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璠:平衡自己的內心很重要

網球 彭帥 費德勒 詹謹瑋 樊人Wjh 2017-05-11

在WTA皇冠賽邁阿密站收穫個人最高級別的網球賽事冠軍後,徐一璠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裡寫了這樣一段話:“夢到過這個時刻,今天它實現了!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行動之前,讓我們大家都一起先勇敢的做夢吧!再一次感謝你們所有的的鼓勵,你們任何一份關懷與呵護我都能感受得到。這個時代沉默不一定是金,但選擇了沉默,就必定也是金!”

熟悉徐一璠的人都知道,在這個網絡信息極度發達的時代,她有點兒太“低調”的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

能讓她心生這樣的感慨,一方面因為冠軍的含金量十足,前進路上,這對組合相繼戰勝8號種子斯皮爾斯/斯萊伯尼克、2號種子馬卡洛娃/維斯尼娜、4號種子彭帥/赫拉瓦奇科娃,以及決賽中的對手3號種子米爾扎/斯特里索娃。另一方面,這可以說是對她一路堅持的最佳回報,“贏得這個冠軍,我很興奮,我很想跟大家分享我的喜悅,這個冠軍對我來說確實意味著很多,我想用自己的實際告訴每個人,要擁有夢想,更要堅持下去。”

特別巧合的是,奪得女雙冠軍的同一天,她的偶像、同為8月8日生日的費德勒在這裡稱雄了男單冠軍,這對於徐一璠來說,也是莫大的鼓舞,“我身上沒有任何可以跟費德勒相提並論的地方,但看他那麼努力那麼成功,多少也會對我有所觸動。他那麼成功了還在追尋夢想,我也要爭取做到最好的自己。”

徐一璠:平衡自己的內心很重要

徐一璠與加拿大選手合作獲得邁阿密公開賽女雙冠軍

徐一璠,作為中國女網的中生代力量,她在雙打方面的技術和靈性,很多人有目共睹。早在2007和2008年中網,她就搭檔韓馨蘊,連續兩次闖入了女雙決賽;2013年首爾賽,她攜手中華臺北選手詹謹瑋奪得自己首個WTA女雙冠軍。2014美網,她攜手同在星河灣職業網球俱樂部的隊友迪亞斯打進女雙八強。2015年,她攜手另一位星河灣球隊的戰友鄭賽賽拿下斯坦福頂級賽和天津公開賽女雙冠軍。兩人還合作闖入了2016年澳網女雙四強和法網女雙八強,同一年年底,在珠海WTA精英賽上,她和土耳其球員索伊露合作拿下女雙冠軍。在2017賽季三個多月的低迷之後,她終於在邁阿密皇冠賽爆發,與第一次搭檔的加拿大選手多布羅斯卡“一黑到底”,收穫了各自最高級別的雙打冠軍。

回首十年,難免讓人心生感慨,從當年留著短髮,一副青澀模樣的“假小子”,到如今知性、恬淡,一直在追逐夢想的中生代球員,徐一璠說,自己其實一直在改變,“這麼多年,在不同的環境中,我也被定義過不同的角色,那時候,不明白自己內心真正的滿足,只知道不斷的重複訓練去換取大家對我的認同。現在的我,早已不是過去的樣子,我是一個懷舊的人,但縱使有時光機可以回到過去,我也不想重蹈覆轍。”徐一璠說,現在的自己,只想為自己而活,為自己內心的滿足而活。

體育,本來就是一份殘酷的職業,更何況女生身份,參與的又是職業化程度極高,競爭極其殘酷的項目。每天面對未知的生活、長途的旅行,傷病的潛在威脅,心理上出現動搖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但徐一璠說,雖然這麼多年遇到的困難很多,自己也不是天才,很多時候還缺乏一些運氣,但她很慶幸自己一直在堅持。“我有自己化解壓力的方式,失落的時候我會盡量分散自己的精力,寫一些東西,聽聽高曉鬆的節目或林夕寫的歌,我喜歡坐在咖啡廳的落地窗前,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大家身份不同,實力不同,但每個人都在匆匆忙忙的趕路,努力用不同的方式讓自己幸福快樂。這樣靜靜地待著,常常讓我很釋懷,其實每個人都一樣,都有追逐幸福生活的權利,只是方式不同罷了。”

徐一璠:平衡自己的內心很重要

徐一璠與偶像格拉夫出席賽事推廣活動

在徐一璠的球迷眼裡,她是一個很嫻靜的女生,說話聲音不高,很溫柔,喜歡讀書,喜歡思考。在國內比賽時,不少球迷還會結伴到球場,為她加油打球,送她小禮物,甚至買書送給她。徐一璠也很珍視這樣的情感,原本不同生活軌跡的人,因為網球,有了共同的話題和交集。

“記得有一站比賽期間下雨,他們沒地避雨,就一直站在一個特別小的屋簷下,等了我幾個小時,我特別感動。”徐一璠說,有時候自己也會覺得虧欠球迷,“可能性格使然,我確實做不到經常性的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所以很多時候球迷對於我的動態一無所知。”於是,在家人和朋友口中,她得到了“外星人”的稱號。

她透露說,自己小時候其實是一個超級外向調皮嘮叨又可恨的小孩兒,沒想到隨著年齡的增長,性格也變得大不一樣。“真的,你們都想象不到我小時候很壞的樣子。”徐一璠補充說,“當然了,現在內心還是調皮但只有跟熟悉的朋友和家人在一起時我才會自然的展現。其他時間,我確實含蓄不善於表達。”

身邊的人總會跟她講,如果性格再開放些,或許會有更多的名利,但她內心的真實所想並沒有多少人知道,“只有我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不管我的人生多麼驚天動地或平凡無幾,我都會首先尊重自己內心的訴求。”

徐一璠說,她時常也會問自己累不累,得到的內心的回答是“累”,但因為真的喜歡這項運動,堅持下來也就沒想象中那麼難。“我能達到現在的成績,離不開太多人的幫助,但就現階段的我來說,並不是要給大家證明什麼,更是給自己一個交代。”

她不喜歡“放棄”這個字眼兒,她覺得這太消極,“如果真的要放下球拍,一定不是因為自己累了,而是有更好的更吸引她的事物出現了,”如果那一天真的出現了,她也一定不會留戀於這曾經的生活,而是迫不及待地開啟新的人生。

雖然掛拍那一天還很遠,但她早已經想好了之後的打算,“我一直在關注陳坤哥發起的‘行走的力量‘這個活動,特別希望有一天可以參與進去,藉助這種本能的行走,內觀自我,打造正能量的心靈生活方式。”徐一璠說,“人生這條路很長,不同的節點會面臨不同的事情,快樂的、痛苦的,看不到盡頭的、觸手可及的,大多數人不安於現狀總想得到更多,這本沒有對與錯,只是很多時候我們發現,我們陷入了一個周而復始的循環之中,任何一個終點又是一個新的起點,到頭來才發現,我們愛的不是到達終點的儀式感,而是路途中不期而遇的風景,以及終點抵達前的那份期待罷了。所以,在我看來,學會平衡自己的內心真的非常重要,這讓我們時刻保持一顆平常心。”

(文章刊登於網球天地雜誌2017年第5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