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

□霍德柱


"

□霍德柱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眼前這本書封面下部的插圖,相信大多的汲縣人都認得,那就是曾經在山彪出土的聞名天下的“戰國水陸攻戰銅鑑”之紋飾。其實,不僅是汲縣人認得,共和國曾經的幾代人都應該認得,因為它上過歷史教材的封面。

但認得歸認得,卻很少有人去深究:什麼叫做銅鑑?為什麼墓裡埋著銅鑑,這反映了什麼樣的禮制?山彪那個地方為什麼有戰國大墓?這些墓屬於當時的哪個國家?

"

□霍德柱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眼前這本書封面下部的插圖,相信大多的汲縣人都認得,那就是曾經在山彪出土的聞名天下的“戰國水陸攻戰銅鑑”之紋飾。其實,不僅是汲縣人認得,共和國曾經的幾代人都應該認得,因為它上過歷史教材的封面。

但認得歸認得,卻很少有人去深究:什麼叫做銅鑑?為什麼墓裡埋著銅鑑,這反映了什麼樣的禮制?山彪那個地方為什麼有戰國大墓?這些墓屬於當時的哪個國家?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今天的人們喜歡談古、懷古,卻不喜歡思古、研古。在文化快餐氾濫的時代,人們容易沉溺於過眼雲煙式的淺嘗輒止。國學熱的漫延讓許多人莫名其妙地趕復古的時髦,其實很少有人去關注中華文化最富有生命力的本質。比如說“陰陽”,在國學的話語體系中往往被奉若神明,其實學過《語文》的人都知道“山南水北謂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的說法,忽然有一天我們會頓悟:這“陰陽”實在太簡單了,我們衛輝北有太行,阻隔凜冽北風;南有黃河,帶來生命乳汁,這塊大地不正是適合先民生存的風水寶地嗎?具體到山彪這個地方,西北方層巒疊翠,仙翁、興工諸山皆太行餘脈,南面滔滔衛水曲折拱繞,它與輝縣東境的金燈寺、新鄉北境的五陵村三角鼎峙;同時,東南有古汲城,西北通輝縣,扼古晉進入中原腹地之要隘,這塊土地在春秋戰國那個冷兵器時代定時物阜民豐的兵家必爭之地,分佈著眾多的古墓葬亦非無因。

所以,民國二十四年的那個初夏,當盜墓的農民因分贓不均而起內訌時,一個重大的考古發現拉開了序幕。先期到達的河南博物館許敬武、段凌辰諸人在沒有解決鵝卵石潰壓難題的情況下,僅在一號大墓的淺層就挖出古物1016件。後期到達的中央研究院郭寶鈞、王湘等採用輪廓鑽探法,終於打開了一號大墓,出土了諸多震驚全國的古物,其中就有我們的主人公——一對銅鑑。

"

□霍德柱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眼前這本書封面下部的插圖,相信大多的汲縣人都認得,那就是曾經在山彪出土的聞名天下的“戰國水陸攻戰銅鑑”之紋飾。其實,不僅是汲縣人認得,共和國曾經的幾代人都應該認得,因為它上過歷史教材的封面。

但認得歸認得,卻很少有人去深究:什麼叫做銅鑑?為什麼墓裡埋著銅鑑,這反映了什麼樣的禮制?山彪那個地方為什麼有戰國大墓?這些墓屬於當時的哪個國家?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今天的人們喜歡談古、懷古,卻不喜歡思古、研古。在文化快餐氾濫的時代,人們容易沉溺於過眼雲煙式的淺嘗輒止。國學熱的漫延讓許多人莫名其妙地趕復古的時髦,其實很少有人去關注中華文化最富有生命力的本質。比如說“陰陽”,在國學的話語體系中往往被奉若神明,其實學過《語文》的人都知道“山南水北謂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的說法,忽然有一天我們會頓悟:這“陰陽”實在太簡單了,我們衛輝北有太行,阻隔凜冽北風;南有黃河,帶來生命乳汁,這塊大地不正是適合先民生存的風水寶地嗎?具體到山彪這個地方,西北方層巒疊翠,仙翁、興工諸山皆太行餘脈,南面滔滔衛水曲折拱繞,它與輝縣東境的金燈寺、新鄉北境的五陵村三角鼎峙;同時,東南有古汲城,西北通輝縣,扼古晉進入中原腹地之要隘,這塊土地在春秋戰國那個冷兵器時代定時物阜民豐的兵家必爭之地,分佈著眾多的古墓葬亦非無因。

所以,民國二十四年的那個初夏,當盜墓的農民因分贓不均而起內訌時,一個重大的考古發現拉開了序幕。先期到達的河南博物館許敬武、段凌辰諸人在沒有解決鵝卵石潰壓難題的情況下,僅在一號大墓的淺層就挖出古物1016件。後期到達的中央研究院郭寶鈞、王湘等採用輪廓鑽探法,終於打開了一號大墓,出土了諸多震驚全國的古物,其中就有我們的主人公——一對銅鑑。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所謂“鑑”,《說文》釋為“大盆也”,又釋為“鑑諸,可以取明水於月”。《周禮·秋官·司烜氏》:“以鑑取明水於月。”《廣韻》直接說“鏡也”。“鑑”的繁體是“鑑”,其右邊的“監”是個象形字,像人跪在盆邊往水裡看自己的影子,所以“鑑”既指盆又指鏡。這對銅鑑剛出土時的命名是有爭議的,有的學者認為叫盂比較合適,而郭寶鈞根據古籍中記載的古人喪葬時壺鑑連用的特點,再結合東周以後墓葬壺鑑連出的事實,確定此物為銅鑑。他認為,鑑以察形整容為主,墓葬中銅鑑屬於浴身之鑑,盛冰祭祀、盛冰浴屍之鑑,乃察形之鑑的推廣作用。山彪出土的這對銅鑑亦屬此用。

這對銅鑑大口曲壁,平底圈足。器壁甚薄,壁間對生四耳,鋪首銜環。最令人稱奇、讓人炫目的是壁飾圖案。圖案分三層,以寬帶二條界之。圖案作水陸攻戰紋。這些紋飾的內容太豐富了,每鑑三層共9種41組286人,兩鑑合計572人,攻守雙方短兵相接,激戰廝殺,涉及到的器物有旌、旗、鼓、錞、戈、戟、劍、車、船、雲梯等,涉及到的戰爭模式有陸戰、水戰、車站、攻城、遠射等;凡廝殺之處,獲勝者均蓄髮,敗伏者均斷髮。因此,人們推斷反映的可能是中原部落打敗善於水戰的少數民族的實況。

"

□霍德柱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眼前這本書封面下部的插圖,相信大多的汲縣人都認得,那就是曾經在山彪出土的聞名天下的“戰國水陸攻戰銅鑑”之紋飾。其實,不僅是汲縣人認得,共和國曾經的幾代人都應該認得,因為它上過歷史教材的封面。

但認得歸認得,卻很少有人去深究:什麼叫做銅鑑?為什麼墓裡埋著銅鑑,這反映了什麼樣的禮制?山彪那個地方為什麼有戰國大墓?這些墓屬於當時的哪個國家?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今天的人們喜歡談古、懷古,卻不喜歡思古、研古。在文化快餐氾濫的時代,人們容易沉溺於過眼雲煙式的淺嘗輒止。國學熱的漫延讓許多人莫名其妙地趕復古的時髦,其實很少有人去關注中華文化最富有生命力的本質。比如說“陰陽”,在國學的話語體系中往往被奉若神明,其實學過《語文》的人都知道“山南水北謂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的說法,忽然有一天我們會頓悟:這“陰陽”實在太簡單了,我們衛輝北有太行,阻隔凜冽北風;南有黃河,帶來生命乳汁,這塊大地不正是適合先民生存的風水寶地嗎?具體到山彪這個地方,西北方層巒疊翠,仙翁、興工諸山皆太行餘脈,南面滔滔衛水曲折拱繞,它與輝縣東境的金燈寺、新鄉北境的五陵村三角鼎峙;同時,東南有古汲城,西北通輝縣,扼古晉進入中原腹地之要隘,這塊土地在春秋戰國那個冷兵器時代定時物阜民豐的兵家必爭之地,分佈著眾多的古墓葬亦非無因。

所以,民國二十四年的那個初夏,當盜墓的農民因分贓不均而起內訌時,一個重大的考古發現拉開了序幕。先期到達的河南博物館許敬武、段凌辰諸人在沒有解決鵝卵石潰壓難題的情況下,僅在一號大墓的淺層就挖出古物1016件。後期到達的中央研究院郭寶鈞、王湘等採用輪廓鑽探法,終於打開了一號大墓,出土了諸多震驚全國的古物,其中就有我們的主人公——一對銅鑑。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所謂“鑑”,《說文》釋為“大盆也”,又釋為“鑑諸,可以取明水於月”。《周禮·秋官·司烜氏》:“以鑑取明水於月。”《廣韻》直接說“鏡也”。“鑑”的繁體是“鑑”,其右邊的“監”是個象形字,像人跪在盆邊往水裡看自己的影子,所以“鑑”既指盆又指鏡。這對銅鑑剛出土時的命名是有爭議的,有的學者認為叫盂比較合適,而郭寶鈞根據古籍中記載的古人喪葬時壺鑑連用的特點,再結合東周以後墓葬壺鑑連出的事實,確定此物為銅鑑。他認為,鑑以察形整容為主,墓葬中銅鑑屬於浴身之鑑,盛冰祭祀、盛冰浴屍之鑑,乃察形之鑑的推廣作用。山彪出土的這對銅鑑亦屬此用。

這對銅鑑大口曲壁,平底圈足。器壁甚薄,壁間對生四耳,鋪首銜環。最令人稱奇、讓人炫目的是壁飾圖案。圖案分三層,以寬帶二條界之。圖案作水陸攻戰紋。這些紋飾的內容太豐富了,每鑑三層共9種41組286人,兩鑑合計572人,攻守雙方短兵相接,激戰廝殺,涉及到的器物有旌、旗、鼓、錞、戈、戟、劍、車、船、雲梯等,涉及到的戰爭模式有陸戰、水戰、車站、攻城、遠射等;凡廝殺之處,獲勝者均蓄髮,敗伏者均斷髮。因此,人們推斷反映的可能是中原部落打敗善於水戰的少數民族的實況。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這對銅鑑既然出現在汲縣,那麼墓主人或許是汲縣人,或許是在此地征戰的部落首領。當時的學者傾向於定義這個大墓為東周大墓,後來人們漸漸認為戰國古墓比較合適,這對銅鑑也就有了“戰國水陸攻戰銅鑑”或“嵌錯水陸攻戰紋銅鑑”的特稱。

遠古的人們通過戰爭獲取自己的最大利益,“春秋無義戰”,冷兵器時代戰爭的慘烈在這對銅鑑的紋飾中得到了盡情的展現。肉搏戰中長矛的穿心而過,頭顱被砍掉的滾動……讓人不寒而慄。再聯想起在這塊土地上所爆發的“牧野大戰”,那流血漂杵的描寫看來是有確實的根據的。

"

□霍德柱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眼前這本書封面下部的插圖,相信大多的汲縣人都認得,那就是曾經在山彪出土的聞名天下的“戰國水陸攻戰銅鑑”之紋飾。其實,不僅是汲縣人認得,共和國曾經的幾代人都應該認得,因為它上過歷史教材的封面。

但認得歸認得,卻很少有人去深究:什麼叫做銅鑑?為什麼墓裡埋著銅鑑,這反映了什麼樣的禮制?山彪那個地方為什麼有戰國大墓?這些墓屬於當時的哪個國家?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今天的人們喜歡談古、懷古,卻不喜歡思古、研古。在文化快餐氾濫的時代,人們容易沉溺於過眼雲煙式的淺嘗輒止。國學熱的漫延讓許多人莫名其妙地趕復古的時髦,其實很少有人去關注中華文化最富有生命力的本質。比如說“陰陽”,在國學的話語體系中往往被奉若神明,其實學過《語文》的人都知道“山南水北謂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的說法,忽然有一天我們會頓悟:這“陰陽”實在太簡單了,我們衛輝北有太行,阻隔凜冽北風;南有黃河,帶來生命乳汁,這塊大地不正是適合先民生存的風水寶地嗎?具體到山彪這個地方,西北方層巒疊翠,仙翁、興工諸山皆太行餘脈,南面滔滔衛水曲折拱繞,它與輝縣東境的金燈寺、新鄉北境的五陵村三角鼎峙;同時,東南有古汲城,西北通輝縣,扼古晉進入中原腹地之要隘,這塊土地在春秋戰國那個冷兵器時代定時物阜民豐的兵家必爭之地,分佈著眾多的古墓葬亦非無因。

所以,民國二十四年的那個初夏,當盜墓的農民因分贓不均而起內訌時,一個重大的考古發現拉開了序幕。先期到達的河南博物館許敬武、段凌辰諸人在沒有解決鵝卵石潰壓難題的情況下,僅在一號大墓的淺層就挖出古物1016件。後期到達的中央研究院郭寶鈞、王湘等採用輪廓鑽探法,終於打開了一號大墓,出土了諸多震驚全國的古物,其中就有我們的主人公——一對銅鑑。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所謂“鑑”,《說文》釋為“大盆也”,又釋為“鑑諸,可以取明水於月”。《周禮·秋官·司烜氏》:“以鑑取明水於月。”《廣韻》直接說“鏡也”。“鑑”的繁體是“鑑”,其右邊的“監”是個象形字,像人跪在盆邊往水裡看自己的影子,所以“鑑”既指盆又指鏡。這對銅鑑剛出土時的命名是有爭議的,有的學者認為叫盂比較合適,而郭寶鈞根據古籍中記載的古人喪葬時壺鑑連用的特點,再結合東周以後墓葬壺鑑連出的事實,確定此物為銅鑑。他認為,鑑以察形整容為主,墓葬中銅鑑屬於浴身之鑑,盛冰祭祀、盛冰浴屍之鑑,乃察形之鑑的推廣作用。山彪出土的這對銅鑑亦屬此用。

這對銅鑑大口曲壁,平底圈足。器壁甚薄,壁間對生四耳,鋪首銜環。最令人稱奇、讓人炫目的是壁飾圖案。圖案分三層,以寬帶二條界之。圖案作水陸攻戰紋。這些紋飾的內容太豐富了,每鑑三層共9種41組286人,兩鑑合計572人,攻守雙方短兵相接,激戰廝殺,涉及到的器物有旌、旗、鼓、錞、戈、戟、劍、車、船、雲梯等,涉及到的戰爭模式有陸戰、水戰、車站、攻城、遠射等;凡廝殺之處,獲勝者均蓄髮,敗伏者均斷髮。因此,人們推斷反映的可能是中原部落打敗善於水戰的少數民族的實況。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這對銅鑑既然出現在汲縣,那麼墓主人或許是汲縣人,或許是在此地征戰的部落首領。當時的學者傾向於定義這個大墓為東周大墓,後來人們漸漸認為戰國古墓比較合適,這對銅鑑也就有了“戰國水陸攻戰銅鑑”或“嵌錯水陸攻戰紋銅鑑”的特稱。

遠古的人們通過戰爭獲取自己的最大利益,“春秋無義戰”,冷兵器時代戰爭的慘烈在這對銅鑑的紋飾中得到了盡情的展現。肉搏戰中長矛的穿心而過,頭顱被砍掉的滾動……讓人不寒而慄。再聯想起在這塊土地上所爆發的“牧野大戰”,那流血漂杵的描寫看來是有確實的根據的。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這對銅鑑上的紋飾豐富了人們對春秋戰國征戰殺伐場面的形象認知,使人們愈加體會到人類文明進步的艱難。汲縣以牧野之戰聞名天下,社會文明的每一步躑躅都伴隨著戰爭的背影,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真實多災多難。

當然,歷史也沒有虧待這塊熱土,便利的交通,合適的風土,有山有水的庇佑,各種文化的交融,都給它帶來了發展的契機。因此,我們還要感謝歷史的饋贈。

"

□霍德柱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眼前這本書封面下部的插圖,相信大多的汲縣人都認得,那就是曾經在山彪出土的聞名天下的“戰國水陸攻戰銅鑑”之紋飾。其實,不僅是汲縣人認得,共和國曾經的幾代人都應該認得,因為它上過歷史教材的封面。

但認得歸認得,卻很少有人去深究:什麼叫做銅鑑?為什麼墓裡埋著銅鑑,這反映了什麼樣的禮制?山彪那個地方為什麼有戰國大墓?這些墓屬於當時的哪個國家?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今天的人們喜歡談古、懷古,卻不喜歡思古、研古。在文化快餐氾濫的時代,人們容易沉溺於過眼雲煙式的淺嘗輒止。國學熱的漫延讓許多人莫名其妙地趕復古的時髦,其實很少有人去關注中華文化最富有生命力的本質。比如說“陰陽”,在國學的話語體系中往往被奉若神明,其實學過《語文》的人都知道“山南水北謂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的說法,忽然有一天我們會頓悟:這“陰陽”實在太簡單了,我們衛輝北有太行,阻隔凜冽北風;南有黃河,帶來生命乳汁,這塊大地不正是適合先民生存的風水寶地嗎?具體到山彪這個地方,西北方層巒疊翠,仙翁、興工諸山皆太行餘脈,南面滔滔衛水曲折拱繞,它與輝縣東境的金燈寺、新鄉北境的五陵村三角鼎峙;同時,東南有古汲城,西北通輝縣,扼古晉進入中原腹地之要隘,這塊土地在春秋戰國那個冷兵器時代定時物阜民豐的兵家必爭之地,分佈著眾多的古墓葬亦非無因。

所以,民國二十四年的那個初夏,當盜墓的農民因分贓不均而起內訌時,一個重大的考古發現拉開了序幕。先期到達的河南博物館許敬武、段凌辰諸人在沒有解決鵝卵石潰壓難題的情況下,僅在一號大墓的淺層就挖出古物1016件。後期到達的中央研究院郭寶鈞、王湘等採用輪廓鑽探法,終於打開了一號大墓,出土了諸多震驚全國的古物,其中就有我們的主人公——一對銅鑑。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所謂“鑑”,《說文》釋為“大盆也”,又釋為“鑑諸,可以取明水於月”。《周禮·秋官·司烜氏》:“以鑑取明水於月。”《廣韻》直接說“鏡也”。“鑑”的繁體是“鑑”,其右邊的“監”是個象形字,像人跪在盆邊往水裡看自己的影子,所以“鑑”既指盆又指鏡。這對銅鑑剛出土時的命名是有爭議的,有的學者認為叫盂比較合適,而郭寶鈞根據古籍中記載的古人喪葬時壺鑑連用的特點,再結合東周以後墓葬壺鑑連出的事實,確定此物為銅鑑。他認為,鑑以察形整容為主,墓葬中銅鑑屬於浴身之鑑,盛冰祭祀、盛冰浴屍之鑑,乃察形之鑑的推廣作用。山彪出土的這對銅鑑亦屬此用。

這對銅鑑大口曲壁,平底圈足。器壁甚薄,壁間對生四耳,鋪首銜環。最令人稱奇、讓人炫目的是壁飾圖案。圖案分三層,以寬帶二條界之。圖案作水陸攻戰紋。這些紋飾的內容太豐富了,每鑑三層共9種41組286人,兩鑑合計572人,攻守雙方短兵相接,激戰廝殺,涉及到的器物有旌、旗、鼓、錞、戈、戟、劍、車、船、雲梯等,涉及到的戰爭模式有陸戰、水戰、車站、攻城、遠射等;凡廝殺之處,獲勝者均蓄髮,敗伏者均斷髮。因此,人們推斷反映的可能是中原部落打敗善於水戰的少數民族的實況。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這對銅鑑既然出現在汲縣,那麼墓主人或許是汲縣人,或許是在此地征戰的部落首領。當時的學者傾向於定義這個大墓為東周大墓,後來人們漸漸認為戰國古墓比較合適,這對銅鑑也就有了“戰國水陸攻戰銅鑑”或“嵌錯水陸攻戰紋銅鑑”的特稱。

遠古的人們通過戰爭獲取自己的最大利益,“春秋無義戰”,冷兵器時代戰爭的慘烈在這對銅鑑的紋飾中得到了盡情的展現。肉搏戰中長矛的穿心而過,頭顱被砍掉的滾動……讓人不寒而慄。再聯想起在這塊土地上所爆發的“牧野大戰”,那流血漂杵的描寫看來是有確實的根據的。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這對銅鑑上的紋飾豐富了人們對春秋戰國征戰殺伐場面的形象認知,使人們愈加體會到人類文明進步的艱難。汲縣以牧野之戰聞名天下,社會文明的每一步躑躅都伴隨著戰爭的背影,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真實多災多難。

當然,歷史也沒有虧待這塊熱土,便利的交通,合適的風土,有山有水的庇佑,各種文化的交融,都給它帶來了發展的契機。因此,我們還要感謝歷史的饋贈。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其實,這對銅鑑雖然已極其珍貴,但並不是此次發掘中最為珍貴的古物,在墓室南壁下出土的兩組共14枚編鐘才是重中之重。編鐘為禮樂之器,其價值自然非銅鑑所能媲美,況且這兩組編鐘所懸掛的數量之多、音律之美又讓學者驚歎不已。我們知道1956年信陽長臺關戰國大墓出土的可以奏出東方紅歌曲的編鐘為13枚,而山彪古墓中已為14枚。可惜的是因為戰亂,這兩組編鐘遠存臺灣,否則“山彪編鐘”定會在中國考古史上留下輝煌的一頁。最起碼人們在盛讚隨縣1978年出土曾侯乙編鐘時不能割棄1935年出土的“山彪編鐘”的輝煌。

"

□霍德柱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眼前這本書封面下部的插圖,相信大多的汲縣人都認得,那就是曾經在山彪出土的聞名天下的“戰國水陸攻戰銅鑑”之紋飾。其實,不僅是汲縣人認得,共和國曾經的幾代人都應該認得,因為它上過歷史教材的封面。

但認得歸認得,卻很少有人去深究:什麼叫做銅鑑?為什麼墓裡埋著銅鑑,這反映了什麼樣的禮制?山彪那個地方為什麼有戰國大墓?這些墓屬於當時的哪個國家?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今天的人們喜歡談古、懷古,卻不喜歡思古、研古。在文化快餐氾濫的時代,人們容易沉溺於過眼雲煙式的淺嘗輒止。國學熱的漫延讓許多人莫名其妙地趕復古的時髦,其實很少有人去關注中華文化最富有生命力的本質。比如說“陰陽”,在國學的話語體系中往往被奉若神明,其實學過《語文》的人都知道“山南水北謂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的說法,忽然有一天我們會頓悟:這“陰陽”實在太簡單了,我們衛輝北有太行,阻隔凜冽北風;南有黃河,帶來生命乳汁,這塊大地不正是適合先民生存的風水寶地嗎?具體到山彪這個地方,西北方層巒疊翠,仙翁、興工諸山皆太行餘脈,南面滔滔衛水曲折拱繞,它與輝縣東境的金燈寺、新鄉北境的五陵村三角鼎峙;同時,東南有古汲城,西北通輝縣,扼古晉進入中原腹地之要隘,這塊土地在春秋戰國那個冷兵器時代定時物阜民豐的兵家必爭之地,分佈著眾多的古墓葬亦非無因。

所以,民國二十四年的那個初夏,當盜墓的農民因分贓不均而起內訌時,一個重大的考古發現拉開了序幕。先期到達的河南博物館許敬武、段凌辰諸人在沒有解決鵝卵石潰壓難題的情況下,僅在一號大墓的淺層就挖出古物1016件。後期到達的中央研究院郭寶鈞、王湘等採用輪廓鑽探法,終於打開了一號大墓,出土了諸多震驚全國的古物,其中就有我們的主人公——一對銅鑑。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所謂“鑑”,《說文》釋為“大盆也”,又釋為“鑑諸,可以取明水於月”。《周禮·秋官·司烜氏》:“以鑑取明水於月。”《廣韻》直接說“鏡也”。“鑑”的繁體是“鑑”,其右邊的“監”是個象形字,像人跪在盆邊往水裡看自己的影子,所以“鑑”既指盆又指鏡。這對銅鑑剛出土時的命名是有爭議的,有的學者認為叫盂比較合適,而郭寶鈞根據古籍中記載的古人喪葬時壺鑑連用的特點,再結合東周以後墓葬壺鑑連出的事實,確定此物為銅鑑。他認為,鑑以察形整容為主,墓葬中銅鑑屬於浴身之鑑,盛冰祭祀、盛冰浴屍之鑑,乃察形之鑑的推廣作用。山彪出土的這對銅鑑亦屬此用。

這對銅鑑大口曲壁,平底圈足。器壁甚薄,壁間對生四耳,鋪首銜環。最令人稱奇、讓人炫目的是壁飾圖案。圖案分三層,以寬帶二條界之。圖案作水陸攻戰紋。這些紋飾的內容太豐富了,每鑑三層共9種41組286人,兩鑑合計572人,攻守雙方短兵相接,激戰廝殺,涉及到的器物有旌、旗、鼓、錞、戈、戟、劍、車、船、雲梯等,涉及到的戰爭模式有陸戰、水戰、車站、攻城、遠射等;凡廝殺之處,獲勝者均蓄髮,敗伏者均斷髮。因此,人們推斷反映的可能是中原部落打敗善於水戰的少數民族的實況。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這對銅鑑既然出現在汲縣,那麼墓主人或許是汲縣人,或許是在此地征戰的部落首領。當時的學者傾向於定義這個大墓為東周大墓,後來人們漸漸認為戰國古墓比較合適,這對銅鑑也就有了“戰國水陸攻戰銅鑑”或“嵌錯水陸攻戰紋銅鑑”的特稱。

遠古的人們通過戰爭獲取自己的最大利益,“春秋無義戰”,冷兵器時代戰爭的慘烈在這對銅鑑的紋飾中得到了盡情的展現。肉搏戰中長矛的穿心而過,頭顱被砍掉的滾動……讓人不寒而慄。再聯想起在這塊土地上所爆發的“牧野大戰”,那流血漂杵的描寫看來是有確實的根據的。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這對銅鑑上的紋飾豐富了人們對春秋戰國征戰殺伐場面的形象認知,使人們愈加體會到人類文明進步的艱難。汲縣以牧野之戰聞名天下,社會文明的每一步躑躅都伴隨著戰爭的背影,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真實多災多難。

當然,歷史也沒有虧待這塊熱土,便利的交通,合適的風土,有山有水的庇佑,各種文化的交融,都給它帶來了發展的契機。因此,我們還要感謝歷史的饋贈。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其實,這對銅鑑雖然已極其珍貴,但並不是此次發掘中最為珍貴的古物,在墓室南壁下出土的兩組共14枚編鐘才是重中之重。編鐘為禮樂之器,其價值自然非銅鑑所能媲美,況且這兩組編鐘所懸掛的數量之多、音律之美又讓學者驚歎不已。我們知道1956年信陽長臺關戰國大墓出土的可以奏出東方紅歌曲的編鐘為13枚,而山彪古墓中已為14枚。可惜的是因為戰亂,這兩組編鐘遠存臺灣,否則“山彪編鐘”定會在中國考古史上留下輝煌的一頁。最起碼人們在盛讚隨縣1978年出土曾侯乙編鐘時不能割棄1935年出土的“山彪編鐘”的輝煌。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當然,最可惜的還是“汲冢”了。最為中華文明的四大發現之一,“汲冢書”舊址之荒涼實在令人可惜。當時運去洛陽的竹簡有幾十車(也有說十餘車的),若放到現在,哪怕能出土數枚或數十枚,隨便藏到那個高校,國家給建個研究所、批個博士點是沒多大問題的,何況是幾十車呢?你說南昌西漢海昏侯墓最有價值的文物是什麼,是成噸的金銀嗎?肯定不是,是那些浸泡在泥水裡的竹簡,哪一枚都是寶貝。可惜了,我們的“汲冢竹簡”!

"

□霍德柱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眼前這本書封面下部的插圖,相信大多的汲縣人都認得,那就是曾經在山彪出土的聞名天下的“戰國水陸攻戰銅鑑”之紋飾。其實,不僅是汲縣人認得,共和國曾經的幾代人都應該認得,因為它上過歷史教材的封面。

但認得歸認得,卻很少有人去深究:什麼叫做銅鑑?為什麼墓裡埋著銅鑑,這反映了什麼樣的禮制?山彪那個地方為什麼有戰國大墓?這些墓屬於當時的哪個國家?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今天的人們喜歡談古、懷古,卻不喜歡思古、研古。在文化快餐氾濫的時代,人們容易沉溺於過眼雲煙式的淺嘗輒止。國學熱的漫延讓許多人莫名其妙地趕復古的時髦,其實很少有人去關注中華文化最富有生命力的本質。比如說“陰陽”,在國學的話語體系中往往被奉若神明,其實學過《語文》的人都知道“山南水北謂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的說法,忽然有一天我們會頓悟:這“陰陽”實在太簡單了,我們衛輝北有太行,阻隔凜冽北風;南有黃河,帶來生命乳汁,這塊大地不正是適合先民生存的風水寶地嗎?具體到山彪這個地方,西北方層巒疊翠,仙翁、興工諸山皆太行餘脈,南面滔滔衛水曲折拱繞,它與輝縣東境的金燈寺、新鄉北境的五陵村三角鼎峙;同時,東南有古汲城,西北通輝縣,扼古晉進入中原腹地之要隘,這塊土地在春秋戰國那個冷兵器時代定時物阜民豐的兵家必爭之地,分佈著眾多的古墓葬亦非無因。

所以,民國二十四年的那個初夏,當盜墓的農民因分贓不均而起內訌時,一個重大的考古發現拉開了序幕。先期到達的河南博物館許敬武、段凌辰諸人在沒有解決鵝卵石潰壓難題的情況下,僅在一號大墓的淺層就挖出古物1016件。後期到達的中央研究院郭寶鈞、王湘等採用輪廓鑽探法,終於打開了一號大墓,出土了諸多震驚全國的古物,其中就有我們的主人公——一對銅鑑。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所謂“鑑”,《說文》釋為“大盆也”,又釋為“鑑諸,可以取明水於月”。《周禮·秋官·司烜氏》:“以鑑取明水於月。”《廣韻》直接說“鏡也”。“鑑”的繁體是“鑑”,其右邊的“監”是個象形字,像人跪在盆邊往水裡看自己的影子,所以“鑑”既指盆又指鏡。這對銅鑑剛出土時的命名是有爭議的,有的學者認為叫盂比較合適,而郭寶鈞根據古籍中記載的古人喪葬時壺鑑連用的特點,再結合東周以後墓葬壺鑑連出的事實,確定此物為銅鑑。他認為,鑑以察形整容為主,墓葬中銅鑑屬於浴身之鑑,盛冰祭祀、盛冰浴屍之鑑,乃察形之鑑的推廣作用。山彪出土的這對銅鑑亦屬此用。

這對銅鑑大口曲壁,平底圈足。器壁甚薄,壁間對生四耳,鋪首銜環。最令人稱奇、讓人炫目的是壁飾圖案。圖案分三層,以寬帶二條界之。圖案作水陸攻戰紋。這些紋飾的內容太豐富了,每鑑三層共9種41組286人,兩鑑合計572人,攻守雙方短兵相接,激戰廝殺,涉及到的器物有旌、旗、鼓、錞、戈、戟、劍、車、船、雲梯等,涉及到的戰爭模式有陸戰、水戰、車站、攻城、遠射等;凡廝殺之處,獲勝者均蓄髮,敗伏者均斷髮。因此,人們推斷反映的可能是中原部落打敗善於水戰的少數民族的實況。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這對銅鑑既然出現在汲縣,那麼墓主人或許是汲縣人,或許是在此地征戰的部落首領。當時的學者傾向於定義這個大墓為東周大墓,後來人們漸漸認為戰國古墓比較合適,這對銅鑑也就有了“戰國水陸攻戰銅鑑”或“嵌錯水陸攻戰紋銅鑑”的特稱。

遠古的人們通過戰爭獲取自己的最大利益,“春秋無義戰”,冷兵器時代戰爭的慘烈在這對銅鑑的紋飾中得到了盡情的展現。肉搏戰中長矛的穿心而過,頭顱被砍掉的滾動……讓人不寒而慄。再聯想起在這塊土地上所爆發的“牧野大戰”,那流血漂杵的描寫看來是有確實的根據的。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這對銅鑑上的紋飾豐富了人們對春秋戰國征戰殺伐場面的形象認知,使人們愈加體會到人類文明進步的艱難。汲縣以牧野之戰聞名天下,社會文明的每一步躑躅都伴隨著戰爭的背影,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真實多災多難。

當然,歷史也沒有虧待這塊熱土,便利的交通,合適的風土,有山有水的庇佑,各種文化的交融,都給它帶來了發展的契機。因此,我們還要感謝歷史的饋贈。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其實,這對銅鑑雖然已極其珍貴,但並不是此次發掘中最為珍貴的古物,在墓室南壁下出土的兩組共14枚編鐘才是重中之重。編鐘為禮樂之器,其價值自然非銅鑑所能媲美,況且這兩組編鐘所懸掛的數量之多、音律之美又讓學者驚歎不已。我們知道1956年信陽長臺關戰國大墓出土的可以奏出東方紅歌曲的編鐘為13枚,而山彪古墓中已為14枚。可惜的是因為戰亂,這兩組編鐘遠存臺灣,否則“山彪編鐘”定會在中國考古史上留下輝煌的一頁。最起碼人們在盛讚隨縣1978年出土曾侯乙編鐘時不能割棄1935年出土的“山彪編鐘”的輝煌。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當然,最可惜的還是“汲冢”了。最為中華文明的四大發現之一,“汲冢書”舊址之荒涼實在令人可惜。當時運去洛陽的竹簡有幾十車(也有說十餘車的),若放到現在,哪怕能出土數枚或數十枚,隨便藏到那個高校,國家給建個研究所、批個博士點是沒多大問題的,何況是幾十車呢?你說南昌西漢海昏侯墓最有價值的文物是什麼,是成噸的金銀嗎?肯定不是,是那些浸泡在泥水裡的竹簡,哪一枚都是寶貝。可惜了,我們的“汲冢竹簡”!

新鄉故事:談談汲縣曾經的瑰寶“戰國水陸攻戰銅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