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往事:銀海硬漢張勇手 軍人底色銀幕風采(下)

“什錦連長”的過硬本領

在46年的從影生涯中,張勇手幾乎一直是以軍人的形象出現在銀幕上,從班長到司令員,他幾乎擔任過軍中的各級“職務”,然而相比較而言,連長的職務擔任得最多,由此使他也得了個別致的綽號:“什錦連長“。

其實張勇手不僅在銀幕上塑造過從民兵連長到解放軍野戰部隊志願軍偵察連等不同的連長角色,而且從影之後,他還的確到部隊名副其實地擔任過連級幹部的職務,那是1961年,八一廠安排演員深入部隊掛職鍛鍊,張勇手和王心剛被派往山西省駐軍某部,在同一個連隊裡任職,張勇手任副指導員,王心剛任副連長。

部隊的生活,使當兵出身的張勇手有了一種“回家了”的感覺,特別是到了部隊之後,又恢復到部隊的糧食供給標準,雖然困難時期的伙食營養水平不高,但畢竟有條件吃飽了。團首長還生怕連裡的飯菜不合口,時常會在週日把張勇手和王心剛兩位他心目中的大演員、好朋友,帶到家中改善生活。部隊的軍事訓練是嚴格的,張勇手和王心剛在軍事業務達標方面同全體指戰員一樣,不能有半點含糊。一次,連隊進行打靶射擊考核,要求全連打靶成績要達到所規定的環數,才能進入“四好連隊”的行列。考核那天,天公不作美,雨疏一陣密一陣地下著,遠近的景物都蒙在雨霧中,四野灰濛濛的。實彈打靶開始了,先上陣的王心剛架起機槍連續幾個點射,利利索索地結束了“戰鬥”,成績還不錯。輪到張勇手已是最後一撥兒,他用的是步槍。當打到還剩兩槍的時候,靶場上的槍彈聲已稀稀落落,因為其他人的射擊已基本結束了。雨霧中,“三點一線”變得模糊不清,張勇手瞄了個大概其,“叭”地又射出一槍——“五環!”報靶員報出成績。這時,其他戰友都結束了射擊,整個射擊考核只剩下了張勇手尚未打出的最後一槍,而全連的射擊成績離達到“四好連隊”的標準還差十環,這意味著張勇手這最後的一槍不能有絲毫閃失,否則整個連隊的達標任務就“泡湯”了。整個靶場寂靜無聲,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趴在泥地上正向靶心瞄準的張勇手身上。雨幕更厚了,所有的人,包括來部隊現場考核的團首長都為這最後的一槍揪著心淋在雨中等待。張勇手專注地瞄呀瞄呀,幾乎忘記了時間,不知過了多久,只聽“趴”的一聲,子彈飛了出去。靶場上鴉雀無聲,片刻之後,報靶員清晰宏亮的聲音突然響起——“十環!” 在整個靶場爆發出歡呼聲的同時,張勇手一下子仰面躺倒在泥水中心裡別提有多痛快了。“什錦連長”不僅在靶場上技術過硬,部隊的整套功夫也都不在話下。正是部隊生活的豐厚底蘊,使張勇手在銀幕上塑造的每一個軍人形象都鮮活而豐滿,令人過目難忘。

動盪年代的不凡境遇

正在張勇手演藝事業如日中天之際,史無前例的“文革”開始了,而恰恰在這場風暴來臨前夕,在一次由總政組織的上尉以上的學毛著“兩論”(即《矛盾論》和《實踐論》)學習班的討論中,作為當時學毛著積極分子的張勇手,因為提出了“對毛主席可不可以一分為二”的觀點,而被認為有重大立場問題,受到立案審查。專案組專程到張勇手的家鄉山西省汾陽縣和他原來所在的部隊進行調查,結果無任何把柄可抓:張勇手的家三代貧農,在部隊時各方面表現也很好,竟找不出一點反黨的階級根源。面對張勇手無懈可擊的個人履歷,專案組對張勇手的“反動”言論自然無法定性。儘管問題”沒有定論,但“文革”開始後,張勇手還是一直為此事揹著沉重的思想包袱。整個社會天翻地覆,到處都在進行階級鬥爭,人人對自己的命運感到岌岌可危,加之無戲可拍,眼看著大好的青春年華伴隨著蹉跎歲月流逝,張勇手的心情一分壓抑。

“文革”急劇動盪的局勢稍見平緩,江青在抓“樣板戲的同時,又開始格外“關心”起電影創作來。八一廠受命重新拍攝“文革前就由話劇拍成過電影的《萬水乾山》,挑來選去報上去的演員,卻一次次被江青罵了回來:“你們找了一批醜八怪!”江青發起了脾氣,“簡直是廢物!難道你們就找不到像王心剛、張勇手那樣的人?王心剛、張勇手他們都幹嘛去了?!“ 回答說:“都在,但他們有錯誤,正在審查中。”“他們殺人了,還是放火了?”江青不高興地問道。”沒殺人,也沒放火。”那為什麼不讓他們出來工作?!”於是,王心剛和張勇手經革命群眾批判之後,被送到了《萬水千山》劇組。其時.張勇手的檔案已去了大西北——準備讓他去玉門關外農建師六連當連長。後來,影片中途停拍了,可張勇手卻因被指定出演此片而沒有離開八一廠。後來張勇手得知,江青喜歡八一廠的三位演員,即王心剛、張勇手和李炎,他們三人都是被江青點過名的。江青還曾專門提到,說很喜歡張勇手的兩張片《奇襲》和《海鷹》。江青在排京劇《奇襲白虎團》時.就是用電影《奇襲》的資料作為參照的。

作為八一廠的著名演員和千千萬萬觀眾心目中的銀幕軍人偶像,張勇手在“文革”期間曾被江青“看中”,並在1973年重拍《南征北戰》的時候,被點名扮演片中的男主角——曾由馮喆成功展現於銀幕的高營長。在該片準備重拍之時,張勇手一直在北影廠待命。新《南征北戰》開拍的指令遲遲未下,李文化導演的《偵察兵》卻即將上馬了。李文化眼中的男主角郭銳是現成的,就是曾兩次成功扮演過我軍偵察英雄的張勇手。他找到張勇手商量先來演《偵察兵》中的偵察參謀郭銳,片子拍完,估計《南征北戰》開拍也就有消息了。張勇手對郭銳的角色很有感覺,況且新《南征北戰》的開拍一直沒消息,便答應下來。誰知《偵察兵》剛拍到一半,導演李文化因車禍住進了醫院,影片不得不停拍。而就在此時,《南征北戰》開機的指令來了。無奈之下,張勇手趕緊打電話向摯友王心剛求援,請他代替自己演《偵察兵》中的郭銳。電話那邊傳來王心剛興奮的話音:“好啊,一直閒著沒事可做,快把我煩死了!”就這樣,王心剛接了張勇手的班。因為男主角中途換人,《偵察兵》只好重起爐灶。雖然張勇手未能完成再次塑造一個有藝術魅力的銀幕偵察英雄的心願,但此事沒讓李文化導演作難,也對得起朋友,他心裡還是感到些許慰藉。

電影往事:銀海硬漢張勇手 軍人底色銀幕風采(下)

電影《南海風雲》劇照

“文革”期間,對《海鷹》這樣深受觀眾喜愛十七年中為數不多的優秀彩色戰鬥故事影片,江青也想奪人之功摘桃子。她先是指責《海鷹》中的某些鏡頭影響不好,其後便提出要重拍一部《海鷹》,由她親自抓。在江青的授意下,1975年復拍《海鷹》的劇組組建起來,江青指定讓張勇手牽頭並執導拍攝,當時影片的女主角已選定由劉曉慶扮演,男主角卻遲遲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江青有心讓張勇手或王心剛擔綱,但他倆都以年齡和身體條件不適,力不從心等理由推辭了。事實上,復拍的《南征北戰》上映後較多的負面反映,使張勇手和劇組所有主創人員都意識到,重拍《海鷹》勢必勞民傷財,可誰又能對江青的旨意說“不”呢?一向仗義執言的張勇手最終還是憋不住了——他不忍心眼看著這部拍出後必定令觀眾失望的影片重蹈新《南征北戰》的覆轍。他想,作為劇組的組織者導演兼黨支部書記,這事只有自己出頭了,便冒險起草了一個報告交了上去,建議與其重拍《海鷹》,莫如拍一部新的海軍片。可能江青本人對復拍《海鷹》也底氣不足,居然同意放棄《海鷹》而改拍新片,於是才有了後來的《南海風雲》。

電影往事:銀海硬漢張勇手 軍人底色銀幕風采(下)

張勇手執導的電影《祁連山的回聲》劇照

據張勇手回憶,“文革”期間,他隨部隊領導總共被江青召見過八次,其實江青的幾次接見大多是為了電影《閃閃的紅星》。當時《閃閃的紅星》被江青看中了。她想對影片作進一步加工修改,使之變為她的成果,但因片中小主人公潘冬子的扮演者祝新運患肝炎康復後身體長高變胖,無論如何也無法與原片中潘冬子的形象吻合,江青才未能如願。張勇手、王心剛、李炎本來和這部影片沒有任何關係,但江青談有關影片修改意見時每次都通知他們去,在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下,張勇手沒有權利不去。粉碎“四人幫”後,八一廠被劃為受到“四人幫”嚴重影響的“重災區”。作為被江青幾度接見並點名安排過影片角色的人,張勇手受到七個月零十六天的隔離審查,而這位一向淡薄名利正直善良的本色軍人,再一次以其端正的品行證明了自己的清白。直到今天,提起那段不平凡的境遇,張勇手都問心無愧: “即便是在最得意的時候,我也從沒想過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

軍人風采依然

電影往事:銀海硬漢張勇手 軍人底色銀幕風采(下)

銀幕之外的張勇手,軍人風采依然。

1979年張勇手復出銀幕,先在八一廠的影片《二泉映月》扮演了中共地下黨的領導人趙先生,繼而應著名導演謝晉之邀,在影片《啊.搖籃》中塑造了文武雙全、豪放又不乏細膩的我軍某部旅長肖漢平的生動形象。從八十年代開始,已人到中年的張勇手正視囿於年齡因素對所飾角色的限制的現實,轉至幕後擔任編導工作。1984年,作為編劇之一併擔綱導演的張勇手,首次獨立執導拍攝了反映“紅軍女子團”為掩護總部轉移,與敵人浴血奮戰,最後全部壯烈犧牲的影片《祁連山的回聲》。該片公映後引起熱烈反響,1985年榮獲廣電部頒發的優秀影片獎。而後,張勇手自編自導自演了首部電視劇《欒茀》,該劇反映臺灣迴歸大陸愛國知識分子欒茀的非凡境遇,引起較大的反響。從此,張勇手把主要精力放到影視編導方面,但有合適的角色片約時,他也會欣然出山,所塑造的影視藝術形象中絕大多數仍為軍人,不過其“級別”越演越高,大都是軍區司令、政委。2001年,張勇手一改以往的革命軍人角色,應邀在電視劇《夢斷紫禁城》中飾乾隆皇帝,這是他在角色創作中的新突破。

電影往事:銀海硬漢張勇手 軍人底色銀幕風采(下)

電視劇《葛定國同志的夕陽紅》

前不久,年屆七十的張勇手主演了電視連續劇《葛定國同志的夕陽紅》,用自己的心血和藝術激情生動塑造出戎馬一生的革命軍人葛定國的豐滿形象。張勇手說,葛定國是他所扮演過的最滿意的軍人形象。如今,張勇手的三個子女都已有了自己的事業,老大張希(大勇),老二張望(二勇)都在影視界工作,小女張蔓在國外發展自己的事業。目前,張勇手和已攜手半個多世紀的妻子曾任八一廠化裝師的張家懋,過著幸福而充實的“夕陽紅“生活。

電影往事:銀海硬漢張勇手 軍人底色銀幕風采(下)

張勇手夫婦與兒女張蔓

(文章選自《大眾電影》2003年15期 文/馬智、張鳳翔 編輯配圖/梧桐老片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