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影帝” 何以成了三八大蓋槍下鬼

威力 射擊 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戰 抗日戰爭 閱讀時代雜誌 2019-04-05

文/朱京斌

三八式步槍

“鬼子影帝” 何以成了三八大蓋槍下鬼

“鬼子影帝” 何以成了三八大蓋槍下鬼

80年前,日本為了煽動本國民眾支持侵華戰爭,拍攝了大量軍國主義紀錄片,其中有個叫飯冢國五郎的傢伙被吹捧為“軍神”,當時在日本家喻戶曉。這個狂妄至極的“鬼子影帝”萬萬沒想到,自己因拍片“擺姿勢”死在了中國士兵槍下,而要他命的則恰恰是日本產三八式步槍,真可謂“用刀殺人的,必被刀殺”。

致命的鋼盔

“鬼子影帝” 何以成了三八大蓋槍下鬼

“鬼子影帝” 何以成了三八大蓋槍下鬼

1938年9月3日,日本記者小悞行男帶著攝影隊來到廬山前線,採訪正與中國軍隊苦戰的日軍第 101 聯隊,頗有些名氣的聯隊長飯冢國五郎帶著這幫人繞著前線走了好幾圈,拍下很多素材。小悞發現飯冢晒得黝黑,頭髮蓬亂,滿眼血絲,形如惡鬼,很符合普通人對“軍神”的印象,於是請求飯冢再“客串”一段表演,展示“軍威”,提升士氣。

驕橫的飯冢覺得現場離中方陣地還有 200 多米,中國士兵射擊技術普遍不高,便答應小悞的請求,戴著鋼盔,光著膀子,揮舞著軍刀亂砍亂吼,讓攝影師拍個夠。結束後,飯冢和小悞握手告別,就在他轉身之際,一聲槍響,飯冢還沒來得及吭聲便栽倒在地,當眾人反應過來準備搶救時,他已氣絕身亡。事後證實,飯冢戴著掉漆的鋼盔,反射的光線引起對面我軍160師哨位的注意,哨兵手裡剛好有繳獲的三八式步槍,見此情景,決定打兩槍給小鬼子提個醒,讓他別太囂張。

按說,用沒有瞄準鏡的普通步槍打中幾百米外的活人,實在非常困難。可偏偏就那麼巧,子彈從飯冢背後直穿心臟,令其當場斃命。

三八大蓋是支什麼槍

“鬼子影帝” 何以成了三八大蓋槍下鬼

“鬼子影帝” 何以成了三八大蓋槍下鬼

三八式步槍,中國人習慣叫“三八大蓋”(典故源於槍機上的防塵蓋)。當年,中國軍人圍繞該槍爭議最多的就是殺傷力,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敵後游擊隊往往覺得這把槍的殺傷力偏小,容易“一槍兩眼”,中一槍仍能戰鬥的故事比比皆是;可國民黨軍卻覺得三八式威力大,認為日軍使用它命中人體後會爆炸,造成的傷口創面大。而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也認為三八式很厲害,命中後的死亡率和傷殘率都偏高。同樣一把槍,為何評價如此不同呢?

細究起來,三八式槍管長,槍口動能高,加之膛線纏距在二戰各國步槍中是最短的,使得彈道穩定性好,遠距離射擊精度高。經測試發現:150-200 米距離內,三八式發射的 6.5 毫米子彈命中人體時,彈頭會發生很大的變形,產生類似達姆彈(俗稱“開花彈”)的巨大傷口,這種威力可以足夠打倒一頭棕熊;200-600 米距離內,三八式的彈道同樣平直,但子彈的射入口和射出口幾乎一樣,就是所謂的“一槍兩眼”;超過600米後,該槍的威力就和其他步槍沒什麼差別了。

隱瞞死亡原因

瞭解這一點,就能明白為什麼不同部隊對三八式步槍具有不一樣的看法了。

中國正面戰場,日軍欺負國民黨軍缺少重武器,加上士兵普遍訓練素質差,因此日軍往往逼近到200米左右與國民黨軍對射,這一距離恰好是三八式威力最大的範圍,因此國民黨士兵才會有三八式殺傷效果大的錯覺。

中國敵後戰場則完全不同,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武裝極度缺少彈藥,我軍常常把日軍放近到幾十米的距離,先投一輪手榴彈,藉著煙霧掩護,用一兩輪排槍打亂日軍陣形後,便立即發起衝鋒,展開白刃格鬥。這個時候,日軍最多隻能開一兩次槍,射距常不足百米,子彈剛出膛,正是存速最高,彈道最穩定的時候,“一槍兩眼”的情況很容易出現。當年,華北民兵推廣“麻雀戰”,埋伏在日軍行軍路線附近,百米開外打一排槍就撤,等日軍反應過來,民兵基本跑到兩三百米外了,這個距離正是三八式彈道最穩定的區域,也容易上演“一槍兩眼”。

再回到飯冢國五郎,當時他所處的位置正好是 200 多米,理論上,三八式打過去,會產生“一槍兩眼”的情況,但子彈從背後射入,正中心臟,威力再小也能結束性命。正因為他的死法“太奇葩”,日軍只好篡改戰史,將他的死因說成是率部隊突圍時導致“胸部連中兩槍不幸陣亡”,“拍宣傳片送命”這件事則直接隱晦掉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