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主教走出的西方近代哲學

文人李東東 文人李東東 2017-10-10

西方的近代哲學又一個主要的特點:就是人從天主教裡走出來,也就是說這一時期的哲學研究主題不再是天主教,而更多的研究作為人的自身。要研究人就離不開人所賴以生存的自然,因此當哲學研究從天主教裡脫離,哲學研究的主題就從天主教改為人自身以及人自身所處的自然。

下邊我們來看一下15--17世紀西方近代哲學是什麼樣的,這一時期是西方近代哲學的第一個時期,哲學研究的主題是人與自然,形成兩種主要的認識:人文哲學與自然哲學。

持人文哲學的人認為人以自我為中心,沒有沒有利益的事情,而靈魂是沒有的,所以我們應該盡情享受,反對禁慾;持自然哲學的人認為人的認識是通過觀察得到的,這與經院哲學研究所用的推理不一樣。自然哲學的研究者也提出一些與經院哲學不同的認識,比如物質是永恆的,有時候物質的冷與熱是物質的屬性;還有我們的宇宙是無限的,太陽是宇宙的一部分;自然是由單子構成,單子是構成事物的物質。在自然哲學的研究者裡有不少人是科學家,因此他們在進行哲學研究的時候,往往還要進行一些魔術、鍊金術、占星術的活動,這也使得自然哲學的認識顯得不那麼接近哲學。

西方近代哲學的第二個時期是17世紀--18世紀,在這一時期哲學研究的主題是認識主體與認識客體,並且形成兩個派別:經驗論與唯理論。

在這裡要指出的是經驗論是唯物主義,因為經驗是人後天所獲得的認識,是人自身對自然的認識,這種認識是客觀的;經驗論者認為人所進行認識活動的自然是物質的,物質是各式各樣的,我們對自然進行認識就是為了改造自然;我們所用於認識的身體也是物質的,是自然的一種形式。

唯理論也是唯物主義,唯理論者認為我們所認識到的自然是客觀的存在,但是他們認為客觀的存在通過身體來認識,這種認識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有唯理論者認為自然是實體,我們的認識活動是實體的屬性。個別的事物是自然的一部分,個別的事物對自然的認識是通過身體的理性認識來實現的。

西方近代哲學的第三個時期是18世紀,哲學史上稱為“德國古典哲學”,主要代表有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與費爾巴哈。

西方近代哲學有一個主要的特點就是理性主義,持理性主義觀點的人認為客觀存在著的自然,在通過人的認識之後,才可以被認識,並且是真理;人的認識是自然的,客觀存在的自然是認識的來源,不過理性主義者將人的認識絕對化,並且把物質絕對化,使得人與物質成為兩個絕對的實體,附屬於一個實體:上帝。

通過西方近代哲學的三個時期的哲學研究主題,我們可以看到這一時期的西方哲學從天主教脫離,開始逐步認識到一些人文哲學與自然哲學的理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