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時期的王一梅與朱婷相比,到底輸在哪裡?

眾所周知,朱婷和王一梅都是每個女排週期的代表人物,王一梅為北京週期及倫敦週期,而朱婷是里約週期及東京週期的代表人物。兩人都是特定週期球隊裡的球星,也都留過洋,為什麼朱婷收穫的榮譽及貢獻,都讓王一梅望塵莫及呢?

巔峰時期的王一梅與朱婷相比,到底輸在哪裡?

第一:教練的不同。王一梅出道較早,以勢大力沉的扣球而出名,巔峰時期的進攻能力及攔網能力也在排壇首屈一指。王一梅在國家隊的角色就是扮演得分機器,教練對她的一傳要求不高,導致其偏科現象。蔡斌曾讓王一梅從主攻的位置調到接應的位置,這樣的錯誤導致了當年的亞洲比賽輸給泰國,蔡斌也跟著下課。而朱婷從一開始出道,就在郎平的指導下,無論從進攻還是防守一傳等,郎平都手把手教學,加上朱婷的努力,她很快成為球隊的新星。

第二:板凳深度的不同。由於當時中國女排走的是全面的路線,小球串聯較突出,進攻大都戰術球,除了副攻線上的薛明及馬蘊雯實力與世界頂級副攻差距較小外,其他隊友都是屬於保障性攻手。一遇到調攻威脅就不大,且進攻受阻,想換替補球員,教練手上也無牌可大,導致了整個隊伍上不了新臺階。而朱婷現在所在的隊友,經過郎平大國家隊理念的建設後,除了場上穩定的主力外,替補球員一上場也能發揮奇兵的作用,例如劉曉彤,李盈瑩等。

巔峰時期的王一梅與朱婷相比,到底輸在哪裡?

第三:身體素質的不同。王一梅的彈高度及攔網高度都不及朱婷,在一些調球的處理上,朱婷可以通過自己的身體完成扣球,而一般球員只能都推過去。加上隨著王一梅年齡的增加,各大隊伍的培養目標大都為年輕球員,王一梅現在要想上場比賽的機率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大梅已經做到問心無愧了,其大概是缺了點運氣吧,不知道你對以上觀點有沒有不同的見解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