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
"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在明朝,不乏藩王起兵的事件,如朱棣“靖難之役”,仁宗年間朱高煦的反叛。但有一場藩王叛亂,成就了一位聖人,間接害死一位皇帝,雖然處心積慮卻以草草失敗告終。正德年間的“宸濠之亂”,表現了大明王朝的正反兩面,也為大明王朝的國運走勢埋下伏筆。

"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在明朝,不乏藩王起兵的事件,如朱棣“靖難之役”,仁宗年間朱高煦的反叛。但有一場藩王叛亂,成就了一位聖人,間接害死一位皇帝,雖然處心積慮卻以草草失敗告終。正德年間的“宸濠之亂”,表現了大明王朝的正反兩面,也為大明王朝的國運走勢埋下伏筆。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明初藩王分封圖

一、寧王與皇帝的世仇

大明王朝的第一代寧王叫朱權,是朱元璋的第十七位兒子,在洪武皇帝大肆分封諸王時,被冊封到了大寧(今唐山市喜峰口),所以被稱為寧王。大寧在當時是北疆防禦的軍事重鎮,寧王手下也都是精兵強將“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皆驍勇善戰。”可見朱元璋十分器重這個小兒子。也許在朱元璋的如意算盤中,寧王不僅僅是防禦蒙古的第一道屏障,更是制約燕王朱棣的一把利刃。

"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在明朝,不乏藩王起兵的事件,如朱棣“靖難之役”,仁宗年間朱高煦的反叛。但有一場藩王叛亂,成就了一位聖人,間接害死一位皇帝,雖然處心積慮卻以草草失敗告終。正德年間的“宸濠之亂”,表現了大明王朝的正反兩面,也為大明王朝的國運走勢埋下伏筆。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明初藩王分封圖

一、寧王與皇帝的世仇

大明王朝的第一代寧王叫朱權,是朱元璋的第十七位兒子,在洪武皇帝大肆分封諸王時,被冊封到了大寧(今唐山市喜峰口),所以被稱為寧王。大寧在當時是北疆防禦的軍事重鎮,寧王手下也都是精兵強將“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皆驍勇善戰。”可見朱元璋十分器重這個小兒子。也許在朱元璋的如意算盤中,寧王不僅僅是防禦蒙古的第一道屏障,更是制約燕王朱棣的一把利刃。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朱棣影視劇形象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舉兵南下,搶奪自己侄兒的皇位。朱棣明白,身後的寧王朱權對他始終是一種威脅,於是在起兵之前,親自去大寧會見了朱權,說明自己迫不得已起兵的原因。寧王對朱棣全無防備之心,但朱棣卻對寧王暗中下手。在寧王為朱棣郊外餞別時,朱棣安排好的伏兵一擁而上,挾持寧王,並攻佔了大寧。如此,寧王朱權只得投降,留在朱棣軍中出謀劃策。朱棣也許諾朱權,將會與他平分天下,但天下豈是能與臣子共分的?朱棣即位後,朱權請求改封蘇州、錢塘都被以各種理由拒絕。他只好選擇了地方相對偏僻的南昌,從鎮守北疆手握兵權的寧王,變成了軟禁在南昌的寧王。

朱棣死後,仁宣二帝時期,朱權提出改封地、增加土地的要求,都被皇帝拒絕。皇帝也對他也心生厭惡,朱權在鬱郁不得志中於正統十三年(1448年)去世。朱權雖然死了,但寧王和皇帝兩家的樑子算是就此結下了。

二、任性寧王朱宸濠

弘治十年(1497年)寧王之位傳到了第四代,朱宸濠的手中。史書記載他出生的情況“靖王夢蛇啖其室,旦日鴟鳴”,這樣的凶兆似乎預示了他日後的反叛。朱宸濠與之前幾代寧王不同,他對政治很感興趣,也十分具有野心。他時常打探朝中之事,還不允許別人在他面前稱讚當朝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在明朝,不乏藩王起兵的事件,如朱棣“靖難之役”,仁宗年間朱高煦的反叛。但有一場藩王叛亂,成就了一位聖人,間接害死一位皇帝,雖然處心積慮卻以草草失敗告終。正德年間的“宸濠之亂”,表現了大明王朝的正反兩面,也為大明王朝的國運走勢埋下伏筆。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明初藩王分封圖

一、寧王與皇帝的世仇

大明王朝的第一代寧王叫朱權,是朱元璋的第十七位兒子,在洪武皇帝大肆分封諸王時,被冊封到了大寧(今唐山市喜峰口),所以被稱為寧王。大寧在當時是北疆防禦的軍事重鎮,寧王手下也都是精兵強將“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皆驍勇善戰。”可見朱元璋十分器重這個小兒子。也許在朱元璋的如意算盤中,寧王不僅僅是防禦蒙古的第一道屏障,更是制約燕王朱棣的一把利刃。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朱棣影視劇形象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舉兵南下,搶奪自己侄兒的皇位。朱棣明白,身後的寧王朱權對他始終是一種威脅,於是在起兵之前,親自去大寧會見了朱權,說明自己迫不得已起兵的原因。寧王對朱棣全無防備之心,但朱棣卻對寧王暗中下手。在寧王為朱棣郊外餞別時,朱棣安排好的伏兵一擁而上,挾持寧王,並攻佔了大寧。如此,寧王朱權只得投降,留在朱棣軍中出謀劃策。朱棣也許諾朱權,將會與他平分天下,但天下豈是能與臣子共分的?朱棣即位後,朱權請求改封蘇州、錢塘都被以各種理由拒絕。他只好選擇了地方相對偏僻的南昌,從鎮守北疆手握兵權的寧王,變成了軟禁在南昌的寧王。

朱棣死後,仁宣二帝時期,朱權提出改封地、增加土地的要求,都被皇帝拒絕。皇帝也對他也心生厭惡,朱權在鬱郁不得志中於正統十三年(1448年)去世。朱權雖然死了,但寧王和皇帝兩家的樑子算是就此結下了。

二、任性寧王朱宸濠

弘治十年(1497年)寧王之位傳到了第四代,朱宸濠的手中。史書記載他出生的情況“靖王夢蛇啖其室,旦日鴟鳴”,這樣的凶兆似乎預示了他日後的反叛。朱宸濠與之前幾代寧王不同,他對政治很感興趣,也十分具有野心。他時常打探朝中之事,還不允許別人在他面前稱讚當朝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朱宸濠影視劇形象

朱宸濠在朝廷和地方做著兩手準備,逐漸豐滿羽翼。在朝中,他賄賂收買了許多大臣與親近皇帝的太監。先是大太監劉瑾而後是寵臣錢寧、臧賢,都被朱宸濠收買,被稱為他在朝中的“內主”。這些“內主”常在正德皇帝面前誇讚舉薦朱宸濠,幫助他巴結皇帝。更為重要的是,“內主”幫助朱宸濠恢復了寧王的王府護衛。要知道靖難之役朱棣登上皇位後,為了避免藩王的反叛,剝奪了自己兄弟如寧王、秦王的護衛兵權。而恢復寧王的兵權,無疑是朱宸濠反叛計劃中最關鍵的一步。

起兵謀反向來離不開謀臣和軍隊。在地方上,朱宸濠在寧王府大養謀士,退休的都御史李士實和舉人劉養正等都在這時投靠寧王,成為他的左右臂膀。另一方面,他不僅不斷膨脹王府護衛,也廣泛利用社會上的黑惡勢力“養群盜,劫財江、湖間”,豢養盜賊,佔據江湖的要口,拓展自己的軍事實力。

"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在明朝,不乏藩王起兵的事件,如朱棣“靖難之役”,仁宗年間朱高煦的反叛。但有一場藩王叛亂,成就了一位聖人,間接害死一位皇帝,雖然處心積慮卻以草草失敗告終。正德年間的“宸濠之亂”,表現了大明王朝的正反兩面,也為大明王朝的國運走勢埋下伏筆。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明初藩王分封圖

一、寧王與皇帝的世仇

大明王朝的第一代寧王叫朱權,是朱元璋的第十七位兒子,在洪武皇帝大肆分封諸王時,被冊封到了大寧(今唐山市喜峰口),所以被稱為寧王。大寧在當時是北疆防禦的軍事重鎮,寧王手下也都是精兵強將“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皆驍勇善戰。”可見朱元璋十分器重這個小兒子。也許在朱元璋的如意算盤中,寧王不僅僅是防禦蒙古的第一道屏障,更是制約燕王朱棣的一把利刃。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朱棣影視劇形象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舉兵南下,搶奪自己侄兒的皇位。朱棣明白,身後的寧王朱權對他始終是一種威脅,於是在起兵之前,親自去大寧會見了朱權,說明自己迫不得已起兵的原因。寧王對朱棣全無防備之心,但朱棣卻對寧王暗中下手。在寧王為朱棣郊外餞別時,朱棣安排好的伏兵一擁而上,挾持寧王,並攻佔了大寧。如此,寧王朱權只得投降,留在朱棣軍中出謀劃策。朱棣也許諾朱權,將會與他平分天下,但天下豈是能與臣子共分的?朱棣即位後,朱權請求改封蘇州、錢塘都被以各種理由拒絕。他只好選擇了地方相對偏僻的南昌,從鎮守北疆手握兵權的寧王,變成了軟禁在南昌的寧王。

朱棣死後,仁宣二帝時期,朱權提出改封地、增加土地的要求,都被皇帝拒絕。皇帝也對他也心生厭惡,朱權在鬱郁不得志中於正統十三年(1448年)去世。朱權雖然死了,但寧王和皇帝兩家的樑子算是就此結下了。

二、任性寧王朱宸濠

弘治十年(1497年)寧王之位傳到了第四代,朱宸濠的手中。史書記載他出生的情況“靖王夢蛇啖其室,旦日鴟鳴”,這樣的凶兆似乎預示了他日後的反叛。朱宸濠與之前幾代寧王不同,他對政治很感興趣,也十分具有野心。他時常打探朝中之事,還不允許別人在他面前稱讚當朝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朱宸濠影視劇形象

朱宸濠在朝廷和地方做著兩手準備,逐漸豐滿羽翼。在朝中,他賄賂收買了許多大臣與親近皇帝的太監。先是大太監劉瑾而後是寵臣錢寧、臧賢,都被朱宸濠收買,被稱為他在朝中的“內主”。這些“內主”常在正德皇帝面前誇讚舉薦朱宸濠,幫助他巴結皇帝。更為重要的是,“內主”幫助朱宸濠恢復了寧王的王府護衛。要知道靖難之役朱棣登上皇位後,為了避免藩王的反叛,剝奪了自己兄弟如寧王、秦王的護衛兵權。而恢復寧王的兵權,無疑是朱宸濠反叛計劃中最關鍵的一步。

起兵謀反向來離不開謀臣和軍隊。在地方上,朱宸濠在寧王府大養謀士,退休的都御史李士實和舉人劉養正等都在這時投靠寧王,成為他的左右臂膀。另一方面,他不僅不斷膨脹王府護衛,也廣泛利用社會上的黑惡勢力“養群盜,劫財江、湖間”,豢養盜賊,佔據江湖的要口,拓展自己的軍事實力。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到了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寧王的謀反之心已經人盡皆知,正德皇帝對此也是有所耳聞。在大學士楊廷和的主張下,正德皇帝派人到南昌治寧王之罪,並剝奪他的兵權。但是,這恰好給了朱宸濠反叛的口實。當年六月十四,朱宸濠趁著自己的生辰,江西地方官到寧王府慶賀之時,挾持了百官。並偽造太后祕旨,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在南昌正式起兵叛亂。

三、聖人王陽明奇功破敵

最早得知寧王反叛消息的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王守仁——陽明先生。有人說中國歷史只有兩個半的完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還有半個是曾國藩。在中國歷史上真正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人不多,陽明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可謂千古難遇的聖人。

"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在明朝,不乏藩王起兵的事件,如朱棣“靖難之役”,仁宗年間朱高煦的反叛。但有一場藩王叛亂,成就了一位聖人,間接害死一位皇帝,雖然處心積慮卻以草草失敗告終。正德年間的“宸濠之亂”,表現了大明王朝的正反兩面,也為大明王朝的國運走勢埋下伏筆。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明初藩王分封圖

一、寧王與皇帝的世仇

大明王朝的第一代寧王叫朱權,是朱元璋的第十七位兒子,在洪武皇帝大肆分封諸王時,被冊封到了大寧(今唐山市喜峰口),所以被稱為寧王。大寧在當時是北疆防禦的軍事重鎮,寧王手下也都是精兵強將“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皆驍勇善戰。”可見朱元璋十分器重這個小兒子。也許在朱元璋的如意算盤中,寧王不僅僅是防禦蒙古的第一道屏障,更是制約燕王朱棣的一把利刃。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朱棣影視劇形象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舉兵南下,搶奪自己侄兒的皇位。朱棣明白,身後的寧王朱權對他始終是一種威脅,於是在起兵之前,親自去大寧會見了朱權,說明自己迫不得已起兵的原因。寧王對朱棣全無防備之心,但朱棣卻對寧王暗中下手。在寧王為朱棣郊外餞別時,朱棣安排好的伏兵一擁而上,挾持寧王,並攻佔了大寧。如此,寧王朱權只得投降,留在朱棣軍中出謀劃策。朱棣也許諾朱權,將會與他平分天下,但天下豈是能與臣子共分的?朱棣即位後,朱權請求改封蘇州、錢塘都被以各種理由拒絕。他只好選擇了地方相對偏僻的南昌,從鎮守北疆手握兵權的寧王,變成了軟禁在南昌的寧王。

朱棣死後,仁宣二帝時期,朱權提出改封地、增加土地的要求,都被皇帝拒絕。皇帝也對他也心生厭惡,朱權在鬱郁不得志中於正統十三年(1448年)去世。朱權雖然死了,但寧王和皇帝兩家的樑子算是就此結下了。

二、任性寧王朱宸濠

弘治十年(1497年)寧王之位傳到了第四代,朱宸濠的手中。史書記載他出生的情況“靖王夢蛇啖其室,旦日鴟鳴”,這樣的凶兆似乎預示了他日後的反叛。朱宸濠與之前幾代寧王不同,他對政治很感興趣,也十分具有野心。他時常打探朝中之事,還不允許別人在他面前稱讚當朝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朱宸濠影視劇形象

朱宸濠在朝廷和地方做著兩手準備,逐漸豐滿羽翼。在朝中,他賄賂收買了許多大臣與親近皇帝的太監。先是大太監劉瑾而後是寵臣錢寧、臧賢,都被朱宸濠收買,被稱為他在朝中的“內主”。這些“內主”常在正德皇帝面前誇讚舉薦朱宸濠,幫助他巴結皇帝。更為重要的是,“內主”幫助朱宸濠恢復了寧王的王府護衛。要知道靖難之役朱棣登上皇位後,為了避免藩王的反叛,剝奪了自己兄弟如寧王、秦王的護衛兵權。而恢復寧王的兵權,無疑是朱宸濠反叛計劃中最關鍵的一步。

起兵謀反向來離不開謀臣和軍隊。在地方上,朱宸濠在寧王府大養謀士,退休的都御史李士實和舉人劉養正等都在這時投靠寧王,成為他的左右臂膀。另一方面,他不僅不斷膨脹王府護衛,也廣泛利用社會上的黑惡勢力“養群盜,劫財江、湖間”,豢養盜賊,佔據江湖的要口,拓展自己的軍事實力。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到了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寧王的謀反之心已經人盡皆知,正德皇帝對此也是有所耳聞。在大學士楊廷和的主張下,正德皇帝派人到南昌治寧王之罪,並剝奪他的兵權。但是,這恰好給了朱宸濠反叛的口實。當年六月十四,朱宸濠趁著自己的生辰,江西地方官到寧王府慶賀之時,挾持了百官。並偽造太后祕旨,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在南昌正式起兵叛亂。

三、聖人王陽明奇功破敵

最早得知寧王反叛消息的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王守仁——陽明先生。有人說中國歷史只有兩個半的完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還有半個是曾國藩。在中國歷史上真正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人不多,陽明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可謂千古難遇的聖人。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曾國藩是王陽明的忠實信徒

當時他正在去福建剿匪的路上,聽到寧王反叛的消息,立馬調轉軍隊回到吉安,徵召兵馬糧草,準備起兵勤王。南方各地的官員紛紛加入到王陽明的陣營中,商議對付賊軍的辦法。陽明先生打仗講究趁虛而入,直取敵人心腹,他當機立斷定下策略,趁著寧王傾巢而出直取南昌大本營。

寧王反叛聲勢浩大,如若直取南京,將會形成南北對峙的局勢,如果北上攻打北京,大明國本不保。這種情況下,必須拖住寧王的腳步。王陽明採用了攻心戰術,放出間諜,大肆宣稱北京已經發兵。並且使用離間計,使得朱宸濠懷疑謀臣李士實和劉養正,不敢聽從他們直取南京的建議。這一招拖慢了寧王出兵的速度,六月十四日起兵的寧王,直到七月三日才反應過來,帶領大軍離開南昌。而這十幾天給了各地守軍準備的時間,朱宸濠號稱的三十萬大軍,在攻陷九江和南康後,被阻擋在了安慶。

"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在明朝,不乏藩王起兵的事件,如朱棣“靖難之役”,仁宗年間朱高煦的反叛。但有一場藩王叛亂,成就了一位聖人,間接害死一位皇帝,雖然處心積慮卻以草草失敗告終。正德年間的“宸濠之亂”,表現了大明王朝的正反兩面,也為大明王朝的國運走勢埋下伏筆。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明初藩王分封圖

一、寧王與皇帝的世仇

大明王朝的第一代寧王叫朱權,是朱元璋的第十七位兒子,在洪武皇帝大肆分封諸王時,被冊封到了大寧(今唐山市喜峰口),所以被稱為寧王。大寧在當時是北疆防禦的軍事重鎮,寧王手下也都是精兵強將“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皆驍勇善戰。”可見朱元璋十分器重這個小兒子。也許在朱元璋的如意算盤中,寧王不僅僅是防禦蒙古的第一道屏障,更是制約燕王朱棣的一把利刃。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朱棣影視劇形象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舉兵南下,搶奪自己侄兒的皇位。朱棣明白,身後的寧王朱權對他始終是一種威脅,於是在起兵之前,親自去大寧會見了朱權,說明自己迫不得已起兵的原因。寧王對朱棣全無防備之心,但朱棣卻對寧王暗中下手。在寧王為朱棣郊外餞別時,朱棣安排好的伏兵一擁而上,挾持寧王,並攻佔了大寧。如此,寧王朱權只得投降,留在朱棣軍中出謀劃策。朱棣也許諾朱權,將會與他平分天下,但天下豈是能與臣子共分的?朱棣即位後,朱權請求改封蘇州、錢塘都被以各種理由拒絕。他只好選擇了地方相對偏僻的南昌,從鎮守北疆手握兵權的寧王,變成了軟禁在南昌的寧王。

朱棣死後,仁宣二帝時期,朱權提出改封地、增加土地的要求,都被皇帝拒絕。皇帝也對他也心生厭惡,朱權在鬱郁不得志中於正統十三年(1448年)去世。朱權雖然死了,但寧王和皇帝兩家的樑子算是就此結下了。

二、任性寧王朱宸濠

弘治十年(1497年)寧王之位傳到了第四代,朱宸濠的手中。史書記載他出生的情況“靖王夢蛇啖其室,旦日鴟鳴”,這樣的凶兆似乎預示了他日後的反叛。朱宸濠與之前幾代寧王不同,他對政治很感興趣,也十分具有野心。他時常打探朝中之事,還不允許別人在他面前稱讚當朝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朱宸濠影視劇形象

朱宸濠在朝廷和地方做著兩手準備,逐漸豐滿羽翼。在朝中,他賄賂收買了許多大臣與親近皇帝的太監。先是大太監劉瑾而後是寵臣錢寧、臧賢,都被朱宸濠收買,被稱為他在朝中的“內主”。這些“內主”常在正德皇帝面前誇讚舉薦朱宸濠,幫助他巴結皇帝。更為重要的是,“內主”幫助朱宸濠恢復了寧王的王府護衛。要知道靖難之役朱棣登上皇位後,為了避免藩王的反叛,剝奪了自己兄弟如寧王、秦王的護衛兵權。而恢復寧王的兵權,無疑是朱宸濠反叛計劃中最關鍵的一步。

起兵謀反向來離不開謀臣和軍隊。在地方上,朱宸濠在寧王府大養謀士,退休的都御史李士實和舉人劉養正等都在這時投靠寧王,成為他的左右臂膀。另一方面,他不僅不斷膨脹王府護衛,也廣泛利用社會上的黑惡勢力“養群盜,劫財江、湖間”,豢養盜賊,佔據江湖的要口,拓展自己的軍事實力。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到了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寧王的謀反之心已經人盡皆知,正德皇帝對此也是有所耳聞。在大學士楊廷和的主張下,正德皇帝派人到南昌治寧王之罪,並剝奪他的兵權。但是,這恰好給了朱宸濠反叛的口實。當年六月十四,朱宸濠趁著自己的生辰,江西地方官到寧王府慶賀之時,挾持了百官。並偽造太后祕旨,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在南昌正式起兵叛亂。

三、聖人王陽明奇功破敵

最早得知寧王反叛消息的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王守仁——陽明先生。有人說中國歷史只有兩個半的完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還有半個是曾國藩。在中國歷史上真正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人不多,陽明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可謂千古難遇的聖人。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曾國藩是王陽明的忠實信徒

當時他正在去福建剿匪的路上,聽到寧王反叛的消息,立馬調轉軍隊回到吉安,徵召兵馬糧草,準備起兵勤王。南方各地的官員紛紛加入到王陽明的陣營中,商議對付賊軍的辦法。陽明先生打仗講究趁虛而入,直取敵人心腹,他當機立斷定下策略,趁著寧王傾巢而出直取南昌大本營。

寧王反叛聲勢浩大,如若直取南京,將會形成南北對峙的局勢,如果北上攻打北京,大明國本不保。這種情況下,必須拖住寧王的腳步。王陽明採用了攻心戰術,放出間諜,大肆宣稱北京已經發兵。並且使用離間計,使得朱宸濠懷疑謀臣李士實和劉養正,不敢聽從他們直取南京的建議。這一招拖慢了寧王出兵的速度,六月十四日起兵的寧王,直到七月三日才反應過來,帶領大軍離開南昌。而這十幾天給了各地守軍準備的時間,朱宸濠號稱的三十萬大軍,在攻陷九江和南康後,被阻擋在了安慶。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保留至今的安慶古城牆

"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在明朝,不乏藩王起兵的事件,如朱棣“靖難之役”,仁宗年間朱高煦的反叛。但有一場藩王叛亂,成就了一位聖人,間接害死一位皇帝,雖然處心積慮卻以草草失敗告終。正德年間的“宸濠之亂”,表現了大明王朝的正反兩面,也為大明王朝的國運走勢埋下伏筆。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明初藩王分封圖

一、寧王與皇帝的世仇

大明王朝的第一代寧王叫朱權,是朱元璋的第十七位兒子,在洪武皇帝大肆分封諸王時,被冊封到了大寧(今唐山市喜峰口),所以被稱為寧王。大寧在當時是北疆防禦的軍事重鎮,寧王手下也都是精兵強將“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皆驍勇善戰。”可見朱元璋十分器重這個小兒子。也許在朱元璋的如意算盤中,寧王不僅僅是防禦蒙古的第一道屏障,更是制約燕王朱棣的一把利刃。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朱棣影視劇形象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舉兵南下,搶奪自己侄兒的皇位。朱棣明白,身後的寧王朱權對他始終是一種威脅,於是在起兵之前,親自去大寧會見了朱權,說明自己迫不得已起兵的原因。寧王對朱棣全無防備之心,但朱棣卻對寧王暗中下手。在寧王為朱棣郊外餞別時,朱棣安排好的伏兵一擁而上,挾持寧王,並攻佔了大寧。如此,寧王朱權只得投降,留在朱棣軍中出謀劃策。朱棣也許諾朱權,將會與他平分天下,但天下豈是能與臣子共分的?朱棣即位後,朱權請求改封蘇州、錢塘都被以各種理由拒絕。他只好選擇了地方相對偏僻的南昌,從鎮守北疆手握兵權的寧王,變成了軟禁在南昌的寧王。

朱棣死後,仁宣二帝時期,朱權提出改封地、增加土地的要求,都被皇帝拒絕。皇帝也對他也心生厭惡,朱權在鬱郁不得志中於正統十三年(1448年)去世。朱權雖然死了,但寧王和皇帝兩家的樑子算是就此結下了。

二、任性寧王朱宸濠

弘治十年(1497年)寧王之位傳到了第四代,朱宸濠的手中。史書記載他出生的情況“靖王夢蛇啖其室,旦日鴟鳴”,這樣的凶兆似乎預示了他日後的反叛。朱宸濠與之前幾代寧王不同,他對政治很感興趣,也十分具有野心。他時常打探朝中之事,還不允許別人在他面前稱讚當朝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朱宸濠影視劇形象

朱宸濠在朝廷和地方做著兩手準備,逐漸豐滿羽翼。在朝中,他賄賂收買了許多大臣與親近皇帝的太監。先是大太監劉瑾而後是寵臣錢寧、臧賢,都被朱宸濠收買,被稱為他在朝中的“內主”。這些“內主”常在正德皇帝面前誇讚舉薦朱宸濠,幫助他巴結皇帝。更為重要的是,“內主”幫助朱宸濠恢復了寧王的王府護衛。要知道靖難之役朱棣登上皇位後,為了避免藩王的反叛,剝奪了自己兄弟如寧王、秦王的護衛兵權。而恢復寧王的兵權,無疑是朱宸濠反叛計劃中最關鍵的一步。

起兵謀反向來離不開謀臣和軍隊。在地方上,朱宸濠在寧王府大養謀士,退休的都御史李士實和舉人劉養正等都在這時投靠寧王,成為他的左右臂膀。另一方面,他不僅不斷膨脹王府護衛,也廣泛利用社會上的黑惡勢力“養群盜,劫財江、湖間”,豢養盜賊,佔據江湖的要口,拓展自己的軍事實力。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到了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寧王的謀反之心已經人盡皆知,正德皇帝對此也是有所耳聞。在大學士楊廷和的主張下,正德皇帝派人到南昌治寧王之罪,並剝奪他的兵權。但是,這恰好給了朱宸濠反叛的口實。當年六月十四,朱宸濠趁著自己的生辰,江西地方官到寧王府慶賀之時,挾持了百官。並偽造太后祕旨,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在南昌正式起兵叛亂。

三、聖人王陽明奇功破敵

最早得知寧王反叛消息的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王守仁——陽明先生。有人說中國歷史只有兩個半的完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還有半個是曾國藩。在中國歷史上真正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人不多,陽明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可謂千古難遇的聖人。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曾國藩是王陽明的忠實信徒

當時他正在去福建剿匪的路上,聽到寧王反叛的消息,立馬調轉軍隊回到吉安,徵召兵馬糧草,準備起兵勤王。南方各地的官員紛紛加入到王陽明的陣營中,商議對付賊軍的辦法。陽明先生打仗講究趁虛而入,直取敵人心腹,他當機立斷定下策略,趁著寧王傾巢而出直取南昌大本營。

寧王反叛聲勢浩大,如若直取南京,將會形成南北對峙的局勢,如果北上攻打北京,大明國本不保。這種情況下,必須拖住寧王的腳步。王陽明採用了攻心戰術,放出間諜,大肆宣稱北京已經發兵。並且使用離間計,使得朱宸濠懷疑謀臣李士實和劉養正,不敢聽從他們直取南京的建議。這一招拖慢了寧王出兵的速度,六月十四日起兵的寧王,直到七月三日才反應過來,帶領大軍離開南昌。而這十幾天給了各地守軍準備的時間,朱宸濠號稱的三十萬大軍,在攻陷九江和南康後,被阻擋在了安慶。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保留至今的安慶古城牆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陽明先生像

安慶位於南京的上游,是守衛南京的最後一道防線,丟掉安慶就等於丟掉半個南京。王陽明坐懷不亂,堅持自己的策略,認為這時不如避其鋒芒攻打南昌,並伏擊寧王的救援部隊“不如直搗南昌。賊精銳悉出,守備虛。我軍新集氣銳,攻必破。賊聞南昌破,必解圍自救。逆擊之湖中,蔑不勝矣。”於是帶兵八萬,於七月二十日輕鬆攻下南昌,安撫城中的士紳百姓,斷絕朱宸濠的大後方。

不出所料,朱宸濠沒能沉住氣,放棄了圍攻十餘日的安慶,回師救援南昌。王陽明早已在途中設下伏兵,等待著寧王軍隊的到來。七月二十四日,兩軍在黃家渡相遇,連續兩天官兵都戰勝了叛軍。二十六日,陽明先生又出奇計,在清晨叛軍尚未做好戰鬥準備之時,派出滿載燃料的小船,藉著風勢,火攻寧王的軍隊。在熊熊的烈火中,寧王的妃子婁氏投江自盡,絕望的寧王發出了無奈的感嘆:“昔紂用婦言亡,我以不用婦言亡,悔何及!”悔恨自己沒有聽從婁氏的勸阻。最終,寧王和他的眾臣被王陽明俘虜。寧王朱宸濠處心積慮謀劃了十餘年的叛亂,被陽明先生僅僅用了三十五天徹底平定!

四、荒唐的正德皇帝

"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在明朝,不乏藩王起兵的事件,如朱棣“靖難之役”,仁宗年間朱高煦的反叛。但有一場藩王叛亂,成就了一位聖人,間接害死一位皇帝,雖然處心積慮卻以草草失敗告終。正德年間的“宸濠之亂”,表現了大明王朝的正反兩面,也為大明王朝的國運走勢埋下伏筆。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明初藩王分封圖

一、寧王與皇帝的世仇

大明王朝的第一代寧王叫朱權,是朱元璋的第十七位兒子,在洪武皇帝大肆分封諸王時,被冊封到了大寧(今唐山市喜峰口),所以被稱為寧王。大寧在當時是北疆防禦的軍事重鎮,寧王手下也都是精兵強將“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皆驍勇善戰。”可見朱元璋十分器重這個小兒子。也許在朱元璋的如意算盤中,寧王不僅僅是防禦蒙古的第一道屏障,更是制約燕王朱棣的一把利刃。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朱棣影視劇形象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舉兵南下,搶奪自己侄兒的皇位。朱棣明白,身後的寧王朱權對他始終是一種威脅,於是在起兵之前,親自去大寧會見了朱權,說明自己迫不得已起兵的原因。寧王對朱棣全無防備之心,但朱棣卻對寧王暗中下手。在寧王為朱棣郊外餞別時,朱棣安排好的伏兵一擁而上,挾持寧王,並攻佔了大寧。如此,寧王朱權只得投降,留在朱棣軍中出謀劃策。朱棣也許諾朱權,將會與他平分天下,但天下豈是能與臣子共分的?朱棣即位後,朱權請求改封蘇州、錢塘都被以各種理由拒絕。他只好選擇了地方相對偏僻的南昌,從鎮守北疆手握兵權的寧王,變成了軟禁在南昌的寧王。

朱棣死後,仁宣二帝時期,朱權提出改封地、增加土地的要求,都被皇帝拒絕。皇帝也對他也心生厭惡,朱權在鬱郁不得志中於正統十三年(1448年)去世。朱權雖然死了,但寧王和皇帝兩家的樑子算是就此結下了。

二、任性寧王朱宸濠

弘治十年(1497年)寧王之位傳到了第四代,朱宸濠的手中。史書記載他出生的情況“靖王夢蛇啖其室,旦日鴟鳴”,這樣的凶兆似乎預示了他日後的反叛。朱宸濠與之前幾代寧王不同,他對政治很感興趣,也十分具有野心。他時常打探朝中之事,還不允許別人在他面前稱讚當朝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朱宸濠影視劇形象

朱宸濠在朝廷和地方做著兩手準備,逐漸豐滿羽翼。在朝中,他賄賂收買了許多大臣與親近皇帝的太監。先是大太監劉瑾而後是寵臣錢寧、臧賢,都被朱宸濠收買,被稱為他在朝中的“內主”。這些“內主”常在正德皇帝面前誇讚舉薦朱宸濠,幫助他巴結皇帝。更為重要的是,“內主”幫助朱宸濠恢復了寧王的王府護衛。要知道靖難之役朱棣登上皇位後,為了避免藩王的反叛,剝奪了自己兄弟如寧王、秦王的護衛兵權。而恢復寧王的兵權,無疑是朱宸濠反叛計劃中最關鍵的一步。

起兵謀反向來離不開謀臣和軍隊。在地方上,朱宸濠在寧王府大養謀士,退休的都御史李士實和舉人劉養正等都在這時投靠寧王,成為他的左右臂膀。另一方面,他不僅不斷膨脹王府護衛,也廣泛利用社會上的黑惡勢力“養群盜,劫財江、湖間”,豢養盜賊,佔據江湖的要口,拓展自己的軍事實力。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到了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寧王的謀反之心已經人盡皆知,正德皇帝對此也是有所耳聞。在大學士楊廷和的主張下,正德皇帝派人到南昌治寧王之罪,並剝奪他的兵權。但是,這恰好給了朱宸濠反叛的口實。當年六月十四,朱宸濠趁著自己的生辰,江西地方官到寧王府慶賀之時,挾持了百官。並偽造太后祕旨,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在南昌正式起兵叛亂。

三、聖人王陽明奇功破敵

最早得知寧王反叛消息的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王守仁——陽明先生。有人說中國歷史只有兩個半的完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還有半個是曾國藩。在中國歷史上真正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人不多,陽明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可謂千古難遇的聖人。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曾國藩是王陽明的忠實信徒

當時他正在去福建剿匪的路上,聽到寧王反叛的消息,立馬調轉軍隊回到吉安,徵召兵馬糧草,準備起兵勤王。南方各地的官員紛紛加入到王陽明的陣營中,商議對付賊軍的辦法。陽明先生打仗講究趁虛而入,直取敵人心腹,他當機立斷定下策略,趁著寧王傾巢而出直取南昌大本營。

寧王反叛聲勢浩大,如若直取南京,將會形成南北對峙的局勢,如果北上攻打北京,大明國本不保。這種情況下,必須拖住寧王的腳步。王陽明採用了攻心戰術,放出間諜,大肆宣稱北京已經發兵。並且使用離間計,使得朱宸濠懷疑謀臣李士實和劉養正,不敢聽從他們直取南京的建議。這一招拖慢了寧王出兵的速度,六月十四日起兵的寧王,直到七月三日才反應過來,帶領大軍離開南昌。而這十幾天給了各地守軍準備的時間,朱宸濠號稱的三十萬大軍,在攻陷九江和南康後,被阻擋在了安慶。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保留至今的安慶古城牆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陽明先生像

安慶位於南京的上游,是守衛南京的最後一道防線,丟掉安慶就等於丟掉半個南京。王陽明坐懷不亂,堅持自己的策略,認為這時不如避其鋒芒攻打南昌,並伏擊寧王的救援部隊“不如直搗南昌。賊精銳悉出,守備虛。我軍新集氣銳,攻必破。賊聞南昌破,必解圍自救。逆擊之湖中,蔑不勝矣。”於是帶兵八萬,於七月二十日輕鬆攻下南昌,安撫城中的士紳百姓,斷絕朱宸濠的大後方。

不出所料,朱宸濠沒能沉住氣,放棄了圍攻十餘日的安慶,回師救援南昌。王陽明早已在途中設下伏兵,等待著寧王軍隊的到來。七月二十四日,兩軍在黃家渡相遇,連續兩天官兵都戰勝了叛軍。二十六日,陽明先生又出奇計,在清晨叛軍尚未做好戰鬥準備之時,派出滿載燃料的小船,藉著風勢,火攻寧王的軍隊。在熊熊的烈火中,寧王的妃子婁氏投江自盡,絕望的寧王發出了無奈的感嘆:“昔紂用婦言亡,我以不用婦言亡,悔何及!”悔恨自己沒有聽從婁氏的勸阻。最終,寧王和他的眾臣被王陽明俘虜。寧王朱宸濠處心積慮謀劃了十餘年的叛亂,被陽明先生僅僅用了三十五天徹底平定!

四、荒唐的正德皇帝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朱厚照影視劇形象

寧王朱宸濠能夠謀反,不僅僅是因為他自己的野心,更是當朝的正德皇帝昏庸無能給了他可乘之機。正德明武宗朱厚照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奇葩皇帝,他生性聰慧卻十分愛玩,特別是喜歡軍事。他曾經自封為“威武大將軍”爵位“鎮國公”,並常常化裝成平民到邊疆視察軍情,直到守將發現才回京。

正德皇帝聽到寧王謀反的消息後,不僅不生氣,反而很高興,自己終於有機會親自帶兵,於是帶領十萬部隊浩浩蕩蕩地南下平叛。這十萬部隊是一路遊山玩水,剛走到一半就得到了叛亂已經被王陽明平定的消息。武宗卻並不甘心,他甚至希望王陽明釋放朱宸濠,然後自己再親自緝拿他。所以視而不見王陽明勸他退軍的奏章,仍舊一路南下,停留在南京。無奈之下,王陽明押送著朱宸濠趕到錢塘,見到了當時掌權的大太監張永。對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明江西已經生靈塗炭,不能再經受大軍折騰,張永也聽從了他的建議。於是陽明先生將朱宸濠交給張永,自己回到了南昌。

正德皇帝在南京耐不住寂寞,又繼續向南邊進發,但這次的目的已經不是平叛。他們一路走一路搶,正德皇帝也是縱情享樂,沿途百姓苦不堪言。一次在船上釣魚時,正德皇帝沒站穩落入水中,所幸被救起卻落下了病根。張永為了阻止正德皇帝南下,也在半路殺掉了朱宸濠,沒有出兵理由的明武宗只得班師回京。這場寧王朱宸濠之亂,這時徹底餘波平定。回京後的正德皇帝,因為落水一直身體不適,第二年突然發病去世。為了滿足自己領兵打仗的夢想,正德皇帝也為此付出了生命。

"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在明朝,不乏藩王起兵的事件,如朱棣“靖難之役”,仁宗年間朱高煦的反叛。但有一場藩王叛亂,成就了一位聖人,間接害死一位皇帝,雖然處心積慮卻以草草失敗告終。正德年間的“宸濠之亂”,表現了大明王朝的正反兩面,也為大明王朝的國運走勢埋下伏筆。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明初藩王分封圖

一、寧王與皇帝的世仇

大明王朝的第一代寧王叫朱權,是朱元璋的第十七位兒子,在洪武皇帝大肆分封諸王時,被冊封到了大寧(今唐山市喜峰口),所以被稱為寧王。大寧在當時是北疆防禦的軍事重鎮,寧王手下也都是精兵強將“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皆驍勇善戰。”可見朱元璋十分器重這個小兒子。也許在朱元璋的如意算盤中,寧王不僅僅是防禦蒙古的第一道屏障,更是制約燕王朱棣的一把利刃。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朱棣影視劇形象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舉兵南下,搶奪自己侄兒的皇位。朱棣明白,身後的寧王朱權對他始終是一種威脅,於是在起兵之前,親自去大寧會見了朱權,說明自己迫不得已起兵的原因。寧王對朱棣全無防備之心,但朱棣卻對寧王暗中下手。在寧王為朱棣郊外餞別時,朱棣安排好的伏兵一擁而上,挾持寧王,並攻佔了大寧。如此,寧王朱權只得投降,留在朱棣軍中出謀劃策。朱棣也許諾朱權,將會與他平分天下,但天下豈是能與臣子共分的?朱棣即位後,朱權請求改封蘇州、錢塘都被以各種理由拒絕。他只好選擇了地方相對偏僻的南昌,從鎮守北疆手握兵權的寧王,變成了軟禁在南昌的寧王。

朱棣死後,仁宣二帝時期,朱權提出改封地、增加土地的要求,都被皇帝拒絕。皇帝也對他也心生厭惡,朱權在鬱郁不得志中於正統十三年(1448年)去世。朱權雖然死了,但寧王和皇帝兩家的樑子算是就此結下了。

二、任性寧王朱宸濠

弘治十年(1497年)寧王之位傳到了第四代,朱宸濠的手中。史書記載他出生的情況“靖王夢蛇啖其室,旦日鴟鳴”,這樣的凶兆似乎預示了他日後的反叛。朱宸濠與之前幾代寧王不同,他對政治很感興趣,也十分具有野心。他時常打探朝中之事,還不允許別人在他面前稱讚當朝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朱宸濠影視劇形象

朱宸濠在朝廷和地方做著兩手準備,逐漸豐滿羽翼。在朝中,他賄賂收買了許多大臣與親近皇帝的太監。先是大太監劉瑾而後是寵臣錢寧、臧賢,都被朱宸濠收買,被稱為他在朝中的“內主”。這些“內主”常在正德皇帝面前誇讚舉薦朱宸濠,幫助他巴結皇帝。更為重要的是,“內主”幫助朱宸濠恢復了寧王的王府護衛。要知道靖難之役朱棣登上皇位後,為了避免藩王的反叛,剝奪了自己兄弟如寧王、秦王的護衛兵權。而恢復寧王的兵權,無疑是朱宸濠反叛計劃中最關鍵的一步。

起兵謀反向來離不開謀臣和軍隊。在地方上,朱宸濠在寧王府大養謀士,退休的都御史李士實和舉人劉養正等都在這時投靠寧王,成為他的左右臂膀。另一方面,他不僅不斷膨脹王府護衛,也廣泛利用社會上的黑惡勢力“養群盜,劫財江、湖間”,豢養盜賊,佔據江湖的要口,拓展自己的軍事實力。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到了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寧王的謀反之心已經人盡皆知,正德皇帝對此也是有所耳聞。在大學士楊廷和的主張下,正德皇帝派人到南昌治寧王之罪,並剝奪他的兵權。但是,這恰好給了朱宸濠反叛的口實。當年六月十四,朱宸濠趁著自己的生辰,江西地方官到寧王府慶賀之時,挾持了百官。並偽造太后祕旨,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在南昌正式起兵叛亂。

三、聖人王陽明奇功破敵

最早得知寧王反叛消息的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王守仁——陽明先生。有人說中國歷史只有兩個半的完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還有半個是曾國藩。在中國歷史上真正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人不多,陽明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可謂千古難遇的聖人。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曾國藩是王陽明的忠實信徒

當時他正在去福建剿匪的路上,聽到寧王反叛的消息,立馬調轉軍隊回到吉安,徵召兵馬糧草,準備起兵勤王。南方各地的官員紛紛加入到王陽明的陣營中,商議對付賊軍的辦法。陽明先生打仗講究趁虛而入,直取敵人心腹,他當機立斷定下策略,趁著寧王傾巢而出直取南昌大本營。

寧王反叛聲勢浩大,如若直取南京,將會形成南北對峙的局勢,如果北上攻打北京,大明國本不保。這種情況下,必須拖住寧王的腳步。王陽明採用了攻心戰術,放出間諜,大肆宣稱北京已經發兵。並且使用離間計,使得朱宸濠懷疑謀臣李士實和劉養正,不敢聽從他們直取南京的建議。這一招拖慢了寧王出兵的速度,六月十四日起兵的寧王,直到七月三日才反應過來,帶領大軍離開南昌。而這十幾天給了各地守軍準備的時間,朱宸濠號稱的三十萬大軍,在攻陷九江和南康後,被阻擋在了安慶。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保留至今的安慶古城牆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陽明先生像

安慶位於南京的上游,是守衛南京的最後一道防線,丟掉安慶就等於丟掉半個南京。王陽明坐懷不亂,堅持自己的策略,認為這時不如避其鋒芒攻打南昌,並伏擊寧王的救援部隊“不如直搗南昌。賊精銳悉出,守備虛。我軍新集氣銳,攻必破。賊聞南昌破,必解圍自救。逆擊之湖中,蔑不勝矣。”於是帶兵八萬,於七月二十日輕鬆攻下南昌,安撫城中的士紳百姓,斷絕朱宸濠的大後方。

不出所料,朱宸濠沒能沉住氣,放棄了圍攻十餘日的安慶,回師救援南昌。王陽明早已在途中設下伏兵,等待著寧王軍隊的到來。七月二十四日,兩軍在黃家渡相遇,連續兩天官兵都戰勝了叛軍。二十六日,陽明先生又出奇計,在清晨叛軍尚未做好戰鬥準備之時,派出滿載燃料的小船,藉著風勢,火攻寧王的軍隊。在熊熊的烈火中,寧王的妃子婁氏投江自盡,絕望的寧王發出了無奈的感嘆:“昔紂用婦言亡,我以不用婦言亡,悔何及!”悔恨自己沒有聽從婁氏的勸阻。最終,寧王和他的眾臣被王陽明俘虜。寧王朱宸濠處心積慮謀劃了十餘年的叛亂,被陽明先生僅僅用了三十五天徹底平定!

四、荒唐的正德皇帝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朱厚照影視劇形象

寧王朱宸濠能夠謀反,不僅僅是因為他自己的野心,更是當朝的正德皇帝昏庸無能給了他可乘之機。正德明武宗朱厚照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奇葩皇帝,他生性聰慧卻十分愛玩,特別是喜歡軍事。他曾經自封為“威武大將軍”爵位“鎮國公”,並常常化裝成平民到邊疆視察軍情,直到守將發現才回京。

正德皇帝聽到寧王謀反的消息後,不僅不生氣,反而很高興,自己終於有機會親自帶兵,於是帶領十萬部隊浩浩蕩蕩地南下平叛。這十萬部隊是一路遊山玩水,剛走到一半就得到了叛亂已經被王陽明平定的消息。武宗卻並不甘心,他甚至希望王陽明釋放朱宸濠,然後自己再親自緝拿他。所以視而不見王陽明勸他退軍的奏章,仍舊一路南下,停留在南京。無奈之下,王陽明押送著朱宸濠趕到錢塘,見到了當時掌權的大太監張永。對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明江西已經生靈塗炭,不能再經受大軍折騰,張永也聽從了他的建議。於是陽明先生將朱宸濠交給張永,自己回到了南昌。

正德皇帝在南京耐不住寂寞,又繼續向南邊進發,但這次的目的已經不是平叛。他們一路走一路搶,正德皇帝也是縱情享樂,沿途百姓苦不堪言。一次在船上釣魚時,正德皇帝沒站穩落入水中,所幸被救起卻落下了病根。張永為了阻止正德皇帝南下,也在半路殺掉了朱宸濠,沒有出兵理由的明武宗只得班師回京。這場寧王朱宸濠之亂,這時徹底餘波平定。回京後的正德皇帝,因為落水一直身體不適,第二年突然發病去世。為了滿足自己領兵打仗的夢想,正德皇帝也為此付出了生命。

王陽明的封聖之戰:無能的領導,強大的對手?我照樣幹出好成績

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璁

“宸濠之亂”、正德皇帝去世後,由於沒有子嗣,嘉靖皇帝朱厚璁以藩王之位承繼大統,最終皇位還是到了一位藩王手中。陽明先生立此奇功,卻因為群臣的排擠和皇帝的不信任,最終只封為“新建伯”。終其一生也沒能入閣,在更大的舞臺上展示才能,在告老還鄉的途中病逝舟中,只留下“陽明心學”教導著後人。

文史君說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道統”和“政統”的差異。“道統”上承周公下接孟子,講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士大夫們追求的人生終極目標,“立德立功立言” 。而“政統”是帝王們的專屬,是家天下的帝王們“君權神授”,成為天子坐擁天下正統性的來源。

在“宸濠之亂”中爭奪“政統”的是寧王和正德皇帝,他們的任性行為,不僅沒有考慮聖人祖訓,更沒有心懷天下蒼生,一位是不折不扣的叛臣,一位是“明明白白”的昏君。這是大明王朝的反面,也是中國歷史輪迴百遍帝王權力所體現的反面。另一面,聖人王陽明憑藉個人才智,在短短的三十五天平定叛亂,為了地方百姓交出了俘虜的寧王,做到了“立功”而卻不“居功”。這是大明王朝的正面,也是古來士大夫階層的氣節與品性。中國歷史上的“道統”與“政統”的分離,也是政治理想與政治現實在一種程度上的分離。“宸濠之亂”的鬧劇,正是“道統”和“政統”的一場對決。

陽明先生臨終遺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一句話表達了聖人的最高心境,人人都可為聖人。時至今日,中國歷史上的正面又在現代社會中保留了多少呢?

參考文獻:

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 1974年版

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中華書局1977年版

方誌遠:《曠世大儒王陽明》,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秋山散人)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