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為何拒絕李傕郭汜投降,招致殺身之禍,他究竟有多少守軍

王允為何拒絕李傕郭汜投降,招致殺身之禍,他究竟有多少守軍

王允運機籌,奸臣董卓休。王允巧妙使用美人計,誘使呂布殺掉董卓,天下蒼生拍手稱快。王允因此也名盛一時,與呂布一起共同執掌朝政。王允被封為錄上書事,總朝政,呂布被封為奮武將軍,溫侯。本以為四百年大漢可以轉危為安,然而王允因拒絕接受董卓部下李傕郭汜等人的投降,招致十餘萬西涼軍圍攻長安。

賊軍裡應外合,竟然輕而易舉的拿下了長安,王允以死明志,呂布率領百餘騎投奔袁術去了,而獻帝也再一次淪為李傕郭汜的掌上玩物。王允為何堅決反對李傕郭汜等董卓舊部投降?長安究竟還有多少兵馬,王允有為何如此自信,以下依據演義內容做簡要分析。

王允為何拒絕李傕郭汜投降,招致殺身之禍,他究竟有多少守軍

首先王允拒絕李傕郭汜等人投降,因他有著自己的選擇和底線。王允一直都是有著嚴格做人原則的人,明辨是非,恩怨分明,善惡到頭終有報。而他最大的原則莫過於對於大漢的忠誠,對於反臣賊子的零容忍。他之所以在董卓處委曲求全,其實是在尋找光復大漢的機會,在他眼裡十常該死,董卓應該萬劫不復。

侍李傕郭汜等人,跟隨董卓南征北戰,也立下過不少功勞,這在王允看來卻是作惡多端,助紂為虐。因此王允認為李傕郭汜等人也是十惡不赦之人,就應該收到懲罰,接受投降真的是太便宜他們了。演義曾這樣記載:

且說李傕、郭汜、張濟、樊稠逃居陝西,使人至長安上表求赦。王允曰:“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今大赦天下,獨不赦此四人”

王允為何拒絕李傕郭汜投降,招致殺身之禍,他究竟有多少守軍

其次王允的自信是盲目的,他之所以這樣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王允作為殺董卓的頭號功臣,他已經居功自傲,忘乎所以了。在他看來,就連董卓這樣的大奸大惡,都死在自己的手上,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又何足道哉?而在朝廷之上,王允也不想以前那樣對群臣推心置腹,而是正襟危坐,並不會和顏悅色,當時很多大臣對他也有看法。

其二在王允看來,他擁有當世名將呂布,足可以擊垮李傕郭汜等人。的確,呂布號稱董卓部下第一勇將,李傕郭汜等人排名也靠後。但王允確實高估呂布了,呂布先是中了二人的“彭越撓楚”之計。二人前後夾擊,呂布追李傕郭汜在後面打,追郭汜李傕又在後面打,最終呂布忙的焦頭爛額,沒有任何戰果。

王允為何拒絕李傕郭汜投降,招致殺身之禍,他究竟有多少守軍

隨後呂布與王允一起,中了李傕郭汜等人的聲東擊西之計。二人明著與呂布交戰,卻偷偷令張濟樊稠二人偷襲長安。呂布知道後急忙救援,然而為時已晚,長安早就被圍的水洩不通。再加上很多人懼怕呂布暴力,有很多投降派。後來董卓的餘黨李蒙、王芳在城中位內應,打開四門,賊軍一起殺入。呂布不能提防,率領百餘騎,投奔袁術去了。

王允為何拒絕李傕郭汜投降,招致殺身之禍,他究竟有多少守軍

再次長安究竟有多少守軍。守軍數量無論正是還是演義,都沒確切的記載,不過通過雙方軍隊的交戰情況,可以大志的推斷。李傕郭汜等人知道求赦不得,便集結了十餘萬軍隊,兵分四路進攻長安。而呂布率軍迎擊李傕郭汜,王允守城,由此推斷呂布應該帶走了一般左右的人馬。呂布與李傕郭汜激戰,雙方相持不下,可知兵力相當。

張濟樊稠奉命前去圍攻長安,可知他們應該帶領多餘長安守數倍的人馬,這樣他們才敢圍城。十萬人已被李傕郭汜分去一部分,還能圍困長安,可知長安的收守軍應該在兩三萬,呂布應該帶走了兩三萬。再由後來呂布回援長安,李傕郭汜等人也殺到,而呂布的軍隊數量兼職不值一提。演義這樣記載:

比及(呂布)到長安城下,賊兵雲屯雨集,圍定城池,步布軍與戰不利。軍士畏呂布暴厲,多有降賊者。

王允為何拒絕李傕郭汜投降,招致殺身之禍,他究竟有多少守軍

由此可見,不足十萬軍隊就將長安圍的水洩不通,王允閉門不戰,可知軍隊少的可憐。呂布到達長安後,作戰不利,說明呂布的軍隊數量有很大的劣勢。據此推斷,呂布與王允的軍隊數量總和應該在五萬上下。只可惜王允因不自量力,再次將小獻帝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你是如何看待王允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