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小寶的原型,288年前抵達大西洋,他帶著雍正皇帝的重大使命

第一個深入俄境的清朝使者應該是圖裡琛,他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奉命以原內閣侍讀身份出使土爾扈特,經由俄羅斯境內,三年後回京師覆命。

回國之後的圖裡琛把一路山川地理、民俗物產等情形,按照回憶編纂出一本《異域錄》,按其所說,“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纂述成編,以補亙古黃圖所未悉。”給了當時的清政府統治者以更加開闊的國際觀。

韋小寶的原型,288年前抵達大西洋,他帶著雍正皇帝的重大使命

金庸先生的《鹿鼎記》中的韋小寶韋爵爺的原型,按時間點分析更應該是索額圖,但索額圖兩次出使,一次到了喀爾喀便受阻於噶爾丹叛亂,一次只是到了尼布楚,即便是按照後來的分界線,也僅算是剛入俄境。

如若按照事蹟來說,深入俄境的圖裡琛比索額圖更加符合,但圖裡琛沒有抵達莫斯科,更沒有見到沙皇,所以,最符合原型定位的還是雍正年間的原侍郎託時帶領的使團。

託時使團的組建背景:

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之後,中俄東部邊界確定下來,軍事衝突不復存在,兩國展開了正常往來。

更加廣闊的北部邊界一直沒有確定,給漠北蒙古各部造成了很大困擾,他們的地盤經常受到沙俄蠶食,康熙帝多次要求重開談判以劃定北部邊界,沙俄採取拖字訣,久不予回覆,試圖以軍事實力不斷南探,強加既佔有的事實。

康熙六十年(1721年),清政府單方面停止俄方商團來華,想以此向俄方施壓,康熙此舉獲得了明顯成效,與更關心天朝上國尊嚴的清方相比,俄方更加重視雙方貿易現狀。

此後數年內,康熙辭世,接著彼得大帝辭世,他的妻子葉卡捷琳娜一世即位,雙方內部事務繁瑣,無暇外交事宜。

1728年,沙俄派遣來華的薩瓦使團與清方簽訂《恰克圖條約》,連同之前簽訂的《布連斯奇界約》、《阿巴哈伊圖界約》和《色楞額界約》,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10萬平方公里國土割讓給俄國,約定恰克圖互市。

韋小寶的原型,288年前抵達大西洋,他帶著雍正皇帝的重大使命

俄方賺得盆滿缽滿,當然是更加滿意的那一個。互市的開放,使得恰克圖成為“沙漠威尼斯”,僅1781年一年的貿易額就達到了757萬盧布。

俄國的“邊境居民對這一條約高興得無法形容,因為他們看到這一條約不僅沒有使他們的土地面積縮小,反而更加擴大了,有的地方擴大了幾天行程的面積,有的則擴大了幾個星期行程的面積,從而給俄國帶來了不少好處。”(俄)尼古拉▪班蒂什▪卡緬斯基著《俄中兩國外交文獻彙編 1619-1792》

清朝統治者則藉此打破雙方之間的長期僵局,從與沙俄的邊境紛爭中騰出手來,轉向更為難以對付的準噶爾部的挑戰,相比一點漠北苦寒之地,他們也覺得此舉可以贏得清俄之間的戰略合作前景,也沒吃虧。

託時使團的任務

早在1671年,噶爾丹就與俄國建立了正式外交接觸,整個十七世紀末期,噶爾丹始終沒有放棄與沙俄共建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的意圖,《尼布楚條約》簽訂之時,噶爾丹派出前往尼布楚的使者正好還在長途跋涉中,幸虧尼布楚條約簽訂的早,否則沙俄的談判底氣還要來得更足一些。

噶爾丹劍指漠北蒙古,夢想進而統一整個蒙古高原,與清政府是天然死敵,這一點在噶爾丹死後也未曾改變。

韋小寶的原型,288年前抵達大西洋,他帶著雍正皇帝的重大使命

噶爾丹

1717年,沙俄在準噶爾勘探出金礦,準噶爾汗策妄阿拉布坦又趁機向沙俄拋去橄欖枝,1721年,彼得一世本已同意了策妄阿拉布坦的合作建議,機緣巧合,隨著1725年彼得大帝的去世,即將達成的這種合作意向被意外中斷,俄準雙方的軍事聯盟暫時流局。

《布連斯奇界約》等系列邊界條約和《恰克圖條約》的簽訂,並沒有讓準噶爾死心,他們仍在尋找時機,奠定合作。而這一點,也被清朝統治者看到了眼裡。

通過贈送貝加爾湖西南一側十萬平方公里的漠北土地,清方換得了沙俄對準噶爾的不支持態度,為之後平定準噶爾贏得了時間和空間。

1727年,準噶爾汗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噶爾丹策零繼位,雍正決定利用這一大好時機徹底搞定準噶爾,戰爭打響之前,讓俄國人保持中立則成為其對俄外交重點。

1729年3月,雍正派兵正式打響了平定噶爾丹策零的西征之戰。

同年6月,清朝理藩院派出託時使團,前往俄國,目的是為了致祝彼得二世前一年的即位典禮,真實目的當然是為了重申、強調清方對俄方的立場表達——不能支持準噶爾。

此次使團的正使為前侍郎託時等5人及隨行20人,同行的還有一個由原副都統滿泰為代表的33人隊伍,滿泰等人的目的是出訪土爾扈特部。

臨行前,託時被刻意交代,需要當面向俄方陳清以下話術:若清方剿滅準方的過程中,準方殘餘勢力難免會竄入俄境,希望俄方擔待並自行處理,但不能夠進入準境,我們自己有信心有能力收拾他們,故不需要貴方援助。

隱含之意無需多言,不需要貴方支持我們,在語境上比請求對方“更不能支持他們”,則更加邊戴高帽,邊高屋建甌。

託時還得到了一個特殊交代,見到沙皇時,不要行三跪九叩之禮,這種禮儀只能用於大清皇帝,他一個“察罕汗”(清方稱呼沙皇專用詞)還不配,但考慮到俄方來使到中國一直很尊重大皇帝,也行中國式的三跪九叩禮,那麼為了表示我們來而不往非禮也,可以參照對待王爺的禮儀致之。

韋小寶的原型,288年前抵達大西洋,他帶著雍正皇帝的重大使命

託時使團的歷程

1730年2月7日,託時使團經恰克圖進入俄境,俄方以禮炮相迎,並派出差官格拉祖諾夫陪同前往莫斯科。

其實在20天之前,新任沙皇彼得二世已不幸病亡,他的姑姑,也就是彼得大帝的侄女安娜伊萬諾夫娜繼承了皇位,成為女沙皇安娜一世。沙俄沒有將此消息迅速通知清方,以至於託時所攜帶用來恭賀新皇彼得二世的公文顯得非常不合宜了。

清朝收到這個消息時,再通知託時使團回返肯定已經來不及,事實上,當他們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託時使團已經快要走到莫斯科了,雍正皇帝只好讓理藩院再次派出第二波使團,也就是內閣學士德新、侍讀學士巴延泰等23人的德新使團,前往俄國祝賀安娜一世即位。

前期出發的託時使團其實進入俄國後已經偶然得知又換了女沙皇的事情,但一直沒有得到俄方正式通知,陪同的格拉祖諾夫也奉命不提這茬兒,託時等人不敢怠慢,只好假裝一無所知,繼續行進。

1731年1月14日,託時使團乘坐9輛轎式馬車,在禮炮聲、鼓聲、和四個軍團樂隊的奏樂聲中進入莫斯科城,第三天,新女皇安娜一世在克里姆林宮召見了他們,放下了十八箱原本是為彼得二世準備的貴重賀禮後,託時等人按中國禮儀向女沙皇行禮,遞交國書,被盛宴款待,一直待到3月8日才離開莫斯科。

關於託時等人向女沙皇所行的禮儀,清朝典籍未做過多記載,但俄方歷史典籍裡有清晰記錄。

託時謹記臨行前的交代,未向女沙皇行清朝皇帝專受的三跪九叩之禮,而是標準的“一跪三叩首”之禮,進來三叩首,臨走三叩首,一共叩首六次,託時不辱使命,出色完成了雍正帝交付的禮儀任務(對待沙皇,參照王爺之禮),俄方也沒有給出不同意見,默認了這套東方禮儀。

即便是為了合縱連橫,算是有求於沙俄,但這點天朝上國尊嚴絕不能含糊,過程比結果更重要,雍正帝十分在意這份面子。

除了按照既定方針行的禮儀,託時還向俄方提出了四點建議和要求。

一、通報清方即將展開針對準噶爾的剿滅戰。

二、只要俄方不在剿滅戰中添亂,可以友好協商,適當給予俄方一部分當地土地。

三、不容許俄方收留準噶爾潰逃首領。

四、請求俄方派員配合滿泰使團土爾扈特部之行。

以上四條總結歸納於中方史籍,俄方史籍中未見。

韋小寶的原型,288年前抵達大西洋,他帶著雍正皇帝的重大使命

德新使團的歷程

託時使團先於滿泰使團匯合後,於1732年初回返,1月8日,回程中的他們與來訪的德新使團相遇,4月26日,德新使團抵達聖彼得堡,沒有錯過計劃於兩天後舉辦的女沙皇登基大典,次日,俄方為德新使團安排了規格不低於迎接託時使團時的入城式,在31響禮炮聲中進入聖彼得堡。

德新使團在聖彼得堡停留了兩個半月,1732年7月9日,他們向女沙皇安娜一世辭行,離開聖彼得堡。1733初,回到中國境內的恰克圖。

託時、德新使團的出訪意義

託時、德新使團通過這次抵達大西洋的長途外交活動,除了堅定宣示了雍正帝交代的東方王爺禮儀,還完成了主動出擊、連橫沙俄的目的。

事實上,在兩團出使俄境期間,也正是清準雙方戰鬥最激烈的時候,1731年的博克託嶺、和通泊之戰,準噶爾軍隊給長途奔襲的清軍結結實實的上了一堂新型火力戰課程,在此一戰役中,清軍統帥傅爾丹求勝心切,誤中敵計,上萬清軍被準噶爾軍隊打剩了兩千人,這也是損失慘重的一堂課程。

好處是,經過康熙、雍正多年的經營和外交努力,沙俄的確遵守了承諾,沒有在清軍危難之時落井下石,而是基本保持了中立態勢,只是斷斷續續接納了一批准噶爾逃亡首領。

託時使團在俄境的長途旅行之中,也應邀參觀了俄方的近代化工廠、軍事操演,甚至觀看了歌劇院演出,欣賞了高雅藝術。

韋小寶的原型,288年前抵達大西洋,他帶著雍正皇帝的重大使命

雖然後來繼任的乾隆皇帝或許是因為哪怕是以王禮參拜沙皇也有損天朝尊嚴,也可能因為雍正帝主動遣使“朝賀”沙皇登基、答允讓地等等太丟面子,他堅持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對待英國來使馬嘎爾尼,把雍正帝的國際正常交往道路徹底封死,醉心於他的十大武功、十全老人,總之是在編修雍正朝實錄時,把託時、德新奉使大西洋一事抹個乾淨。幸虧有其它史籍和俄方史籍做考據,總算是記錄下了這中俄關系史上友好往來的一頁。

參考資料: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代中俄關系檔案史料選編》

鄧文初:《雍正前後,大清對俄為何會採取主動的外交攻勢?》、《一般性知識的缺失是大清對外戰略中的致命傷》

王希隆:《託時、德新奉使俄國及其有關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