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說聖學就是累贅和迂腐的學說?王陽明:天理在心,良知不可泯

王陽明 孟子 國學 孔子 以利 三字經 點燃回憶 2019-04-23

現在的我們,很少去看那些國學的經典,也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彷彿那些文言文只存在於高堂之上,華而不實,也沒幾個人能靜心去研究有些晦澀難懂的語句,雖然嘴裡說著之乎者也,可心裡卻嗤之以鼻,彷彿這種東西只有那些老頑固才會去看,甚至還沒有英語來的實在,起碼能與世界接軌,最重要是考試還要考。也許我們還能說幾句三字經,可然後呢?沒有了,哪怕學幾篇所謂的經典,也不過是學校的要求,這究竟是可悲可嘆,還是時代的進步呢?

現在說聖學就是累贅和迂腐的學說?王陽明:天理在心,良知不可泯

無從得知,畢竟社會的認識就是這樣。一面要弘揚聖學,一面又繼續做著與聖學相違背的事情,這不是現在才有的現象,但確實是聖學最為落寞的一個時代。畢竟這些經典似乎和現在的大眾價值觀相去甚遠,我們要真的按照聖學來,不是被當成傻子就是送進精神病院,可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局面呢?難道聖學真的已經沒有存在的意義了嗎?

三代之衰,王道息而霸術昌;孔、孟既沒,聖學晦而邪說橫。教者不復以此為教,而學者不復以此為學。自夏商周三代以後,王治之道衰落,霸道興起。孔子和孟子故後,聖學晦暗,而邪說橫行。教的人不再教聖學,學的人也不在學聖學。

這聖學也不過這些“別有用心”人士為達目的的一種裝飾手段,“霸道之徒,竊取先王之近似者,假之於外,以內濟其私己之慾,天下糜然而宗之,聖人之道遂以蕪塞,相仿相效,日求所以富強之說,傾詐之謀,攻伐之計,一切欺天罔人,苟一時之得,以獵取聲利之術。”

現在說聖學就是累贅和迂腐的學說?王陽明:天理在心,良知不可泯

施行霸道的人,竊取與聖學中相似的東西,藉助外在的知識技能來滿足自己的私慾,天下的人都效仿他們,聖人的道路就荒蕪阻塞了。人們關心的天天都是富強的學說,傾詐的謀略和攻打討伐的戰術,以及一切欺天騙人、得逞一時,獲得名利的辦法。

這就是人性,就是私慾,可是我們不能說他們完全錯了,畢竟人活一世,總有自己的追求,不可以說聖學之外的追求就是錯的,更不可以覺得自己就是高大上,別人的全是矮矬窮。這在乎與自己的內心,即使明知這些東西是不好的,但也抵不住私慾的誘惑,只要自己的過得好,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去想他人或者這樣的行為是否有意義。

現在說聖學就是累贅和迂腐的學說?王陽明:天理在心,良知不可泯

聖學真的太過遙遠了,遙遠的現在隨便問個人,估計都不能說出四書五經是啥,更不用說裡面所講的內容了,至於學習啥的,這不是痴人說夢嗎?即使是聰明睿智的人也會受到這個環境的影響,即使在宣揚修飾聖學,希望聖學發揚光大,也不過是為了成就自己的名利。這不是玩笑話,大家可以細心想想,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才能看到現在:

有了訓詁學,傳播授課圖求虛名;有了記誦學,為了博學而去大力的推崇它;有了詞章學,為了追求華麗的鋪排誇張。這種人吵嚷喧囂,競相粉末登場,又不知多少家?

真的是,世之學者,如入白戲之場,讙謔跳踉,聘奇鬥巧,獻笑爭妍者,四面而兢出,前瞻後盼,迎接不惶,而耳目獻笑爭妍者,四面而競出,前瞻後盼,應接不遑,而耳目眩瞀,精神恍惑,日夜遨遊淹息其間,如病狂喪心之人,莫自知其家業之所歸。

可這又怪誰呢?我們活著總需負重而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只是想要活出尊嚴活的有意義,而這些雖和聖學有所違背,可這畢竟是現實,所以才有了人人可為聖,也人人不為聖。

現在說聖學就是累贅和迂腐的學說?王陽明:天理在心,良知不可泯

畢竟“蓋至於今,功利之毒淪浹於人之心髓而習以成性也幾千年矣,相矜以知,相軋以勢,相爭以利,相高以技能,相取以聲譽。相矜以知,相軋以勢,相爭以利,相高以技能,相取以聲譽。”到現在,追名逐利的思想毒害到人的內心深處,積習成性,已有幾千年了。人們在知識上互相誇耀,在權勢上互相傾軋,在利害上互相鬥爭,在技巧上互相攀比,在名聲上互相競爭。

這似乎才應該是正常的現象,這才是我們現在應該做的。以這樣的心態來面對聖學,那的確是累贅和迂腐的學說,沒有一點用處,良知什麼的根本不值得一提。

就是這樣的社會下,探求聖學又有幾人,又這麼去講明聖學呢?能靜下心來讀書就實屬不易了,更別說去鑽研這些學問了,不管對與錯,我們也不能自欺欺人,掩耳盜鈴吧。畢竟“所幸天理之在人心,終有所不可泯,而良知之明,萬古一日。

天理公道自在人心,終不會泯滅。良知的光明即使萬年也像一天一樣。所以我們需自省自身,恪守本心,不要捨本逐末,此心不動,隨心而動。其實說的簡單,做到很難,沒辦法,我們都是俗人,但即使是哥俗人,我們也有面“聖”之心,不為其他,只為活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