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

​背景介紹

在經歷了2010年世錦賽的輝煌之後,鄧華德手中的這支中國男籃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考——2011年亞錦賽。在當時的制度下,中國男籃只有奪冠,才能夠直接晉級12年奧運會的正賽。考慮到奧運會附加賽的對手極強,中國男籃其實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屆亞錦賽上。

但至少在大賽開始之前,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當時的亞洲各隊開始積極引入規劃球員,而中國男籃最強的對手伊朗隊也依然保有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開始逐漸老化,前一年世錦賽上首發五人組同時在巔峰的前景無法複製,王仕鵬因傷提前退出國家隊訓練營更是加大了球隊奪冠的難度。

那麼,中國男籃究竟是如何在逆境中最終奪冠的呢?我們不妨從那年亞錦賽的半決賽與決賽的具體場面說起,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本文主要圍繞著半決賽的內容,將比賽拆分成球場兩側進行分析。


"

​背景介紹

在經歷了2010年世錦賽的輝煌之後,鄧華德手中的這支中國男籃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考——2011年亞錦賽。在當時的制度下,中國男籃只有奪冠,才能夠直接晉級12年奧運會的正賽。考慮到奧運會附加賽的對手極強,中國男籃其實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屆亞錦賽上。

但至少在大賽開始之前,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當時的亞洲各隊開始積極引入規劃球員,而中國男籃最強的對手伊朗隊也依然保有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開始逐漸老化,前一年世錦賽上首發五人組同時在巔峰的前景無法複製,王仕鵬因傷提前退出國家隊訓練營更是加大了球隊奪冠的難度。

那麼,中國男籃究竟是如何在逆境中最終奪冠的呢?我們不妨從那年亞錦賽的半決賽與決賽的具體場面說起,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本文主要圍繞著半決賽的內容,將比賽拆分成球場兩側進行分析。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中國隊進攻vs韓國隊防守

一、朱芳雨和王仕鵬的區別

與前一年的世錦賽相比,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發生了一處變化:由於王仕鵬因傷沒有參加比賽,朱芳雨進入了首發(這裡面有一個潛在條件是:孫悅在劉煒和朱芳雨身邊可以打2號位,前一年在劉煒和王仕鵬身邊可以打3號位)。

儘管當時的朱芳雨相比於巔峰期有所下滑,他在國家隊還是比王仕鵬檔次更高的無球射手。下面這個回合裡,當易建聯在低位策應的時候,朱芳雨佯裝要往王治郅的無球掩護一側跑,韓國隊球員還是非常忌憚朱芳雨的無球跑位,所以最終被朱芳雨用一個反跑獲得了空切的機會:


"

​背景介紹

在經歷了2010年世錦賽的輝煌之後,鄧華德手中的這支中國男籃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考——2011年亞錦賽。在當時的制度下,中國男籃只有奪冠,才能夠直接晉級12年奧運會的正賽。考慮到奧運會附加賽的對手極強,中國男籃其實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屆亞錦賽上。

但至少在大賽開始之前,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當時的亞洲各隊開始積極引入規劃球員,而中國男籃最強的對手伊朗隊也依然保有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開始逐漸老化,前一年世錦賽上首發五人組同時在巔峰的前景無法複製,王仕鵬因傷提前退出國家隊訓練營更是加大了球隊奪冠的難度。

那麼,中國男籃究竟是如何在逆境中最終奪冠的呢?我們不妨從那年亞錦賽的半決賽與決賽的具體場面說起,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本文主要圍繞著半決賽的內容,將比賽拆分成球場兩側進行分析。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中國隊進攻vs韓國隊防守

一、朱芳雨和王仕鵬的區別

與前一年的世錦賽相比,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發生了一處變化:由於王仕鵬因傷沒有參加比賽,朱芳雨進入了首發(這裡面有一個潛在條件是:孫悅在劉煒和朱芳雨身邊可以打2號位,前一年在劉煒和王仕鵬身邊可以打3號位)。

儘管當時的朱芳雨相比於巔峰期有所下滑,他在國家隊還是比王仕鵬檔次更高的無球射手。下面這個回合裡,當易建聯在低位策應的時候,朱芳雨佯裝要往王治郅的無球掩護一側跑,韓國隊球員還是非常忌憚朱芳雨的無球跑位,所以最終被朱芳雨用一個反跑獲得了空切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在亞洲這個級別的比賽之中,王仕鵬打持球進攻的價值還是會高於朱芳雨(王仕鵬的運控技術明顯好於朱芳雨)。這是一次朱芳雨和易建聯之間的同側配合手,最終以倆人都沒有開發出好的機會、朱芳雨賠上一次失誤告終:


"

​背景介紹

在經歷了2010年世錦賽的輝煌之後,鄧華德手中的這支中國男籃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考——2011年亞錦賽。在當時的制度下,中國男籃只有奪冠,才能夠直接晉級12年奧運會的正賽。考慮到奧運會附加賽的對手極強,中國男籃其實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屆亞錦賽上。

但至少在大賽開始之前,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當時的亞洲各隊開始積極引入規劃球員,而中國男籃最強的對手伊朗隊也依然保有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開始逐漸老化,前一年世錦賽上首發五人組同時在巔峰的前景無法複製,王仕鵬因傷提前退出國家隊訓練營更是加大了球隊奪冠的難度。

那麼,中國男籃究竟是如何在逆境中最終奪冠的呢?我們不妨從那年亞錦賽的半決賽與決賽的具體場面說起,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本文主要圍繞著半決賽的內容,將比賽拆分成球場兩側進行分析。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中國隊進攻vs韓國隊防守

一、朱芳雨和王仕鵬的區別

與前一年的世錦賽相比,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發生了一處變化:由於王仕鵬因傷沒有參加比賽,朱芳雨進入了首發(這裡面有一個潛在條件是:孫悅在劉煒和朱芳雨身邊可以打2號位,前一年在劉煒和王仕鵬身邊可以打3號位)。

儘管當時的朱芳雨相比於巔峰期有所下滑,他在國家隊還是比王仕鵬檔次更高的無球射手。下面這個回合裡,當易建聯在低位策應的時候,朱芳雨佯裝要往王治郅的無球掩護一側跑,韓國隊球員還是非常忌憚朱芳雨的無球跑位,所以最終被朱芳雨用一個反跑獲得了空切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在亞洲這個級別的比賽之中,王仕鵬打持球進攻的價值還是會高於朱芳雨(王仕鵬的運控技術明顯好於朱芳雨)。這是一次朱芳雨和易建聯之間的同側配合手,最終以倆人都沒有開發出好的機會、朱芳雨賠上一次失誤告終: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與接下來的這個問題相比,這個問題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

二、韓國隊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男籃真正的進攻核心還是易建聯。

為了限制易建聯的發揮,韓國隊必須給河昇鎮大量的出場時間。由於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作用過大(本文後半部分會講),他必須把防守端的作用最大化,才能夠讓韓國隊在場上不至於太被動。


"

​背景介紹

在經歷了2010年世錦賽的輝煌之後,鄧華德手中的這支中國男籃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考——2011年亞錦賽。在當時的制度下,中國男籃只有奪冠,才能夠直接晉級12年奧運會的正賽。考慮到奧運會附加賽的對手極強,中國男籃其實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屆亞錦賽上。

但至少在大賽開始之前,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當時的亞洲各隊開始積極引入規劃球員,而中國男籃最強的對手伊朗隊也依然保有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開始逐漸老化,前一年世錦賽上首發五人組同時在巔峰的前景無法複製,王仕鵬因傷提前退出國家隊訓練營更是加大了球隊奪冠的難度。

那麼,中國男籃究竟是如何在逆境中最終奪冠的呢?我們不妨從那年亞錦賽的半決賽與決賽的具體場面說起,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本文主要圍繞著半決賽的內容,將比賽拆分成球場兩側進行分析。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中國隊進攻vs韓國隊防守

一、朱芳雨和王仕鵬的區別

與前一年的世錦賽相比,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發生了一處變化:由於王仕鵬因傷沒有參加比賽,朱芳雨進入了首發(這裡面有一個潛在條件是:孫悅在劉煒和朱芳雨身邊可以打2號位,前一年在劉煒和王仕鵬身邊可以打3號位)。

儘管當時的朱芳雨相比於巔峰期有所下滑,他在國家隊還是比王仕鵬檔次更高的無球射手。下面這個回合裡,當易建聯在低位策應的時候,朱芳雨佯裝要往王治郅的無球掩護一側跑,韓國隊球員還是非常忌憚朱芳雨的無球跑位,所以最終被朱芳雨用一個反跑獲得了空切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在亞洲這個級別的比賽之中,王仕鵬打持球進攻的價值還是會高於朱芳雨(王仕鵬的運控技術明顯好於朱芳雨)。這是一次朱芳雨和易建聯之間的同側配合手,最終以倆人都沒有開發出好的機會、朱芳雨賠上一次失誤告終: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與接下來的這個問題相比,這個問題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

二、韓國隊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男籃真正的進攻核心還是易建聯。

為了限制易建聯的發揮,韓國隊必須給河昇鎮大量的出場時間。由於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作用過大(本文後半部分會講),他必須把防守端的作用最大化,才能夠讓韓國隊在場上不至於太被動。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從場面上看,河昇鎮在防守端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被河昇鎮主防,易建聯主攻時被迫遠離籃下。

由於韓國隊更傾向於用河昇鎮主防易建聯,易建聯的一些持球主攻只能演變為中距離的持球投,而不能靠近籃下。不巧的是,易建聯這場的中距離跳投手感又不夠好:


"

​背景介紹

在經歷了2010年世錦賽的輝煌之後,鄧華德手中的這支中國男籃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考——2011年亞錦賽。在當時的制度下,中國男籃只有奪冠,才能夠直接晉級12年奧運會的正賽。考慮到奧運會附加賽的對手極強,中國男籃其實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屆亞錦賽上。

但至少在大賽開始之前,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當時的亞洲各隊開始積極引入規劃球員,而中國男籃最強的對手伊朗隊也依然保有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開始逐漸老化,前一年世錦賽上首發五人組同時在巔峰的前景無法複製,王仕鵬因傷提前退出國家隊訓練營更是加大了球隊奪冠的難度。

那麼,中國男籃究竟是如何在逆境中最終奪冠的呢?我們不妨從那年亞錦賽的半決賽與決賽的具體場面說起,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本文主要圍繞著半決賽的內容,將比賽拆分成球場兩側進行分析。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中國隊進攻vs韓國隊防守

一、朱芳雨和王仕鵬的區別

與前一年的世錦賽相比,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發生了一處變化:由於王仕鵬因傷沒有參加比賽,朱芳雨進入了首發(這裡面有一個潛在條件是:孫悅在劉煒和朱芳雨身邊可以打2號位,前一年在劉煒和王仕鵬身邊可以打3號位)。

儘管當時的朱芳雨相比於巔峰期有所下滑,他在國家隊還是比王仕鵬檔次更高的無球射手。下面這個回合裡,當易建聯在低位策應的時候,朱芳雨佯裝要往王治郅的無球掩護一側跑,韓國隊球員還是非常忌憚朱芳雨的無球跑位,所以最終被朱芳雨用一個反跑獲得了空切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在亞洲這個級別的比賽之中,王仕鵬打持球進攻的價值還是會高於朱芳雨(王仕鵬的運控技術明顯好於朱芳雨)。這是一次朱芳雨和易建聯之間的同側配合手,最終以倆人都沒有開發出好的機會、朱芳雨賠上一次失誤告終: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與接下來的這個問題相比,這個問題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

二、韓國隊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男籃真正的進攻核心還是易建聯。

為了限制易建聯的發揮,韓國隊必須給河昇鎮大量的出場時間。由於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作用過大(本文後半部分會講),他必須把防守端的作用最大化,才能夠讓韓國隊在場上不至於太被動。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從場面上看,河昇鎮在防守端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被河昇鎮主防,易建聯主攻時被迫遠離籃下。

由於韓國隊更傾向於用河昇鎮主防易建聯,易建聯的一些持球主攻只能演變為中距離的持球投,而不能靠近籃下。不巧的是,易建聯這場的中距離跳投手感又不夠好: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偶爾遇到了河昇鎮以外的球員,易建聯終於拿到了突破攻框的機會,但河昇鎮在籃下的協防還是給了易建聯巨大的壓力:


"

​背景介紹

在經歷了2010年世錦賽的輝煌之後,鄧華德手中的這支中國男籃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考——2011年亞錦賽。在當時的制度下,中國男籃只有奪冠,才能夠直接晉級12年奧運會的正賽。考慮到奧運會附加賽的對手極強,中國男籃其實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屆亞錦賽上。

但至少在大賽開始之前,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當時的亞洲各隊開始積極引入規劃球員,而中國男籃最強的對手伊朗隊也依然保有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開始逐漸老化,前一年世錦賽上首發五人組同時在巔峰的前景無法複製,王仕鵬因傷提前退出國家隊訓練營更是加大了球隊奪冠的難度。

那麼,中國男籃究竟是如何在逆境中最終奪冠的呢?我們不妨從那年亞錦賽的半決賽與決賽的具體場面說起,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本文主要圍繞著半決賽的內容,將比賽拆分成球場兩側進行分析。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中國隊進攻vs韓國隊防守

一、朱芳雨和王仕鵬的區別

與前一年的世錦賽相比,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發生了一處變化:由於王仕鵬因傷沒有參加比賽,朱芳雨進入了首發(這裡面有一個潛在條件是:孫悅在劉煒和朱芳雨身邊可以打2號位,前一年在劉煒和王仕鵬身邊可以打3號位)。

儘管當時的朱芳雨相比於巔峰期有所下滑,他在國家隊還是比王仕鵬檔次更高的無球射手。下面這個回合裡,當易建聯在低位策應的時候,朱芳雨佯裝要往王治郅的無球掩護一側跑,韓國隊球員還是非常忌憚朱芳雨的無球跑位,所以最終被朱芳雨用一個反跑獲得了空切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在亞洲這個級別的比賽之中,王仕鵬打持球進攻的價值還是會高於朱芳雨(王仕鵬的運控技術明顯好於朱芳雨)。這是一次朱芳雨和易建聯之間的同側配合手,最終以倆人都沒有開發出好的機會、朱芳雨賠上一次失誤告終: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與接下來的這個問題相比,這個問題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

二、韓國隊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男籃真正的進攻核心還是易建聯。

為了限制易建聯的發揮,韓國隊必須給河昇鎮大量的出場時間。由於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作用過大(本文後半部分會講),他必須把防守端的作用最大化,才能夠讓韓國隊在場上不至於太被動。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從場面上看,河昇鎮在防守端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被河昇鎮主防,易建聯主攻時被迫遠離籃下。

由於韓國隊更傾向於用河昇鎮主防易建聯,易建聯的一些持球主攻只能演變為中距離的持球投,而不能靠近籃下。不巧的是,易建聯這場的中距離跳投手感又不夠好: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偶爾遇到了河昇鎮以外的球員,易建聯終於拿到了突破攻框的機會,但河昇鎮在籃下的協防還是給了易建聯巨大的壓力: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二、河昇鎮“蹲坑”,中國男籃的持球投回應不好。

除了主防易建聯時表現不錯,河昇鎮防守擋拆時執行的“蹲坑”策略也一定程度上找到了中國男籃的軟肋。眾所周知,迴應“蹲坑”策略的最好方式是擋拆手持球跳投,而中國男籃當時最好的持球投球員王仕鵬卻因傷沒有參加比賽。

劉煒和孫悅的持球投準星均不如1年前的世錦賽,球隊讓朱芳雨去做這些相對不擅長的選擇,其實也是無奈之舉,但同樣收效甚微:


"

​背景介紹

在經歷了2010年世錦賽的輝煌之後,鄧華德手中的這支中國男籃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考——2011年亞錦賽。在當時的制度下,中國男籃只有奪冠,才能夠直接晉級12年奧運會的正賽。考慮到奧運會附加賽的對手極強,中國男籃其實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屆亞錦賽上。

但至少在大賽開始之前,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當時的亞洲各隊開始積極引入規劃球員,而中國男籃最強的對手伊朗隊也依然保有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開始逐漸老化,前一年世錦賽上首發五人組同時在巔峰的前景無法複製,王仕鵬因傷提前退出國家隊訓練營更是加大了球隊奪冠的難度。

那麼,中國男籃究竟是如何在逆境中最終奪冠的呢?我們不妨從那年亞錦賽的半決賽與決賽的具體場面說起,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本文主要圍繞著半決賽的內容,將比賽拆分成球場兩側進行分析。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中國隊進攻vs韓國隊防守

一、朱芳雨和王仕鵬的區別

與前一年的世錦賽相比,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發生了一處變化:由於王仕鵬因傷沒有參加比賽,朱芳雨進入了首發(這裡面有一個潛在條件是:孫悅在劉煒和朱芳雨身邊可以打2號位,前一年在劉煒和王仕鵬身邊可以打3號位)。

儘管當時的朱芳雨相比於巔峰期有所下滑,他在國家隊還是比王仕鵬檔次更高的無球射手。下面這個回合裡,當易建聯在低位策應的時候,朱芳雨佯裝要往王治郅的無球掩護一側跑,韓國隊球員還是非常忌憚朱芳雨的無球跑位,所以最終被朱芳雨用一個反跑獲得了空切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在亞洲這個級別的比賽之中,王仕鵬打持球進攻的價值還是會高於朱芳雨(王仕鵬的運控技術明顯好於朱芳雨)。這是一次朱芳雨和易建聯之間的同側配合手,最終以倆人都沒有開發出好的機會、朱芳雨賠上一次失誤告終: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與接下來的這個問題相比,這個問題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

二、韓國隊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男籃真正的進攻核心還是易建聯。

為了限制易建聯的發揮,韓國隊必須給河昇鎮大量的出場時間。由於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作用過大(本文後半部分會講),他必須把防守端的作用最大化,才能夠讓韓國隊在場上不至於太被動。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從場面上看,河昇鎮在防守端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被河昇鎮主防,易建聯主攻時被迫遠離籃下。

由於韓國隊更傾向於用河昇鎮主防易建聯,易建聯的一些持球主攻只能演變為中距離的持球投,而不能靠近籃下。不巧的是,易建聯這場的中距離跳投手感又不夠好: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偶爾遇到了河昇鎮以外的球員,易建聯終於拿到了突破攻框的機會,但河昇鎮在籃下的協防還是給了易建聯巨大的壓力: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二、河昇鎮“蹲坑”,中國男籃的持球投回應不好。

除了主防易建聯時表現不錯,河昇鎮防守擋拆時執行的“蹲坑”策略也一定程度上找到了中國男籃的軟肋。眾所周知,迴應“蹲坑”策略的最好方式是擋拆手持球跳投,而中國男籃當時最好的持球投球員王仕鵬卻因傷沒有參加比賽。

劉煒和孫悅的持球投準星均不如1年前的世錦賽,球隊讓朱芳雨去做這些相對不擅長的選擇,其實也是無奈之舉,但同樣收效甚微: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三、河昇鎮專心護框,會給中國男籃的突破造成巨大的困擾。

河昇鎮防守擋拆的時候會執行“蹲坑”策略,這讓本就不善於突破的中國男籃擋拆手更難突入籃下,像下面這種鏡頭其實是少之又少的:


"

​背景介紹

在經歷了2010年世錦賽的輝煌之後,鄧華德手中的這支中國男籃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考——2011年亞錦賽。在當時的制度下,中國男籃只有奪冠,才能夠直接晉級12年奧運會的正賽。考慮到奧運會附加賽的對手極強,中國男籃其實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屆亞錦賽上。

但至少在大賽開始之前,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當時的亞洲各隊開始積極引入規劃球員,而中國男籃最強的對手伊朗隊也依然保有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開始逐漸老化,前一年世錦賽上首發五人組同時在巔峰的前景無法複製,王仕鵬因傷提前退出國家隊訓練營更是加大了球隊奪冠的難度。

那麼,中國男籃究竟是如何在逆境中最終奪冠的呢?我們不妨從那年亞錦賽的半決賽與決賽的具體場面說起,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本文主要圍繞著半決賽的內容,將比賽拆分成球場兩側進行分析。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中國隊進攻vs韓國隊防守

一、朱芳雨和王仕鵬的區別

與前一年的世錦賽相比,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發生了一處變化:由於王仕鵬因傷沒有參加比賽,朱芳雨進入了首發(這裡面有一個潛在條件是:孫悅在劉煒和朱芳雨身邊可以打2號位,前一年在劉煒和王仕鵬身邊可以打3號位)。

儘管當時的朱芳雨相比於巔峰期有所下滑,他在國家隊還是比王仕鵬檔次更高的無球射手。下面這個回合裡,當易建聯在低位策應的時候,朱芳雨佯裝要往王治郅的無球掩護一側跑,韓國隊球員還是非常忌憚朱芳雨的無球跑位,所以最終被朱芳雨用一個反跑獲得了空切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在亞洲這個級別的比賽之中,王仕鵬打持球進攻的價值還是會高於朱芳雨(王仕鵬的運控技術明顯好於朱芳雨)。這是一次朱芳雨和易建聯之間的同側配合手,最終以倆人都沒有開發出好的機會、朱芳雨賠上一次失誤告終: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與接下來的這個問題相比,這個問題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

二、韓國隊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男籃真正的進攻核心還是易建聯。

為了限制易建聯的發揮,韓國隊必須給河昇鎮大量的出場時間。由於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作用過大(本文後半部分會講),他必須把防守端的作用最大化,才能夠讓韓國隊在場上不至於太被動。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從場面上看,河昇鎮在防守端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被河昇鎮主防,易建聯主攻時被迫遠離籃下。

由於韓國隊更傾向於用河昇鎮主防易建聯,易建聯的一些持球主攻只能演變為中距離的持球投,而不能靠近籃下。不巧的是,易建聯這場的中距離跳投手感又不夠好: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偶爾遇到了河昇鎮以外的球員,易建聯終於拿到了突破攻框的機會,但河昇鎮在籃下的協防還是給了易建聯巨大的壓力: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二、河昇鎮“蹲坑”,中國男籃的持球投回應不好。

除了主防易建聯時表現不錯,河昇鎮防守擋拆時執行的“蹲坑”策略也一定程度上找到了中國男籃的軟肋。眾所周知,迴應“蹲坑”策略的最好方式是擋拆手持球跳投,而中國男籃當時最好的持球投球員王仕鵬卻因傷沒有參加比賽。

劉煒和孫悅的持球投準星均不如1年前的世錦賽,球隊讓朱芳雨去做這些相對不擅長的選擇,其實也是無奈之舉,但同樣收效甚微: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三、河昇鎮專心護框,會給中國男籃的突破造成巨大的困擾。

河昇鎮防守擋拆的時候會執行“蹲坑”策略,這讓本就不善於突破的中國男籃擋拆手更難突入籃下,像下面這種鏡頭其實是少之又少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在更多的時候,中國男籃這種並沒有打出縱深的擋拆,只會賠上一定的失誤:


"

​背景介紹

在經歷了2010年世錦賽的輝煌之後,鄧華德手中的這支中國男籃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考——2011年亞錦賽。在當時的制度下,中國男籃只有奪冠,才能夠直接晉級12年奧運會的正賽。考慮到奧運會附加賽的對手極強,中國男籃其實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屆亞錦賽上。

但至少在大賽開始之前,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當時的亞洲各隊開始積極引入規劃球員,而中國男籃最強的對手伊朗隊也依然保有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開始逐漸老化,前一年世錦賽上首發五人組同時在巔峰的前景無法複製,王仕鵬因傷提前退出國家隊訓練營更是加大了球隊奪冠的難度。

那麼,中國男籃究竟是如何在逆境中最終奪冠的呢?我們不妨從那年亞錦賽的半決賽與決賽的具體場面說起,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本文主要圍繞著半決賽的內容,將比賽拆分成球場兩側進行分析。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中國隊進攻vs韓國隊防守

一、朱芳雨和王仕鵬的區別

與前一年的世錦賽相比,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發生了一處變化:由於王仕鵬因傷沒有參加比賽,朱芳雨進入了首發(這裡面有一個潛在條件是:孫悅在劉煒和朱芳雨身邊可以打2號位,前一年在劉煒和王仕鵬身邊可以打3號位)。

儘管當時的朱芳雨相比於巔峰期有所下滑,他在國家隊還是比王仕鵬檔次更高的無球射手。下面這個回合裡,當易建聯在低位策應的時候,朱芳雨佯裝要往王治郅的無球掩護一側跑,韓國隊球員還是非常忌憚朱芳雨的無球跑位,所以最終被朱芳雨用一個反跑獲得了空切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在亞洲這個級別的比賽之中,王仕鵬打持球進攻的價值還是會高於朱芳雨(王仕鵬的運控技術明顯好於朱芳雨)。這是一次朱芳雨和易建聯之間的同側配合手,最終以倆人都沒有開發出好的機會、朱芳雨賠上一次失誤告終: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與接下來的這個問題相比,這個問題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

二、韓國隊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男籃真正的進攻核心還是易建聯。

為了限制易建聯的發揮,韓國隊必須給河昇鎮大量的出場時間。由於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作用過大(本文後半部分會講),他必須把防守端的作用最大化,才能夠讓韓國隊在場上不至於太被動。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從場面上看,河昇鎮在防守端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被河昇鎮主防,易建聯主攻時被迫遠離籃下。

由於韓國隊更傾向於用河昇鎮主防易建聯,易建聯的一些持球主攻只能演變為中距離的持球投,而不能靠近籃下。不巧的是,易建聯這場的中距離跳投手感又不夠好: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偶爾遇到了河昇鎮以外的球員,易建聯終於拿到了突破攻框的機會,但河昇鎮在籃下的協防還是給了易建聯巨大的壓力: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二、河昇鎮“蹲坑”,中國男籃的持球投回應不好。

除了主防易建聯時表現不錯,河昇鎮防守擋拆時執行的“蹲坑”策略也一定程度上找到了中國男籃的軟肋。眾所周知,迴應“蹲坑”策略的最好方式是擋拆手持球跳投,而中國男籃當時最好的持球投球員王仕鵬卻因傷沒有參加比賽。

劉煒和孫悅的持球投準星均不如1年前的世錦賽,球隊讓朱芳雨去做這些相對不擅長的選擇,其實也是無奈之舉,但同樣收效甚微: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三、河昇鎮專心護框,會給中國男籃的突破造成巨大的困擾。

河昇鎮防守擋拆的時候會執行“蹲坑”策略,這讓本就不善於突破的中國男籃擋拆手更難突入籃下,像下面這種鏡頭其實是少之又少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在更多的時候,中國男籃這種並沒有打出縱深的擋拆,只會賠上一定的失誤: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如果中國男籃的外線球員沒有打擋拆而直接往籃下突,河昇鎮可以更加從容地進行護框:


"

​背景介紹

在經歷了2010年世錦賽的輝煌之後,鄧華德手中的這支中國男籃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考——2011年亞錦賽。在當時的制度下,中國男籃只有奪冠,才能夠直接晉級12年奧運會的正賽。考慮到奧運會附加賽的對手極強,中國男籃其實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屆亞錦賽上。

但至少在大賽開始之前,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當時的亞洲各隊開始積極引入規劃球員,而中國男籃最強的對手伊朗隊也依然保有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開始逐漸老化,前一年世錦賽上首發五人組同時在巔峰的前景無法複製,王仕鵬因傷提前退出國家隊訓練營更是加大了球隊奪冠的難度。

那麼,中國男籃究竟是如何在逆境中最終奪冠的呢?我們不妨從那年亞錦賽的半決賽與決賽的具體場面說起,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本文主要圍繞著半決賽的內容,將比賽拆分成球場兩側進行分析。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中國隊進攻vs韓國隊防守

一、朱芳雨和王仕鵬的區別

與前一年的世錦賽相比,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發生了一處變化:由於王仕鵬因傷沒有參加比賽,朱芳雨進入了首發(這裡面有一個潛在條件是:孫悅在劉煒和朱芳雨身邊可以打2號位,前一年在劉煒和王仕鵬身邊可以打3號位)。

儘管當時的朱芳雨相比於巔峰期有所下滑,他在國家隊還是比王仕鵬檔次更高的無球射手。下面這個回合裡,當易建聯在低位策應的時候,朱芳雨佯裝要往王治郅的無球掩護一側跑,韓國隊球員還是非常忌憚朱芳雨的無球跑位,所以最終被朱芳雨用一個反跑獲得了空切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在亞洲這個級別的比賽之中,王仕鵬打持球進攻的價值還是會高於朱芳雨(王仕鵬的運控技術明顯好於朱芳雨)。這是一次朱芳雨和易建聯之間的同側配合手,最終以倆人都沒有開發出好的機會、朱芳雨賠上一次失誤告終: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與接下來的這個問題相比,這個問題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

二、韓國隊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男籃真正的進攻核心還是易建聯。

為了限制易建聯的發揮,韓國隊必須給河昇鎮大量的出場時間。由於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作用過大(本文後半部分會講),他必須把防守端的作用最大化,才能夠讓韓國隊在場上不至於太被動。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從場面上看,河昇鎮在防守端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被河昇鎮主防,易建聯主攻時被迫遠離籃下。

由於韓國隊更傾向於用河昇鎮主防易建聯,易建聯的一些持球主攻只能演變為中距離的持球投,而不能靠近籃下。不巧的是,易建聯這場的中距離跳投手感又不夠好: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偶爾遇到了河昇鎮以外的球員,易建聯終於拿到了突破攻框的機會,但河昇鎮在籃下的協防還是給了易建聯巨大的壓力: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二、河昇鎮“蹲坑”,中國男籃的持球投回應不好。

除了主防易建聯時表現不錯,河昇鎮防守擋拆時執行的“蹲坑”策略也一定程度上找到了中國男籃的軟肋。眾所周知,迴應“蹲坑”策略的最好方式是擋拆手持球跳投,而中國男籃當時最好的持球投球員王仕鵬卻因傷沒有參加比賽。

劉煒和孫悅的持球投準星均不如1年前的世錦賽,球隊讓朱芳雨去做這些相對不擅長的選擇,其實也是無奈之舉,但同樣收效甚微: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三、河昇鎮專心護框,會給中國男籃的突破造成巨大的困擾。

河昇鎮防守擋拆的時候會執行“蹲坑”策略,這讓本就不善於突破的中國男籃擋拆手更難突入籃下,像下面這種鏡頭其實是少之又少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在更多的時候,中國男籃這種並沒有打出縱深的擋拆,只會賠上一定的失誤: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如果中國男籃的外線球員沒有打擋拆而直接往籃下突,河昇鎮可以更加從容地進行護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上圖裡還有一個問題是:易建聯的三分球能力還是不如王治郅,他在無球側很難把河昇鎮帶到三分線附近,這無疑讓後者更加從容地去協防。

因此,河昇鎮的存在確實讓中國男籃在進攻端舉步維艱。中國男籃應該怎麼辦?

三、王治郅臨危受命

由於易建聯低位和外線球員打擋拆均受到了限制,而當時的中國男籃又是一支非常不善於打反擊的球隊(外線球員運動能力不夠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有人能夠靠持球進攻來消化球權。這個球員是誰?只能是王治郅。


"

​背景介紹

在經歷了2010年世錦賽的輝煌之後,鄧華德手中的這支中國男籃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考——2011年亞錦賽。在當時的制度下,中國男籃只有奪冠,才能夠直接晉級12年奧運會的正賽。考慮到奧運會附加賽的對手極強,中國男籃其實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屆亞錦賽上。

但至少在大賽開始之前,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當時的亞洲各隊開始積極引入規劃球員,而中國男籃最強的對手伊朗隊也依然保有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開始逐漸老化,前一年世錦賽上首發五人組同時在巔峰的前景無法複製,王仕鵬因傷提前退出國家隊訓練營更是加大了球隊奪冠的難度。

那麼,中國男籃究竟是如何在逆境中最終奪冠的呢?我們不妨從那年亞錦賽的半決賽與決賽的具體場面說起,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本文主要圍繞著半決賽的內容,將比賽拆分成球場兩側進行分析。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中國隊進攻vs韓國隊防守

一、朱芳雨和王仕鵬的區別

與前一年的世錦賽相比,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發生了一處變化:由於王仕鵬因傷沒有參加比賽,朱芳雨進入了首發(這裡面有一個潛在條件是:孫悅在劉煒和朱芳雨身邊可以打2號位,前一年在劉煒和王仕鵬身邊可以打3號位)。

儘管當時的朱芳雨相比於巔峰期有所下滑,他在國家隊還是比王仕鵬檔次更高的無球射手。下面這個回合裡,當易建聯在低位策應的時候,朱芳雨佯裝要往王治郅的無球掩護一側跑,韓國隊球員還是非常忌憚朱芳雨的無球跑位,所以最終被朱芳雨用一個反跑獲得了空切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在亞洲這個級別的比賽之中,王仕鵬打持球進攻的價值還是會高於朱芳雨(王仕鵬的運控技術明顯好於朱芳雨)。這是一次朱芳雨和易建聯之間的同側配合手,最終以倆人都沒有開發出好的機會、朱芳雨賠上一次失誤告終: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與接下來的這個問題相比,這個問題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

二、韓國隊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男籃真正的進攻核心還是易建聯。

為了限制易建聯的發揮,韓國隊必須給河昇鎮大量的出場時間。由於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作用過大(本文後半部分會講),他必須把防守端的作用最大化,才能夠讓韓國隊在場上不至於太被動。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從場面上看,河昇鎮在防守端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被河昇鎮主防,易建聯主攻時被迫遠離籃下。

由於韓國隊更傾向於用河昇鎮主防易建聯,易建聯的一些持球主攻只能演變為中距離的持球投,而不能靠近籃下。不巧的是,易建聯這場的中距離跳投手感又不夠好: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偶爾遇到了河昇鎮以外的球員,易建聯終於拿到了突破攻框的機會,但河昇鎮在籃下的協防還是給了易建聯巨大的壓力: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二、河昇鎮“蹲坑”,中國男籃的持球投回應不好。

除了主防易建聯時表現不錯,河昇鎮防守擋拆時執行的“蹲坑”策略也一定程度上找到了中國男籃的軟肋。眾所周知,迴應“蹲坑”策略的最好方式是擋拆手持球跳投,而中國男籃當時最好的持球投球員王仕鵬卻因傷沒有參加比賽。

劉煒和孫悅的持球投準星均不如1年前的世錦賽,球隊讓朱芳雨去做這些相對不擅長的選擇,其實也是無奈之舉,但同樣收效甚微: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三、河昇鎮專心護框,會給中國男籃的突破造成巨大的困擾。

河昇鎮防守擋拆的時候會執行“蹲坑”策略,這讓本就不善於突破的中國男籃擋拆手更難突入籃下,像下面這種鏡頭其實是少之又少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在更多的時候,中國男籃這種並沒有打出縱深的擋拆,只會賠上一定的失誤: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如果中國男籃的外線球員沒有打擋拆而直接往籃下突,河昇鎮可以更加從容地進行護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上圖裡還有一個問題是:易建聯的三分球能力還是不如王治郅,他在無球側很難把河昇鎮帶到三分線附近,這無疑讓後者更加從容地去協防。

因此,河昇鎮的存在確實讓中國男籃在進攻端舉步維艱。中國男籃應該怎麼辦?

三、王治郅臨危受命

由於易建聯低位和外線球員打擋拆均受到了限制,而當時的中國男籃又是一支非常不善於打反擊的球隊(外線球員運動能力不夠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有人能夠靠持球進攻來消化球權。這個球員是誰?只能是王治郅。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除去河昇鎮,韓國隊當時球員的體型還是偏小。由於河昇鎮要主防易建聯,他們只能用其他球員去主防王治郅。雖然河昇鎮會在籃下進行協防,但是王治郅的持球進攻往往是在中距離(合理衝撞區以外)終結的,因而很難被河昇鎮干擾到:


"

​背景介紹

在經歷了2010年世錦賽的輝煌之後,鄧華德手中的這支中國男籃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考——2011年亞錦賽。在當時的制度下,中國男籃只有奪冠,才能夠直接晉級12年奧運會的正賽。考慮到奧運會附加賽的對手極強,中國男籃其實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屆亞錦賽上。

但至少在大賽開始之前,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當時的亞洲各隊開始積極引入規劃球員,而中國男籃最強的對手伊朗隊也依然保有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開始逐漸老化,前一年世錦賽上首發五人組同時在巔峰的前景無法複製,王仕鵬因傷提前退出國家隊訓練營更是加大了球隊奪冠的難度。

那麼,中國男籃究竟是如何在逆境中最終奪冠的呢?我們不妨從那年亞錦賽的半決賽與決賽的具體場面說起,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本文主要圍繞著半決賽的內容,將比賽拆分成球場兩側進行分析。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中國隊進攻vs韓國隊防守

一、朱芳雨和王仕鵬的區別

與前一年的世錦賽相比,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發生了一處變化:由於王仕鵬因傷沒有參加比賽,朱芳雨進入了首發(這裡面有一個潛在條件是:孫悅在劉煒和朱芳雨身邊可以打2號位,前一年在劉煒和王仕鵬身邊可以打3號位)。

儘管當時的朱芳雨相比於巔峰期有所下滑,他在國家隊還是比王仕鵬檔次更高的無球射手。下面這個回合裡,當易建聯在低位策應的時候,朱芳雨佯裝要往王治郅的無球掩護一側跑,韓國隊球員還是非常忌憚朱芳雨的無球跑位,所以最終被朱芳雨用一個反跑獲得了空切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在亞洲這個級別的比賽之中,王仕鵬打持球進攻的價值還是會高於朱芳雨(王仕鵬的運控技術明顯好於朱芳雨)。這是一次朱芳雨和易建聯之間的同側配合手,最終以倆人都沒有開發出好的機會、朱芳雨賠上一次失誤告終: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與接下來的這個問題相比,這個問題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

二、韓國隊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男籃真正的進攻核心還是易建聯。

為了限制易建聯的發揮,韓國隊必須給河昇鎮大量的出場時間。由於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作用過大(本文後半部分會講),他必須把防守端的作用最大化,才能夠讓韓國隊在場上不至於太被動。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從場面上看,河昇鎮在防守端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被河昇鎮主防,易建聯主攻時被迫遠離籃下。

由於韓國隊更傾向於用河昇鎮主防易建聯,易建聯的一些持球主攻只能演變為中距離的持球投,而不能靠近籃下。不巧的是,易建聯這場的中距離跳投手感又不夠好: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偶爾遇到了河昇鎮以外的球員,易建聯終於拿到了突破攻框的機會,但河昇鎮在籃下的協防還是給了易建聯巨大的壓力: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二、河昇鎮“蹲坑”,中國男籃的持球投回應不好。

除了主防易建聯時表現不錯,河昇鎮防守擋拆時執行的“蹲坑”策略也一定程度上找到了中國男籃的軟肋。眾所周知,迴應“蹲坑”策略的最好方式是擋拆手持球跳投,而中國男籃當時最好的持球投球員王仕鵬卻因傷沒有參加比賽。

劉煒和孫悅的持球投準星均不如1年前的世錦賽,球隊讓朱芳雨去做這些相對不擅長的選擇,其實也是無奈之舉,但同樣收效甚微: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三、河昇鎮專心護框,會給中國男籃的突破造成巨大的困擾。

河昇鎮防守擋拆的時候會執行“蹲坑”策略,這讓本就不善於突破的中國男籃擋拆手更難突入籃下,像下面這種鏡頭其實是少之又少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在更多的時候,中國男籃這種並沒有打出縱深的擋拆,只會賠上一定的失誤: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如果中國男籃的外線球員沒有打擋拆而直接往籃下突,河昇鎮可以更加從容地進行護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上圖裡還有一個問題是:易建聯的三分球能力還是不如王治郅,他在無球側很難把河昇鎮帶到三分線附近,這無疑讓後者更加從容地去協防。

因此,河昇鎮的存在確實讓中國男籃在進攻端舉步維艱。中國男籃應該怎麼辦?

三、王治郅臨危受命

由於易建聯低位和外線球員打擋拆均受到了限制,而當時的中國男籃又是一支非常不善於打反擊的球隊(外線球員運動能力不夠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有人能夠靠持球進攻來消化球權。這個球員是誰?只能是王治郅。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除去河昇鎮,韓國隊當時球員的體型還是偏小。由於河昇鎮要主防易建聯,他們只能用其他球員去主防王治郅。雖然河昇鎮會在籃下進行協防,但是王治郅的持球進攻往往是在中距離(合理衝撞區以外)終結的,因而很難被河昇鎮干擾到: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是:2010年的王治郅其實已經處在了巔峰的小尾巴了;到了2011年,王治郅其實是一點點在走下坡路了,體能對他的影響也愈發明顯了。球隊讓他在進攻端高負荷運轉,必然帶來一個問題:低效


"

​背景介紹

在經歷了2010年世錦賽的輝煌之後,鄧華德手中的這支中國男籃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考——2011年亞錦賽。在當時的制度下,中國男籃只有奪冠,才能夠直接晉級12年奧運會的正賽。考慮到奧運會附加賽的對手極強,中國男籃其實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屆亞錦賽上。

但至少在大賽開始之前,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當時的亞洲各隊開始積極引入規劃球員,而中國男籃最強的對手伊朗隊也依然保有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開始逐漸老化,前一年世錦賽上首發五人組同時在巔峰的前景無法複製,王仕鵬因傷提前退出國家隊訓練營更是加大了球隊奪冠的難度。

那麼,中國男籃究竟是如何在逆境中最終奪冠的呢?我們不妨從那年亞錦賽的半決賽與決賽的具體場面說起,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本文主要圍繞著半決賽的內容,將比賽拆分成球場兩側進行分析。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中國隊進攻vs韓國隊防守

一、朱芳雨和王仕鵬的區別

與前一年的世錦賽相比,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發生了一處變化:由於王仕鵬因傷沒有參加比賽,朱芳雨進入了首發(這裡面有一個潛在條件是:孫悅在劉煒和朱芳雨身邊可以打2號位,前一年在劉煒和王仕鵬身邊可以打3號位)。

儘管當時的朱芳雨相比於巔峰期有所下滑,他在國家隊還是比王仕鵬檔次更高的無球射手。下面這個回合裡,當易建聯在低位策應的時候,朱芳雨佯裝要往王治郅的無球掩護一側跑,韓國隊球員還是非常忌憚朱芳雨的無球跑位,所以最終被朱芳雨用一個反跑獲得了空切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在亞洲這個級別的比賽之中,王仕鵬打持球進攻的價值還是會高於朱芳雨(王仕鵬的運控技術明顯好於朱芳雨)。這是一次朱芳雨和易建聯之間的同側配合手,最終以倆人都沒有開發出好的機會、朱芳雨賠上一次失誤告終: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與接下來的這個問題相比,這個問題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

二、韓國隊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男籃真正的進攻核心還是易建聯。

為了限制易建聯的發揮,韓國隊必須給河昇鎮大量的出場時間。由於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作用過大(本文後半部分會講),他必須把防守端的作用最大化,才能夠讓韓國隊在場上不至於太被動。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從場面上看,河昇鎮在防守端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被河昇鎮主防,易建聯主攻時被迫遠離籃下。

由於韓國隊更傾向於用河昇鎮主防易建聯,易建聯的一些持球主攻只能演變為中距離的持球投,而不能靠近籃下。不巧的是,易建聯這場的中距離跳投手感又不夠好: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偶爾遇到了河昇鎮以外的球員,易建聯終於拿到了突破攻框的機會,但河昇鎮在籃下的協防還是給了易建聯巨大的壓力: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二、河昇鎮“蹲坑”,中國男籃的持球投回應不好。

除了主防易建聯時表現不錯,河昇鎮防守擋拆時執行的“蹲坑”策略也一定程度上找到了中國男籃的軟肋。眾所周知,迴應“蹲坑”策略的最好方式是擋拆手持球跳投,而中國男籃當時最好的持球投球員王仕鵬卻因傷沒有參加比賽。

劉煒和孫悅的持球投準星均不如1年前的世錦賽,球隊讓朱芳雨去做這些相對不擅長的選擇,其實也是無奈之舉,但同樣收效甚微: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三、河昇鎮專心護框,會給中國男籃的突破造成巨大的困擾。

河昇鎮防守擋拆的時候會執行“蹲坑”策略,這讓本就不善於突破的中國男籃擋拆手更難突入籃下,像下面這種鏡頭其實是少之又少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在更多的時候,中國男籃這種並沒有打出縱深的擋拆,只會賠上一定的失誤: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如果中國男籃的外線球員沒有打擋拆而直接往籃下突,河昇鎮可以更加從容地進行護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上圖裡還有一個問題是:易建聯的三分球能力還是不如王治郅,他在無球側很難把河昇鎮帶到三分線附近,這無疑讓後者更加從容地去協防。

因此,河昇鎮的存在確實讓中國男籃在進攻端舉步維艱。中國男籃應該怎麼辦?

三、王治郅臨危受命

由於易建聯低位和外線球員打擋拆均受到了限制,而當時的中國男籃又是一支非常不善於打反擊的球隊(外線球員運動能力不夠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有人能夠靠持球進攻來消化球權。這個球員是誰?只能是王治郅。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除去河昇鎮,韓國隊當時球員的體型還是偏小。由於河昇鎮要主防易建聯,他們只能用其他球員去主防王治郅。雖然河昇鎮會在籃下進行協防,但是王治郅的持球進攻往往是在中距離(合理衝撞區以外)終結的,因而很難被河昇鎮干擾到: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是:2010年的王治郅其實已經處在了巔峰的小尾巴了;到了2011年,王治郅其實是一點點在走下坡路了,體能對他的影響也愈發明顯了。球隊讓他在進攻端高負荷運轉,必然帶來一個問題:低效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事實上,王治郅這場的真實命中率連50%都不到,但他的價值在於為球隊消化了大量的球權。而他在第四節命中的這個三分球,基本為中國男籃鎖定勝局:


"

​背景介紹

在經歷了2010年世錦賽的輝煌之後,鄧華德手中的這支中國男籃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考——2011年亞錦賽。在當時的制度下,中國男籃只有奪冠,才能夠直接晉級12年奧運會的正賽。考慮到奧運會附加賽的對手極強,中國男籃其實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屆亞錦賽上。

但至少在大賽開始之前,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當時的亞洲各隊開始積極引入規劃球員,而中國男籃最強的對手伊朗隊也依然保有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開始逐漸老化,前一年世錦賽上首發五人組同時在巔峰的前景無法複製,王仕鵬因傷提前退出國家隊訓練營更是加大了球隊奪冠的難度。

那麼,中國男籃究竟是如何在逆境中最終奪冠的呢?我們不妨從那年亞錦賽的半決賽與決賽的具體場面說起,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本文主要圍繞著半決賽的內容,將比賽拆分成球場兩側進行分析。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中國隊進攻vs韓國隊防守

一、朱芳雨和王仕鵬的區別

與前一年的世錦賽相比,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發生了一處變化:由於王仕鵬因傷沒有參加比賽,朱芳雨進入了首發(這裡面有一個潛在條件是:孫悅在劉煒和朱芳雨身邊可以打2號位,前一年在劉煒和王仕鵬身邊可以打3號位)。

儘管當時的朱芳雨相比於巔峰期有所下滑,他在國家隊還是比王仕鵬檔次更高的無球射手。下面這個回合裡,當易建聯在低位策應的時候,朱芳雨佯裝要往王治郅的無球掩護一側跑,韓國隊球員還是非常忌憚朱芳雨的無球跑位,所以最終被朱芳雨用一個反跑獲得了空切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在亞洲這個級別的比賽之中,王仕鵬打持球進攻的價值還是會高於朱芳雨(王仕鵬的運控技術明顯好於朱芳雨)。這是一次朱芳雨和易建聯之間的同側配合手,最終以倆人都沒有開發出好的機會、朱芳雨賠上一次失誤告終: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與接下來的這個問題相比,這個問題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

二、韓國隊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男籃真正的進攻核心還是易建聯。

為了限制易建聯的發揮,韓國隊必須給河昇鎮大量的出場時間。由於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作用過大(本文後半部分會講),他必須把防守端的作用最大化,才能夠讓韓國隊在場上不至於太被動。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從場面上看,河昇鎮在防守端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被河昇鎮主防,易建聯主攻時被迫遠離籃下。

由於韓國隊更傾向於用河昇鎮主防易建聯,易建聯的一些持球主攻只能演變為中距離的持球投,而不能靠近籃下。不巧的是,易建聯這場的中距離跳投手感又不夠好: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偶爾遇到了河昇鎮以外的球員,易建聯終於拿到了突破攻框的機會,但河昇鎮在籃下的協防還是給了易建聯巨大的壓力: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二、河昇鎮“蹲坑”,中國男籃的持球投回應不好。

除了主防易建聯時表現不錯,河昇鎮防守擋拆時執行的“蹲坑”策略也一定程度上找到了中國男籃的軟肋。眾所周知,迴應“蹲坑”策略的最好方式是擋拆手持球跳投,而中國男籃當時最好的持球投球員王仕鵬卻因傷沒有參加比賽。

劉煒和孫悅的持球投準星均不如1年前的世錦賽,球隊讓朱芳雨去做這些相對不擅長的選擇,其實也是無奈之舉,但同樣收效甚微: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三、河昇鎮專心護框,會給中國男籃的突破造成巨大的困擾。

河昇鎮防守擋拆的時候會執行“蹲坑”策略,這讓本就不善於突破的中國男籃擋拆手更難突入籃下,像下面這種鏡頭其實是少之又少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在更多的時候,中國男籃這種並沒有打出縱深的擋拆,只會賠上一定的失誤: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如果中國男籃的外線球員沒有打擋拆而直接往籃下突,河昇鎮可以更加從容地進行護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上圖裡還有一個問題是:易建聯的三分球能力還是不如王治郅,他在無球側很難把河昇鎮帶到三分線附近,這無疑讓後者更加從容地去協防。

因此,河昇鎮的存在確實讓中國男籃在進攻端舉步維艱。中國男籃應該怎麼辦?

三、王治郅臨危受命

由於易建聯低位和外線球員打擋拆均受到了限制,而當時的中國男籃又是一支非常不善於打反擊的球隊(外線球員運動能力不夠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有人能夠靠持球進攻來消化球權。這個球員是誰?只能是王治郅。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除去河昇鎮,韓國隊當時球員的體型還是偏小。由於河昇鎮要主防易建聯,他們只能用其他球員去主防王治郅。雖然河昇鎮會在籃下進行協防,但是王治郅的持球進攻往往是在中距離(合理衝撞區以外)終結的,因而很難被河昇鎮干擾到: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是:2010年的王治郅其實已經處在了巔峰的小尾巴了;到了2011年,王治郅其實是一點點在走下坡路了,體能對他的影響也愈發明顯了。球隊讓他在進攻端高負荷運轉,必然帶來一個問題:低效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事實上,王治郅這場的真實命中率連50%都不到,但他的價值在於為球隊消化了大量的球權。而他在第四節命中的這個三分球,基本為中國男籃鎖定勝局: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易建聯身上——球隊的環境決定了他必須扛起大量的球權,代價是自身的低效。當然,低效並不代表毫無建樹,易建聯在比賽之中還是能夠命中這種中距離跳投的:


"

​背景介紹

在經歷了2010年世錦賽的輝煌之後,鄧華德手中的這支中國男籃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考——2011年亞錦賽。在當時的制度下,中國男籃只有奪冠,才能夠直接晉級12年奧運會的正賽。考慮到奧運會附加賽的對手極強,中國男籃其實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屆亞錦賽上。

但至少在大賽開始之前,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當時的亞洲各隊開始積極引入規劃球員,而中國男籃最強的對手伊朗隊也依然保有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開始逐漸老化,前一年世錦賽上首發五人組同時在巔峰的前景無法複製,王仕鵬因傷提前退出國家隊訓練營更是加大了球隊奪冠的難度。

那麼,中國男籃究竟是如何在逆境中最終奪冠的呢?我們不妨從那年亞錦賽的半決賽與決賽的具體場面說起,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本文主要圍繞著半決賽的內容,將比賽拆分成球場兩側進行分析。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中國隊進攻vs韓國隊防守

一、朱芳雨和王仕鵬的區別

與前一年的世錦賽相比,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發生了一處變化:由於王仕鵬因傷沒有參加比賽,朱芳雨進入了首發(這裡面有一個潛在條件是:孫悅在劉煒和朱芳雨身邊可以打2號位,前一年在劉煒和王仕鵬身邊可以打3號位)。

儘管當時的朱芳雨相比於巔峰期有所下滑,他在國家隊還是比王仕鵬檔次更高的無球射手。下面這個回合裡,當易建聯在低位策應的時候,朱芳雨佯裝要往王治郅的無球掩護一側跑,韓國隊球員還是非常忌憚朱芳雨的無球跑位,所以最終被朱芳雨用一個反跑獲得了空切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在亞洲這個級別的比賽之中,王仕鵬打持球進攻的價值還是會高於朱芳雨(王仕鵬的運控技術明顯好於朱芳雨)。這是一次朱芳雨和易建聯之間的同側配合手,最終以倆人都沒有開發出好的機會、朱芳雨賠上一次失誤告終: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與接下來的這個問題相比,這個問題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

二、韓國隊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男籃真正的進攻核心還是易建聯。

為了限制易建聯的發揮,韓國隊必須給河昇鎮大量的出場時間。由於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作用過大(本文後半部分會講),他必須把防守端的作用最大化,才能夠讓韓國隊在場上不至於太被動。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從場面上看,河昇鎮在防守端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被河昇鎮主防,易建聯主攻時被迫遠離籃下。

由於韓國隊更傾向於用河昇鎮主防易建聯,易建聯的一些持球主攻只能演變為中距離的持球投,而不能靠近籃下。不巧的是,易建聯這場的中距離跳投手感又不夠好: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偶爾遇到了河昇鎮以外的球員,易建聯終於拿到了突破攻框的機會,但河昇鎮在籃下的協防還是給了易建聯巨大的壓力: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二、河昇鎮“蹲坑”,中國男籃的持球投回應不好。

除了主防易建聯時表現不錯,河昇鎮防守擋拆時執行的“蹲坑”策略也一定程度上找到了中國男籃的軟肋。眾所周知,迴應“蹲坑”策略的最好方式是擋拆手持球跳投,而中國男籃當時最好的持球投球員王仕鵬卻因傷沒有參加比賽。

劉煒和孫悅的持球投準星均不如1年前的世錦賽,球隊讓朱芳雨去做這些相對不擅長的選擇,其實也是無奈之舉,但同樣收效甚微: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三、河昇鎮專心護框,會給中國男籃的突破造成巨大的困擾。

河昇鎮防守擋拆的時候會執行“蹲坑”策略,這讓本就不善於突破的中國男籃擋拆手更難突入籃下,像下面這種鏡頭其實是少之又少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在更多的時候,中國男籃這種並沒有打出縱深的擋拆,只會賠上一定的失誤: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如果中國男籃的外線球員沒有打擋拆而直接往籃下突,河昇鎮可以更加從容地進行護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上圖裡還有一個問題是:易建聯的三分球能力還是不如王治郅,他在無球側很難把河昇鎮帶到三分線附近,這無疑讓後者更加從容地去協防。

因此,河昇鎮的存在確實讓中國男籃在進攻端舉步維艱。中國男籃應該怎麼辦?

三、王治郅臨危受命

由於易建聯低位和外線球員打擋拆均受到了限制,而當時的中國男籃又是一支非常不善於打反擊的球隊(外線球員運動能力不夠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有人能夠靠持球進攻來消化球權。這個球員是誰?只能是王治郅。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除去河昇鎮,韓國隊當時球員的體型還是偏小。由於河昇鎮要主防易建聯,他們只能用其他球員去主防王治郅。雖然河昇鎮會在籃下進行協防,但是王治郅的持球進攻往往是在中距離(合理衝撞區以外)終結的,因而很難被河昇鎮干擾到: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是:2010年的王治郅其實已經處在了巔峰的小尾巴了;到了2011年,王治郅其實是一點點在走下坡路了,體能對他的影響也愈發明顯了。球隊讓他在進攻端高負荷運轉,必然帶來一個問題:低效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事實上,王治郅這場的真實命中率連50%都不到,但他的價值在於為球隊消化了大量的球權。而他在第四節命中的這個三分球,基本為中國男籃鎖定勝局: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易建聯身上——球隊的環境決定了他必須扛起大量的球權,代價是自身的低效。當然,低效並不代表毫無建樹,易建聯在比賽之中還是能夠命中這種中距離跳投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四、本側小結

也許大家已經注意到了,由於河昇鎮的存在以及中國男籃自身的傷病和狀態因素,中國男籃在這一側的表現並不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易建聯和王治郅以低產高效的方式來取分。


"

​背景介紹

在經歷了2010年世錦賽的輝煌之後,鄧華德手中的這支中國男籃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考——2011年亞錦賽。在當時的制度下,中國男籃只有奪冠,才能夠直接晉級12年奧運會的正賽。考慮到奧運會附加賽的對手極強,中國男籃其實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屆亞錦賽上。

但至少在大賽開始之前,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當時的亞洲各隊開始積極引入規劃球員,而中國男籃最強的對手伊朗隊也依然保有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開始逐漸老化,前一年世錦賽上首發五人組同時在巔峰的前景無法複製,王仕鵬因傷提前退出國家隊訓練營更是加大了球隊奪冠的難度。

那麼,中國男籃究竟是如何在逆境中最終奪冠的呢?我們不妨從那年亞錦賽的半決賽與決賽的具體場面說起,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本文主要圍繞著半決賽的內容,將比賽拆分成球場兩側進行分析。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中國隊進攻vs韓國隊防守

一、朱芳雨和王仕鵬的區別

與前一年的世錦賽相比,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發生了一處變化:由於王仕鵬因傷沒有參加比賽,朱芳雨進入了首發(這裡面有一個潛在條件是:孫悅在劉煒和朱芳雨身邊可以打2號位,前一年在劉煒和王仕鵬身邊可以打3號位)。

儘管當時的朱芳雨相比於巔峰期有所下滑,他在國家隊還是比王仕鵬檔次更高的無球射手。下面這個回合裡,當易建聯在低位策應的時候,朱芳雨佯裝要往王治郅的無球掩護一側跑,韓國隊球員還是非常忌憚朱芳雨的無球跑位,所以最終被朱芳雨用一個反跑獲得了空切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在亞洲這個級別的比賽之中,王仕鵬打持球進攻的價值還是會高於朱芳雨(王仕鵬的運控技術明顯好於朱芳雨)。這是一次朱芳雨和易建聯之間的同側配合手,最終以倆人都沒有開發出好的機會、朱芳雨賠上一次失誤告終: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與接下來的這個問題相比,這個問題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

二、韓國隊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男籃真正的進攻核心還是易建聯。

為了限制易建聯的發揮,韓國隊必須給河昇鎮大量的出場時間。由於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作用過大(本文後半部分會講),他必須把防守端的作用最大化,才能夠讓韓國隊在場上不至於太被動。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從場面上看,河昇鎮在防守端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被河昇鎮主防,易建聯主攻時被迫遠離籃下。

由於韓國隊更傾向於用河昇鎮主防易建聯,易建聯的一些持球主攻只能演變為中距離的持球投,而不能靠近籃下。不巧的是,易建聯這場的中距離跳投手感又不夠好: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偶爾遇到了河昇鎮以外的球員,易建聯終於拿到了突破攻框的機會,但河昇鎮在籃下的協防還是給了易建聯巨大的壓力: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二、河昇鎮“蹲坑”,中國男籃的持球投回應不好。

除了主防易建聯時表現不錯,河昇鎮防守擋拆時執行的“蹲坑”策略也一定程度上找到了中國男籃的軟肋。眾所周知,迴應“蹲坑”策略的最好方式是擋拆手持球跳投,而中國男籃當時最好的持球投球員王仕鵬卻因傷沒有參加比賽。

劉煒和孫悅的持球投準星均不如1年前的世錦賽,球隊讓朱芳雨去做這些相對不擅長的選擇,其實也是無奈之舉,但同樣收效甚微: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三、河昇鎮專心護框,會給中國男籃的突破造成巨大的困擾。

河昇鎮防守擋拆的時候會執行“蹲坑”策略,這讓本就不善於突破的中國男籃擋拆手更難突入籃下,像下面這種鏡頭其實是少之又少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在更多的時候,中國男籃這種並沒有打出縱深的擋拆,只會賠上一定的失誤: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如果中國男籃的外線球員沒有打擋拆而直接往籃下突,河昇鎮可以更加從容地進行護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上圖裡還有一個問題是:易建聯的三分球能力還是不如王治郅,他在無球側很難把河昇鎮帶到三分線附近,這無疑讓後者更加從容地去協防。

因此,河昇鎮的存在確實讓中國男籃在進攻端舉步維艱。中國男籃應該怎麼辦?

三、王治郅臨危受命

由於易建聯低位和外線球員打擋拆均受到了限制,而當時的中國男籃又是一支非常不善於打反擊的球隊(外線球員運動能力不夠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有人能夠靠持球進攻來消化球權。這個球員是誰?只能是王治郅。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除去河昇鎮,韓國隊當時球員的體型還是偏小。由於河昇鎮要主防易建聯,他們只能用其他球員去主防王治郅。雖然河昇鎮會在籃下進行協防,但是王治郅的持球進攻往往是在中距離(合理衝撞區以外)終結的,因而很難被河昇鎮干擾到: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是:2010年的王治郅其實已經處在了巔峰的小尾巴了;到了2011年,王治郅其實是一點點在走下坡路了,體能對他的影響也愈發明顯了。球隊讓他在進攻端高負荷運轉,必然帶來一個問題:低效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事實上,王治郅這場的真實命中率連50%都不到,但他的價值在於為球隊消化了大量的球權。而他在第四節命中的這個三分球,基本為中國男籃鎖定勝局: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易建聯身上——球隊的環境決定了他必須扛起大量的球權,代價是自身的低效。當然,低效並不代表毫無建樹,易建聯在比賽之中還是能夠命中這種中距離跳投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四、本側小結

也許大家已經注意到了,由於河昇鎮的存在以及中國男籃自身的傷病和狀態因素,中國男籃在這一側的表現並不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易建聯和王治郅以低產高效的方式來取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是,中國男籃最終還是取勝的一方,原因在哪?還是要看另一側。

韓國隊進攻vs中國隊防守

一、文泰鐘面臨強大的防守資源

我們在背景裡已經提及:當時的一些亞洲球隊陣中加入了一些規劃球員。韓國隊的規劃球員,就是文泰鍾。此人在場上是一名側翼球員,韓國隊需要他持球來開發進攻機會。


"

​背景介紹

在經歷了2010年世錦賽的輝煌之後,鄧華德手中的這支中國男籃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考——2011年亞錦賽。在當時的制度下,中國男籃只有奪冠,才能夠直接晉級12年奧運會的正賽。考慮到奧運會附加賽的對手極強,中國男籃其實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屆亞錦賽上。

但至少在大賽開始之前,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當時的亞洲各隊開始積極引入規劃球員,而中國男籃最強的對手伊朗隊也依然保有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開始逐漸老化,前一年世錦賽上首發五人組同時在巔峰的前景無法複製,王仕鵬因傷提前退出國家隊訓練營更是加大了球隊奪冠的難度。

那麼,中國男籃究竟是如何在逆境中最終奪冠的呢?我們不妨從那年亞錦賽的半決賽與決賽的具體場面說起,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本文主要圍繞著半決賽的內容,將比賽拆分成球場兩側進行分析。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中國隊進攻vs韓國隊防守

一、朱芳雨和王仕鵬的區別

與前一年的世錦賽相比,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發生了一處變化:由於王仕鵬因傷沒有參加比賽,朱芳雨進入了首發(這裡面有一個潛在條件是:孫悅在劉煒和朱芳雨身邊可以打2號位,前一年在劉煒和王仕鵬身邊可以打3號位)。

儘管當時的朱芳雨相比於巔峰期有所下滑,他在國家隊還是比王仕鵬檔次更高的無球射手。下面這個回合裡,當易建聯在低位策應的時候,朱芳雨佯裝要往王治郅的無球掩護一側跑,韓國隊球員還是非常忌憚朱芳雨的無球跑位,所以最終被朱芳雨用一個反跑獲得了空切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在亞洲這個級別的比賽之中,王仕鵬打持球進攻的價值還是會高於朱芳雨(王仕鵬的運控技術明顯好於朱芳雨)。這是一次朱芳雨和易建聯之間的同側配合手,最終以倆人都沒有開發出好的機會、朱芳雨賠上一次失誤告終: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與接下來的這個問題相比,這個問題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

二、韓國隊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男籃真正的進攻核心還是易建聯。

為了限制易建聯的發揮,韓國隊必須給河昇鎮大量的出場時間。由於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作用過大(本文後半部分會講),他必須把防守端的作用最大化,才能夠讓韓國隊在場上不至於太被動。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從場面上看,河昇鎮在防守端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被河昇鎮主防,易建聯主攻時被迫遠離籃下。

由於韓國隊更傾向於用河昇鎮主防易建聯,易建聯的一些持球主攻只能演變為中距離的持球投,而不能靠近籃下。不巧的是,易建聯這場的中距離跳投手感又不夠好: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偶爾遇到了河昇鎮以外的球員,易建聯終於拿到了突破攻框的機會,但河昇鎮在籃下的協防還是給了易建聯巨大的壓力: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二、河昇鎮“蹲坑”,中國男籃的持球投回應不好。

除了主防易建聯時表現不錯,河昇鎮防守擋拆時執行的“蹲坑”策略也一定程度上找到了中國男籃的軟肋。眾所周知,迴應“蹲坑”策略的最好方式是擋拆手持球跳投,而中國男籃當時最好的持球投球員王仕鵬卻因傷沒有參加比賽。

劉煒和孫悅的持球投準星均不如1年前的世錦賽,球隊讓朱芳雨去做這些相對不擅長的選擇,其實也是無奈之舉,但同樣收效甚微: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三、河昇鎮專心護框,會給中國男籃的突破造成巨大的困擾。

河昇鎮防守擋拆的時候會執行“蹲坑”策略,這讓本就不善於突破的中國男籃擋拆手更難突入籃下,像下面這種鏡頭其實是少之又少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在更多的時候,中國男籃這種並沒有打出縱深的擋拆,只會賠上一定的失誤: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如果中國男籃的外線球員沒有打擋拆而直接往籃下突,河昇鎮可以更加從容地進行護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上圖裡還有一個問題是:易建聯的三分球能力還是不如王治郅,他在無球側很難把河昇鎮帶到三分線附近,這無疑讓後者更加從容地去協防。

因此,河昇鎮的存在確實讓中國男籃在進攻端舉步維艱。中國男籃應該怎麼辦?

三、王治郅臨危受命

由於易建聯低位和外線球員打擋拆均受到了限制,而當時的中國男籃又是一支非常不善於打反擊的球隊(外線球員運動能力不夠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有人能夠靠持球進攻來消化球權。這個球員是誰?只能是王治郅。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除去河昇鎮,韓國隊當時球員的體型還是偏小。由於河昇鎮要主防易建聯,他們只能用其他球員去主防王治郅。雖然河昇鎮會在籃下進行協防,但是王治郅的持球進攻往往是在中距離(合理衝撞區以外)終結的,因而很難被河昇鎮干擾到: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是:2010年的王治郅其實已經處在了巔峰的小尾巴了;到了2011年,王治郅其實是一點點在走下坡路了,體能對他的影響也愈發明顯了。球隊讓他在進攻端高負荷運轉,必然帶來一個問題:低效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事實上,王治郅這場的真實命中率連50%都不到,但他的價值在於為球隊消化了大量的球權。而他在第四節命中的這個三分球,基本為中國男籃鎖定勝局: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易建聯身上——球隊的環境決定了他必須扛起大量的球權,代價是自身的低效。當然,低效並不代表毫無建樹,易建聯在比賽之中還是能夠命中這種中距離跳投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四、本側小結

也許大家已經注意到了,由於河昇鎮的存在以及中國男籃自身的傷病和狀態因素,中國男籃在這一側的表現並不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易建聯和王治郅以低產高效的方式來取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是,中國男籃最終還是取勝的一方,原因在哪?還是要看另一側。

韓國隊進攻vs中國隊防守

一、文泰鐘面臨強大的防守資源

我們在背景裡已經提及:當時的一些亞洲球隊陣中加入了一些規劃球員。韓國隊的規劃球員,就是文泰鍾。此人在場上是一名側翼球員,韓國隊需要他持球來開發進攻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巧的是,當時的中國男籃正好有針對他的防守資源。孫悅當時是中國男籃的外線第一防守悍將:他有身高、臂展、橫移能力和擠掩護託底,有較好的單防能力;他防守彈性又極佳,可以主防1-3號位的球員,甚至可以在某些回合裡換防對方的4號位。


"

​背景介紹

在經歷了2010年世錦賽的輝煌之後,鄧華德手中的這支中國男籃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考——2011年亞錦賽。在當時的制度下,中國男籃只有奪冠,才能夠直接晉級12年奧運會的正賽。考慮到奧運會附加賽的對手極強,中國男籃其實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屆亞錦賽上。

但至少在大賽開始之前,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當時的亞洲各隊開始積極引入規劃球員,而中國男籃最強的對手伊朗隊也依然保有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開始逐漸老化,前一年世錦賽上首發五人組同時在巔峰的前景無法複製,王仕鵬因傷提前退出國家隊訓練營更是加大了球隊奪冠的難度。

那麼,中國男籃究竟是如何在逆境中最終奪冠的呢?我們不妨從那年亞錦賽的半決賽與決賽的具體場面說起,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本文主要圍繞著半決賽的內容,將比賽拆分成球場兩側進行分析。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中國隊進攻vs韓國隊防守

一、朱芳雨和王仕鵬的區別

與前一年的世錦賽相比,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發生了一處變化:由於王仕鵬因傷沒有參加比賽,朱芳雨進入了首發(這裡面有一個潛在條件是:孫悅在劉煒和朱芳雨身邊可以打2號位,前一年在劉煒和王仕鵬身邊可以打3號位)。

儘管當時的朱芳雨相比於巔峰期有所下滑,他在國家隊還是比王仕鵬檔次更高的無球射手。下面這個回合裡,當易建聯在低位策應的時候,朱芳雨佯裝要往王治郅的無球掩護一側跑,韓國隊球員還是非常忌憚朱芳雨的無球跑位,所以最終被朱芳雨用一個反跑獲得了空切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在亞洲這個級別的比賽之中,王仕鵬打持球進攻的價值還是會高於朱芳雨(王仕鵬的運控技術明顯好於朱芳雨)。這是一次朱芳雨和易建聯之間的同側配合手,最終以倆人都沒有開發出好的機會、朱芳雨賠上一次失誤告終: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與接下來的這個問題相比,這個問題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

二、韓國隊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男籃真正的進攻核心還是易建聯。

為了限制易建聯的發揮,韓國隊必須給河昇鎮大量的出場時間。由於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作用過大(本文後半部分會講),他必須把防守端的作用最大化,才能夠讓韓國隊在場上不至於太被動。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從場面上看,河昇鎮在防守端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被河昇鎮主防,易建聯主攻時被迫遠離籃下。

由於韓國隊更傾向於用河昇鎮主防易建聯,易建聯的一些持球主攻只能演變為中距離的持球投,而不能靠近籃下。不巧的是,易建聯這場的中距離跳投手感又不夠好: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偶爾遇到了河昇鎮以外的球員,易建聯終於拿到了突破攻框的機會,但河昇鎮在籃下的協防還是給了易建聯巨大的壓力: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二、河昇鎮“蹲坑”,中國男籃的持球投回應不好。

除了主防易建聯時表現不錯,河昇鎮防守擋拆時執行的“蹲坑”策略也一定程度上找到了中國男籃的軟肋。眾所周知,迴應“蹲坑”策略的最好方式是擋拆手持球跳投,而中國男籃當時最好的持球投球員王仕鵬卻因傷沒有參加比賽。

劉煒和孫悅的持球投準星均不如1年前的世錦賽,球隊讓朱芳雨去做這些相對不擅長的選擇,其實也是無奈之舉,但同樣收效甚微: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三、河昇鎮專心護框,會給中國男籃的突破造成巨大的困擾。

河昇鎮防守擋拆的時候會執行“蹲坑”策略,這讓本就不善於突破的中國男籃擋拆手更難突入籃下,像下面這種鏡頭其實是少之又少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在更多的時候,中國男籃這種並沒有打出縱深的擋拆,只會賠上一定的失誤: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如果中國男籃的外線球員沒有打擋拆而直接往籃下突,河昇鎮可以更加從容地進行護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上圖裡還有一個問題是:易建聯的三分球能力還是不如王治郅,他在無球側很難把河昇鎮帶到三分線附近,這無疑讓後者更加從容地去協防。

因此,河昇鎮的存在確實讓中國男籃在進攻端舉步維艱。中國男籃應該怎麼辦?

三、王治郅臨危受命

由於易建聯低位和外線球員打擋拆均受到了限制,而當時的中國男籃又是一支非常不善於打反擊的球隊(外線球員運動能力不夠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有人能夠靠持球進攻來消化球權。這個球員是誰?只能是王治郅。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除去河昇鎮,韓國隊當時球員的體型還是偏小。由於河昇鎮要主防易建聯,他們只能用其他球員去主防王治郅。雖然河昇鎮會在籃下進行協防,但是王治郅的持球進攻往往是在中距離(合理衝撞區以外)終結的,因而很難被河昇鎮干擾到: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是:2010年的王治郅其實已經處在了巔峰的小尾巴了;到了2011年,王治郅其實是一點點在走下坡路了,體能對他的影響也愈發明顯了。球隊讓他在進攻端高負荷運轉,必然帶來一個問題:低效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事實上,王治郅這場的真實命中率連50%都不到,但他的價值在於為球隊消化了大量的球權。而他在第四節命中的這個三分球,基本為中國男籃鎖定勝局: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易建聯身上——球隊的環境決定了他必須扛起大量的球權,代價是自身的低效。當然,低效並不代表毫無建樹,易建聯在比賽之中還是能夠命中這種中距離跳投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四、本側小結

也許大家已經注意到了,由於河昇鎮的存在以及中國男籃自身的傷病和狀態因素,中國男籃在這一側的表現並不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易建聯和王治郅以低產高效的方式來取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是,中國男籃最終還是取勝的一方,原因在哪?還是要看另一側。

韓國隊進攻vs中國隊防守

一、文泰鐘面臨強大的防守資源

我們在背景裡已經提及:當時的一些亞洲球隊陣中加入了一些規劃球員。韓國隊的規劃球員,就是文泰鍾。此人在場上是一名側翼球員,韓國隊需要他持球來開發進攻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巧的是,當時的中國男籃正好有針對他的防守資源。孫悅當時是中國男籃的外線第一防守悍將:他有身高、臂展、橫移能力和擠掩護託底,有較好的單防能力;他防守彈性又極佳,可以主防1-3號位的球員,甚至可以在某些回合裡換防對方的4號位。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主防文泰鐘的任務,自然落在了孫悅身上:


"

​背景介紹

在經歷了2010年世錦賽的輝煌之後,鄧華德手中的這支中國男籃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考——2011年亞錦賽。在當時的制度下,中國男籃只有奪冠,才能夠直接晉級12年奧運會的正賽。考慮到奧運會附加賽的對手極強,中國男籃其實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屆亞錦賽上。

但至少在大賽開始之前,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當時的亞洲各隊開始積極引入規劃球員,而中國男籃最強的對手伊朗隊也依然保有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開始逐漸老化,前一年世錦賽上首發五人組同時在巔峰的前景無法複製,王仕鵬因傷提前退出國家隊訓練營更是加大了球隊奪冠的難度。

那麼,中國男籃究竟是如何在逆境中最終奪冠的呢?我們不妨從那年亞錦賽的半決賽與決賽的具體場面說起,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本文主要圍繞著半決賽的內容,將比賽拆分成球場兩側進行分析。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中國隊進攻vs韓國隊防守

一、朱芳雨和王仕鵬的區別

與前一年的世錦賽相比,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發生了一處變化:由於王仕鵬因傷沒有參加比賽,朱芳雨進入了首發(這裡面有一個潛在條件是:孫悅在劉煒和朱芳雨身邊可以打2號位,前一年在劉煒和王仕鵬身邊可以打3號位)。

儘管當時的朱芳雨相比於巔峰期有所下滑,他在國家隊還是比王仕鵬檔次更高的無球射手。下面這個回合裡,當易建聯在低位策應的時候,朱芳雨佯裝要往王治郅的無球掩護一側跑,韓國隊球員還是非常忌憚朱芳雨的無球跑位,所以最終被朱芳雨用一個反跑獲得了空切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在亞洲這個級別的比賽之中,王仕鵬打持球進攻的價值還是會高於朱芳雨(王仕鵬的運控技術明顯好於朱芳雨)。這是一次朱芳雨和易建聯之間的同側配合手,最終以倆人都沒有開發出好的機會、朱芳雨賠上一次失誤告終: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與接下來的這個問題相比,這個問題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

二、韓國隊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男籃真正的進攻核心還是易建聯。

為了限制易建聯的發揮,韓國隊必須給河昇鎮大量的出場時間。由於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作用過大(本文後半部分會講),他必須把防守端的作用最大化,才能夠讓韓國隊在場上不至於太被動。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從場面上看,河昇鎮在防守端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被河昇鎮主防,易建聯主攻時被迫遠離籃下。

由於韓國隊更傾向於用河昇鎮主防易建聯,易建聯的一些持球主攻只能演變為中距離的持球投,而不能靠近籃下。不巧的是,易建聯這場的中距離跳投手感又不夠好: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偶爾遇到了河昇鎮以外的球員,易建聯終於拿到了突破攻框的機會,但河昇鎮在籃下的協防還是給了易建聯巨大的壓力: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二、河昇鎮“蹲坑”,中國男籃的持球投回應不好。

除了主防易建聯時表現不錯,河昇鎮防守擋拆時執行的“蹲坑”策略也一定程度上找到了中國男籃的軟肋。眾所周知,迴應“蹲坑”策略的最好方式是擋拆手持球跳投,而中國男籃當時最好的持球投球員王仕鵬卻因傷沒有參加比賽。

劉煒和孫悅的持球投準星均不如1年前的世錦賽,球隊讓朱芳雨去做這些相對不擅長的選擇,其實也是無奈之舉,但同樣收效甚微: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三、河昇鎮專心護框,會給中國男籃的突破造成巨大的困擾。

河昇鎮防守擋拆的時候會執行“蹲坑”策略,這讓本就不善於突破的中國男籃擋拆手更難突入籃下,像下面這種鏡頭其實是少之又少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在更多的時候,中國男籃這種並沒有打出縱深的擋拆,只會賠上一定的失誤: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如果中國男籃的外線球員沒有打擋拆而直接往籃下突,河昇鎮可以更加從容地進行護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上圖裡還有一個問題是:易建聯的三分球能力還是不如王治郅,他在無球側很難把河昇鎮帶到三分線附近,這無疑讓後者更加從容地去協防。

因此,河昇鎮的存在確實讓中國男籃在進攻端舉步維艱。中國男籃應該怎麼辦?

三、王治郅臨危受命

由於易建聯低位和外線球員打擋拆均受到了限制,而當時的中國男籃又是一支非常不善於打反擊的球隊(外線球員運動能力不夠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有人能夠靠持球進攻來消化球權。這個球員是誰?只能是王治郅。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除去河昇鎮,韓國隊當時球員的體型還是偏小。由於河昇鎮要主防易建聯,他們只能用其他球員去主防王治郅。雖然河昇鎮會在籃下進行協防,但是王治郅的持球進攻往往是在中距離(合理衝撞區以外)終結的,因而很難被河昇鎮干擾到: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是:2010年的王治郅其實已經處在了巔峰的小尾巴了;到了2011年,王治郅其實是一點點在走下坡路了,體能對他的影響也愈發明顯了。球隊讓他在進攻端高負荷運轉,必然帶來一個問題:低效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事實上,王治郅這場的真實命中率連50%都不到,但他的價值在於為球隊消化了大量的球權。而他在第四節命中的這個三分球,基本為中國男籃鎖定勝局: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易建聯身上——球隊的環境決定了他必須扛起大量的球權,代價是自身的低效。當然,低效並不代表毫無建樹,易建聯在比賽之中還是能夠命中這種中距離跳投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四、本側小結

也許大家已經注意到了,由於河昇鎮的存在以及中國男籃自身的傷病和狀態因素,中國男籃在這一側的表現並不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易建聯和王治郅以低產高效的方式來取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是,中國男籃最終還是取勝的一方,原因在哪?還是要看另一側。

韓國隊進攻vs中國隊防守

一、文泰鐘面臨強大的防守資源

我們在背景裡已經提及:當時的一些亞洲球隊陣中加入了一些規劃球員。韓國隊的規劃球員,就是文泰鍾。此人在場上是一名側翼球員,韓國隊需要他持球來開發進攻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巧的是,當時的中國男籃正好有針對他的防守資源。孫悅當時是中國男籃的外線第一防守悍將:他有身高、臂展、橫移能力和擠掩護託底,有較好的單防能力;他防守彈性又極佳,可以主防1-3號位的球員,甚至可以在某些回合裡換防對方的4號位。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主防文泰鐘的任務,自然落在了孫悅身上: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順帶提一句,孫悅當時的協防意識和能力也極佳。他在無球側的時候,可以提供一定的護框能力,並擁有一定的斷球能力。這個回合裡,孫悅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名內線:


"

​背景介紹

在經歷了2010年世錦賽的輝煌之後,鄧華德手中的這支中國男籃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考——2011年亞錦賽。在當時的制度下,中國男籃只有奪冠,才能夠直接晉級12年奧運會的正賽。考慮到奧運會附加賽的對手極強,中國男籃其實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屆亞錦賽上。

但至少在大賽開始之前,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當時的亞洲各隊開始積極引入規劃球員,而中國男籃最強的對手伊朗隊也依然保有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開始逐漸老化,前一年世錦賽上首發五人組同時在巔峰的前景無法複製,王仕鵬因傷提前退出國家隊訓練營更是加大了球隊奪冠的難度。

那麼,中國男籃究竟是如何在逆境中最終奪冠的呢?我們不妨從那年亞錦賽的半決賽與決賽的具體場面說起,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本文主要圍繞著半決賽的內容,將比賽拆分成球場兩側進行分析。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中國隊進攻vs韓國隊防守

一、朱芳雨和王仕鵬的區別

與前一年的世錦賽相比,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發生了一處變化:由於王仕鵬因傷沒有參加比賽,朱芳雨進入了首發(這裡面有一個潛在條件是:孫悅在劉煒和朱芳雨身邊可以打2號位,前一年在劉煒和王仕鵬身邊可以打3號位)。

儘管當時的朱芳雨相比於巔峰期有所下滑,他在國家隊還是比王仕鵬檔次更高的無球射手。下面這個回合裡,當易建聯在低位策應的時候,朱芳雨佯裝要往王治郅的無球掩護一側跑,韓國隊球員還是非常忌憚朱芳雨的無球跑位,所以最終被朱芳雨用一個反跑獲得了空切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在亞洲這個級別的比賽之中,王仕鵬打持球進攻的價值還是會高於朱芳雨(王仕鵬的運控技術明顯好於朱芳雨)。這是一次朱芳雨和易建聯之間的同側配合手,最終以倆人都沒有開發出好的機會、朱芳雨賠上一次失誤告終: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與接下來的這個問題相比,這個問題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

二、韓國隊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男籃真正的進攻核心還是易建聯。

為了限制易建聯的發揮,韓國隊必須給河昇鎮大量的出場時間。由於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作用過大(本文後半部分會講),他必須把防守端的作用最大化,才能夠讓韓國隊在場上不至於太被動。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從場面上看,河昇鎮在防守端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被河昇鎮主防,易建聯主攻時被迫遠離籃下。

由於韓國隊更傾向於用河昇鎮主防易建聯,易建聯的一些持球主攻只能演變為中距離的持球投,而不能靠近籃下。不巧的是,易建聯這場的中距離跳投手感又不夠好: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偶爾遇到了河昇鎮以外的球員,易建聯終於拿到了突破攻框的機會,但河昇鎮在籃下的協防還是給了易建聯巨大的壓力: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二、河昇鎮“蹲坑”,中國男籃的持球投回應不好。

除了主防易建聯時表現不錯,河昇鎮防守擋拆時執行的“蹲坑”策略也一定程度上找到了中國男籃的軟肋。眾所周知,迴應“蹲坑”策略的最好方式是擋拆手持球跳投,而中國男籃當時最好的持球投球員王仕鵬卻因傷沒有參加比賽。

劉煒和孫悅的持球投準星均不如1年前的世錦賽,球隊讓朱芳雨去做這些相對不擅長的選擇,其實也是無奈之舉,但同樣收效甚微: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三、河昇鎮專心護框,會給中國男籃的突破造成巨大的困擾。

河昇鎮防守擋拆的時候會執行“蹲坑”策略,這讓本就不善於突破的中國男籃擋拆手更難突入籃下,像下面這種鏡頭其實是少之又少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在更多的時候,中國男籃這種並沒有打出縱深的擋拆,只會賠上一定的失誤: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如果中國男籃的外線球員沒有打擋拆而直接往籃下突,河昇鎮可以更加從容地進行護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上圖裡還有一個問題是:易建聯的三分球能力還是不如王治郅,他在無球側很難把河昇鎮帶到三分線附近,這無疑讓後者更加從容地去協防。

因此,河昇鎮的存在確實讓中國男籃在進攻端舉步維艱。中國男籃應該怎麼辦?

三、王治郅臨危受命

由於易建聯低位和外線球員打擋拆均受到了限制,而當時的中國男籃又是一支非常不善於打反擊的球隊(外線球員運動能力不夠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有人能夠靠持球進攻來消化球權。這個球員是誰?只能是王治郅。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除去河昇鎮,韓國隊當時球員的體型還是偏小。由於河昇鎮要主防易建聯,他們只能用其他球員去主防王治郅。雖然河昇鎮會在籃下進行協防,但是王治郅的持球進攻往往是在中距離(合理衝撞區以外)終結的,因而很難被河昇鎮干擾到: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是:2010年的王治郅其實已經處在了巔峰的小尾巴了;到了2011年,王治郅其實是一點點在走下坡路了,體能對他的影響也愈發明顯了。球隊讓他在進攻端高負荷運轉,必然帶來一個問題:低效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事實上,王治郅這場的真實命中率連50%都不到,但他的價值在於為球隊消化了大量的球權。而他在第四節命中的這個三分球,基本為中國男籃鎖定勝局: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易建聯身上——球隊的環境決定了他必須扛起大量的球權,代價是自身的低效。當然,低效並不代表毫無建樹,易建聯在比賽之中還是能夠命中這種中距離跳投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四、本側小結

也許大家已經注意到了,由於河昇鎮的存在以及中國男籃自身的傷病和狀態因素,中國男籃在這一側的表現並不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易建聯和王治郅以低產高效的方式來取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是,中國男籃最終還是取勝的一方,原因在哪?還是要看另一側。

韓國隊進攻vs中國隊防守

一、文泰鐘面臨強大的防守資源

我們在背景裡已經提及:當時的一些亞洲球隊陣中加入了一些規劃球員。韓國隊的規劃球員,就是文泰鍾。此人在場上是一名側翼球員,韓國隊需要他持球來開發進攻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巧的是,當時的中國男籃正好有針對他的防守資源。孫悅當時是中國男籃的外線第一防守悍將:他有身高、臂展、橫移能力和擠掩護託底,有較好的單防能力;他防守彈性又極佳,可以主防1-3號位的球員,甚至可以在某些回合裡換防對方的4號位。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主防文泰鐘的任務,自然落在了孫悅身上: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順帶提一句,孫悅當時的協防意識和能力也極佳。他在無球側的時候,可以提供一定的護框能力,並擁有一定的斷球能力。這個回合裡,孫悅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名內線: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回到文泰鐘的話題。文泰鍾打擋拆開發進攻機會的時候,其實還需要面臨一定的問題,這其實還是場上的對位有一定關係的。


"

​背景介紹

在經歷了2010年世錦賽的輝煌之後,鄧華德手中的這支中國男籃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考——2011年亞錦賽。在當時的制度下,中國男籃只有奪冠,才能夠直接晉級12年奧運會的正賽。考慮到奧運會附加賽的對手極強,中國男籃其實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屆亞錦賽上。

但至少在大賽開始之前,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當時的亞洲各隊開始積極引入規劃球員,而中國男籃最強的對手伊朗隊也依然保有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開始逐漸老化,前一年世錦賽上首發五人組同時在巔峰的前景無法複製,王仕鵬因傷提前退出國家隊訓練營更是加大了球隊奪冠的難度。

那麼,中國男籃究竟是如何在逆境中最終奪冠的呢?我們不妨從那年亞錦賽的半決賽與決賽的具體場面說起,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本文主要圍繞著半決賽的內容,將比賽拆分成球場兩側進行分析。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中國隊進攻vs韓國隊防守

一、朱芳雨和王仕鵬的區別

與前一年的世錦賽相比,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發生了一處變化:由於王仕鵬因傷沒有參加比賽,朱芳雨進入了首發(這裡面有一個潛在條件是:孫悅在劉煒和朱芳雨身邊可以打2號位,前一年在劉煒和王仕鵬身邊可以打3號位)。

儘管當時的朱芳雨相比於巔峰期有所下滑,他在國家隊還是比王仕鵬檔次更高的無球射手。下面這個回合裡,當易建聯在低位策應的時候,朱芳雨佯裝要往王治郅的無球掩護一側跑,韓國隊球員還是非常忌憚朱芳雨的無球跑位,所以最終被朱芳雨用一個反跑獲得了空切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在亞洲這個級別的比賽之中,王仕鵬打持球進攻的價值還是會高於朱芳雨(王仕鵬的運控技術明顯好於朱芳雨)。這是一次朱芳雨和易建聯之間的同側配合手,最終以倆人都沒有開發出好的機會、朱芳雨賠上一次失誤告終: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與接下來的這個問題相比,這個問題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

二、韓國隊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男籃真正的進攻核心還是易建聯。

為了限制易建聯的發揮,韓國隊必須給河昇鎮大量的出場時間。由於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作用過大(本文後半部分會講),他必須把防守端的作用最大化,才能夠讓韓國隊在場上不至於太被動。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從場面上看,河昇鎮在防守端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被河昇鎮主防,易建聯主攻時被迫遠離籃下。

由於韓國隊更傾向於用河昇鎮主防易建聯,易建聯的一些持球主攻只能演變為中距離的持球投,而不能靠近籃下。不巧的是,易建聯這場的中距離跳投手感又不夠好: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偶爾遇到了河昇鎮以外的球員,易建聯終於拿到了突破攻框的機會,但河昇鎮在籃下的協防還是給了易建聯巨大的壓力: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二、河昇鎮“蹲坑”,中國男籃的持球投回應不好。

除了主防易建聯時表現不錯,河昇鎮防守擋拆時執行的“蹲坑”策略也一定程度上找到了中國男籃的軟肋。眾所周知,迴應“蹲坑”策略的最好方式是擋拆手持球跳投,而中國男籃當時最好的持球投球員王仕鵬卻因傷沒有參加比賽。

劉煒和孫悅的持球投準星均不如1年前的世錦賽,球隊讓朱芳雨去做這些相對不擅長的選擇,其實也是無奈之舉,但同樣收效甚微: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三、河昇鎮專心護框,會給中國男籃的突破造成巨大的困擾。

河昇鎮防守擋拆的時候會執行“蹲坑”策略,這讓本就不善於突破的中國男籃擋拆手更難突入籃下,像下面這種鏡頭其實是少之又少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在更多的時候,中國男籃這種並沒有打出縱深的擋拆,只會賠上一定的失誤: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如果中國男籃的外線球員沒有打擋拆而直接往籃下突,河昇鎮可以更加從容地進行護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上圖裡還有一個問題是:易建聯的三分球能力還是不如王治郅,他在無球側很難把河昇鎮帶到三分線附近,這無疑讓後者更加從容地去協防。

因此,河昇鎮的存在確實讓中國男籃在進攻端舉步維艱。中國男籃應該怎麼辦?

三、王治郅臨危受命

由於易建聯低位和外線球員打擋拆均受到了限制,而當時的中國男籃又是一支非常不善於打反擊的球隊(外線球員運動能力不夠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有人能夠靠持球進攻來消化球權。這個球員是誰?只能是王治郅。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除去河昇鎮,韓國隊當時球員的體型還是偏小。由於河昇鎮要主防易建聯,他們只能用其他球員去主防王治郅。雖然河昇鎮會在籃下進行協防,但是王治郅的持球進攻往往是在中距離(合理衝撞區以外)終結的,因而很難被河昇鎮干擾到: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是:2010年的王治郅其實已經處在了巔峰的小尾巴了;到了2011年,王治郅其實是一點點在走下坡路了,體能對他的影響也愈發明顯了。球隊讓他在進攻端高負荷運轉,必然帶來一個問題:低效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事實上,王治郅這場的真實命中率連50%都不到,但他的價值在於為球隊消化了大量的球權。而他在第四節命中的這個三分球,基本為中國男籃鎖定勝局: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易建聯身上——球隊的環境決定了他必須扛起大量的球權,代價是自身的低效。當然,低效並不代表毫無建樹,易建聯在比賽之中還是能夠命中這種中距離跳投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四、本側小結

也許大家已經注意到了,由於河昇鎮的存在以及中國男籃自身的傷病和狀態因素,中國男籃在這一側的表現並不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易建聯和王治郅以低產高效的方式來取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是,中國男籃最終還是取勝的一方,原因在哪?還是要看另一側。

韓國隊進攻vs中國隊防守

一、文泰鐘面臨強大的防守資源

我們在背景裡已經提及:當時的一些亞洲球隊陣中加入了一些規劃球員。韓國隊的規劃球員,就是文泰鍾。此人在場上是一名側翼球員,韓國隊需要他持球來開發進攻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巧的是,當時的中國男籃正好有針對他的防守資源。孫悅當時是中國男籃的外線第一防守悍將:他有身高、臂展、橫移能力和擠掩護託底,有較好的單防能力;他防守彈性又極佳,可以主防1-3號位的球員,甚至可以在某些回合裡換防對方的4號位。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主防文泰鐘的任務,自然落在了孫悅身上: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順帶提一句,孫悅當時的協防意識和能力也極佳。他在無球側的時候,可以提供一定的護框能力,並擁有一定的斷球能力。這個回合裡,孫悅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名內線: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回到文泰鐘的話題。文泰鍾打擋拆開發進攻機會的時候,其實還需要面臨一定的問題,這其實還是場上的對位有一定關係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當易建聯和王治郅同時在場的時候,中國男籃會用王治郅去主防河昇鎮,此人做掩護人的價值很低(外拆沒有射程,順下又缺乏運動能力),易建聯則會挑一個相對靈活、參與擋拆價值更大的對位球員。

這樣做的奧祕在哪裡?文泰鍾如果找河昇鎮打擋拆,本就是3號位的他所能製造的錯位價值不大;文泰鍾如果找易建聯的對位人打擋拆,易建聯會去延誤他,並會盡快歸位,比如這樣:


"

​背景介紹

在經歷了2010年世錦賽的輝煌之後,鄧華德手中的這支中國男籃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考——2011年亞錦賽。在當時的制度下,中國男籃只有奪冠,才能夠直接晉級12年奧運會的正賽。考慮到奧運會附加賽的對手極強,中國男籃其實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屆亞錦賽上。

但至少在大賽開始之前,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當時的亞洲各隊開始積極引入規劃球員,而中國男籃最強的對手伊朗隊也依然保有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開始逐漸老化,前一年世錦賽上首發五人組同時在巔峰的前景無法複製,王仕鵬因傷提前退出國家隊訓練營更是加大了球隊奪冠的難度。

那麼,中國男籃究竟是如何在逆境中最終奪冠的呢?我們不妨從那年亞錦賽的半決賽與決賽的具體場面說起,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本文主要圍繞著半決賽的內容,將比賽拆分成球場兩側進行分析。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中國隊進攻vs韓國隊防守

一、朱芳雨和王仕鵬的區別

與前一年的世錦賽相比,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發生了一處變化:由於王仕鵬因傷沒有參加比賽,朱芳雨進入了首發(這裡面有一個潛在條件是:孫悅在劉煒和朱芳雨身邊可以打2號位,前一年在劉煒和王仕鵬身邊可以打3號位)。

儘管當時的朱芳雨相比於巔峰期有所下滑,他在國家隊還是比王仕鵬檔次更高的無球射手。下面這個回合裡,當易建聯在低位策應的時候,朱芳雨佯裝要往王治郅的無球掩護一側跑,韓國隊球員還是非常忌憚朱芳雨的無球跑位,所以最終被朱芳雨用一個反跑獲得了空切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在亞洲這個級別的比賽之中,王仕鵬打持球進攻的價值還是會高於朱芳雨(王仕鵬的運控技術明顯好於朱芳雨)。這是一次朱芳雨和易建聯之間的同側配合手,最終以倆人都沒有開發出好的機會、朱芳雨賠上一次失誤告終: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與接下來的這個問題相比,這個問題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

二、韓國隊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男籃真正的進攻核心還是易建聯。

為了限制易建聯的發揮,韓國隊必須給河昇鎮大量的出場時間。由於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作用過大(本文後半部分會講),他必須把防守端的作用最大化,才能夠讓韓國隊在場上不至於太被動。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從場面上看,河昇鎮在防守端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被河昇鎮主防,易建聯主攻時被迫遠離籃下。

由於韓國隊更傾向於用河昇鎮主防易建聯,易建聯的一些持球主攻只能演變為中距離的持球投,而不能靠近籃下。不巧的是,易建聯這場的中距離跳投手感又不夠好: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偶爾遇到了河昇鎮以外的球員,易建聯終於拿到了突破攻框的機會,但河昇鎮在籃下的協防還是給了易建聯巨大的壓力: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二、河昇鎮“蹲坑”,中國男籃的持球投回應不好。

除了主防易建聯時表現不錯,河昇鎮防守擋拆時執行的“蹲坑”策略也一定程度上找到了中國男籃的軟肋。眾所周知,迴應“蹲坑”策略的最好方式是擋拆手持球跳投,而中國男籃當時最好的持球投球員王仕鵬卻因傷沒有參加比賽。

劉煒和孫悅的持球投準星均不如1年前的世錦賽,球隊讓朱芳雨去做這些相對不擅長的選擇,其實也是無奈之舉,但同樣收效甚微: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三、河昇鎮專心護框,會給中國男籃的突破造成巨大的困擾。

河昇鎮防守擋拆的時候會執行“蹲坑”策略,這讓本就不善於突破的中國男籃擋拆手更難突入籃下,像下面這種鏡頭其實是少之又少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在更多的時候,中國男籃這種並沒有打出縱深的擋拆,只會賠上一定的失誤: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如果中國男籃的外線球員沒有打擋拆而直接往籃下突,河昇鎮可以更加從容地進行護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上圖裡還有一個問題是:易建聯的三分球能力還是不如王治郅,他在無球側很難把河昇鎮帶到三分線附近,這無疑讓後者更加從容地去協防。

因此,河昇鎮的存在確實讓中國男籃在進攻端舉步維艱。中國男籃應該怎麼辦?

三、王治郅臨危受命

由於易建聯低位和外線球員打擋拆均受到了限制,而當時的中國男籃又是一支非常不善於打反擊的球隊(外線球員運動能力不夠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有人能夠靠持球進攻來消化球權。這個球員是誰?只能是王治郅。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除去河昇鎮,韓國隊當時球員的體型還是偏小。由於河昇鎮要主防易建聯,他們只能用其他球員去主防王治郅。雖然河昇鎮會在籃下進行協防,但是王治郅的持球進攻往往是在中距離(合理衝撞區以外)終結的,因而很難被河昇鎮干擾到: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是:2010年的王治郅其實已經處在了巔峰的小尾巴了;到了2011年,王治郅其實是一點點在走下坡路了,體能對他的影響也愈發明顯了。球隊讓他在進攻端高負荷運轉,必然帶來一個問題:低效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事實上,王治郅這場的真實命中率連50%都不到,但他的價值在於為球隊消化了大量的球權。而他在第四節命中的這個三分球,基本為中國男籃鎖定勝局: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易建聯身上——球隊的環境決定了他必須扛起大量的球權,代價是自身的低效。當然,低效並不代表毫無建樹,易建聯在比賽之中還是能夠命中這種中距離跳投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四、本側小結

也許大家已經注意到了,由於河昇鎮的存在以及中國男籃自身的傷病和狀態因素,中國男籃在這一側的表現並不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易建聯和王治郅以低產高效的方式來取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是,中國男籃最終還是取勝的一方,原因在哪?還是要看另一側。

韓國隊進攻vs中國隊防守

一、文泰鐘面臨強大的防守資源

我們在背景裡已經提及:當時的一些亞洲球隊陣中加入了一些規劃球員。韓國隊的規劃球員,就是文泰鍾。此人在場上是一名側翼球員,韓國隊需要他持球來開發進攻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巧的是,當時的中國男籃正好有針對他的防守資源。孫悅當時是中國男籃的外線第一防守悍將:他有身高、臂展、橫移能力和擠掩護託底,有較好的單防能力;他防守彈性又極佳,可以主防1-3號位的球員,甚至可以在某些回合裡換防對方的4號位。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主防文泰鐘的任務,自然落在了孫悅身上: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順帶提一句,孫悅當時的協防意識和能力也極佳。他在無球側的時候,可以提供一定的護框能力,並擁有一定的斷球能力。這個回合裡,孫悅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名內線: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回到文泰鐘的話題。文泰鍾打擋拆開發進攻機會的時候,其實還需要面臨一定的問題,這其實還是場上的對位有一定關係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當易建聯和王治郅同時在場的時候,中國男籃會用王治郅去主防河昇鎮,此人做掩護人的價值很低(外拆沒有射程,順下又缺乏運動能力),易建聯則會挑一個相對靈活、參與擋拆價值更大的對位球員。

這樣做的奧祕在哪裡?文泰鍾如果找河昇鎮打擋拆,本就是3號位的他所能製造的錯位價值不大;文泰鍾如果找易建聯的對位人打擋拆,易建聯會去延誤他,並會盡快歸位,比如這樣: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對於文泰鍾而言,他只能在王治郅在場而易建聯不在場的時候找到一些攻框的機會:


"

​背景介紹

在經歷了2010年世錦賽的輝煌之後,鄧華德手中的這支中國男籃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考——2011年亞錦賽。在當時的制度下,中國男籃只有奪冠,才能夠直接晉級12年奧運會的正賽。考慮到奧運會附加賽的對手極強,中國男籃其實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屆亞錦賽上。

但至少在大賽開始之前,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當時的亞洲各隊開始積極引入規劃球員,而中國男籃最強的對手伊朗隊也依然保有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開始逐漸老化,前一年世錦賽上首發五人組同時在巔峰的前景無法複製,王仕鵬因傷提前退出國家隊訓練營更是加大了球隊奪冠的難度。

那麼,中國男籃究竟是如何在逆境中最終奪冠的呢?我們不妨從那年亞錦賽的半決賽與決賽的具體場面說起,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本文主要圍繞著半決賽的內容,將比賽拆分成球場兩側進行分析。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中國隊進攻vs韓國隊防守

一、朱芳雨和王仕鵬的區別

與前一年的世錦賽相比,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發生了一處變化:由於王仕鵬因傷沒有參加比賽,朱芳雨進入了首發(這裡面有一個潛在條件是:孫悅在劉煒和朱芳雨身邊可以打2號位,前一年在劉煒和王仕鵬身邊可以打3號位)。

儘管當時的朱芳雨相比於巔峰期有所下滑,他在國家隊還是比王仕鵬檔次更高的無球射手。下面這個回合裡,當易建聯在低位策應的時候,朱芳雨佯裝要往王治郅的無球掩護一側跑,韓國隊球員還是非常忌憚朱芳雨的無球跑位,所以最終被朱芳雨用一個反跑獲得了空切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在亞洲這個級別的比賽之中,王仕鵬打持球進攻的價值還是會高於朱芳雨(王仕鵬的運控技術明顯好於朱芳雨)。這是一次朱芳雨和易建聯之間的同側配合手,最終以倆人都沒有開發出好的機會、朱芳雨賠上一次失誤告終: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與接下來的這個問題相比,這個問題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

二、韓國隊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男籃真正的進攻核心還是易建聯。

為了限制易建聯的發揮,韓國隊必須給河昇鎮大量的出場時間。由於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作用過大(本文後半部分會講),他必須把防守端的作用最大化,才能夠讓韓國隊在場上不至於太被動。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從場面上看,河昇鎮在防守端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被河昇鎮主防,易建聯主攻時被迫遠離籃下。

由於韓國隊更傾向於用河昇鎮主防易建聯,易建聯的一些持球主攻只能演變為中距離的持球投,而不能靠近籃下。不巧的是,易建聯這場的中距離跳投手感又不夠好: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偶爾遇到了河昇鎮以外的球員,易建聯終於拿到了突破攻框的機會,但河昇鎮在籃下的協防還是給了易建聯巨大的壓力: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二、河昇鎮“蹲坑”,中國男籃的持球投回應不好。

除了主防易建聯時表現不錯,河昇鎮防守擋拆時執行的“蹲坑”策略也一定程度上找到了中國男籃的軟肋。眾所周知,迴應“蹲坑”策略的最好方式是擋拆手持球跳投,而中國男籃當時最好的持球投球員王仕鵬卻因傷沒有參加比賽。

劉煒和孫悅的持球投準星均不如1年前的世錦賽,球隊讓朱芳雨去做這些相對不擅長的選擇,其實也是無奈之舉,但同樣收效甚微: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三、河昇鎮專心護框,會給中國男籃的突破造成巨大的困擾。

河昇鎮防守擋拆的時候會執行“蹲坑”策略,這讓本就不善於突破的中國男籃擋拆手更難突入籃下,像下面這種鏡頭其實是少之又少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在更多的時候,中國男籃這種並沒有打出縱深的擋拆,只會賠上一定的失誤: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如果中國男籃的外線球員沒有打擋拆而直接往籃下突,河昇鎮可以更加從容地進行護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上圖裡還有一個問題是:易建聯的三分球能力還是不如王治郅,他在無球側很難把河昇鎮帶到三分線附近,這無疑讓後者更加從容地去協防。

因此,河昇鎮的存在確實讓中國男籃在進攻端舉步維艱。中國男籃應該怎麼辦?

三、王治郅臨危受命

由於易建聯低位和外線球員打擋拆均受到了限制,而當時的中國男籃又是一支非常不善於打反擊的球隊(外線球員運動能力不夠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有人能夠靠持球進攻來消化球權。這個球員是誰?只能是王治郅。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除去河昇鎮,韓國隊當時球員的體型還是偏小。由於河昇鎮要主防易建聯,他們只能用其他球員去主防王治郅。雖然河昇鎮會在籃下進行協防,但是王治郅的持球進攻往往是在中距離(合理衝撞區以外)終結的,因而很難被河昇鎮干擾到: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是:2010年的王治郅其實已經處在了巔峰的小尾巴了;到了2011年,王治郅其實是一點點在走下坡路了,體能對他的影響也愈發明顯了。球隊讓他在進攻端高負荷運轉,必然帶來一個問題:低效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事實上,王治郅這場的真實命中率連50%都不到,但他的價值在於為球隊消化了大量的球權。而他在第四節命中的這個三分球,基本為中國男籃鎖定勝局: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易建聯身上——球隊的環境決定了他必須扛起大量的球權,代價是自身的低效。當然,低效並不代表毫無建樹,易建聯在比賽之中還是能夠命中這種中距離跳投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四、本側小結

也許大家已經注意到了,由於河昇鎮的存在以及中國男籃自身的傷病和狀態因素,中國男籃在這一側的表現並不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易建聯和王治郅以低產高效的方式來取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是,中國男籃最終還是取勝的一方,原因在哪?還是要看另一側。

韓國隊進攻vs中國隊防守

一、文泰鐘面臨強大的防守資源

我們在背景裡已經提及:當時的一些亞洲球隊陣中加入了一些規劃球員。韓國隊的規劃球員,就是文泰鍾。此人在場上是一名側翼球員,韓國隊需要他持球來開發進攻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巧的是,當時的中國男籃正好有針對他的防守資源。孫悅當時是中國男籃的外線第一防守悍將:他有身高、臂展、橫移能力和擠掩護託底,有較好的單防能力;他防守彈性又極佳,可以主防1-3號位的球員,甚至可以在某些回合裡換防對方的4號位。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主防文泰鐘的任務,自然落在了孫悅身上: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順帶提一句,孫悅當時的協防意識和能力也極佳。他在無球側的時候,可以提供一定的護框能力,並擁有一定的斷球能力。這個回合裡,孫悅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名內線: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回到文泰鐘的話題。文泰鍾打擋拆開發進攻機會的時候,其實還需要面臨一定的問題,這其實還是場上的對位有一定關係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當易建聯和王治郅同時在場的時候,中國男籃會用王治郅去主防河昇鎮,此人做掩護人的價值很低(外拆沒有射程,順下又缺乏運動能力),易建聯則會挑一個相對靈活、參與擋拆價值更大的對位球員。

這樣做的奧祕在哪裡?文泰鍾如果找河昇鎮打擋拆,本就是3號位的他所能製造的錯位價值不大;文泰鍾如果找易建聯的對位人打擋拆,易建聯會去延誤他,並會盡快歸位,比如這樣: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對於文泰鍾而言,他只能在王治郅在場而易建聯不在場的時候找到一些攻框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那場比賽易建聯一共只休息了7分10秒,韓國隊要保證文泰鍾在那段時間也全部在場是非常困難的。

二、河昇鎮的負面效應

其實,我們在評析文泰鐘的時候,已經清晰地看到了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效應。

如果他不參與戰術,會讓中國男籃的球員更加從容的站在籃下協防。下面這個回合裡,韓國隊發動了兩次攻勢,但和河昇鎮對位的王治郅根本沒有離開籃下,最終迫使韓國隊以高難度且性價比極低的中距離持球投完成了進攻:


"

​背景介紹

在經歷了2010年世錦賽的輝煌之後,鄧華德手中的這支中國男籃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考——2011年亞錦賽。在當時的制度下,中國男籃只有奪冠,才能夠直接晉級12年奧運會的正賽。考慮到奧運會附加賽的對手極強,中國男籃其實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屆亞錦賽上。

但至少在大賽開始之前,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當時的亞洲各隊開始積極引入規劃球員,而中國男籃最強的對手伊朗隊也依然保有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開始逐漸老化,前一年世錦賽上首發五人組同時在巔峰的前景無法複製,王仕鵬因傷提前退出國家隊訓練營更是加大了球隊奪冠的難度。

那麼,中國男籃究竟是如何在逆境中最終奪冠的呢?我們不妨從那年亞錦賽的半決賽與決賽的具體場面說起,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本文主要圍繞著半決賽的內容,將比賽拆分成球場兩側進行分析。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中國隊進攻vs韓國隊防守

一、朱芳雨和王仕鵬的區別

與前一年的世錦賽相比,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發生了一處變化:由於王仕鵬因傷沒有參加比賽,朱芳雨進入了首發(這裡面有一個潛在條件是:孫悅在劉煒和朱芳雨身邊可以打2號位,前一年在劉煒和王仕鵬身邊可以打3號位)。

儘管當時的朱芳雨相比於巔峰期有所下滑,他在國家隊還是比王仕鵬檔次更高的無球射手。下面這個回合裡,當易建聯在低位策應的時候,朱芳雨佯裝要往王治郅的無球掩護一側跑,韓國隊球員還是非常忌憚朱芳雨的無球跑位,所以最終被朱芳雨用一個反跑獲得了空切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在亞洲這個級別的比賽之中,王仕鵬打持球進攻的價值還是會高於朱芳雨(王仕鵬的運控技術明顯好於朱芳雨)。這是一次朱芳雨和易建聯之間的同側配合手,最終以倆人都沒有開發出好的機會、朱芳雨賠上一次失誤告終: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與接下來的這個問題相比,這個問題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

二、韓國隊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男籃真正的進攻核心還是易建聯。

為了限制易建聯的發揮,韓國隊必須給河昇鎮大量的出場時間。由於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作用過大(本文後半部分會講),他必須把防守端的作用最大化,才能夠讓韓國隊在場上不至於太被動。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從場面上看,河昇鎮在防守端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被河昇鎮主防,易建聯主攻時被迫遠離籃下。

由於韓國隊更傾向於用河昇鎮主防易建聯,易建聯的一些持球主攻只能演變為中距離的持球投,而不能靠近籃下。不巧的是,易建聯這場的中距離跳投手感又不夠好: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偶爾遇到了河昇鎮以外的球員,易建聯終於拿到了突破攻框的機會,但河昇鎮在籃下的協防還是給了易建聯巨大的壓力: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二、河昇鎮“蹲坑”,中國男籃的持球投回應不好。

除了主防易建聯時表現不錯,河昇鎮防守擋拆時執行的“蹲坑”策略也一定程度上找到了中國男籃的軟肋。眾所周知,迴應“蹲坑”策略的最好方式是擋拆手持球跳投,而中國男籃當時最好的持球投球員王仕鵬卻因傷沒有參加比賽。

劉煒和孫悅的持球投準星均不如1年前的世錦賽,球隊讓朱芳雨去做這些相對不擅長的選擇,其實也是無奈之舉,但同樣收效甚微: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三、河昇鎮專心護框,會給中國男籃的突破造成巨大的困擾。

河昇鎮防守擋拆的時候會執行“蹲坑”策略,這讓本就不善於突破的中國男籃擋拆手更難突入籃下,像下面這種鏡頭其實是少之又少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在更多的時候,中國男籃這種並沒有打出縱深的擋拆,只會賠上一定的失誤: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如果中國男籃的外線球員沒有打擋拆而直接往籃下突,河昇鎮可以更加從容地進行護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上圖裡還有一個問題是:易建聯的三分球能力還是不如王治郅,他在無球側很難把河昇鎮帶到三分線附近,這無疑讓後者更加從容地去協防。

因此,河昇鎮的存在確實讓中國男籃在進攻端舉步維艱。中國男籃應該怎麼辦?

三、王治郅臨危受命

由於易建聯低位和外線球員打擋拆均受到了限制,而當時的中國男籃又是一支非常不善於打反擊的球隊(外線球員運動能力不夠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有人能夠靠持球進攻來消化球權。這個球員是誰?只能是王治郅。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除去河昇鎮,韓國隊當時球員的體型還是偏小。由於河昇鎮要主防易建聯,他們只能用其他球員去主防王治郅。雖然河昇鎮會在籃下進行協防,但是王治郅的持球進攻往往是在中距離(合理衝撞區以外)終結的,因而很難被河昇鎮干擾到: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是:2010年的王治郅其實已經處在了巔峰的小尾巴了;到了2011年,王治郅其實是一點點在走下坡路了,體能對他的影響也愈發明顯了。球隊讓他在進攻端高負荷運轉,必然帶來一個問題:低效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事實上,王治郅這場的真實命中率連50%都不到,但他的價值在於為球隊消化了大量的球權。而他在第四節命中的這個三分球,基本為中國男籃鎖定勝局: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易建聯身上——球隊的環境決定了他必須扛起大量的球權,代價是自身的低效。當然,低效並不代表毫無建樹,易建聯在比賽之中還是能夠命中這種中距離跳投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四、本側小結

也許大家已經注意到了,由於河昇鎮的存在以及中國男籃自身的傷病和狀態因素,中國男籃在這一側的表現並不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易建聯和王治郅以低產高效的方式來取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是,中國男籃最終還是取勝的一方,原因在哪?還是要看另一側。

韓國隊進攻vs中國隊防守

一、文泰鐘面臨強大的防守資源

我們在背景裡已經提及:當時的一些亞洲球隊陣中加入了一些規劃球員。韓國隊的規劃球員,就是文泰鍾。此人在場上是一名側翼球員,韓國隊需要他持球來開發進攻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巧的是,當時的中國男籃正好有針對他的防守資源。孫悅當時是中國男籃的外線第一防守悍將:他有身高、臂展、橫移能力和擠掩護託底,有較好的單防能力;他防守彈性又極佳,可以主防1-3號位的球員,甚至可以在某些回合裡換防對方的4號位。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主防文泰鐘的任務,自然落在了孫悅身上: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順帶提一句,孫悅當時的協防意識和能力也極佳。他在無球側的時候,可以提供一定的護框能力,並擁有一定的斷球能力。這個回合裡,孫悅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名內線: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回到文泰鐘的話題。文泰鍾打擋拆開發進攻機會的時候,其實還需要面臨一定的問題,這其實還是場上的對位有一定關係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當易建聯和王治郅同時在場的時候,中國男籃會用王治郅去主防河昇鎮,此人做掩護人的價值很低(外拆沒有射程,順下又缺乏運動能力),易建聯則會挑一個相對靈活、參與擋拆價值更大的對位球員。

這樣做的奧祕在哪裡?文泰鍾如果找河昇鎮打擋拆,本就是3號位的他所能製造的錯位價值不大;文泰鍾如果找易建聯的對位人打擋拆,易建聯會去延誤他,並會盡快歸位,比如這樣: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對於文泰鍾而言,他只能在王治郅在場而易建聯不在場的時候找到一些攻框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那場比賽易建聯一共只休息了7分10秒,韓國隊要保證文泰鍾在那段時間也全部在場是非常困難的。

二、河昇鎮的負面效應

其實,我們在評析文泰鐘的時候,已經清晰地看到了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效應。

如果他不參與戰術,會讓中國男籃的球員更加從容的站在籃下協防。下面這個回合裡,韓國隊發動了兩次攻勢,但和河昇鎮對位的王治郅根本沒有離開籃下,最終迫使韓國隊以高難度且性價比極低的中距離持球投完成了進攻: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也許,我們用現在的眼光去看待河昇鎮的負面作用有點嚴苛了,畢竟當時內線球員在進攻端的最大作用還是低位。但值得注意的是,河昇鎮的低位能力也非常糟糕。他動作過於緩慢,打低位的技術又顯得過於粗糙,這隻會讓他賠上一定的失誤:


"

​背景介紹

在經歷了2010年世錦賽的輝煌之後,鄧華德手中的這支中國男籃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考——2011年亞錦賽。在當時的制度下,中國男籃只有奪冠,才能夠直接晉級12年奧運會的正賽。考慮到奧運會附加賽的對手極強,中國男籃其實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屆亞錦賽上。

但至少在大賽開始之前,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當時的亞洲各隊開始積極引入規劃球員,而中國男籃最強的對手伊朗隊也依然保有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開始逐漸老化,前一年世錦賽上首發五人組同時在巔峰的前景無法複製,王仕鵬因傷提前退出國家隊訓練營更是加大了球隊奪冠的難度。

那麼,中國男籃究竟是如何在逆境中最終奪冠的呢?我們不妨從那年亞錦賽的半決賽與決賽的具體場面說起,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本文主要圍繞著半決賽的內容,將比賽拆分成球場兩側進行分析。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中國隊進攻vs韓國隊防守

一、朱芳雨和王仕鵬的區別

與前一年的世錦賽相比,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發生了一處變化:由於王仕鵬因傷沒有參加比賽,朱芳雨進入了首發(這裡面有一個潛在條件是:孫悅在劉煒和朱芳雨身邊可以打2號位,前一年在劉煒和王仕鵬身邊可以打3號位)。

儘管當時的朱芳雨相比於巔峰期有所下滑,他在國家隊還是比王仕鵬檔次更高的無球射手。下面這個回合裡,當易建聯在低位策應的時候,朱芳雨佯裝要往王治郅的無球掩護一側跑,韓國隊球員還是非常忌憚朱芳雨的無球跑位,所以最終被朱芳雨用一個反跑獲得了空切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在亞洲這個級別的比賽之中,王仕鵬打持球進攻的價值還是會高於朱芳雨(王仕鵬的運控技術明顯好於朱芳雨)。這是一次朱芳雨和易建聯之間的同側配合手,最終以倆人都沒有開發出好的機會、朱芳雨賠上一次失誤告終: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與接下來的這個問題相比,這個問題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

二、韓國隊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男籃真正的進攻核心還是易建聯。

為了限制易建聯的發揮,韓國隊必須給河昇鎮大量的出場時間。由於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作用過大(本文後半部分會講),他必須把防守端的作用最大化,才能夠讓韓國隊在場上不至於太被動。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從場面上看,河昇鎮在防守端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被河昇鎮主防,易建聯主攻時被迫遠離籃下。

由於韓國隊更傾向於用河昇鎮主防易建聯,易建聯的一些持球主攻只能演變為中距離的持球投,而不能靠近籃下。不巧的是,易建聯這場的中距離跳投手感又不夠好: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偶爾遇到了河昇鎮以外的球員,易建聯終於拿到了突破攻框的機會,但河昇鎮在籃下的協防還是給了易建聯巨大的壓力: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二、河昇鎮“蹲坑”,中國男籃的持球投回應不好。

除了主防易建聯時表現不錯,河昇鎮防守擋拆時執行的“蹲坑”策略也一定程度上找到了中國男籃的軟肋。眾所周知,迴應“蹲坑”策略的最好方式是擋拆手持球跳投,而中國男籃當時最好的持球投球員王仕鵬卻因傷沒有參加比賽。

劉煒和孫悅的持球投準星均不如1年前的世錦賽,球隊讓朱芳雨去做這些相對不擅長的選擇,其實也是無奈之舉,但同樣收效甚微: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三、河昇鎮專心護框,會給中國男籃的突破造成巨大的困擾。

河昇鎮防守擋拆的時候會執行“蹲坑”策略,這讓本就不善於突破的中國男籃擋拆手更難突入籃下,像下面這種鏡頭其實是少之又少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在更多的時候,中國男籃這種並沒有打出縱深的擋拆,只會賠上一定的失誤: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如果中國男籃的外線球員沒有打擋拆而直接往籃下突,河昇鎮可以更加從容地進行護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上圖裡還有一個問題是:易建聯的三分球能力還是不如王治郅,他在無球側很難把河昇鎮帶到三分線附近,這無疑讓後者更加從容地去協防。

因此,河昇鎮的存在確實讓中國男籃在進攻端舉步維艱。中國男籃應該怎麼辦?

三、王治郅臨危受命

由於易建聯低位和外線球員打擋拆均受到了限制,而當時的中國男籃又是一支非常不善於打反擊的球隊(外線球員運動能力不夠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有人能夠靠持球進攻來消化球權。這個球員是誰?只能是王治郅。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除去河昇鎮,韓國隊當時球員的體型還是偏小。由於河昇鎮要主防易建聯,他們只能用其他球員去主防王治郅。雖然河昇鎮會在籃下進行協防,但是王治郅的持球進攻往往是在中距離(合理衝撞區以外)終結的,因而很難被河昇鎮干擾到: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是:2010年的王治郅其實已經處在了巔峰的小尾巴了;到了2011年,王治郅其實是一點點在走下坡路了,體能對他的影響也愈發明顯了。球隊讓他在進攻端高負荷運轉,必然帶來一個問題:低效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事實上,王治郅這場的真實命中率連50%都不到,但他的價值在於為球隊消化了大量的球權。而他在第四節命中的這個三分球,基本為中國男籃鎖定勝局: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易建聯身上——球隊的環境決定了他必須扛起大量的球權,代價是自身的低效。當然,低效並不代表毫無建樹,易建聯在比賽之中還是能夠命中這種中距離跳投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四、本側小結

也許大家已經注意到了,由於河昇鎮的存在以及中國男籃自身的傷病和狀態因素,中國男籃在這一側的表現並不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易建聯和王治郅以低產高效的方式來取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是,中國男籃最終還是取勝的一方,原因在哪?還是要看另一側。

韓國隊進攻vs中國隊防守

一、文泰鐘面臨強大的防守資源

我們在背景裡已經提及:當時的一些亞洲球隊陣中加入了一些規劃球員。韓國隊的規劃球員,就是文泰鍾。此人在場上是一名側翼球員,韓國隊需要他持球來開發進攻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巧的是,當時的中國男籃正好有針對他的防守資源。孫悅當時是中國男籃的外線第一防守悍將:他有身高、臂展、橫移能力和擠掩護託底,有較好的單防能力;他防守彈性又極佳,可以主防1-3號位的球員,甚至可以在某些回合裡換防對方的4號位。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主防文泰鐘的任務,自然落在了孫悅身上: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順帶提一句,孫悅當時的協防意識和能力也極佳。他在無球側的時候,可以提供一定的護框能力,並擁有一定的斷球能力。這個回合裡,孫悅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名內線: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回到文泰鐘的話題。文泰鍾打擋拆開發進攻機會的時候,其實還需要面臨一定的問題,這其實還是場上的對位有一定關係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當易建聯和王治郅同時在場的時候,中國男籃會用王治郅去主防河昇鎮,此人做掩護人的價值很低(外拆沒有射程,順下又缺乏運動能力),易建聯則會挑一個相對靈活、參與擋拆價值更大的對位球員。

這樣做的奧祕在哪裡?文泰鍾如果找河昇鎮打擋拆,本就是3號位的他所能製造的錯位價值不大;文泰鍾如果找易建聯的對位人打擋拆,易建聯會去延誤他,並會盡快歸位,比如這樣: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對於文泰鍾而言,他只能在王治郅在場而易建聯不在場的時候找到一些攻框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那場比賽易建聯一共只休息了7分10秒,韓國隊要保證文泰鍾在那段時間也全部在場是非常困難的。

二、河昇鎮的負面效應

其實,我們在評析文泰鐘的時候,已經清晰地看到了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效應。

如果他不參與戰術,會讓中國男籃的球員更加從容的站在籃下協防。下面這個回合裡,韓國隊發動了兩次攻勢,但和河昇鎮對位的王治郅根本沒有離開籃下,最終迫使韓國隊以高難度且性價比極低的中距離持球投完成了進攻: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也許,我們用現在的眼光去看待河昇鎮的負面作用有點嚴苛了,畢竟當時內線球員在進攻端的最大作用還是低位。但值得注意的是,河昇鎮的低位能力也非常糟糕。他動作過於緩慢,打低位的技術又顯得過於粗糙,這隻會讓他賠上一定的失誤: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在王治郅第四節命中那個三分球之後,追分心切的韓國隊主帥被迫在最後幾分鐘換下了河昇鎮,但為時已晚。而在這之前,真正撐起韓國隊進攻的是樑東根。

三、為什麼是樑東根?

第一、樑東根畢竟是控衛。

他的運控技術更好,打擋拆時製造的錯位優勢更大,打擋拆的價值會高於文泰鍾。

第二、樑東根擁有一定的持球投能力。

由於在球場的另一側河昇鎮主防易建聯,在退防過程之中王治郅沒有找到河昇鎮,所以擁有一定持球投能力的樑東根會找到針對王治郅的機會,比如這樣:


"

​背景介紹

在經歷了2010年世錦賽的輝煌之後,鄧華德手中的這支中國男籃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考——2011年亞錦賽。在當時的制度下,中國男籃只有奪冠,才能夠直接晉級12年奧運會的正賽。考慮到奧運會附加賽的對手極強,中國男籃其實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屆亞錦賽上。

但至少在大賽開始之前,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當時的亞洲各隊開始積極引入規劃球員,而中國男籃最強的對手伊朗隊也依然保有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開始逐漸老化,前一年世錦賽上首發五人組同時在巔峰的前景無法複製,王仕鵬因傷提前退出國家隊訓練營更是加大了球隊奪冠的難度。

那麼,中國男籃究竟是如何在逆境中最終奪冠的呢?我們不妨從那年亞錦賽的半決賽與決賽的具體場面說起,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本文主要圍繞著半決賽的內容,將比賽拆分成球場兩側進行分析。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中國隊進攻vs韓國隊防守

一、朱芳雨和王仕鵬的區別

與前一年的世錦賽相比,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發生了一處變化:由於王仕鵬因傷沒有參加比賽,朱芳雨進入了首發(這裡面有一個潛在條件是:孫悅在劉煒和朱芳雨身邊可以打2號位,前一年在劉煒和王仕鵬身邊可以打3號位)。

儘管當時的朱芳雨相比於巔峰期有所下滑,他在國家隊還是比王仕鵬檔次更高的無球射手。下面這個回合裡,當易建聯在低位策應的時候,朱芳雨佯裝要往王治郅的無球掩護一側跑,韓國隊球員還是非常忌憚朱芳雨的無球跑位,所以最終被朱芳雨用一個反跑獲得了空切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在亞洲這個級別的比賽之中,王仕鵬打持球進攻的價值還是會高於朱芳雨(王仕鵬的運控技術明顯好於朱芳雨)。這是一次朱芳雨和易建聯之間的同側配合手,最終以倆人都沒有開發出好的機會、朱芳雨賠上一次失誤告終: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與接下來的這個問題相比,這個問題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

二、韓國隊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男籃真正的進攻核心還是易建聯。

為了限制易建聯的發揮,韓國隊必須給河昇鎮大量的出場時間。由於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作用過大(本文後半部分會講),他必須把防守端的作用最大化,才能夠讓韓國隊在場上不至於太被動。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從場面上看,河昇鎮在防守端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被河昇鎮主防,易建聯主攻時被迫遠離籃下。

由於韓國隊更傾向於用河昇鎮主防易建聯,易建聯的一些持球主攻只能演變為中距離的持球投,而不能靠近籃下。不巧的是,易建聯這場的中距離跳投手感又不夠好: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偶爾遇到了河昇鎮以外的球員,易建聯終於拿到了突破攻框的機會,但河昇鎮在籃下的協防還是給了易建聯巨大的壓力: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二、河昇鎮“蹲坑”,中國男籃的持球投回應不好。

除了主防易建聯時表現不錯,河昇鎮防守擋拆時執行的“蹲坑”策略也一定程度上找到了中國男籃的軟肋。眾所周知,迴應“蹲坑”策略的最好方式是擋拆手持球跳投,而中國男籃當時最好的持球投球員王仕鵬卻因傷沒有參加比賽。

劉煒和孫悅的持球投準星均不如1年前的世錦賽,球隊讓朱芳雨去做這些相對不擅長的選擇,其實也是無奈之舉,但同樣收效甚微: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三、河昇鎮專心護框,會給中國男籃的突破造成巨大的困擾。

河昇鎮防守擋拆的時候會執行“蹲坑”策略,這讓本就不善於突破的中國男籃擋拆手更難突入籃下,像下面這種鏡頭其實是少之又少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在更多的時候,中國男籃這種並沒有打出縱深的擋拆,只會賠上一定的失誤: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如果中國男籃的外線球員沒有打擋拆而直接往籃下突,河昇鎮可以更加從容地進行護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上圖裡還有一個問題是:易建聯的三分球能力還是不如王治郅,他在無球側很難把河昇鎮帶到三分線附近,這無疑讓後者更加從容地去協防。

因此,河昇鎮的存在確實讓中國男籃在進攻端舉步維艱。中國男籃應該怎麼辦?

三、王治郅臨危受命

由於易建聯低位和外線球員打擋拆均受到了限制,而當時的中國男籃又是一支非常不善於打反擊的球隊(外線球員運動能力不夠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有人能夠靠持球進攻來消化球權。這個球員是誰?只能是王治郅。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除去河昇鎮,韓國隊當時球員的體型還是偏小。由於河昇鎮要主防易建聯,他們只能用其他球員去主防王治郅。雖然河昇鎮會在籃下進行協防,但是王治郅的持球進攻往往是在中距離(合理衝撞區以外)終結的,因而很難被河昇鎮干擾到: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是:2010年的王治郅其實已經處在了巔峰的小尾巴了;到了2011年,王治郅其實是一點點在走下坡路了,體能對他的影響也愈發明顯了。球隊讓他在進攻端高負荷運轉,必然帶來一個問題:低效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事實上,王治郅這場的真實命中率連50%都不到,但他的價值在於為球隊消化了大量的球權。而他在第四節命中的這個三分球,基本為中國男籃鎖定勝局: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易建聯身上——球隊的環境決定了他必須扛起大量的球權,代價是自身的低效。當然,低效並不代表毫無建樹,易建聯在比賽之中還是能夠命中這種中距離跳投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四、本側小結

也許大家已經注意到了,由於河昇鎮的存在以及中國男籃自身的傷病和狀態因素,中國男籃在這一側的表現並不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易建聯和王治郅以低產高效的方式來取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是,中國男籃最終還是取勝的一方,原因在哪?還是要看另一側。

韓國隊進攻vs中國隊防守

一、文泰鐘面臨強大的防守資源

我們在背景裡已經提及:當時的一些亞洲球隊陣中加入了一些規劃球員。韓國隊的規劃球員,就是文泰鍾。此人在場上是一名側翼球員,韓國隊需要他持球來開發進攻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巧的是,當時的中國男籃正好有針對他的防守資源。孫悅當時是中國男籃的外線第一防守悍將:他有身高、臂展、橫移能力和擠掩護託底,有較好的單防能力;他防守彈性又極佳,可以主防1-3號位的球員,甚至可以在某些回合裡換防對方的4號位。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主防文泰鐘的任務,自然落在了孫悅身上: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順帶提一句,孫悅當時的協防意識和能力也極佳。他在無球側的時候,可以提供一定的護框能力,並擁有一定的斷球能力。這個回合裡,孫悅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名內線: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回到文泰鐘的話題。文泰鍾打擋拆開發進攻機會的時候,其實還需要面臨一定的問題,這其實還是場上的對位有一定關係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當易建聯和王治郅同時在場的時候,中國男籃會用王治郅去主防河昇鎮,此人做掩護人的價值很低(外拆沒有射程,順下又缺乏運動能力),易建聯則會挑一個相對靈活、參與擋拆價值更大的對位球員。

這樣做的奧祕在哪裡?文泰鍾如果找河昇鎮打擋拆,本就是3號位的他所能製造的錯位價值不大;文泰鍾如果找易建聯的對位人打擋拆,易建聯會去延誤他,並會盡快歸位,比如這樣: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對於文泰鍾而言,他只能在王治郅在場而易建聯不在場的時候找到一些攻框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那場比賽易建聯一共只休息了7分10秒,韓國隊要保證文泰鍾在那段時間也全部在場是非常困難的。

二、河昇鎮的負面效應

其實,我們在評析文泰鐘的時候,已經清晰地看到了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效應。

如果他不參與戰術,會讓中國男籃的球員更加從容的站在籃下協防。下面這個回合裡,韓國隊發動了兩次攻勢,但和河昇鎮對位的王治郅根本沒有離開籃下,最終迫使韓國隊以高難度且性價比極低的中距離持球投完成了進攻: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也許,我們用現在的眼光去看待河昇鎮的負面作用有點嚴苛了,畢竟當時內線球員在進攻端的最大作用還是低位。但值得注意的是,河昇鎮的低位能力也非常糟糕。他動作過於緩慢,打低位的技術又顯得過於粗糙,這隻會讓他賠上一定的失誤: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在王治郅第四節命中那個三分球之後,追分心切的韓國隊主帥被迫在最後幾分鐘換下了河昇鎮,但為時已晚。而在這之前,真正撐起韓國隊進攻的是樑東根。

三、為什麼是樑東根?

第一、樑東根畢竟是控衛。

他的運控技術更好,打擋拆時製造的錯位優勢更大,打擋拆的價值會高於文泰鍾。

第二、樑東根擁有一定的持球投能力。

由於在球場的另一側河昇鎮主防易建聯,在退防過程之中王治郅沒有找到河昇鎮,所以擁有一定持球投能力的樑東根會找到針對王治郅的機會,比如這樣: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三、河昇鎮不在場的時候,韓國隊的空間會更好。

如果中國男籃的其他球員繼續優先去籃下協防,樑東根打擋拆之後就能傳定點射手(哪怕是中距離定點射手):


"

​背景介紹

在經歷了2010年世錦賽的輝煌之後,鄧華德手中的這支中國男籃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考——2011年亞錦賽。在當時的制度下,中國男籃只有奪冠,才能夠直接晉級12年奧運會的正賽。考慮到奧運會附加賽的對手極強,中國男籃其實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屆亞錦賽上。

但至少在大賽開始之前,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當時的亞洲各隊開始積極引入規劃球員,而中國男籃最強的對手伊朗隊也依然保有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開始逐漸老化,前一年世錦賽上首發五人組同時在巔峰的前景無法複製,王仕鵬因傷提前退出國家隊訓練營更是加大了球隊奪冠的難度。

那麼,中國男籃究竟是如何在逆境中最終奪冠的呢?我們不妨從那年亞錦賽的半決賽與決賽的具體場面說起,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本文主要圍繞著半決賽的內容,將比賽拆分成球場兩側進行分析。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中國隊進攻vs韓國隊防守

一、朱芳雨和王仕鵬的區別

與前一年的世錦賽相比,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發生了一處變化:由於王仕鵬因傷沒有參加比賽,朱芳雨進入了首發(這裡面有一個潛在條件是:孫悅在劉煒和朱芳雨身邊可以打2號位,前一年在劉煒和王仕鵬身邊可以打3號位)。

儘管當時的朱芳雨相比於巔峰期有所下滑,他在國家隊還是比王仕鵬檔次更高的無球射手。下面這個回合裡,當易建聯在低位策應的時候,朱芳雨佯裝要往王治郅的無球掩護一側跑,韓國隊球員還是非常忌憚朱芳雨的無球跑位,所以最終被朱芳雨用一個反跑獲得了空切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在亞洲這個級別的比賽之中,王仕鵬打持球進攻的價值還是會高於朱芳雨(王仕鵬的運控技術明顯好於朱芳雨)。這是一次朱芳雨和易建聯之間的同側配合手,最終以倆人都沒有開發出好的機會、朱芳雨賠上一次失誤告終: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與接下來的這個問題相比,這個問題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

二、韓國隊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男籃真正的進攻核心還是易建聯。

為了限制易建聯的發揮,韓國隊必須給河昇鎮大量的出場時間。由於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作用過大(本文後半部分會講),他必須把防守端的作用最大化,才能夠讓韓國隊在場上不至於太被動。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從場面上看,河昇鎮在防守端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被河昇鎮主防,易建聯主攻時被迫遠離籃下。

由於韓國隊更傾向於用河昇鎮主防易建聯,易建聯的一些持球主攻只能演變為中距離的持球投,而不能靠近籃下。不巧的是,易建聯這場的中距離跳投手感又不夠好: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偶爾遇到了河昇鎮以外的球員,易建聯終於拿到了突破攻框的機會,但河昇鎮在籃下的協防還是給了易建聯巨大的壓力: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二、河昇鎮“蹲坑”,中國男籃的持球投回應不好。

除了主防易建聯時表現不錯,河昇鎮防守擋拆時執行的“蹲坑”策略也一定程度上找到了中國男籃的軟肋。眾所周知,迴應“蹲坑”策略的最好方式是擋拆手持球跳投,而中國男籃當時最好的持球投球員王仕鵬卻因傷沒有參加比賽。

劉煒和孫悅的持球投準星均不如1年前的世錦賽,球隊讓朱芳雨去做這些相對不擅長的選擇,其實也是無奈之舉,但同樣收效甚微: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三、河昇鎮專心護框,會給中國男籃的突破造成巨大的困擾。

河昇鎮防守擋拆的時候會執行“蹲坑”策略,這讓本就不善於突破的中國男籃擋拆手更難突入籃下,像下面這種鏡頭其實是少之又少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在更多的時候,中國男籃這種並沒有打出縱深的擋拆,只會賠上一定的失誤: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如果中國男籃的外線球員沒有打擋拆而直接往籃下突,河昇鎮可以更加從容地進行護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上圖裡還有一個問題是:易建聯的三分球能力還是不如王治郅,他在無球側很難把河昇鎮帶到三分線附近,這無疑讓後者更加從容地去協防。

因此,河昇鎮的存在確實讓中國男籃在進攻端舉步維艱。中國男籃應該怎麼辦?

三、王治郅臨危受命

由於易建聯低位和外線球員打擋拆均受到了限制,而當時的中國男籃又是一支非常不善於打反擊的球隊(外線球員運動能力不夠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有人能夠靠持球進攻來消化球權。這個球員是誰?只能是王治郅。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除去河昇鎮,韓國隊當時球員的體型還是偏小。由於河昇鎮要主防易建聯,他們只能用其他球員去主防王治郅。雖然河昇鎮會在籃下進行協防,但是王治郅的持球進攻往往是在中距離(合理衝撞區以外)終結的,因而很難被河昇鎮干擾到: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是:2010年的王治郅其實已經處在了巔峰的小尾巴了;到了2011年,王治郅其實是一點點在走下坡路了,體能對他的影響也愈發明顯了。球隊讓他在進攻端高負荷運轉,必然帶來一個問題:低效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事實上,王治郅這場的真實命中率連50%都不到,但他的價值在於為球隊消化了大量的球權。而他在第四節命中的這個三分球,基本為中國男籃鎖定勝局: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易建聯身上——球隊的環境決定了他必須扛起大量的球權,代價是自身的低效。當然,低效並不代表毫無建樹,易建聯在比賽之中還是能夠命中這種中距離跳投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四、本側小結

也許大家已經注意到了,由於河昇鎮的存在以及中國男籃自身的傷病和狀態因素,中國男籃在這一側的表現並不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易建聯和王治郅以低產高效的方式來取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是,中國男籃最終還是取勝的一方,原因在哪?還是要看另一側。

韓國隊進攻vs中國隊防守

一、文泰鐘面臨強大的防守資源

我們在背景裡已經提及:當時的一些亞洲球隊陣中加入了一些規劃球員。韓國隊的規劃球員,就是文泰鍾。此人在場上是一名側翼球員,韓國隊需要他持球來開發進攻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巧的是,當時的中國男籃正好有針對他的防守資源。孫悅當時是中國男籃的外線第一防守悍將:他有身高、臂展、橫移能力和擠掩護託底,有較好的單防能力;他防守彈性又極佳,可以主防1-3號位的球員,甚至可以在某些回合裡換防對方的4號位。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主防文泰鐘的任務,自然落在了孫悅身上: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順帶提一句,孫悅當時的協防意識和能力也極佳。他在無球側的時候,可以提供一定的護框能力,並擁有一定的斷球能力。這個回合裡,孫悅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名內線: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回到文泰鐘的話題。文泰鍾打擋拆開發進攻機會的時候,其實還需要面臨一定的問題,這其實還是場上的對位有一定關係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當易建聯和王治郅同時在場的時候,中國男籃會用王治郅去主防河昇鎮,此人做掩護人的價值很低(外拆沒有射程,順下又缺乏運動能力),易建聯則會挑一個相對靈活、參與擋拆價值更大的對位球員。

這樣做的奧祕在哪裡?文泰鍾如果找河昇鎮打擋拆,本就是3號位的他所能製造的錯位價值不大;文泰鍾如果找易建聯的對位人打擋拆,易建聯會去延誤他,並會盡快歸位,比如這樣: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對於文泰鍾而言,他只能在王治郅在場而易建聯不在場的時候找到一些攻框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那場比賽易建聯一共只休息了7分10秒,韓國隊要保證文泰鍾在那段時間也全部在場是非常困難的。

二、河昇鎮的負面效應

其實,我們在評析文泰鐘的時候,已經清晰地看到了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效應。

如果他不參與戰術,會讓中國男籃的球員更加從容的站在籃下協防。下面這個回合裡,韓國隊發動了兩次攻勢,但和河昇鎮對位的王治郅根本沒有離開籃下,最終迫使韓國隊以高難度且性價比極低的中距離持球投完成了進攻: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也許,我們用現在的眼光去看待河昇鎮的負面作用有點嚴苛了,畢竟當時內線球員在進攻端的最大作用還是低位。但值得注意的是,河昇鎮的低位能力也非常糟糕。他動作過於緩慢,打低位的技術又顯得過於粗糙,這隻會讓他賠上一定的失誤: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在王治郅第四節命中那個三分球之後,追分心切的韓國隊主帥被迫在最後幾分鐘換下了河昇鎮,但為時已晚。而在這之前,真正撐起韓國隊進攻的是樑東根。

三、為什麼是樑東根?

第一、樑東根畢竟是控衛。

他的運控技術更好,打擋拆時製造的錯位優勢更大,打擋拆的價值會高於文泰鍾。

第二、樑東根擁有一定的持球投能力。

由於在球場的另一側河昇鎮主防易建聯,在退防過程之中王治郅沒有找到河昇鎮,所以擁有一定持球投能力的樑東根會找到針對王治郅的機會,比如這樣: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三、河昇鎮不在場的時候,韓國隊的空間會更好。

如果中國男籃的其他球員繼續優先去籃下協防,樑東根打擋拆之後就能傳定點射手(哪怕是中距離定點射手):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四、河昇鎮在場的時候,韓國隊有時能把細節做好。

下面這個回合裡,樑東根打擋拆,隊友有點假掩護提前順下的意思,易建聯只能儘快回收籃下,樑東根拿到了突破的機會。同側的隊友有一個上提的動作帶走了孫悅,河昇鎮又在籃下卡住位置不讓王治郅參與協防,這才有了樑東根的這次上籃:


"

​背景介紹

在經歷了2010年世錦賽的輝煌之後,鄧華德手中的這支中國男籃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考——2011年亞錦賽。在當時的制度下,中國男籃只有奪冠,才能夠直接晉級12年奧運會的正賽。考慮到奧運會附加賽的對手極強,中國男籃其實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屆亞錦賽上。

但至少在大賽開始之前,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當時的亞洲各隊開始積極引入規劃球員,而中國男籃最強的對手伊朗隊也依然保有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開始逐漸老化,前一年世錦賽上首發五人組同時在巔峰的前景無法複製,王仕鵬因傷提前退出國家隊訓練營更是加大了球隊奪冠的難度。

那麼,中國男籃究竟是如何在逆境中最終奪冠的呢?我們不妨從那年亞錦賽的半決賽與決賽的具體場面說起,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本文主要圍繞著半決賽的內容,將比賽拆分成球場兩側進行分析。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中國隊進攻vs韓國隊防守

一、朱芳雨和王仕鵬的區別

與前一年的世錦賽相比,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發生了一處變化:由於王仕鵬因傷沒有參加比賽,朱芳雨進入了首發(這裡面有一個潛在條件是:孫悅在劉煒和朱芳雨身邊可以打2號位,前一年在劉煒和王仕鵬身邊可以打3號位)。

儘管當時的朱芳雨相比於巔峰期有所下滑,他在國家隊還是比王仕鵬檔次更高的無球射手。下面這個回合裡,當易建聯在低位策應的時候,朱芳雨佯裝要往王治郅的無球掩護一側跑,韓國隊球員還是非常忌憚朱芳雨的無球跑位,所以最終被朱芳雨用一個反跑獲得了空切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在亞洲這個級別的比賽之中,王仕鵬打持球進攻的價值還是會高於朱芳雨(王仕鵬的運控技術明顯好於朱芳雨)。這是一次朱芳雨和易建聯之間的同側配合手,最終以倆人都沒有開發出好的機會、朱芳雨賠上一次失誤告終: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與接下來的這個問題相比,這個問題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

二、韓國隊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男籃真正的進攻核心還是易建聯。

為了限制易建聯的發揮,韓國隊必須給河昇鎮大量的出場時間。由於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作用過大(本文後半部分會講),他必須把防守端的作用最大化,才能夠讓韓國隊在場上不至於太被動。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從場面上看,河昇鎮在防守端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被河昇鎮主防,易建聯主攻時被迫遠離籃下。

由於韓國隊更傾向於用河昇鎮主防易建聯,易建聯的一些持球主攻只能演變為中距離的持球投,而不能靠近籃下。不巧的是,易建聯這場的中距離跳投手感又不夠好: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偶爾遇到了河昇鎮以外的球員,易建聯終於拿到了突破攻框的機會,但河昇鎮在籃下的協防還是給了易建聯巨大的壓力: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二、河昇鎮“蹲坑”,中國男籃的持球投回應不好。

除了主防易建聯時表現不錯,河昇鎮防守擋拆時執行的“蹲坑”策略也一定程度上找到了中國男籃的軟肋。眾所周知,迴應“蹲坑”策略的最好方式是擋拆手持球跳投,而中國男籃當時最好的持球投球員王仕鵬卻因傷沒有參加比賽。

劉煒和孫悅的持球投準星均不如1年前的世錦賽,球隊讓朱芳雨去做這些相對不擅長的選擇,其實也是無奈之舉,但同樣收效甚微: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三、河昇鎮專心護框,會給中國男籃的突破造成巨大的困擾。

河昇鎮防守擋拆的時候會執行“蹲坑”策略,這讓本就不善於突破的中國男籃擋拆手更難突入籃下,像下面這種鏡頭其實是少之又少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在更多的時候,中國男籃這種並沒有打出縱深的擋拆,只會賠上一定的失誤: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如果中國男籃的外線球員沒有打擋拆而直接往籃下突,河昇鎮可以更加從容地進行護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上圖裡還有一個問題是:易建聯的三分球能力還是不如王治郅,他在無球側很難把河昇鎮帶到三分線附近,這無疑讓後者更加從容地去協防。

因此,河昇鎮的存在確實讓中國男籃在進攻端舉步維艱。中國男籃應該怎麼辦?

三、王治郅臨危受命

由於易建聯低位和外線球員打擋拆均受到了限制,而當時的中國男籃又是一支非常不善於打反擊的球隊(外線球員運動能力不夠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有人能夠靠持球進攻來消化球權。這個球員是誰?只能是王治郅。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除去河昇鎮,韓國隊當時球員的體型還是偏小。由於河昇鎮要主防易建聯,他們只能用其他球員去主防王治郅。雖然河昇鎮會在籃下進行協防,但是王治郅的持球進攻往往是在中距離(合理衝撞區以外)終結的,因而很難被河昇鎮干擾到: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是:2010年的王治郅其實已經處在了巔峰的小尾巴了;到了2011年,王治郅其實是一點點在走下坡路了,體能對他的影響也愈發明顯了。球隊讓他在進攻端高負荷運轉,必然帶來一個問題:低效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事實上,王治郅這場的真實命中率連50%都不到,但他的價值在於為球隊消化了大量的球權。而他在第四節命中的這個三分球,基本為中國男籃鎖定勝局: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易建聯身上——球隊的環境決定了他必須扛起大量的球權,代價是自身的低效。當然,低效並不代表毫無建樹,易建聯在比賽之中還是能夠命中這種中距離跳投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四、本側小結

也許大家已經注意到了,由於河昇鎮的存在以及中國男籃自身的傷病和狀態因素,中國男籃在這一側的表現並不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易建聯和王治郅以低產高效的方式來取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是,中國男籃最終還是取勝的一方,原因在哪?還是要看另一側。

韓國隊進攻vs中國隊防守

一、文泰鐘面臨強大的防守資源

我們在背景裡已經提及:當時的一些亞洲球隊陣中加入了一些規劃球員。韓國隊的規劃球員,就是文泰鍾。此人在場上是一名側翼球員,韓國隊需要他持球來開發進攻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巧的是,當時的中國男籃正好有針對他的防守資源。孫悅當時是中國男籃的外線第一防守悍將:他有身高、臂展、橫移能力和擠掩護託底,有較好的單防能力;他防守彈性又極佳,可以主防1-3號位的球員,甚至可以在某些回合裡換防對方的4號位。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主防文泰鐘的任務,自然落在了孫悅身上: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順帶提一句,孫悅當時的協防意識和能力也極佳。他在無球側的時候,可以提供一定的護框能力,並擁有一定的斷球能力。這個回合裡,孫悅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名內線: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回到文泰鐘的話題。文泰鍾打擋拆開發進攻機會的時候,其實還需要面臨一定的問題,這其實還是場上的對位有一定關係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當易建聯和王治郅同時在場的時候,中國男籃會用王治郅去主防河昇鎮,此人做掩護人的價值很低(外拆沒有射程,順下又缺乏運動能力),易建聯則會挑一個相對靈活、參與擋拆價值更大的對位球員。

這樣做的奧祕在哪裡?文泰鍾如果找河昇鎮打擋拆,本就是3號位的他所能製造的錯位價值不大;文泰鍾如果找易建聯的對位人打擋拆,易建聯會去延誤他,並會盡快歸位,比如這樣: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對於文泰鍾而言,他只能在王治郅在場而易建聯不在場的時候找到一些攻框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那場比賽易建聯一共只休息了7分10秒,韓國隊要保證文泰鍾在那段時間也全部在場是非常困難的。

二、河昇鎮的負面效應

其實,我們在評析文泰鐘的時候,已經清晰地看到了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效應。

如果他不參與戰術,會讓中國男籃的球員更加從容的站在籃下協防。下面這個回合裡,韓國隊發動了兩次攻勢,但和河昇鎮對位的王治郅根本沒有離開籃下,最終迫使韓國隊以高難度且性價比極低的中距離持球投完成了進攻: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也許,我們用現在的眼光去看待河昇鎮的負面作用有點嚴苛了,畢竟當時內線球員在進攻端的最大作用還是低位。但值得注意的是,河昇鎮的低位能力也非常糟糕。他動作過於緩慢,打低位的技術又顯得過於粗糙,這隻會讓他賠上一定的失誤: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在王治郅第四節命中那個三分球之後,追分心切的韓國隊主帥被迫在最後幾分鐘換下了河昇鎮,但為時已晚。而在這之前,真正撐起韓國隊進攻的是樑東根。

三、為什麼是樑東根?

第一、樑東根畢竟是控衛。

他的運控技術更好,打擋拆時製造的錯位優勢更大,打擋拆的價值會高於文泰鍾。

第二、樑東根擁有一定的持球投能力。

由於在球場的另一側河昇鎮主防易建聯,在退防過程之中王治郅沒有找到河昇鎮,所以擁有一定持球投能力的樑東根會找到針對王治郅的機會,比如這樣: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三、河昇鎮不在場的時候,韓國隊的空間會更好。

如果中國男籃的其他球員繼續優先去籃下協防,樑東根打擋拆之後就能傳定點射手(哪怕是中距離定點射手):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四、河昇鎮在場的時候,韓國隊有時能把細節做好。

下面這個回合裡,樑東根打擋拆,隊友有點假掩護提前順下的意思,易建聯只能儘快回收籃下,樑東根拿到了突破的機會。同側的隊友有一個上提的動作帶走了孫悅,河昇鎮又在籃下卡住位置不讓王治郅參與協防,這才有了樑東根的這次上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問題在於,樑東根自己的主攻產量上限不高,以上這些回合又存在一些偶然因素(王治郅退防沒有找到河昇鎮、隊友假掩護、韓國隊主帥不敢讓河昇鎮多休息)。韓國隊想要以此扭轉乾坤,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四、本側結語

韓國隊在這一側還是受到了中國隊一內一外兩大防守核心的影響,河昇鎮的存在又讓他們舉步維艱,因而很難打出高效的進攻。樑東根固然高效,但這是在特定條件下打出的表現,因而很難保證產量。


"

​背景介紹

在經歷了2010年世錦賽的輝煌之後,鄧華德手中的這支中國男籃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考——2011年亞錦賽。在當時的制度下,中國男籃只有奪冠,才能夠直接晉級12年奧運會的正賽。考慮到奧運會附加賽的對手極強,中國男籃其實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屆亞錦賽上。

但至少在大賽開始之前,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當時的亞洲各隊開始積極引入規劃球員,而中國男籃最強的對手伊朗隊也依然保有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開始逐漸老化,前一年世錦賽上首發五人組同時在巔峰的前景無法複製,王仕鵬因傷提前退出國家隊訓練營更是加大了球隊奪冠的難度。

那麼,中國男籃究竟是如何在逆境中最終奪冠的呢?我們不妨從那年亞錦賽的半決賽與決賽的具體場面說起,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本文主要圍繞著半決賽的內容,將比賽拆分成球場兩側進行分析。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中國隊進攻vs韓國隊防守

一、朱芳雨和王仕鵬的區別

與前一年的世錦賽相比,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發生了一處變化:由於王仕鵬因傷沒有參加比賽,朱芳雨進入了首發(這裡面有一個潛在條件是:孫悅在劉煒和朱芳雨身邊可以打2號位,前一年在劉煒和王仕鵬身邊可以打3號位)。

儘管當時的朱芳雨相比於巔峰期有所下滑,他在國家隊還是比王仕鵬檔次更高的無球射手。下面這個回合裡,當易建聯在低位策應的時候,朱芳雨佯裝要往王治郅的無球掩護一側跑,韓國隊球員還是非常忌憚朱芳雨的無球跑位,所以最終被朱芳雨用一個反跑獲得了空切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在亞洲這個級別的比賽之中,王仕鵬打持球進攻的價值還是會高於朱芳雨(王仕鵬的運控技術明顯好於朱芳雨)。這是一次朱芳雨和易建聯之間的同側配合手,最終以倆人都沒有開發出好的機會、朱芳雨賠上一次失誤告終: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與接下來的這個問題相比,這個問題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

二、韓國隊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男籃真正的進攻核心還是易建聯。

為了限制易建聯的發揮,韓國隊必須給河昇鎮大量的出場時間。由於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作用過大(本文後半部分會講),他必須把防守端的作用最大化,才能夠讓韓國隊在場上不至於太被動。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從場面上看,河昇鎮在防守端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被河昇鎮主防,易建聯主攻時被迫遠離籃下。

由於韓國隊更傾向於用河昇鎮主防易建聯,易建聯的一些持球主攻只能演變為中距離的持球投,而不能靠近籃下。不巧的是,易建聯這場的中距離跳投手感又不夠好: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偶爾遇到了河昇鎮以外的球員,易建聯終於拿到了突破攻框的機會,但河昇鎮在籃下的協防還是給了易建聯巨大的壓力: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二、河昇鎮“蹲坑”,中國男籃的持球投回應不好。

除了主防易建聯時表現不錯,河昇鎮防守擋拆時執行的“蹲坑”策略也一定程度上找到了中國男籃的軟肋。眾所周知,迴應“蹲坑”策略的最好方式是擋拆手持球跳投,而中國男籃當時最好的持球投球員王仕鵬卻因傷沒有參加比賽。

劉煒和孫悅的持球投準星均不如1年前的世錦賽,球隊讓朱芳雨去做這些相對不擅長的選擇,其實也是無奈之舉,但同樣收效甚微: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三、河昇鎮專心護框,會給中國男籃的突破造成巨大的困擾。

河昇鎮防守擋拆的時候會執行“蹲坑”策略,這讓本就不善於突破的中國男籃擋拆手更難突入籃下,像下面這種鏡頭其實是少之又少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在更多的時候,中國男籃這種並沒有打出縱深的擋拆,只會賠上一定的失誤: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如果中國男籃的外線球員沒有打擋拆而直接往籃下突,河昇鎮可以更加從容地進行護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上圖裡還有一個問題是:易建聯的三分球能力還是不如王治郅,他在無球側很難把河昇鎮帶到三分線附近,這無疑讓後者更加從容地去協防。

因此,河昇鎮的存在確實讓中國男籃在進攻端舉步維艱。中國男籃應該怎麼辦?

三、王治郅臨危受命

由於易建聯低位和外線球員打擋拆均受到了限制,而當時的中國男籃又是一支非常不善於打反擊的球隊(外線球員運動能力不夠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有人能夠靠持球進攻來消化球權。這個球員是誰?只能是王治郅。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除去河昇鎮,韓國隊當時球員的體型還是偏小。由於河昇鎮要主防易建聯,他們只能用其他球員去主防王治郅。雖然河昇鎮會在籃下進行協防,但是王治郅的持球進攻往往是在中距離(合理衝撞區以外)終結的,因而很難被河昇鎮干擾到: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是:2010年的王治郅其實已經處在了巔峰的小尾巴了;到了2011年,王治郅其實是一點點在走下坡路了,體能對他的影響也愈發明顯了。球隊讓他在進攻端高負荷運轉,必然帶來一個問題:低效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事實上,王治郅這場的真實命中率連50%都不到,但他的價值在於為球隊消化了大量的球權。而他在第四節命中的這個三分球,基本為中國男籃鎖定勝局: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易建聯身上——球隊的環境決定了他必須扛起大量的球權,代價是自身的低效。當然,低效並不代表毫無建樹,易建聯在比賽之中還是能夠命中這種中距離跳投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四、本側小結

也許大家已經注意到了,由於河昇鎮的存在以及中國男籃自身的傷病和狀態因素,中國男籃在這一側的表現並不好,球隊只能寄希望於易建聯和王治郅以低產高效的方式來取分。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是,中國男籃最終還是取勝的一方,原因在哪?還是要看另一側。

韓國隊進攻vs中國隊防守

一、文泰鐘面臨強大的防守資源

我們在背景裡已經提及:當時的一些亞洲球隊陣中加入了一些規劃球員。韓國隊的規劃球員,就是文泰鍾。此人在場上是一名側翼球員,韓國隊需要他持球來開發進攻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巧的是,當時的中國男籃正好有針對他的防守資源。孫悅當時是中國男籃的外線第一防守悍將:他有身高、臂展、橫移能力和擠掩護託底,有較好的單防能力;他防守彈性又極佳,可以主防1-3號位的球員,甚至可以在某些回合裡換防對方的4號位。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主防文泰鐘的任務,自然落在了孫悅身上: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順帶提一句,孫悅當時的協防意識和能力也極佳。他在無球側的時候,可以提供一定的護框能力,並擁有一定的斷球能力。這個回合裡,孫悅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名內線: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回到文泰鐘的話題。文泰鍾打擋拆開發進攻機會的時候,其實還需要面臨一定的問題,這其實還是場上的對位有一定關係的。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當易建聯和王治郅同時在場的時候,中國男籃會用王治郅去主防河昇鎮,此人做掩護人的價值很低(外拆沒有射程,順下又缺乏運動能力),易建聯則會挑一個相對靈活、參與擋拆價值更大的對位球員。

這樣做的奧祕在哪裡?文泰鍾如果找河昇鎮打擋拆,本就是3號位的他所能製造的錯位價值不大;文泰鍾如果找易建聯的對位人打擋拆,易建聯會去延誤他,並會盡快歸位,比如這樣: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對於文泰鍾而言,他只能在王治郅在場而易建聯不在場的時候找到一些攻框的機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那場比賽易建聯一共只休息了7分10秒,韓國隊要保證文泰鍾在那段時間也全部在場是非常困難的。

二、河昇鎮的負面效應

其實,我們在評析文泰鐘的時候,已經清晰地看到了河昇鎮在進攻端的負面效應。

如果他不參與戰術,會讓中國男籃的球員更加從容的站在籃下協防。下面這個回合裡,韓國隊發動了兩次攻勢,但和河昇鎮對位的王治郅根本沒有離開籃下,最終迫使韓國隊以高難度且性價比極低的中距離持球投完成了進攻: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也許,我們用現在的眼光去看待河昇鎮的負面作用有點嚴苛了,畢竟當時內線球員在進攻端的最大作用還是低位。但值得注意的是,河昇鎮的低位能力也非常糟糕。他動作過於緩慢,打低位的技術又顯得過於粗糙,這隻會讓他賠上一定的失誤: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在王治郅第四節命中那個三分球之後,追分心切的韓國隊主帥被迫在最後幾分鐘換下了河昇鎮,但為時已晚。而在這之前,真正撐起韓國隊進攻的是樑東根。

三、為什麼是樑東根?

第一、樑東根畢竟是控衛。

他的運控技術更好,打擋拆時製造的錯位優勢更大,打擋拆的價值會高於文泰鍾。

第二、樑東根擁有一定的持球投能力。

由於在球場的另一側河昇鎮主防易建聯,在退防過程之中王治郅沒有找到河昇鎮,所以擁有一定持球投能力的樑東根會找到針對王治郅的機會,比如這樣: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三、河昇鎮不在場的時候,韓國隊的空間會更好。

如果中國男籃的其他球員繼續優先去籃下協防,樑東根打擋拆之後就能傳定點射手(哪怕是中距離定點射手):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第四、河昇鎮在場的時候,韓國隊有時能把細節做好。

下面這個回合裡,樑東根打擋拆,隊友有點假掩護提前順下的意思,易建聯只能儘快回收籃下,樑東根拿到了突破的機會。同側的隊友有一個上提的動作帶走了孫悅,河昇鎮又在籃下卡住位置不讓王治郅參與協防,這才有了樑東根的這次上籃: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但問題在於,樑東根自己的主攻產量上限不高,以上這些回合又存在一些偶然因素(王治郅退防沒有找到河昇鎮、隊友假掩護、韓國隊主帥不敢讓河昇鎮多休息)。韓國隊想要以此扭轉乾坤,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四、本側結語

韓國隊在這一側還是受到了中國隊一內一外兩大防守核心的影響,河昇鎮的存在又讓他們舉步維艱,因而很難打出高效的進攻。樑東根固然高效,但這是在特定條件下打出的表現,因而很難保證產量。


11年亞錦賽回顧:易建聯和王治郅雙劍合璧,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


韓國隊再次輸給中國隊,在本質上還是他們難以排出一套兼顧攻防的陣容。


下期預告:2011年亞錦賽決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