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精華所在,體現在這三點,若能參透,福報自來!

很多人不知道“心學”為何物,但是王陽明這個名字,不少人都如雷貫耳。陽明心學,旨在啟迪心靈,開發潛能,重塑自我,實現真正的人生價值,王陽明的學術思想,久享盛譽,著名學者黃宗羲這樣評價王陽明:可謂震霆啟寐,烈耀破謎,自孔孟以來,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左宗棠則說:陽明先生,其事功,其志業,卓然一代偉人,斷非尋常儒者所能及。

本期內容,悅讀國學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王陽明:這樣做人,會比較幸運,往往容易成功,說的在理!

王陽明:“心學”精華所在,體現在這三點,若能參透,福報自來!

一、心外無物,物在心中。幸福和痛苦都在心中,實際上,並沒有另外的引起你幸福或者痛苦的事物存在。

換言之,幸福或者痛苦都是自找的。

徐愛問:“至善只求諸心,恐於天下事理,有不能盡。”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傳習錄·徐愛錄》

徐愛問:如果只是在內心上完善人生的境界,是不是過於片面?恐怕世界的道理,會遺漏很多。

王陽明說,自己清淨光明的本心就是道理,天下根本沒有心外之事,也不可能在本心之外求理悟道。

心即理,人即佛,煩惱即菩提,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歸於無極即同於大道,生起對比則落入兩儀,然後此消彼長,奔波勞苦。

一個人,做事情無需計較太多道理,依著本性純良的心去做就對了,

區分辨別之心,即妄心,非本心,

如《清靜經》所言: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

心性外弛,必苦不堪言。

沒事的時候,思想和念頭收回到自己的身體,靜靜的觀察自己的內心,聽一聽內心的聲音,當你學會認識和了解自己的時候,你就多了一個最得力最忠誠的夥伴——你自己。

有時候我們追名逐利,是不是感到自己很陌生,已經不認識了?問問自己,我是誰,此時此刻,我應該做什麼,我做了沒有?

老子說:自知者明,認識自己,瞭解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王陽明:“心學”精華所在,體現在這三點,若能參透,福報自來!

二、主宰自己的內心,就主宰了自己的人生

人只要成就自家心體,則用在其中。如養得心體,果有未發之中,自然有發而中節之和,自然無施不可。苟無是心,雖預先講得世上許多名物度數,與己原不相干。只是裝綴臨時,自行不去。——《傳習錄·陸澄錄》

釋義:一個人做回真實的自己,就可以體會妙用無窮的境界,如果能培養內心正念的力量,心不妄動,就可以做到情緒收放自如,那麼言行舉止自然可以中規中矩,合乎節度,做事情也就能夠合情合理,恰到好處,如果迷失自己的本心,即便懂得再多的道理和規矩,那也是別人的,未必適合自己,臨時裝點而已,終無所成。

大凡卓有所成者,必是能夠自律之人。自律的第一點,就是情緒管理。用內心的正念,來剋制負面情緒和邪念。

而陽明心學的核心“致良知”,就是通過迴歸自己的本心,以“人人本有,不假外物”的良知來指引自己的言行舉止,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做的“喜怒哀樂之未發”、“發而皆中節”的中和狀態。如《中庸》所言: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各安其位,萬物井然有序,事物會按照其本身固有的規律和諧發展,出現圓滿的結果。

王陽明:“心學”精華所在,體現在這三點,若能參透,福報自來!

王陽明二十二歲參加禮部會試,結果落榜,三年後再次參加會試,結果再度落地,連遭兩次挫敗,王陽明表現的和平時沒有任何不同。看到很多落榜的考試心痛至極,甚至有人嚎啕大哭,王陽明淡淡的說,你們以科舉落地為恥,我卻以因落地而動心為恥。

科舉落地本身沒什麼,正所謂,好事多磨,一次兩次不行,大不了再來過。如果因落地而生起雜念和妄心,正念和良知就被湮滅,那麼靈性和智慧也就不見蹤跡。這樣,對自己顯然沒有半分益處。

又三年,二十八歲的王陽明好像第一次參加會試一樣,捲土重來,結果中了會試第二名,殿試二甲第七名,從此開始仕途生涯。

王陽明:“心學”精華所在,體現在這三點,若能參透,福報自來!

三、活在當下,別把自己弄丟了

《心經》第一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何謂觀自在?就是觀照一下,看看自己的真心在不在。此時此刻,你的心有沒有離開身體,胡思亂想,神遊物外?

只存得此心常見在,便是學。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傳習錄》

釋義——只要時常觀照自己的本心,能於當下覺察心的存在,這本身就是修行。過去或者未來之事,想它們有什麼益處呢?如果胡思亂想,只能把智慧通透的本心弄丟罷了。

老子說:不失其所者久。心靈不離開身體,才能得以長久。把自己的心思和念頭,融入到當下所做的事情上,體會一下全神貫注、一心一意的感覺,慢慢的,你的潛能和天賦就可以激發出來,除了做事情的效率大大增加,很多時候還會收穫意想不到的靈感。

本期結束語——著名思想家梁啟超曾經說過:青年們啊,你們感覺到苦痛了嗎?你們發現危險了嗎?我告訴你唯一的救濟法門,那就是依著王陽明知行合一之教去做。

可以這麼說:迷茫不知所措的時候,陽明心學就是一盞指路明燈,讓你迴歸真我,找回自信,開啟新的人生旅程。這樣做人,會比較幸運,往往容易成功!悅讀國學由此感言——一個人,只要仍在路上,總有希望到達;終需做回自己,才算不枉此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