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
"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1

"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1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接受《山東國資》雜誌專訪

《山東國資》:對省委書記劉家義的企業家“四問”,您有什麼感想?

侯軍:劉家義書記的企業家“四問”看似簡單,實質上是對企業負責人思想觀念和管理思維的精準校正。“四問”直奔成功企業發展規律,直擊企業家的思想深處和企業家精神的核心要義,直指企業本質化運營問題,直面我省在造就優秀企業家隊伍方面存在的深層次問題。

山鋼是不是真正的企業?從形式上看是的。山鋼集團旗下有216家法人單位,全部置身於充分競爭行業,從市場競爭主體角度看應該是真正的企業。但從企業內部來看,“官本位”思維比較嚴重,“大企業病”“內向病”不同程度存在,習慣用“行政化”方式管理權屬企業,基本停留在以製造和生產運營為主的傳統管理模式上。一句話,山鋼離劉家義書記所說的“真正的企業”,還差得遠。

我有一個體會,不是說幹企業的就能稱為“企業家”,真正的企業家至少要具備四方面素質:第一,要有過硬的政治素養,站位要精準堅定;第二,要當好聚合各種資源的“點焊工”,有攢指成拳的手段;第三,要有創造價值的能力,讓過硬的業績說話;第四,要有貢獻社會的情懷。

現在省屬國企都在學萬華、學濰柴。我很讚賞濰柴董事長譚旭光。老譚這個人,一有過人的膽魄,二有睿智的眼光。他不失時機地搶抓了濰柴在各個階段發展的歷史機遇,推動濰柴在體制機制上實現了質的飛躍,這是濰柴成功的根本原因。

站位、視角、視線,對企業家是一種考量。關起門來幹自己的事,不會成為優秀企業家。如果你不把自己置身於國際國內的經濟大環境中,就是目光短淺。

譚旭光帶領濰柴握緊拳頭、收攏戰線、順應趨勢、突出主業,我完全贊成。譬如,濰柴延伸了新材料產業,著重研究氫能源的使用。現在政府採購汽車格外注重環保,海南以後汽油、柴油車都不掛牌了,歐洲發達國家新能源汽車的使用也有一些強制性的規定。這都是趨勢。

老譚抓住了基本趨勢,順應了產業升級的時代要求,進而擴展了濰柴的價值鏈條。這是企業家最難能可貴的地方,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我認為,一名優秀的企業家,要在兩個“間”上下功夫:一個是“空間”,要開拓;一個是“時間”,要精準把握。做好這兩篇文章,我們才能行。譬如,萬華用40年的時間成為世界一流企業,我和同事們都在思考,山鋼能不能用10年的時間來一個根本性的改變?

《山東國資》:山鋼集團怎樣才能實現您期待的“根本性改變”,成為劉家義書記所說的“真正的企業”?

侯軍:改革,必須大刀闊斧地改革!

我是2015年年底來山鋼集團工作的,這3年以來感受最深刻的一句話是,改革是實現山鋼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的4個半年會議,改革都是主要內容。

體制機制改革是企業改革的核心。省屬企業雖然都是“國企”的體制,但每個企業的“瓤”(機制),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山鋼的“三項制度改革”起步比較晚,最近這3年改革的力度比較大。譚旭光來給我們講了一課。他說老侯你們現在的“三項制度改革”,我們20年前就已經辦了。

萬華和濰柴先從簡單容易做的“超利潤分成”開始,逐步完善激勵機制。我們山鋼這3年摸著“三項制度改革”的石頭往前走了一步,二級企業已經實現契約化管理,一級企業的改革也在加快推進。

首先是“去行政化”,去官本位,去“內向病”。過去山鋼“關起門來過日子”的特點比較突出。我們提出要“砍三刀”:第一刀砍傳統思想觀念;第二刀砍歷史負擔;第三刀砍冗員。我們從總部開始,全員競爭上崗。由原來的職級管理向層級管理轉變。現在進入向崗位管理階段的轉變。

同時,我們大力推進權屬二級公司的契約化管理。現在二級公司的契約化管理初見成效,實現了風險、責任、收益的綁定。試點推進權屬三級以下公司用人“自主組閣”。在科技研發上,重塑“一院多中心”的管理體制。有院士工作站,引進了一批高精尖人才。

《山東國資》:據說山鋼集團的“契約化”改革力度很大?

侯軍:是的。我來山鋼後,有同志跟我說,你看山鋼這麼多單位,收入都不一樣,你把工資統一起來吧。我說不可能。“平衡”會使企業運行比較“平穩”,但也意味著“平庸”。“水”平不流,“錢”平(人)不動。收入四平八穩,工作怎麼會有活力。不是有句話嗎,“人叫人動人不動,辦法調動積極性”。

山鋼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研究院的院長、副院長。我們內部有位博士,原來是中層幹部,年薪也就二三十萬元,而研究院院長的年薪是100萬元。他說他想報。我說好,如果你競聘上了,你要跟山鋼解除原合同,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幹得好,你繼續幹院長;幹得不好,就要離開院長的崗位。如果你還想在山鋼集團幹,要看我們願不願意繼續聘用你。

我們招聘了一位研究院副院長,叫何毅。我說何(副)院長,咱們100萬元/年起薪,指標挺在前面,收益和風險共擔。如果你在山鋼工作舒心、成果頻出,請告訴你的朋友和同事;如果山鋼的體制機制束縛了你,不能發揮你的才智,請告訴我。我是董事長,我來給你解決。

我們還在集團拿出6箇中層幹部崗位,試點“重點工作的契約化管理”。譬如,下一步我們要做好山東鋼鐵產業《規劃》落地的“山鋼篇”,要在2至3年內完成。規劃部門要發揮作用。不是等著領導去推動,而是自己想辦法主動完成。完成了就兌現獎勵,完不成就處罰。再譬如財務部,股權融資、資本運營要達到某個指標,完成了指標,給你50萬元、100萬元獎勵,都沒問題。

薪酬制度改革方面,我們提出做到“四不、三突出、三個可以超過”。即,不設薪酬基數、不鞭打快牛、不看企業大小、不論級別高低;突出淨資產收益率、突出效益貢獻、突出人均創利水平;研發和銷售一線突出貢獻人員收入可以超過單位負責人、子公司負責人收入可以超過集團高管、集團高管收入可以超過董事長。通過提高經營業績做大分配蛋糕,讓市場化、價值化激勵成為提高職工收入的紅利。

人才的吸引、培養、留住、用好,都很重要。他是個人才,我們就要給他個舞臺讓他展現,讓他幹得盡興。“給人才以展現的舞臺”,是人才觀的最高境界。

我們在人才激勵機制上,已經“撕開”了靈活用人的口子,下一步還要繼續深化。包括山鋼的紀檢監察人員,原來我們內部辦案沒手段,現在公安、檢察、法院中,有願意到企業工作的,我們都熱情歡迎。我們需要他們的實操能力。

《山東國資》:“契約化”改革的效果怎麼樣?

侯軍:大家對“契約化”改革是這樣說的:感受到了壓力;思想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原來是“發工資”,現在是“掙工資”;感到時間不夠用了。

原來部門做好工作,是幫我這個董事長的“忙”;現在他承擔了項目,為了完成目標,他要向董事長“爭取”資源,我是在幫他的“忙”。可以說,心態截然不同,精神為之一振,幹勁熱火朝天。

"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1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接受《山東國資》雜誌專訪

《山東國資》:對省委書記劉家義的企業家“四問”,您有什麼感想?

侯軍:劉家義書記的企業家“四問”看似簡單,實質上是對企業負責人思想觀念和管理思維的精準校正。“四問”直奔成功企業發展規律,直擊企業家的思想深處和企業家精神的核心要義,直指企業本質化運營問題,直面我省在造就優秀企業家隊伍方面存在的深層次問題。

山鋼是不是真正的企業?從形式上看是的。山鋼集團旗下有216家法人單位,全部置身於充分競爭行業,從市場競爭主體角度看應該是真正的企業。但從企業內部來看,“官本位”思維比較嚴重,“大企業病”“內向病”不同程度存在,習慣用“行政化”方式管理權屬企業,基本停留在以製造和生產運營為主的傳統管理模式上。一句話,山鋼離劉家義書記所說的“真正的企業”,還差得遠。

我有一個體會,不是說幹企業的就能稱為“企業家”,真正的企業家至少要具備四方面素質:第一,要有過硬的政治素養,站位要精準堅定;第二,要當好聚合各種資源的“點焊工”,有攢指成拳的手段;第三,要有創造價值的能力,讓過硬的業績說話;第四,要有貢獻社會的情懷。

現在省屬國企都在學萬華、學濰柴。我很讚賞濰柴董事長譚旭光。老譚這個人,一有過人的膽魄,二有睿智的眼光。他不失時機地搶抓了濰柴在各個階段發展的歷史機遇,推動濰柴在體制機制上實現了質的飛躍,這是濰柴成功的根本原因。

站位、視角、視線,對企業家是一種考量。關起門來幹自己的事,不會成為優秀企業家。如果你不把自己置身於國際國內的經濟大環境中,就是目光短淺。

譚旭光帶領濰柴握緊拳頭、收攏戰線、順應趨勢、突出主業,我完全贊成。譬如,濰柴延伸了新材料產業,著重研究氫能源的使用。現在政府採購汽車格外注重環保,海南以後汽油、柴油車都不掛牌了,歐洲發達國家新能源汽車的使用也有一些強制性的規定。這都是趨勢。

老譚抓住了基本趨勢,順應了產業升級的時代要求,進而擴展了濰柴的價值鏈條。這是企業家最難能可貴的地方,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我認為,一名優秀的企業家,要在兩個“間”上下功夫:一個是“空間”,要開拓;一個是“時間”,要精準把握。做好這兩篇文章,我們才能行。譬如,萬華用40年的時間成為世界一流企業,我和同事們都在思考,山鋼能不能用10年的時間來一個根本性的改變?

《山東國資》:山鋼集團怎樣才能實現您期待的“根本性改變”,成為劉家義書記所說的“真正的企業”?

侯軍:改革,必須大刀闊斧地改革!

我是2015年年底來山鋼集團工作的,這3年以來感受最深刻的一句話是,改革是實現山鋼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的4個半年會議,改革都是主要內容。

體制機制改革是企業改革的核心。省屬企業雖然都是“國企”的體制,但每個企業的“瓤”(機制),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山鋼的“三項制度改革”起步比較晚,最近這3年改革的力度比較大。譚旭光來給我們講了一課。他說老侯你們現在的“三項制度改革”,我們20年前就已經辦了。

萬華和濰柴先從簡單容易做的“超利潤分成”開始,逐步完善激勵機制。我們山鋼這3年摸著“三項制度改革”的石頭往前走了一步,二級企業已經實現契約化管理,一級企業的改革也在加快推進。

首先是“去行政化”,去官本位,去“內向病”。過去山鋼“關起門來過日子”的特點比較突出。我們提出要“砍三刀”:第一刀砍傳統思想觀念;第二刀砍歷史負擔;第三刀砍冗員。我們從總部開始,全員競爭上崗。由原來的職級管理向層級管理轉變。現在進入向崗位管理階段的轉變。

同時,我們大力推進權屬二級公司的契約化管理。現在二級公司的契約化管理初見成效,實現了風險、責任、收益的綁定。試點推進權屬三級以下公司用人“自主組閣”。在科技研發上,重塑“一院多中心”的管理體制。有院士工作站,引進了一批高精尖人才。

《山東國資》:據說山鋼集團的“契約化”改革力度很大?

侯軍:是的。我來山鋼後,有同志跟我說,你看山鋼這麼多單位,收入都不一樣,你把工資統一起來吧。我說不可能。“平衡”會使企業運行比較“平穩”,但也意味著“平庸”。“水”平不流,“錢”平(人)不動。收入四平八穩,工作怎麼會有活力。不是有句話嗎,“人叫人動人不動,辦法調動積極性”。

山鋼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研究院的院長、副院長。我們內部有位博士,原來是中層幹部,年薪也就二三十萬元,而研究院院長的年薪是100萬元。他說他想報。我說好,如果你競聘上了,你要跟山鋼解除原合同,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幹得好,你繼續幹院長;幹得不好,就要離開院長的崗位。如果你還想在山鋼集團幹,要看我們願不願意繼續聘用你。

我們招聘了一位研究院副院長,叫何毅。我說何(副)院長,咱們100萬元/年起薪,指標挺在前面,收益和風險共擔。如果你在山鋼工作舒心、成果頻出,請告訴你的朋友和同事;如果山鋼的體制機制束縛了你,不能發揮你的才智,請告訴我。我是董事長,我來給你解決。

我們還在集團拿出6箇中層幹部崗位,試點“重點工作的契約化管理”。譬如,下一步我們要做好山東鋼鐵產業《規劃》落地的“山鋼篇”,要在2至3年內完成。規劃部門要發揮作用。不是等著領導去推動,而是自己想辦法主動完成。完成了就兌現獎勵,完不成就處罰。再譬如財務部,股權融資、資本運營要達到某個指標,完成了指標,給你50萬元、100萬元獎勵,都沒問題。

薪酬制度改革方面,我們提出做到“四不、三突出、三個可以超過”。即,不設薪酬基數、不鞭打快牛、不看企業大小、不論級別高低;突出淨資產收益率、突出效益貢獻、突出人均創利水平;研發和銷售一線突出貢獻人員收入可以超過單位負責人、子公司負責人收入可以超過集團高管、集團高管收入可以超過董事長。通過提高經營業績做大分配蛋糕,讓市場化、價值化激勵成為提高職工收入的紅利。

人才的吸引、培養、留住、用好,都很重要。他是個人才,我們就要給他個舞臺讓他展現,讓他幹得盡興。“給人才以展現的舞臺”,是人才觀的最高境界。

我們在人才激勵機制上,已經“撕開”了靈活用人的口子,下一步還要繼續深化。包括山鋼的紀檢監察人員,原來我們內部辦案沒手段,現在公安、檢察、法院中,有願意到企業工作的,我們都熱情歡迎。我們需要他們的實操能力。

《山東國資》:“契約化”改革的效果怎麼樣?

侯軍:大家對“契約化”改革是這樣說的:感受到了壓力;思想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原來是“發工資”,現在是“掙工資”;感到時間不夠用了。

原來部門做好工作,是幫我這個董事長的“忙”;現在他承擔了項目,為了完成目標,他要向董事長“爭取”資源,我是在幫他的“忙”。可以說,心態截然不同,精神為之一振,幹勁熱火朝天。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1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接受《山東國資》雜誌專訪

《山東國資》:對省委書記劉家義的企業家“四問”,您有什麼感想?

侯軍:劉家義書記的企業家“四問”看似簡單,實質上是對企業負責人思想觀念和管理思維的精準校正。“四問”直奔成功企業發展規律,直擊企業家的思想深處和企業家精神的核心要義,直指企業本質化運營問題,直面我省在造就優秀企業家隊伍方面存在的深層次問題。

山鋼是不是真正的企業?從形式上看是的。山鋼集團旗下有216家法人單位,全部置身於充分競爭行業,從市場競爭主體角度看應該是真正的企業。但從企業內部來看,“官本位”思維比較嚴重,“大企業病”“內向病”不同程度存在,習慣用“行政化”方式管理權屬企業,基本停留在以製造和生產運營為主的傳統管理模式上。一句話,山鋼離劉家義書記所說的“真正的企業”,還差得遠。

我有一個體會,不是說幹企業的就能稱為“企業家”,真正的企業家至少要具備四方面素質:第一,要有過硬的政治素養,站位要精準堅定;第二,要當好聚合各種資源的“點焊工”,有攢指成拳的手段;第三,要有創造價值的能力,讓過硬的業績說話;第四,要有貢獻社會的情懷。

現在省屬國企都在學萬華、學濰柴。我很讚賞濰柴董事長譚旭光。老譚這個人,一有過人的膽魄,二有睿智的眼光。他不失時機地搶抓了濰柴在各個階段發展的歷史機遇,推動濰柴在體制機制上實現了質的飛躍,這是濰柴成功的根本原因。

站位、視角、視線,對企業家是一種考量。關起門來幹自己的事,不會成為優秀企業家。如果你不把自己置身於國際國內的經濟大環境中,就是目光短淺。

譚旭光帶領濰柴握緊拳頭、收攏戰線、順應趨勢、突出主業,我完全贊成。譬如,濰柴延伸了新材料產業,著重研究氫能源的使用。現在政府採購汽車格外注重環保,海南以後汽油、柴油車都不掛牌了,歐洲發達國家新能源汽車的使用也有一些強制性的規定。這都是趨勢。

老譚抓住了基本趨勢,順應了產業升級的時代要求,進而擴展了濰柴的價值鏈條。這是企業家最難能可貴的地方,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我認為,一名優秀的企業家,要在兩個“間”上下功夫:一個是“空間”,要開拓;一個是“時間”,要精準把握。做好這兩篇文章,我們才能行。譬如,萬華用40年的時間成為世界一流企業,我和同事們都在思考,山鋼能不能用10年的時間來一個根本性的改變?

《山東國資》:山鋼集團怎樣才能實現您期待的“根本性改變”,成為劉家義書記所說的“真正的企業”?

侯軍:改革,必須大刀闊斧地改革!

我是2015年年底來山鋼集團工作的,這3年以來感受最深刻的一句話是,改革是實現山鋼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的4個半年會議,改革都是主要內容。

體制機制改革是企業改革的核心。省屬企業雖然都是“國企”的體制,但每個企業的“瓤”(機制),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山鋼的“三項制度改革”起步比較晚,最近這3年改革的力度比較大。譚旭光來給我們講了一課。他說老侯你們現在的“三項制度改革”,我們20年前就已經辦了。

萬華和濰柴先從簡單容易做的“超利潤分成”開始,逐步完善激勵機制。我們山鋼這3年摸著“三項制度改革”的石頭往前走了一步,二級企業已經實現契約化管理,一級企業的改革也在加快推進。

首先是“去行政化”,去官本位,去“內向病”。過去山鋼“關起門來過日子”的特點比較突出。我們提出要“砍三刀”:第一刀砍傳統思想觀念;第二刀砍歷史負擔;第三刀砍冗員。我們從總部開始,全員競爭上崗。由原來的職級管理向層級管理轉變。現在進入向崗位管理階段的轉變。

同時,我們大力推進權屬二級公司的契約化管理。現在二級公司的契約化管理初見成效,實現了風險、責任、收益的綁定。試點推進權屬三級以下公司用人“自主組閣”。在科技研發上,重塑“一院多中心”的管理體制。有院士工作站,引進了一批高精尖人才。

《山東國資》:據說山鋼集團的“契約化”改革力度很大?

侯軍:是的。我來山鋼後,有同志跟我說,你看山鋼這麼多單位,收入都不一樣,你把工資統一起來吧。我說不可能。“平衡”會使企業運行比較“平穩”,但也意味著“平庸”。“水”平不流,“錢”平(人)不動。收入四平八穩,工作怎麼會有活力。不是有句話嗎,“人叫人動人不動,辦法調動積極性”。

山鋼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研究院的院長、副院長。我們內部有位博士,原來是中層幹部,年薪也就二三十萬元,而研究院院長的年薪是100萬元。他說他想報。我說好,如果你競聘上了,你要跟山鋼解除原合同,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幹得好,你繼續幹院長;幹得不好,就要離開院長的崗位。如果你還想在山鋼集團幹,要看我們願不願意繼續聘用你。

我們招聘了一位研究院副院長,叫何毅。我說何(副)院長,咱們100萬元/年起薪,指標挺在前面,收益和風險共擔。如果你在山鋼工作舒心、成果頻出,請告訴你的朋友和同事;如果山鋼的體制機制束縛了你,不能發揮你的才智,請告訴我。我是董事長,我來給你解決。

我們還在集團拿出6箇中層幹部崗位,試點“重點工作的契約化管理”。譬如,下一步我們要做好山東鋼鐵產業《規劃》落地的“山鋼篇”,要在2至3年內完成。規劃部門要發揮作用。不是等著領導去推動,而是自己想辦法主動完成。完成了就兌現獎勵,完不成就處罰。再譬如財務部,股權融資、資本運營要達到某個指標,完成了指標,給你50萬元、100萬元獎勵,都沒問題。

薪酬制度改革方面,我們提出做到“四不、三突出、三個可以超過”。即,不設薪酬基數、不鞭打快牛、不看企業大小、不論級別高低;突出淨資產收益率、突出效益貢獻、突出人均創利水平;研發和銷售一線突出貢獻人員收入可以超過單位負責人、子公司負責人收入可以超過集團高管、集團高管收入可以超過董事長。通過提高經營業績做大分配蛋糕,讓市場化、價值化激勵成為提高職工收入的紅利。

人才的吸引、培養、留住、用好,都很重要。他是個人才,我們就要給他個舞臺讓他展現,讓他幹得盡興。“給人才以展現的舞臺”,是人才觀的最高境界。

我們在人才激勵機制上,已經“撕開”了靈活用人的口子,下一步還要繼續深化。包括山鋼的紀檢監察人員,原來我們內部辦案沒手段,現在公安、檢察、法院中,有願意到企業工作的,我們都熱情歡迎。我們需要他們的實操能力。

《山東國資》:“契約化”改革的效果怎麼樣?

侯軍:大家對“契約化”改革是這樣說的:感受到了壓力;思想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原來是“發工資”,現在是“掙工資”;感到時間不夠用了。

原來部門做好工作,是幫我這個董事長的“忙”;現在他承擔了項目,為了完成目標,他要向董事長“爭取”資源,我是在幫他的“忙”。可以說,心態截然不同,精神為之一振,幹勁熱火朝天。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點擊查看大圖

《山東國資》:山鋼集團的混改比較艱鉅?

侯軍:山鋼永鋒淄博的混改比較成功。山鋼日照公司,我們引進戰略投資者,出讓了10%的股權,目前需要加快進度,儘快取得實質性突破。

我們當時和民企永鋒集團談淄博張鋼的混改,兩家都想爭取控制權,怎麼辦?我說:“50%對50%,雙方共同聘請一名外部獨立董事。有異議時,獨立董事起裁決的作用。”

一開始張鋼職工不理解。原淄博鋼廠有2300多名職工重新上崗,還有幾十人不願意繼續幹。2015年混改前,每月虧1億元;2016年混改後,僅僅用4個月就扭虧為盈;2017年,實現利潤8億元;2018年,實現利潤9億元。2017年職工人均收入7.8萬元,2018年職工人均收入10.2萬元。實現了企業、政府、職工三方受益。

永鋒淄博混改“各佔一半”的股權結構,是山鋼的一個發明。國有企業不要總想“控制別人”,參股、控股都是可以的。國有企業的控制力並非一定要超過50%才能體現。百分之二三十的股權比例,也能達到控股的效果。

現在國企在混改中還有思想誤區。國企和民企合作,幹好了,有人會說是“民企沾了國企的光”;幹不好,又成了國有資產流失。這會造成國企不敢跟民企合作混改,不敢觸及歷史遺留問題。國企和民企混改,“只能成功,不能失敗。不成功,也不能成仁(死掉)”。

我認為,國企混改要把握兩條底線:一是堅持黨的領導,二是不能搞成私有化。堅持兩個原則:市場化、法治化。底線必須清楚,原則必須堅定。

現在全省一級企業集團也正在逐步推進混改。混改是大勢所趨,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舉措,我們必須橫下一條心,克服一切困難,確保按時完成混改任務。

同時,“混”是手段,“改”是目的。有的企業雖然進行了混改,股權結構也比較科學,但沒有收到預期效果,恐怕“實操”層面需要大量補課。既要注重頂層設計,又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創新混改,使混改切實收到實際效果。

《山東國資》:高負債率是鋼鐵行業的集體“痛點”。2018年山鋼集團的資產負債率是不是有點高?

侯軍:不是有點高,是很高。2017年、2018年、2019年6月末,山鋼的資產負債率分別是84.21%、83.56%、83.51%,雖然降了一些,但仍高於74.94%的行業重點監管線。

山鋼歷史負擔很重。這兩個年度以來,我們趁效益比較好,補了100億元的歷史窟窿。我的體會,資產負債率就是企業的“生命線”。如果負債率過高,企業在市場中融資、發債就會受阻,就沒有再投資和資產優化的空間。

降低資產負債率的方式很多。譬如,我們強化了資金歸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推進市場化債轉股;加大股權融資的力度;提高資產證券化率等。辦法不少,關鍵是要下死手。

我跟我們財務部部長說,我們到了下死手的時候了。不“憋”兩下,是“別”不過來的。有時,矯枉要過正。

我還說過兩句話:要打開資本運作的“閘門”,打開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大門”。要與高手、強手合作。

山鋼有不少優良資產。山鋼3100億元的總資產,有很大的運作空間,要讓資產“流”起來、“動”起來。山鋼集團有“山東鋼鐵”和“金嶺鐵礦”兩家上市公司,還持有中泰證券52%的股權,有很好的資本運作條件。如果中泰證券能上市,資產溢價幾百億元都有可能。民營企業樂意跟山鋼合作,其中一項考慮,就是有可能山鋼將優質資產裝到上市公司中,實現資產溢價。

有一個概念大家要清楚:上市公司是實現混改的最好平臺。常用的手段是,通過定向增發、換股等形式,引進戰略投資者。

《山東國資》:山鋼集團的產品有自己的獨門訣竅嗎?

侯軍:山鋼傳統的優勢產品是板材、型鋼、特鋼等。

現在鋼鐵行業不太理性。生產工藝比較複雜的產品,反而賣不出好價錢。建材等大路貨,工藝比較簡單,價格反而長時間高企。

我們的日照基地集中精力研發出了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端產品,譬如汽車板、家電板、高強度薄板。山鋼供應港珠澳大橋的2萬噸鋼材,要求120年防腐,抗九級以上地震。供應俄羅斯北極圈內亞馬爾項目的鋼材,能經受低溫、腐蝕等考驗。

鋼鐵行業的舊動能拼的是“規模和成本”,新動能靠的是“品種和質量”。

原來河北鋼鐵和海信有合作,山鋼和海信都是山東企業,反而沒有合作,這對我是個很大的刺激。我和海信董事長周厚健都是全國人大代表,關係不錯。他說只要你質量過硬並且穩定,海信就用山鋼的產品,沒問題。山鋼產品現在已經打入海信。

“高端”不一定“高效”,中低端產品中也有精品。所以,企業組織生產時要“柔性管理”,靈活響應,不要僵硬。

客戶是上帝,但我跟幹部職工說,客戶是我們的“領導”。上帝離我們太遠,但“領導”離我們很近。我們國有企業都很聽領導的話,“領導”(客戶)說話了,我們就執行。

《山東國資》:還有什麼產品山鋼集團生產不了嗎?

侯軍:有。譬如“筆芯鋼”和“手撕鋼”。

2016年李克強總理談“筆芯鋼”問題的時候,我在場。現在太鋼已經研發出“筆芯鋼”,附加值比較高。

“手撕鋼”厚度要求0.05毫米以下,比A4打印紙還要薄,可以用手撕,論克賣,可用於生產航天員的防輻射服裝。太鋼生產出了0.02毫米的“手撕鋼”,全國獨此一家,獲得冶金行業“特等獎”。一噸“手撕鋼”200萬元,一噸普通鋼材4000元。太鋼生產“手撕鋼”的成材率,遠遠高於日本。“成材率”是鋼鐵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表現之一。

山鋼的產品結構與其他鋼鐵企業一樣,同質化比較嚴重。這是需要我們著重解決的問題。

現在無論幹什麼都過剩。國有鋼企去產能不是去“落後產能”,而是“過剩產能”。從產品結構上,我們追求的是高端、高效產品的“單位贏利”水平。要大力提高主導產品系列的效益在全部產品效益中的比重。譬如,我有100個產品,其中30個產品贏利比較高,能佔到全部產品贏利的80%。幹活少,但是贏利水平高,是我們的產品發展原則。

《山東國資》:您說要做好山東鋼鐵行業《規劃》的“山鋼篇”,怎麼做?

侯軍:鋼鐵行業目前總體趨勢是由內陸向沿海轉移。全國鋼鐵行業的發展態勢是整合成8000萬至1億噸以上的3~4家大型鋼鐵聯合集團,還要有4000萬噸以上的第二梯隊6~8家企業。

山東省制定了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發展規劃,基本意圖是到2022年,膠濟沿線,“2+26”城市的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鋼鐵企業要由內陸向沿海轉移,集中度要達到70%。2025年以前,上述區域鋼鐵產能“應退盡退”。

我們謀劃山東省鋼鐵發展規劃的“山鋼篇”,就是要發揮國有企業的骨幹支撐作用,提升產業升級的主導力。要率先實現超低排放目標。產能如何轉移、產品如何升級、融資如何保證等,都需要我們主動考慮。

目前,日照基地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一噸礦石從日照運輸到濟南成本大致為六七十元,我們在日照建設了鋼鐵基地,就可以省下這塊成本。先是與永鋒在淄博合作,然後萊鋼與永鋒在德州的工廠轉移到臨沂的臨港開發區,目前項目已經奠基,要搞到600萬~800萬噸,民企控股、國企參股。省裡規劃是兩基地、四集群,山鋼要擔負起領頭羊的作用。

"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1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接受《山東國資》雜誌專訪

《山東國資》:對省委書記劉家義的企業家“四問”,您有什麼感想?

侯軍:劉家義書記的企業家“四問”看似簡單,實質上是對企業負責人思想觀念和管理思維的精準校正。“四問”直奔成功企業發展規律,直擊企業家的思想深處和企業家精神的核心要義,直指企業本質化運營問題,直面我省在造就優秀企業家隊伍方面存在的深層次問題。

山鋼是不是真正的企業?從形式上看是的。山鋼集團旗下有216家法人單位,全部置身於充分競爭行業,從市場競爭主體角度看應該是真正的企業。但從企業內部來看,“官本位”思維比較嚴重,“大企業病”“內向病”不同程度存在,習慣用“行政化”方式管理權屬企業,基本停留在以製造和生產運營為主的傳統管理模式上。一句話,山鋼離劉家義書記所說的“真正的企業”,還差得遠。

我有一個體會,不是說幹企業的就能稱為“企業家”,真正的企業家至少要具備四方面素質:第一,要有過硬的政治素養,站位要精準堅定;第二,要當好聚合各種資源的“點焊工”,有攢指成拳的手段;第三,要有創造價值的能力,讓過硬的業績說話;第四,要有貢獻社會的情懷。

現在省屬國企都在學萬華、學濰柴。我很讚賞濰柴董事長譚旭光。老譚這個人,一有過人的膽魄,二有睿智的眼光。他不失時機地搶抓了濰柴在各個階段發展的歷史機遇,推動濰柴在體制機制上實現了質的飛躍,這是濰柴成功的根本原因。

站位、視角、視線,對企業家是一種考量。關起門來幹自己的事,不會成為優秀企業家。如果你不把自己置身於國際國內的經濟大環境中,就是目光短淺。

譚旭光帶領濰柴握緊拳頭、收攏戰線、順應趨勢、突出主業,我完全贊成。譬如,濰柴延伸了新材料產業,著重研究氫能源的使用。現在政府採購汽車格外注重環保,海南以後汽油、柴油車都不掛牌了,歐洲發達國家新能源汽車的使用也有一些強制性的規定。這都是趨勢。

老譚抓住了基本趨勢,順應了產業升級的時代要求,進而擴展了濰柴的價值鏈條。這是企業家最難能可貴的地方,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我認為,一名優秀的企業家,要在兩個“間”上下功夫:一個是“空間”,要開拓;一個是“時間”,要精準把握。做好這兩篇文章,我們才能行。譬如,萬華用40年的時間成為世界一流企業,我和同事們都在思考,山鋼能不能用10年的時間來一個根本性的改變?

《山東國資》:山鋼集團怎樣才能實現您期待的“根本性改變”,成為劉家義書記所說的“真正的企業”?

侯軍:改革,必須大刀闊斧地改革!

我是2015年年底來山鋼集團工作的,這3年以來感受最深刻的一句話是,改革是實現山鋼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的4個半年會議,改革都是主要內容。

體制機制改革是企業改革的核心。省屬企業雖然都是“國企”的體制,但每個企業的“瓤”(機制),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山鋼的“三項制度改革”起步比較晚,最近這3年改革的力度比較大。譚旭光來給我們講了一課。他說老侯你們現在的“三項制度改革”,我們20年前就已經辦了。

萬華和濰柴先從簡單容易做的“超利潤分成”開始,逐步完善激勵機制。我們山鋼這3年摸著“三項制度改革”的石頭往前走了一步,二級企業已經實現契約化管理,一級企業的改革也在加快推進。

首先是“去行政化”,去官本位,去“內向病”。過去山鋼“關起門來過日子”的特點比較突出。我們提出要“砍三刀”:第一刀砍傳統思想觀念;第二刀砍歷史負擔;第三刀砍冗員。我們從總部開始,全員競爭上崗。由原來的職級管理向層級管理轉變。現在進入向崗位管理階段的轉變。

同時,我們大力推進權屬二級公司的契約化管理。現在二級公司的契約化管理初見成效,實現了風險、責任、收益的綁定。試點推進權屬三級以下公司用人“自主組閣”。在科技研發上,重塑“一院多中心”的管理體制。有院士工作站,引進了一批高精尖人才。

《山東國資》:據說山鋼集團的“契約化”改革力度很大?

侯軍:是的。我來山鋼後,有同志跟我說,你看山鋼這麼多單位,收入都不一樣,你把工資統一起來吧。我說不可能。“平衡”會使企業運行比較“平穩”,但也意味著“平庸”。“水”平不流,“錢”平(人)不動。收入四平八穩,工作怎麼會有活力。不是有句話嗎,“人叫人動人不動,辦法調動積極性”。

山鋼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研究院的院長、副院長。我們內部有位博士,原來是中層幹部,年薪也就二三十萬元,而研究院院長的年薪是100萬元。他說他想報。我說好,如果你競聘上了,你要跟山鋼解除原合同,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幹得好,你繼續幹院長;幹得不好,就要離開院長的崗位。如果你還想在山鋼集團幹,要看我們願不願意繼續聘用你。

我們招聘了一位研究院副院長,叫何毅。我說何(副)院長,咱們100萬元/年起薪,指標挺在前面,收益和風險共擔。如果你在山鋼工作舒心、成果頻出,請告訴你的朋友和同事;如果山鋼的體制機制束縛了你,不能發揮你的才智,請告訴我。我是董事長,我來給你解決。

我們還在集團拿出6箇中層幹部崗位,試點“重點工作的契約化管理”。譬如,下一步我們要做好山東鋼鐵產業《規劃》落地的“山鋼篇”,要在2至3年內完成。規劃部門要發揮作用。不是等著領導去推動,而是自己想辦法主動完成。完成了就兌現獎勵,完不成就處罰。再譬如財務部,股權融資、資本運營要達到某個指標,完成了指標,給你50萬元、100萬元獎勵,都沒問題。

薪酬制度改革方面,我們提出做到“四不、三突出、三個可以超過”。即,不設薪酬基數、不鞭打快牛、不看企業大小、不論級別高低;突出淨資產收益率、突出效益貢獻、突出人均創利水平;研發和銷售一線突出貢獻人員收入可以超過單位負責人、子公司負責人收入可以超過集團高管、集團高管收入可以超過董事長。通過提高經營業績做大分配蛋糕,讓市場化、價值化激勵成為提高職工收入的紅利。

人才的吸引、培養、留住、用好,都很重要。他是個人才,我們就要給他個舞臺讓他展現,讓他幹得盡興。“給人才以展現的舞臺”,是人才觀的最高境界。

我們在人才激勵機制上,已經“撕開”了靈活用人的口子,下一步還要繼續深化。包括山鋼的紀檢監察人員,原來我們內部辦案沒手段,現在公安、檢察、法院中,有願意到企業工作的,我們都熱情歡迎。我們需要他們的實操能力。

《山東國資》:“契約化”改革的效果怎麼樣?

侯軍:大家對“契約化”改革是這樣說的:感受到了壓力;思想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原來是“發工資”,現在是“掙工資”;感到時間不夠用了。

原來部門做好工作,是幫我這個董事長的“忙”;現在他承擔了項目,為了完成目標,他要向董事長“爭取”資源,我是在幫他的“忙”。可以說,心態截然不同,精神為之一振,幹勁熱火朝天。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點擊查看大圖

《山東國資》:山鋼集團的混改比較艱鉅?

侯軍:山鋼永鋒淄博的混改比較成功。山鋼日照公司,我們引進戰略投資者,出讓了10%的股權,目前需要加快進度,儘快取得實質性突破。

我們當時和民企永鋒集團談淄博張鋼的混改,兩家都想爭取控制權,怎麼辦?我說:“50%對50%,雙方共同聘請一名外部獨立董事。有異議時,獨立董事起裁決的作用。”

一開始張鋼職工不理解。原淄博鋼廠有2300多名職工重新上崗,還有幾十人不願意繼續幹。2015年混改前,每月虧1億元;2016年混改後,僅僅用4個月就扭虧為盈;2017年,實現利潤8億元;2018年,實現利潤9億元。2017年職工人均收入7.8萬元,2018年職工人均收入10.2萬元。實現了企業、政府、職工三方受益。

永鋒淄博混改“各佔一半”的股權結構,是山鋼的一個發明。國有企業不要總想“控制別人”,參股、控股都是可以的。國有企業的控制力並非一定要超過50%才能體現。百分之二三十的股權比例,也能達到控股的效果。

現在國企在混改中還有思想誤區。國企和民企合作,幹好了,有人會說是“民企沾了國企的光”;幹不好,又成了國有資產流失。這會造成國企不敢跟民企合作混改,不敢觸及歷史遺留問題。國企和民企混改,“只能成功,不能失敗。不成功,也不能成仁(死掉)”。

我認為,國企混改要把握兩條底線:一是堅持黨的領導,二是不能搞成私有化。堅持兩個原則:市場化、法治化。底線必須清楚,原則必須堅定。

現在全省一級企業集團也正在逐步推進混改。混改是大勢所趨,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舉措,我們必須橫下一條心,克服一切困難,確保按時完成混改任務。

同時,“混”是手段,“改”是目的。有的企業雖然進行了混改,股權結構也比較科學,但沒有收到預期效果,恐怕“實操”層面需要大量補課。既要注重頂層設計,又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創新混改,使混改切實收到實際效果。

《山東國資》:高負債率是鋼鐵行業的集體“痛點”。2018年山鋼集團的資產負債率是不是有點高?

侯軍:不是有點高,是很高。2017年、2018年、2019年6月末,山鋼的資產負債率分別是84.21%、83.56%、83.51%,雖然降了一些,但仍高於74.94%的行業重點監管線。

山鋼歷史負擔很重。這兩個年度以來,我們趁效益比較好,補了100億元的歷史窟窿。我的體會,資產負債率就是企業的“生命線”。如果負債率過高,企業在市場中融資、發債就會受阻,就沒有再投資和資產優化的空間。

降低資產負債率的方式很多。譬如,我們強化了資金歸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推進市場化債轉股;加大股權融資的力度;提高資產證券化率等。辦法不少,關鍵是要下死手。

我跟我們財務部部長說,我們到了下死手的時候了。不“憋”兩下,是“別”不過來的。有時,矯枉要過正。

我還說過兩句話:要打開資本運作的“閘門”,打開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大門”。要與高手、強手合作。

山鋼有不少優良資產。山鋼3100億元的總資產,有很大的運作空間,要讓資產“流”起來、“動”起來。山鋼集團有“山東鋼鐵”和“金嶺鐵礦”兩家上市公司,還持有中泰證券52%的股權,有很好的資本運作條件。如果中泰證券能上市,資產溢價幾百億元都有可能。民營企業樂意跟山鋼合作,其中一項考慮,就是有可能山鋼將優質資產裝到上市公司中,實現資產溢價。

有一個概念大家要清楚:上市公司是實現混改的最好平臺。常用的手段是,通過定向增發、換股等形式,引進戰略投資者。

《山東國資》:山鋼集團的產品有自己的獨門訣竅嗎?

侯軍:山鋼傳統的優勢產品是板材、型鋼、特鋼等。

現在鋼鐵行業不太理性。生產工藝比較複雜的產品,反而賣不出好價錢。建材等大路貨,工藝比較簡單,價格反而長時間高企。

我們的日照基地集中精力研發出了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端產品,譬如汽車板、家電板、高強度薄板。山鋼供應港珠澳大橋的2萬噸鋼材,要求120年防腐,抗九級以上地震。供應俄羅斯北極圈內亞馬爾項目的鋼材,能經受低溫、腐蝕等考驗。

鋼鐵行業的舊動能拼的是“規模和成本”,新動能靠的是“品種和質量”。

原來河北鋼鐵和海信有合作,山鋼和海信都是山東企業,反而沒有合作,這對我是個很大的刺激。我和海信董事長周厚健都是全國人大代表,關係不錯。他說只要你質量過硬並且穩定,海信就用山鋼的產品,沒問題。山鋼產品現在已經打入海信。

“高端”不一定“高效”,中低端產品中也有精品。所以,企業組織生產時要“柔性管理”,靈活響應,不要僵硬。

客戶是上帝,但我跟幹部職工說,客戶是我們的“領導”。上帝離我們太遠,但“領導”離我們很近。我們國有企業都很聽領導的話,“領導”(客戶)說話了,我們就執行。

《山東國資》:還有什麼產品山鋼集團生產不了嗎?

侯軍:有。譬如“筆芯鋼”和“手撕鋼”。

2016年李克強總理談“筆芯鋼”問題的時候,我在場。現在太鋼已經研發出“筆芯鋼”,附加值比較高。

“手撕鋼”厚度要求0.05毫米以下,比A4打印紙還要薄,可以用手撕,論克賣,可用於生產航天員的防輻射服裝。太鋼生產出了0.02毫米的“手撕鋼”,全國獨此一家,獲得冶金行業“特等獎”。一噸“手撕鋼”200萬元,一噸普通鋼材4000元。太鋼生產“手撕鋼”的成材率,遠遠高於日本。“成材率”是鋼鐵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表現之一。

山鋼的產品結構與其他鋼鐵企業一樣,同質化比較嚴重。這是需要我們著重解決的問題。

現在無論幹什麼都過剩。國有鋼企去產能不是去“落後產能”,而是“過剩產能”。從產品結構上,我們追求的是高端、高效產品的“單位贏利”水平。要大力提高主導產品系列的效益在全部產品效益中的比重。譬如,我有100個產品,其中30個產品贏利比較高,能佔到全部產品贏利的80%。幹活少,但是贏利水平高,是我們的產品發展原則。

《山東國資》:您說要做好山東鋼鐵行業《規劃》的“山鋼篇”,怎麼做?

侯軍:鋼鐵行業目前總體趨勢是由內陸向沿海轉移。全國鋼鐵行業的發展態勢是整合成8000萬至1億噸以上的3~4家大型鋼鐵聯合集團,還要有4000萬噸以上的第二梯隊6~8家企業。

山東省制定了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發展規劃,基本意圖是到2022年,膠濟沿線,“2+26”城市的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鋼鐵企業要由內陸向沿海轉移,集中度要達到70%。2025年以前,上述區域鋼鐵產能“應退盡退”。

我們謀劃山東省鋼鐵發展規劃的“山鋼篇”,就是要發揮國有企業的骨幹支撐作用,提升產業升級的主導力。要率先實現超低排放目標。產能如何轉移、產品如何升級、融資如何保證等,都需要我們主動考慮。

目前,日照基地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一噸礦石從日照運輸到濟南成本大致為六七十元,我們在日照建設了鋼鐵基地,就可以省下這塊成本。先是與永鋒在淄博合作,然後萊鋼與永鋒在德州的工廠轉移到臨沂的臨港開發區,目前項目已經奠基,要搞到600萬~800萬噸,民企控股、國企參股。省裡規劃是兩基地、四集群,山鋼要擔負起領頭羊的作用。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點擊查看詳細內容

《山東國資》:山鋼集團提出“三大主業”要統籌發展,有進有退。怎麼進、怎麼退?

侯軍:鋼鐵強,則山鋼強。要完善鏈條,上游原料的組織要強化供應,下游延伸加工深入研究和探討。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某些產業從長遠看,有可能成為新興主業。要咬定不放鬆,幹出名堂。省國資委給我們界定的“主業”要精耕細作,但“主業”不是絕對的,而是“動態”的。

這裡有個深層次的問題,就是行業顛覆。譬如,今後汽車不用鋼了怎麼辦?寶鋼提出了“未來寶鋼”,我們也要思考“未來山鋼”。現在鋼鐵行業還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但可能向“輕量化”“高品質”發展,代替某些領域的鋼材。山鋼的結構當中,海洋工程、橋樑製造等都可能出現新材料、新技術。要未雨綢繆、危中求機、居安思危。有些行業,幾年就消失了,譬如BB機、大哥大。鋼鐵行業要綠色、智能發展。

加大“殭屍”出清力度。目前,我們遇到的困難是自身消化能力比較弱。譬如,我們要處置不良資產,就可能衝高資產負債率,呆壞賬的核銷等,需要政策大力支持。政策上,“殭屍”企業停著沒人管,處置起來卻困難重重。最重要的還是人員分流難度大。

小弱散要通過併購重組等,“合併同類項”。

《山東國資》:您為什麼一再強調山鋼集團要“保鏈為先,降本為要”?

侯軍:美國現在這麼打壓中國,但中國毫不畏懼,為什麼?因為我們的產業鏈是完整和安全的。韓國受到日本的“限供”很難受,就是因為韓國的產業鏈有天然缺陷。這都是經驗教訓。企業要有“產業鏈安全”的概念。

我們外出併購,不能僅僅盯著資源,還要考慮行業介入、原料組織、人才支撐、技術水平、市場開拓、政策環境等綜合因素。企業負責人要當好“點焊工”,把產業鏈銜接好。哪個環節不太行,就要“點焊”一下。

我們現在正在極力推動“產銷研一體化”,把基礎生產、產品研發和用戶緊密結合起來。我們不僅可以賣產品,還可以賣“半成品”。鋼鐵行業有個特點,增加和增強產品的某種性能,就可能開發出全新的使用途徑。我們要有產品“族”的概念,通過對鋼鐵的改性,把鋼鐵這種普通材料變成新材料。這樣,傳統鋼鐵行業就升級為新材料行業。

開發市場,不僅要看市場潛力,還要看市場“縫隙”和市場契機。“縫隙”就是空間,“契機”需要把握。《呂氏春秋·遇合》說:“凡遇,合也;時不合,必待合而後行。”凡事都要講求機遇,若機遇不到,一定要等到時機合適再行動。

《山東國資》:鋼鐵是傳統行業,您為什麼特別重視“商業模式”的創新?

侯軍:我們常說,四類企業賣力氣,三類企業賣產品,二類企業賣品牌,一類企業賣標準。現在,“商業模式”之爭已經成為企業競爭的制高點,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義之一。鋼鐵行業目前還是基礎的生產運營管理型,是“車間管理型”,還沒有真正形成綠色和智能發展的新業態。鋼鐵行業必須加快實現業態的創新、提升和轉換。

我和各分公司主要負責人聊一小時,大家主要談什麼呢?談思路、談規劃、談改革,但很少的人談“商業模式”這4個字,談“業態”的更是微乎其微,幾乎沒有人談“資本運營”。管理一個車間還行,但要選拔到決策層,就不是這個概念了。

我們在年度工作會議上提出“本質化運營水平”的概念,這個概念字典上沒有。我們要以市場為引領,以人才為支撐,產銷研一體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塑造比較優勢,實現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山東國資》:濟鋼停產後,職工們過得好嗎?

侯軍:濟鋼61年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累計產鋼1.52億噸,上繳稅收315億元,是功勳企業。濟鋼停產是巨大犧牲。停產過的第一個坎是“感情坎”。

我去開班子會,大家都在掉淚。開始大家不理解。因為濟鋼停產的主要原因不是汙染問題,而是城市規劃和鋼鐵產業調整、結構升級的問題。後來大家逐漸加深了認識。

大多數職工對安置結果還是滿意的。我們制定的政策“高於青鋼(搬遷),接近杭鋼(搬遷)”。

現在大家越來越感到,濟鋼停產我們下好了一步“先手棋”。如果現在“無條件”讓你限產30%或50%,我們將更被動。我們要為廣大職工謀求更長遠的生計之路。

3年多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國資委的指導支持下,在全集團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山鋼集團經營效益穩步提升。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558.57億元、利潤總額70.18億元、淨利潤45.4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5.25%、79.03%、158.66%,創山鋼成立以來最好水平。

山鋼的鋼鐵行業綜合競爭力排名由2016年的“B+”(競爭力優強)、2017年的“A”(競爭力特強)躍升為2018年的“A+”(競爭力極強),躋身全國鋼鐵行業第一梯隊,實現了從“求生存”到“謀發展”的根本性轉變。

我們有理由相信:山鋼人的生活將越來越美好,山鋼對國家和社會的貢獻將越來越大!

文稿:蘭恆敏

攝影:王煒

編排:鞏聰聰

初審:張小杰

複審:蘭恆敏

簽發:趙國華

本稿為《山東國資》雜誌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

1

高度深度熱度

"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1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接受《山東國資》雜誌專訪

《山東國資》:對省委書記劉家義的企業家“四問”,您有什麼感想?

侯軍:劉家義書記的企業家“四問”看似簡單,實質上是對企業負責人思想觀念和管理思維的精準校正。“四問”直奔成功企業發展規律,直擊企業家的思想深處和企業家精神的核心要義,直指企業本質化運營問題,直面我省在造就優秀企業家隊伍方面存在的深層次問題。

山鋼是不是真正的企業?從形式上看是的。山鋼集團旗下有216家法人單位,全部置身於充分競爭行業,從市場競爭主體角度看應該是真正的企業。但從企業內部來看,“官本位”思維比較嚴重,“大企業病”“內向病”不同程度存在,習慣用“行政化”方式管理權屬企業,基本停留在以製造和生產運營為主的傳統管理模式上。一句話,山鋼離劉家義書記所說的“真正的企業”,還差得遠。

我有一個體會,不是說幹企業的就能稱為“企業家”,真正的企業家至少要具備四方面素質:第一,要有過硬的政治素養,站位要精準堅定;第二,要當好聚合各種資源的“點焊工”,有攢指成拳的手段;第三,要有創造價值的能力,讓過硬的業績說話;第四,要有貢獻社會的情懷。

現在省屬國企都在學萬華、學濰柴。我很讚賞濰柴董事長譚旭光。老譚這個人,一有過人的膽魄,二有睿智的眼光。他不失時機地搶抓了濰柴在各個階段發展的歷史機遇,推動濰柴在體制機制上實現了質的飛躍,這是濰柴成功的根本原因。

站位、視角、視線,對企業家是一種考量。關起門來幹自己的事,不會成為優秀企業家。如果你不把自己置身於國際國內的經濟大環境中,就是目光短淺。

譚旭光帶領濰柴握緊拳頭、收攏戰線、順應趨勢、突出主業,我完全贊成。譬如,濰柴延伸了新材料產業,著重研究氫能源的使用。現在政府採購汽車格外注重環保,海南以後汽油、柴油車都不掛牌了,歐洲發達國家新能源汽車的使用也有一些強制性的規定。這都是趨勢。

老譚抓住了基本趨勢,順應了產業升級的時代要求,進而擴展了濰柴的價值鏈條。這是企業家最難能可貴的地方,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我認為,一名優秀的企業家,要在兩個“間”上下功夫:一個是“空間”,要開拓;一個是“時間”,要精準把握。做好這兩篇文章,我們才能行。譬如,萬華用40年的時間成為世界一流企業,我和同事們都在思考,山鋼能不能用10年的時間來一個根本性的改變?

《山東國資》:山鋼集團怎樣才能實現您期待的“根本性改變”,成為劉家義書記所說的“真正的企業”?

侯軍:改革,必須大刀闊斧地改革!

我是2015年年底來山鋼集團工作的,這3年以來感受最深刻的一句話是,改革是實現山鋼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的4個半年會議,改革都是主要內容。

體制機制改革是企業改革的核心。省屬企業雖然都是“國企”的體制,但每個企業的“瓤”(機制),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山鋼的“三項制度改革”起步比較晚,最近這3年改革的力度比較大。譚旭光來給我們講了一課。他說老侯你們現在的“三項制度改革”,我們20年前就已經辦了。

萬華和濰柴先從簡單容易做的“超利潤分成”開始,逐步完善激勵機制。我們山鋼這3年摸著“三項制度改革”的石頭往前走了一步,二級企業已經實現契約化管理,一級企業的改革也在加快推進。

首先是“去行政化”,去官本位,去“內向病”。過去山鋼“關起門來過日子”的特點比較突出。我們提出要“砍三刀”:第一刀砍傳統思想觀念;第二刀砍歷史負擔;第三刀砍冗員。我們從總部開始,全員競爭上崗。由原來的職級管理向層級管理轉變。現在進入向崗位管理階段的轉變。

同時,我們大力推進權屬二級公司的契約化管理。現在二級公司的契約化管理初見成效,實現了風險、責任、收益的綁定。試點推進權屬三級以下公司用人“自主組閣”。在科技研發上,重塑“一院多中心”的管理體制。有院士工作站,引進了一批高精尖人才。

《山東國資》:據說山鋼集團的“契約化”改革力度很大?

侯軍:是的。我來山鋼後,有同志跟我說,你看山鋼這麼多單位,收入都不一樣,你把工資統一起來吧。我說不可能。“平衡”會使企業運行比較“平穩”,但也意味著“平庸”。“水”平不流,“錢”平(人)不動。收入四平八穩,工作怎麼會有活力。不是有句話嗎,“人叫人動人不動,辦法調動積極性”。

山鋼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研究院的院長、副院長。我們內部有位博士,原來是中層幹部,年薪也就二三十萬元,而研究院院長的年薪是100萬元。他說他想報。我說好,如果你競聘上了,你要跟山鋼解除原合同,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幹得好,你繼續幹院長;幹得不好,就要離開院長的崗位。如果你還想在山鋼集團幹,要看我們願不願意繼續聘用你。

我們招聘了一位研究院副院長,叫何毅。我說何(副)院長,咱們100萬元/年起薪,指標挺在前面,收益和風險共擔。如果你在山鋼工作舒心、成果頻出,請告訴你的朋友和同事;如果山鋼的體制機制束縛了你,不能發揮你的才智,請告訴我。我是董事長,我來給你解決。

我們還在集團拿出6箇中層幹部崗位,試點“重點工作的契約化管理”。譬如,下一步我們要做好山東鋼鐵產業《規劃》落地的“山鋼篇”,要在2至3年內完成。規劃部門要發揮作用。不是等著領導去推動,而是自己想辦法主動完成。完成了就兌現獎勵,完不成就處罰。再譬如財務部,股權融資、資本運營要達到某個指標,完成了指標,給你50萬元、100萬元獎勵,都沒問題。

薪酬制度改革方面,我們提出做到“四不、三突出、三個可以超過”。即,不設薪酬基數、不鞭打快牛、不看企業大小、不論級別高低;突出淨資產收益率、突出效益貢獻、突出人均創利水平;研發和銷售一線突出貢獻人員收入可以超過單位負責人、子公司負責人收入可以超過集團高管、集團高管收入可以超過董事長。通過提高經營業績做大分配蛋糕,讓市場化、價值化激勵成為提高職工收入的紅利。

人才的吸引、培養、留住、用好,都很重要。他是個人才,我們就要給他個舞臺讓他展現,讓他幹得盡興。“給人才以展現的舞臺”,是人才觀的最高境界。

我們在人才激勵機制上,已經“撕開”了靈活用人的口子,下一步還要繼續深化。包括山鋼的紀檢監察人員,原來我們內部辦案沒手段,現在公安、檢察、法院中,有願意到企業工作的,我們都熱情歡迎。我們需要他們的實操能力。

《山東國資》:“契約化”改革的效果怎麼樣?

侯軍:大家對“契約化”改革是這樣說的:感受到了壓力;思想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原來是“發工資”,現在是“掙工資”;感到時間不夠用了。

原來部門做好工作,是幫我這個董事長的“忙”;現在他承擔了項目,為了完成目標,他要向董事長“爭取”資源,我是在幫他的“忙”。可以說,心態截然不同,精神為之一振,幹勁熱火朝天。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點擊查看大圖

《山東國資》:山鋼集團的混改比較艱鉅?

侯軍:山鋼永鋒淄博的混改比較成功。山鋼日照公司,我們引進戰略投資者,出讓了10%的股權,目前需要加快進度,儘快取得實質性突破。

我們當時和民企永鋒集團談淄博張鋼的混改,兩家都想爭取控制權,怎麼辦?我說:“50%對50%,雙方共同聘請一名外部獨立董事。有異議時,獨立董事起裁決的作用。”

一開始張鋼職工不理解。原淄博鋼廠有2300多名職工重新上崗,還有幾十人不願意繼續幹。2015年混改前,每月虧1億元;2016年混改後,僅僅用4個月就扭虧為盈;2017年,實現利潤8億元;2018年,實現利潤9億元。2017年職工人均收入7.8萬元,2018年職工人均收入10.2萬元。實現了企業、政府、職工三方受益。

永鋒淄博混改“各佔一半”的股權結構,是山鋼的一個發明。國有企業不要總想“控制別人”,參股、控股都是可以的。國有企業的控制力並非一定要超過50%才能體現。百分之二三十的股權比例,也能達到控股的效果。

現在國企在混改中還有思想誤區。國企和民企合作,幹好了,有人會說是“民企沾了國企的光”;幹不好,又成了國有資產流失。這會造成國企不敢跟民企合作混改,不敢觸及歷史遺留問題。國企和民企混改,“只能成功,不能失敗。不成功,也不能成仁(死掉)”。

我認為,國企混改要把握兩條底線:一是堅持黨的領導,二是不能搞成私有化。堅持兩個原則:市場化、法治化。底線必須清楚,原則必須堅定。

現在全省一級企業集團也正在逐步推進混改。混改是大勢所趨,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舉措,我們必須橫下一條心,克服一切困難,確保按時完成混改任務。

同時,“混”是手段,“改”是目的。有的企業雖然進行了混改,股權結構也比較科學,但沒有收到預期效果,恐怕“實操”層面需要大量補課。既要注重頂層設計,又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創新混改,使混改切實收到實際效果。

《山東國資》:高負債率是鋼鐵行業的集體“痛點”。2018年山鋼集團的資產負債率是不是有點高?

侯軍:不是有點高,是很高。2017年、2018年、2019年6月末,山鋼的資產負債率分別是84.21%、83.56%、83.51%,雖然降了一些,但仍高於74.94%的行業重點監管線。

山鋼歷史負擔很重。這兩個年度以來,我們趁效益比較好,補了100億元的歷史窟窿。我的體會,資產負債率就是企業的“生命線”。如果負債率過高,企業在市場中融資、發債就會受阻,就沒有再投資和資產優化的空間。

降低資產負債率的方式很多。譬如,我們強化了資金歸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推進市場化債轉股;加大股權融資的力度;提高資產證券化率等。辦法不少,關鍵是要下死手。

我跟我們財務部部長說,我們到了下死手的時候了。不“憋”兩下,是“別”不過來的。有時,矯枉要過正。

我還說過兩句話:要打開資本運作的“閘門”,打開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大門”。要與高手、強手合作。

山鋼有不少優良資產。山鋼3100億元的總資產,有很大的運作空間,要讓資產“流”起來、“動”起來。山鋼集團有“山東鋼鐵”和“金嶺鐵礦”兩家上市公司,還持有中泰證券52%的股權,有很好的資本運作條件。如果中泰證券能上市,資產溢價幾百億元都有可能。民營企業樂意跟山鋼合作,其中一項考慮,就是有可能山鋼將優質資產裝到上市公司中,實現資產溢價。

有一個概念大家要清楚:上市公司是實現混改的最好平臺。常用的手段是,通過定向增發、換股等形式,引進戰略投資者。

《山東國資》:山鋼集團的產品有自己的獨門訣竅嗎?

侯軍:山鋼傳統的優勢產品是板材、型鋼、特鋼等。

現在鋼鐵行業不太理性。生產工藝比較複雜的產品,反而賣不出好價錢。建材等大路貨,工藝比較簡單,價格反而長時間高企。

我們的日照基地集中精力研發出了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端產品,譬如汽車板、家電板、高強度薄板。山鋼供應港珠澳大橋的2萬噸鋼材,要求120年防腐,抗九級以上地震。供應俄羅斯北極圈內亞馬爾項目的鋼材,能經受低溫、腐蝕等考驗。

鋼鐵行業的舊動能拼的是“規模和成本”,新動能靠的是“品種和質量”。

原來河北鋼鐵和海信有合作,山鋼和海信都是山東企業,反而沒有合作,這對我是個很大的刺激。我和海信董事長周厚健都是全國人大代表,關係不錯。他說只要你質量過硬並且穩定,海信就用山鋼的產品,沒問題。山鋼產品現在已經打入海信。

“高端”不一定“高效”,中低端產品中也有精品。所以,企業組織生產時要“柔性管理”,靈活響應,不要僵硬。

客戶是上帝,但我跟幹部職工說,客戶是我們的“領導”。上帝離我們太遠,但“領導”離我們很近。我們國有企業都很聽領導的話,“領導”(客戶)說話了,我們就執行。

《山東國資》:還有什麼產品山鋼集團生產不了嗎?

侯軍:有。譬如“筆芯鋼”和“手撕鋼”。

2016年李克強總理談“筆芯鋼”問題的時候,我在場。現在太鋼已經研發出“筆芯鋼”,附加值比較高。

“手撕鋼”厚度要求0.05毫米以下,比A4打印紙還要薄,可以用手撕,論克賣,可用於生產航天員的防輻射服裝。太鋼生產出了0.02毫米的“手撕鋼”,全國獨此一家,獲得冶金行業“特等獎”。一噸“手撕鋼”200萬元,一噸普通鋼材4000元。太鋼生產“手撕鋼”的成材率,遠遠高於日本。“成材率”是鋼鐵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表現之一。

山鋼的產品結構與其他鋼鐵企業一樣,同質化比較嚴重。這是需要我們著重解決的問題。

現在無論幹什麼都過剩。國有鋼企去產能不是去“落後產能”,而是“過剩產能”。從產品結構上,我們追求的是高端、高效產品的“單位贏利”水平。要大力提高主導產品系列的效益在全部產品效益中的比重。譬如,我有100個產品,其中30個產品贏利比較高,能佔到全部產品贏利的80%。幹活少,但是贏利水平高,是我們的產品發展原則。

《山東國資》:您說要做好山東鋼鐵行業《規劃》的“山鋼篇”,怎麼做?

侯軍:鋼鐵行業目前總體趨勢是由內陸向沿海轉移。全國鋼鐵行業的發展態勢是整合成8000萬至1億噸以上的3~4家大型鋼鐵聯合集團,還要有4000萬噸以上的第二梯隊6~8家企業。

山東省制定了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發展規劃,基本意圖是到2022年,膠濟沿線,“2+26”城市的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鋼鐵企業要由內陸向沿海轉移,集中度要達到70%。2025年以前,上述區域鋼鐵產能“應退盡退”。

我們謀劃山東省鋼鐵發展規劃的“山鋼篇”,就是要發揮國有企業的骨幹支撐作用,提升產業升級的主導力。要率先實現超低排放目標。產能如何轉移、產品如何升級、融資如何保證等,都需要我們主動考慮。

目前,日照基地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一噸礦石從日照運輸到濟南成本大致為六七十元,我們在日照建設了鋼鐵基地,就可以省下這塊成本。先是與永鋒在淄博合作,然後萊鋼與永鋒在德州的工廠轉移到臨沂的臨港開發區,目前項目已經奠基,要搞到600萬~800萬噸,民企控股、國企參股。省裡規劃是兩基地、四集群,山鋼要擔負起領頭羊的作用。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點擊查看詳細內容

《山東國資》:山鋼集團提出“三大主業”要統籌發展,有進有退。怎麼進、怎麼退?

侯軍:鋼鐵強,則山鋼強。要完善鏈條,上游原料的組織要強化供應,下游延伸加工深入研究和探討。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某些產業從長遠看,有可能成為新興主業。要咬定不放鬆,幹出名堂。省國資委給我們界定的“主業”要精耕細作,但“主業”不是絕對的,而是“動態”的。

這裡有個深層次的問題,就是行業顛覆。譬如,今後汽車不用鋼了怎麼辦?寶鋼提出了“未來寶鋼”,我們也要思考“未來山鋼”。現在鋼鐵行業還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但可能向“輕量化”“高品質”發展,代替某些領域的鋼材。山鋼的結構當中,海洋工程、橋樑製造等都可能出現新材料、新技術。要未雨綢繆、危中求機、居安思危。有些行業,幾年就消失了,譬如BB機、大哥大。鋼鐵行業要綠色、智能發展。

加大“殭屍”出清力度。目前,我們遇到的困難是自身消化能力比較弱。譬如,我們要處置不良資產,就可能衝高資產負債率,呆壞賬的核銷等,需要政策大力支持。政策上,“殭屍”企業停著沒人管,處置起來卻困難重重。最重要的還是人員分流難度大。

小弱散要通過併購重組等,“合併同類項”。

《山東國資》:您為什麼一再強調山鋼集團要“保鏈為先,降本為要”?

侯軍:美國現在這麼打壓中國,但中國毫不畏懼,為什麼?因為我們的產業鏈是完整和安全的。韓國受到日本的“限供”很難受,就是因為韓國的產業鏈有天然缺陷。這都是經驗教訓。企業要有“產業鏈安全”的概念。

我們外出併購,不能僅僅盯著資源,還要考慮行業介入、原料組織、人才支撐、技術水平、市場開拓、政策環境等綜合因素。企業負責人要當好“點焊工”,把產業鏈銜接好。哪個環節不太行,就要“點焊”一下。

我們現在正在極力推動“產銷研一體化”,把基礎生產、產品研發和用戶緊密結合起來。我們不僅可以賣產品,還可以賣“半成品”。鋼鐵行業有個特點,增加和增強產品的某種性能,就可能開發出全新的使用途徑。我們要有產品“族”的概念,通過對鋼鐵的改性,把鋼鐵這種普通材料變成新材料。這樣,傳統鋼鐵行業就升級為新材料行業。

開發市場,不僅要看市場潛力,還要看市場“縫隙”和市場契機。“縫隙”就是空間,“契機”需要把握。《呂氏春秋·遇合》說:“凡遇,合也;時不合,必待合而後行。”凡事都要講求機遇,若機遇不到,一定要等到時機合適再行動。

《山東國資》:鋼鐵是傳統行業,您為什麼特別重視“商業模式”的創新?

侯軍:我們常說,四類企業賣力氣,三類企業賣產品,二類企業賣品牌,一類企業賣標準。現在,“商業模式”之爭已經成為企業競爭的制高點,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義之一。鋼鐵行業目前還是基礎的生產運營管理型,是“車間管理型”,還沒有真正形成綠色和智能發展的新業態。鋼鐵行業必須加快實現業態的創新、提升和轉換。

我和各分公司主要負責人聊一小時,大家主要談什麼呢?談思路、談規劃、談改革,但很少的人談“商業模式”這4個字,談“業態”的更是微乎其微,幾乎沒有人談“資本運營”。管理一個車間還行,但要選拔到決策層,就不是這個概念了。

我們在年度工作會議上提出“本質化運營水平”的概念,這個概念字典上沒有。我們要以市場為引領,以人才為支撐,產銷研一體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塑造比較優勢,實現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山東國資》:濟鋼停產後,職工們過得好嗎?

侯軍:濟鋼61年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累計產鋼1.52億噸,上繳稅收315億元,是功勳企業。濟鋼停產是巨大犧牲。停產過的第一個坎是“感情坎”。

我去開班子會,大家都在掉淚。開始大家不理解。因為濟鋼停產的主要原因不是汙染問題,而是城市規劃和鋼鐵產業調整、結構升級的問題。後來大家逐漸加深了認識。

大多數職工對安置結果還是滿意的。我們制定的政策“高於青鋼(搬遷),接近杭鋼(搬遷)”。

現在大家越來越感到,濟鋼停產我們下好了一步“先手棋”。如果現在“無條件”讓你限產30%或50%,我們將更被動。我們要為廣大職工謀求更長遠的生計之路。

3年多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國資委的指導支持下,在全集團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山鋼集團經營效益穩步提升。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558.57億元、利潤總額70.18億元、淨利潤45.4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5.25%、79.03%、158.66%,創山鋼成立以來最好水平。

山鋼的鋼鐵行業綜合競爭力排名由2016年的“B+”(競爭力優強)、2017年的“A”(競爭力特強)躍升為2018年的“A+”(競爭力極強),躋身全國鋼鐵行業第一梯隊,實現了從“求生存”到“謀發展”的根本性轉變。

我們有理由相信:山鋼人的生活將越來越美好,山鋼對國家和社會的貢獻將越來越大!

文稿:蘭恆敏

攝影:王煒

編排:鞏聰聰

初審:張小杰

複審:蘭恆敏

簽發:趙國華

本稿為《山東國資》雜誌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

1

高度深度熱度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山東國資》雜誌是目前惟一擁有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 37-1513/F )的省級國資類期刊,內容被中國知網、超星數據網、萬方數據等權威數字化期刊群全文收錄。

"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1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接受《山東國資》雜誌專訪

《山東國資》:對省委書記劉家義的企業家“四問”,您有什麼感想?

侯軍:劉家義書記的企業家“四問”看似簡單,實質上是對企業負責人思想觀念和管理思維的精準校正。“四問”直奔成功企業發展規律,直擊企業家的思想深處和企業家精神的核心要義,直指企業本質化運營問題,直面我省在造就優秀企業家隊伍方面存在的深層次問題。

山鋼是不是真正的企業?從形式上看是的。山鋼集團旗下有216家法人單位,全部置身於充分競爭行業,從市場競爭主體角度看應該是真正的企業。但從企業內部來看,“官本位”思維比較嚴重,“大企業病”“內向病”不同程度存在,習慣用“行政化”方式管理權屬企業,基本停留在以製造和生產運營為主的傳統管理模式上。一句話,山鋼離劉家義書記所說的“真正的企業”,還差得遠。

我有一個體會,不是說幹企業的就能稱為“企業家”,真正的企業家至少要具備四方面素質:第一,要有過硬的政治素養,站位要精準堅定;第二,要當好聚合各種資源的“點焊工”,有攢指成拳的手段;第三,要有創造價值的能力,讓過硬的業績說話;第四,要有貢獻社會的情懷。

現在省屬國企都在學萬華、學濰柴。我很讚賞濰柴董事長譚旭光。老譚這個人,一有過人的膽魄,二有睿智的眼光。他不失時機地搶抓了濰柴在各個階段發展的歷史機遇,推動濰柴在體制機制上實現了質的飛躍,這是濰柴成功的根本原因。

站位、視角、視線,對企業家是一種考量。關起門來幹自己的事,不會成為優秀企業家。如果你不把自己置身於國際國內的經濟大環境中,就是目光短淺。

譚旭光帶領濰柴握緊拳頭、收攏戰線、順應趨勢、突出主業,我完全贊成。譬如,濰柴延伸了新材料產業,著重研究氫能源的使用。現在政府採購汽車格外注重環保,海南以後汽油、柴油車都不掛牌了,歐洲發達國家新能源汽車的使用也有一些強制性的規定。這都是趨勢。

老譚抓住了基本趨勢,順應了產業升級的時代要求,進而擴展了濰柴的價值鏈條。這是企業家最難能可貴的地方,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我認為,一名優秀的企業家,要在兩個“間”上下功夫:一個是“空間”,要開拓;一個是“時間”,要精準把握。做好這兩篇文章,我們才能行。譬如,萬華用40年的時間成為世界一流企業,我和同事們都在思考,山鋼能不能用10年的時間來一個根本性的改變?

《山東國資》:山鋼集團怎樣才能實現您期待的“根本性改變”,成為劉家義書記所說的“真正的企業”?

侯軍:改革,必須大刀闊斧地改革!

我是2015年年底來山鋼集團工作的,這3年以來感受最深刻的一句話是,改革是實現山鋼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的4個半年會議,改革都是主要內容。

體制機制改革是企業改革的核心。省屬企業雖然都是“國企”的體制,但每個企業的“瓤”(機制),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山鋼的“三項制度改革”起步比較晚,最近這3年改革的力度比較大。譚旭光來給我們講了一課。他說老侯你們現在的“三項制度改革”,我們20年前就已經辦了。

萬華和濰柴先從簡單容易做的“超利潤分成”開始,逐步完善激勵機制。我們山鋼這3年摸著“三項制度改革”的石頭往前走了一步,二級企業已經實現契約化管理,一級企業的改革也在加快推進。

首先是“去行政化”,去官本位,去“內向病”。過去山鋼“關起門來過日子”的特點比較突出。我們提出要“砍三刀”:第一刀砍傳統思想觀念;第二刀砍歷史負擔;第三刀砍冗員。我們從總部開始,全員競爭上崗。由原來的職級管理向層級管理轉變。現在進入向崗位管理階段的轉變。

同時,我們大力推進權屬二級公司的契約化管理。現在二級公司的契約化管理初見成效,實現了風險、責任、收益的綁定。試點推進權屬三級以下公司用人“自主組閣”。在科技研發上,重塑“一院多中心”的管理體制。有院士工作站,引進了一批高精尖人才。

《山東國資》:據說山鋼集團的“契約化”改革力度很大?

侯軍:是的。我來山鋼後,有同志跟我說,你看山鋼這麼多單位,收入都不一樣,你把工資統一起來吧。我說不可能。“平衡”會使企業運行比較“平穩”,但也意味著“平庸”。“水”平不流,“錢”平(人)不動。收入四平八穩,工作怎麼會有活力。不是有句話嗎,“人叫人動人不動,辦法調動積極性”。

山鋼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研究院的院長、副院長。我們內部有位博士,原來是中層幹部,年薪也就二三十萬元,而研究院院長的年薪是100萬元。他說他想報。我說好,如果你競聘上了,你要跟山鋼解除原合同,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幹得好,你繼續幹院長;幹得不好,就要離開院長的崗位。如果你還想在山鋼集團幹,要看我們願不願意繼續聘用你。

我們招聘了一位研究院副院長,叫何毅。我說何(副)院長,咱們100萬元/年起薪,指標挺在前面,收益和風險共擔。如果你在山鋼工作舒心、成果頻出,請告訴你的朋友和同事;如果山鋼的體制機制束縛了你,不能發揮你的才智,請告訴我。我是董事長,我來給你解決。

我們還在集團拿出6箇中層幹部崗位,試點“重點工作的契約化管理”。譬如,下一步我們要做好山東鋼鐵產業《規劃》落地的“山鋼篇”,要在2至3年內完成。規劃部門要發揮作用。不是等著領導去推動,而是自己想辦法主動完成。完成了就兌現獎勵,完不成就處罰。再譬如財務部,股權融資、資本運營要達到某個指標,完成了指標,給你50萬元、100萬元獎勵,都沒問題。

薪酬制度改革方面,我們提出做到“四不、三突出、三個可以超過”。即,不設薪酬基數、不鞭打快牛、不看企業大小、不論級別高低;突出淨資產收益率、突出效益貢獻、突出人均創利水平;研發和銷售一線突出貢獻人員收入可以超過單位負責人、子公司負責人收入可以超過集團高管、集團高管收入可以超過董事長。通過提高經營業績做大分配蛋糕,讓市場化、價值化激勵成為提高職工收入的紅利。

人才的吸引、培養、留住、用好,都很重要。他是個人才,我們就要給他個舞臺讓他展現,讓他幹得盡興。“給人才以展現的舞臺”,是人才觀的最高境界。

我們在人才激勵機制上,已經“撕開”了靈活用人的口子,下一步還要繼續深化。包括山鋼的紀檢監察人員,原來我們內部辦案沒手段,現在公安、檢察、法院中,有願意到企業工作的,我們都熱情歡迎。我們需要他們的實操能力。

《山東國資》:“契約化”改革的效果怎麼樣?

侯軍:大家對“契約化”改革是這樣說的:感受到了壓力;思想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原來是“發工資”,現在是“掙工資”;感到時間不夠用了。

原來部門做好工作,是幫我這個董事長的“忙”;現在他承擔了項目,為了完成目標,他要向董事長“爭取”資源,我是在幫他的“忙”。可以說,心態截然不同,精神為之一振,幹勁熱火朝天。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點擊查看大圖

《山東國資》:山鋼集團的混改比較艱鉅?

侯軍:山鋼永鋒淄博的混改比較成功。山鋼日照公司,我們引進戰略投資者,出讓了10%的股權,目前需要加快進度,儘快取得實質性突破。

我們當時和民企永鋒集團談淄博張鋼的混改,兩家都想爭取控制權,怎麼辦?我說:“50%對50%,雙方共同聘請一名外部獨立董事。有異議時,獨立董事起裁決的作用。”

一開始張鋼職工不理解。原淄博鋼廠有2300多名職工重新上崗,還有幾十人不願意繼續幹。2015年混改前,每月虧1億元;2016年混改後,僅僅用4個月就扭虧為盈;2017年,實現利潤8億元;2018年,實現利潤9億元。2017年職工人均收入7.8萬元,2018年職工人均收入10.2萬元。實現了企業、政府、職工三方受益。

永鋒淄博混改“各佔一半”的股權結構,是山鋼的一個發明。國有企業不要總想“控制別人”,參股、控股都是可以的。國有企業的控制力並非一定要超過50%才能體現。百分之二三十的股權比例,也能達到控股的效果。

現在國企在混改中還有思想誤區。國企和民企合作,幹好了,有人會說是“民企沾了國企的光”;幹不好,又成了國有資產流失。這會造成國企不敢跟民企合作混改,不敢觸及歷史遺留問題。國企和民企混改,“只能成功,不能失敗。不成功,也不能成仁(死掉)”。

我認為,國企混改要把握兩條底線:一是堅持黨的領導,二是不能搞成私有化。堅持兩個原則:市場化、法治化。底線必須清楚,原則必須堅定。

現在全省一級企業集團也正在逐步推進混改。混改是大勢所趨,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舉措,我們必須橫下一條心,克服一切困難,確保按時完成混改任務。

同時,“混”是手段,“改”是目的。有的企業雖然進行了混改,股權結構也比較科學,但沒有收到預期效果,恐怕“實操”層面需要大量補課。既要注重頂層設計,又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創新混改,使混改切實收到實際效果。

《山東國資》:高負債率是鋼鐵行業的集體“痛點”。2018年山鋼集團的資產負債率是不是有點高?

侯軍:不是有點高,是很高。2017年、2018年、2019年6月末,山鋼的資產負債率分別是84.21%、83.56%、83.51%,雖然降了一些,但仍高於74.94%的行業重點監管線。

山鋼歷史負擔很重。這兩個年度以來,我們趁效益比較好,補了100億元的歷史窟窿。我的體會,資產負債率就是企業的“生命線”。如果負債率過高,企業在市場中融資、發債就會受阻,就沒有再投資和資產優化的空間。

降低資產負債率的方式很多。譬如,我們強化了資金歸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推進市場化債轉股;加大股權融資的力度;提高資產證券化率等。辦法不少,關鍵是要下死手。

我跟我們財務部部長說,我們到了下死手的時候了。不“憋”兩下,是“別”不過來的。有時,矯枉要過正。

我還說過兩句話:要打開資本運作的“閘門”,打開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大門”。要與高手、強手合作。

山鋼有不少優良資產。山鋼3100億元的總資產,有很大的運作空間,要讓資產“流”起來、“動”起來。山鋼集團有“山東鋼鐵”和“金嶺鐵礦”兩家上市公司,還持有中泰證券52%的股權,有很好的資本運作條件。如果中泰證券能上市,資產溢價幾百億元都有可能。民營企業樂意跟山鋼合作,其中一項考慮,就是有可能山鋼將優質資產裝到上市公司中,實現資產溢價。

有一個概念大家要清楚:上市公司是實現混改的最好平臺。常用的手段是,通過定向增發、換股等形式,引進戰略投資者。

《山東國資》:山鋼集團的產品有自己的獨門訣竅嗎?

侯軍:山鋼傳統的優勢產品是板材、型鋼、特鋼等。

現在鋼鐵行業不太理性。生產工藝比較複雜的產品,反而賣不出好價錢。建材等大路貨,工藝比較簡單,價格反而長時間高企。

我們的日照基地集中精力研發出了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端產品,譬如汽車板、家電板、高強度薄板。山鋼供應港珠澳大橋的2萬噸鋼材,要求120年防腐,抗九級以上地震。供應俄羅斯北極圈內亞馬爾項目的鋼材,能經受低溫、腐蝕等考驗。

鋼鐵行業的舊動能拼的是“規模和成本”,新動能靠的是“品種和質量”。

原來河北鋼鐵和海信有合作,山鋼和海信都是山東企業,反而沒有合作,這對我是個很大的刺激。我和海信董事長周厚健都是全國人大代表,關係不錯。他說只要你質量過硬並且穩定,海信就用山鋼的產品,沒問題。山鋼產品現在已經打入海信。

“高端”不一定“高效”,中低端產品中也有精品。所以,企業組織生產時要“柔性管理”,靈活響應,不要僵硬。

客戶是上帝,但我跟幹部職工說,客戶是我們的“領導”。上帝離我們太遠,但“領導”離我們很近。我們國有企業都很聽領導的話,“領導”(客戶)說話了,我們就執行。

《山東國資》:還有什麼產品山鋼集團生產不了嗎?

侯軍:有。譬如“筆芯鋼”和“手撕鋼”。

2016年李克強總理談“筆芯鋼”問題的時候,我在場。現在太鋼已經研發出“筆芯鋼”,附加值比較高。

“手撕鋼”厚度要求0.05毫米以下,比A4打印紙還要薄,可以用手撕,論克賣,可用於生產航天員的防輻射服裝。太鋼生產出了0.02毫米的“手撕鋼”,全國獨此一家,獲得冶金行業“特等獎”。一噸“手撕鋼”200萬元,一噸普通鋼材4000元。太鋼生產“手撕鋼”的成材率,遠遠高於日本。“成材率”是鋼鐵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表現之一。

山鋼的產品結構與其他鋼鐵企業一樣,同質化比較嚴重。這是需要我們著重解決的問題。

現在無論幹什麼都過剩。國有鋼企去產能不是去“落後產能”,而是“過剩產能”。從產品結構上,我們追求的是高端、高效產品的“單位贏利”水平。要大力提高主導產品系列的效益在全部產品效益中的比重。譬如,我有100個產品,其中30個產品贏利比較高,能佔到全部產品贏利的80%。幹活少,但是贏利水平高,是我們的產品發展原則。

《山東國資》:您說要做好山東鋼鐵行業《規劃》的“山鋼篇”,怎麼做?

侯軍:鋼鐵行業目前總體趨勢是由內陸向沿海轉移。全國鋼鐵行業的發展態勢是整合成8000萬至1億噸以上的3~4家大型鋼鐵聯合集團,還要有4000萬噸以上的第二梯隊6~8家企業。

山東省制定了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發展規劃,基本意圖是到2022年,膠濟沿線,“2+26”城市的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鋼鐵企業要由內陸向沿海轉移,集中度要達到70%。2025年以前,上述區域鋼鐵產能“應退盡退”。

我們謀劃山東省鋼鐵發展規劃的“山鋼篇”,就是要發揮國有企業的骨幹支撐作用,提升產業升級的主導力。要率先實現超低排放目標。產能如何轉移、產品如何升級、融資如何保證等,都需要我們主動考慮。

目前,日照基地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一噸礦石從日照運輸到濟南成本大致為六七十元,我們在日照建設了鋼鐵基地,就可以省下這塊成本。先是與永鋒在淄博合作,然後萊鋼與永鋒在德州的工廠轉移到臨沂的臨港開發區,目前項目已經奠基,要搞到600萬~800萬噸,民企控股、國企參股。省裡規劃是兩基地、四集群,山鋼要擔負起領頭羊的作用。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點擊查看詳細內容

《山東國資》:山鋼集團提出“三大主業”要統籌發展,有進有退。怎麼進、怎麼退?

侯軍:鋼鐵強,則山鋼強。要完善鏈條,上游原料的組織要強化供應,下游延伸加工深入研究和探討。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某些產業從長遠看,有可能成為新興主業。要咬定不放鬆,幹出名堂。省國資委給我們界定的“主業”要精耕細作,但“主業”不是絕對的,而是“動態”的。

這裡有個深層次的問題,就是行業顛覆。譬如,今後汽車不用鋼了怎麼辦?寶鋼提出了“未來寶鋼”,我們也要思考“未來山鋼”。現在鋼鐵行業還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但可能向“輕量化”“高品質”發展,代替某些領域的鋼材。山鋼的結構當中,海洋工程、橋樑製造等都可能出現新材料、新技術。要未雨綢繆、危中求機、居安思危。有些行業,幾年就消失了,譬如BB機、大哥大。鋼鐵行業要綠色、智能發展。

加大“殭屍”出清力度。目前,我們遇到的困難是自身消化能力比較弱。譬如,我們要處置不良資產,就可能衝高資產負債率,呆壞賬的核銷等,需要政策大力支持。政策上,“殭屍”企業停著沒人管,處置起來卻困難重重。最重要的還是人員分流難度大。

小弱散要通過併購重組等,“合併同類項”。

《山東國資》:您為什麼一再強調山鋼集團要“保鏈為先,降本為要”?

侯軍:美國現在這麼打壓中國,但中國毫不畏懼,為什麼?因為我們的產業鏈是完整和安全的。韓國受到日本的“限供”很難受,就是因為韓國的產業鏈有天然缺陷。這都是經驗教訓。企業要有“產業鏈安全”的概念。

我們外出併購,不能僅僅盯著資源,還要考慮行業介入、原料組織、人才支撐、技術水平、市場開拓、政策環境等綜合因素。企業負責人要當好“點焊工”,把產業鏈銜接好。哪個環節不太行,就要“點焊”一下。

我們現在正在極力推動“產銷研一體化”,把基礎生產、產品研發和用戶緊密結合起來。我們不僅可以賣產品,還可以賣“半成品”。鋼鐵行業有個特點,增加和增強產品的某種性能,就可能開發出全新的使用途徑。我們要有產品“族”的概念,通過對鋼鐵的改性,把鋼鐵這種普通材料變成新材料。這樣,傳統鋼鐵行業就升級為新材料行業。

開發市場,不僅要看市場潛力,還要看市場“縫隙”和市場契機。“縫隙”就是空間,“契機”需要把握。《呂氏春秋·遇合》說:“凡遇,合也;時不合,必待合而後行。”凡事都要講求機遇,若機遇不到,一定要等到時機合適再行動。

《山東國資》:鋼鐵是傳統行業,您為什麼特別重視“商業模式”的創新?

侯軍:我們常說,四類企業賣力氣,三類企業賣產品,二類企業賣品牌,一類企業賣標準。現在,“商業模式”之爭已經成為企業競爭的制高點,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義之一。鋼鐵行業目前還是基礎的生產運營管理型,是“車間管理型”,還沒有真正形成綠色和智能發展的新業態。鋼鐵行業必須加快實現業態的創新、提升和轉換。

我和各分公司主要負責人聊一小時,大家主要談什麼呢?談思路、談規劃、談改革,但很少的人談“商業模式”這4個字,談“業態”的更是微乎其微,幾乎沒有人談“資本運營”。管理一個車間還行,但要選拔到決策層,就不是這個概念了。

我們在年度工作會議上提出“本質化運營水平”的概念,這個概念字典上沒有。我們要以市場為引領,以人才為支撐,產銷研一體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塑造比較優勢,實現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山東國資》:濟鋼停產後,職工們過得好嗎?

侯軍:濟鋼61年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累計產鋼1.52億噸,上繳稅收315億元,是功勳企業。濟鋼停產是巨大犧牲。停產過的第一個坎是“感情坎”。

我去開班子會,大家都在掉淚。開始大家不理解。因為濟鋼停產的主要原因不是汙染問題,而是城市規劃和鋼鐵產業調整、結構升級的問題。後來大家逐漸加深了認識。

大多數職工對安置結果還是滿意的。我們制定的政策“高於青鋼(搬遷),接近杭鋼(搬遷)”。

現在大家越來越感到,濟鋼停產我們下好了一步“先手棋”。如果現在“無條件”讓你限產30%或50%,我們將更被動。我們要為廣大職工謀求更長遠的生計之路。

3年多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國資委的指導支持下,在全集團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山鋼集團經營效益穩步提升。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558.57億元、利潤總額70.18億元、淨利潤45.4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5.25%、79.03%、158.66%,創山鋼成立以來最好水平。

山鋼的鋼鐵行業綜合競爭力排名由2016年的“B+”(競爭力優強)、2017年的“A”(競爭力特強)躍升為2018年的“A+”(競爭力極強),躋身全國鋼鐵行業第一梯隊,實現了從“求生存”到“謀發展”的根本性轉變。

我們有理由相信:山鋼人的生活將越來越美好,山鋼對國家和社會的貢獻將越來越大!

文稿:蘭恆敏

攝影:王煒

編排:鞏聰聰

初審:張小杰

複審:蘭恆敏

簽發:趙國華

本稿為《山東國資》雜誌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

1

高度深度熱度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山東國資》雜誌是目前惟一擁有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 37-1513/F )的省級國資類期刊,內容被中國知網、超星數據網、萬方數據等權威數字化期刊群全文收錄。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全國統一郵發代號:24-234 定價:15元/本 全年180元

-85103562/85103568-85103563/85103579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1

《山東國資》

"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1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接受《山東國資》雜誌專訪

《山東國資》:對省委書記劉家義的企業家“四問”,您有什麼感想?

侯軍:劉家義書記的企業家“四問”看似簡單,實質上是對企業負責人思想觀念和管理思維的精準校正。“四問”直奔成功企業發展規律,直擊企業家的思想深處和企業家精神的核心要義,直指企業本質化運營問題,直面我省在造就優秀企業家隊伍方面存在的深層次問題。

山鋼是不是真正的企業?從形式上看是的。山鋼集團旗下有216家法人單位,全部置身於充分競爭行業,從市場競爭主體角度看應該是真正的企業。但從企業內部來看,“官本位”思維比較嚴重,“大企業病”“內向病”不同程度存在,習慣用“行政化”方式管理權屬企業,基本停留在以製造和生產運營為主的傳統管理模式上。一句話,山鋼離劉家義書記所說的“真正的企業”,還差得遠。

我有一個體會,不是說幹企業的就能稱為“企業家”,真正的企業家至少要具備四方面素質:第一,要有過硬的政治素養,站位要精準堅定;第二,要當好聚合各種資源的“點焊工”,有攢指成拳的手段;第三,要有創造價值的能力,讓過硬的業績說話;第四,要有貢獻社會的情懷。

現在省屬國企都在學萬華、學濰柴。我很讚賞濰柴董事長譚旭光。老譚這個人,一有過人的膽魄,二有睿智的眼光。他不失時機地搶抓了濰柴在各個階段發展的歷史機遇,推動濰柴在體制機制上實現了質的飛躍,這是濰柴成功的根本原因。

站位、視角、視線,對企業家是一種考量。關起門來幹自己的事,不會成為優秀企業家。如果你不把自己置身於國際國內的經濟大環境中,就是目光短淺。

譚旭光帶領濰柴握緊拳頭、收攏戰線、順應趨勢、突出主業,我完全贊成。譬如,濰柴延伸了新材料產業,著重研究氫能源的使用。現在政府採購汽車格外注重環保,海南以後汽油、柴油車都不掛牌了,歐洲發達國家新能源汽車的使用也有一些強制性的規定。這都是趨勢。

老譚抓住了基本趨勢,順應了產業升級的時代要求,進而擴展了濰柴的價值鏈條。這是企業家最難能可貴的地方,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我認為,一名優秀的企業家,要在兩個“間”上下功夫:一個是“空間”,要開拓;一個是“時間”,要精準把握。做好這兩篇文章,我們才能行。譬如,萬華用40年的時間成為世界一流企業,我和同事們都在思考,山鋼能不能用10年的時間來一個根本性的改變?

《山東國資》:山鋼集團怎樣才能實現您期待的“根本性改變”,成為劉家義書記所說的“真正的企業”?

侯軍:改革,必須大刀闊斧地改革!

我是2015年年底來山鋼集團工作的,這3年以來感受最深刻的一句話是,改革是實現山鋼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的4個半年會議,改革都是主要內容。

體制機制改革是企業改革的核心。省屬企業雖然都是“國企”的體制,但每個企業的“瓤”(機制),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山鋼的“三項制度改革”起步比較晚,最近這3年改革的力度比較大。譚旭光來給我們講了一課。他說老侯你們現在的“三項制度改革”,我們20年前就已經辦了。

萬華和濰柴先從簡單容易做的“超利潤分成”開始,逐步完善激勵機制。我們山鋼這3年摸著“三項制度改革”的石頭往前走了一步,二級企業已經實現契約化管理,一級企業的改革也在加快推進。

首先是“去行政化”,去官本位,去“內向病”。過去山鋼“關起門來過日子”的特點比較突出。我們提出要“砍三刀”:第一刀砍傳統思想觀念;第二刀砍歷史負擔;第三刀砍冗員。我們從總部開始,全員競爭上崗。由原來的職級管理向層級管理轉變。現在進入向崗位管理階段的轉變。

同時,我們大力推進權屬二級公司的契約化管理。現在二級公司的契約化管理初見成效,實現了風險、責任、收益的綁定。試點推進權屬三級以下公司用人“自主組閣”。在科技研發上,重塑“一院多中心”的管理體制。有院士工作站,引進了一批高精尖人才。

《山東國資》:據說山鋼集團的“契約化”改革力度很大?

侯軍:是的。我來山鋼後,有同志跟我說,你看山鋼這麼多單位,收入都不一樣,你把工資統一起來吧。我說不可能。“平衡”會使企業運行比較“平穩”,但也意味著“平庸”。“水”平不流,“錢”平(人)不動。收入四平八穩,工作怎麼會有活力。不是有句話嗎,“人叫人動人不動,辦法調動積極性”。

山鋼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研究院的院長、副院長。我們內部有位博士,原來是中層幹部,年薪也就二三十萬元,而研究院院長的年薪是100萬元。他說他想報。我說好,如果你競聘上了,你要跟山鋼解除原合同,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幹得好,你繼續幹院長;幹得不好,就要離開院長的崗位。如果你還想在山鋼集團幹,要看我們願不願意繼續聘用你。

我們招聘了一位研究院副院長,叫何毅。我說何(副)院長,咱們100萬元/年起薪,指標挺在前面,收益和風險共擔。如果你在山鋼工作舒心、成果頻出,請告訴你的朋友和同事;如果山鋼的體制機制束縛了你,不能發揮你的才智,請告訴我。我是董事長,我來給你解決。

我們還在集團拿出6箇中層幹部崗位,試點“重點工作的契約化管理”。譬如,下一步我們要做好山東鋼鐵產業《規劃》落地的“山鋼篇”,要在2至3年內完成。規劃部門要發揮作用。不是等著領導去推動,而是自己想辦法主動完成。完成了就兌現獎勵,完不成就處罰。再譬如財務部,股權融資、資本運營要達到某個指標,完成了指標,給你50萬元、100萬元獎勵,都沒問題。

薪酬制度改革方面,我們提出做到“四不、三突出、三個可以超過”。即,不設薪酬基數、不鞭打快牛、不看企業大小、不論級別高低;突出淨資產收益率、突出效益貢獻、突出人均創利水平;研發和銷售一線突出貢獻人員收入可以超過單位負責人、子公司負責人收入可以超過集團高管、集團高管收入可以超過董事長。通過提高經營業績做大分配蛋糕,讓市場化、價值化激勵成為提高職工收入的紅利。

人才的吸引、培養、留住、用好,都很重要。他是個人才,我們就要給他個舞臺讓他展現,讓他幹得盡興。“給人才以展現的舞臺”,是人才觀的最高境界。

我們在人才激勵機制上,已經“撕開”了靈活用人的口子,下一步還要繼續深化。包括山鋼的紀檢監察人員,原來我們內部辦案沒手段,現在公安、檢察、法院中,有願意到企業工作的,我們都熱情歡迎。我們需要他們的實操能力。

《山東國資》:“契約化”改革的效果怎麼樣?

侯軍:大家對“契約化”改革是這樣說的:感受到了壓力;思想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原來是“發工資”,現在是“掙工資”;感到時間不夠用了。

原來部門做好工作,是幫我這個董事長的“忙”;現在他承擔了項目,為了完成目標,他要向董事長“爭取”資源,我是在幫他的“忙”。可以說,心態截然不同,精神為之一振,幹勁熱火朝天。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點擊查看大圖

《山東國資》:山鋼集團的混改比較艱鉅?

侯軍:山鋼永鋒淄博的混改比較成功。山鋼日照公司,我們引進戰略投資者,出讓了10%的股權,目前需要加快進度,儘快取得實質性突破。

我們當時和民企永鋒集團談淄博張鋼的混改,兩家都想爭取控制權,怎麼辦?我說:“50%對50%,雙方共同聘請一名外部獨立董事。有異議時,獨立董事起裁決的作用。”

一開始張鋼職工不理解。原淄博鋼廠有2300多名職工重新上崗,還有幾十人不願意繼續幹。2015年混改前,每月虧1億元;2016年混改後,僅僅用4個月就扭虧為盈;2017年,實現利潤8億元;2018年,實現利潤9億元。2017年職工人均收入7.8萬元,2018年職工人均收入10.2萬元。實現了企業、政府、職工三方受益。

永鋒淄博混改“各佔一半”的股權結構,是山鋼的一個發明。國有企業不要總想“控制別人”,參股、控股都是可以的。國有企業的控制力並非一定要超過50%才能體現。百分之二三十的股權比例,也能達到控股的效果。

現在國企在混改中還有思想誤區。國企和民企合作,幹好了,有人會說是“民企沾了國企的光”;幹不好,又成了國有資產流失。這會造成國企不敢跟民企合作混改,不敢觸及歷史遺留問題。國企和民企混改,“只能成功,不能失敗。不成功,也不能成仁(死掉)”。

我認為,國企混改要把握兩條底線:一是堅持黨的領導,二是不能搞成私有化。堅持兩個原則:市場化、法治化。底線必須清楚,原則必須堅定。

現在全省一級企業集團也正在逐步推進混改。混改是大勢所趨,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舉措,我們必須橫下一條心,克服一切困難,確保按時完成混改任務。

同時,“混”是手段,“改”是目的。有的企業雖然進行了混改,股權結構也比較科學,但沒有收到預期效果,恐怕“實操”層面需要大量補課。既要注重頂層設計,又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創新混改,使混改切實收到實際效果。

《山東國資》:高負債率是鋼鐵行業的集體“痛點”。2018年山鋼集團的資產負債率是不是有點高?

侯軍:不是有點高,是很高。2017年、2018年、2019年6月末,山鋼的資產負債率分別是84.21%、83.56%、83.51%,雖然降了一些,但仍高於74.94%的行業重點監管線。

山鋼歷史負擔很重。這兩個年度以來,我們趁效益比較好,補了100億元的歷史窟窿。我的體會,資產負債率就是企業的“生命線”。如果負債率過高,企業在市場中融資、發債就會受阻,就沒有再投資和資產優化的空間。

降低資產負債率的方式很多。譬如,我們強化了資金歸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推進市場化債轉股;加大股權融資的力度;提高資產證券化率等。辦法不少,關鍵是要下死手。

我跟我們財務部部長說,我們到了下死手的時候了。不“憋”兩下,是“別”不過來的。有時,矯枉要過正。

我還說過兩句話:要打開資本運作的“閘門”,打開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大門”。要與高手、強手合作。

山鋼有不少優良資產。山鋼3100億元的總資產,有很大的運作空間,要讓資產“流”起來、“動”起來。山鋼集團有“山東鋼鐵”和“金嶺鐵礦”兩家上市公司,還持有中泰證券52%的股權,有很好的資本運作條件。如果中泰證券能上市,資產溢價幾百億元都有可能。民營企業樂意跟山鋼合作,其中一項考慮,就是有可能山鋼將優質資產裝到上市公司中,實現資產溢價。

有一個概念大家要清楚:上市公司是實現混改的最好平臺。常用的手段是,通過定向增發、換股等形式,引進戰略投資者。

《山東國資》:山鋼集團的產品有自己的獨門訣竅嗎?

侯軍:山鋼傳統的優勢產品是板材、型鋼、特鋼等。

現在鋼鐵行業不太理性。生產工藝比較複雜的產品,反而賣不出好價錢。建材等大路貨,工藝比較簡單,價格反而長時間高企。

我們的日照基地集中精力研發出了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端產品,譬如汽車板、家電板、高強度薄板。山鋼供應港珠澳大橋的2萬噸鋼材,要求120年防腐,抗九級以上地震。供應俄羅斯北極圈內亞馬爾項目的鋼材,能經受低溫、腐蝕等考驗。

鋼鐵行業的舊動能拼的是“規模和成本”,新動能靠的是“品種和質量”。

原來河北鋼鐵和海信有合作,山鋼和海信都是山東企業,反而沒有合作,這對我是個很大的刺激。我和海信董事長周厚健都是全國人大代表,關係不錯。他說只要你質量過硬並且穩定,海信就用山鋼的產品,沒問題。山鋼產品現在已經打入海信。

“高端”不一定“高效”,中低端產品中也有精品。所以,企業組織生產時要“柔性管理”,靈活響應,不要僵硬。

客戶是上帝,但我跟幹部職工說,客戶是我們的“領導”。上帝離我們太遠,但“領導”離我們很近。我們國有企業都很聽領導的話,“領導”(客戶)說話了,我們就執行。

《山東國資》:還有什麼產品山鋼集團生產不了嗎?

侯軍:有。譬如“筆芯鋼”和“手撕鋼”。

2016年李克強總理談“筆芯鋼”問題的時候,我在場。現在太鋼已經研發出“筆芯鋼”,附加值比較高。

“手撕鋼”厚度要求0.05毫米以下,比A4打印紙還要薄,可以用手撕,論克賣,可用於生產航天員的防輻射服裝。太鋼生產出了0.02毫米的“手撕鋼”,全國獨此一家,獲得冶金行業“特等獎”。一噸“手撕鋼”200萬元,一噸普通鋼材4000元。太鋼生產“手撕鋼”的成材率,遠遠高於日本。“成材率”是鋼鐵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表現之一。

山鋼的產品結構與其他鋼鐵企業一樣,同質化比較嚴重。這是需要我們著重解決的問題。

現在無論幹什麼都過剩。國有鋼企去產能不是去“落後產能”,而是“過剩產能”。從產品結構上,我們追求的是高端、高效產品的“單位贏利”水平。要大力提高主導產品系列的效益在全部產品效益中的比重。譬如,我有100個產品,其中30個產品贏利比較高,能佔到全部產品贏利的80%。幹活少,但是贏利水平高,是我們的產品發展原則。

《山東國資》:您說要做好山東鋼鐵行業《規劃》的“山鋼篇”,怎麼做?

侯軍:鋼鐵行業目前總體趨勢是由內陸向沿海轉移。全國鋼鐵行業的發展態勢是整合成8000萬至1億噸以上的3~4家大型鋼鐵聯合集團,還要有4000萬噸以上的第二梯隊6~8家企業。

山東省制定了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發展規劃,基本意圖是到2022年,膠濟沿線,“2+26”城市的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鋼鐵企業要由內陸向沿海轉移,集中度要達到70%。2025年以前,上述區域鋼鐵產能“應退盡退”。

我們謀劃山東省鋼鐵發展規劃的“山鋼篇”,就是要發揮國有企業的骨幹支撐作用,提升產業升級的主導力。要率先實現超低排放目標。產能如何轉移、產品如何升級、融資如何保證等,都需要我們主動考慮。

目前,日照基地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一噸礦石從日照運輸到濟南成本大致為六七十元,我們在日照建設了鋼鐵基地,就可以省下這塊成本。先是與永鋒在淄博合作,然後萊鋼與永鋒在德州的工廠轉移到臨沂的臨港開發區,目前項目已經奠基,要搞到600萬~800萬噸,民企控股、國企參股。省裡規劃是兩基地、四集群,山鋼要擔負起領頭羊的作用。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點擊查看詳細內容

《山東國資》:山鋼集團提出“三大主業”要統籌發展,有進有退。怎麼進、怎麼退?

侯軍:鋼鐵強,則山鋼強。要完善鏈條,上游原料的組織要強化供應,下游延伸加工深入研究和探討。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某些產業從長遠看,有可能成為新興主業。要咬定不放鬆,幹出名堂。省國資委給我們界定的“主業”要精耕細作,但“主業”不是絕對的,而是“動態”的。

這裡有個深層次的問題,就是行業顛覆。譬如,今後汽車不用鋼了怎麼辦?寶鋼提出了“未來寶鋼”,我們也要思考“未來山鋼”。現在鋼鐵行業還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但可能向“輕量化”“高品質”發展,代替某些領域的鋼材。山鋼的結構當中,海洋工程、橋樑製造等都可能出現新材料、新技術。要未雨綢繆、危中求機、居安思危。有些行業,幾年就消失了,譬如BB機、大哥大。鋼鐵行業要綠色、智能發展。

加大“殭屍”出清力度。目前,我們遇到的困難是自身消化能力比較弱。譬如,我們要處置不良資產,就可能衝高資產負債率,呆壞賬的核銷等,需要政策大力支持。政策上,“殭屍”企業停著沒人管,處置起來卻困難重重。最重要的還是人員分流難度大。

小弱散要通過併購重組等,“合併同類項”。

《山東國資》:您為什麼一再強調山鋼集團要“保鏈為先,降本為要”?

侯軍:美國現在這麼打壓中國,但中國毫不畏懼,為什麼?因為我們的產業鏈是完整和安全的。韓國受到日本的“限供”很難受,就是因為韓國的產業鏈有天然缺陷。這都是經驗教訓。企業要有“產業鏈安全”的概念。

我們外出併購,不能僅僅盯著資源,還要考慮行業介入、原料組織、人才支撐、技術水平、市場開拓、政策環境等綜合因素。企業負責人要當好“點焊工”,把產業鏈銜接好。哪個環節不太行,就要“點焊”一下。

我們現在正在極力推動“產銷研一體化”,把基礎生產、產品研發和用戶緊密結合起來。我們不僅可以賣產品,還可以賣“半成品”。鋼鐵行業有個特點,增加和增強產品的某種性能,就可能開發出全新的使用途徑。我們要有產品“族”的概念,通過對鋼鐵的改性,把鋼鐵這種普通材料變成新材料。這樣,傳統鋼鐵行業就升級為新材料行業。

開發市場,不僅要看市場潛力,還要看市場“縫隙”和市場契機。“縫隙”就是空間,“契機”需要把握。《呂氏春秋·遇合》說:“凡遇,合也;時不合,必待合而後行。”凡事都要講求機遇,若機遇不到,一定要等到時機合適再行動。

《山東國資》:鋼鐵是傳統行業,您為什麼特別重視“商業模式”的創新?

侯軍:我們常說,四類企業賣力氣,三類企業賣產品,二類企業賣品牌,一類企業賣標準。現在,“商業模式”之爭已經成為企業競爭的制高點,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義之一。鋼鐵行業目前還是基礎的生產運營管理型,是“車間管理型”,還沒有真正形成綠色和智能發展的新業態。鋼鐵行業必須加快實現業態的創新、提升和轉換。

我和各分公司主要負責人聊一小時,大家主要談什麼呢?談思路、談規劃、談改革,但很少的人談“商業模式”這4個字,談“業態”的更是微乎其微,幾乎沒有人談“資本運營”。管理一個車間還行,但要選拔到決策層,就不是這個概念了。

我們在年度工作會議上提出“本質化運營水平”的概念,這個概念字典上沒有。我們要以市場為引領,以人才為支撐,產銷研一體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塑造比較優勢,實現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山東國資》:濟鋼停產後,職工們過得好嗎?

侯軍:濟鋼61年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累計產鋼1.52億噸,上繳稅收315億元,是功勳企業。濟鋼停產是巨大犧牲。停產過的第一個坎是“感情坎”。

我去開班子會,大家都在掉淚。開始大家不理解。因為濟鋼停產的主要原因不是汙染問題,而是城市規劃和鋼鐵產業調整、結構升級的問題。後來大家逐漸加深了認識。

大多數職工對安置結果還是滿意的。我們制定的政策“高於青鋼(搬遷),接近杭鋼(搬遷)”。

現在大家越來越感到,濟鋼停產我們下好了一步“先手棋”。如果現在“無條件”讓你限產30%或50%,我們將更被動。我們要為廣大職工謀求更長遠的生計之路。

3年多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國資委的指導支持下,在全集團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山鋼集團經營效益穩步提升。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558.57億元、利潤總額70.18億元、淨利潤45.4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5.25%、79.03%、158.66%,創山鋼成立以來最好水平。

山鋼的鋼鐵行業綜合競爭力排名由2016年的“B+”(競爭力優強)、2017年的“A”(競爭力特強)躍升為2018年的“A+”(競爭力極強),躋身全國鋼鐵行業第一梯隊,實現了從“求生存”到“謀發展”的根本性轉變。

我們有理由相信:山鋼人的生活將越來越美好,山鋼對國家和社會的貢獻將越來越大!

文稿:蘭恆敏

攝影:王煒

編排:鞏聰聰

初審:張小杰

複審:蘭恆敏

簽發:趙國華

本稿為《山東國資》雜誌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

1

高度深度熱度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山東國資》雜誌是目前惟一擁有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 37-1513/F )的省級國資類期刊,內容被中國知網、超星數據網、萬方數據等權威數字化期刊群全文收錄。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全國統一郵發代號:24-234 定價:15元/本 全年180元

-85103562/85103568-85103563/85103579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1

《山東國資》

人叫人動人不動 改革調動積極性——訪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