女3歲,老奶奶67歲。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這位奶奶的名字叫常秀峰,是一個河南方城縣的農村老太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

常秀峰沒有上過學,也不識一字。為了給小孫女介紹家鄉的景物,她67歲時才開始作畫。她驚人的天賦和熱情的畫風,如今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梵高奶奶”。

在2006年6月和11月,常秀峰奶奶曾兩次受邀做客知名節目《魯豫有約》。演播大廳裡,一幅老太太畫的《向日葵》和梵高的《向日葵》並排擺放。

"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奶奶——奶奶!”

小孫女玩耍回來,一邊呼喚著奶奶,一邊肆無忌憚地在家裡蹦蹦跳跳。

“哎喲,慢點跑,”奶奶笑著向小孫女招手,示意小孫女待在身邊,“這兒地方太小囉,不像老家地兒大,小心別磕磕碰碰到囉。”

“老家地方大,那奶奶的家鄉是什麼樣的呢?”在城裡長大的小孫女好奇地問。

“哎喲,奶奶以前的家鄉嘛,”奶奶慢慢地回想,想說的時候又遲疑了一下,“俺們村裡種植了些山楂樹……屋子還是土坯房,後面還有條小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山楂樹的果子是紅的嗎?小溪長什麼樣的呢?”沒等奶奶說完,小孫女迫不及待地發問。

“果子是紅的,葉子是綠的,小溪是藍的……”

奶奶模糊地描述著家鄉的景物,但是不管怎麼描述,小孫女始終捉摸不透奶奶老家的模樣。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這時,奶奶“急中生智”,她順手拿起了一旁的白紙和彩色蠟筆,在紙上畫了棵樹,然後把果子塗成紅色,再把葉子塗成綠色。

“這是奶奶家的山楂樹!”小孫女突然大叫起來。

奶奶一邊指著她的畫,一邊告訴小孫女,“是喲,以前呀,這棵山楂樹可結實了,夏天的時候,葉子碧綠碧綠的,到了秋天就會長好多紅彤彤的山楂果子囉。”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秋天的石榴和山楂》

小孫女通過奶奶的畫,一下子就明白了山楂樹的樣子。奶奶也覺得畫畫這個玩意有意思,便開始用畫筆給小孫女描繪更多的家鄉故事。


老奶奶畫的山楂樹是她第一次接觸繪畫。那一年,小孫女3歲,老奶奶67歲。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這位奶奶的名字叫常秀峰,是一個河南方城縣的農村老太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

常秀峰沒有上過學,也不識一字。為了給小孫女介紹家鄉的景物,她67歲時才開始作畫。她驚人的天賦和熱情的畫風,如今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梵高奶奶”。

在2006年6月和11月,常秀峰奶奶曾兩次受邀做客知名節目《魯豫有約》。演播大廳裡,一幅老太太畫的《向日葵》和梵高的《向日葵》並排擺放。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梵高作品《15朵向日葵》(左)與常秀峰作品《向日葵》(右)

主持人魯豫問她,覺得這兩幅畫怎麼樣。常秀峰奶奶不認識梵高,她直爽地說:

“這個叫梵高的人一定很不開心,他的向日葵不伸展,畫的苦。我的向日葵有陽光溫暖的地,有土地養著它,有水滋潤著它,就像我畫著它的心情一樣,很幸福!”

常秀峰奶奶的笑容總是掛著臉上,因此她筆下的畫也洋溢著熱情。

"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奶奶——奶奶!”

小孫女玩耍回來,一邊呼喚著奶奶,一邊肆無忌憚地在家裡蹦蹦跳跳。

“哎喲,慢點跑,”奶奶笑著向小孫女招手,示意小孫女待在身邊,“這兒地方太小囉,不像老家地兒大,小心別磕磕碰碰到囉。”

“老家地方大,那奶奶的家鄉是什麼樣的呢?”在城裡長大的小孫女好奇地問。

“哎喲,奶奶以前的家鄉嘛,”奶奶慢慢地回想,想說的時候又遲疑了一下,“俺們村裡種植了些山楂樹……屋子還是土坯房,後面還有條小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山楂樹的果子是紅的嗎?小溪長什麼樣的呢?”沒等奶奶說完,小孫女迫不及待地發問。

“果子是紅的,葉子是綠的,小溪是藍的……”

奶奶模糊地描述著家鄉的景物,但是不管怎麼描述,小孫女始終捉摸不透奶奶老家的模樣。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這時,奶奶“急中生智”,她順手拿起了一旁的白紙和彩色蠟筆,在紙上畫了棵樹,然後把果子塗成紅色,再把葉子塗成綠色。

“這是奶奶家的山楂樹!”小孫女突然大叫起來。

奶奶一邊指著她的畫,一邊告訴小孫女,“是喲,以前呀,這棵山楂樹可結實了,夏天的時候,葉子碧綠碧綠的,到了秋天就會長好多紅彤彤的山楂果子囉。”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秋天的石榴和山楂》

小孫女通過奶奶的畫,一下子就明白了山楂樹的樣子。奶奶也覺得畫畫這個玩意有意思,便開始用畫筆給小孫女描繪更多的家鄉故事。


老奶奶畫的山楂樹是她第一次接觸繪畫。那一年,小孫女3歲,老奶奶67歲。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這位奶奶的名字叫常秀峰,是一個河南方城縣的農村老太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

常秀峰沒有上過學,也不識一字。為了給小孫女介紹家鄉的景物,她67歲時才開始作畫。她驚人的天賦和熱情的畫風,如今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梵高奶奶”。

在2006年6月和11月,常秀峰奶奶曾兩次受邀做客知名節目《魯豫有約》。演播大廳裡,一幅老太太畫的《向日葵》和梵高的《向日葵》並排擺放。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梵高作品《15朵向日葵》(左)與常秀峰作品《向日葵》(右)

主持人魯豫問她,覺得這兩幅畫怎麼樣。常秀峰奶奶不認識梵高,她直爽地說:

“這個叫梵高的人一定很不開心,他的向日葵不伸展,畫的苦。我的向日葵有陽光溫暖的地,有土地養著它,有水滋潤著它,就像我畫著它的心情一樣,很幸福!”

常秀峰奶奶的笑容總是掛著臉上,因此她筆下的畫也洋溢著熱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在奶奶的腦海中,家鄉是繽紛燦爛的。黃土紅磚房前掛著火紅的辣椒,背後有無盡的綠葉鮮花,鴨子在小溪游泳,感受著春暖的氣息。

相比之下,儘管奶奶曾搬到廣州生活了三年,但她很少畫身邊的高樓大廈。

"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奶奶——奶奶!”

小孫女玩耍回來,一邊呼喚著奶奶,一邊肆無忌憚地在家裡蹦蹦跳跳。

“哎喲,慢點跑,”奶奶笑著向小孫女招手,示意小孫女待在身邊,“這兒地方太小囉,不像老家地兒大,小心別磕磕碰碰到囉。”

“老家地方大,那奶奶的家鄉是什麼樣的呢?”在城裡長大的小孫女好奇地問。

“哎喲,奶奶以前的家鄉嘛,”奶奶慢慢地回想,想說的時候又遲疑了一下,“俺們村裡種植了些山楂樹……屋子還是土坯房,後面還有條小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山楂樹的果子是紅的嗎?小溪長什麼樣的呢?”沒等奶奶說完,小孫女迫不及待地發問。

“果子是紅的,葉子是綠的,小溪是藍的……”

奶奶模糊地描述著家鄉的景物,但是不管怎麼描述,小孫女始終捉摸不透奶奶老家的模樣。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這時,奶奶“急中生智”,她順手拿起了一旁的白紙和彩色蠟筆,在紙上畫了棵樹,然後把果子塗成紅色,再把葉子塗成綠色。

“這是奶奶家的山楂樹!”小孫女突然大叫起來。

奶奶一邊指著她的畫,一邊告訴小孫女,“是喲,以前呀,這棵山楂樹可結實了,夏天的時候,葉子碧綠碧綠的,到了秋天就會長好多紅彤彤的山楂果子囉。”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秋天的石榴和山楂》

小孫女通過奶奶的畫,一下子就明白了山楂樹的樣子。奶奶也覺得畫畫這個玩意有意思,便開始用畫筆給小孫女描繪更多的家鄉故事。


老奶奶畫的山楂樹是她第一次接觸繪畫。那一年,小孫女3歲,老奶奶67歲。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這位奶奶的名字叫常秀峰,是一個河南方城縣的農村老太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

常秀峰沒有上過學,也不識一字。為了給小孫女介紹家鄉的景物,她67歲時才開始作畫。她驚人的天賦和熱情的畫風,如今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梵高奶奶”。

在2006年6月和11月,常秀峰奶奶曾兩次受邀做客知名節目《魯豫有約》。演播大廳裡,一幅老太太畫的《向日葵》和梵高的《向日葵》並排擺放。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梵高作品《15朵向日葵》(左)與常秀峰作品《向日葵》(右)

主持人魯豫問她,覺得這兩幅畫怎麼樣。常秀峰奶奶不認識梵高,她直爽地說:

“這個叫梵高的人一定很不開心,他的向日葵不伸展,畫的苦。我的向日葵有陽光溫暖的地,有土地養著它,有水滋潤著它,就像我畫著它的心情一樣,很幸福!”

常秀峰奶奶的笑容總是掛著臉上,因此她筆下的畫也洋溢著熱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在奶奶的腦海中,家鄉是繽紛燦爛的。黃土紅磚房前掛著火紅的辣椒,背後有無盡的綠葉鮮花,鴨子在小溪游泳,感受著春暖的氣息。

相比之下,儘管奶奶曾搬到廣州生活了三年,但她很少畫身邊的高樓大廈。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奶奶最喜歡秋天,因為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春天辛勤勞種的果樹,到了秋天就結滿了火紅火紅的果實。

果園的豐收吸引了許多小動物前來覓食,紅彤彤的山楂像是透露著少女般青春而酸甜的滋味。

"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奶奶——奶奶!”

小孫女玩耍回來,一邊呼喚著奶奶,一邊肆無忌憚地在家裡蹦蹦跳跳。

“哎喲,慢點跑,”奶奶笑著向小孫女招手,示意小孫女待在身邊,“這兒地方太小囉,不像老家地兒大,小心別磕磕碰碰到囉。”

“老家地方大,那奶奶的家鄉是什麼樣的呢?”在城裡長大的小孫女好奇地問。

“哎喲,奶奶以前的家鄉嘛,”奶奶慢慢地回想,想說的時候又遲疑了一下,“俺們村裡種植了些山楂樹……屋子還是土坯房,後面還有條小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山楂樹的果子是紅的嗎?小溪長什麼樣的呢?”沒等奶奶說完,小孫女迫不及待地發問。

“果子是紅的,葉子是綠的,小溪是藍的……”

奶奶模糊地描述著家鄉的景物,但是不管怎麼描述,小孫女始終捉摸不透奶奶老家的模樣。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這時,奶奶“急中生智”,她順手拿起了一旁的白紙和彩色蠟筆,在紙上畫了棵樹,然後把果子塗成紅色,再把葉子塗成綠色。

“這是奶奶家的山楂樹!”小孫女突然大叫起來。

奶奶一邊指著她的畫,一邊告訴小孫女,“是喲,以前呀,這棵山楂樹可結實了,夏天的時候,葉子碧綠碧綠的,到了秋天就會長好多紅彤彤的山楂果子囉。”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秋天的石榴和山楂》

小孫女通過奶奶的畫,一下子就明白了山楂樹的樣子。奶奶也覺得畫畫這個玩意有意思,便開始用畫筆給小孫女描繪更多的家鄉故事。


老奶奶畫的山楂樹是她第一次接觸繪畫。那一年,小孫女3歲,老奶奶67歲。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這位奶奶的名字叫常秀峰,是一個河南方城縣的農村老太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

常秀峰沒有上過學,也不識一字。為了給小孫女介紹家鄉的景物,她67歲時才開始作畫。她驚人的天賦和熱情的畫風,如今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梵高奶奶”。

在2006年6月和11月,常秀峰奶奶曾兩次受邀做客知名節目《魯豫有約》。演播大廳裡,一幅老太太畫的《向日葵》和梵高的《向日葵》並排擺放。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梵高作品《15朵向日葵》(左)與常秀峰作品《向日葵》(右)

主持人魯豫問她,覺得這兩幅畫怎麼樣。常秀峰奶奶不認識梵高,她直爽地說:

“這個叫梵高的人一定很不開心,他的向日葵不伸展,畫的苦。我的向日葵有陽光溫暖的地,有土地養著它,有水滋潤著它,就像我畫著它的心情一樣,很幸福!”

常秀峰奶奶的笑容總是掛著臉上,因此她筆下的畫也洋溢著熱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在奶奶的腦海中,家鄉是繽紛燦爛的。黃土紅磚房前掛著火紅的辣椒,背後有無盡的綠葉鮮花,鴨子在小溪游泳,感受著春暖的氣息。

相比之下,儘管奶奶曾搬到廣州生活了三年,但她很少畫身邊的高樓大廈。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奶奶最喜歡秋天,因為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春天辛勤勞種的果樹,到了秋天就結滿了火紅火紅的果實。

果園的豐收吸引了許多小動物前來覓食,紅彤彤的山楂像是透露著少女般青春而酸甜的滋味。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家鄉屋前的空地上散養著無拘無束的走地雞。大公雞和母雞似乎在開安全教育大會,跟小雞叮囑著不可以到處亂跑,還要提防狐狸烏鴉。

這幅作品《金龍、烏雲和人》,講述了一個令常秀峰奶奶驚心動魄的經歷。

"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奶奶——奶奶!”

小孫女玩耍回來,一邊呼喚著奶奶,一邊肆無忌憚地在家裡蹦蹦跳跳。

“哎喲,慢點跑,”奶奶笑著向小孫女招手,示意小孫女待在身邊,“這兒地方太小囉,不像老家地兒大,小心別磕磕碰碰到囉。”

“老家地方大,那奶奶的家鄉是什麼樣的呢?”在城裡長大的小孫女好奇地問。

“哎喲,奶奶以前的家鄉嘛,”奶奶慢慢地回想,想說的時候又遲疑了一下,“俺們村裡種植了些山楂樹……屋子還是土坯房,後面還有條小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山楂樹的果子是紅的嗎?小溪長什麼樣的呢?”沒等奶奶說完,小孫女迫不及待地發問。

“果子是紅的,葉子是綠的,小溪是藍的……”

奶奶模糊地描述著家鄉的景物,但是不管怎麼描述,小孫女始終捉摸不透奶奶老家的模樣。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這時,奶奶“急中生智”,她順手拿起了一旁的白紙和彩色蠟筆,在紙上畫了棵樹,然後把果子塗成紅色,再把葉子塗成綠色。

“這是奶奶家的山楂樹!”小孫女突然大叫起來。

奶奶一邊指著她的畫,一邊告訴小孫女,“是喲,以前呀,這棵山楂樹可結實了,夏天的時候,葉子碧綠碧綠的,到了秋天就會長好多紅彤彤的山楂果子囉。”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秋天的石榴和山楂》

小孫女通過奶奶的畫,一下子就明白了山楂樹的樣子。奶奶也覺得畫畫這個玩意有意思,便開始用畫筆給小孫女描繪更多的家鄉故事。


老奶奶畫的山楂樹是她第一次接觸繪畫。那一年,小孫女3歲,老奶奶67歲。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這位奶奶的名字叫常秀峰,是一個河南方城縣的農村老太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

常秀峰沒有上過學,也不識一字。為了給小孫女介紹家鄉的景物,她67歲時才開始作畫。她驚人的天賦和熱情的畫風,如今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梵高奶奶”。

在2006年6月和11月,常秀峰奶奶曾兩次受邀做客知名節目《魯豫有約》。演播大廳裡,一幅老太太畫的《向日葵》和梵高的《向日葵》並排擺放。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梵高作品《15朵向日葵》(左)與常秀峰作品《向日葵》(右)

主持人魯豫問她,覺得這兩幅畫怎麼樣。常秀峰奶奶不認識梵高,她直爽地說:

“這個叫梵高的人一定很不開心,他的向日葵不伸展,畫的苦。我的向日葵有陽光溫暖的地,有土地養著它,有水滋潤著它,就像我畫著它的心情一樣,很幸福!”

常秀峰奶奶的笑容總是掛著臉上,因此她筆下的畫也洋溢著熱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在奶奶的腦海中,家鄉是繽紛燦爛的。黃土紅磚房前掛著火紅的辣椒,背後有無盡的綠葉鮮花,鴨子在小溪游泳,感受著春暖的氣息。

相比之下,儘管奶奶曾搬到廣州生活了三年,但她很少畫身邊的高樓大廈。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奶奶最喜歡秋天,因為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春天辛勤勞種的果樹,到了秋天就結滿了火紅火紅的果實。

果園的豐收吸引了許多小動物前來覓食,紅彤彤的山楂像是透露著少女般青春而酸甜的滋味。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家鄉屋前的空地上散養著無拘無束的走地雞。大公雞和母雞似乎在開安全教育大會,跟小雞叮囑著不可以到處亂跑,還要提防狐狸烏鴉。

這幅作品《金龍、烏雲和人》,講述了一個令常秀峰奶奶驚心動魄的經歷。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金龍、烏雲和人》

在許多年前的一個夏天,常秀峰和幾個孩子在山上放牛,遇到了電閃雷鳴,當即劈死了幾頭牛。傾盆大雨,河水暴漲,他們被困在山上整整一天一夜。

畫中五個小人蜷縮在一角而頭頂烏雲黑壓壓一片,還有一條明亮晃眼的龍穿梭其中,就是常秀峰記憶中那場可怕的雷暴雨。

常秀峰奶奶愛上了用畫畫的方式講述家鄉的故事,作品越畫越多,不知不覺就畫了一百多幅。

"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奶奶——奶奶!”

小孫女玩耍回來,一邊呼喚著奶奶,一邊肆無忌憚地在家裡蹦蹦跳跳。

“哎喲,慢點跑,”奶奶笑著向小孫女招手,示意小孫女待在身邊,“這兒地方太小囉,不像老家地兒大,小心別磕磕碰碰到囉。”

“老家地方大,那奶奶的家鄉是什麼樣的呢?”在城裡長大的小孫女好奇地問。

“哎喲,奶奶以前的家鄉嘛,”奶奶慢慢地回想,想說的時候又遲疑了一下,“俺們村裡種植了些山楂樹……屋子還是土坯房,後面還有條小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山楂樹的果子是紅的嗎?小溪長什麼樣的呢?”沒等奶奶說完,小孫女迫不及待地發問。

“果子是紅的,葉子是綠的,小溪是藍的……”

奶奶模糊地描述著家鄉的景物,但是不管怎麼描述,小孫女始終捉摸不透奶奶老家的模樣。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這時,奶奶“急中生智”,她順手拿起了一旁的白紙和彩色蠟筆,在紙上畫了棵樹,然後把果子塗成紅色,再把葉子塗成綠色。

“這是奶奶家的山楂樹!”小孫女突然大叫起來。

奶奶一邊指著她的畫,一邊告訴小孫女,“是喲,以前呀,這棵山楂樹可結實了,夏天的時候,葉子碧綠碧綠的,到了秋天就會長好多紅彤彤的山楂果子囉。”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秋天的石榴和山楂》

小孫女通過奶奶的畫,一下子就明白了山楂樹的樣子。奶奶也覺得畫畫這個玩意有意思,便開始用畫筆給小孫女描繪更多的家鄉故事。


老奶奶畫的山楂樹是她第一次接觸繪畫。那一年,小孫女3歲,老奶奶67歲。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這位奶奶的名字叫常秀峰,是一個河南方城縣的農村老太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

常秀峰沒有上過學,也不識一字。為了給小孫女介紹家鄉的景物,她67歲時才開始作畫。她驚人的天賦和熱情的畫風,如今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梵高奶奶”。

在2006年6月和11月,常秀峰奶奶曾兩次受邀做客知名節目《魯豫有約》。演播大廳裡,一幅老太太畫的《向日葵》和梵高的《向日葵》並排擺放。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梵高作品《15朵向日葵》(左)與常秀峰作品《向日葵》(右)

主持人魯豫問她,覺得這兩幅畫怎麼樣。常秀峰奶奶不認識梵高,她直爽地說:

“這個叫梵高的人一定很不開心,他的向日葵不伸展,畫的苦。我的向日葵有陽光溫暖的地,有土地養著它,有水滋潤著它,就像我畫著它的心情一樣,很幸福!”

常秀峰奶奶的笑容總是掛著臉上,因此她筆下的畫也洋溢著熱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在奶奶的腦海中,家鄉是繽紛燦爛的。黃土紅磚房前掛著火紅的辣椒,背後有無盡的綠葉鮮花,鴨子在小溪游泳,感受著春暖的氣息。

相比之下,儘管奶奶曾搬到廣州生活了三年,但她很少畫身邊的高樓大廈。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奶奶最喜歡秋天,因為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春天辛勤勞種的果樹,到了秋天就結滿了火紅火紅的果實。

果園的豐收吸引了許多小動物前來覓食,紅彤彤的山楂像是透露著少女般青春而酸甜的滋味。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家鄉屋前的空地上散養著無拘無束的走地雞。大公雞和母雞似乎在開安全教育大會,跟小雞叮囑著不可以到處亂跑,還要提防狐狸烏鴉。

這幅作品《金龍、烏雲和人》,講述了一個令常秀峰奶奶驚心動魄的經歷。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金龍、烏雲和人》

在許多年前的一個夏天,常秀峰和幾個孩子在山上放牛,遇到了電閃雷鳴,當即劈死了幾頭牛。傾盆大雨,河水暴漲,他們被困在山上整整一天一夜。

畫中五個小人蜷縮在一角而頭頂烏雲黑壓壓一片,還有一條明亮晃眼的龍穿梭其中,就是常秀峰記憶中那場可怕的雷暴雨。

常秀峰奶奶愛上了用畫畫的方式講述家鄉的故事,作品越畫越多,不知不覺就畫了一百多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和她的畫

兒子江華和做美術編輯的兒媳得知沒有受過教育的老母親居然會畫畫,感到十分震驚。儘管他們看得出,母親的畫既不懂透視也不合比例,但他們依然十分支持母親的“後印象派”繪畫創作。

兒子江華說:“母親竟然會畫畫,這的確是一個神奇的事情……母親不認識字和不會畫畫的先天優勢,造就了她只能通過稚拙的畫來回憶以及記錄。這對於我們來說,是獨特的東西。她這些純樸、發乎自然之心的畫,是獨一無二的。”

"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奶奶——奶奶!”

小孫女玩耍回來,一邊呼喚著奶奶,一邊肆無忌憚地在家裡蹦蹦跳跳。

“哎喲,慢點跑,”奶奶笑著向小孫女招手,示意小孫女待在身邊,“這兒地方太小囉,不像老家地兒大,小心別磕磕碰碰到囉。”

“老家地方大,那奶奶的家鄉是什麼樣的呢?”在城裡長大的小孫女好奇地問。

“哎喲,奶奶以前的家鄉嘛,”奶奶慢慢地回想,想說的時候又遲疑了一下,“俺們村裡種植了些山楂樹……屋子還是土坯房,後面還有條小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山楂樹的果子是紅的嗎?小溪長什麼樣的呢?”沒等奶奶說完,小孫女迫不及待地發問。

“果子是紅的,葉子是綠的,小溪是藍的……”

奶奶模糊地描述著家鄉的景物,但是不管怎麼描述,小孫女始終捉摸不透奶奶老家的模樣。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這時,奶奶“急中生智”,她順手拿起了一旁的白紙和彩色蠟筆,在紙上畫了棵樹,然後把果子塗成紅色,再把葉子塗成綠色。

“這是奶奶家的山楂樹!”小孫女突然大叫起來。

奶奶一邊指著她的畫,一邊告訴小孫女,“是喲,以前呀,這棵山楂樹可結實了,夏天的時候,葉子碧綠碧綠的,到了秋天就會長好多紅彤彤的山楂果子囉。”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秋天的石榴和山楂》

小孫女通過奶奶的畫,一下子就明白了山楂樹的樣子。奶奶也覺得畫畫這個玩意有意思,便開始用畫筆給小孫女描繪更多的家鄉故事。


老奶奶畫的山楂樹是她第一次接觸繪畫。那一年,小孫女3歲,老奶奶67歲。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這位奶奶的名字叫常秀峰,是一個河南方城縣的農村老太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

常秀峰沒有上過學,也不識一字。為了給小孫女介紹家鄉的景物,她67歲時才開始作畫。她驚人的天賦和熱情的畫風,如今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梵高奶奶”。

在2006年6月和11月,常秀峰奶奶曾兩次受邀做客知名節目《魯豫有約》。演播大廳裡,一幅老太太畫的《向日葵》和梵高的《向日葵》並排擺放。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梵高作品《15朵向日葵》(左)與常秀峰作品《向日葵》(右)

主持人魯豫問她,覺得這兩幅畫怎麼樣。常秀峰奶奶不認識梵高,她直爽地說:

“這個叫梵高的人一定很不開心,他的向日葵不伸展,畫的苦。我的向日葵有陽光溫暖的地,有土地養著它,有水滋潤著它,就像我畫著它的心情一樣,很幸福!”

常秀峰奶奶的笑容總是掛著臉上,因此她筆下的畫也洋溢著熱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在奶奶的腦海中,家鄉是繽紛燦爛的。黃土紅磚房前掛著火紅的辣椒,背後有無盡的綠葉鮮花,鴨子在小溪游泳,感受著春暖的氣息。

相比之下,儘管奶奶曾搬到廣州生活了三年,但她很少畫身邊的高樓大廈。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奶奶最喜歡秋天,因為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春天辛勤勞種的果樹,到了秋天就結滿了火紅火紅的果實。

果園的豐收吸引了許多小動物前來覓食,紅彤彤的山楂像是透露著少女般青春而酸甜的滋味。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家鄉屋前的空地上散養著無拘無束的走地雞。大公雞和母雞似乎在開安全教育大會,跟小雞叮囑著不可以到處亂跑,還要提防狐狸烏鴉。

這幅作品《金龍、烏雲和人》,講述了一個令常秀峰奶奶驚心動魄的經歷。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金龍、烏雲和人》

在許多年前的一個夏天,常秀峰和幾個孩子在山上放牛,遇到了電閃雷鳴,當即劈死了幾頭牛。傾盆大雨,河水暴漲,他們被困在山上整整一天一夜。

畫中五個小人蜷縮在一角而頭頂烏雲黑壓壓一片,還有一條明亮晃眼的龍穿梭其中,就是常秀峰記憶中那場可怕的雷暴雨。

常秀峰奶奶愛上了用畫畫的方式講述家鄉的故事,作品越畫越多,不知不覺就畫了一百多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和她的畫

兒子江華和做美術編輯的兒媳得知沒有受過教育的老母親居然會畫畫,感到十分震驚。儘管他們看得出,母親的畫既不懂透視也不合比例,但他們依然十分支持母親的“後印象派”繪畫創作。

兒子江華說:“母親竟然會畫畫,這的確是一個神奇的事情……母親不認識字和不會畫畫的先天優勢,造就了她只能通過稚拙的畫來回憶以及記錄。這對於我們來說,是獨特的東西。她這些純樸、發乎自然之心的畫,是獨一無二的。”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村頭百年老槐樹》和老家

在兒子江華的幫助下,2007年常秀峰奶奶在香港辦展,還出了一本畫冊義賣,曾轟動一時。

2009年,常秀峰推出了作品集《梵高奶奶的世界》,裡面收錄了她大部分的作品。2010年,兒童繪本《俺們農村》面世,常秀峰奶奶給小孫女以及所有城裡的孩子,打開了淳美鄉村的畫卷。

"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奶奶——奶奶!”

小孫女玩耍回來,一邊呼喚著奶奶,一邊肆無忌憚地在家裡蹦蹦跳跳。

“哎喲,慢點跑,”奶奶笑著向小孫女招手,示意小孫女待在身邊,“這兒地方太小囉,不像老家地兒大,小心別磕磕碰碰到囉。”

“老家地方大,那奶奶的家鄉是什麼樣的呢?”在城裡長大的小孫女好奇地問。

“哎喲,奶奶以前的家鄉嘛,”奶奶慢慢地回想,想說的時候又遲疑了一下,“俺們村裡種植了些山楂樹……屋子還是土坯房,後面還有條小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山楂樹的果子是紅的嗎?小溪長什麼樣的呢?”沒等奶奶說完,小孫女迫不及待地發問。

“果子是紅的,葉子是綠的,小溪是藍的……”

奶奶模糊地描述著家鄉的景物,但是不管怎麼描述,小孫女始終捉摸不透奶奶老家的模樣。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這時,奶奶“急中生智”,她順手拿起了一旁的白紙和彩色蠟筆,在紙上畫了棵樹,然後把果子塗成紅色,再把葉子塗成綠色。

“這是奶奶家的山楂樹!”小孫女突然大叫起來。

奶奶一邊指著她的畫,一邊告訴小孫女,“是喲,以前呀,這棵山楂樹可結實了,夏天的時候,葉子碧綠碧綠的,到了秋天就會長好多紅彤彤的山楂果子囉。”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秋天的石榴和山楂》

小孫女通過奶奶的畫,一下子就明白了山楂樹的樣子。奶奶也覺得畫畫這個玩意有意思,便開始用畫筆給小孫女描繪更多的家鄉故事。


老奶奶畫的山楂樹是她第一次接觸繪畫。那一年,小孫女3歲,老奶奶67歲。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這位奶奶的名字叫常秀峰,是一個河南方城縣的農村老太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

常秀峰沒有上過學,也不識一字。為了給小孫女介紹家鄉的景物,她67歲時才開始作畫。她驚人的天賦和熱情的畫風,如今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梵高奶奶”。

在2006年6月和11月,常秀峰奶奶曾兩次受邀做客知名節目《魯豫有約》。演播大廳裡,一幅老太太畫的《向日葵》和梵高的《向日葵》並排擺放。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梵高作品《15朵向日葵》(左)與常秀峰作品《向日葵》(右)

主持人魯豫問她,覺得這兩幅畫怎麼樣。常秀峰奶奶不認識梵高,她直爽地說:

“這個叫梵高的人一定很不開心,他的向日葵不伸展,畫的苦。我的向日葵有陽光溫暖的地,有土地養著它,有水滋潤著它,就像我畫著它的心情一樣,很幸福!”

常秀峰奶奶的笑容總是掛著臉上,因此她筆下的畫也洋溢著熱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在奶奶的腦海中,家鄉是繽紛燦爛的。黃土紅磚房前掛著火紅的辣椒,背後有無盡的綠葉鮮花,鴨子在小溪游泳,感受著春暖的氣息。

相比之下,儘管奶奶曾搬到廣州生活了三年,但她很少畫身邊的高樓大廈。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奶奶最喜歡秋天,因為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春天辛勤勞種的果樹,到了秋天就結滿了火紅火紅的果實。

果園的豐收吸引了許多小動物前來覓食,紅彤彤的山楂像是透露著少女般青春而酸甜的滋味。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家鄉屋前的空地上散養著無拘無束的走地雞。大公雞和母雞似乎在開安全教育大會,跟小雞叮囑著不可以到處亂跑,還要提防狐狸烏鴉。

這幅作品《金龍、烏雲和人》,講述了一個令常秀峰奶奶驚心動魄的經歷。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金龍、烏雲和人》

在許多年前的一個夏天,常秀峰和幾個孩子在山上放牛,遇到了電閃雷鳴,當即劈死了幾頭牛。傾盆大雨,河水暴漲,他們被困在山上整整一天一夜。

畫中五個小人蜷縮在一角而頭頂烏雲黑壓壓一片,還有一條明亮晃眼的龍穿梭其中,就是常秀峰記憶中那場可怕的雷暴雨。

常秀峰奶奶愛上了用畫畫的方式講述家鄉的故事,作品越畫越多,不知不覺就畫了一百多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和她的畫

兒子江華和做美術編輯的兒媳得知沒有受過教育的老母親居然會畫畫,感到十分震驚。儘管他們看得出,母親的畫既不懂透視也不合比例,但他們依然十分支持母親的“後印象派”繪畫創作。

兒子江華說:“母親竟然會畫畫,這的確是一個神奇的事情……母親不認識字和不會畫畫的先天優勢,造就了她只能通過稚拙的畫來回憶以及記錄。這對於我們來說,是獨特的東西。她這些純樸、發乎自然之心的畫,是獨一無二的。”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村頭百年老槐樹》和老家

在兒子江華的幫助下,2007年常秀峰奶奶在香港辦展,還出了一本畫冊義賣,曾轟動一時。

2009年,常秀峰推出了作品集《梵高奶奶的世界》,裡面收錄了她大部分的作品。2010年,兒童繪本《俺們農村》面世,常秀峰奶奶給小孫女以及所有城裡的孩子,打開了淳美鄉村的畫卷。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在《俺們農村》繪本中的作品

常秀峰奶奶的質樸的鄉村圖畫受到了人們喜愛,連法國著名攝影師魯斯本也收藏了她的作品《石榴樹》。

"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奶奶——奶奶!”

小孫女玩耍回來,一邊呼喚著奶奶,一邊肆無忌憚地在家裡蹦蹦跳跳。

“哎喲,慢點跑,”奶奶笑著向小孫女招手,示意小孫女待在身邊,“這兒地方太小囉,不像老家地兒大,小心別磕磕碰碰到囉。”

“老家地方大,那奶奶的家鄉是什麼樣的呢?”在城裡長大的小孫女好奇地問。

“哎喲,奶奶以前的家鄉嘛,”奶奶慢慢地回想,想說的時候又遲疑了一下,“俺們村裡種植了些山楂樹……屋子還是土坯房,後面還有條小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山楂樹的果子是紅的嗎?小溪長什麼樣的呢?”沒等奶奶說完,小孫女迫不及待地發問。

“果子是紅的,葉子是綠的,小溪是藍的……”

奶奶模糊地描述著家鄉的景物,但是不管怎麼描述,小孫女始終捉摸不透奶奶老家的模樣。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這時,奶奶“急中生智”,她順手拿起了一旁的白紙和彩色蠟筆,在紙上畫了棵樹,然後把果子塗成紅色,再把葉子塗成綠色。

“這是奶奶家的山楂樹!”小孫女突然大叫起來。

奶奶一邊指著她的畫,一邊告訴小孫女,“是喲,以前呀,這棵山楂樹可結實了,夏天的時候,葉子碧綠碧綠的,到了秋天就會長好多紅彤彤的山楂果子囉。”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秋天的石榴和山楂》

小孫女通過奶奶的畫,一下子就明白了山楂樹的樣子。奶奶也覺得畫畫這個玩意有意思,便開始用畫筆給小孫女描繪更多的家鄉故事。


老奶奶畫的山楂樹是她第一次接觸繪畫。那一年,小孫女3歲,老奶奶67歲。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這位奶奶的名字叫常秀峰,是一個河南方城縣的農村老太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

常秀峰沒有上過學,也不識一字。為了給小孫女介紹家鄉的景物,她67歲時才開始作畫。她驚人的天賦和熱情的畫風,如今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梵高奶奶”。

在2006年6月和11月,常秀峰奶奶曾兩次受邀做客知名節目《魯豫有約》。演播大廳裡,一幅老太太畫的《向日葵》和梵高的《向日葵》並排擺放。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梵高作品《15朵向日葵》(左)與常秀峰作品《向日葵》(右)

主持人魯豫問她,覺得這兩幅畫怎麼樣。常秀峰奶奶不認識梵高,她直爽地說:

“這個叫梵高的人一定很不開心,他的向日葵不伸展,畫的苦。我的向日葵有陽光溫暖的地,有土地養著它,有水滋潤著它,就像我畫著它的心情一樣,很幸福!”

常秀峰奶奶的笑容總是掛著臉上,因此她筆下的畫也洋溢著熱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在奶奶的腦海中,家鄉是繽紛燦爛的。黃土紅磚房前掛著火紅的辣椒,背後有無盡的綠葉鮮花,鴨子在小溪游泳,感受著春暖的氣息。

相比之下,儘管奶奶曾搬到廣州生活了三年,但她很少畫身邊的高樓大廈。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奶奶最喜歡秋天,因為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春天辛勤勞種的果樹,到了秋天就結滿了火紅火紅的果實。

果園的豐收吸引了許多小動物前來覓食,紅彤彤的山楂像是透露著少女般青春而酸甜的滋味。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家鄉屋前的空地上散養著無拘無束的走地雞。大公雞和母雞似乎在開安全教育大會,跟小雞叮囑著不可以到處亂跑,還要提防狐狸烏鴉。

這幅作品《金龍、烏雲和人》,講述了一個令常秀峰奶奶驚心動魄的經歷。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金龍、烏雲和人》

在許多年前的一個夏天,常秀峰和幾個孩子在山上放牛,遇到了電閃雷鳴,當即劈死了幾頭牛。傾盆大雨,河水暴漲,他們被困在山上整整一天一夜。

畫中五個小人蜷縮在一角而頭頂烏雲黑壓壓一片,還有一條明亮晃眼的龍穿梭其中,就是常秀峰記憶中那場可怕的雷暴雨。

常秀峰奶奶愛上了用畫畫的方式講述家鄉的故事,作品越畫越多,不知不覺就畫了一百多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和她的畫

兒子江華和做美術編輯的兒媳得知沒有受過教育的老母親居然會畫畫,感到十分震驚。儘管他們看得出,母親的畫既不懂透視也不合比例,但他們依然十分支持母親的“後印象派”繪畫創作。

兒子江華說:“母親竟然會畫畫,這的確是一個神奇的事情……母親不認識字和不會畫畫的先天優勢,造就了她只能通過稚拙的畫來回憶以及記錄。這對於我們來說,是獨特的東西。她這些純樸、發乎自然之心的畫,是獨一無二的。”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村頭百年老槐樹》和老家

在兒子江華的幫助下,2007年常秀峰奶奶在香港辦展,還出了一本畫冊義賣,曾轟動一時。

2009年,常秀峰推出了作品集《梵高奶奶的世界》,裡面收錄了她大部分的作品。2010年,兒童繪本《俺們農村》面世,常秀峰奶奶給小孫女以及所有城裡的孩子,打開了淳美鄉村的畫卷。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在《俺們農村》繪本中的作品

常秀峰奶奶的質樸的鄉村圖畫受到了人們喜愛,連法國著名攝影師魯斯本也收藏了她的作品《石榴樹》。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石榴樹》,由法國攝影師魯斯本收藏

她的作品不僅給城裡的孩子展現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還給城裡打拼的人帶去了淡淡的鄉愁——讓遊子懷念故鄉,同時也溫暖了遊子的心。

今年8月,“梵高奶奶”常秀峰安詳地走了,享年83歲。我們懷念她,記得她曾用最質樸的畫,向世界傳遞了她記憶中的家鄉。

"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奶奶——奶奶!”

小孫女玩耍回來,一邊呼喚著奶奶,一邊肆無忌憚地在家裡蹦蹦跳跳。

“哎喲,慢點跑,”奶奶笑著向小孫女招手,示意小孫女待在身邊,“這兒地方太小囉,不像老家地兒大,小心別磕磕碰碰到囉。”

“老家地方大,那奶奶的家鄉是什麼樣的呢?”在城裡長大的小孫女好奇地問。

“哎喲,奶奶以前的家鄉嘛,”奶奶慢慢地回想,想說的時候又遲疑了一下,“俺們村裡種植了些山楂樹……屋子還是土坯房,後面還有條小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山楂樹的果子是紅的嗎?小溪長什麼樣的呢?”沒等奶奶說完,小孫女迫不及待地發問。

“果子是紅的,葉子是綠的,小溪是藍的……”

奶奶模糊地描述著家鄉的景物,但是不管怎麼描述,小孫女始終捉摸不透奶奶老家的模樣。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這時,奶奶“急中生智”,她順手拿起了一旁的白紙和彩色蠟筆,在紙上畫了棵樹,然後把果子塗成紅色,再把葉子塗成綠色。

“這是奶奶家的山楂樹!”小孫女突然大叫起來。

奶奶一邊指著她的畫,一邊告訴小孫女,“是喲,以前呀,這棵山楂樹可結實了,夏天的時候,葉子碧綠碧綠的,到了秋天就會長好多紅彤彤的山楂果子囉。”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秋天的石榴和山楂》

小孫女通過奶奶的畫,一下子就明白了山楂樹的樣子。奶奶也覺得畫畫這個玩意有意思,便開始用畫筆給小孫女描繪更多的家鄉故事。


老奶奶畫的山楂樹是她第一次接觸繪畫。那一年,小孫女3歲,老奶奶67歲。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這位奶奶的名字叫常秀峰,是一個河南方城縣的農村老太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

常秀峰沒有上過學,也不識一字。為了給小孫女介紹家鄉的景物,她67歲時才開始作畫。她驚人的天賦和熱情的畫風,如今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梵高奶奶”。

在2006年6月和11月,常秀峰奶奶曾兩次受邀做客知名節目《魯豫有約》。演播大廳裡,一幅老太太畫的《向日葵》和梵高的《向日葵》並排擺放。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梵高作品《15朵向日葵》(左)與常秀峰作品《向日葵》(右)

主持人魯豫問她,覺得這兩幅畫怎麼樣。常秀峰奶奶不認識梵高,她直爽地說:

“這個叫梵高的人一定很不開心,他的向日葵不伸展,畫的苦。我的向日葵有陽光溫暖的地,有土地養著它,有水滋潤著它,就像我畫著它的心情一樣,很幸福!”

常秀峰奶奶的笑容總是掛著臉上,因此她筆下的畫也洋溢著熱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在奶奶的腦海中,家鄉是繽紛燦爛的。黃土紅磚房前掛著火紅的辣椒,背後有無盡的綠葉鮮花,鴨子在小溪游泳,感受著春暖的氣息。

相比之下,儘管奶奶曾搬到廣州生活了三年,但她很少畫身邊的高樓大廈。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奶奶最喜歡秋天,因為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春天辛勤勞種的果樹,到了秋天就結滿了火紅火紅的果實。

果園的豐收吸引了許多小動物前來覓食,紅彤彤的山楂像是透露著少女般青春而酸甜的滋味。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家鄉屋前的空地上散養著無拘無束的走地雞。大公雞和母雞似乎在開安全教育大會,跟小雞叮囑著不可以到處亂跑,還要提防狐狸烏鴉。

這幅作品《金龍、烏雲和人》,講述了一個令常秀峰奶奶驚心動魄的經歷。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金龍、烏雲和人》

在許多年前的一個夏天,常秀峰和幾個孩子在山上放牛,遇到了電閃雷鳴,當即劈死了幾頭牛。傾盆大雨,河水暴漲,他們被困在山上整整一天一夜。

畫中五個小人蜷縮在一角而頭頂烏雲黑壓壓一片,還有一條明亮晃眼的龍穿梭其中,就是常秀峰記憶中那場可怕的雷暴雨。

常秀峰奶奶愛上了用畫畫的方式講述家鄉的故事,作品越畫越多,不知不覺就畫了一百多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和她的畫

兒子江華和做美術編輯的兒媳得知沒有受過教育的老母親居然會畫畫,感到十分震驚。儘管他們看得出,母親的畫既不懂透視也不合比例,但他們依然十分支持母親的“後印象派”繪畫創作。

兒子江華說:“母親竟然會畫畫,這的確是一個神奇的事情……母親不認識字和不會畫畫的先天優勢,造就了她只能通過稚拙的畫來回憶以及記錄。這對於我們來說,是獨特的東西。她這些純樸、發乎自然之心的畫,是獨一無二的。”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村頭百年老槐樹》和老家

在兒子江華的幫助下,2007年常秀峰奶奶在香港辦展,還出了一本畫冊義賣,曾轟動一時。

2009年,常秀峰推出了作品集《梵高奶奶的世界》,裡面收錄了她大部分的作品。2010年,兒童繪本《俺們農村》面世,常秀峰奶奶給小孫女以及所有城裡的孩子,打開了淳美鄉村的畫卷。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在《俺們農村》繪本中的作品

常秀峰奶奶的質樸的鄉村圖畫受到了人們喜愛,連法國著名攝影師魯斯本也收藏了她的作品《石榴樹》。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石榴樹》,由法國攝影師魯斯本收藏

她的作品不僅給城裡的孩子展現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還給城裡打拼的人帶去了淡淡的鄉愁——讓遊子懷念故鄉,同時也溫暖了遊子的心。

今年8月,“梵高奶奶”常秀峰安詳地走了,享年83歲。我們懷念她,記得她曾用最質樸的畫,向世界傳遞了她記憶中的家鄉。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常秀峰奶奶以圖畫的方式給小孫女講故事,小孫女能馬上理解;兒子江華髮現母親會畫畫,不僅尊重母親的愛好,還把母親的作品傳播出去。

常秀峰奶奶一家都善於溝通,能夠互相理解和尊重,但我們生活中還面臨不少代溝或者雙方不能互相理解的事情。

"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奶奶——奶奶!”

小孫女玩耍回來,一邊呼喚著奶奶,一邊肆無忌憚地在家裡蹦蹦跳跳。

“哎喲,慢點跑,”奶奶笑著向小孫女招手,示意小孫女待在身邊,“這兒地方太小囉,不像老家地兒大,小心別磕磕碰碰到囉。”

“老家地方大,那奶奶的家鄉是什麼樣的呢?”在城裡長大的小孫女好奇地問。

“哎喲,奶奶以前的家鄉嘛,”奶奶慢慢地回想,想說的時候又遲疑了一下,“俺們村裡種植了些山楂樹……屋子還是土坯房,後面還有條小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山楂樹的果子是紅的嗎?小溪長什麼樣的呢?”沒等奶奶說完,小孫女迫不及待地發問。

“果子是紅的,葉子是綠的,小溪是藍的……”

奶奶模糊地描述著家鄉的景物,但是不管怎麼描述,小孫女始終捉摸不透奶奶老家的模樣。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這時,奶奶“急中生智”,她順手拿起了一旁的白紙和彩色蠟筆,在紙上畫了棵樹,然後把果子塗成紅色,再把葉子塗成綠色。

“這是奶奶家的山楂樹!”小孫女突然大叫起來。

奶奶一邊指著她的畫,一邊告訴小孫女,“是喲,以前呀,這棵山楂樹可結實了,夏天的時候,葉子碧綠碧綠的,到了秋天就會長好多紅彤彤的山楂果子囉。”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秋天的石榴和山楂》

小孫女通過奶奶的畫,一下子就明白了山楂樹的樣子。奶奶也覺得畫畫這個玩意有意思,便開始用畫筆給小孫女描繪更多的家鄉故事。


老奶奶畫的山楂樹是她第一次接觸繪畫。那一年,小孫女3歲,老奶奶67歲。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這位奶奶的名字叫常秀峰,是一個河南方城縣的農村老太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

常秀峰沒有上過學,也不識一字。為了給小孫女介紹家鄉的景物,她67歲時才開始作畫。她驚人的天賦和熱情的畫風,如今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梵高奶奶”。

在2006年6月和11月,常秀峰奶奶曾兩次受邀做客知名節目《魯豫有約》。演播大廳裡,一幅老太太畫的《向日葵》和梵高的《向日葵》並排擺放。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梵高作品《15朵向日葵》(左)與常秀峰作品《向日葵》(右)

主持人魯豫問她,覺得這兩幅畫怎麼樣。常秀峰奶奶不認識梵高,她直爽地說:

“這個叫梵高的人一定很不開心,他的向日葵不伸展,畫的苦。我的向日葵有陽光溫暖的地,有土地養著它,有水滋潤著它,就像我畫著它的心情一樣,很幸福!”

常秀峰奶奶的笑容總是掛著臉上,因此她筆下的畫也洋溢著熱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在奶奶的腦海中,家鄉是繽紛燦爛的。黃土紅磚房前掛著火紅的辣椒,背後有無盡的綠葉鮮花,鴨子在小溪游泳,感受著春暖的氣息。

相比之下,儘管奶奶曾搬到廣州生活了三年,但她很少畫身邊的高樓大廈。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奶奶最喜歡秋天,因為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春天辛勤勞種的果樹,到了秋天就結滿了火紅火紅的果實。

果園的豐收吸引了許多小動物前來覓食,紅彤彤的山楂像是透露著少女般青春而酸甜的滋味。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家鄉屋前的空地上散養著無拘無束的走地雞。大公雞和母雞似乎在開安全教育大會,跟小雞叮囑著不可以到處亂跑,還要提防狐狸烏鴉。

這幅作品《金龍、烏雲和人》,講述了一個令常秀峰奶奶驚心動魄的經歷。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金龍、烏雲和人》

在許多年前的一個夏天,常秀峰和幾個孩子在山上放牛,遇到了電閃雷鳴,當即劈死了幾頭牛。傾盆大雨,河水暴漲,他們被困在山上整整一天一夜。

畫中五個小人蜷縮在一角而頭頂烏雲黑壓壓一片,還有一條明亮晃眼的龍穿梭其中,就是常秀峰記憶中那場可怕的雷暴雨。

常秀峰奶奶愛上了用畫畫的方式講述家鄉的故事,作品越畫越多,不知不覺就畫了一百多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和她的畫

兒子江華和做美術編輯的兒媳得知沒有受過教育的老母親居然會畫畫,感到十分震驚。儘管他們看得出,母親的畫既不懂透視也不合比例,但他們依然十分支持母親的“後印象派”繪畫創作。

兒子江華說:“母親竟然會畫畫,這的確是一個神奇的事情……母親不認識字和不會畫畫的先天優勢,造就了她只能通過稚拙的畫來回憶以及記錄。這對於我們來說,是獨特的東西。她這些純樸、發乎自然之心的畫,是獨一無二的。”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村頭百年老槐樹》和老家

在兒子江華的幫助下,2007年常秀峰奶奶在香港辦展,還出了一本畫冊義賣,曾轟動一時。

2009年,常秀峰推出了作品集《梵高奶奶的世界》,裡面收錄了她大部分的作品。2010年,兒童繪本《俺們農村》面世,常秀峰奶奶給小孫女以及所有城裡的孩子,打開了淳美鄉村的畫卷。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在《俺們農村》繪本中的作品

常秀峰奶奶的質樸的鄉村圖畫受到了人們喜愛,連法國著名攝影師魯斯本也收藏了她的作品《石榴樹》。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石榴樹》,由法國攝影師魯斯本收藏

她的作品不僅給城裡的孩子展現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還給城裡打拼的人帶去了淡淡的鄉愁——讓遊子懷念故鄉,同時也溫暖了遊子的心。

今年8月,“梵高奶奶”常秀峰安詳地走了,享年83歲。我們懷念她,記得她曾用最質樸的畫,向世界傳遞了她記憶中的家鄉。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常秀峰奶奶以圖畫的方式給小孫女講故事,小孫女能馬上理解;兒子江華髮現母親會畫畫,不僅尊重母親的愛好,還把母親的作品傳播出去。

常秀峰奶奶一家都善於溝通,能夠互相理解和尊重,但我們生活中還面臨不少代溝或者雙方不能互相理解的事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瓜香四溢》

女孩子長大了開始愛美,家長卻覺得化妝是壞孩子才會做的事情;孩子的作業總做不對,父母耐不住脾氣罵著“怎麼講都不懂,你怎麼這麼笨”的說辭;老一輩想學習使用智能手機,請教了年輕人幾次,年輕人卻嫌棄老人家浪費他時間。

孩子愛玩音樂,父母擔心孩子影響學習,考不上好學校;女孩在城裡打拼,父母卻擔心女兒老大不小了,不斷催促女兒趕緊找個好人家,以免耽誤結婚生子;孩子想往電競行業發展,老一輩卻覺得不找“鐵飯碗”就是不務正業。

"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奶奶——奶奶!”

小孫女玩耍回來,一邊呼喚著奶奶,一邊肆無忌憚地在家裡蹦蹦跳跳。

“哎喲,慢點跑,”奶奶笑著向小孫女招手,示意小孫女待在身邊,“這兒地方太小囉,不像老家地兒大,小心別磕磕碰碰到囉。”

“老家地方大,那奶奶的家鄉是什麼樣的呢?”在城裡長大的小孫女好奇地問。

“哎喲,奶奶以前的家鄉嘛,”奶奶慢慢地回想,想說的時候又遲疑了一下,“俺們村裡種植了些山楂樹……屋子還是土坯房,後面還有條小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山楂樹的果子是紅的嗎?小溪長什麼樣的呢?”沒等奶奶說完,小孫女迫不及待地發問。

“果子是紅的,葉子是綠的,小溪是藍的……”

奶奶模糊地描述著家鄉的景物,但是不管怎麼描述,小孫女始終捉摸不透奶奶老家的模樣。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這時,奶奶“急中生智”,她順手拿起了一旁的白紙和彩色蠟筆,在紙上畫了棵樹,然後把果子塗成紅色,再把葉子塗成綠色。

“這是奶奶家的山楂樹!”小孫女突然大叫起來。

奶奶一邊指著她的畫,一邊告訴小孫女,“是喲,以前呀,這棵山楂樹可結實了,夏天的時候,葉子碧綠碧綠的,到了秋天就會長好多紅彤彤的山楂果子囉。”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秋天的石榴和山楂》

小孫女通過奶奶的畫,一下子就明白了山楂樹的樣子。奶奶也覺得畫畫這個玩意有意思,便開始用畫筆給小孫女描繪更多的家鄉故事。


老奶奶畫的山楂樹是她第一次接觸繪畫。那一年,小孫女3歲,老奶奶67歲。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這位奶奶的名字叫常秀峰,是一個河南方城縣的農村老太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

常秀峰沒有上過學,也不識一字。為了給小孫女介紹家鄉的景物,她67歲時才開始作畫。她驚人的天賦和熱情的畫風,如今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梵高奶奶”。

在2006年6月和11月,常秀峰奶奶曾兩次受邀做客知名節目《魯豫有約》。演播大廳裡,一幅老太太畫的《向日葵》和梵高的《向日葵》並排擺放。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梵高作品《15朵向日葵》(左)與常秀峰作品《向日葵》(右)

主持人魯豫問她,覺得這兩幅畫怎麼樣。常秀峰奶奶不認識梵高,她直爽地說:

“這個叫梵高的人一定很不開心,他的向日葵不伸展,畫的苦。我的向日葵有陽光溫暖的地,有土地養著它,有水滋潤著它,就像我畫著它的心情一樣,很幸福!”

常秀峰奶奶的笑容總是掛著臉上,因此她筆下的畫也洋溢著熱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在奶奶的腦海中,家鄉是繽紛燦爛的。黃土紅磚房前掛著火紅的辣椒,背後有無盡的綠葉鮮花,鴨子在小溪游泳,感受著春暖的氣息。

相比之下,儘管奶奶曾搬到廣州生活了三年,但她很少畫身邊的高樓大廈。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奶奶最喜歡秋天,因為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春天辛勤勞種的果樹,到了秋天就結滿了火紅火紅的果實。

果園的豐收吸引了許多小動物前來覓食,紅彤彤的山楂像是透露著少女般青春而酸甜的滋味。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家鄉屋前的空地上散養著無拘無束的走地雞。大公雞和母雞似乎在開安全教育大會,跟小雞叮囑著不可以到處亂跑,還要提防狐狸烏鴉。

這幅作品《金龍、烏雲和人》,講述了一個令常秀峰奶奶驚心動魄的經歷。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金龍、烏雲和人》

在許多年前的一個夏天,常秀峰和幾個孩子在山上放牛,遇到了電閃雷鳴,當即劈死了幾頭牛。傾盆大雨,河水暴漲,他們被困在山上整整一天一夜。

畫中五個小人蜷縮在一角而頭頂烏雲黑壓壓一片,還有一條明亮晃眼的龍穿梭其中,就是常秀峰記憶中那場可怕的雷暴雨。

常秀峰奶奶愛上了用畫畫的方式講述家鄉的故事,作品越畫越多,不知不覺就畫了一百多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和她的畫

兒子江華和做美術編輯的兒媳得知沒有受過教育的老母親居然會畫畫,感到十分震驚。儘管他們看得出,母親的畫既不懂透視也不合比例,但他們依然十分支持母親的“後印象派”繪畫創作。

兒子江華說:“母親竟然會畫畫,這的確是一個神奇的事情……母親不認識字和不會畫畫的先天優勢,造就了她只能通過稚拙的畫來回憶以及記錄。這對於我們來說,是獨特的東西。她這些純樸、發乎自然之心的畫,是獨一無二的。”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村頭百年老槐樹》和老家

在兒子江華的幫助下,2007年常秀峰奶奶在香港辦展,還出了一本畫冊義賣,曾轟動一時。

2009年,常秀峰推出了作品集《梵高奶奶的世界》,裡面收錄了她大部分的作品。2010年,兒童繪本《俺們農村》面世,常秀峰奶奶給小孫女以及所有城裡的孩子,打開了淳美鄉村的畫卷。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在《俺們農村》繪本中的作品

常秀峰奶奶的質樸的鄉村圖畫受到了人們喜愛,連法國著名攝影師魯斯本也收藏了她的作品《石榴樹》。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石榴樹》,由法國攝影師魯斯本收藏

她的作品不僅給城裡的孩子展現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還給城裡打拼的人帶去了淡淡的鄉愁——讓遊子懷念故鄉,同時也溫暖了遊子的心。

今年8月,“梵高奶奶”常秀峰安詳地走了,享年83歲。我們懷念她,記得她曾用最質樸的畫,向世界傳遞了她記憶中的家鄉。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常秀峰奶奶以圖畫的方式給小孫女講故事,小孫女能馬上理解;兒子江華髮現母親會畫畫,不僅尊重母親的愛好,還把母親的作品傳播出去。

常秀峰奶奶一家都善於溝通,能夠互相理解和尊重,但我們生活中還面臨不少代溝或者雙方不能互相理解的事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瓜香四溢》

女孩子長大了開始愛美,家長卻覺得化妝是壞孩子才會做的事情;孩子的作業總做不對,父母耐不住脾氣罵著“怎麼講都不懂,你怎麼這麼笨”的說辭;老一輩想學習使用智能手機,請教了年輕人幾次,年輕人卻嫌棄老人家浪費他時間。

孩子愛玩音樂,父母擔心孩子影響學習,考不上好學校;女孩在城裡打拼,父母卻擔心女兒老大不小了,不斷催促女兒趕緊找個好人家,以免耽誤結婚生子;孩子想往電競行業發展,老一輩卻覺得不找“鐵飯碗”就是不務正業。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野百合也有春天》

小到生活瑣事,大到人生方向,小孩成長與父母相處的過程中,似乎誰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但是想法卻永遠不能同步。

兩代人之間在思想、價值觀念、生活態度和愛好方便的差異會帶來所謂的代溝,代溝即彼此的觀點雙方對無法認同,由此造成對立而無法進行良好的溝通。

有一句話說得好:“父母的建議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穩妥的。”

誰的父母給子女提意見的初衷不是好的呢?有時候,造成矛盾的可能只是沒有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理解,以及溝通的方式不對。

"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奶奶——奶奶!”

小孫女玩耍回來,一邊呼喚著奶奶,一邊肆無忌憚地在家裡蹦蹦跳跳。

“哎喲,慢點跑,”奶奶笑著向小孫女招手,示意小孫女待在身邊,“這兒地方太小囉,不像老家地兒大,小心別磕磕碰碰到囉。”

“老家地方大,那奶奶的家鄉是什麼樣的呢?”在城裡長大的小孫女好奇地問。

“哎喲,奶奶以前的家鄉嘛,”奶奶慢慢地回想,想說的時候又遲疑了一下,“俺們村裡種植了些山楂樹……屋子還是土坯房,後面還有條小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山楂樹的果子是紅的嗎?小溪長什麼樣的呢?”沒等奶奶說完,小孫女迫不及待地發問。

“果子是紅的,葉子是綠的,小溪是藍的……”

奶奶模糊地描述著家鄉的景物,但是不管怎麼描述,小孫女始終捉摸不透奶奶老家的模樣。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這時,奶奶“急中生智”,她順手拿起了一旁的白紙和彩色蠟筆,在紙上畫了棵樹,然後把果子塗成紅色,再把葉子塗成綠色。

“這是奶奶家的山楂樹!”小孫女突然大叫起來。

奶奶一邊指著她的畫,一邊告訴小孫女,“是喲,以前呀,這棵山楂樹可結實了,夏天的時候,葉子碧綠碧綠的,到了秋天就會長好多紅彤彤的山楂果子囉。”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秋天的石榴和山楂》

小孫女通過奶奶的畫,一下子就明白了山楂樹的樣子。奶奶也覺得畫畫這個玩意有意思,便開始用畫筆給小孫女描繪更多的家鄉故事。


老奶奶畫的山楂樹是她第一次接觸繪畫。那一年,小孫女3歲,老奶奶67歲。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這位奶奶的名字叫常秀峰,是一個河南方城縣的農村老太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

常秀峰沒有上過學,也不識一字。為了給小孫女介紹家鄉的景物,她67歲時才開始作畫。她驚人的天賦和熱情的畫風,如今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梵高奶奶”。

在2006年6月和11月,常秀峰奶奶曾兩次受邀做客知名節目《魯豫有約》。演播大廳裡,一幅老太太畫的《向日葵》和梵高的《向日葵》並排擺放。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梵高作品《15朵向日葵》(左)與常秀峰作品《向日葵》(右)

主持人魯豫問她,覺得這兩幅畫怎麼樣。常秀峰奶奶不認識梵高,她直爽地說:

“這個叫梵高的人一定很不開心,他的向日葵不伸展,畫的苦。我的向日葵有陽光溫暖的地,有土地養著它,有水滋潤著它,就像我畫著它的心情一樣,很幸福!”

常秀峰奶奶的笑容總是掛著臉上,因此她筆下的畫也洋溢著熱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在奶奶的腦海中,家鄉是繽紛燦爛的。黃土紅磚房前掛著火紅的辣椒,背後有無盡的綠葉鮮花,鴨子在小溪游泳,感受著春暖的氣息。

相比之下,儘管奶奶曾搬到廣州生活了三年,但她很少畫身邊的高樓大廈。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奶奶最喜歡秋天,因為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春天辛勤勞種的果樹,到了秋天就結滿了火紅火紅的果實。

果園的豐收吸引了許多小動物前來覓食,紅彤彤的山楂像是透露著少女般青春而酸甜的滋味。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家鄉屋前的空地上散養著無拘無束的走地雞。大公雞和母雞似乎在開安全教育大會,跟小雞叮囑著不可以到處亂跑,還要提防狐狸烏鴉。

這幅作品《金龍、烏雲和人》,講述了一個令常秀峰奶奶驚心動魄的經歷。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金龍、烏雲和人》

在許多年前的一個夏天,常秀峰和幾個孩子在山上放牛,遇到了電閃雷鳴,當即劈死了幾頭牛。傾盆大雨,河水暴漲,他們被困在山上整整一天一夜。

畫中五個小人蜷縮在一角而頭頂烏雲黑壓壓一片,還有一條明亮晃眼的龍穿梭其中,就是常秀峰記憶中那場可怕的雷暴雨。

常秀峰奶奶愛上了用畫畫的方式講述家鄉的故事,作品越畫越多,不知不覺就畫了一百多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和她的畫

兒子江華和做美術編輯的兒媳得知沒有受過教育的老母親居然會畫畫,感到十分震驚。儘管他們看得出,母親的畫既不懂透視也不合比例,但他們依然十分支持母親的“後印象派”繪畫創作。

兒子江華說:“母親竟然會畫畫,這的確是一個神奇的事情……母親不認識字和不會畫畫的先天優勢,造就了她只能通過稚拙的畫來回憶以及記錄。這對於我們來說,是獨特的東西。她這些純樸、發乎自然之心的畫,是獨一無二的。”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村頭百年老槐樹》和老家

在兒子江華的幫助下,2007年常秀峰奶奶在香港辦展,還出了一本畫冊義賣,曾轟動一時。

2009年,常秀峰推出了作品集《梵高奶奶的世界》,裡面收錄了她大部分的作品。2010年,兒童繪本《俺們農村》面世,常秀峰奶奶給小孫女以及所有城裡的孩子,打開了淳美鄉村的畫卷。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在《俺們農村》繪本中的作品

常秀峰奶奶的質樸的鄉村圖畫受到了人們喜愛,連法國著名攝影師魯斯本也收藏了她的作品《石榴樹》。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石榴樹》,由法國攝影師魯斯本收藏

她的作品不僅給城裡的孩子展現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還給城裡打拼的人帶去了淡淡的鄉愁——讓遊子懷念故鄉,同時也溫暖了遊子的心。

今年8月,“梵高奶奶”常秀峰安詳地走了,享年83歲。我們懷念她,記得她曾用最質樸的畫,向世界傳遞了她記憶中的家鄉。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常秀峰奶奶以圖畫的方式給小孫女講故事,小孫女能馬上理解;兒子江華髮現母親會畫畫,不僅尊重母親的愛好,還把母親的作品傳播出去。

常秀峰奶奶一家都善於溝通,能夠互相理解和尊重,但我們生活中還面臨不少代溝或者雙方不能互相理解的事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瓜香四溢》

女孩子長大了開始愛美,家長卻覺得化妝是壞孩子才會做的事情;孩子的作業總做不對,父母耐不住脾氣罵著“怎麼講都不懂,你怎麼這麼笨”的說辭;老一輩想學習使用智能手機,請教了年輕人幾次,年輕人卻嫌棄老人家浪費他時間。

孩子愛玩音樂,父母擔心孩子影響學習,考不上好學校;女孩在城裡打拼,父母卻擔心女兒老大不小了,不斷催促女兒趕緊找個好人家,以免耽誤結婚生子;孩子想往電競行業發展,老一輩卻覺得不找“鐵飯碗”就是不務正業。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野百合也有春天》

小到生活瑣事,大到人生方向,小孩成長與父母相處的過程中,似乎誰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但是想法卻永遠不能同步。

兩代人之間在思想、價值觀念、生活態度和愛好方便的差異會帶來所謂的代溝,代溝即彼此的觀點雙方對無法認同,由此造成對立而無法進行良好的溝通。

有一句話說得好:“父母的建議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穩妥的。”

誰的父母給子女提意見的初衷不是好的呢?有時候,造成矛盾的可能只是沒有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理解,以及溝通的方式不對。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


常秀峰奶奶做了一個好榜樣。她掌握了和小孫女溝通的技巧,用繪畫重現家鄉的印象,試圖讓小孫女理解,奶奶記憶中的家鄉就是這個樣子的。

她說:“我不是畫家,我是一個農民。一輩子不會寫字,所以只能通過畫出來,體現自己的生活。”

假如奶奶只會拼命的講解,而忽視小孫女的感受的話,雙方可能會鬧得不愉快。

而通過繪畫探索出自己的愛好,也是最美好的存在。繪畫不僅是常秀峰奶奶的興趣愛好,還是她向外界傳達的溝通方式。

"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奶奶——奶奶!”

小孫女玩耍回來,一邊呼喚著奶奶,一邊肆無忌憚地在家裡蹦蹦跳跳。

“哎喲,慢點跑,”奶奶笑著向小孫女招手,示意小孫女待在身邊,“這兒地方太小囉,不像老家地兒大,小心別磕磕碰碰到囉。”

“老家地方大,那奶奶的家鄉是什麼樣的呢?”在城裡長大的小孫女好奇地問。

“哎喲,奶奶以前的家鄉嘛,”奶奶慢慢地回想,想說的時候又遲疑了一下,“俺們村裡種植了些山楂樹……屋子還是土坯房,後面還有條小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山楂樹的果子是紅的嗎?小溪長什麼樣的呢?”沒等奶奶說完,小孫女迫不及待地發問。

“果子是紅的,葉子是綠的,小溪是藍的……”

奶奶模糊地描述著家鄉的景物,但是不管怎麼描述,小孫女始終捉摸不透奶奶老家的模樣。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這時,奶奶“急中生智”,她順手拿起了一旁的白紙和彩色蠟筆,在紙上畫了棵樹,然後把果子塗成紅色,再把葉子塗成綠色。

“這是奶奶家的山楂樹!”小孫女突然大叫起來。

奶奶一邊指著她的畫,一邊告訴小孫女,“是喲,以前呀,這棵山楂樹可結實了,夏天的時候,葉子碧綠碧綠的,到了秋天就會長好多紅彤彤的山楂果子囉。”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秋天的石榴和山楂》

小孫女通過奶奶的畫,一下子就明白了山楂樹的樣子。奶奶也覺得畫畫這個玩意有意思,便開始用畫筆給小孫女描繪更多的家鄉故事。


老奶奶畫的山楂樹是她第一次接觸繪畫。那一年,小孫女3歲,老奶奶67歲。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這位奶奶的名字叫常秀峰,是一個河南方城縣的農村老太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

常秀峰沒有上過學,也不識一字。為了給小孫女介紹家鄉的景物,她67歲時才開始作畫。她驚人的天賦和熱情的畫風,如今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梵高奶奶”。

在2006年6月和11月,常秀峰奶奶曾兩次受邀做客知名節目《魯豫有約》。演播大廳裡,一幅老太太畫的《向日葵》和梵高的《向日葵》並排擺放。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梵高作品《15朵向日葵》(左)與常秀峰作品《向日葵》(右)

主持人魯豫問她,覺得這兩幅畫怎麼樣。常秀峰奶奶不認識梵高,她直爽地說:

“這個叫梵高的人一定很不開心,他的向日葵不伸展,畫的苦。我的向日葵有陽光溫暖的地,有土地養著它,有水滋潤著它,就像我畫著它的心情一樣,很幸福!”

常秀峰奶奶的笑容總是掛著臉上,因此她筆下的畫也洋溢著熱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在奶奶的腦海中,家鄉是繽紛燦爛的。黃土紅磚房前掛著火紅的辣椒,背後有無盡的綠葉鮮花,鴨子在小溪游泳,感受著春暖的氣息。

相比之下,儘管奶奶曾搬到廣州生活了三年,但她很少畫身邊的高樓大廈。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奶奶最喜歡秋天,因為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春天辛勤勞種的果樹,到了秋天就結滿了火紅火紅的果實。

果園的豐收吸引了許多小動物前來覓食,紅彤彤的山楂像是透露著少女般青春而酸甜的滋味。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家鄉屋前的空地上散養著無拘無束的走地雞。大公雞和母雞似乎在開安全教育大會,跟小雞叮囑著不可以到處亂跑,還要提防狐狸烏鴉。

這幅作品《金龍、烏雲和人》,講述了一個令常秀峰奶奶驚心動魄的經歷。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金龍、烏雲和人》

在許多年前的一個夏天,常秀峰和幾個孩子在山上放牛,遇到了電閃雷鳴,當即劈死了幾頭牛。傾盆大雨,河水暴漲,他們被困在山上整整一天一夜。

畫中五個小人蜷縮在一角而頭頂烏雲黑壓壓一片,還有一條明亮晃眼的龍穿梭其中,就是常秀峰記憶中那場可怕的雷暴雨。

常秀峰奶奶愛上了用畫畫的方式講述家鄉的故事,作品越畫越多,不知不覺就畫了一百多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和她的畫

兒子江華和做美術編輯的兒媳得知沒有受過教育的老母親居然會畫畫,感到十分震驚。儘管他們看得出,母親的畫既不懂透視也不合比例,但他們依然十分支持母親的“後印象派”繪畫創作。

兒子江華說:“母親竟然會畫畫,這的確是一個神奇的事情……母親不認識字和不會畫畫的先天優勢,造就了她只能通過稚拙的畫來回憶以及記錄。這對於我們來說,是獨特的東西。她這些純樸、發乎自然之心的畫,是獨一無二的。”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村頭百年老槐樹》和老家

在兒子江華的幫助下,2007年常秀峰奶奶在香港辦展,還出了一本畫冊義賣,曾轟動一時。

2009年,常秀峰推出了作品集《梵高奶奶的世界》,裡面收錄了她大部分的作品。2010年,兒童繪本《俺們農村》面世,常秀峰奶奶給小孫女以及所有城裡的孩子,打開了淳美鄉村的畫卷。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在《俺們農村》繪本中的作品

常秀峰奶奶的質樸的鄉村圖畫受到了人們喜愛,連法國著名攝影師魯斯本也收藏了她的作品《石榴樹》。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石榴樹》,由法國攝影師魯斯本收藏

她的作品不僅給城裡的孩子展現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還給城裡打拼的人帶去了淡淡的鄉愁——讓遊子懷念故鄉,同時也溫暖了遊子的心。

今年8月,“梵高奶奶”常秀峰安詳地走了,享年83歲。我們懷念她,記得她曾用最質樸的畫,向世界傳遞了她記憶中的家鄉。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常秀峰奶奶以圖畫的方式給小孫女講故事,小孫女能馬上理解;兒子江華髮現母親會畫畫,不僅尊重母親的愛好,還把母親的作品傳播出去。

常秀峰奶奶一家都善於溝通,能夠互相理解和尊重,但我們生活中還面臨不少代溝或者雙方不能互相理解的事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瓜香四溢》

女孩子長大了開始愛美,家長卻覺得化妝是壞孩子才會做的事情;孩子的作業總做不對,父母耐不住脾氣罵著“怎麼講都不懂,你怎麼這麼笨”的說辭;老一輩想學習使用智能手機,請教了年輕人幾次,年輕人卻嫌棄老人家浪費他時間。

孩子愛玩音樂,父母擔心孩子影響學習,考不上好學校;女孩在城裡打拼,父母卻擔心女兒老大不小了,不斷催促女兒趕緊找個好人家,以免耽誤結婚生子;孩子想往電競行業發展,老一輩卻覺得不找“鐵飯碗”就是不務正業。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野百合也有春天》

小到生活瑣事,大到人生方向,小孩成長與父母相處的過程中,似乎誰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但是想法卻永遠不能同步。

兩代人之間在思想、價值觀念、生活態度和愛好方便的差異會帶來所謂的代溝,代溝即彼此的觀點雙方對無法認同,由此造成對立而無法進行良好的溝通。

有一句話說得好:“父母的建議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穩妥的。”

誰的父母給子女提意見的初衷不是好的呢?有時候,造成矛盾的可能只是沒有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理解,以及溝通的方式不對。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


常秀峰奶奶做了一個好榜樣。她掌握了和小孫女溝通的技巧,用繪畫重現家鄉的印象,試圖讓小孫女理解,奶奶記憶中的家鄉就是這個樣子的。

她說:“我不是畫家,我是一個農民。一輩子不會寫字,所以只能通過畫出來,體現自己的生活。”

假如奶奶只會拼命的講解,而忽視小孫女的感受的話,雙方可能會鬧得不愉快。

而通過繪畫探索出自己的愛好,也是最美好的存在。繪畫不僅是常秀峰奶奶的興趣愛好,還是她向外界傳達的溝通方式。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

有時候,繪畫和寫信是互通的,溝通的原理都一樣。二者都是以紙筆做媒介,經過一定的時間差傳達出執筆人心中的想法。更重要的是,畫畫能給人帶來一種成就感。

當你希望尋求一種表達方式,去告訴外界你所認知的世界,你可以選擇像常秀峰奶奶一樣畫畫。

不用在意線條是否足夠圓滑,不用在意色彩是否足夠飽滿,不用在意構圖是否完美,只需要去感知,去探索,去體驗,去創作,擁有屬於自己的表達。

也許,拾起一支畫筆,我們都可以找到表達自我與溝通世界的方式。


參考資料:

《“梵高奶奶”離開了,如願回到了她畫中的故鄉,也葬在了故鄉》文/偵眼界

綜合網絡資訊

"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奶奶——奶奶!”

小孫女玩耍回來,一邊呼喚著奶奶,一邊肆無忌憚地在家裡蹦蹦跳跳。

“哎喲,慢點跑,”奶奶笑著向小孫女招手,示意小孫女待在身邊,“這兒地方太小囉,不像老家地兒大,小心別磕磕碰碰到囉。”

“老家地方大,那奶奶的家鄉是什麼樣的呢?”在城裡長大的小孫女好奇地問。

“哎喲,奶奶以前的家鄉嘛,”奶奶慢慢地回想,想說的時候又遲疑了一下,“俺們村裡種植了些山楂樹……屋子還是土坯房,後面還有條小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山楂樹的果子是紅的嗎?小溪長什麼樣的呢?”沒等奶奶說完,小孫女迫不及待地發問。

“果子是紅的,葉子是綠的,小溪是藍的……”

奶奶模糊地描述著家鄉的景物,但是不管怎麼描述,小孫女始終捉摸不透奶奶老家的模樣。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這時,奶奶“急中生智”,她順手拿起了一旁的白紙和彩色蠟筆,在紙上畫了棵樹,然後把果子塗成紅色,再把葉子塗成綠色。

“這是奶奶家的山楂樹!”小孫女突然大叫起來。

奶奶一邊指著她的畫,一邊告訴小孫女,“是喲,以前呀,這棵山楂樹可結實了,夏天的時候,葉子碧綠碧綠的,到了秋天就會長好多紅彤彤的山楂果子囉。”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秋天的石榴和山楂》

小孫女通過奶奶的畫,一下子就明白了山楂樹的樣子。奶奶也覺得畫畫這個玩意有意思,便開始用畫筆給小孫女描繪更多的家鄉故事。


老奶奶畫的山楂樹是她第一次接觸繪畫。那一年,小孫女3歲,老奶奶67歲。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這位奶奶的名字叫常秀峰,是一個河南方城縣的農村老太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

常秀峰沒有上過學,也不識一字。為了給小孫女介紹家鄉的景物,她67歲時才開始作畫。她驚人的天賦和熱情的畫風,如今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梵高奶奶”。

在2006年6月和11月,常秀峰奶奶曾兩次受邀做客知名節目《魯豫有約》。演播大廳裡,一幅老太太畫的《向日葵》和梵高的《向日葵》並排擺放。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梵高作品《15朵向日葵》(左)與常秀峰作品《向日葵》(右)

主持人魯豫問她,覺得這兩幅畫怎麼樣。常秀峰奶奶不認識梵高,她直爽地說:

“這個叫梵高的人一定很不開心,他的向日葵不伸展,畫的苦。我的向日葵有陽光溫暖的地,有土地養著它,有水滋潤著它,就像我畫著它的心情一樣,很幸福!”

常秀峰奶奶的笑容總是掛著臉上,因此她筆下的畫也洋溢著熱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在奶奶的腦海中,家鄉是繽紛燦爛的。黃土紅磚房前掛著火紅的辣椒,背後有無盡的綠葉鮮花,鴨子在小溪游泳,感受著春暖的氣息。

相比之下,儘管奶奶曾搬到廣州生活了三年,但她很少畫身邊的高樓大廈。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奶奶最喜歡秋天,因為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春天辛勤勞種的果樹,到了秋天就結滿了火紅火紅的果實。

果園的豐收吸引了許多小動物前來覓食,紅彤彤的山楂像是透露著少女般青春而酸甜的滋味。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家鄉屋前的空地上散養著無拘無束的走地雞。大公雞和母雞似乎在開安全教育大會,跟小雞叮囑著不可以到處亂跑,還要提防狐狸烏鴉。

這幅作品《金龍、烏雲和人》,講述了一個令常秀峰奶奶驚心動魄的經歷。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金龍、烏雲和人》

在許多年前的一個夏天,常秀峰和幾個孩子在山上放牛,遇到了電閃雷鳴,當即劈死了幾頭牛。傾盆大雨,河水暴漲,他們被困在山上整整一天一夜。

畫中五個小人蜷縮在一角而頭頂烏雲黑壓壓一片,還有一條明亮晃眼的龍穿梭其中,就是常秀峰記憶中那場可怕的雷暴雨。

常秀峰奶奶愛上了用畫畫的方式講述家鄉的故事,作品越畫越多,不知不覺就畫了一百多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和她的畫

兒子江華和做美術編輯的兒媳得知沒有受過教育的老母親居然會畫畫,感到十分震驚。儘管他們看得出,母親的畫既不懂透視也不合比例,但他們依然十分支持母親的“後印象派”繪畫創作。

兒子江華說:“母親竟然會畫畫,這的確是一個神奇的事情……母親不認識字和不會畫畫的先天優勢,造就了她只能通過稚拙的畫來回憶以及記錄。這對於我們來說,是獨特的東西。她這些純樸、發乎自然之心的畫,是獨一無二的。”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村頭百年老槐樹》和老家

在兒子江華的幫助下,2007年常秀峰奶奶在香港辦展,還出了一本畫冊義賣,曾轟動一時。

2009年,常秀峰推出了作品集《梵高奶奶的世界》,裡面收錄了她大部分的作品。2010年,兒童繪本《俺們農村》面世,常秀峰奶奶給小孫女以及所有城裡的孩子,打開了淳美鄉村的畫卷。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在《俺們農村》繪本中的作品

常秀峰奶奶的質樸的鄉村圖畫受到了人們喜愛,連法國著名攝影師魯斯本也收藏了她的作品《石榴樹》。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石榴樹》,由法國攝影師魯斯本收藏

她的作品不僅給城裡的孩子展現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還給城裡打拼的人帶去了淡淡的鄉愁——讓遊子懷念故鄉,同時也溫暖了遊子的心。

今年8月,“梵高奶奶”常秀峰安詳地走了,享年83歲。我們懷念她,記得她曾用最質樸的畫,向世界傳遞了她記憶中的家鄉。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常秀峰奶奶以圖畫的方式給小孫女講故事,小孫女能馬上理解;兒子江華髮現母親會畫畫,不僅尊重母親的愛好,還把母親的作品傳播出去。

常秀峰奶奶一家都善於溝通,能夠互相理解和尊重,但我們生活中還面臨不少代溝或者雙方不能互相理解的事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瓜香四溢》

女孩子長大了開始愛美,家長卻覺得化妝是壞孩子才會做的事情;孩子的作業總做不對,父母耐不住脾氣罵著“怎麼講都不懂,你怎麼這麼笨”的說辭;老一輩想學習使用智能手機,請教了年輕人幾次,年輕人卻嫌棄老人家浪費他時間。

孩子愛玩音樂,父母擔心孩子影響學習,考不上好學校;女孩在城裡打拼,父母卻擔心女兒老大不小了,不斷催促女兒趕緊找個好人家,以免耽誤結婚生子;孩子想往電競行業發展,老一輩卻覺得不找“鐵飯碗”就是不務正業。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野百合也有春天》

小到生活瑣事,大到人生方向,小孩成長與父母相處的過程中,似乎誰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但是想法卻永遠不能同步。

兩代人之間在思想、價值觀念、生活態度和愛好方便的差異會帶來所謂的代溝,代溝即彼此的觀點雙方對無法認同,由此造成對立而無法進行良好的溝通。

有一句話說得好:“父母的建議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穩妥的。”

誰的父母給子女提意見的初衷不是好的呢?有時候,造成矛盾的可能只是沒有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理解,以及溝通的方式不對。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


常秀峰奶奶做了一個好榜樣。她掌握了和小孫女溝通的技巧,用繪畫重現家鄉的印象,試圖讓小孫女理解,奶奶記憶中的家鄉就是這個樣子的。

她說:“我不是畫家,我是一個農民。一輩子不會寫字,所以只能通過畫出來,體現自己的生活。”

假如奶奶只會拼命的講解,而忽視小孫女的感受的話,雙方可能會鬧得不愉快。

而通過繪畫探索出自己的愛好,也是最美好的存在。繪畫不僅是常秀峰奶奶的興趣愛好,還是她向外界傳達的溝通方式。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

有時候,繪畫和寫信是互通的,溝通的原理都一樣。二者都是以紙筆做媒介,經過一定的時間差傳達出執筆人心中的想法。更重要的是,畫畫能給人帶來一種成就感。

當你希望尋求一種表達方式,去告訴外界你所認知的世界,你可以選擇像常秀峰奶奶一樣畫畫。

不用在意線條是否足夠圓滑,不用在意色彩是否足夠飽滿,不用在意構圖是否完美,只需要去感知,去探索,去體驗,去創作,擁有屬於自己的表達。

也許,拾起一支畫筆,我們都可以找到表達自我與溝通世界的方式。


參考資料:

《“梵高奶奶”離開了,如願回到了她畫中的故鄉,也葬在了故鄉》文/偵眼界

綜合網絡資訊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奶奶——奶奶!”

小孫女玩耍回來,一邊呼喚著奶奶,一邊肆無忌憚地在家裡蹦蹦跳跳。

“哎喲,慢點跑,”奶奶笑著向小孫女招手,示意小孫女待在身邊,“這兒地方太小囉,不像老家地兒大,小心別磕磕碰碰到囉。”

“老家地方大,那奶奶的家鄉是什麼樣的呢?”在城裡長大的小孫女好奇地問。

“哎喲,奶奶以前的家鄉嘛,”奶奶慢慢地回想,想說的時候又遲疑了一下,“俺們村裡種植了些山楂樹……屋子還是土坯房,後面還有條小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山楂樹的果子是紅的嗎?小溪長什麼樣的呢?”沒等奶奶說完,小孫女迫不及待地發問。

“果子是紅的,葉子是綠的,小溪是藍的……”

奶奶模糊地描述著家鄉的景物,但是不管怎麼描述,小孫女始終捉摸不透奶奶老家的模樣。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這時,奶奶“急中生智”,她順手拿起了一旁的白紙和彩色蠟筆,在紙上畫了棵樹,然後把果子塗成紅色,再把葉子塗成綠色。

“這是奶奶家的山楂樹!”小孫女突然大叫起來。

奶奶一邊指著她的畫,一邊告訴小孫女,“是喲,以前呀,這棵山楂樹可結實了,夏天的時候,葉子碧綠碧綠的,到了秋天就會長好多紅彤彤的山楂果子囉。”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秋天的石榴和山楂》

小孫女通過奶奶的畫,一下子就明白了山楂樹的樣子。奶奶也覺得畫畫這個玩意有意思,便開始用畫筆給小孫女描繪更多的家鄉故事。


老奶奶畫的山楂樹是她第一次接觸繪畫。那一年,小孫女3歲,老奶奶67歲。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這位奶奶的名字叫常秀峰,是一個河南方城縣的農村老太太。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

常秀峰沒有上過學,也不識一字。為了給小孫女介紹家鄉的景物,她67歲時才開始作畫。她驚人的天賦和熱情的畫風,如今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梵高奶奶”。

在2006年6月和11月,常秀峰奶奶曾兩次受邀做客知名節目《魯豫有約》。演播大廳裡,一幅老太太畫的《向日葵》和梵高的《向日葵》並排擺放。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梵高作品《15朵向日葵》(左)與常秀峰作品《向日葵》(右)

主持人魯豫問她,覺得這兩幅畫怎麼樣。常秀峰奶奶不認識梵高,她直爽地說:

“這個叫梵高的人一定很不開心,他的向日葵不伸展,畫的苦。我的向日葵有陽光溫暖的地,有土地養著它,有水滋潤著它,就像我畫著它的心情一樣,很幸福!”

常秀峰奶奶的笑容總是掛著臉上,因此她筆下的畫也洋溢著熱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在奶奶的腦海中,家鄉是繽紛燦爛的。黃土紅磚房前掛著火紅的辣椒,背後有無盡的綠葉鮮花,鴨子在小溪游泳,感受著春暖的氣息。

相比之下,儘管奶奶曾搬到廣州生活了三年,但她很少畫身邊的高樓大廈。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奶奶最喜歡秋天,因為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春天辛勤勞種的果樹,到了秋天就結滿了火紅火紅的果實。

果園的豐收吸引了許多小動物前來覓食,紅彤彤的山楂像是透露著少女般青春而酸甜的滋味。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

家鄉屋前的空地上散養著無拘無束的走地雞。大公雞和母雞似乎在開安全教育大會,跟小雞叮囑著不可以到處亂跑,還要提防狐狸烏鴉。

這幅作品《金龍、烏雲和人》,講述了一個令常秀峰奶奶驚心動魄的經歷。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金龍、烏雲和人》

在許多年前的一個夏天,常秀峰和幾個孩子在山上放牛,遇到了電閃雷鳴,當即劈死了幾頭牛。傾盆大雨,河水暴漲,他們被困在山上整整一天一夜。

畫中五個小人蜷縮在一角而頭頂烏雲黑壓壓一片,還有一條明亮晃眼的龍穿梭其中,就是常秀峰記憶中那場可怕的雷暴雨。

常秀峰奶奶愛上了用畫畫的方式講述家鄉的故事,作品越畫越多,不知不覺就畫了一百多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和她的畫

兒子江華和做美術編輯的兒媳得知沒有受過教育的老母親居然會畫畫,感到十分震驚。儘管他們看得出,母親的畫既不懂透視也不合比例,但他們依然十分支持母親的“後印象派”繪畫創作。

兒子江華說:“母親竟然會畫畫,這的確是一個神奇的事情……母親不認識字和不會畫畫的先天優勢,造就了她只能通過稚拙的畫來回憶以及記錄。這對於我們來說,是獨特的東西。她這些純樸、發乎自然之心的畫,是獨一無二的。”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村頭百年老槐樹》和老家

在兒子江華的幫助下,2007年常秀峰奶奶在香港辦展,還出了一本畫冊義賣,曾轟動一時。

2009年,常秀峰推出了作品集《梵高奶奶的世界》,裡面收錄了她大部分的作品。2010年,兒童繪本《俺們農村》面世,常秀峰奶奶給小孫女以及所有城裡的孩子,打開了淳美鄉村的畫卷。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在《俺們農村》繪本中的作品

常秀峰奶奶的質樸的鄉村圖畫受到了人們喜愛,連法國著名攝影師魯斯本也收藏了她的作品《石榴樹》。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石榴樹》,由法國攝影師魯斯本收藏

她的作品不僅給城裡的孩子展現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還給城裡打拼的人帶去了淡淡的鄉愁——讓遊子懷念故鄉,同時也溫暖了遊子的心。

今年8月,“梵高奶奶”常秀峰安詳地走了,享年83歲。我們懷念她,記得她曾用最質樸的畫,向世界傳遞了她記憶中的家鄉。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常秀峰奶奶以圖畫的方式給小孫女講故事,小孫女能馬上理解;兒子江華髮現母親會畫畫,不僅尊重母親的愛好,還把母親的作品傳播出去。

常秀峰奶奶一家都善於溝通,能夠互相理解和尊重,但我們生活中還面臨不少代溝或者雙方不能互相理解的事情。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瓜香四溢》

女孩子長大了開始愛美,家長卻覺得化妝是壞孩子才會做的事情;孩子的作業總做不對,父母耐不住脾氣罵著“怎麼講都不懂,你怎麼這麼笨”的說辭;老一輩想學習使用智能手機,請教了年輕人幾次,年輕人卻嫌棄老人家浪費他時間。

孩子愛玩音樂,父母擔心孩子影響學習,考不上好學校;女孩在城裡打拼,父母卻擔心女兒老大不小了,不斷催促女兒趕緊找個好人家,以免耽誤結婚生子;孩子想往電競行業發展,老一輩卻覺得不找“鐵飯碗”就是不務正業。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作品《野百合也有春天》

小到生活瑣事,大到人生方向,小孩成長與父母相處的過程中,似乎誰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但是想法卻永遠不能同步。

兩代人之間在思想、價值觀念、生活態度和愛好方便的差異會帶來所謂的代溝,代溝即彼此的觀點雙方對無法認同,由此造成對立而無法進行良好的溝通。

有一句話說得好:“父母的建議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穩妥的。”

誰的父母給子女提意見的初衷不是好的呢?有時候,造成矛盾的可能只是沒有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理解,以及溝通的方式不對。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


常秀峰奶奶做了一個好榜樣。她掌握了和小孫女溝通的技巧,用繪畫重現家鄉的印象,試圖讓小孫女理解,奶奶記憶中的家鄉就是這個樣子的。

她說:“我不是畫家,我是一個農民。一輩子不會寫字,所以只能通過畫出來,體現自己的生活。”

假如奶奶只會拼命的講解,而忽視小孫女的感受的話,雙方可能會鬧得不愉快。

而通過繪畫探索出自己的愛好,也是最美好的存在。繪畫不僅是常秀峰奶奶的興趣愛好,還是她向外界傳達的溝通方式。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常秀峰奶奶

有時候,繪畫和寫信是互通的,溝通的原理都一樣。二者都是以紙筆做媒介,經過一定的時間差傳達出執筆人心中的想法。更重要的是,畫畫能給人帶來一種成就感。

當你希望尋求一種表達方式,去告訴外界你所認知的世界,你可以選擇像常秀峰奶奶一樣畫畫。

不用在意線條是否足夠圓滑,不用在意色彩是否足夠飽滿,不用在意構圖是否完美,只需要去感知,去探索,去體驗,去創作,擁有屬於自己的表達。

也許,拾起一支畫筆,我們都可以找到表達自我與溝通世界的方式。


參考資料:

《“梵高奶奶”離開了,如願回到了她畫中的故鄉,也葬在了故鄉》文/偵眼界

綜合網絡資訊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梵高奶奶”常秀峰: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用畫筆給孫女講故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