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
"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土地國有、均分耕地、禁買奴婢,等等舉措,都是新朝皇帝王莽的“超前”改革。

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認識:王莽是穿越時代的改革者。

但是,貧瘠的土地長不出大樹,腐敗的王朝末年也長不出人文主義的改革家。

所以,禮讚王莽之辭,可能就是我們想多了。

如果非要用一個適中的詞來解讀王莽,沒有比“奇葩”更合適了。

"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土地國有、均分耕地、禁買奴婢,等等舉措,都是新朝皇帝王莽的“超前”改革。

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認識:王莽是穿越時代的改革者。

但是,貧瘠的土地長不出大樹,腐敗的王朝末年也長不出人文主義的改革家。

所以,禮讚王莽之辭,可能就是我們想多了。

如果非要用一個適中的詞來解讀王莽,沒有比“奇葩”更合適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皇帝王莽的奇葩改革”,之前有過論述,可以說在“改革家”王莽的操作下,腐敗更加腐敗、大亂更加大亂,內政一塌糊塗。

中原帝國主要聚焦三件大事:一是朝堂、二是民治、三是邊地。

朝堂篡漢自立、內政奇葩改革,那麼,“改革家”王莽的邊地鐵腕又是何種風格呢?

所謂鐵腕,既要武力的鐵、也要懷柔的腕,沒有武力、草原民族則會入主中原;沒有懷柔、中原帝國便會勞民傷財。

而王莽同志的邊地政策,那當真是要多鐵有多鐵、要多硬有多硬,要多奇葩有多奇葩,不把匈奴逼成敵戰之國,便誓不罷休。

1.匈奴公主“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須卜是夫家的姓,居次是公主,雲是名字。

須卜居次雲是復株累若鞮單于和王昭君所生的女兒,後來嫁給了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

"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土地國有、均分耕地、禁買奴婢,等等舉措,都是新朝皇帝王莽的“超前”改革。

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認識:王莽是穿越時代的改革者。

但是,貧瘠的土地長不出大樹,腐敗的王朝末年也長不出人文主義的改革家。

所以,禮讚王莽之辭,可能就是我們想多了。

如果非要用一個適中的詞來解讀王莽,沒有比“奇葩”更合適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皇帝王莽的奇葩改革”,之前有過論述,可以說在“改革家”王莽的操作下,腐敗更加腐敗、大亂更加大亂,內政一塌糊塗。

中原帝國主要聚焦三件大事:一是朝堂、二是民治、三是邊地。

朝堂篡漢自立、內政奇葩改革,那麼,“改革家”王莽的邊地鐵腕又是何種風格呢?

所謂鐵腕,既要武力的鐵、也要懷柔的腕,沒有武力、草原民族則會入主中原;沒有懷柔、中原帝國便會勞民傷財。

而王莽同志的邊地政策,那當真是要多鐵有多鐵、要多硬有多硬,要多奇葩有多奇葩,不把匈奴逼成敵戰之國,便誓不罷休。

1.匈奴公主“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須卜是夫家的姓,居次是公主,雲是名字。

須卜居次雲是復株累若鞮單于和王昭君所生的女兒,後來嫁給了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須卜氏、呼衍氏、蘭氏,以及匈奴單于的攣鞮氏,是匈奴“帝國”的四大貴族姓氏。

所以,須卜居次雲既是匈奴公主,又是匈奴貴夫人。

在漢元帝時,匈奴歷經“五單于爭立”的亂戰後,分裂成南北兩部,南部呼韓邪單于率眾南遷、歸附漢朝,北部郅支單于被西域都護甘延壽和校尉陳湯擊敗擒殺。

所以,曾經的大匈奴,在漢宣帝、漢元帝時期,已經內附漢朝。

為表歸附,匈奴不僅要向長安派出質子,而且還要派婦人入侍漢帝國的皇室貴胄。

但是,具體派何人來漢入侍,西漢朝廷一般不會干預。

王莽欲悅太后以威德至盛,異於前,乃風單于令遣王昭君女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大權在握的王莽,為了能夠取悅太后王政君,非要讓王昭君的女兒須卜居次雲入侍長安。

"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土地國有、均分耕地、禁買奴婢,等等舉措,都是新朝皇帝王莽的“超前”改革。

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認識:王莽是穿越時代的改革者。

但是,貧瘠的土地長不出大樹,腐敗的王朝末年也長不出人文主義的改革家。

所以,禮讚王莽之辭,可能就是我們想多了。

如果非要用一個適中的詞來解讀王莽,沒有比“奇葩”更合適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皇帝王莽的奇葩改革”,之前有過論述,可以說在“改革家”王莽的操作下,腐敗更加腐敗、大亂更加大亂,內政一塌糊塗。

中原帝國主要聚焦三件大事:一是朝堂、二是民治、三是邊地。

朝堂篡漢自立、內政奇葩改革,那麼,“改革家”王莽的邊地鐵腕又是何種風格呢?

所謂鐵腕,既要武力的鐵、也要懷柔的腕,沒有武力、草原民族則會入主中原;沒有懷柔、中原帝國便會勞民傷財。

而王莽同志的邊地政策,那當真是要多鐵有多鐵、要多硬有多硬,要多奇葩有多奇葩,不把匈奴逼成敵戰之國,便誓不罷休。

1.匈奴公主“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須卜是夫家的姓,居次是公主,雲是名字。

須卜居次雲是復株累若鞮單于和王昭君所生的女兒,後來嫁給了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須卜氏、呼衍氏、蘭氏,以及匈奴單于的攣鞮氏,是匈奴“帝國”的四大貴族姓氏。

所以,須卜居次雲既是匈奴公主,又是匈奴貴夫人。

在漢元帝時,匈奴歷經“五單于爭立”的亂戰後,分裂成南北兩部,南部呼韓邪單于率眾南遷、歸附漢朝,北部郅支單于被西域都護甘延壽和校尉陳湯擊敗擒殺。

所以,曾經的大匈奴,在漢宣帝、漢元帝時期,已經內附漢朝。

為表歸附,匈奴不僅要向長安派出質子,而且還要派婦人入侍漢帝國的皇室貴胄。

但是,具體派何人來漢入侍,西漢朝廷一般不會干預。

王莽欲悅太后以威德至盛,異於前,乃風單于令遣王昭君女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大權在握的王莽,為了能夠取悅太后王政君,非要讓王昭君的女兒須卜居次雲入侍長安。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政君

此時的匈奴烏留珠單于當然不滿意,因為須卜居次雲是先單于的女兒,還是貴族大臣的夫人,這地位太顯赫了。

但是,為了能夠取悅王莽、和親漢朝,烏留珠單于還是把須卜居次雲派往長安。

2.大漢帝國的新條約

會西域車師后王勾姑、去胡來王唐兜皆怨恨都護校尉,將妻子人民亡降匈奴。

西域的車師后王和婼羌王,因為不滿王莽在西域的胡亂折騰,於是舉眾歸附了匈奴。

按照漢匈約定,若有人從長城以南來投降匈奴,匈奴不能接受,而且還要把人送至長城要塞,交給漢朝官吏。而長城以北,匈奴就可以自己處理。

儘管有此約定和慣例,匈奴單于還是派遣使者,將這件事向大漢皇帝做了報告:臣謹已受。

單于自稱臣,已經足夠謙卑了,大漢皇帝批閱一句“知道了”,自然皆大歡喜了。

"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土地國有、均分耕地、禁買奴婢,等等舉措,都是新朝皇帝王莽的“超前”改革。

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認識:王莽是穿越時代的改革者。

但是,貧瘠的土地長不出大樹,腐敗的王朝末年也長不出人文主義的改革家。

所以,禮讚王莽之辭,可能就是我們想多了。

如果非要用一個適中的詞來解讀王莽,沒有比“奇葩”更合適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皇帝王莽的奇葩改革”,之前有過論述,可以說在“改革家”王莽的操作下,腐敗更加腐敗、大亂更加大亂,內政一塌糊塗。

中原帝國主要聚焦三件大事:一是朝堂、二是民治、三是邊地。

朝堂篡漢自立、內政奇葩改革,那麼,“改革家”王莽的邊地鐵腕又是何種風格呢?

所謂鐵腕,既要武力的鐵、也要懷柔的腕,沒有武力、草原民族則會入主中原;沒有懷柔、中原帝國便會勞民傷財。

而王莽同志的邊地政策,那當真是要多鐵有多鐵、要多硬有多硬,要多奇葩有多奇葩,不把匈奴逼成敵戰之國,便誓不罷休。

1.匈奴公主“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須卜是夫家的姓,居次是公主,雲是名字。

須卜居次雲是復株累若鞮單于和王昭君所生的女兒,後來嫁給了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須卜氏、呼衍氏、蘭氏,以及匈奴單于的攣鞮氏,是匈奴“帝國”的四大貴族姓氏。

所以,須卜居次雲既是匈奴公主,又是匈奴貴夫人。

在漢元帝時,匈奴歷經“五單于爭立”的亂戰後,分裂成南北兩部,南部呼韓邪單于率眾南遷、歸附漢朝,北部郅支單于被西域都護甘延壽和校尉陳湯擊敗擒殺。

所以,曾經的大匈奴,在漢宣帝、漢元帝時期,已經內附漢朝。

為表歸附,匈奴不僅要向長安派出質子,而且還要派婦人入侍漢帝國的皇室貴胄。

但是,具體派何人來漢入侍,西漢朝廷一般不會干預。

王莽欲悅太后以威德至盛,異於前,乃風單于令遣王昭君女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大權在握的王莽,為了能夠取悅太后王政君,非要讓王昭君的女兒須卜居次雲入侍長安。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政君

此時的匈奴烏留珠單于當然不滿意,因為須卜居次雲是先單于的女兒,還是貴族大臣的夫人,這地位太顯赫了。

但是,為了能夠取悅王莽、和親漢朝,烏留珠單于還是把須卜居次雲派往長安。

2.大漢帝國的新條約

會西域車師后王勾姑、去胡來王唐兜皆怨恨都護校尉,將妻子人民亡降匈奴。

西域的車師后王和婼羌王,因為不滿王莽在西域的胡亂折騰,於是舉眾歸附了匈奴。

按照漢匈約定,若有人從長城以南來投降匈奴,匈奴不能接受,而且還要把人送至長城要塞,交給漢朝官吏。而長城以北,匈奴就可以自己處理。

儘管有此約定和慣例,匈奴單于還是派遣使者,將這件事向大漢皇帝做了報告:臣謹已受。

單于自稱臣,已經足夠謙卑了,大漢皇帝批閱一句“知道了”,自然皆大歡喜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但是,此時執政朝堂的是王莽,這個人要多剛有多剛、要多硬有多硬。

王莽的理由是西域已經內附,也就算中國人了,所以匈奴當然不能接受。

於是,漢朝派遣使者責問單于、逼著匈奴交人。

匈奴單于拿出宣帝時的條約和先父呼韓邪單于的遺命,來跟漢使講理說法。

使者曰:“匈奴骨肉相攻,國幾絕,蒙中國大恩,危亡復續,妻子完安,累世相繼,宜有以報厚恩。”

大國上使,自是雄辯滔滔:現在不拿條約成例說事,咱們不講政治、咱們講感情,你大單于就說怎麼報恩吧?

於是,單于叩頭謝罪,趕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重新抓起來,然後交漢朝法辦。

同時,匈奴方面請求漢朝能夠寬恕二王的叛逃之罪,畢竟二人曾經心慕過匈奴。

但是要多剛有多剛的王莽,根本就不搭理這茬,直接在西域諸王大會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給斬首示眾了。

"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土地國有、均分耕地、禁買奴婢,等等舉措,都是新朝皇帝王莽的“超前”改革。

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認識:王莽是穿越時代的改革者。

但是,貧瘠的土地長不出大樹,腐敗的王朝末年也長不出人文主義的改革家。

所以,禮讚王莽之辭,可能就是我們想多了。

如果非要用一個適中的詞來解讀王莽,沒有比“奇葩”更合適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皇帝王莽的奇葩改革”,之前有過論述,可以說在“改革家”王莽的操作下,腐敗更加腐敗、大亂更加大亂,內政一塌糊塗。

中原帝國主要聚焦三件大事:一是朝堂、二是民治、三是邊地。

朝堂篡漢自立、內政奇葩改革,那麼,“改革家”王莽的邊地鐵腕又是何種風格呢?

所謂鐵腕,既要武力的鐵、也要懷柔的腕,沒有武力、草原民族則會入主中原;沒有懷柔、中原帝國便會勞民傷財。

而王莽同志的邊地政策,那當真是要多鐵有多鐵、要多硬有多硬,要多奇葩有多奇葩,不把匈奴逼成敵戰之國,便誓不罷休。

1.匈奴公主“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須卜是夫家的姓,居次是公主,雲是名字。

須卜居次雲是復株累若鞮單于和王昭君所生的女兒,後來嫁給了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須卜氏、呼衍氏、蘭氏,以及匈奴單于的攣鞮氏,是匈奴“帝國”的四大貴族姓氏。

所以,須卜居次雲既是匈奴公主,又是匈奴貴夫人。

在漢元帝時,匈奴歷經“五單于爭立”的亂戰後,分裂成南北兩部,南部呼韓邪單于率眾南遷、歸附漢朝,北部郅支單于被西域都護甘延壽和校尉陳湯擊敗擒殺。

所以,曾經的大匈奴,在漢宣帝、漢元帝時期,已經內附漢朝。

為表歸附,匈奴不僅要向長安派出質子,而且還要派婦人入侍漢帝國的皇室貴胄。

但是,具體派何人來漢入侍,西漢朝廷一般不會干預。

王莽欲悅太后以威德至盛,異於前,乃風單于令遣王昭君女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大權在握的王莽,為了能夠取悅太后王政君,非要讓王昭君的女兒須卜居次雲入侍長安。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政君

此時的匈奴烏留珠單于當然不滿意,因為須卜居次雲是先單于的女兒,還是貴族大臣的夫人,這地位太顯赫了。

但是,為了能夠取悅王莽、和親漢朝,烏留珠單于還是把須卜居次雲派往長安。

2.大漢帝國的新條約

會西域車師后王勾姑、去胡來王唐兜皆怨恨都護校尉,將妻子人民亡降匈奴。

西域的車師后王和婼羌王,因為不滿王莽在西域的胡亂折騰,於是舉眾歸附了匈奴。

按照漢匈約定,若有人從長城以南來投降匈奴,匈奴不能接受,而且還要把人送至長城要塞,交給漢朝官吏。而長城以北,匈奴就可以自己處理。

儘管有此約定和慣例,匈奴單于還是派遣使者,將這件事向大漢皇帝做了報告:臣謹已受。

單于自稱臣,已經足夠謙卑了,大漢皇帝批閱一句“知道了”,自然皆大歡喜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但是,此時執政朝堂的是王莽,這個人要多剛有多剛、要多硬有多硬。

王莽的理由是西域已經內附,也就算中國人了,所以匈奴當然不能接受。

於是,漢朝派遣使者責問單于、逼著匈奴交人。

匈奴單于拿出宣帝時的條約和先父呼韓邪單于的遺命,來跟漢使講理說法。

使者曰:“匈奴骨肉相攻,國幾絕,蒙中國大恩,危亡復續,妻子完安,累世相繼,宜有以報厚恩。”

大國上使,自是雄辯滔滔:現在不拿條約成例說事,咱們不講政治、咱們講感情,你大單于就說怎麼報恩吧?

於是,單于叩頭謝罪,趕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重新抓起來,然後交漢朝法辦。

同時,匈奴方面請求漢朝能夠寬恕二王的叛逃之罪,畢竟二人曾經心慕過匈奴。

但是要多剛有多剛的王莽,根本就不搭理這茬,直接在西域諸王大會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給斬首示眾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還不算,你們匈奴不是拿宣帝時的條約說事嗎?

行,咱們現在改條約。

新條約規定,無論事漢人、烏孫人、烏桓人,以及凡是佩戴中國印綬的西域諸國人,匈奴都不能接納。

中國人亡入匈奴者,烏孫亡降匈奴者,西域諸國佩中國印綬降匈奴者,烏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從前是長城以南歸漢朝、長城以北歸匈奴,現在是無論南北皆歸漢朝。

"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土地國有、均分耕地、禁買奴婢,等等舉措,都是新朝皇帝王莽的“超前”改革。

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認識:王莽是穿越時代的改革者。

但是,貧瘠的土地長不出大樹,腐敗的王朝末年也長不出人文主義的改革家。

所以,禮讚王莽之辭,可能就是我們想多了。

如果非要用一個適中的詞來解讀王莽,沒有比“奇葩”更合適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皇帝王莽的奇葩改革”,之前有過論述,可以說在“改革家”王莽的操作下,腐敗更加腐敗、大亂更加大亂,內政一塌糊塗。

中原帝國主要聚焦三件大事:一是朝堂、二是民治、三是邊地。

朝堂篡漢自立、內政奇葩改革,那麼,“改革家”王莽的邊地鐵腕又是何種風格呢?

所謂鐵腕,既要武力的鐵、也要懷柔的腕,沒有武力、草原民族則會入主中原;沒有懷柔、中原帝國便會勞民傷財。

而王莽同志的邊地政策,那當真是要多鐵有多鐵、要多硬有多硬,要多奇葩有多奇葩,不把匈奴逼成敵戰之國,便誓不罷休。

1.匈奴公主“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須卜是夫家的姓,居次是公主,雲是名字。

須卜居次雲是復株累若鞮單于和王昭君所生的女兒,後來嫁給了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須卜氏、呼衍氏、蘭氏,以及匈奴單于的攣鞮氏,是匈奴“帝國”的四大貴族姓氏。

所以,須卜居次雲既是匈奴公主,又是匈奴貴夫人。

在漢元帝時,匈奴歷經“五單于爭立”的亂戰後,分裂成南北兩部,南部呼韓邪單于率眾南遷、歸附漢朝,北部郅支單于被西域都護甘延壽和校尉陳湯擊敗擒殺。

所以,曾經的大匈奴,在漢宣帝、漢元帝時期,已經內附漢朝。

為表歸附,匈奴不僅要向長安派出質子,而且還要派婦人入侍漢帝國的皇室貴胄。

但是,具體派何人來漢入侍,西漢朝廷一般不會干預。

王莽欲悅太后以威德至盛,異於前,乃風單于令遣王昭君女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大權在握的王莽,為了能夠取悅太后王政君,非要讓王昭君的女兒須卜居次雲入侍長安。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政君

此時的匈奴烏留珠單于當然不滿意,因為須卜居次雲是先單于的女兒,還是貴族大臣的夫人,這地位太顯赫了。

但是,為了能夠取悅王莽、和親漢朝,烏留珠單于還是把須卜居次雲派往長安。

2.大漢帝國的新條約

會西域車師后王勾姑、去胡來王唐兜皆怨恨都護校尉,將妻子人民亡降匈奴。

西域的車師后王和婼羌王,因為不滿王莽在西域的胡亂折騰,於是舉眾歸附了匈奴。

按照漢匈約定,若有人從長城以南來投降匈奴,匈奴不能接受,而且還要把人送至長城要塞,交給漢朝官吏。而長城以北,匈奴就可以自己處理。

儘管有此約定和慣例,匈奴單于還是派遣使者,將這件事向大漢皇帝做了報告:臣謹已受。

單于自稱臣,已經足夠謙卑了,大漢皇帝批閱一句“知道了”,自然皆大歡喜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但是,此時執政朝堂的是王莽,這個人要多剛有多剛、要多硬有多硬。

王莽的理由是西域已經內附,也就算中國人了,所以匈奴當然不能接受。

於是,漢朝派遣使者責問單于、逼著匈奴交人。

匈奴單于拿出宣帝時的條約和先父呼韓邪單于的遺命,來跟漢使講理說法。

使者曰:“匈奴骨肉相攻,國幾絕,蒙中國大恩,危亡復續,妻子完安,累世相繼,宜有以報厚恩。”

大國上使,自是雄辯滔滔:現在不拿條約成例說事,咱們不講政治、咱們講感情,你大單于就說怎麼報恩吧?

於是,單于叩頭謝罪,趕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重新抓起來,然後交漢朝法辦。

同時,匈奴方面請求漢朝能夠寬恕二王的叛逃之罪,畢竟二人曾經心慕過匈奴。

但是要多剛有多剛的王莽,根本就不搭理這茬,直接在西域諸王大會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給斬首示眾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還不算,你們匈奴不是拿宣帝時的條約說事嗎?

行,咱們現在改條約。

新條約規定,無論事漢人、烏孫人、烏桓人,以及凡是佩戴中國印綬的西域諸國人,匈奴都不能接納。

中國人亡入匈奴者,烏孫亡降匈奴者,西域諸國佩中國印綬降匈奴者,烏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從前是長城以南歸漢朝、長城以北歸匈奴,現在是無論南北皆歸漢朝。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同時,王莽的使者還將“約束封函”收回,“因收故宣帝所為約束封函還”。

“約束封函”是宣帝朝頒給匈奴的條約文本,這個文本對匈奴人有用,對漢朝人也有用,因為這是漢宣帝的聖旨,以孝治天下的宣帝子孫必須得“接旨”。

但是,王莽夠猛,直接收回,以後你們匈奴人就別再拿“約束封函”當上方寶劍了。

3.王莽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改名字

王莽改名字已經改上了癮,不僅把中原帝國的官職稱謂和郡縣名稱改了一遍,而且還要改名四夷。

匈奴這個曾經的草原霸主,必須得改。

"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土地國有、均分耕地、禁買奴婢,等等舉措,都是新朝皇帝王莽的“超前”改革。

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認識:王莽是穿越時代的改革者。

但是,貧瘠的土地長不出大樹,腐敗的王朝末年也長不出人文主義的改革家。

所以,禮讚王莽之辭,可能就是我們想多了。

如果非要用一個適中的詞來解讀王莽,沒有比“奇葩”更合適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皇帝王莽的奇葩改革”,之前有過論述,可以說在“改革家”王莽的操作下,腐敗更加腐敗、大亂更加大亂,內政一塌糊塗。

中原帝國主要聚焦三件大事:一是朝堂、二是民治、三是邊地。

朝堂篡漢自立、內政奇葩改革,那麼,“改革家”王莽的邊地鐵腕又是何種風格呢?

所謂鐵腕,既要武力的鐵、也要懷柔的腕,沒有武力、草原民族則會入主中原;沒有懷柔、中原帝國便會勞民傷財。

而王莽同志的邊地政策,那當真是要多鐵有多鐵、要多硬有多硬,要多奇葩有多奇葩,不把匈奴逼成敵戰之國,便誓不罷休。

1.匈奴公主“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須卜是夫家的姓,居次是公主,雲是名字。

須卜居次雲是復株累若鞮單于和王昭君所生的女兒,後來嫁給了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須卜氏、呼衍氏、蘭氏,以及匈奴單于的攣鞮氏,是匈奴“帝國”的四大貴族姓氏。

所以,須卜居次雲既是匈奴公主,又是匈奴貴夫人。

在漢元帝時,匈奴歷經“五單于爭立”的亂戰後,分裂成南北兩部,南部呼韓邪單于率眾南遷、歸附漢朝,北部郅支單于被西域都護甘延壽和校尉陳湯擊敗擒殺。

所以,曾經的大匈奴,在漢宣帝、漢元帝時期,已經內附漢朝。

為表歸附,匈奴不僅要向長安派出質子,而且還要派婦人入侍漢帝國的皇室貴胄。

但是,具體派何人來漢入侍,西漢朝廷一般不會干預。

王莽欲悅太后以威德至盛,異於前,乃風單于令遣王昭君女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大權在握的王莽,為了能夠取悅太后王政君,非要讓王昭君的女兒須卜居次雲入侍長安。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政君

此時的匈奴烏留珠單于當然不滿意,因為須卜居次雲是先單于的女兒,還是貴族大臣的夫人,這地位太顯赫了。

但是,為了能夠取悅王莽、和親漢朝,烏留珠單于還是把須卜居次雲派往長安。

2.大漢帝國的新條約

會西域車師后王勾姑、去胡來王唐兜皆怨恨都護校尉,將妻子人民亡降匈奴。

西域的車師后王和婼羌王,因為不滿王莽在西域的胡亂折騰,於是舉眾歸附了匈奴。

按照漢匈約定,若有人從長城以南來投降匈奴,匈奴不能接受,而且還要把人送至長城要塞,交給漢朝官吏。而長城以北,匈奴就可以自己處理。

儘管有此約定和慣例,匈奴單于還是派遣使者,將這件事向大漢皇帝做了報告:臣謹已受。

單于自稱臣,已經足夠謙卑了,大漢皇帝批閱一句“知道了”,自然皆大歡喜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但是,此時執政朝堂的是王莽,這個人要多剛有多剛、要多硬有多硬。

王莽的理由是西域已經內附,也就算中國人了,所以匈奴當然不能接受。

於是,漢朝派遣使者責問單于、逼著匈奴交人。

匈奴單于拿出宣帝時的條約和先父呼韓邪單于的遺命,來跟漢使講理說法。

使者曰:“匈奴骨肉相攻,國幾絕,蒙中國大恩,危亡復續,妻子完安,累世相繼,宜有以報厚恩。”

大國上使,自是雄辯滔滔:現在不拿條約成例說事,咱們不講政治、咱們講感情,你大單于就說怎麼報恩吧?

於是,單于叩頭謝罪,趕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重新抓起來,然後交漢朝法辦。

同時,匈奴方面請求漢朝能夠寬恕二王的叛逃之罪,畢竟二人曾經心慕過匈奴。

但是要多剛有多剛的王莽,根本就不搭理這茬,直接在西域諸王大會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給斬首示眾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還不算,你們匈奴不是拿宣帝時的條約說事嗎?

行,咱們現在改條約。

新條約規定,無論事漢人、烏孫人、烏桓人,以及凡是佩戴中國印綬的西域諸國人,匈奴都不能接納。

中國人亡入匈奴者,烏孫亡降匈奴者,西域諸國佩中國印綬降匈奴者,烏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從前是長城以南歸漢朝、長城以北歸匈奴,現在是無論南北皆歸漢朝。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同時,王莽的使者還將“約束封函”收回,“因收故宣帝所為約束封函還”。

“約束封函”是宣帝朝頒給匈奴的條約文本,這個文本對匈奴人有用,對漢朝人也有用,因為這是漢宣帝的聖旨,以孝治天下的宣帝子孫必須得“接旨”。

但是,王莽夠猛,直接收回,以後你們匈奴人就別再拿“約束封函”當上方寶劍了。

3.王莽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改名字

王莽改名字已經改上了癮,不僅把中原帝國的官職稱謂和郡縣名稱改了一遍,而且還要改名四夷。

匈奴這個曾經的草原霸主,必須得改。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先讓單于改名字,王莽說中國人的名字沒有超過兩個字的,你們匈奴人的名字太長,這得改。

烏珠留單于,姓“攣鞮”,名“囊知牙斯”,名字超過了兩個字,所以,必須得改。

於是,烏珠留單于忍氣吞聲地改名為“知”,去掉三個字,滿足了王莽的要求。

單于的名字改了,單于印綬上的稱謂也得改。

故印文曰“匈奴單于璽”,莽更曰“新匈奴單于章”。

王莽篡位,為了彰顯新朝威儀,便派遣王駿等六人組成的豪華使團、出訪匈奴,目的就是要給匈奴單于的印綬改名字。

璽,是皇帝、皇后和太后所佩戴的印章,即便後來放寬,但“璽”也是王者之屬,而大臣所佩印綬皆稱章或印。

"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土地國有、均分耕地、禁買奴婢,等等舉措,都是新朝皇帝王莽的“超前”改革。

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認識:王莽是穿越時代的改革者。

但是,貧瘠的土地長不出大樹,腐敗的王朝末年也長不出人文主義的改革家。

所以,禮讚王莽之辭,可能就是我們想多了。

如果非要用一個適中的詞來解讀王莽,沒有比“奇葩”更合適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皇帝王莽的奇葩改革”,之前有過論述,可以說在“改革家”王莽的操作下,腐敗更加腐敗、大亂更加大亂,內政一塌糊塗。

中原帝國主要聚焦三件大事:一是朝堂、二是民治、三是邊地。

朝堂篡漢自立、內政奇葩改革,那麼,“改革家”王莽的邊地鐵腕又是何種風格呢?

所謂鐵腕,既要武力的鐵、也要懷柔的腕,沒有武力、草原民族則會入主中原;沒有懷柔、中原帝國便會勞民傷財。

而王莽同志的邊地政策,那當真是要多鐵有多鐵、要多硬有多硬,要多奇葩有多奇葩,不把匈奴逼成敵戰之國,便誓不罷休。

1.匈奴公主“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須卜是夫家的姓,居次是公主,雲是名字。

須卜居次雲是復株累若鞮單于和王昭君所生的女兒,後來嫁給了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須卜氏、呼衍氏、蘭氏,以及匈奴單于的攣鞮氏,是匈奴“帝國”的四大貴族姓氏。

所以,須卜居次雲既是匈奴公主,又是匈奴貴夫人。

在漢元帝時,匈奴歷經“五單于爭立”的亂戰後,分裂成南北兩部,南部呼韓邪單于率眾南遷、歸附漢朝,北部郅支單于被西域都護甘延壽和校尉陳湯擊敗擒殺。

所以,曾經的大匈奴,在漢宣帝、漢元帝時期,已經內附漢朝。

為表歸附,匈奴不僅要向長安派出質子,而且還要派婦人入侍漢帝國的皇室貴胄。

但是,具體派何人來漢入侍,西漢朝廷一般不會干預。

王莽欲悅太后以威德至盛,異於前,乃風單于令遣王昭君女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大權在握的王莽,為了能夠取悅太后王政君,非要讓王昭君的女兒須卜居次雲入侍長安。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政君

此時的匈奴烏留珠單于當然不滿意,因為須卜居次雲是先單于的女兒,還是貴族大臣的夫人,這地位太顯赫了。

但是,為了能夠取悅王莽、和親漢朝,烏留珠單于還是把須卜居次雲派往長安。

2.大漢帝國的新條約

會西域車師后王勾姑、去胡來王唐兜皆怨恨都護校尉,將妻子人民亡降匈奴。

西域的車師后王和婼羌王,因為不滿王莽在西域的胡亂折騰,於是舉眾歸附了匈奴。

按照漢匈約定,若有人從長城以南來投降匈奴,匈奴不能接受,而且還要把人送至長城要塞,交給漢朝官吏。而長城以北,匈奴就可以自己處理。

儘管有此約定和慣例,匈奴單于還是派遣使者,將這件事向大漢皇帝做了報告:臣謹已受。

單于自稱臣,已經足夠謙卑了,大漢皇帝批閱一句“知道了”,自然皆大歡喜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但是,此時執政朝堂的是王莽,這個人要多剛有多剛、要多硬有多硬。

王莽的理由是西域已經內附,也就算中國人了,所以匈奴當然不能接受。

於是,漢朝派遣使者責問單于、逼著匈奴交人。

匈奴單于拿出宣帝時的條約和先父呼韓邪單于的遺命,來跟漢使講理說法。

使者曰:“匈奴骨肉相攻,國幾絕,蒙中國大恩,危亡復續,妻子完安,累世相繼,宜有以報厚恩。”

大國上使,自是雄辯滔滔:現在不拿條約成例說事,咱們不講政治、咱們講感情,你大單于就說怎麼報恩吧?

於是,單于叩頭謝罪,趕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重新抓起來,然後交漢朝法辦。

同時,匈奴方面請求漢朝能夠寬恕二王的叛逃之罪,畢竟二人曾經心慕過匈奴。

但是要多剛有多剛的王莽,根本就不搭理這茬,直接在西域諸王大會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給斬首示眾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還不算,你們匈奴不是拿宣帝時的條約說事嗎?

行,咱們現在改條約。

新條約規定,無論事漢人、烏孫人、烏桓人,以及凡是佩戴中國印綬的西域諸國人,匈奴都不能接納。

中國人亡入匈奴者,烏孫亡降匈奴者,西域諸國佩中國印綬降匈奴者,烏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從前是長城以南歸漢朝、長城以北歸匈奴,現在是無論南北皆歸漢朝。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同時,王莽的使者還將“約束封函”收回,“因收故宣帝所為約束封函還”。

“約束封函”是宣帝朝頒給匈奴的條約文本,這個文本對匈奴人有用,對漢朝人也有用,因為這是漢宣帝的聖旨,以孝治天下的宣帝子孫必須得“接旨”。

但是,王莽夠猛,直接收回,以後你們匈奴人就別再拿“約束封函”當上方寶劍了。

3.王莽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改名字

王莽改名字已經改上了癮,不僅把中原帝國的官職稱謂和郡縣名稱改了一遍,而且還要改名四夷。

匈奴這個曾經的草原霸主,必須得改。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先讓單于改名字,王莽說中國人的名字沒有超過兩個字的,你們匈奴人的名字太長,這得改。

烏珠留單于,姓“攣鞮”,名“囊知牙斯”,名字超過了兩個字,所以,必須得改。

於是,烏珠留單于忍氣吞聲地改名為“知”,去掉三個字,滿足了王莽的要求。

單于的名字改了,單于印綬上的稱謂也得改。

故印文曰“匈奴單于璽”,莽更曰“新匈奴單于章”。

王莽篡位,為了彰顯新朝威儀,便派遣王駿等六人組成的豪華使團、出訪匈奴,目的就是要給匈奴單于的印綬改名字。

璽,是皇帝、皇后和太后所佩戴的印章,即便後來放寬,但“璽”也是王者之屬,而大臣所佩印綬皆稱章或印。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次借給匈奴換印的機會,直接把匈奴單于給降格了。

漢使欺負單于不識字,以新換舊,拿回了舊的“匈奴單于璽”,然後趕緊揹著匈奴人給砸碎了。

此時的中原帝國、新莽王朝,當真沒一點大國氣度,全是小家子氣和詭伎倆。

前者訂立的新條約,已經惹惱了匈奴;此番又是改名字又是改印璽,更是火上澆油。

匈奴人終於忍無可忍。

於是,西漢帝國的最後忠臣出現了,但他不是中國人,而是匈奴人。

匈奴烏留珠單于打出了劉姓天子的旗號,我們尊拜的是劉姓皇帝,而你王莽是個什麼東西。

(單于)怒曰:“先單于受漢宣帝恩,不可負也。今天子非宣帝子孫,何以得立?”

於是,漢匈重新開打,而且這個陣仗打得非常大。

4.繼續改名字,改到匈奴不反都不行

單于相當淳樸,說打就打、絕不含糊。

於是,漢地邊境重陷水火,雁門和朔方兩郡太守和都尉被殺,邊民死傷、牲畜遭掠。

"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土地國有、均分耕地、禁買奴婢,等等舉措,都是新朝皇帝王莽的“超前”改革。

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認識:王莽是穿越時代的改革者。

但是,貧瘠的土地長不出大樹,腐敗的王朝末年也長不出人文主義的改革家。

所以,禮讚王莽之辭,可能就是我們想多了。

如果非要用一個適中的詞來解讀王莽,沒有比“奇葩”更合適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皇帝王莽的奇葩改革”,之前有過論述,可以說在“改革家”王莽的操作下,腐敗更加腐敗、大亂更加大亂,內政一塌糊塗。

中原帝國主要聚焦三件大事:一是朝堂、二是民治、三是邊地。

朝堂篡漢自立、內政奇葩改革,那麼,“改革家”王莽的邊地鐵腕又是何種風格呢?

所謂鐵腕,既要武力的鐵、也要懷柔的腕,沒有武力、草原民族則會入主中原;沒有懷柔、中原帝國便會勞民傷財。

而王莽同志的邊地政策,那當真是要多鐵有多鐵、要多硬有多硬,要多奇葩有多奇葩,不把匈奴逼成敵戰之國,便誓不罷休。

1.匈奴公主“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須卜是夫家的姓,居次是公主,雲是名字。

須卜居次雲是復株累若鞮單于和王昭君所生的女兒,後來嫁給了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須卜氏、呼衍氏、蘭氏,以及匈奴單于的攣鞮氏,是匈奴“帝國”的四大貴族姓氏。

所以,須卜居次雲既是匈奴公主,又是匈奴貴夫人。

在漢元帝時,匈奴歷經“五單于爭立”的亂戰後,分裂成南北兩部,南部呼韓邪單于率眾南遷、歸附漢朝,北部郅支單于被西域都護甘延壽和校尉陳湯擊敗擒殺。

所以,曾經的大匈奴,在漢宣帝、漢元帝時期,已經內附漢朝。

為表歸附,匈奴不僅要向長安派出質子,而且還要派婦人入侍漢帝國的皇室貴胄。

但是,具體派何人來漢入侍,西漢朝廷一般不會干預。

王莽欲悅太后以威德至盛,異於前,乃風單于令遣王昭君女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大權在握的王莽,為了能夠取悅太后王政君,非要讓王昭君的女兒須卜居次雲入侍長安。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政君

此時的匈奴烏留珠單于當然不滿意,因為須卜居次雲是先單于的女兒,還是貴族大臣的夫人,這地位太顯赫了。

但是,為了能夠取悅王莽、和親漢朝,烏留珠單于還是把須卜居次雲派往長安。

2.大漢帝國的新條約

會西域車師后王勾姑、去胡來王唐兜皆怨恨都護校尉,將妻子人民亡降匈奴。

西域的車師后王和婼羌王,因為不滿王莽在西域的胡亂折騰,於是舉眾歸附了匈奴。

按照漢匈約定,若有人從長城以南來投降匈奴,匈奴不能接受,而且還要把人送至長城要塞,交給漢朝官吏。而長城以北,匈奴就可以自己處理。

儘管有此約定和慣例,匈奴單于還是派遣使者,將這件事向大漢皇帝做了報告:臣謹已受。

單于自稱臣,已經足夠謙卑了,大漢皇帝批閱一句“知道了”,自然皆大歡喜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但是,此時執政朝堂的是王莽,這個人要多剛有多剛、要多硬有多硬。

王莽的理由是西域已經內附,也就算中國人了,所以匈奴當然不能接受。

於是,漢朝派遣使者責問單于、逼著匈奴交人。

匈奴單于拿出宣帝時的條約和先父呼韓邪單于的遺命,來跟漢使講理說法。

使者曰:“匈奴骨肉相攻,國幾絕,蒙中國大恩,危亡復續,妻子完安,累世相繼,宜有以報厚恩。”

大國上使,自是雄辯滔滔:現在不拿條約成例說事,咱們不講政治、咱們講感情,你大單于就說怎麼報恩吧?

於是,單于叩頭謝罪,趕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重新抓起來,然後交漢朝法辦。

同時,匈奴方面請求漢朝能夠寬恕二王的叛逃之罪,畢竟二人曾經心慕過匈奴。

但是要多剛有多剛的王莽,根本就不搭理這茬,直接在西域諸王大會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給斬首示眾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還不算,你們匈奴不是拿宣帝時的條約說事嗎?

行,咱們現在改條約。

新條約規定,無論事漢人、烏孫人、烏桓人,以及凡是佩戴中國印綬的西域諸國人,匈奴都不能接納。

中國人亡入匈奴者,烏孫亡降匈奴者,西域諸國佩中國印綬降匈奴者,烏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從前是長城以南歸漢朝、長城以北歸匈奴,現在是無論南北皆歸漢朝。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同時,王莽的使者還將“約束封函”收回,“因收故宣帝所為約束封函還”。

“約束封函”是宣帝朝頒給匈奴的條約文本,這個文本對匈奴人有用,對漢朝人也有用,因為這是漢宣帝的聖旨,以孝治天下的宣帝子孫必須得“接旨”。

但是,王莽夠猛,直接收回,以後你們匈奴人就別再拿“約束封函”當上方寶劍了。

3.王莽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改名字

王莽改名字已經改上了癮,不僅把中原帝國的官職稱謂和郡縣名稱改了一遍,而且還要改名四夷。

匈奴這個曾經的草原霸主,必須得改。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先讓單于改名字,王莽說中國人的名字沒有超過兩個字的,你們匈奴人的名字太長,這得改。

烏珠留單于,姓“攣鞮”,名“囊知牙斯”,名字超過了兩個字,所以,必須得改。

於是,烏珠留單于忍氣吞聲地改名為“知”,去掉三個字,滿足了王莽的要求。

單于的名字改了,單于印綬上的稱謂也得改。

故印文曰“匈奴單于璽”,莽更曰“新匈奴單于章”。

王莽篡位,為了彰顯新朝威儀,便派遣王駿等六人組成的豪華使團、出訪匈奴,目的就是要給匈奴單于的印綬改名字。

璽,是皇帝、皇后和太后所佩戴的印章,即便後來放寬,但“璽”也是王者之屬,而大臣所佩印綬皆稱章或印。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次借給匈奴換印的機會,直接把匈奴單于給降格了。

漢使欺負單于不識字,以新換舊,拿回了舊的“匈奴單于璽”,然後趕緊揹著匈奴人給砸碎了。

此時的中原帝國、新莽王朝,當真沒一點大國氣度,全是小家子氣和詭伎倆。

前者訂立的新條約,已經惹惱了匈奴;此番又是改名字又是改印璽,更是火上澆油。

匈奴人終於忍無可忍。

於是,西漢帝國的最後忠臣出現了,但他不是中國人,而是匈奴人。

匈奴烏留珠單于打出了劉姓天子的旗號,我們尊拜的是劉姓皇帝,而你王莽是個什麼東西。

(單于)怒曰:“先單于受漢宣帝恩,不可負也。今天子非宣帝子孫,何以得立?”

於是,漢匈重新開打,而且這個陣仗打得非常大。

4.繼續改名字,改到匈奴不反都不行

單于相當淳樸,說打就打、絕不含糊。

於是,漢地邊境重陷水火,雁門和朔方兩郡太守和都尉被殺,邊民死傷、牲畜遭掠。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莽相當奇葩,說打就不打,而是先給單于改名字、後在國內死命折騰。

更名匈奴單于曰降奴服於。

開打之前,又給匈奴單于改了個名字,然後就是調兵遣將、籌集糧草。

議滿三十萬眾,齎三百日糧,同時十道並出,窮追匈奴,納之於丁令,因分其地,立呼韓邪十五子。

兵馬未動、謀略先行,先分封呼韓邪單于的十五個兒子,支持他們在匈奴鬧獨立。

然後,新莽王朝任命了十二名大將、一百八十名副將,還集中了三十萬大軍,號稱要十路大軍齊發草原、教訓匈奴。

再然後呢?

再然後就是籌措糧草,要籌措夠三十萬大軍吃三百天的糧草,於是北方大軍雲集、南方橫徵暴斂。

"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土地國有、均分耕地、禁買奴婢,等等舉措,都是新朝皇帝王莽的“超前”改革。

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認識:王莽是穿越時代的改革者。

但是,貧瘠的土地長不出大樹,腐敗的王朝末年也長不出人文主義的改革家。

所以,禮讚王莽之辭,可能就是我們想多了。

如果非要用一個適中的詞來解讀王莽,沒有比“奇葩”更合適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皇帝王莽的奇葩改革”,之前有過論述,可以說在“改革家”王莽的操作下,腐敗更加腐敗、大亂更加大亂,內政一塌糊塗。

中原帝國主要聚焦三件大事:一是朝堂、二是民治、三是邊地。

朝堂篡漢自立、內政奇葩改革,那麼,“改革家”王莽的邊地鐵腕又是何種風格呢?

所謂鐵腕,既要武力的鐵、也要懷柔的腕,沒有武力、草原民族則會入主中原;沒有懷柔、中原帝國便會勞民傷財。

而王莽同志的邊地政策,那當真是要多鐵有多鐵、要多硬有多硬,要多奇葩有多奇葩,不把匈奴逼成敵戰之國,便誓不罷休。

1.匈奴公主“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須卜是夫家的姓,居次是公主,雲是名字。

須卜居次雲是復株累若鞮單于和王昭君所生的女兒,後來嫁給了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須卜氏、呼衍氏、蘭氏,以及匈奴單于的攣鞮氏,是匈奴“帝國”的四大貴族姓氏。

所以,須卜居次雲既是匈奴公主,又是匈奴貴夫人。

在漢元帝時,匈奴歷經“五單于爭立”的亂戰後,分裂成南北兩部,南部呼韓邪單于率眾南遷、歸附漢朝,北部郅支單于被西域都護甘延壽和校尉陳湯擊敗擒殺。

所以,曾經的大匈奴,在漢宣帝、漢元帝時期,已經內附漢朝。

為表歸附,匈奴不僅要向長安派出質子,而且還要派婦人入侍漢帝國的皇室貴胄。

但是,具體派何人來漢入侍,西漢朝廷一般不會干預。

王莽欲悅太后以威德至盛,異於前,乃風單于令遣王昭君女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大權在握的王莽,為了能夠取悅太后王政君,非要讓王昭君的女兒須卜居次雲入侍長安。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政君

此時的匈奴烏留珠單于當然不滿意,因為須卜居次雲是先單于的女兒,還是貴族大臣的夫人,這地位太顯赫了。

但是,為了能夠取悅王莽、和親漢朝,烏留珠單于還是把須卜居次雲派往長安。

2.大漢帝國的新條約

會西域車師后王勾姑、去胡來王唐兜皆怨恨都護校尉,將妻子人民亡降匈奴。

西域的車師后王和婼羌王,因為不滿王莽在西域的胡亂折騰,於是舉眾歸附了匈奴。

按照漢匈約定,若有人從長城以南來投降匈奴,匈奴不能接受,而且還要把人送至長城要塞,交給漢朝官吏。而長城以北,匈奴就可以自己處理。

儘管有此約定和慣例,匈奴單于還是派遣使者,將這件事向大漢皇帝做了報告:臣謹已受。

單于自稱臣,已經足夠謙卑了,大漢皇帝批閱一句“知道了”,自然皆大歡喜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但是,此時執政朝堂的是王莽,這個人要多剛有多剛、要多硬有多硬。

王莽的理由是西域已經內附,也就算中國人了,所以匈奴當然不能接受。

於是,漢朝派遣使者責問單于、逼著匈奴交人。

匈奴單于拿出宣帝時的條約和先父呼韓邪單于的遺命,來跟漢使講理說法。

使者曰:“匈奴骨肉相攻,國幾絕,蒙中國大恩,危亡復續,妻子完安,累世相繼,宜有以報厚恩。”

大國上使,自是雄辯滔滔:現在不拿條約成例說事,咱們不講政治、咱們講感情,你大單于就說怎麼報恩吧?

於是,單于叩頭謝罪,趕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重新抓起來,然後交漢朝法辦。

同時,匈奴方面請求漢朝能夠寬恕二王的叛逃之罪,畢竟二人曾經心慕過匈奴。

但是要多剛有多剛的王莽,根本就不搭理這茬,直接在西域諸王大會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給斬首示眾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還不算,你們匈奴不是拿宣帝時的條約說事嗎?

行,咱們現在改條約。

新條約規定,無論事漢人、烏孫人、烏桓人,以及凡是佩戴中國印綬的西域諸國人,匈奴都不能接納。

中國人亡入匈奴者,烏孫亡降匈奴者,西域諸國佩中國印綬降匈奴者,烏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從前是長城以南歸漢朝、長城以北歸匈奴,現在是無論南北皆歸漢朝。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同時,王莽的使者還將“約束封函”收回,“因收故宣帝所為約束封函還”。

“約束封函”是宣帝朝頒給匈奴的條約文本,這個文本對匈奴人有用,對漢朝人也有用,因為這是漢宣帝的聖旨,以孝治天下的宣帝子孫必須得“接旨”。

但是,王莽夠猛,直接收回,以後你們匈奴人就別再拿“約束封函”當上方寶劍了。

3.王莽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改名字

王莽改名字已經改上了癮,不僅把中原帝國的官職稱謂和郡縣名稱改了一遍,而且還要改名四夷。

匈奴這個曾經的草原霸主,必須得改。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先讓單于改名字,王莽說中國人的名字沒有超過兩個字的,你們匈奴人的名字太長,這得改。

烏珠留單于,姓“攣鞮”,名“囊知牙斯”,名字超過了兩個字,所以,必須得改。

於是,烏珠留單于忍氣吞聲地改名為“知”,去掉三個字,滿足了王莽的要求。

單于的名字改了,單于印綬上的稱謂也得改。

故印文曰“匈奴單于璽”,莽更曰“新匈奴單于章”。

王莽篡位,為了彰顯新朝威儀,便派遣王駿等六人組成的豪華使團、出訪匈奴,目的就是要給匈奴單于的印綬改名字。

璽,是皇帝、皇后和太后所佩戴的印章,即便後來放寬,但“璽”也是王者之屬,而大臣所佩印綬皆稱章或印。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次借給匈奴換印的機會,直接把匈奴單于給降格了。

漢使欺負單于不識字,以新換舊,拿回了舊的“匈奴單于璽”,然後趕緊揹著匈奴人給砸碎了。

此時的中原帝國、新莽王朝,當真沒一點大國氣度,全是小家子氣和詭伎倆。

前者訂立的新條約,已經惹惱了匈奴;此番又是改名字又是改印璽,更是火上澆油。

匈奴人終於忍無可忍。

於是,西漢帝國的最後忠臣出現了,但他不是中國人,而是匈奴人。

匈奴烏留珠單于打出了劉姓天子的旗號,我們尊拜的是劉姓皇帝,而你王莽是個什麼東西。

(單于)怒曰:“先單于受漢宣帝恩,不可負也。今天子非宣帝子孫,何以得立?”

於是,漢匈重新開打,而且這個陣仗打得非常大。

4.繼續改名字,改到匈奴不反都不行

單于相當淳樸,說打就打、絕不含糊。

於是,漢地邊境重陷水火,雁門和朔方兩郡太守和都尉被殺,邊民死傷、牲畜遭掠。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莽相當奇葩,說打就不打,而是先給單于改名字、後在國內死命折騰。

更名匈奴單于曰降奴服於。

開打之前,又給匈奴單于改了個名字,然後就是調兵遣將、籌集糧草。

議滿三十萬眾,齎三百日糧,同時十道並出,窮追匈奴,納之於丁令,因分其地,立呼韓邪十五子。

兵馬未動、謀略先行,先分封呼韓邪單于的十五個兒子,支持他們在匈奴鬧獨立。

然後,新莽王朝任命了十二名大將、一百八十名副將,還集中了三十萬大軍,號稱要十路大軍齊發草原、教訓匈奴。

再然後呢?

再然後就是籌措糧草,要籌措夠三十萬大軍吃三百天的糧草,於是北方大軍雲集、南方橫徵暴斂。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北方雲集的大軍,無事可幹,便幹起了四處打劫的營生;南方催糧的官吏,如狼似虎,“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搞得流民四起。

吏士罷弊,數年之間,北邊虛空,野有暴骨矣。

這就是奇葩王莽的奇葩戰爭,還未傷人、便已自殘。

有兩個背景原因必須強調一下:

一是漢宣帝以來的羈縻匈奴之策非常成功,中原帝國不僅威服匈奴,而且也文服了匈奴。

二是武帝朝的窮追猛打以及連年天災,匈奴人既沒了實力也沒了狼性。

所以,我們得以見到:王莽一直硬氣任性,匈奴一直退讓遷就。

同時,還得承認,王莽的運氣著實不錯,跟他結了死仇的烏珠留單于,在漢匈正式交惡時突然死了。

"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土地國有、均分耕地、禁買奴婢,等等舉措,都是新朝皇帝王莽的“超前”改革。

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認識:王莽是穿越時代的改革者。

但是,貧瘠的土地長不出大樹,腐敗的王朝末年也長不出人文主義的改革家。

所以,禮讚王莽之辭,可能就是我們想多了。

如果非要用一個適中的詞來解讀王莽,沒有比“奇葩”更合適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皇帝王莽的奇葩改革”,之前有過論述,可以說在“改革家”王莽的操作下,腐敗更加腐敗、大亂更加大亂,內政一塌糊塗。

中原帝國主要聚焦三件大事:一是朝堂、二是民治、三是邊地。

朝堂篡漢自立、內政奇葩改革,那麼,“改革家”王莽的邊地鐵腕又是何種風格呢?

所謂鐵腕,既要武力的鐵、也要懷柔的腕,沒有武力、草原民族則會入主中原;沒有懷柔、中原帝國便會勞民傷財。

而王莽同志的邊地政策,那當真是要多鐵有多鐵、要多硬有多硬,要多奇葩有多奇葩,不把匈奴逼成敵戰之國,便誓不罷休。

1.匈奴公主“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須卜是夫家的姓,居次是公主,雲是名字。

須卜居次雲是復株累若鞮單于和王昭君所生的女兒,後來嫁給了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須卜氏、呼衍氏、蘭氏,以及匈奴單于的攣鞮氏,是匈奴“帝國”的四大貴族姓氏。

所以,須卜居次雲既是匈奴公主,又是匈奴貴夫人。

在漢元帝時,匈奴歷經“五單于爭立”的亂戰後,分裂成南北兩部,南部呼韓邪單于率眾南遷、歸附漢朝,北部郅支單于被西域都護甘延壽和校尉陳湯擊敗擒殺。

所以,曾經的大匈奴,在漢宣帝、漢元帝時期,已經內附漢朝。

為表歸附,匈奴不僅要向長安派出質子,而且還要派婦人入侍漢帝國的皇室貴胄。

但是,具體派何人來漢入侍,西漢朝廷一般不會干預。

王莽欲悅太后以威德至盛,異於前,乃風單于令遣王昭君女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大權在握的王莽,為了能夠取悅太后王政君,非要讓王昭君的女兒須卜居次雲入侍長安。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政君

此時的匈奴烏留珠單于當然不滿意,因為須卜居次雲是先單于的女兒,還是貴族大臣的夫人,這地位太顯赫了。

但是,為了能夠取悅王莽、和親漢朝,烏留珠單于還是把須卜居次雲派往長安。

2.大漢帝國的新條約

會西域車師后王勾姑、去胡來王唐兜皆怨恨都護校尉,將妻子人民亡降匈奴。

西域的車師后王和婼羌王,因為不滿王莽在西域的胡亂折騰,於是舉眾歸附了匈奴。

按照漢匈約定,若有人從長城以南來投降匈奴,匈奴不能接受,而且還要把人送至長城要塞,交給漢朝官吏。而長城以北,匈奴就可以自己處理。

儘管有此約定和慣例,匈奴單于還是派遣使者,將這件事向大漢皇帝做了報告:臣謹已受。

單于自稱臣,已經足夠謙卑了,大漢皇帝批閱一句“知道了”,自然皆大歡喜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但是,此時執政朝堂的是王莽,這個人要多剛有多剛、要多硬有多硬。

王莽的理由是西域已經內附,也就算中國人了,所以匈奴當然不能接受。

於是,漢朝派遣使者責問單于、逼著匈奴交人。

匈奴單于拿出宣帝時的條約和先父呼韓邪單于的遺命,來跟漢使講理說法。

使者曰:“匈奴骨肉相攻,國幾絕,蒙中國大恩,危亡復續,妻子完安,累世相繼,宜有以報厚恩。”

大國上使,自是雄辯滔滔:現在不拿條約成例說事,咱們不講政治、咱們講感情,你大單于就說怎麼報恩吧?

於是,單于叩頭謝罪,趕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重新抓起來,然後交漢朝法辦。

同時,匈奴方面請求漢朝能夠寬恕二王的叛逃之罪,畢竟二人曾經心慕過匈奴。

但是要多剛有多剛的王莽,根本就不搭理這茬,直接在西域諸王大會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給斬首示眾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還不算,你們匈奴不是拿宣帝時的條約說事嗎?

行,咱們現在改條約。

新條約規定,無論事漢人、烏孫人、烏桓人,以及凡是佩戴中國印綬的西域諸國人,匈奴都不能接納。

中國人亡入匈奴者,烏孫亡降匈奴者,西域諸國佩中國印綬降匈奴者,烏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從前是長城以南歸漢朝、長城以北歸匈奴,現在是無論南北皆歸漢朝。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同時,王莽的使者還將“約束封函”收回,“因收故宣帝所為約束封函還”。

“約束封函”是宣帝朝頒給匈奴的條約文本,這個文本對匈奴人有用,對漢朝人也有用,因為這是漢宣帝的聖旨,以孝治天下的宣帝子孫必須得“接旨”。

但是,王莽夠猛,直接收回,以後你們匈奴人就別再拿“約束封函”當上方寶劍了。

3.王莽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改名字

王莽改名字已經改上了癮,不僅把中原帝國的官職稱謂和郡縣名稱改了一遍,而且還要改名四夷。

匈奴這個曾經的草原霸主,必須得改。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先讓單于改名字,王莽說中國人的名字沒有超過兩個字的,你們匈奴人的名字太長,這得改。

烏珠留單于,姓“攣鞮”,名“囊知牙斯”,名字超過了兩個字,所以,必須得改。

於是,烏珠留單于忍氣吞聲地改名為“知”,去掉三個字,滿足了王莽的要求。

單于的名字改了,單于印綬上的稱謂也得改。

故印文曰“匈奴單于璽”,莽更曰“新匈奴單于章”。

王莽篡位,為了彰顯新朝威儀,便派遣王駿等六人組成的豪華使團、出訪匈奴,目的就是要給匈奴單于的印綬改名字。

璽,是皇帝、皇后和太后所佩戴的印章,即便後來放寬,但“璽”也是王者之屬,而大臣所佩印綬皆稱章或印。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次借給匈奴換印的機會,直接把匈奴單于給降格了。

漢使欺負單于不識字,以新換舊,拿回了舊的“匈奴單于璽”,然後趕緊揹著匈奴人給砸碎了。

此時的中原帝國、新莽王朝,當真沒一點大國氣度,全是小家子氣和詭伎倆。

前者訂立的新條約,已經惹惱了匈奴;此番又是改名字又是改印璽,更是火上澆油。

匈奴人終於忍無可忍。

於是,西漢帝國的最後忠臣出現了,但他不是中國人,而是匈奴人。

匈奴烏留珠單于打出了劉姓天子的旗號,我們尊拜的是劉姓皇帝,而你王莽是個什麼東西。

(單于)怒曰:“先單于受漢宣帝恩,不可負也。今天子非宣帝子孫,何以得立?”

於是,漢匈重新開打,而且這個陣仗打得非常大。

4.繼續改名字,改到匈奴不反都不行

單于相當淳樸,說打就打、絕不含糊。

於是,漢地邊境重陷水火,雁門和朔方兩郡太守和都尉被殺,邊民死傷、牲畜遭掠。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莽相當奇葩,說打就不打,而是先給單于改名字、後在國內死命折騰。

更名匈奴單于曰降奴服於。

開打之前,又給匈奴單于改了個名字,然後就是調兵遣將、籌集糧草。

議滿三十萬眾,齎三百日糧,同時十道並出,窮追匈奴,納之於丁令,因分其地,立呼韓邪十五子。

兵馬未動、謀略先行,先分封呼韓邪單于的十五個兒子,支持他們在匈奴鬧獨立。

然後,新莽王朝任命了十二名大將、一百八十名副將,還集中了三十萬大軍,號稱要十路大軍齊發草原、教訓匈奴。

再然後呢?

再然後就是籌措糧草,要籌措夠三十萬大軍吃三百天的糧草,於是北方大軍雲集、南方橫徵暴斂。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北方雲集的大軍,無事可幹,便幹起了四處打劫的營生;南方催糧的官吏,如狼似虎,“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搞得流民四起。

吏士罷弊,數年之間,北邊虛空,野有暴骨矣。

這就是奇葩王莽的奇葩戰爭,還未傷人、便已自殘。

有兩個背景原因必須強調一下:

一是漢宣帝以來的羈縻匈奴之策非常成功,中原帝國不僅威服匈奴,而且也文服了匈奴。

二是武帝朝的窮追猛打以及連年天災,匈奴人既沒了實力也沒了狼性。

所以,我們得以見到:王莽一直硬氣任性,匈奴一直退讓遷就。

同時,還得承認,王莽的運氣著實不錯,跟他結了死仇的烏珠留單于,在漢匈正式交惡時突然死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烏珠留單于立二十一歲,建國五年死。匈奴用事大臣右骨都侯須卜當,即王昭君女伊墨居次雲之婿也。

烏珠留單于死了,而執政大臣是王昭君的女婿右骨都侯須卜當,所以“親漢和親派”掌控了單于王庭,於是匈奴單方面求和、再約和親。

這是一個好徵兆,把中國折騰了半死的王莽終於有了臺階,可以不必再屯兵籌糧了。

單于盡收四人及手殺校尉刁護賊芝音妻子以下二十七人,皆械檻付使者,遣廚唯姑夕王富等四十人送歙、颯。莽作焚如之刑,燒殺陳良等,罷諸將率屯兵。

匈奴的新單于很給面子,把投降至匈奴的降將降吏全部抓起來,然後交給此時的莽新朝廷。

"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土地國有、均分耕地、禁買奴婢,等等舉措,都是新朝皇帝王莽的“超前”改革。

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認識:王莽是穿越時代的改革者。

但是,貧瘠的土地長不出大樹,腐敗的王朝末年也長不出人文主義的改革家。

所以,禮讚王莽之辭,可能就是我們想多了。

如果非要用一個適中的詞來解讀王莽,沒有比“奇葩”更合適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皇帝王莽的奇葩改革”,之前有過論述,可以說在“改革家”王莽的操作下,腐敗更加腐敗、大亂更加大亂,內政一塌糊塗。

中原帝國主要聚焦三件大事:一是朝堂、二是民治、三是邊地。

朝堂篡漢自立、內政奇葩改革,那麼,“改革家”王莽的邊地鐵腕又是何種風格呢?

所謂鐵腕,既要武力的鐵、也要懷柔的腕,沒有武力、草原民族則會入主中原;沒有懷柔、中原帝國便會勞民傷財。

而王莽同志的邊地政策,那當真是要多鐵有多鐵、要多硬有多硬,要多奇葩有多奇葩,不把匈奴逼成敵戰之國,便誓不罷休。

1.匈奴公主“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須卜是夫家的姓,居次是公主,雲是名字。

須卜居次雲是復株累若鞮單于和王昭君所生的女兒,後來嫁給了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須卜氏、呼衍氏、蘭氏,以及匈奴單于的攣鞮氏,是匈奴“帝國”的四大貴族姓氏。

所以,須卜居次雲既是匈奴公主,又是匈奴貴夫人。

在漢元帝時,匈奴歷經“五單于爭立”的亂戰後,分裂成南北兩部,南部呼韓邪單于率眾南遷、歸附漢朝,北部郅支單于被西域都護甘延壽和校尉陳湯擊敗擒殺。

所以,曾經的大匈奴,在漢宣帝、漢元帝時期,已經內附漢朝。

為表歸附,匈奴不僅要向長安派出質子,而且還要派婦人入侍漢帝國的皇室貴胄。

但是,具體派何人來漢入侍,西漢朝廷一般不會干預。

王莽欲悅太后以威德至盛,異於前,乃風單于令遣王昭君女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大權在握的王莽,為了能夠取悅太后王政君,非要讓王昭君的女兒須卜居次雲入侍長安。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政君

此時的匈奴烏留珠單于當然不滿意,因為須卜居次雲是先單于的女兒,還是貴族大臣的夫人,這地位太顯赫了。

但是,為了能夠取悅王莽、和親漢朝,烏留珠單于還是把須卜居次雲派往長安。

2.大漢帝國的新條約

會西域車師后王勾姑、去胡來王唐兜皆怨恨都護校尉,將妻子人民亡降匈奴。

西域的車師后王和婼羌王,因為不滿王莽在西域的胡亂折騰,於是舉眾歸附了匈奴。

按照漢匈約定,若有人從長城以南來投降匈奴,匈奴不能接受,而且還要把人送至長城要塞,交給漢朝官吏。而長城以北,匈奴就可以自己處理。

儘管有此約定和慣例,匈奴單于還是派遣使者,將這件事向大漢皇帝做了報告:臣謹已受。

單于自稱臣,已經足夠謙卑了,大漢皇帝批閱一句“知道了”,自然皆大歡喜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但是,此時執政朝堂的是王莽,這個人要多剛有多剛、要多硬有多硬。

王莽的理由是西域已經內附,也就算中國人了,所以匈奴當然不能接受。

於是,漢朝派遣使者責問單于、逼著匈奴交人。

匈奴單于拿出宣帝時的條約和先父呼韓邪單于的遺命,來跟漢使講理說法。

使者曰:“匈奴骨肉相攻,國幾絕,蒙中國大恩,危亡復續,妻子完安,累世相繼,宜有以報厚恩。”

大國上使,自是雄辯滔滔:現在不拿條約成例說事,咱們不講政治、咱們講感情,你大單于就說怎麼報恩吧?

於是,單于叩頭謝罪,趕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重新抓起來,然後交漢朝法辦。

同時,匈奴方面請求漢朝能夠寬恕二王的叛逃之罪,畢竟二人曾經心慕過匈奴。

但是要多剛有多剛的王莽,根本就不搭理這茬,直接在西域諸王大會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給斬首示眾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還不算,你們匈奴不是拿宣帝時的條約說事嗎?

行,咱們現在改條約。

新條約規定,無論事漢人、烏孫人、烏桓人,以及凡是佩戴中國印綬的西域諸國人,匈奴都不能接納。

中國人亡入匈奴者,烏孫亡降匈奴者,西域諸國佩中國印綬降匈奴者,烏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從前是長城以南歸漢朝、長城以北歸匈奴,現在是無論南北皆歸漢朝。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同時,王莽的使者還將“約束封函”收回,“因收故宣帝所為約束封函還”。

“約束封函”是宣帝朝頒給匈奴的條約文本,這個文本對匈奴人有用,對漢朝人也有用,因為這是漢宣帝的聖旨,以孝治天下的宣帝子孫必須得“接旨”。

但是,王莽夠猛,直接收回,以後你們匈奴人就別再拿“約束封函”當上方寶劍了。

3.王莽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改名字

王莽改名字已經改上了癮,不僅把中原帝國的官職稱謂和郡縣名稱改了一遍,而且還要改名四夷。

匈奴這個曾經的草原霸主,必須得改。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先讓單于改名字,王莽說中國人的名字沒有超過兩個字的,你們匈奴人的名字太長,這得改。

烏珠留單于,姓“攣鞮”,名“囊知牙斯”,名字超過了兩個字,所以,必須得改。

於是,烏珠留單于忍氣吞聲地改名為“知”,去掉三個字,滿足了王莽的要求。

單于的名字改了,單于印綬上的稱謂也得改。

故印文曰“匈奴單于璽”,莽更曰“新匈奴單于章”。

王莽篡位,為了彰顯新朝威儀,便派遣王駿等六人組成的豪華使團、出訪匈奴,目的就是要給匈奴單于的印綬改名字。

璽,是皇帝、皇后和太后所佩戴的印章,即便後來放寬,但“璽”也是王者之屬,而大臣所佩印綬皆稱章或印。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次借給匈奴換印的機會,直接把匈奴單于給降格了。

漢使欺負單于不識字,以新換舊,拿回了舊的“匈奴單于璽”,然後趕緊揹著匈奴人給砸碎了。

此時的中原帝國、新莽王朝,當真沒一點大國氣度,全是小家子氣和詭伎倆。

前者訂立的新條約,已經惹惱了匈奴;此番又是改名字又是改印璽,更是火上澆油。

匈奴人終於忍無可忍。

於是,西漢帝國的最後忠臣出現了,但他不是中國人,而是匈奴人。

匈奴烏留珠單于打出了劉姓天子的旗號,我們尊拜的是劉姓皇帝,而你王莽是個什麼東西。

(單于)怒曰:“先單于受漢宣帝恩,不可負也。今天子非宣帝子孫,何以得立?”

於是,漢匈重新開打,而且這個陣仗打得非常大。

4.繼續改名字,改到匈奴不反都不行

單于相當淳樸,說打就打、絕不含糊。

於是,漢地邊境重陷水火,雁門和朔方兩郡太守和都尉被殺,邊民死傷、牲畜遭掠。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莽相當奇葩,說打就不打,而是先給單于改名字、後在國內死命折騰。

更名匈奴單于曰降奴服於。

開打之前,又給匈奴單于改了個名字,然後就是調兵遣將、籌集糧草。

議滿三十萬眾,齎三百日糧,同時十道並出,窮追匈奴,納之於丁令,因分其地,立呼韓邪十五子。

兵馬未動、謀略先行,先分封呼韓邪單于的十五個兒子,支持他們在匈奴鬧獨立。

然後,新莽王朝任命了十二名大將、一百八十名副將,還集中了三十萬大軍,號稱要十路大軍齊發草原、教訓匈奴。

再然後呢?

再然後就是籌措糧草,要籌措夠三十萬大軍吃三百天的糧草,於是北方大軍雲集、南方橫徵暴斂。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北方雲集的大軍,無事可幹,便幹起了四處打劫的營生;南方催糧的官吏,如狼似虎,“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搞得流民四起。

吏士罷弊,數年之間,北邊虛空,野有暴骨矣。

這就是奇葩王莽的奇葩戰爭,還未傷人、便已自殘。

有兩個背景原因必須強調一下:

一是漢宣帝以來的羈縻匈奴之策非常成功,中原帝國不僅威服匈奴,而且也文服了匈奴。

二是武帝朝的窮追猛打以及連年天災,匈奴人既沒了實力也沒了狼性。

所以,我們得以見到:王莽一直硬氣任性,匈奴一直退讓遷就。

同時,還得承認,王莽的運氣著實不錯,跟他結了死仇的烏珠留單于,在漢匈正式交惡時突然死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烏珠留單于立二十一歲,建國五年死。匈奴用事大臣右骨都侯須卜當,即王昭君女伊墨居次雲之婿也。

烏珠留單于死了,而執政大臣是王昭君的女婿右骨都侯須卜當,所以“親漢和親派”掌控了單于王庭,於是匈奴單方面求和、再約和親。

這是一個好徵兆,把中國折騰了半死的王莽終於有了臺階,可以不必再屯兵籌糧了。

單于盡收四人及手殺校尉刁護賊芝音妻子以下二十七人,皆械檻付使者,遣廚唯姑夕王富等四十人送歙、颯。莽作焚如之刑,燒殺陳良等,罷諸將率屯兵。

匈奴的新單于很給面子,把投降至匈奴的降將降吏全部抓起來,然後交給此時的莽新朝廷。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而王莽也當真是毫不客氣,法外增刑,把這些人全部燒死。

叛徒著實可恨,但新莽王朝的這些叛徒真心叫人恨不起來,若不是王莽篡漢自立、若不是王莽折騰邊地,這些人可能還在為大漢守邊。

本來已經一切向好的漢匈關係,這時候,又遭遇了王莽改名字。

王莽對於改名字這件事不但情有獨鍾而且情比金堅。

他還要給匈奴人改名字。

多遺單于金珍,因諭說改其號,號匈奴曰“恭奴”,單于曰“善於”,賜印綬。

匈奴人已經摸準了王莽的脈,所以也就不再鬧騰了。

中原皇帝不是就喜歡改名字嗎?

行,只要你給錢,那我們就改。

5.至死方休的各種騷操作

呼韓邪單于之後的幾任匈奴單于,應該是真心歸漢,所以漢匈邊境才能幾十年不見烽火。

"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土地國有、均分耕地、禁買奴婢,等等舉措,都是新朝皇帝王莽的“超前”改革。

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認識:王莽是穿越時代的改革者。

但是,貧瘠的土地長不出大樹,腐敗的王朝末年也長不出人文主義的改革家。

所以,禮讚王莽之辭,可能就是我們想多了。

如果非要用一個適中的詞來解讀王莽,沒有比“奇葩”更合適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皇帝王莽的奇葩改革”,之前有過論述,可以說在“改革家”王莽的操作下,腐敗更加腐敗、大亂更加大亂,內政一塌糊塗。

中原帝國主要聚焦三件大事:一是朝堂、二是民治、三是邊地。

朝堂篡漢自立、內政奇葩改革,那麼,“改革家”王莽的邊地鐵腕又是何種風格呢?

所謂鐵腕,既要武力的鐵、也要懷柔的腕,沒有武力、草原民族則會入主中原;沒有懷柔、中原帝國便會勞民傷財。

而王莽同志的邊地政策,那當真是要多鐵有多鐵、要多硬有多硬,要多奇葩有多奇葩,不把匈奴逼成敵戰之國,便誓不罷休。

1.匈奴公主“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須卜是夫家的姓,居次是公主,雲是名字。

須卜居次雲是復株累若鞮單于和王昭君所生的女兒,後來嫁給了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須卜氏、呼衍氏、蘭氏,以及匈奴單于的攣鞮氏,是匈奴“帝國”的四大貴族姓氏。

所以,須卜居次雲既是匈奴公主,又是匈奴貴夫人。

在漢元帝時,匈奴歷經“五單于爭立”的亂戰後,分裂成南北兩部,南部呼韓邪單于率眾南遷、歸附漢朝,北部郅支單于被西域都護甘延壽和校尉陳湯擊敗擒殺。

所以,曾經的大匈奴,在漢宣帝、漢元帝時期,已經內附漢朝。

為表歸附,匈奴不僅要向長安派出質子,而且還要派婦人入侍漢帝國的皇室貴胄。

但是,具體派何人來漢入侍,西漢朝廷一般不會干預。

王莽欲悅太后以威德至盛,異於前,乃風單于令遣王昭君女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大權在握的王莽,為了能夠取悅太后王政君,非要讓王昭君的女兒須卜居次雲入侍長安。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政君

此時的匈奴烏留珠單于當然不滿意,因為須卜居次雲是先單于的女兒,還是貴族大臣的夫人,這地位太顯赫了。

但是,為了能夠取悅王莽、和親漢朝,烏留珠單于還是把須卜居次雲派往長安。

2.大漢帝國的新條約

會西域車師后王勾姑、去胡來王唐兜皆怨恨都護校尉,將妻子人民亡降匈奴。

西域的車師后王和婼羌王,因為不滿王莽在西域的胡亂折騰,於是舉眾歸附了匈奴。

按照漢匈約定,若有人從長城以南來投降匈奴,匈奴不能接受,而且還要把人送至長城要塞,交給漢朝官吏。而長城以北,匈奴就可以自己處理。

儘管有此約定和慣例,匈奴單于還是派遣使者,將這件事向大漢皇帝做了報告:臣謹已受。

單于自稱臣,已經足夠謙卑了,大漢皇帝批閱一句“知道了”,自然皆大歡喜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但是,此時執政朝堂的是王莽,這個人要多剛有多剛、要多硬有多硬。

王莽的理由是西域已經內附,也就算中國人了,所以匈奴當然不能接受。

於是,漢朝派遣使者責問單于、逼著匈奴交人。

匈奴單于拿出宣帝時的條約和先父呼韓邪單于的遺命,來跟漢使講理說法。

使者曰:“匈奴骨肉相攻,國幾絕,蒙中國大恩,危亡復續,妻子完安,累世相繼,宜有以報厚恩。”

大國上使,自是雄辯滔滔:現在不拿條約成例說事,咱們不講政治、咱們講感情,你大單于就說怎麼報恩吧?

於是,單于叩頭謝罪,趕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重新抓起來,然後交漢朝法辦。

同時,匈奴方面請求漢朝能夠寬恕二王的叛逃之罪,畢竟二人曾經心慕過匈奴。

但是要多剛有多剛的王莽,根本就不搭理這茬,直接在西域諸王大會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給斬首示眾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還不算,你們匈奴不是拿宣帝時的條約說事嗎?

行,咱們現在改條約。

新條約規定,無論事漢人、烏孫人、烏桓人,以及凡是佩戴中國印綬的西域諸國人,匈奴都不能接納。

中國人亡入匈奴者,烏孫亡降匈奴者,西域諸國佩中國印綬降匈奴者,烏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從前是長城以南歸漢朝、長城以北歸匈奴,現在是無論南北皆歸漢朝。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同時,王莽的使者還將“約束封函”收回,“因收故宣帝所為約束封函還”。

“約束封函”是宣帝朝頒給匈奴的條約文本,這個文本對匈奴人有用,對漢朝人也有用,因為這是漢宣帝的聖旨,以孝治天下的宣帝子孫必須得“接旨”。

但是,王莽夠猛,直接收回,以後你們匈奴人就別再拿“約束封函”當上方寶劍了。

3.王莽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改名字

王莽改名字已經改上了癮,不僅把中原帝國的官職稱謂和郡縣名稱改了一遍,而且還要改名四夷。

匈奴這個曾經的草原霸主,必須得改。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先讓單于改名字,王莽說中國人的名字沒有超過兩個字的,你們匈奴人的名字太長,這得改。

烏珠留單于,姓“攣鞮”,名“囊知牙斯”,名字超過了兩個字,所以,必須得改。

於是,烏珠留單于忍氣吞聲地改名為“知”,去掉三個字,滿足了王莽的要求。

單于的名字改了,單于印綬上的稱謂也得改。

故印文曰“匈奴單于璽”,莽更曰“新匈奴單于章”。

王莽篡位,為了彰顯新朝威儀,便派遣王駿等六人組成的豪華使團、出訪匈奴,目的就是要給匈奴單于的印綬改名字。

璽,是皇帝、皇后和太后所佩戴的印章,即便後來放寬,但“璽”也是王者之屬,而大臣所佩印綬皆稱章或印。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次借給匈奴換印的機會,直接把匈奴單于給降格了。

漢使欺負單于不識字,以新換舊,拿回了舊的“匈奴單于璽”,然後趕緊揹著匈奴人給砸碎了。

此時的中原帝國、新莽王朝,當真沒一點大國氣度,全是小家子氣和詭伎倆。

前者訂立的新條約,已經惹惱了匈奴;此番又是改名字又是改印璽,更是火上澆油。

匈奴人終於忍無可忍。

於是,西漢帝國的最後忠臣出現了,但他不是中國人,而是匈奴人。

匈奴烏留珠單于打出了劉姓天子的旗號,我們尊拜的是劉姓皇帝,而你王莽是個什麼東西。

(單于)怒曰:“先單于受漢宣帝恩,不可負也。今天子非宣帝子孫,何以得立?”

於是,漢匈重新開打,而且這個陣仗打得非常大。

4.繼續改名字,改到匈奴不反都不行

單于相當淳樸,說打就打、絕不含糊。

於是,漢地邊境重陷水火,雁門和朔方兩郡太守和都尉被殺,邊民死傷、牲畜遭掠。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莽相當奇葩,說打就不打,而是先給單于改名字、後在國內死命折騰。

更名匈奴單于曰降奴服於。

開打之前,又給匈奴單于改了個名字,然後就是調兵遣將、籌集糧草。

議滿三十萬眾,齎三百日糧,同時十道並出,窮追匈奴,納之於丁令,因分其地,立呼韓邪十五子。

兵馬未動、謀略先行,先分封呼韓邪單于的十五個兒子,支持他們在匈奴鬧獨立。

然後,新莽王朝任命了十二名大將、一百八十名副將,還集中了三十萬大軍,號稱要十路大軍齊發草原、教訓匈奴。

再然後呢?

再然後就是籌措糧草,要籌措夠三十萬大軍吃三百天的糧草,於是北方大軍雲集、南方橫徵暴斂。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北方雲集的大軍,無事可幹,便幹起了四處打劫的營生;南方催糧的官吏,如狼似虎,“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搞得流民四起。

吏士罷弊,數年之間,北邊虛空,野有暴骨矣。

這就是奇葩王莽的奇葩戰爭,還未傷人、便已自殘。

有兩個背景原因必須強調一下:

一是漢宣帝以來的羈縻匈奴之策非常成功,中原帝國不僅威服匈奴,而且也文服了匈奴。

二是武帝朝的窮追猛打以及連年天災,匈奴人既沒了實力也沒了狼性。

所以,我們得以見到:王莽一直硬氣任性,匈奴一直退讓遷就。

同時,還得承認,王莽的運氣著實不錯,跟他結了死仇的烏珠留單于,在漢匈正式交惡時突然死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烏珠留單于立二十一歲,建國五年死。匈奴用事大臣右骨都侯須卜當,即王昭君女伊墨居次雲之婿也。

烏珠留單于死了,而執政大臣是王昭君的女婿右骨都侯須卜當,所以“親漢和親派”掌控了單于王庭,於是匈奴單方面求和、再約和親。

這是一個好徵兆,把中國折騰了半死的王莽終於有了臺階,可以不必再屯兵籌糧了。

單于盡收四人及手殺校尉刁護賊芝音妻子以下二十七人,皆械檻付使者,遣廚唯姑夕王富等四十人送歙、颯。莽作焚如之刑,燒殺陳良等,罷諸將率屯兵。

匈奴的新單于很給面子,把投降至匈奴的降將降吏全部抓起來,然後交給此時的莽新朝廷。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而王莽也當真是毫不客氣,法外增刑,把這些人全部燒死。

叛徒著實可恨,但新莽王朝的這些叛徒真心叫人恨不起來,若不是王莽篡漢自立、若不是王莽折騰邊地,這些人可能還在為大漢守邊。

本來已經一切向好的漢匈關係,這時候,又遭遇了王莽改名字。

王莽對於改名字這件事不但情有獨鍾而且情比金堅。

他還要給匈奴人改名字。

多遺單于金珍,因諭說改其號,號匈奴曰“恭奴”,單于曰“善於”,賜印綬。

匈奴人已經摸準了王莽的脈,所以也就不再鬧騰了。

中原皇帝不是就喜歡改名字嗎?

行,只要你給錢,那我們就改。

5.至死方休的各種騷操作

呼韓邪單于之後的幾任匈奴單于,應該是真心歸漢,所以漢匈邊境才能幾十年不見烽火。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呼韓邪單于

為仰慕漢朝,呼韓邪單于之後的六任單于皆在“單于”之前加上“若鞮”二字,如復株累若鞮單于、搜諧若鞮單于 、車牙若鞮單于、烏珠留若鞮單于 。

“若鞮”二字是孝的意思,因為漢朝皇帝的諡號皆稱孝武皇帝、孝宣皇帝、孝元皇帝,所以匈奴人也有樣學樣。

匈奴謂孝曰“若鞮”。自呼韓邪後,與漢親密,見漢諡帝為孝”,慕之,故皆為“若鞮”。

可以說,宣元以來的匈奴,不僅是被漢帝國武力征服了,而且已經在心理和文化上被征服了,他們逐漸認同了中原帝國的統治。

所以,奇葩王莽如此折騰,匈奴人能夠一忍再忍,有實力不濟的因素,但更有仰慕認同的因素。

但是,王莽的各種騷操作,著實無下限,為了讓匈奴人改名字就賄賂匈奴單于。

"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土地國有、均分耕地、禁買奴婢,等等舉措,都是新朝皇帝王莽的“超前”改革。

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認識:王莽是穿越時代的改革者。

但是,貧瘠的土地長不出大樹,腐敗的王朝末年也長不出人文主義的改革家。

所以,禮讚王莽之辭,可能就是我們想多了。

如果非要用一個適中的詞來解讀王莽,沒有比“奇葩”更合適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皇帝王莽的奇葩改革”,之前有過論述,可以說在“改革家”王莽的操作下,腐敗更加腐敗、大亂更加大亂,內政一塌糊塗。

中原帝國主要聚焦三件大事:一是朝堂、二是民治、三是邊地。

朝堂篡漢自立、內政奇葩改革,那麼,“改革家”王莽的邊地鐵腕又是何種風格呢?

所謂鐵腕,既要武力的鐵、也要懷柔的腕,沒有武力、草原民族則會入主中原;沒有懷柔、中原帝國便會勞民傷財。

而王莽同志的邊地政策,那當真是要多鐵有多鐵、要多硬有多硬,要多奇葩有多奇葩,不把匈奴逼成敵戰之國,便誓不罷休。

1.匈奴公主“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須卜是夫家的姓,居次是公主,雲是名字。

須卜居次雲是復株累若鞮單于和王昭君所生的女兒,後來嫁給了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須卜氏、呼衍氏、蘭氏,以及匈奴單于的攣鞮氏,是匈奴“帝國”的四大貴族姓氏。

所以,須卜居次雲既是匈奴公主,又是匈奴貴夫人。

在漢元帝時,匈奴歷經“五單于爭立”的亂戰後,分裂成南北兩部,南部呼韓邪單于率眾南遷、歸附漢朝,北部郅支單于被西域都護甘延壽和校尉陳湯擊敗擒殺。

所以,曾經的大匈奴,在漢宣帝、漢元帝時期,已經內附漢朝。

為表歸附,匈奴不僅要向長安派出質子,而且還要派婦人入侍漢帝國的皇室貴胄。

但是,具體派何人來漢入侍,西漢朝廷一般不會干預。

王莽欲悅太后以威德至盛,異於前,乃風單于令遣王昭君女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大權在握的王莽,為了能夠取悅太后王政君,非要讓王昭君的女兒須卜居次雲入侍長安。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政君

此時的匈奴烏留珠單于當然不滿意,因為須卜居次雲是先單于的女兒,還是貴族大臣的夫人,這地位太顯赫了。

但是,為了能夠取悅王莽、和親漢朝,烏留珠單于還是把須卜居次雲派往長安。

2.大漢帝國的新條約

會西域車師后王勾姑、去胡來王唐兜皆怨恨都護校尉,將妻子人民亡降匈奴。

西域的車師后王和婼羌王,因為不滿王莽在西域的胡亂折騰,於是舉眾歸附了匈奴。

按照漢匈約定,若有人從長城以南來投降匈奴,匈奴不能接受,而且還要把人送至長城要塞,交給漢朝官吏。而長城以北,匈奴就可以自己處理。

儘管有此約定和慣例,匈奴單于還是派遣使者,將這件事向大漢皇帝做了報告:臣謹已受。

單于自稱臣,已經足夠謙卑了,大漢皇帝批閱一句“知道了”,自然皆大歡喜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但是,此時執政朝堂的是王莽,這個人要多剛有多剛、要多硬有多硬。

王莽的理由是西域已經內附,也就算中國人了,所以匈奴當然不能接受。

於是,漢朝派遣使者責問單于、逼著匈奴交人。

匈奴單于拿出宣帝時的條約和先父呼韓邪單于的遺命,來跟漢使講理說法。

使者曰:“匈奴骨肉相攻,國幾絕,蒙中國大恩,危亡復續,妻子完安,累世相繼,宜有以報厚恩。”

大國上使,自是雄辯滔滔:現在不拿條約成例說事,咱們不講政治、咱們講感情,你大單于就說怎麼報恩吧?

於是,單于叩頭謝罪,趕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重新抓起來,然後交漢朝法辦。

同時,匈奴方面請求漢朝能夠寬恕二王的叛逃之罪,畢竟二人曾經心慕過匈奴。

但是要多剛有多剛的王莽,根本就不搭理這茬,直接在西域諸王大會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給斬首示眾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還不算,你們匈奴不是拿宣帝時的條約說事嗎?

行,咱們現在改條約。

新條約規定,無論事漢人、烏孫人、烏桓人,以及凡是佩戴中國印綬的西域諸國人,匈奴都不能接納。

中國人亡入匈奴者,烏孫亡降匈奴者,西域諸國佩中國印綬降匈奴者,烏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從前是長城以南歸漢朝、長城以北歸匈奴,現在是無論南北皆歸漢朝。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同時,王莽的使者還將“約束封函”收回,“因收故宣帝所為約束封函還”。

“約束封函”是宣帝朝頒給匈奴的條約文本,這個文本對匈奴人有用,對漢朝人也有用,因為這是漢宣帝的聖旨,以孝治天下的宣帝子孫必須得“接旨”。

但是,王莽夠猛,直接收回,以後你們匈奴人就別再拿“約束封函”當上方寶劍了。

3.王莽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改名字

王莽改名字已經改上了癮,不僅把中原帝國的官職稱謂和郡縣名稱改了一遍,而且還要改名四夷。

匈奴這個曾經的草原霸主,必須得改。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先讓單于改名字,王莽說中國人的名字沒有超過兩個字的,你們匈奴人的名字太長,這得改。

烏珠留單于,姓“攣鞮”,名“囊知牙斯”,名字超過了兩個字,所以,必須得改。

於是,烏珠留單于忍氣吞聲地改名為“知”,去掉三個字,滿足了王莽的要求。

單于的名字改了,單于印綬上的稱謂也得改。

故印文曰“匈奴單于璽”,莽更曰“新匈奴單于章”。

王莽篡位,為了彰顯新朝威儀,便派遣王駿等六人組成的豪華使團、出訪匈奴,目的就是要給匈奴單于的印綬改名字。

璽,是皇帝、皇后和太后所佩戴的印章,即便後來放寬,但“璽”也是王者之屬,而大臣所佩印綬皆稱章或印。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次借給匈奴換印的機會,直接把匈奴單于給降格了。

漢使欺負單于不識字,以新換舊,拿回了舊的“匈奴單于璽”,然後趕緊揹著匈奴人給砸碎了。

此時的中原帝國、新莽王朝,當真沒一點大國氣度,全是小家子氣和詭伎倆。

前者訂立的新條約,已經惹惱了匈奴;此番又是改名字又是改印璽,更是火上澆油。

匈奴人終於忍無可忍。

於是,西漢帝國的最後忠臣出現了,但他不是中國人,而是匈奴人。

匈奴烏留珠單于打出了劉姓天子的旗號,我們尊拜的是劉姓皇帝,而你王莽是個什麼東西。

(單于)怒曰:“先單于受漢宣帝恩,不可負也。今天子非宣帝子孫,何以得立?”

於是,漢匈重新開打,而且這個陣仗打得非常大。

4.繼續改名字,改到匈奴不反都不行

單于相當淳樸,說打就打、絕不含糊。

於是,漢地邊境重陷水火,雁門和朔方兩郡太守和都尉被殺,邊民死傷、牲畜遭掠。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莽相當奇葩,說打就不打,而是先給單于改名字、後在國內死命折騰。

更名匈奴單于曰降奴服於。

開打之前,又給匈奴單于改了個名字,然後就是調兵遣將、籌集糧草。

議滿三十萬眾,齎三百日糧,同時十道並出,窮追匈奴,納之於丁令,因分其地,立呼韓邪十五子。

兵馬未動、謀略先行,先分封呼韓邪單于的十五個兒子,支持他們在匈奴鬧獨立。

然後,新莽王朝任命了十二名大將、一百八十名副將,還集中了三十萬大軍,號稱要十路大軍齊發草原、教訓匈奴。

再然後呢?

再然後就是籌措糧草,要籌措夠三十萬大軍吃三百天的糧草,於是北方大軍雲集、南方橫徵暴斂。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北方雲集的大軍,無事可幹,便幹起了四處打劫的營生;南方催糧的官吏,如狼似虎,“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搞得流民四起。

吏士罷弊,數年之間,北邊虛空,野有暴骨矣。

這就是奇葩王莽的奇葩戰爭,還未傷人、便已自殘。

有兩個背景原因必須強調一下:

一是漢宣帝以來的羈縻匈奴之策非常成功,中原帝國不僅威服匈奴,而且也文服了匈奴。

二是武帝朝的窮追猛打以及連年天災,匈奴人既沒了實力也沒了狼性。

所以,我們得以見到:王莽一直硬氣任性,匈奴一直退讓遷就。

同時,還得承認,王莽的運氣著實不錯,跟他結了死仇的烏珠留單于,在漢匈正式交惡時突然死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烏珠留單于立二十一歲,建國五年死。匈奴用事大臣右骨都侯須卜當,即王昭君女伊墨居次雲之婿也。

烏珠留單于死了,而執政大臣是王昭君的女婿右骨都侯須卜當,所以“親漢和親派”掌控了單于王庭,於是匈奴單方面求和、再約和親。

這是一個好徵兆,把中國折騰了半死的王莽終於有了臺階,可以不必再屯兵籌糧了。

單于盡收四人及手殺校尉刁護賊芝音妻子以下二十七人,皆械檻付使者,遣廚唯姑夕王富等四十人送歙、颯。莽作焚如之刑,燒殺陳良等,罷諸將率屯兵。

匈奴的新單于很給面子,把投降至匈奴的降將降吏全部抓起來,然後交給此時的莽新朝廷。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而王莽也當真是毫不客氣,法外增刑,把這些人全部燒死。

叛徒著實可恨,但新莽王朝的這些叛徒真心叫人恨不起來,若不是王莽篡漢自立、若不是王莽折騰邊地,這些人可能還在為大漢守邊。

本來已經一切向好的漢匈關係,這時候,又遭遇了王莽改名字。

王莽對於改名字這件事不但情有獨鍾而且情比金堅。

他還要給匈奴人改名字。

多遺單于金珍,因諭說改其號,號匈奴曰“恭奴”,單于曰“善於”,賜印綬。

匈奴人已經摸準了王莽的脈,所以也就不再鬧騰了。

中原皇帝不是就喜歡改名字嗎?

行,只要你給錢,那我們就改。

5.至死方休的各種騷操作

呼韓邪單于之後的幾任匈奴單于,應該是真心歸漢,所以漢匈邊境才能幾十年不見烽火。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呼韓邪單于

為仰慕漢朝,呼韓邪單于之後的六任單于皆在“單于”之前加上“若鞮”二字,如復株累若鞮單于、搜諧若鞮單于 、車牙若鞮單于、烏珠留若鞮單于 。

“若鞮”二字是孝的意思,因為漢朝皇帝的諡號皆稱孝武皇帝、孝宣皇帝、孝元皇帝,所以匈奴人也有樣學樣。

匈奴謂孝曰“若鞮”。自呼韓邪後,與漢親密,見漢諡帝為孝”,慕之,故皆為“若鞮”。

可以說,宣元以來的匈奴,不僅是被漢帝國武力征服了,而且已經在心理和文化上被征服了,他們逐漸認同了中原帝國的統治。

所以,奇葩王莽如此折騰,匈奴人能夠一忍再忍,有實力不濟的因素,但更有仰慕認同的因素。

但是,王莽的各種騷操作,著實無下限,為了讓匈奴人改名字就賄賂匈奴單于。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行賄

君王之交、國家之交,都已使上了“潛規則”這麼沒起子的手段。

匈奴人還怎麼在仰慕中國、還怎麼在認同華夏。

既然你沒起子、既然你沒下限,那就別怪我們有樣學樣。

所以,錢照拿、名可改,但條約就不必守,於是漢匈邊境再又烽火連年。

單于貪莽金幣,故曲聽之,然寇盜如故。

漢匈之間,已無道義可講,而只有賄賂和被賄賂、劫掠和被劫掠。

匈奴單于知死,弟鹹立為單于,求和親。莽遣使者厚賂之,詐許還其侍子登。

新單于既立,和親開始運作,使者開始往來。

"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土地國有、均分耕地、禁買奴婢,等等舉措,都是新朝皇帝王莽的“超前”改革。

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認識:王莽是穿越時代的改革者。

但是,貧瘠的土地長不出大樹,腐敗的王朝末年也長不出人文主義的改革家。

所以,禮讚王莽之辭,可能就是我們想多了。

如果非要用一個適中的詞來解讀王莽,沒有比“奇葩”更合適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皇帝王莽的奇葩改革”,之前有過論述,可以說在“改革家”王莽的操作下,腐敗更加腐敗、大亂更加大亂,內政一塌糊塗。

中原帝國主要聚焦三件大事:一是朝堂、二是民治、三是邊地。

朝堂篡漢自立、內政奇葩改革,那麼,“改革家”王莽的邊地鐵腕又是何種風格呢?

所謂鐵腕,既要武力的鐵、也要懷柔的腕,沒有武力、草原民族則會入主中原;沒有懷柔、中原帝國便會勞民傷財。

而王莽同志的邊地政策,那當真是要多鐵有多鐵、要多硬有多硬,要多奇葩有多奇葩,不把匈奴逼成敵戰之國,便誓不罷休。

1.匈奴公主“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須卜是夫家的姓,居次是公主,雲是名字。

須卜居次雲是復株累若鞮單于和王昭君所生的女兒,後來嫁給了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須卜氏、呼衍氏、蘭氏,以及匈奴單于的攣鞮氏,是匈奴“帝國”的四大貴族姓氏。

所以,須卜居次雲既是匈奴公主,又是匈奴貴夫人。

在漢元帝時,匈奴歷經“五單于爭立”的亂戰後,分裂成南北兩部,南部呼韓邪單于率眾南遷、歸附漢朝,北部郅支單于被西域都護甘延壽和校尉陳湯擊敗擒殺。

所以,曾經的大匈奴,在漢宣帝、漢元帝時期,已經內附漢朝。

為表歸附,匈奴不僅要向長安派出質子,而且還要派婦人入侍漢帝國的皇室貴胄。

但是,具體派何人來漢入侍,西漢朝廷一般不會干預。

王莽欲悅太后以威德至盛,異於前,乃風單于令遣王昭君女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大權在握的王莽,為了能夠取悅太后王政君,非要讓王昭君的女兒須卜居次雲入侍長安。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政君

此時的匈奴烏留珠單于當然不滿意,因為須卜居次雲是先單于的女兒,還是貴族大臣的夫人,這地位太顯赫了。

但是,為了能夠取悅王莽、和親漢朝,烏留珠單于還是把須卜居次雲派往長安。

2.大漢帝國的新條約

會西域車師后王勾姑、去胡來王唐兜皆怨恨都護校尉,將妻子人民亡降匈奴。

西域的車師后王和婼羌王,因為不滿王莽在西域的胡亂折騰,於是舉眾歸附了匈奴。

按照漢匈約定,若有人從長城以南來投降匈奴,匈奴不能接受,而且還要把人送至長城要塞,交給漢朝官吏。而長城以北,匈奴就可以自己處理。

儘管有此約定和慣例,匈奴單于還是派遣使者,將這件事向大漢皇帝做了報告:臣謹已受。

單于自稱臣,已經足夠謙卑了,大漢皇帝批閱一句“知道了”,自然皆大歡喜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但是,此時執政朝堂的是王莽,這個人要多剛有多剛、要多硬有多硬。

王莽的理由是西域已經內附,也就算中國人了,所以匈奴當然不能接受。

於是,漢朝派遣使者責問單于、逼著匈奴交人。

匈奴單于拿出宣帝時的條約和先父呼韓邪單于的遺命,來跟漢使講理說法。

使者曰:“匈奴骨肉相攻,國幾絕,蒙中國大恩,危亡復續,妻子完安,累世相繼,宜有以報厚恩。”

大國上使,自是雄辯滔滔:現在不拿條約成例說事,咱們不講政治、咱們講感情,你大單于就說怎麼報恩吧?

於是,單于叩頭謝罪,趕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重新抓起來,然後交漢朝法辦。

同時,匈奴方面請求漢朝能夠寬恕二王的叛逃之罪,畢竟二人曾經心慕過匈奴。

但是要多剛有多剛的王莽,根本就不搭理這茬,直接在西域諸王大會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給斬首示眾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還不算,你們匈奴不是拿宣帝時的條約說事嗎?

行,咱們現在改條約。

新條約規定,無論事漢人、烏孫人、烏桓人,以及凡是佩戴中國印綬的西域諸國人,匈奴都不能接納。

中國人亡入匈奴者,烏孫亡降匈奴者,西域諸國佩中國印綬降匈奴者,烏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從前是長城以南歸漢朝、長城以北歸匈奴,現在是無論南北皆歸漢朝。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同時,王莽的使者還將“約束封函”收回,“因收故宣帝所為約束封函還”。

“約束封函”是宣帝朝頒給匈奴的條約文本,這個文本對匈奴人有用,對漢朝人也有用,因為這是漢宣帝的聖旨,以孝治天下的宣帝子孫必須得“接旨”。

但是,王莽夠猛,直接收回,以後你們匈奴人就別再拿“約束封函”當上方寶劍了。

3.王莽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改名字

王莽改名字已經改上了癮,不僅把中原帝國的官職稱謂和郡縣名稱改了一遍,而且還要改名四夷。

匈奴這個曾經的草原霸主,必須得改。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先讓單于改名字,王莽說中國人的名字沒有超過兩個字的,你們匈奴人的名字太長,這得改。

烏珠留單于,姓“攣鞮”,名“囊知牙斯”,名字超過了兩個字,所以,必須得改。

於是,烏珠留單于忍氣吞聲地改名為“知”,去掉三個字,滿足了王莽的要求。

單于的名字改了,單于印綬上的稱謂也得改。

故印文曰“匈奴單于璽”,莽更曰“新匈奴單于章”。

王莽篡位,為了彰顯新朝威儀,便派遣王駿等六人組成的豪華使團、出訪匈奴,目的就是要給匈奴單于的印綬改名字。

璽,是皇帝、皇后和太后所佩戴的印章,即便後來放寬,但“璽”也是王者之屬,而大臣所佩印綬皆稱章或印。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次借給匈奴換印的機會,直接把匈奴單于給降格了。

漢使欺負單于不識字,以新換舊,拿回了舊的“匈奴單于璽”,然後趕緊揹著匈奴人給砸碎了。

此時的中原帝國、新莽王朝,當真沒一點大國氣度,全是小家子氣和詭伎倆。

前者訂立的新條約,已經惹惱了匈奴;此番又是改名字又是改印璽,更是火上澆油。

匈奴人終於忍無可忍。

於是,西漢帝國的最後忠臣出現了,但他不是中國人,而是匈奴人。

匈奴烏留珠單于打出了劉姓天子的旗號,我們尊拜的是劉姓皇帝,而你王莽是個什麼東西。

(單于)怒曰:“先單于受漢宣帝恩,不可負也。今天子非宣帝子孫,何以得立?”

於是,漢匈重新開打,而且這個陣仗打得非常大。

4.繼續改名字,改到匈奴不反都不行

單于相當淳樸,說打就打、絕不含糊。

於是,漢地邊境重陷水火,雁門和朔方兩郡太守和都尉被殺,邊民死傷、牲畜遭掠。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莽相當奇葩,說打就不打,而是先給單于改名字、後在國內死命折騰。

更名匈奴單于曰降奴服於。

開打之前,又給匈奴單于改了個名字,然後就是調兵遣將、籌集糧草。

議滿三十萬眾,齎三百日糧,同時十道並出,窮追匈奴,納之於丁令,因分其地,立呼韓邪十五子。

兵馬未動、謀略先行,先分封呼韓邪單于的十五個兒子,支持他們在匈奴鬧獨立。

然後,新莽王朝任命了十二名大將、一百八十名副將,還集中了三十萬大軍,號稱要十路大軍齊發草原、教訓匈奴。

再然後呢?

再然後就是籌措糧草,要籌措夠三十萬大軍吃三百天的糧草,於是北方大軍雲集、南方橫徵暴斂。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北方雲集的大軍,無事可幹,便幹起了四處打劫的營生;南方催糧的官吏,如狼似虎,“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搞得流民四起。

吏士罷弊,數年之間,北邊虛空,野有暴骨矣。

這就是奇葩王莽的奇葩戰爭,還未傷人、便已自殘。

有兩個背景原因必須強調一下:

一是漢宣帝以來的羈縻匈奴之策非常成功,中原帝國不僅威服匈奴,而且也文服了匈奴。

二是武帝朝的窮追猛打以及連年天災,匈奴人既沒了實力也沒了狼性。

所以,我們得以見到:王莽一直硬氣任性,匈奴一直退讓遷就。

同時,還得承認,王莽的運氣著實不錯,跟他結了死仇的烏珠留單于,在漢匈正式交惡時突然死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烏珠留單于立二十一歲,建國五年死。匈奴用事大臣右骨都侯須卜當,即王昭君女伊墨居次雲之婿也。

烏珠留單于死了,而執政大臣是王昭君的女婿右骨都侯須卜當,所以“親漢和親派”掌控了單于王庭,於是匈奴單方面求和、再約和親。

這是一個好徵兆,把中國折騰了半死的王莽終於有了臺階,可以不必再屯兵籌糧了。

單于盡收四人及手殺校尉刁護賊芝音妻子以下二十七人,皆械檻付使者,遣廚唯姑夕王富等四十人送歙、颯。莽作焚如之刑,燒殺陳良等,罷諸將率屯兵。

匈奴的新單于很給面子,把投降至匈奴的降將降吏全部抓起來,然後交給此時的莽新朝廷。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而王莽也當真是毫不客氣,法外增刑,把這些人全部燒死。

叛徒著實可恨,但新莽王朝的這些叛徒真心叫人恨不起來,若不是王莽篡漢自立、若不是王莽折騰邊地,這些人可能還在為大漢守邊。

本來已經一切向好的漢匈關係,這時候,又遭遇了王莽改名字。

王莽對於改名字這件事不但情有獨鍾而且情比金堅。

他還要給匈奴人改名字。

多遺單于金珍,因諭說改其號,號匈奴曰“恭奴”,單于曰“善於”,賜印綬。

匈奴人已經摸準了王莽的脈,所以也就不再鬧騰了。

中原皇帝不是就喜歡改名字嗎?

行,只要你給錢,那我們就改。

5.至死方休的各種騷操作

呼韓邪單于之後的幾任匈奴單于,應該是真心歸漢,所以漢匈邊境才能幾十年不見烽火。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呼韓邪單于

為仰慕漢朝,呼韓邪單于之後的六任單于皆在“單于”之前加上“若鞮”二字,如復株累若鞮單于、搜諧若鞮單于 、車牙若鞮單于、烏珠留若鞮單于 。

“若鞮”二字是孝的意思,因為漢朝皇帝的諡號皆稱孝武皇帝、孝宣皇帝、孝元皇帝,所以匈奴人也有樣學樣。

匈奴謂孝曰“若鞮”。自呼韓邪後,與漢親密,見漢諡帝為孝”,慕之,故皆為“若鞮”。

可以說,宣元以來的匈奴,不僅是被漢帝國武力征服了,而且已經在心理和文化上被征服了,他們逐漸認同了中原帝國的統治。

所以,奇葩王莽如此折騰,匈奴人能夠一忍再忍,有實力不濟的因素,但更有仰慕認同的因素。

但是,王莽的各種騷操作,著實無下限,為了讓匈奴人改名字就賄賂匈奴單于。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行賄

君王之交、國家之交,都已使上了“潛規則”這麼沒起子的手段。

匈奴人還怎麼在仰慕中國、還怎麼在認同華夏。

既然你沒起子、既然你沒下限,那就別怪我們有樣學樣。

所以,錢照拿、名可改,但條約就不必守,於是漢匈邊境再又烽火連年。

單于貪莽金幣,故曲聽之,然寇盜如故。

漢匈之間,已無道義可講,而只有賄賂和被賄賂、劫掠和被劫掠。

匈奴單于知死,弟鹹立為單于,求和親。莽遣使者厚賂之,詐許還其侍子登。

新單于既立,和親開始運作,使者開始往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新單于就請求王莽能夠允許自己在長安當人質的兒子能夠回國。

而從來都是一剛到底的新莽王朝,根本就沒準備什麼談判的籌碼,他們早就把新單于的兒子給殺了。

於是,剛要向好的匈奴關係,再次跌入低谷,邊地戰火再起。

還好,執政的匈奴大臣須卜當著實給力,單于王庭的親漢派也是積極運作,所以雖然王莽殺了匈奴質子,但匈奴人還是採取了與漢和親的要約。

可以說,這都是宣帝朝以來所積累的外交資源。

"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土地國有、均分耕地、禁買奴婢,等等舉措,都是新朝皇帝王莽的“超前”改革。

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認識:王莽是穿越時代的改革者。

但是,貧瘠的土地長不出大樹,腐敗的王朝末年也長不出人文主義的改革家。

所以,禮讚王莽之辭,可能就是我們想多了。

如果非要用一個適中的詞來解讀王莽,沒有比“奇葩”更合適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皇帝王莽的奇葩改革”,之前有過論述,可以說在“改革家”王莽的操作下,腐敗更加腐敗、大亂更加大亂,內政一塌糊塗。

中原帝國主要聚焦三件大事:一是朝堂、二是民治、三是邊地。

朝堂篡漢自立、內政奇葩改革,那麼,“改革家”王莽的邊地鐵腕又是何種風格呢?

所謂鐵腕,既要武力的鐵、也要懷柔的腕,沒有武力、草原民族則會入主中原;沒有懷柔、中原帝國便會勞民傷財。

而王莽同志的邊地政策,那當真是要多鐵有多鐵、要多硬有多硬,要多奇葩有多奇葩,不把匈奴逼成敵戰之國,便誓不罷休。

1.匈奴公主“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須卜是夫家的姓,居次是公主,雲是名字。

須卜居次雲是復株累若鞮單于和王昭君所生的女兒,後來嫁給了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須卜氏、呼衍氏、蘭氏,以及匈奴單于的攣鞮氏,是匈奴“帝國”的四大貴族姓氏。

所以,須卜居次雲既是匈奴公主,又是匈奴貴夫人。

在漢元帝時,匈奴歷經“五單于爭立”的亂戰後,分裂成南北兩部,南部呼韓邪單于率眾南遷、歸附漢朝,北部郅支單于被西域都護甘延壽和校尉陳湯擊敗擒殺。

所以,曾經的大匈奴,在漢宣帝、漢元帝時期,已經內附漢朝。

為表歸附,匈奴不僅要向長安派出質子,而且還要派婦人入侍漢帝國的皇室貴胄。

但是,具體派何人來漢入侍,西漢朝廷一般不會干預。

王莽欲悅太后以威德至盛,異於前,乃風單于令遣王昭君女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大權在握的王莽,為了能夠取悅太后王政君,非要讓王昭君的女兒須卜居次雲入侍長安。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政君

此時的匈奴烏留珠單于當然不滿意,因為須卜居次雲是先單于的女兒,還是貴族大臣的夫人,這地位太顯赫了。

但是,為了能夠取悅王莽、和親漢朝,烏留珠單于還是把須卜居次雲派往長安。

2.大漢帝國的新條約

會西域車師后王勾姑、去胡來王唐兜皆怨恨都護校尉,將妻子人民亡降匈奴。

西域的車師后王和婼羌王,因為不滿王莽在西域的胡亂折騰,於是舉眾歸附了匈奴。

按照漢匈約定,若有人從長城以南來投降匈奴,匈奴不能接受,而且還要把人送至長城要塞,交給漢朝官吏。而長城以北,匈奴就可以自己處理。

儘管有此約定和慣例,匈奴單于還是派遣使者,將這件事向大漢皇帝做了報告:臣謹已受。

單于自稱臣,已經足夠謙卑了,大漢皇帝批閱一句“知道了”,自然皆大歡喜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但是,此時執政朝堂的是王莽,這個人要多剛有多剛、要多硬有多硬。

王莽的理由是西域已經內附,也就算中國人了,所以匈奴當然不能接受。

於是,漢朝派遣使者責問單于、逼著匈奴交人。

匈奴單于拿出宣帝時的條約和先父呼韓邪單于的遺命,來跟漢使講理說法。

使者曰:“匈奴骨肉相攻,國幾絕,蒙中國大恩,危亡復續,妻子完安,累世相繼,宜有以報厚恩。”

大國上使,自是雄辯滔滔:現在不拿條約成例說事,咱們不講政治、咱們講感情,你大單于就說怎麼報恩吧?

於是,單于叩頭謝罪,趕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重新抓起來,然後交漢朝法辦。

同時,匈奴方面請求漢朝能夠寬恕二王的叛逃之罪,畢竟二人曾經心慕過匈奴。

但是要多剛有多剛的王莽,根本就不搭理這茬,直接在西域諸王大會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給斬首示眾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還不算,你們匈奴不是拿宣帝時的條約說事嗎?

行,咱們現在改條約。

新條約規定,無論事漢人、烏孫人、烏桓人,以及凡是佩戴中國印綬的西域諸國人,匈奴都不能接納。

中國人亡入匈奴者,烏孫亡降匈奴者,西域諸國佩中國印綬降匈奴者,烏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從前是長城以南歸漢朝、長城以北歸匈奴,現在是無論南北皆歸漢朝。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同時,王莽的使者還將“約束封函”收回,“因收故宣帝所為約束封函還”。

“約束封函”是宣帝朝頒給匈奴的條約文本,這個文本對匈奴人有用,對漢朝人也有用,因為這是漢宣帝的聖旨,以孝治天下的宣帝子孫必須得“接旨”。

但是,王莽夠猛,直接收回,以後你們匈奴人就別再拿“約束封函”當上方寶劍了。

3.王莽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改名字

王莽改名字已經改上了癮,不僅把中原帝國的官職稱謂和郡縣名稱改了一遍,而且還要改名四夷。

匈奴這個曾經的草原霸主,必須得改。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先讓單于改名字,王莽說中國人的名字沒有超過兩個字的,你們匈奴人的名字太長,這得改。

烏珠留單于,姓“攣鞮”,名“囊知牙斯”,名字超過了兩個字,所以,必須得改。

於是,烏珠留單于忍氣吞聲地改名為“知”,去掉三個字,滿足了王莽的要求。

單于的名字改了,單于印綬上的稱謂也得改。

故印文曰“匈奴單于璽”,莽更曰“新匈奴單于章”。

王莽篡位,為了彰顯新朝威儀,便派遣王駿等六人組成的豪華使團、出訪匈奴,目的就是要給匈奴單于的印綬改名字。

璽,是皇帝、皇后和太后所佩戴的印章,即便後來放寬,但“璽”也是王者之屬,而大臣所佩印綬皆稱章或印。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次借給匈奴換印的機會,直接把匈奴單于給降格了。

漢使欺負單于不識字,以新換舊,拿回了舊的“匈奴單于璽”,然後趕緊揹著匈奴人給砸碎了。

此時的中原帝國、新莽王朝,當真沒一點大國氣度,全是小家子氣和詭伎倆。

前者訂立的新條約,已經惹惱了匈奴;此番又是改名字又是改印璽,更是火上澆油。

匈奴人終於忍無可忍。

於是,西漢帝國的最後忠臣出現了,但他不是中國人,而是匈奴人。

匈奴烏留珠單于打出了劉姓天子的旗號,我們尊拜的是劉姓皇帝,而你王莽是個什麼東西。

(單于)怒曰:“先單于受漢宣帝恩,不可負也。今天子非宣帝子孫,何以得立?”

於是,漢匈重新開打,而且這個陣仗打得非常大。

4.繼續改名字,改到匈奴不反都不行

單于相當淳樸,說打就打、絕不含糊。

於是,漢地邊境重陷水火,雁門和朔方兩郡太守和都尉被殺,邊民死傷、牲畜遭掠。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莽相當奇葩,說打就不打,而是先給單于改名字、後在國內死命折騰。

更名匈奴單于曰降奴服於。

開打之前,又給匈奴單于改了個名字,然後就是調兵遣將、籌集糧草。

議滿三十萬眾,齎三百日糧,同時十道並出,窮追匈奴,納之於丁令,因分其地,立呼韓邪十五子。

兵馬未動、謀略先行,先分封呼韓邪單于的十五個兒子,支持他們在匈奴鬧獨立。

然後,新莽王朝任命了十二名大將、一百八十名副將,還集中了三十萬大軍,號稱要十路大軍齊發草原、教訓匈奴。

再然後呢?

再然後就是籌措糧草,要籌措夠三十萬大軍吃三百天的糧草,於是北方大軍雲集、南方橫徵暴斂。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北方雲集的大軍,無事可幹,便幹起了四處打劫的營生;南方催糧的官吏,如狼似虎,“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搞得流民四起。

吏士罷弊,數年之間,北邊虛空,野有暴骨矣。

這就是奇葩王莽的奇葩戰爭,還未傷人、便已自殘。

有兩個背景原因必須強調一下:

一是漢宣帝以來的羈縻匈奴之策非常成功,中原帝國不僅威服匈奴,而且也文服了匈奴。

二是武帝朝的窮追猛打以及連年天災,匈奴人既沒了實力也沒了狼性。

所以,我們得以見到:王莽一直硬氣任性,匈奴一直退讓遷就。

同時,還得承認,王莽的運氣著實不錯,跟他結了死仇的烏珠留單于,在漢匈正式交惡時突然死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烏珠留單于立二十一歲,建國五年死。匈奴用事大臣右骨都侯須卜當,即王昭君女伊墨居次雲之婿也。

烏珠留單于死了,而執政大臣是王昭君的女婿右骨都侯須卜當,所以“親漢和親派”掌控了單于王庭,於是匈奴單方面求和、再約和親。

這是一個好徵兆,把中國折騰了半死的王莽終於有了臺階,可以不必再屯兵籌糧了。

單于盡收四人及手殺校尉刁護賊芝音妻子以下二十七人,皆械檻付使者,遣廚唯姑夕王富等四十人送歙、颯。莽作焚如之刑,燒殺陳良等,罷諸將率屯兵。

匈奴的新單于很給面子,把投降至匈奴的降將降吏全部抓起來,然後交給此時的莽新朝廷。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而王莽也當真是毫不客氣,法外增刑,把這些人全部燒死。

叛徒著實可恨,但新莽王朝的這些叛徒真心叫人恨不起來,若不是王莽篡漢自立、若不是王莽折騰邊地,這些人可能還在為大漢守邊。

本來已經一切向好的漢匈關係,這時候,又遭遇了王莽改名字。

王莽對於改名字這件事不但情有獨鍾而且情比金堅。

他還要給匈奴人改名字。

多遺單于金珍,因諭說改其號,號匈奴曰“恭奴”,單于曰“善於”,賜印綬。

匈奴人已經摸準了王莽的脈,所以也就不再鬧騰了。

中原皇帝不是就喜歡改名字嗎?

行,只要你給錢,那我們就改。

5.至死方休的各種騷操作

呼韓邪單于之後的幾任匈奴單于,應該是真心歸漢,所以漢匈邊境才能幾十年不見烽火。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呼韓邪單于

為仰慕漢朝,呼韓邪單于之後的六任單于皆在“單于”之前加上“若鞮”二字,如復株累若鞮單于、搜諧若鞮單于 、車牙若鞮單于、烏珠留若鞮單于 。

“若鞮”二字是孝的意思,因為漢朝皇帝的諡號皆稱孝武皇帝、孝宣皇帝、孝元皇帝,所以匈奴人也有樣學樣。

匈奴謂孝曰“若鞮”。自呼韓邪後,與漢親密,見漢諡帝為孝”,慕之,故皆為“若鞮”。

可以說,宣元以來的匈奴,不僅是被漢帝國武力征服了,而且已經在心理和文化上被征服了,他們逐漸認同了中原帝國的統治。

所以,奇葩王莽如此折騰,匈奴人能夠一忍再忍,有實力不濟的因素,但更有仰慕認同的因素。

但是,王莽的各種騷操作,著實無下限,為了讓匈奴人改名字就賄賂匈奴單于。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行賄

君王之交、國家之交,都已使上了“潛規則”這麼沒起子的手段。

匈奴人還怎麼在仰慕中國、還怎麼在認同華夏。

既然你沒起子、既然你沒下限,那就別怪我們有樣學樣。

所以,錢照拿、名可改,但條約就不必守,於是漢匈邊境再又烽火連年。

單于貪莽金幣,故曲聽之,然寇盜如故。

漢匈之間,已無道義可講,而只有賄賂和被賄賂、劫掠和被劫掠。

匈奴單于知死,弟鹹立為單于,求和親。莽遣使者厚賂之,詐許還其侍子登。

新單于既立,和親開始運作,使者開始往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新單于就請求王莽能夠允許自己在長安當人質的兒子能夠回國。

而從來都是一剛到底的新莽王朝,根本就沒準備什麼談判的籌碼,他們早就把新單于的兒子給殺了。

於是,剛要向好的匈奴關係,再次跌入低谷,邊地戰火再起。

還好,執政的匈奴大臣須卜當著實給力,單于王庭的親漢派也是積極運作,所以雖然王莽殺了匈奴質子,但匈奴人還是採取了與漢和親的要約。

可以說,這都是宣帝朝以來所積累的外交資源。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漢宣帝

匈奴單于不再追究質子被殺的事情了,只是希望王莽能把屍體送回草原,好讓兒子入土為安。

王莽是該喜極而泣了吧?

是的,王莽很喜,但他仍舊要硬得彪悍、硬得徹底、硬得一往無前。

敕令掘單于知墓,棘鞭其屍。

你的兒子可以入土為安,你的哥哥烏珠留單于不能,王莽下詔把烏珠留單于從墳墓裡挖出來、鞭屍。

烏珠留單于,就是那個被王莽欺負了一輩子的匈奴單于:要你公主入侍,與你更立條約、賜你“匈奴單于章”,名字也由“囊知牙斯”改為“知”。

烏珠留單于對中原帝國是滿滿的熱愛,而王莽給他的卻是滿滿的欺辱。

可憐這位烏珠留單于,活著被王莽欺負、死了還被王莽鞭屍。

同時,要和親的匈奴必須向新莽朝廷賠款:

責單于馬萬匹,牛三萬頭,羊十萬頭,及稍所略邊民生口在者皆還之。

儘管這麼折騰,但是漢匈關係還是在掙扎中向前走,直到王莽把刀子架在匈奴單于的脖子上。

"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土地國有、均分耕地、禁買奴婢,等等舉措,都是新朝皇帝王莽的“超前”改革。

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認識:王莽是穿越時代的改革者。

但是,貧瘠的土地長不出大樹,腐敗的王朝末年也長不出人文主義的改革家。

所以,禮讚王莽之辭,可能就是我們想多了。

如果非要用一個適中的詞來解讀王莽,沒有比“奇葩”更合適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皇帝王莽的奇葩改革”,之前有過論述,可以說在“改革家”王莽的操作下,腐敗更加腐敗、大亂更加大亂,內政一塌糊塗。

中原帝國主要聚焦三件大事:一是朝堂、二是民治、三是邊地。

朝堂篡漢自立、內政奇葩改革,那麼,“改革家”王莽的邊地鐵腕又是何種風格呢?

所謂鐵腕,既要武力的鐵、也要懷柔的腕,沒有武力、草原民族則會入主中原;沒有懷柔、中原帝國便會勞民傷財。

而王莽同志的邊地政策,那當真是要多鐵有多鐵、要多硬有多硬,要多奇葩有多奇葩,不把匈奴逼成敵戰之國,便誓不罷休。

1.匈奴公主“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須卜是夫家的姓,居次是公主,雲是名字。

須卜居次雲是復株累若鞮單于和王昭君所生的女兒,後來嫁給了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須卜氏、呼衍氏、蘭氏,以及匈奴單于的攣鞮氏,是匈奴“帝國”的四大貴族姓氏。

所以,須卜居次雲既是匈奴公主,又是匈奴貴夫人。

在漢元帝時,匈奴歷經“五單于爭立”的亂戰後,分裂成南北兩部,南部呼韓邪單于率眾南遷、歸附漢朝,北部郅支單于被西域都護甘延壽和校尉陳湯擊敗擒殺。

所以,曾經的大匈奴,在漢宣帝、漢元帝時期,已經內附漢朝。

為表歸附,匈奴不僅要向長安派出質子,而且還要派婦人入侍漢帝國的皇室貴胄。

但是,具體派何人來漢入侍,西漢朝廷一般不會干預。

王莽欲悅太后以威德至盛,異於前,乃風單于令遣王昭君女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大權在握的王莽,為了能夠取悅太后王政君,非要讓王昭君的女兒須卜居次雲入侍長安。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政君

此時的匈奴烏留珠單于當然不滿意,因為須卜居次雲是先單于的女兒,還是貴族大臣的夫人,這地位太顯赫了。

但是,為了能夠取悅王莽、和親漢朝,烏留珠單于還是把須卜居次雲派往長安。

2.大漢帝國的新條約

會西域車師后王勾姑、去胡來王唐兜皆怨恨都護校尉,將妻子人民亡降匈奴。

西域的車師后王和婼羌王,因為不滿王莽在西域的胡亂折騰,於是舉眾歸附了匈奴。

按照漢匈約定,若有人從長城以南來投降匈奴,匈奴不能接受,而且還要把人送至長城要塞,交給漢朝官吏。而長城以北,匈奴就可以自己處理。

儘管有此約定和慣例,匈奴單于還是派遣使者,將這件事向大漢皇帝做了報告:臣謹已受。

單于自稱臣,已經足夠謙卑了,大漢皇帝批閱一句“知道了”,自然皆大歡喜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但是,此時執政朝堂的是王莽,這個人要多剛有多剛、要多硬有多硬。

王莽的理由是西域已經內附,也就算中國人了,所以匈奴當然不能接受。

於是,漢朝派遣使者責問單于、逼著匈奴交人。

匈奴單于拿出宣帝時的條約和先父呼韓邪單于的遺命,來跟漢使講理說法。

使者曰:“匈奴骨肉相攻,國幾絕,蒙中國大恩,危亡復續,妻子完安,累世相繼,宜有以報厚恩。”

大國上使,自是雄辯滔滔:現在不拿條約成例說事,咱們不講政治、咱們講感情,你大單于就說怎麼報恩吧?

於是,單于叩頭謝罪,趕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重新抓起來,然後交漢朝法辦。

同時,匈奴方面請求漢朝能夠寬恕二王的叛逃之罪,畢竟二人曾經心慕過匈奴。

但是要多剛有多剛的王莽,根本就不搭理這茬,直接在西域諸王大會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給斬首示眾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還不算,你們匈奴不是拿宣帝時的條約說事嗎?

行,咱們現在改條約。

新條約規定,無論事漢人、烏孫人、烏桓人,以及凡是佩戴中國印綬的西域諸國人,匈奴都不能接納。

中國人亡入匈奴者,烏孫亡降匈奴者,西域諸國佩中國印綬降匈奴者,烏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從前是長城以南歸漢朝、長城以北歸匈奴,現在是無論南北皆歸漢朝。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同時,王莽的使者還將“約束封函”收回,“因收故宣帝所為約束封函還”。

“約束封函”是宣帝朝頒給匈奴的條約文本,這個文本對匈奴人有用,對漢朝人也有用,因為這是漢宣帝的聖旨,以孝治天下的宣帝子孫必須得“接旨”。

但是,王莽夠猛,直接收回,以後你們匈奴人就別再拿“約束封函”當上方寶劍了。

3.王莽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改名字

王莽改名字已經改上了癮,不僅把中原帝國的官職稱謂和郡縣名稱改了一遍,而且還要改名四夷。

匈奴這個曾經的草原霸主,必須得改。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先讓單于改名字,王莽說中國人的名字沒有超過兩個字的,你們匈奴人的名字太長,這得改。

烏珠留單于,姓“攣鞮”,名“囊知牙斯”,名字超過了兩個字,所以,必須得改。

於是,烏珠留單于忍氣吞聲地改名為“知”,去掉三個字,滿足了王莽的要求。

單于的名字改了,單于印綬上的稱謂也得改。

故印文曰“匈奴單于璽”,莽更曰“新匈奴單于章”。

王莽篡位,為了彰顯新朝威儀,便派遣王駿等六人組成的豪華使團、出訪匈奴,目的就是要給匈奴單于的印綬改名字。

璽,是皇帝、皇后和太后所佩戴的印章,即便後來放寬,但“璽”也是王者之屬,而大臣所佩印綬皆稱章或印。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次借給匈奴換印的機會,直接把匈奴單于給降格了。

漢使欺負單于不識字,以新換舊,拿回了舊的“匈奴單于璽”,然後趕緊揹著匈奴人給砸碎了。

此時的中原帝國、新莽王朝,當真沒一點大國氣度,全是小家子氣和詭伎倆。

前者訂立的新條約,已經惹惱了匈奴;此番又是改名字又是改印璽,更是火上澆油。

匈奴人終於忍無可忍。

於是,西漢帝國的最後忠臣出現了,但他不是中國人,而是匈奴人。

匈奴烏留珠單于打出了劉姓天子的旗號,我們尊拜的是劉姓皇帝,而你王莽是個什麼東西。

(單于)怒曰:“先單于受漢宣帝恩,不可負也。今天子非宣帝子孫,何以得立?”

於是,漢匈重新開打,而且這個陣仗打得非常大。

4.繼續改名字,改到匈奴不反都不行

單于相當淳樸,說打就打、絕不含糊。

於是,漢地邊境重陷水火,雁門和朔方兩郡太守和都尉被殺,邊民死傷、牲畜遭掠。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莽相當奇葩,說打就不打,而是先給單于改名字、後在國內死命折騰。

更名匈奴單于曰降奴服於。

開打之前,又給匈奴單于改了個名字,然後就是調兵遣將、籌集糧草。

議滿三十萬眾,齎三百日糧,同時十道並出,窮追匈奴,納之於丁令,因分其地,立呼韓邪十五子。

兵馬未動、謀略先行,先分封呼韓邪單于的十五個兒子,支持他們在匈奴鬧獨立。

然後,新莽王朝任命了十二名大將、一百八十名副將,還集中了三十萬大軍,號稱要十路大軍齊發草原、教訓匈奴。

再然後呢?

再然後就是籌措糧草,要籌措夠三十萬大軍吃三百天的糧草,於是北方大軍雲集、南方橫徵暴斂。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北方雲集的大軍,無事可幹,便幹起了四處打劫的營生;南方催糧的官吏,如狼似虎,“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搞得流民四起。

吏士罷弊,數年之間,北邊虛空,野有暴骨矣。

這就是奇葩王莽的奇葩戰爭,還未傷人、便已自殘。

有兩個背景原因必須強調一下:

一是漢宣帝以來的羈縻匈奴之策非常成功,中原帝國不僅威服匈奴,而且也文服了匈奴。

二是武帝朝的窮追猛打以及連年天災,匈奴人既沒了實力也沒了狼性。

所以,我們得以見到:王莽一直硬氣任性,匈奴一直退讓遷就。

同時,還得承認,王莽的運氣著實不錯,跟他結了死仇的烏珠留單于,在漢匈正式交惡時突然死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烏珠留單于立二十一歲,建國五年死。匈奴用事大臣右骨都侯須卜當,即王昭君女伊墨居次雲之婿也。

烏珠留單于死了,而執政大臣是王昭君的女婿右骨都侯須卜當,所以“親漢和親派”掌控了單于王庭,於是匈奴單方面求和、再約和親。

這是一個好徵兆,把中國折騰了半死的王莽終於有了臺階,可以不必再屯兵籌糧了。

單于盡收四人及手殺校尉刁護賊芝音妻子以下二十七人,皆械檻付使者,遣廚唯姑夕王富等四十人送歙、颯。莽作焚如之刑,燒殺陳良等,罷諸將率屯兵。

匈奴的新單于很給面子,把投降至匈奴的降將降吏全部抓起來,然後交給此時的莽新朝廷。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而王莽也當真是毫不客氣,法外增刑,把這些人全部燒死。

叛徒著實可恨,但新莽王朝的這些叛徒真心叫人恨不起來,若不是王莽篡漢自立、若不是王莽折騰邊地,這些人可能還在為大漢守邊。

本來已經一切向好的漢匈關係,這時候,又遭遇了王莽改名字。

王莽對於改名字這件事不但情有獨鍾而且情比金堅。

他還要給匈奴人改名字。

多遺單于金珍,因諭說改其號,號匈奴曰“恭奴”,單于曰“善於”,賜印綬。

匈奴人已經摸準了王莽的脈,所以也就不再鬧騰了。

中原皇帝不是就喜歡改名字嗎?

行,只要你給錢,那我們就改。

5.至死方休的各種騷操作

呼韓邪單于之後的幾任匈奴單于,應該是真心歸漢,所以漢匈邊境才能幾十年不見烽火。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呼韓邪單于

為仰慕漢朝,呼韓邪單于之後的六任單于皆在“單于”之前加上“若鞮”二字,如復株累若鞮單于、搜諧若鞮單于 、車牙若鞮單于、烏珠留若鞮單于 。

“若鞮”二字是孝的意思,因為漢朝皇帝的諡號皆稱孝武皇帝、孝宣皇帝、孝元皇帝,所以匈奴人也有樣學樣。

匈奴謂孝曰“若鞮”。自呼韓邪後,與漢親密,見漢諡帝為孝”,慕之,故皆為“若鞮”。

可以說,宣元以來的匈奴,不僅是被漢帝國武力征服了,而且已經在心理和文化上被征服了,他們逐漸認同了中原帝國的統治。

所以,奇葩王莽如此折騰,匈奴人能夠一忍再忍,有實力不濟的因素,但更有仰慕認同的因素。

但是,王莽的各種騷操作,著實無下限,為了讓匈奴人改名字就賄賂匈奴單于。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行賄

君王之交、國家之交,都已使上了“潛規則”這麼沒起子的手段。

匈奴人還怎麼在仰慕中國、還怎麼在認同華夏。

既然你沒起子、既然你沒下限,那就別怪我們有樣學樣。

所以,錢照拿、名可改,但條約就不必守,於是漢匈邊境再又烽火連年。

單于貪莽金幣,故曲聽之,然寇盜如故。

漢匈之間,已無道義可講,而只有賄賂和被賄賂、劫掠和被劫掠。

匈奴單于知死,弟鹹立為單于,求和親。莽遣使者厚賂之,詐許還其侍子登。

新單于既立,和親開始運作,使者開始往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新單于就請求王莽能夠允許自己在長安當人質的兒子能夠回國。

而從來都是一剛到底的新莽王朝,根本就沒準備什麼談判的籌碼,他們早就把新單于的兒子給殺了。

於是,剛要向好的匈奴關係,再次跌入低谷,邊地戰火再起。

還好,執政的匈奴大臣須卜當著實給力,單于王庭的親漢派也是積極運作,所以雖然王莽殺了匈奴質子,但匈奴人還是採取了與漢和親的要約。

可以說,這都是宣帝朝以來所積累的外交資源。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漢宣帝

匈奴單于不再追究質子被殺的事情了,只是希望王莽能把屍體送回草原,好讓兒子入土為安。

王莽是該喜極而泣了吧?

是的,王莽很喜,但他仍舊要硬得彪悍、硬得徹底、硬得一往無前。

敕令掘單于知墓,棘鞭其屍。

你的兒子可以入土為安,你的哥哥烏珠留單于不能,王莽下詔把烏珠留單于從墳墓裡挖出來、鞭屍。

烏珠留單于,就是那個被王莽欺負了一輩子的匈奴單于:要你公主入侍,與你更立條約、賜你“匈奴單于章”,名字也由“囊知牙斯”改為“知”。

烏珠留單于對中原帝國是滿滿的熱愛,而王莽給他的卻是滿滿的欺辱。

可憐這位烏珠留單于,活著被王莽欺負、死了還被王莽鞭屍。

同時,要和親的匈奴必須向新莽朝廷賠款:

責單于馬萬匹,牛三萬頭,羊十萬頭,及稍所略邊民生口在者皆還之。

儘管這麼折騰,但是漢匈關係還是在掙扎中向前走,直到王莽把刀子架在匈奴單于的脖子上。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莽不僅改名字改上了癮,而且換皇帝也換上了癮。

在漢朝,王莽換皇帝換得自己“水漲船高”,從大司馬到安漢公再到假皇帝,直到登頂九五。

此時的他也要給匈奴人換“皇帝”。

當至長安,莽拜為卜單于,欲出大兵以輔立之。

為漢匈和親做出大貢獻的須卜當,奉呼都而屍道皋若鞮單于之命,出使新朝。

王莽便趁機要立須卜當為匈奴單于,並準備派遣大軍協助須卜當回國篡位。

先不說須卜當答不答應,也不要說匈奴人答應不答應,就說此時已經殘破非常的中原帝國還能出得了幾個兵。

最後的結果就是:新莽朝廷無力調集軍隊,導致出兵干涉匈奴內政的騷操作未能成行。

兵調度亦不合,而匈奴愈怒,併入北邊,北邊由是壞敗。

但是,皇帝王莽和新朝朝廷的卑鄙作為,徹底惹怒了匈奴單于,北地邊境的戰火已經從小劫掠變成了大侵略。

漢匈關係在20餘年間就糟糕到此種地步,誰該為此負責呢?

還好,農民起義軍攻入了長安,結束了新朝的國祚,也結束了王莽的生命。

"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土地國有、均分耕地、禁買奴婢,等等舉措,都是新朝皇帝王莽的“超前”改革。

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認識:王莽是穿越時代的改革者。

但是,貧瘠的土地長不出大樹,腐敗的王朝末年也長不出人文主義的改革家。

所以,禮讚王莽之辭,可能就是我們想多了。

如果非要用一個適中的詞來解讀王莽,沒有比“奇葩”更合適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皇帝王莽的奇葩改革”,之前有過論述,可以說在“改革家”王莽的操作下,腐敗更加腐敗、大亂更加大亂,內政一塌糊塗。

中原帝國主要聚焦三件大事:一是朝堂、二是民治、三是邊地。

朝堂篡漢自立、內政奇葩改革,那麼,“改革家”王莽的邊地鐵腕又是何種風格呢?

所謂鐵腕,既要武力的鐵、也要懷柔的腕,沒有武力、草原民族則會入主中原;沒有懷柔、中原帝國便會勞民傷財。

而王莽同志的邊地政策,那當真是要多鐵有多鐵、要多硬有多硬,要多奇葩有多奇葩,不把匈奴逼成敵戰之國,便誓不罷休。

1.匈奴公主“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須卜是夫家的姓,居次是公主,雲是名字。

須卜居次雲是復株累若鞮單于和王昭君所生的女兒,後來嫁給了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須卜氏、呼衍氏、蘭氏,以及匈奴單于的攣鞮氏,是匈奴“帝國”的四大貴族姓氏。

所以,須卜居次雲既是匈奴公主,又是匈奴貴夫人。

在漢元帝時,匈奴歷經“五單于爭立”的亂戰後,分裂成南北兩部,南部呼韓邪單于率眾南遷、歸附漢朝,北部郅支單于被西域都護甘延壽和校尉陳湯擊敗擒殺。

所以,曾經的大匈奴,在漢宣帝、漢元帝時期,已經內附漢朝。

為表歸附,匈奴不僅要向長安派出質子,而且還要派婦人入侍漢帝國的皇室貴胄。

但是,具體派何人來漢入侍,西漢朝廷一般不會干預。

王莽欲悅太后以威德至盛,異於前,乃風單于令遣王昭君女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大權在握的王莽,為了能夠取悅太后王政君,非要讓王昭君的女兒須卜居次雲入侍長安。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政君

此時的匈奴烏留珠單于當然不滿意,因為須卜居次雲是先單于的女兒,還是貴族大臣的夫人,這地位太顯赫了。

但是,為了能夠取悅王莽、和親漢朝,烏留珠單于還是把須卜居次雲派往長安。

2.大漢帝國的新條約

會西域車師后王勾姑、去胡來王唐兜皆怨恨都護校尉,將妻子人民亡降匈奴。

西域的車師后王和婼羌王,因為不滿王莽在西域的胡亂折騰,於是舉眾歸附了匈奴。

按照漢匈約定,若有人從長城以南來投降匈奴,匈奴不能接受,而且還要把人送至長城要塞,交給漢朝官吏。而長城以北,匈奴就可以自己處理。

儘管有此約定和慣例,匈奴單于還是派遣使者,將這件事向大漢皇帝做了報告:臣謹已受。

單于自稱臣,已經足夠謙卑了,大漢皇帝批閱一句“知道了”,自然皆大歡喜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但是,此時執政朝堂的是王莽,這個人要多剛有多剛、要多硬有多硬。

王莽的理由是西域已經內附,也就算中國人了,所以匈奴當然不能接受。

於是,漢朝派遣使者責問單于、逼著匈奴交人。

匈奴單于拿出宣帝時的條約和先父呼韓邪單于的遺命,來跟漢使講理說法。

使者曰:“匈奴骨肉相攻,國幾絕,蒙中國大恩,危亡復續,妻子完安,累世相繼,宜有以報厚恩。”

大國上使,自是雄辯滔滔:現在不拿條約成例說事,咱們不講政治、咱們講感情,你大單于就說怎麼報恩吧?

於是,單于叩頭謝罪,趕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重新抓起來,然後交漢朝法辦。

同時,匈奴方面請求漢朝能夠寬恕二王的叛逃之罪,畢竟二人曾經心慕過匈奴。

但是要多剛有多剛的王莽,根本就不搭理這茬,直接在西域諸王大會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給斬首示眾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還不算,你們匈奴不是拿宣帝時的條約說事嗎?

行,咱們現在改條約。

新條約規定,無論事漢人、烏孫人、烏桓人,以及凡是佩戴中國印綬的西域諸國人,匈奴都不能接納。

中國人亡入匈奴者,烏孫亡降匈奴者,西域諸國佩中國印綬降匈奴者,烏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從前是長城以南歸漢朝、長城以北歸匈奴,現在是無論南北皆歸漢朝。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同時,王莽的使者還將“約束封函”收回,“因收故宣帝所為約束封函還”。

“約束封函”是宣帝朝頒給匈奴的條約文本,這個文本對匈奴人有用,對漢朝人也有用,因為這是漢宣帝的聖旨,以孝治天下的宣帝子孫必須得“接旨”。

但是,王莽夠猛,直接收回,以後你們匈奴人就別再拿“約束封函”當上方寶劍了。

3.王莽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改名字

王莽改名字已經改上了癮,不僅把中原帝國的官職稱謂和郡縣名稱改了一遍,而且還要改名四夷。

匈奴這個曾經的草原霸主,必須得改。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先讓單于改名字,王莽說中國人的名字沒有超過兩個字的,你們匈奴人的名字太長,這得改。

烏珠留單于,姓“攣鞮”,名“囊知牙斯”,名字超過了兩個字,所以,必須得改。

於是,烏珠留單于忍氣吞聲地改名為“知”,去掉三個字,滿足了王莽的要求。

單于的名字改了,單于印綬上的稱謂也得改。

故印文曰“匈奴單于璽”,莽更曰“新匈奴單于章”。

王莽篡位,為了彰顯新朝威儀,便派遣王駿等六人組成的豪華使團、出訪匈奴,目的就是要給匈奴單于的印綬改名字。

璽,是皇帝、皇后和太后所佩戴的印章,即便後來放寬,但“璽”也是王者之屬,而大臣所佩印綬皆稱章或印。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次借給匈奴換印的機會,直接把匈奴單于給降格了。

漢使欺負單于不識字,以新換舊,拿回了舊的“匈奴單于璽”,然後趕緊揹著匈奴人給砸碎了。

此時的中原帝國、新莽王朝,當真沒一點大國氣度,全是小家子氣和詭伎倆。

前者訂立的新條約,已經惹惱了匈奴;此番又是改名字又是改印璽,更是火上澆油。

匈奴人終於忍無可忍。

於是,西漢帝國的最後忠臣出現了,但他不是中國人,而是匈奴人。

匈奴烏留珠單于打出了劉姓天子的旗號,我們尊拜的是劉姓皇帝,而你王莽是個什麼東西。

(單于)怒曰:“先單于受漢宣帝恩,不可負也。今天子非宣帝子孫,何以得立?”

於是,漢匈重新開打,而且這個陣仗打得非常大。

4.繼續改名字,改到匈奴不反都不行

單于相當淳樸,說打就打、絕不含糊。

於是,漢地邊境重陷水火,雁門和朔方兩郡太守和都尉被殺,邊民死傷、牲畜遭掠。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莽相當奇葩,說打就不打,而是先給單于改名字、後在國內死命折騰。

更名匈奴單于曰降奴服於。

開打之前,又給匈奴單于改了個名字,然後就是調兵遣將、籌集糧草。

議滿三十萬眾,齎三百日糧,同時十道並出,窮追匈奴,納之於丁令,因分其地,立呼韓邪十五子。

兵馬未動、謀略先行,先分封呼韓邪單于的十五個兒子,支持他們在匈奴鬧獨立。

然後,新莽王朝任命了十二名大將、一百八十名副將,還集中了三十萬大軍,號稱要十路大軍齊發草原、教訓匈奴。

再然後呢?

再然後就是籌措糧草,要籌措夠三十萬大軍吃三百天的糧草,於是北方大軍雲集、南方橫徵暴斂。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北方雲集的大軍,無事可幹,便幹起了四處打劫的營生;南方催糧的官吏,如狼似虎,“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搞得流民四起。

吏士罷弊,數年之間,北邊虛空,野有暴骨矣。

這就是奇葩王莽的奇葩戰爭,還未傷人、便已自殘。

有兩個背景原因必須強調一下:

一是漢宣帝以來的羈縻匈奴之策非常成功,中原帝國不僅威服匈奴,而且也文服了匈奴。

二是武帝朝的窮追猛打以及連年天災,匈奴人既沒了實力也沒了狼性。

所以,我們得以見到:王莽一直硬氣任性,匈奴一直退讓遷就。

同時,還得承認,王莽的運氣著實不錯,跟他結了死仇的烏珠留單于,在漢匈正式交惡時突然死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烏珠留單于立二十一歲,建國五年死。匈奴用事大臣右骨都侯須卜當,即王昭君女伊墨居次雲之婿也。

烏珠留單于死了,而執政大臣是王昭君的女婿右骨都侯須卜當,所以“親漢和親派”掌控了單于王庭,於是匈奴單方面求和、再約和親。

這是一個好徵兆,把中國折騰了半死的王莽終於有了臺階,可以不必再屯兵籌糧了。

單于盡收四人及手殺校尉刁護賊芝音妻子以下二十七人,皆械檻付使者,遣廚唯姑夕王富等四十人送歙、颯。莽作焚如之刑,燒殺陳良等,罷諸將率屯兵。

匈奴的新單于很給面子,把投降至匈奴的降將降吏全部抓起來,然後交給此時的莽新朝廷。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而王莽也當真是毫不客氣,法外增刑,把這些人全部燒死。

叛徒著實可恨,但新莽王朝的這些叛徒真心叫人恨不起來,若不是王莽篡漢自立、若不是王莽折騰邊地,這些人可能還在為大漢守邊。

本來已經一切向好的漢匈關係,這時候,又遭遇了王莽改名字。

王莽對於改名字這件事不但情有獨鍾而且情比金堅。

他還要給匈奴人改名字。

多遺單于金珍,因諭說改其號,號匈奴曰“恭奴”,單于曰“善於”,賜印綬。

匈奴人已經摸準了王莽的脈,所以也就不再鬧騰了。

中原皇帝不是就喜歡改名字嗎?

行,只要你給錢,那我們就改。

5.至死方休的各種騷操作

呼韓邪單于之後的幾任匈奴單于,應該是真心歸漢,所以漢匈邊境才能幾十年不見烽火。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呼韓邪單于

為仰慕漢朝,呼韓邪單于之後的六任單于皆在“單于”之前加上“若鞮”二字,如復株累若鞮單于、搜諧若鞮單于 、車牙若鞮單于、烏珠留若鞮單于 。

“若鞮”二字是孝的意思,因為漢朝皇帝的諡號皆稱孝武皇帝、孝宣皇帝、孝元皇帝,所以匈奴人也有樣學樣。

匈奴謂孝曰“若鞮”。自呼韓邪後,與漢親密,見漢諡帝為孝”,慕之,故皆為“若鞮”。

可以說,宣元以來的匈奴,不僅是被漢帝國武力征服了,而且已經在心理和文化上被征服了,他們逐漸認同了中原帝國的統治。

所以,奇葩王莽如此折騰,匈奴人能夠一忍再忍,有實力不濟的因素,但更有仰慕認同的因素。

但是,王莽的各種騷操作,著實無下限,為了讓匈奴人改名字就賄賂匈奴單于。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行賄

君王之交、國家之交,都已使上了“潛規則”這麼沒起子的手段。

匈奴人還怎麼在仰慕中國、還怎麼在認同華夏。

既然你沒起子、既然你沒下限,那就別怪我們有樣學樣。

所以,錢照拿、名可改,但條約就不必守,於是漢匈邊境再又烽火連年。

單于貪莽金幣,故曲聽之,然寇盜如故。

漢匈之間,已無道義可講,而只有賄賂和被賄賂、劫掠和被劫掠。

匈奴單于知死,弟鹹立為單于,求和親。莽遣使者厚賂之,詐許還其侍子登。

新單于既立,和親開始運作,使者開始往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新單于就請求王莽能夠允許自己在長安當人質的兒子能夠回國。

而從來都是一剛到底的新莽王朝,根本就沒準備什麼談判的籌碼,他們早就把新單于的兒子給殺了。

於是,剛要向好的匈奴關係,再次跌入低谷,邊地戰火再起。

還好,執政的匈奴大臣須卜當著實給力,單于王庭的親漢派也是積極運作,所以雖然王莽殺了匈奴質子,但匈奴人還是採取了與漢和親的要約。

可以說,這都是宣帝朝以來所積累的外交資源。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漢宣帝

匈奴單于不再追究質子被殺的事情了,只是希望王莽能把屍體送回草原,好讓兒子入土為安。

王莽是該喜極而泣了吧?

是的,王莽很喜,但他仍舊要硬得彪悍、硬得徹底、硬得一往無前。

敕令掘單于知墓,棘鞭其屍。

你的兒子可以入土為安,你的哥哥烏珠留單于不能,王莽下詔把烏珠留單于從墳墓裡挖出來、鞭屍。

烏珠留單于,就是那個被王莽欺負了一輩子的匈奴單于:要你公主入侍,與你更立條約、賜你“匈奴單于章”,名字也由“囊知牙斯”改為“知”。

烏珠留單于對中原帝國是滿滿的熱愛,而王莽給他的卻是滿滿的欺辱。

可憐這位烏珠留單于,活著被王莽欺負、死了還被王莽鞭屍。

同時,要和親的匈奴必須向新莽朝廷賠款:

責單于馬萬匹,牛三萬頭,羊十萬頭,及稍所略邊民生口在者皆還之。

儘管這麼折騰,但是漢匈關係還是在掙扎中向前走,直到王莽把刀子架在匈奴單于的脖子上。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莽不僅改名字改上了癮,而且換皇帝也換上了癮。

在漢朝,王莽換皇帝換得自己“水漲船高”,從大司馬到安漢公再到假皇帝,直到登頂九五。

此時的他也要給匈奴人換“皇帝”。

當至長安,莽拜為卜單于,欲出大兵以輔立之。

為漢匈和親做出大貢獻的須卜當,奉呼都而屍道皋若鞮單于之命,出使新朝。

王莽便趁機要立須卜當為匈奴單于,並準備派遣大軍協助須卜當回國篡位。

先不說須卜當答不答應,也不要說匈奴人答應不答應,就說此時已經殘破非常的中原帝國還能出得了幾個兵。

最後的結果就是:新莽朝廷無力調集軍隊,導致出兵干涉匈奴內政的騷操作未能成行。

兵調度亦不合,而匈奴愈怒,併入北邊,北邊由是壞敗。

但是,皇帝王莽和新朝朝廷的卑鄙作為,徹底惹怒了匈奴單于,北地邊境的戰火已經從小劫掠變成了大侵略。

漢匈關係在20餘年間就糟糕到此種地步,誰該為此負責呢?

還好,農民起義軍攻入了長安,結束了新朝的國祚,也結束了王莽的生命。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一代奇葩終於停止了奇葩。

6.王莽到底是咋想的

評價王莽,兩漢史書當然不會客氣。

而傳統士大夫也會把他批得體無完膚。

但是,五四以來,卻出現了一股平反王莽的潮流。

"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土地國有、均分耕地、禁買奴婢,等等舉措,都是新朝皇帝王莽的“超前”改革。

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認識:王莽是穿越時代的改革者。

但是,貧瘠的土地長不出大樹,腐敗的王朝末年也長不出人文主義的改革家。

所以,禮讚王莽之辭,可能就是我們想多了。

如果非要用一個適中的詞來解讀王莽,沒有比“奇葩”更合適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皇帝王莽的奇葩改革”,之前有過論述,可以說在“改革家”王莽的操作下,腐敗更加腐敗、大亂更加大亂,內政一塌糊塗。

中原帝國主要聚焦三件大事:一是朝堂、二是民治、三是邊地。

朝堂篡漢自立、內政奇葩改革,那麼,“改革家”王莽的邊地鐵腕又是何種風格呢?

所謂鐵腕,既要武力的鐵、也要懷柔的腕,沒有武力、草原民族則會入主中原;沒有懷柔、中原帝國便會勞民傷財。

而王莽同志的邊地政策,那當真是要多鐵有多鐵、要多硬有多硬,要多奇葩有多奇葩,不把匈奴逼成敵戰之國,便誓不罷休。

1.匈奴公主“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須卜是夫家的姓,居次是公主,雲是名字。

須卜居次雲是復株累若鞮單于和王昭君所生的女兒,後來嫁給了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須卜氏、呼衍氏、蘭氏,以及匈奴單于的攣鞮氏,是匈奴“帝國”的四大貴族姓氏。

所以,須卜居次雲既是匈奴公主,又是匈奴貴夫人。

在漢元帝時,匈奴歷經“五單于爭立”的亂戰後,分裂成南北兩部,南部呼韓邪單于率眾南遷、歸附漢朝,北部郅支單于被西域都護甘延壽和校尉陳湯擊敗擒殺。

所以,曾經的大匈奴,在漢宣帝、漢元帝時期,已經內附漢朝。

為表歸附,匈奴不僅要向長安派出質子,而且還要派婦人入侍漢帝國的皇室貴胄。

但是,具體派何人來漢入侍,西漢朝廷一般不會干預。

王莽欲悅太后以威德至盛,異於前,乃風單于令遣王昭君女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大權在握的王莽,為了能夠取悅太后王政君,非要讓王昭君的女兒須卜居次雲入侍長安。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政君

此時的匈奴烏留珠單于當然不滿意,因為須卜居次雲是先單于的女兒,還是貴族大臣的夫人,這地位太顯赫了。

但是,為了能夠取悅王莽、和親漢朝,烏留珠單于還是把須卜居次雲派往長安。

2.大漢帝國的新條約

會西域車師后王勾姑、去胡來王唐兜皆怨恨都護校尉,將妻子人民亡降匈奴。

西域的車師后王和婼羌王,因為不滿王莽在西域的胡亂折騰,於是舉眾歸附了匈奴。

按照漢匈約定,若有人從長城以南來投降匈奴,匈奴不能接受,而且還要把人送至長城要塞,交給漢朝官吏。而長城以北,匈奴就可以自己處理。

儘管有此約定和慣例,匈奴單于還是派遣使者,將這件事向大漢皇帝做了報告:臣謹已受。

單于自稱臣,已經足夠謙卑了,大漢皇帝批閱一句“知道了”,自然皆大歡喜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但是,此時執政朝堂的是王莽,這個人要多剛有多剛、要多硬有多硬。

王莽的理由是西域已經內附,也就算中國人了,所以匈奴當然不能接受。

於是,漢朝派遣使者責問單于、逼著匈奴交人。

匈奴單于拿出宣帝時的條約和先父呼韓邪單于的遺命,來跟漢使講理說法。

使者曰:“匈奴骨肉相攻,國幾絕,蒙中國大恩,危亡復續,妻子完安,累世相繼,宜有以報厚恩。”

大國上使,自是雄辯滔滔:現在不拿條約成例說事,咱們不講政治、咱們講感情,你大單于就說怎麼報恩吧?

於是,單于叩頭謝罪,趕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重新抓起來,然後交漢朝法辦。

同時,匈奴方面請求漢朝能夠寬恕二王的叛逃之罪,畢竟二人曾經心慕過匈奴。

但是要多剛有多剛的王莽,根本就不搭理這茬,直接在西域諸王大會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給斬首示眾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還不算,你們匈奴不是拿宣帝時的條約說事嗎?

行,咱們現在改條約。

新條約規定,無論事漢人、烏孫人、烏桓人,以及凡是佩戴中國印綬的西域諸國人,匈奴都不能接納。

中國人亡入匈奴者,烏孫亡降匈奴者,西域諸國佩中國印綬降匈奴者,烏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從前是長城以南歸漢朝、長城以北歸匈奴,現在是無論南北皆歸漢朝。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同時,王莽的使者還將“約束封函”收回,“因收故宣帝所為約束封函還”。

“約束封函”是宣帝朝頒給匈奴的條約文本,這個文本對匈奴人有用,對漢朝人也有用,因為這是漢宣帝的聖旨,以孝治天下的宣帝子孫必須得“接旨”。

但是,王莽夠猛,直接收回,以後你們匈奴人就別再拿“約束封函”當上方寶劍了。

3.王莽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改名字

王莽改名字已經改上了癮,不僅把中原帝國的官職稱謂和郡縣名稱改了一遍,而且還要改名四夷。

匈奴這個曾經的草原霸主,必須得改。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先讓單于改名字,王莽說中國人的名字沒有超過兩個字的,你們匈奴人的名字太長,這得改。

烏珠留單于,姓“攣鞮”,名“囊知牙斯”,名字超過了兩個字,所以,必須得改。

於是,烏珠留單于忍氣吞聲地改名為“知”,去掉三個字,滿足了王莽的要求。

單于的名字改了,單于印綬上的稱謂也得改。

故印文曰“匈奴單于璽”,莽更曰“新匈奴單于章”。

王莽篡位,為了彰顯新朝威儀,便派遣王駿等六人組成的豪華使團、出訪匈奴,目的就是要給匈奴單于的印綬改名字。

璽,是皇帝、皇后和太后所佩戴的印章,即便後來放寬,但“璽”也是王者之屬,而大臣所佩印綬皆稱章或印。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次借給匈奴換印的機會,直接把匈奴單于給降格了。

漢使欺負單于不識字,以新換舊,拿回了舊的“匈奴單于璽”,然後趕緊揹著匈奴人給砸碎了。

此時的中原帝國、新莽王朝,當真沒一點大國氣度,全是小家子氣和詭伎倆。

前者訂立的新條約,已經惹惱了匈奴;此番又是改名字又是改印璽,更是火上澆油。

匈奴人終於忍無可忍。

於是,西漢帝國的最後忠臣出現了,但他不是中國人,而是匈奴人。

匈奴烏留珠單于打出了劉姓天子的旗號,我們尊拜的是劉姓皇帝,而你王莽是個什麼東西。

(單于)怒曰:“先單于受漢宣帝恩,不可負也。今天子非宣帝子孫,何以得立?”

於是,漢匈重新開打,而且這個陣仗打得非常大。

4.繼續改名字,改到匈奴不反都不行

單于相當淳樸,說打就打、絕不含糊。

於是,漢地邊境重陷水火,雁門和朔方兩郡太守和都尉被殺,邊民死傷、牲畜遭掠。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莽相當奇葩,說打就不打,而是先給單于改名字、後在國內死命折騰。

更名匈奴單于曰降奴服於。

開打之前,又給匈奴單于改了個名字,然後就是調兵遣將、籌集糧草。

議滿三十萬眾,齎三百日糧,同時十道並出,窮追匈奴,納之於丁令,因分其地,立呼韓邪十五子。

兵馬未動、謀略先行,先分封呼韓邪單于的十五個兒子,支持他們在匈奴鬧獨立。

然後,新莽王朝任命了十二名大將、一百八十名副將,還集中了三十萬大軍,號稱要十路大軍齊發草原、教訓匈奴。

再然後呢?

再然後就是籌措糧草,要籌措夠三十萬大軍吃三百天的糧草,於是北方大軍雲集、南方橫徵暴斂。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北方雲集的大軍,無事可幹,便幹起了四處打劫的營生;南方催糧的官吏,如狼似虎,“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搞得流民四起。

吏士罷弊,數年之間,北邊虛空,野有暴骨矣。

這就是奇葩王莽的奇葩戰爭,還未傷人、便已自殘。

有兩個背景原因必須強調一下:

一是漢宣帝以來的羈縻匈奴之策非常成功,中原帝國不僅威服匈奴,而且也文服了匈奴。

二是武帝朝的窮追猛打以及連年天災,匈奴人既沒了實力也沒了狼性。

所以,我們得以見到:王莽一直硬氣任性,匈奴一直退讓遷就。

同時,還得承認,王莽的運氣著實不錯,跟他結了死仇的烏珠留單于,在漢匈正式交惡時突然死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烏珠留單于立二十一歲,建國五年死。匈奴用事大臣右骨都侯須卜當,即王昭君女伊墨居次雲之婿也。

烏珠留單于死了,而執政大臣是王昭君的女婿右骨都侯須卜當,所以“親漢和親派”掌控了單于王庭,於是匈奴單方面求和、再約和親。

這是一個好徵兆,把中國折騰了半死的王莽終於有了臺階,可以不必再屯兵籌糧了。

單于盡收四人及手殺校尉刁護賊芝音妻子以下二十七人,皆械檻付使者,遣廚唯姑夕王富等四十人送歙、颯。莽作焚如之刑,燒殺陳良等,罷諸將率屯兵。

匈奴的新單于很給面子,把投降至匈奴的降將降吏全部抓起來,然後交給此時的莽新朝廷。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而王莽也當真是毫不客氣,法外增刑,把這些人全部燒死。

叛徒著實可恨,但新莽王朝的這些叛徒真心叫人恨不起來,若不是王莽篡漢自立、若不是王莽折騰邊地,這些人可能還在為大漢守邊。

本來已經一切向好的漢匈關係,這時候,又遭遇了王莽改名字。

王莽對於改名字這件事不但情有獨鍾而且情比金堅。

他還要給匈奴人改名字。

多遺單于金珍,因諭說改其號,號匈奴曰“恭奴”,單于曰“善於”,賜印綬。

匈奴人已經摸準了王莽的脈,所以也就不再鬧騰了。

中原皇帝不是就喜歡改名字嗎?

行,只要你給錢,那我們就改。

5.至死方休的各種騷操作

呼韓邪單于之後的幾任匈奴單于,應該是真心歸漢,所以漢匈邊境才能幾十年不見烽火。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呼韓邪單于

為仰慕漢朝,呼韓邪單于之後的六任單于皆在“單于”之前加上“若鞮”二字,如復株累若鞮單于、搜諧若鞮單于 、車牙若鞮單于、烏珠留若鞮單于 。

“若鞮”二字是孝的意思,因為漢朝皇帝的諡號皆稱孝武皇帝、孝宣皇帝、孝元皇帝,所以匈奴人也有樣學樣。

匈奴謂孝曰“若鞮”。自呼韓邪後,與漢親密,見漢諡帝為孝”,慕之,故皆為“若鞮”。

可以說,宣元以來的匈奴,不僅是被漢帝國武力征服了,而且已經在心理和文化上被征服了,他們逐漸認同了中原帝國的統治。

所以,奇葩王莽如此折騰,匈奴人能夠一忍再忍,有實力不濟的因素,但更有仰慕認同的因素。

但是,王莽的各種騷操作,著實無下限,為了讓匈奴人改名字就賄賂匈奴單于。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行賄

君王之交、國家之交,都已使上了“潛規則”這麼沒起子的手段。

匈奴人還怎麼在仰慕中國、還怎麼在認同華夏。

既然你沒起子、既然你沒下限,那就別怪我們有樣學樣。

所以,錢照拿、名可改,但條約就不必守,於是漢匈邊境再又烽火連年。

單于貪莽金幣,故曲聽之,然寇盜如故。

漢匈之間,已無道義可講,而只有賄賂和被賄賂、劫掠和被劫掠。

匈奴單于知死,弟鹹立為單于,求和親。莽遣使者厚賂之,詐許還其侍子登。

新單于既立,和親開始運作,使者開始往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新單于就請求王莽能夠允許自己在長安當人質的兒子能夠回國。

而從來都是一剛到底的新莽王朝,根本就沒準備什麼談判的籌碼,他們早就把新單于的兒子給殺了。

於是,剛要向好的匈奴關係,再次跌入低谷,邊地戰火再起。

還好,執政的匈奴大臣須卜當著實給力,單于王庭的親漢派也是積極運作,所以雖然王莽殺了匈奴質子,但匈奴人還是採取了與漢和親的要約。

可以說,這都是宣帝朝以來所積累的外交資源。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漢宣帝

匈奴單于不再追究質子被殺的事情了,只是希望王莽能把屍體送回草原,好讓兒子入土為安。

王莽是該喜極而泣了吧?

是的,王莽很喜,但他仍舊要硬得彪悍、硬得徹底、硬得一往無前。

敕令掘單于知墓,棘鞭其屍。

你的兒子可以入土為安,你的哥哥烏珠留單于不能,王莽下詔把烏珠留單于從墳墓裡挖出來、鞭屍。

烏珠留單于,就是那個被王莽欺負了一輩子的匈奴單于:要你公主入侍,與你更立條約、賜你“匈奴單于章”,名字也由“囊知牙斯”改為“知”。

烏珠留單于對中原帝國是滿滿的熱愛,而王莽給他的卻是滿滿的欺辱。

可憐這位烏珠留單于,活著被王莽欺負、死了還被王莽鞭屍。

同時,要和親的匈奴必須向新莽朝廷賠款:

責單于馬萬匹,牛三萬頭,羊十萬頭,及稍所略邊民生口在者皆還之。

儘管這麼折騰,但是漢匈關係還是在掙扎中向前走,直到王莽把刀子架在匈奴單于的脖子上。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莽不僅改名字改上了癮,而且換皇帝也換上了癮。

在漢朝,王莽換皇帝換得自己“水漲船高”,從大司馬到安漢公再到假皇帝,直到登頂九五。

此時的他也要給匈奴人換“皇帝”。

當至長安,莽拜為卜單于,欲出大兵以輔立之。

為漢匈和親做出大貢獻的須卜當,奉呼都而屍道皋若鞮單于之命,出使新朝。

王莽便趁機要立須卜當為匈奴單于,並準備派遣大軍協助須卜當回國篡位。

先不說須卜當答不答應,也不要說匈奴人答應不答應,就說此時已經殘破非常的中原帝國還能出得了幾個兵。

最後的結果就是:新莽朝廷無力調集軍隊,導致出兵干涉匈奴內政的騷操作未能成行。

兵調度亦不合,而匈奴愈怒,併入北邊,北邊由是壞敗。

但是,皇帝王莽和新朝朝廷的卑鄙作為,徹底惹怒了匈奴單于,北地邊境的戰火已經從小劫掠變成了大侵略。

漢匈關係在20餘年間就糟糕到此種地步,誰該為此負責呢?

還好,農民起義軍攻入了長安,結束了新朝的國祚,也結束了王莽的生命。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一代奇葩終於停止了奇葩。

6.王莽到底是咋想的

評價王莽,兩漢史書當然不會客氣。

而傳統士大夫也會把他批得體無完膚。

但是,五四以來,卻出現了一股平反王莽的潮流。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胡適說:王莽是中國第一位社會主義者。

翦伯贊說:王莽不失為中國史上最有膽識的、最聰明的一位政治家。

直至建國以後,仍舊有人評價王莽是為改革家和改良主義者。

縱觀王莽對匈奴問題的種種奇葩作為,對於“平反王莽”,我們是不是該做更深的思考?

胡適所謂的社會主義者,可以認為就是一種人文社會主義:個人要自由但集體更重要。

"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土地國有、均分耕地、禁買奴婢,等等舉措,都是新朝皇帝王莽的“超前”改革。

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認識:王莽是穿越時代的改革者。

但是,貧瘠的土地長不出大樹,腐敗的王朝末年也長不出人文主義的改革家。

所以,禮讚王莽之辭,可能就是我們想多了。

如果非要用一個適中的詞來解讀王莽,沒有比“奇葩”更合適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皇帝王莽的奇葩改革”,之前有過論述,可以說在“改革家”王莽的操作下,腐敗更加腐敗、大亂更加大亂,內政一塌糊塗。

中原帝國主要聚焦三件大事:一是朝堂、二是民治、三是邊地。

朝堂篡漢自立、內政奇葩改革,那麼,“改革家”王莽的邊地鐵腕又是何種風格呢?

所謂鐵腕,既要武力的鐵、也要懷柔的腕,沒有武力、草原民族則會入主中原;沒有懷柔、中原帝國便會勞民傷財。

而王莽同志的邊地政策,那當真是要多鐵有多鐵、要多硬有多硬,要多奇葩有多奇葩,不把匈奴逼成敵戰之國,便誓不罷休。

1.匈奴公主“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須卜是夫家的姓,居次是公主,雲是名字。

須卜居次雲是復株累若鞮單于和王昭君所生的女兒,後來嫁給了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須卜氏、呼衍氏、蘭氏,以及匈奴單于的攣鞮氏,是匈奴“帝國”的四大貴族姓氏。

所以,須卜居次雲既是匈奴公主,又是匈奴貴夫人。

在漢元帝時,匈奴歷經“五單于爭立”的亂戰後,分裂成南北兩部,南部呼韓邪單于率眾南遷、歸附漢朝,北部郅支單于被西域都護甘延壽和校尉陳湯擊敗擒殺。

所以,曾經的大匈奴,在漢宣帝、漢元帝時期,已經內附漢朝。

為表歸附,匈奴不僅要向長安派出質子,而且還要派婦人入侍漢帝國的皇室貴胄。

但是,具體派何人來漢入侍,西漢朝廷一般不會干預。

王莽欲悅太后以威德至盛,異於前,乃風單于令遣王昭君女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大權在握的王莽,為了能夠取悅太后王政君,非要讓王昭君的女兒須卜居次雲入侍長安。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政君

此時的匈奴烏留珠單于當然不滿意,因為須卜居次雲是先單于的女兒,還是貴族大臣的夫人,這地位太顯赫了。

但是,為了能夠取悅王莽、和親漢朝,烏留珠單于還是把須卜居次雲派往長安。

2.大漢帝國的新條約

會西域車師后王勾姑、去胡來王唐兜皆怨恨都護校尉,將妻子人民亡降匈奴。

西域的車師后王和婼羌王,因為不滿王莽在西域的胡亂折騰,於是舉眾歸附了匈奴。

按照漢匈約定,若有人從長城以南來投降匈奴,匈奴不能接受,而且還要把人送至長城要塞,交給漢朝官吏。而長城以北,匈奴就可以自己處理。

儘管有此約定和慣例,匈奴單于還是派遣使者,將這件事向大漢皇帝做了報告:臣謹已受。

單于自稱臣,已經足夠謙卑了,大漢皇帝批閱一句“知道了”,自然皆大歡喜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但是,此時執政朝堂的是王莽,這個人要多剛有多剛、要多硬有多硬。

王莽的理由是西域已經內附,也就算中國人了,所以匈奴當然不能接受。

於是,漢朝派遣使者責問單于、逼著匈奴交人。

匈奴單于拿出宣帝時的條約和先父呼韓邪單于的遺命,來跟漢使講理說法。

使者曰:“匈奴骨肉相攻,國幾絕,蒙中國大恩,危亡復續,妻子完安,累世相繼,宜有以報厚恩。”

大國上使,自是雄辯滔滔:現在不拿條約成例說事,咱們不講政治、咱們講感情,你大單于就說怎麼報恩吧?

於是,單于叩頭謝罪,趕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重新抓起來,然後交漢朝法辦。

同時,匈奴方面請求漢朝能夠寬恕二王的叛逃之罪,畢竟二人曾經心慕過匈奴。

但是要多剛有多剛的王莽,根本就不搭理這茬,直接在西域諸王大會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給斬首示眾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還不算,你們匈奴不是拿宣帝時的條約說事嗎?

行,咱們現在改條約。

新條約規定,無論事漢人、烏孫人、烏桓人,以及凡是佩戴中國印綬的西域諸國人,匈奴都不能接納。

中國人亡入匈奴者,烏孫亡降匈奴者,西域諸國佩中國印綬降匈奴者,烏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從前是長城以南歸漢朝、長城以北歸匈奴,現在是無論南北皆歸漢朝。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同時,王莽的使者還將“約束封函”收回,“因收故宣帝所為約束封函還”。

“約束封函”是宣帝朝頒給匈奴的條約文本,這個文本對匈奴人有用,對漢朝人也有用,因為這是漢宣帝的聖旨,以孝治天下的宣帝子孫必須得“接旨”。

但是,王莽夠猛,直接收回,以後你們匈奴人就別再拿“約束封函”當上方寶劍了。

3.王莽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改名字

王莽改名字已經改上了癮,不僅把中原帝國的官職稱謂和郡縣名稱改了一遍,而且還要改名四夷。

匈奴這個曾經的草原霸主,必須得改。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先讓單于改名字,王莽說中國人的名字沒有超過兩個字的,你們匈奴人的名字太長,這得改。

烏珠留單于,姓“攣鞮”,名“囊知牙斯”,名字超過了兩個字,所以,必須得改。

於是,烏珠留單于忍氣吞聲地改名為“知”,去掉三個字,滿足了王莽的要求。

單于的名字改了,單于印綬上的稱謂也得改。

故印文曰“匈奴單于璽”,莽更曰“新匈奴單于章”。

王莽篡位,為了彰顯新朝威儀,便派遣王駿等六人組成的豪華使團、出訪匈奴,目的就是要給匈奴單于的印綬改名字。

璽,是皇帝、皇后和太后所佩戴的印章,即便後來放寬,但“璽”也是王者之屬,而大臣所佩印綬皆稱章或印。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次借給匈奴換印的機會,直接把匈奴單于給降格了。

漢使欺負單于不識字,以新換舊,拿回了舊的“匈奴單于璽”,然後趕緊揹著匈奴人給砸碎了。

此時的中原帝國、新莽王朝,當真沒一點大國氣度,全是小家子氣和詭伎倆。

前者訂立的新條約,已經惹惱了匈奴;此番又是改名字又是改印璽,更是火上澆油。

匈奴人終於忍無可忍。

於是,西漢帝國的最後忠臣出現了,但他不是中國人,而是匈奴人。

匈奴烏留珠單于打出了劉姓天子的旗號,我們尊拜的是劉姓皇帝,而你王莽是個什麼東西。

(單于)怒曰:“先單于受漢宣帝恩,不可負也。今天子非宣帝子孫,何以得立?”

於是,漢匈重新開打,而且這個陣仗打得非常大。

4.繼續改名字,改到匈奴不反都不行

單于相當淳樸,說打就打、絕不含糊。

於是,漢地邊境重陷水火,雁門和朔方兩郡太守和都尉被殺,邊民死傷、牲畜遭掠。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莽相當奇葩,說打就不打,而是先給單于改名字、後在國內死命折騰。

更名匈奴單于曰降奴服於。

開打之前,又給匈奴單于改了個名字,然後就是調兵遣將、籌集糧草。

議滿三十萬眾,齎三百日糧,同時十道並出,窮追匈奴,納之於丁令,因分其地,立呼韓邪十五子。

兵馬未動、謀略先行,先分封呼韓邪單于的十五個兒子,支持他們在匈奴鬧獨立。

然後,新莽王朝任命了十二名大將、一百八十名副將,還集中了三十萬大軍,號稱要十路大軍齊發草原、教訓匈奴。

再然後呢?

再然後就是籌措糧草,要籌措夠三十萬大軍吃三百天的糧草,於是北方大軍雲集、南方橫徵暴斂。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北方雲集的大軍,無事可幹,便幹起了四處打劫的營生;南方催糧的官吏,如狼似虎,“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搞得流民四起。

吏士罷弊,數年之間,北邊虛空,野有暴骨矣。

這就是奇葩王莽的奇葩戰爭,還未傷人、便已自殘。

有兩個背景原因必須強調一下:

一是漢宣帝以來的羈縻匈奴之策非常成功,中原帝國不僅威服匈奴,而且也文服了匈奴。

二是武帝朝的窮追猛打以及連年天災,匈奴人既沒了實力也沒了狼性。

所以,我們得以見到:王莽一直硬氣任性,匈奴一直退讓遷就。

同時,還得承認,王莽的運氣著實不錯,跟他結了死仇的烏珠留單于,在漢匈正式交惡時突然死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烏珠留單于立二十一歲,建國五年死。匈奴用事大臣右骨都侯須卜當,即王昭君女伊墨居次雲之婿也。

烏珠留單于死了,而執政大臣是王昭君的女婿右骨都侯須卜當,所以“親漢和親派”掌控了單于王庭,於是匈奴單方面求和、再約和親。

這是一個好徵兆,把中國折騰了半死的王莽終於有了臺階,可以不必再屯兵籌糧了。

單于盡收四人及手殺校尉刁護賊芝音妻子以下二十七人,皆械檻付使者,遣廚唯姑夕王富等四十人送歙、颯。莽作焚如之刑,燒殺陳良等,罷諸將率屯兵。

匈奴的新單于很給面子,把投降至匈奴的降將降吏全部抓起來,然後交給此時的莽新朝廷。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而王莽也當真是毫不客氣,法外增刑,把這些人全部燒死。

叛徒著實可恨,但新莽王朝的這些叛徒真心叫人恨不起來,若不是王莽篡漢自立、若不是王莽折騰邊地,這些人可能還在為大漢守邊。

本來已經一切向好的漢匈關係,這時候,又遭遇了王莽改名字。

王莽對於改名字這件事不但情有獨鍾而且情比金堅。

他還要給匈奴人改名字。

多遺單于金珍,因諭說改其號,號匈奴曰“恭奴”,單于曰“善於”,賜印綬。

匈奴人已經摸準了王莽的脈,所以也就不再鬧騰了。

中原皇帝不是就喜歡改名字嗎?

行,只要你給錢,那我們就改。

5.至死方休的各種騷操作

呼韓邪單于之後的幾任匈奴單于,應該是真心歸漢,所以漢匈邊境才能幾十年不見烽火。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呼韓邪單于

為仰慕漢朝,呼韓邪單于之後的六任單于皆在“單于”之前加上“若鞮”二字,如復株累若鞮單于、搜諧若鞮單于 、車牙若鞮單于、烏珠留若鞮單于 。

“若鞮”二字是孝的意思,因為漢朝皇帝的諡號皆稱孝武皇帝、孝宣皇帝、孝元皇帝,所以匈奴人也有樣學樣。

匈奴謂孝曰“若鞮”。自呼韓邪後,與漢親密,見漢諡帝為孝”,慕之,故皆為“若鞮”。

可以說,宣元以來的匈奴,不僅是被漢帝國武力征服了,而且已經在心理和文化上被征服了,他們逐漸認同了中原帝國的統治。

所以,奇葩王莽如此折騰,匈奴人能夠一忍再忍,有實力不濟的因素,但更有仰慕認同的因素。

但是,王莽的各種騷操作,著實無下限,為了讓匈奴人改名字就賄賂匈奴單于。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行賄

君王之交、國家之交,都已使上了“潛規則”這麼沒起子的手段。

匈奴人還怎麼在仰慕中國、還怎麼在認同華夏。

既然你沒起子、既然你沒下限,那就別怪我們有樣學樣。

所以,錢照拿、名可改,但條約就不必守,於是漢匈邊境再又烽火連年。

單于貪莽金幣,故曲聽之,然寇盜如故。

漢匈之間,已無道義可講,而只有賄賂和被賄賂、劫掠和被劫掠。

匈奴單于知死,弟鹹立為單于,求和親。莽遣使者厚賂之,詐許還其侍子登。

新單于既立,和親開始運作,使者開始往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新單于就請求王莽能夠允許自己在長安當人質的兒子能夠回國。

而從來都是一剛到底的新莽王朝,根本就沒準備什麼談判的籌碼,他們早就把新單于的兒子給殺了。

於是,剛要向好的匈奴關係,再次跌入低谷,邊地戰火再起。

還好,執政的匈奴大臣須卜當著實給力,單于王庭的親漢派也是積極運作,所以雖然王莽殺了匈奴質子,但匈奴人還是採取了與漢和親的要約。

可以說,這都是宣帝朝以來所積累的外交資源。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漢宣帝

匈奴單于不再追究質子被殺的事情了,只是希望王莽能把屍體送回草原,好讓兒子入土為安。

王莽是該喜極而泣了吧?

是的,王莽很喜,但他仍舊要硬得彪悍、硬得徹底、硬得一往無前。

敕令掘單于知墓,棘鞭其屍。

你的兒子可以入土為安,你的哥哥烏珠留單于不能,王莽下詔把烏珠留單于從墳墓裡挖出來、鞭屍。

烏珠留單于,就是那個被王莽欺負了一輩子的匈奴單于:要你公主入侍,與你更立條約、賜你“匈奴單于章”,名字也由“囊知牙斯”改為“知”。

烏珠留單于對中原帝國是滿滿的熱愛,而王莽給他的卻是滿滿的欺辱。

可憐這位烏珠留單于,活著被王莽欺負、死了還被王莽鞭屍。

同時,要和親的匈奴必須向新莽朝廷賠款:

責單于馬萬匹,牛三萬頭,羊十萬頭,及稍所略邊民生口在者皆還之。

儘管這麼折騰,但是漢匈關係還是在掙扎中向前走,直到王莽把刀子架在匈奴單于的脖子上。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莽不僅改名字改上了癮,而且換皇帝也換上了癮。

在漢朝,王莽換皇帝換得自己“水漲船高”,從大司馬到安漢公再到假皇帝,直到登頂九五。

此時的他也要給匈奴人換“皇帝”。

當至長安,莽拜為卜單于,欲出大兵以輔立之。

為漢匈和親做出大貢獻的須卜當,奉呼都而屍道皋若鞮單于之命,出使新朝。

王莽便趁機要立須卜當為匈奴單于,並準備派遣大軍協助須卜當回國篡位。

先不說須卜當答不答應,也不要說匈奴人答應不答應,就說此時已經殘破非常的中原帝國還能出得了幾個兵。

最後的結果就是:新莽朝廷無力調集軍隊,導致出兵干涉匈奴內政的騷操作未能成行。

兵調度亦不合,而匈奴愈怒,併入北邊,北邊由是壞敗。

但是,皇帝王莽和新朝朝廷的卑鄙作為,徹底惹怒了匈奴單于,北地邊境的戰火已經從小劫掠變成了大侵略。

漢匈關係在20餘年間就糟糕到此種地步,誰該為此負責呢?

還好,農民起義軍攻入了長安,結束了新朝的國祚,也結束了王莽的生命。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一代奇葩終於停止了奇葩。

6.王莽到底是咋想的

評價王莽,兩漢史書當然不會客氣。

而傳統士大夫也會把他批得體無完膚。

但是,五四以來,卻出現了一股平反王莽的潮流。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胡適說:王莽是中國第一位社會主義者。

翦伯贊說:王莽不失為中國史上最有膽識的、最聰明的一位政治家。

直至建國以後,仍舊有人評價王莽是為改革家和改良主義者。

縱觀王莽對匈奴問題的種種奇葩作為,對於“平反王莽”,我們是不是該做更深的思考?

胡適所謂的社會主義者,可以認為就是一種人文社會主義:個人要自由但集體更重要。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如果認為把土地收歸國有、把經濟全盤壟斷,就是一種社會主義,這未免太牽強。

王莽所謂的解放奴婢、重分耕地,是一種強幹弱枝的施策。

而如此施策的目的,就是要打擊漢末豪強和土地兼併,因為這些直接威脅了中央集權。

王莽是不是最聰明的政治家?

聰明不聰明,還是看結果吧:內政,內政奇葩;邊地,邊地奇葩,總之是搞得匈奴來犯、農民起義。

一個聰明的政治家,能把國家玩得如此糟糕,看來我們還是希求蠢一點兒的政治家吧。

而至於所謂的改革,王莽最能引人注意的改革就是改名字,對內改名字是全盤復古,對外改名字是狂妄自大。

是改革家,還是改名字的“專家”?

哪個更合適,見仁見智吧。

可能,還是黃仁宇的評價更中肯一點:他盡信中國古典,真的以為金字塔可以倒砌。

"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土地國有、均分耕地、禁買奴婢,等等舉措,都是新朝皇帝王莽的“超前”改革。

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認識:王莽是穿越時代的改革者。

但是,貧瘠的土地長不出大樹,腐敗的王朝末年也長不出人文主義的改革家。

所以,禮讚王莽之辭,可能就是我們想多了。

如果非要用一個適中的詞來解讀王莽,沒有比“奇葩”更合適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皇帝王莽的奇葩改革”,之前有過論述,可以說在“改革家”王莽的操作下,腐敗更加腐敗、大亂更加大亂,內政一塌糊塗。

中原帝國主要聚焦三件大事:一是朝堂、二是民治、三是邊地。

朝堂篡漢自立、內政奇葩改革,那麼,“改革家”王莽的邊地鐵腕又是何種風格呢?

所謂鐵腕,既要武力的鐵、也要懷柔的腕,沒有武力、草原民族則會入主中原;沒有懷柔、中原帝國便會勞民傷財。

而王莽同志的邊地政策,那當真是要多鐵有多鐵、要多硬有多硬,要多奇葩有多奇葩,不把匈奴逼成敵戰之國,便誓不罷休。

1.匈奴公主“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須卜是夫家的姓,居次是公主,雲是名字。

須卜居次雲是復株累若鞮單于和王昭君所生的女兒,後來嫁給了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須卜氏、呼衍氏、蘭氏,以及匈奴單于的攣鞮氏,是匈奴“帝國”的四大貴族姓氏。

所以,須卜居次雲既是匈奴公主,又是匈奴貴夫人。

在漢元帝時,匈奴歷經“五單于爭立”的亂戰後,分裂成南北兩部,南部呼韓邪單于率眾南遷、歸附漢朝,北部郅支單于被西域都護甘延壽和校尉陳湯擊敗擒殺。

所以,曾經的大匈奴,在漢宣帝、漢元帝時期,已經內附漢朝。

為表歸附,匈奴不僅要向長安派出質子,而且還要派婦人入侍漢帝國的皇室貴胄。

但是,具體派何人來漢入侍,西漢朝廷一般不會干預。

王莽欲悅太后以威德至盛,異於前,乃風單于令遣王昭君女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大權在握的王莽,為了能夠取悅太后王政君,非要讓王昭君的女兒須卜居次雲入侍長安。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政君

此時的匈奴烏留珠單于當然不滿意,因為須卜居次雲是先單于的女兒,還是貴族大臣的夫人,這地位太顯赫了。

但是,為了能夠取悅王莽、和親漢朝,烏留珠單于還是把須卜居次雲派往長安。

2.大漢帝國的新條約

會西域車師后王勾姑、去胡來王唐兜皆怨恨都護校尉,將妻子人民亡降匈奴。

西域的車師后王和婼羌王,因為不滿王莽在西域的胡亂折騰,於是舉眾歸附了匈奴。

按照漢匈約定,若有人從長城以南來投降匈奴,匈奴不能接受,而且還要把人送至長城要塞,交給漢朝官吏。而長城以北,匈奴就可以自己處理。

儘管有此約定和慣例,匈奴單于還是派遣使者,將這件事向大漢皇帝做了報告:臣謹已受。

單于自稱臣,已經足夠謙卑了,大漢皇帝批閱一句“知道了”,自然皆大歡喜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但是,此時執政朝堂的是王莽,這個人要多剛有多剛、要多硬有多硬。

王莽的理由是西域已經內附,也就算中國人了,所以匈奴當然不能接受。

於是,漢朝派遣使者責問單于、逼著匈奴交人。

匈奴單于拿出宣帝時的條約和先父呼韓邪單于的遺命,來跟漢使講理說法。

使者曰:“匈奴骨肉相攻,國幾絕,蒙中國大恩,危亡復續,妻子完安,累世相繼,宜有以報厚恩。”

大國上使,自是雄辯滔滔:現在不拿條約成例說事,咱們不講政治、咱們講感情,你大單于就說怎麼報恩吧?

於是,單于叩頭謝罪,趕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重新抓起來,然後交漢朝法辦。

同時,匈奴方面請求漢朝能夠寬恕二王的叛逃之罪,畢竟二人曾經心慕過匈奴。

但是要多剛有多剛的王莽,根本就不搭理這茬,直接在西域諸王大會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給斬首示眾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還不算,你們匈奴不是拿宣帝時的條約說事嗎?

行,咱們現在改條約。

新條約規定,無論事漢人、烏孫人、烏桓人,以及凡是佩戴中國印綬的西域諸國人,匈奴都不能接納。

中國人亡入匈奴者,烏孫亡降匈奴者,西域諸國佩中國印綬降匈奴者,烏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從前是長城以南歸漢朝、長城以北歸匈奴,現在是無論南北皆歸漢朝。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同時,王莽的使者還將“約束封函”收回,“因收故宣帝所為約束封函還”。

“約束封函”是宣帝朝頒給匈奴的條約文本,這個文本對匈奴人有用,對漢朝人也有用,因為這是漢宣帝的聖旨,以孝治天下的宣帝子孫必須得“接旨”。

但是,王莽夠猛,直接收回,以後你們匈奴人就別再拿“約束封函”當上方寶劍了。

3.王莽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改名字

王莽改名字已經改上了癮,不僅把中原帝國的官職稱謂和郡縣名稱改了一遍,而且還要改名四夷。

匈奴這個曾經的草原霸主,必須得改。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先讓單于改名字,王莽說中國人的名字沒有超過兩個字的,你們匈奴人的名字太長,這得改。

烏珠留單于,姓“攣鞮”,名“囊知牙斯”,名字超過了兩個字,所以,必須得改。

於是,烏珠留單于忍氣吞聲地改名為“知”,去掉三個字,滿足了王莽的要求。

單于的名字改了,單于印綬上的稱謂也得改。

故印文曰“匈奴單于璽”,莽更曰“新匈奴單于章”。

王莽篡位,為了彰顯新朝威儀,便派遣王駿等六人組成的豪華使團、出訪匈奴,目的就是要給匈奴單于的印綬改名字。

璽,是皇帝、皇后和太后所佩戴的印章,即便後來放寬,但“璽”也是王者之屬,而大臣所佩印綬皆稱章或印。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次借給匈奴換印的機會,直接把匈奴單于給降格了。

漢使欺負單于不識字,以新換舊,拿回了舊的“匈奴單于璽”,然後趕緊揹著匈奴人給砸碎了。

此時的中原帝國、新莽王朝,當真沒一點大國氣度,全是小家子氣和詭伎倆。

前者訂立的新條約,已經惹惱了匈奴;此番又是改名字又是改印璽,更是火上澆油。

匈奴人終於忍無可忍。

於是,西漢帝國的最後忠臣出現了,但他不是中國人,而是匈奴人。

匈奴烏留珠單于打出了劉姓天子的旗號,我們尊拜的是劉姓皇帝,而你王莽是個什麼東西。

(單于)怒曰:“先單于受漢宣帝恩,不可負也。今天子非宣帝子孫,何以得立?”

於是,漢匈重新開打,而且這個陣仗打得非常大。

4.繼續改名字,改到匈奴不反都不行

單于相當淳樸,說打就打、絕不含糊。

於是,漢地邊境重陷水火,雁門和朔方兩郡太守和都尉被殺,邊民死傷、牲畜遭掠。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莽相當奇葩,說打就不打,而是先給單于改名字、後在國內死命折騰。

更名匈奴單于曰降奴服於。

開打之前,又給匈奴單于改了個名字,然後就是調兵遣將、籌集糧草。

議滿三十萬眾,齎三百日糧,同時十道並出,窮追匈奴,納之於丁令,因分其地,立呼韓邪十五子。

兵馬未動、謀略先行,先分封呼韓邪單于的十五個兒子,支持他們在匈奴鬧獨立。

然後,新莽王朝任命了十二名大將、一百八十名副將,還集中了三十萬大軍,號稱要十路大軍齊發草原、教訓匈奴。

再然後呢?

再然後就是籌措糧草,要籌措夠三十萬大軍吃三百天的糧草,於是北方大軍雲集、南方橫徵暴斂。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北方雲集的大軍,無事可幹,便幹起了四處打劫的營生;南方催糧的官吏,如狼似虎,“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搞得流民四起。

吏士罷弊,數年之間,北邊虛空,野有暴骨矣。

這就是奇葩王莽的奇葩戰爭,還未傷人、便已自殘。

有兩個背景原因必須強調一下:

一是漢宣帝以來的羈縻匈奴之策非常成功,中原帝國不僅威服匈奴,而且也文服了匈奴。

二是武帝朝的窮追猛打以及連年天災,匈奴人既沒了實力也沒了狼性。

所以,我們得以見到:王莽一直硬氣任性,匈奴一直退讓遷就。

同時,還得承認,王莽的運氣著實不錯,跟他結了死仇的烏珠留單于,在漢匈正式交惡時突然死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烏珠留單于立二十一歲,建國五年死。匈奴用事大臣右骨都侯須卜當,即王昭君女伊墨居次雲之婿也。

烏珠留單于死了,而執政大臣是王昭君的女婿右骨都侯須卜當,所以“親漢和親派”掌控了單于王庭,於是匈奴單方面求和、再約和親。

這是一個好徵兆,把中國折騰了半死的王莽終於有了臺階,可以不必再屯兵籌糧了。

單于盡收四人及手殺校尉刁護賊芝音妻子以下二十七人,皆械檻付使者,遣廚唯姑夕王富等四十人送歙、颯。莽作焚如之刑,燒殺陳良等,罷諸將率屯兵。

匈奴的新單于很給面子,把投降至匈奴的降將降吏全部抓起來,然後交給此時的莽新朝廷。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而王莽也當真是毫不客氣,法外增刑,把這些人全部燒死。

叛徒著實可恨,但新莽王朝的這些叛徒真心叫人恨不起來,若不是王莽篡漢自立、若不是王莽折騰邊地,這些人可能還在為大漢守邊。

本來已經一切向好的漢匈關係,這時候,又遭遇了王莽改名字。

王莽對於改名字這件事不但情有獨鍾而且情比金堅。

他還要給匈奴人改名字。

多遺單于金珍,因諭說改其號,號匈奴曰“恭奴”,單于曰“善於”,賜印綬。

匈奴人已經摸準了王莽的脈,所以也就不再鬧騰了。

中原皇帝不是就喜歡改名字嗎?

行,只要你給錢,那我們就改。

5.至死方休的各種騷操作

呼韓邪單于之後的幾任匈奴單于,應該是真心歸漢,所以漢匈邊境才能幾十年不見烽火。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呼韓邪單于

為仰慕漢朝,呼韓邪單于之後的六任單于皆在“單于”之前加上“若鞮”二字,如復株累若鞮單于、搜諧若鞮單于 、車牙若鞮單于、烏珠留若鞮單于 。

“若鞮”二字是孝的意思,因為漢朝皇帝的諡號皆稱孝武皇帝、孝宣皇帝、孝元皇帝,所以匈奴人也有樣學樣。

匈奴謂孝曰“若鞮”。自呼韓邪後,與漢親密,見漢諡帝為孝”,慕之,故皆為“若鞮”。

可以說,宣元以來的匈奴,不僅是被漢帝國武力征服了,而且已經在心理和文化上被征服了,他們逐漸認同了中原帝國的統治。

所以,奇葩王莽如此折騰,匈奴人能夠一忍再忍,有實力不濟的因素,但更有仰慕認同的因素。

但是,王莽的各種騷操作,著實無下限,為了讓匈奴人改名字就賄賂匈奴單于。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行賄

君王之交、國家之交,都已使上了“潛規則”這麼沒起子的手段。

匈奴人還怎麼在仰慕中國、還怎麼在認同華夏。

既然你沒起子、既然你沒下限,那就別怪我們有樣學樣。

所以,錢照拿、名可改,但條約就不必守,於是漢匈邊境再又烽火連年。

單于貪莽金幣,故曲聽之,然寇盜如故。

漢匈之間,已無道義可講,而只有賄賂和被賄賂、劫掠和被劫掠。

匈奴單于知死,弟鹹立為單于,求和親。莽遣使者厚賂之,詐許還其侍子登。

新單于既立,和親開始運作,使者開始往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新單于就請求王莽能夠允許自己在長安當人質的兒子能夠回國。

而從來都是一剛到底的新莽王朝,根本就沒準備什麼談判的籌碼,他們早就把新單于的兒子給殺了。

於是,剛要向好的匈奴關係,再次跌入低谷,邊地戰火再起。

還好,執政的匈奴大臣須卜當著實給力,單于王庭的親漢派也是積極運作,所以雖然王莽殺了匈奴質子,但匈奴人還是採取了與漢和親的要約。

可以說,這都是宣帝朝以來所積累的外交資源。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漢宣帝

匈奴單于不再追究質子被殺的事情了,只是希望王莽能把屍體送回草原,好讓兒子入土為安。

王莽是該喜極而泣了吧?

是的,王莽很喜,但他仍舊要硬得彪悍、硬得徹底、硬得一往無前。

敕令掘單于知墓,棘鞭其屍。

你的兒子可以入土為安,你的哥哥烏珠留單于不能,王莽下詔把烏珠留單于從墳墓裡挖出來、鞭屍。

烏珠留單于,就是那個被王莽欺負了一輩子的匈奴單于:要你公主入侍,與你更立條約、賜你“匈奴單于章”,名字也由“囊知牙斯”改為“知”。

烏珠留單于對中原帝國是滿滿的熱愛,而王莽給他的卻是滿滿的欺辱。

可憐這位烏珠留單于,活著被王莽欺負、死了還被王莽鞭屍。

同時,要和親的匈奴必須向新莽朝廷賠款:

責單于馬萬匹,牛三萬頭,羊十萬頭,及稍所略邊民生口在者皆還之。

儘管這麼折騰,但是漢匈關係還是在掙扎中向前走,直到王莽把刀子架在匈奴單于的脖子上。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莽不僅改名字改上了癮,而且換皇帝也換上了癮。

在漢朝,王莽換皇帝換得自己“水漲船高”,從大司馬到安漢公再到假皇帝,直到登頂九五。

此時的他也要給匈奴人換“皇帝”。

當至長安,莽拜為卜單于,欲出大兵以輔立之。

為漢匈和親做出大貢獻的須卜當,奉呼都而屍道皋若鞮單于之命,出使新朝。

王莽便趁機要立須卜當為匈奴單于,並準備派遣大軍協助須卜當回國篡位。

先不說須卜當答不答應,也不要說匈奴人答應不答應,就說此時已經殘破非常的中原帝國還能出得了幾個兵。

最後的結果就是:新莽朝廷無力調集軍隊,導致出兵干涉匈奴內政的騷操作未能成行。

兵調度亦不合,而匈奴愈怒,併入北邊,北邊由是壞敗。

但是,皇帝王莽和新朝朝廷的卑鄙作為,徹底惹怒了匈奴單于,北地邊境的戰火已經從小劫掠變成了大侵略。

漢匈關係在20餘年間就糟糕到此種地步,誰該為此負責呢?

還好,農民起義軍攻入了長安,結束了新朝的國祚,也結束了王莽的生命。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一代奇葩終於停止了奇葩。

6.王莽到底是咋想的

評價王莽,兩漢史書當然不會客氣。

而傳統士大夫也會把他批得體無完膚。

但是,五四以來,卻出現了一股平反王莽的潮流。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胡適說:王莽是中國第一位社會主義者。

翦伯贊說:王莽不失為中國史上最有膽識的、最聰明的一位政治家。

直至建國以後,仍舊有人評價王莽是為改革家和改良主義者。

縱觀王莽對匈奴問題的種種奇葩作為,對於“平反王莽”,我們是不是該做更深的思考?

胡適所謂的社會主義者,可以認為就是一種人文社會主義:個人要自由但集體更重要。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如果認為把土地收歸國有、把經濟全盤壟斷,就是一種社會主義,這未免太牽強。

王莽所謂的解放奴婢、重分耕地,是一種強幹弱枝的施策。

而如此施策的目的,就是要打擊漢末豪強和土地兼併,因為這些直接威脅了中央集權。

王莽是不是最聰明的政治家?

聰明不聰明,還是看結果吧:內政,內政奇葩;邊地,邊地奇葩,總之是搞得匈奴來犯、農民起義。

一個聰明的政治家,能把國家玩得如此糟糕,看來我們還是希求蠢一點兒的政治家吧。

而至於所謂的改革,王莽最能引人注意的改革就是改名字,對內改名字是全盤復古,對外改名字是狂妄自大。

是改革家,還是改名字的“專家”?

哪個更合適,見仁見智吧。

可能,還是黃仁宇的評價更中肯一點:他盡信中國古典,真的以為金字塔可以倒砌。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莽所盡信的中國古典就是周禮,從各種奇葩的改名字就能看得出來。

但是,戰國亂世、秦末爭霸、漢初無為以及漢武帝以來,都已經證明:周禮不過是復古之憂情,無法解釋已然變化了的世界。

漢武帝為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而提倡儒學,於是儒家從支流成為主流,並培養了一大批廟堂之上的儒家士大夫。

儒家士大夫掌握了權力,但儒家士大夫的思想還停留在周禮層面,儒家之學並未發展。

但是,西漢末年的豪強群起、土地兼併以及官場腐敗,又逼得這些人必須拿出“濟世良方”。

"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土地國有、均分耕地、禁買奴婢,等等舉措,都是新朝皇帝王莽的“超前”改革。

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認識:王莽是穿越時代的改革者。

但是,貧瘠的土地長不出大樹,腐敗的王朝末年也長不出人文主義的改革家。

所以,禮讚王莽之辭,可能就是我們想多了。

如果非要用一個適中的詞來解讀王莽,沒有比“奇葩”更合適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皇帝王莽的奇葩改革”,之前有過論述,可以說在“改革家”王莽的操作下,腐敗更加腐敗、大亂更加大亂,內政一塌糊塗。

中原帝國主要聚焦三件大事:一是朝堂、二是民治、三是邊地。

朝堂篡漢自立、內政奇葩改革,那麼,“改革家”王莽的邊地鐵腕又是何種風格呢?

所謂鐵腕,既要武力的鐵、也要懷柔的腕,沒有武力、草原民族則會入主中原;沒有懷柔、中原帝國便會勞民傷財。

而王莽同志的邊地政策,那當真是要多鐵有多鐵、要多硬有多硬,要多奇葩有多奇葩,不把匈奴逼成敵戰之國,便誓不罷休。

1.匈奴公主“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須卜是夫家的姓,居次是公主,雲是名字。

須卜居次雲是復株累若鞮單于和王昭君所生的女兒,後來嫁給了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須卜氏、呼衍氏、蘭氏,以及匈奴單于的攣鞮氏,是匈奴“帝國”的四大貴族姓氏。

所以,須卜居次雲既是匈奴公主,又是匈奴貴夫人。

在漢元帝時,匈奴歷經“五單于爭立”的亂戰後,分裂成南北兩部,南部呼韓邪單于率眾南遷、歸附漢朝,北部郅支單于被西域都護甘延壽和校尉陳湯擊敗擒殺。

所以,曾經的大匈奴,在漢宣帝、漢元帝時期,已經內附漢朝。

為表歸附,匈奴不僅要向長安派出質子,而且還要派婦人入侍漢帝國的皇室貴胄。

但是,具體派何人來漢入侍,西漢朝廷一般不會干預。

王莽欲悅太后以威德至盛,異於前,乃風單于令遣王昭君女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

大權在握的王莽,為了能夠取悅太后王政君,非要讓王昭君的女兒須卜居次雲入侍長安。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政君

此時的匈奴烏留珠單于當然不滿意,因為須卜居次雲是先單于的女兒,還是貴族大臣的夫人,這地位太顯赫了。

但是,為了能夠取悅王莽、和親漢朝,烏留珠單于還是把須卜居次雲派往長安。

2.大漢帝國的新條約

會西域車師后王勾姑、去胡來王唐兜皆怨恨都護校尉,將妻子人民亡降匈奴。

西域的車師后王和婼羌王,因為不滿王莽在西域的胡亂折騰,於是舉眾歸附了匈奴。

按照漢匈約定,若有人從長城以南來投降匈奴,匈奴不能接受,而且還要把人送至長城要塞,交給漢朝官吏。而長城以北,匈奴就可以自己處理。

儘管有此約定和慣例,匈奴單于還是派遣使者,將這件事向大漢皇帝做了報告:臣謹已受。

單于自稱臣,已經足夠謙卑了,大漢皇帝批閱一句“知道了”,自然皆大歡喜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但是,此時執政朝堂的是王莽,這個人要多剛有多剛、要多硬有多硬。

王莽的理由是西域已經內附,也就算中國人了,所以匈奴當然不能接受。

於是,漢朝派遣使者責問單于、逼著匈奴交人。

匈奴單于拿出宣帝時的條約和先父呼韓邪單于的遺命,來跟漢使講理說法。

使者曰:“匈奴骨肉相攻,國幾絕,蒙中國大恩,危亡復續,妻子完安,累世相繼,宜有以報厚恩。”

大國上使,自是雄辯滔滔:現在不拿條約成例說事,咱們不講政治、咱們講感情,你大單于就說怎麼報恩吧?

於是,單于叩頭謝罪,趕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重新抓起來,然後交漢朝法辦。

同時,匈奴方面請求漢朝能夠寬恕二王的叛逃之罪,畢竟二人曾經心慕過匈奴。

但是要多剛有多剛的王莽,根本就不搭理這茬,直接在西域諸王大會上,把車師后王和婼羌王給斬首示眾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還不算,你們匈奴不是拿宣帝時的條約說事嗎?

行,咱們現在改條約。

新條約規定,無論事漢人、烏孫人、烏桓人,以及凡是佩戴中國印綬的西域諸國人,匈奴都不能接納。

中國人亡入匈奴者,烏孫亡降匈奴者,西域諸國佩中國印綬降匈奴者,烏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從前是長城以南歸漢朝、長城以北歸匈奴,現在是無論南北皆歸漢朝。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同時,王莽的使者還將“約束封函”收回,“因收故宣帝所為約束封函還”。

“約束封函”是宣帝朝頒給匈奴的條約文本,這個文本對匈奴人有用,對漢朝人也有用,因為這是漢宣帝的聖旨,以孝治天下的宣帝子孫必須得“接旨”。

但是,王莽夠猛,直接收回,以後你們匈奴人就別再拿“約束封函”當上方寶劍了。

3.王莽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改名字

王莽改名字已經改上了癮,不僅把中原帝國的官職稱謂和郡縣名稱改了一遍,而且還要改名四夷。

匈奴這個曾經的草原霸主,必須得改。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先讓單于改名字,王莽說中國人的名字沒有超過兩個字的,你們匈奴人的名字太長,這得改。

烏珠留單于,姓“攣鞮”,名“囊知牙斯”,名字超過了兩個字,所以,必須得改。

於是,烏珠留單于忍氣吞聲地改名為“知”,去掉三個字,滿足了王莽的要求。

單于的名字改了,單于印綬上的稱謂也得改。

故印文曰“匈奴單于璽”,莽更曰“新匈奴單于章”。

王莽篡位,為了彰顯新朝威儀,便派遣王駿等六人組成的豪華使團、出訪匈奴,目的就是要給匈奴單于的印綬改名字。

璽,是皇帝、皇后和太后所佩戴的印章,即便後來放寬,但“璽”也是王者之屬,而大臣所佩印綬皆稱章或印。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這次借給匈奴換印的機會,直接把匈奴單于給降格了。

漢使欺負單于不識字,以新換舊,拿回了舊的“匈奴單于璽”,然後趕緊揹著匈奴人給砸碎了。

此時的中原帝國、新莽王朝,當真沒一點大國氣度,全是小家子氣和詭伎倆。

前者訂立的新條約,已經惹惱了匈奴;此番又是改名字又是改印璽,更是火上澆油。

匈奴人終於忍無可忍。

於是,西漢帝國的最後忠臣出現了,但他不是中國人,而是匈奴人。

匈奴烏留珠單于打出了劉姓天子的旗號,我們尊拜的是劉姓皇帝,而你王莽是個什麼東西。

(單于)怒曰:“先單于受漢宣帝恩,不可負也。今天子非宣帝子孫,何以得立?”

於是,漢匈重新開打,而且這個陣仗打得非常大。

4.繼續改名字,改到匈奴不反都不行

單于相當淳樸,說打就打、絕不含糊。

於是,漢地邊境重陷水火,雁門和朔方兩郡太守和都尉被殺,邊民死傷、牲畜遭掠。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莽相當奇葩,說打就不打,而是先給單于改名字、後在國內死命折騰。

更名匈奴單于曰降奴服於。

開打之前,又給匈奴單于改了個名字,然後就是調兵遣將、籌集糧草。

議滿三十萬眾,齎三百日糧,同時十道並出,窮追匈奴,納之於丁令,因分其地,立呼韓邪十五子。

兵馬未動、謀略先行,先分封呼韓邪單于的十五個兒子,支持他們在匈奴鬧獨立。

然後,新莽王朝任命了十二名大將、一百八十名副將,還集中了三十萬大軍,號稱要十路大軍齊發草原、教訓匈奴。

再然後呢?

再然後就是籌措糧草,要籌措夠三十萬大軍吃三百天的糧草,於是北方大軍雲集、南方橫徵暴斂。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北方雲集的大軍,無事可幹,便幹起了四處打劫的營生;南方催糧的官吏,如狼似虎,“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搞得流民四起。

吏士罷弊,數年之間,北邊虛空,野有暴骨矣。

這就是奇葩王莽的奇葩戰爭,還未傷人、便已自殘。

有兩個背景原因必須強調一下:

一是漢宣帝以來的羈縻匈奴之策非常成功,中原帝國不僅威服匈奴,而且也文服了匈奴。

二是武帝朝的窮追猛打以及連年天災,匈奴人既沒了實力也沒了狼性。

所以,我們得以見到:王莽一直硬氣任性,匈奴一直退讓遷就。

同時,還得承認,王莽的運氣著實不錯,跟他結了死仇的烏珠留單于,在漢匈正式交惡時突然死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烏珠留單于立二十一歲,建國五年死。匈奴用事大臣右骨都侯須卜當,即王昭君女伊墨居次雲之婿也。

烏珠留單于死了,而執政大臣是王昭君的女婿右骨都侯須卜當,所以“親漢和親派”掌控了單于王庭,於是匈奴單方面求和、再約和親。

這是一個好徵兆,把中國折騰了半死的王莽終於有了臺階,可以不必再屯兵籌糧了。

單于盡收四人及手殺校尉刁護賊芝音妻子以下二十七人,皆械檻付使者,遣廚唯姑夕王富等四十人送歙、颯。莽作焚如之刑,燒殺陳良等,罷諸將率屯兵。

匈奴的新單于很給面子,把投降至匈奴的降將降吏全部抓起來,然後交給此時的莽新朝廷。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而王莽也當真是毫不客氣,法外增刑,把這些人全部燒死。

叛徒著實可恨,但新莽王朝的這些叛徒真心叫人恨不起來,若不是王莽篡漢自立、若不是王莽折騰邊地,這些人可能還在為大漢守邊。

本來已經一切向好的漢匈關係,這時候,又遭遇了王莽改名字。

王莽對於改名字這件事不但情有獨鍾而且情比金堅。

他還要給匈奴人改名字。

多遺單于金珍,因諭說改其號,號匈奴曰“恭奴”,單于曰“善於”,賜印綬。

匈奴人已經摸準了王莽的脈,所以也就不再鬧騰了。

中原皇帝不是就喜歡改名字嗎?

行,只要你給錢,那我們就改。

5.至死方休的各種騷操作

呼韓邪單于之後的幾任匈奴單于,應該是真心歸漢,所以漢匈邊境才能幾十年不見烽火。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呼韓邪單于

為仰慕漢朝,呼韓邪單于之後的六任單于皆在“單于”之前加上“若鞮”二字,如復株累若鞮單于、搜諧若鞮單于 、車牙若鞮單于、烏珠留若鞮單于 。

“若鞮”二字是孝的意思,因為漢朝皇帝的諡號皆稱孝武皇帝、孝宣皇帝、孝元皇帝,所以匈奴人也有樣學樣。

匈奴謂孝曰“若鞮”。自呼韓邪後,與漢親密,見漢諡帝為孝”,慕之,故皆為“若鞮”。

可以說,宣元以來的匈奴,不僅是被漢帝國武力征服了,而且已經在心理和文化上被征服了,他們逐漸認同了中原帝國的統治。

所以,奇葩王莽如此折騰,匈奴人能夠一忍再忍,有實力不濟的因素,但更有仰慕認同的因素。

但是,王莽的各種騷操作,著實無下限,為了讓匈奴人改名字就賄賂匈奴單于。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行賄

君王之交、國家之交,都已使上了“潛規則”這麼沒起子的手段。

匈奴人還怎麼在仰慕中國、還怎麼在認同華夏。

既然你沒起子、既然你沒下限,那就別怪我們有樣學樣。

所以,錢照拿、名可改,但條約就不必守,於是漢匈邊境再又烽火連年。

單于貪莽金幣,故曲聽之,然寇盜如故。

漢匈之間,已無道義可講,而只有賄賂和被賄賂、劫掠和被劫掠。

匈奴單于知死,弟鹹立為單于,求和親。莽遣使者厚賂之,詐許還其侍子登。

新單于既立,和親開始運作,使者開始往來。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新單于就請求王莽能夠允許自己在長安當人質的兒子能夠回國。

而從來都是一剛到底的新莽王朝,根本就沒準備什麼談判的籌碼,他們早就把新單于的兒子給殺了。

於是,剛要向好的匈奴關係,再次跌入低谷,邊地戰火再起。

還好,執政的匈奴大臣須卜當著實給力,單于王庭的親漢派也是積極運作,所以雖然王莽殺了匈奴質子,但匈奴人還是採取了與漢和親的要約。

可以說,這都是宣帝朝以來所積累的外交資源。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漢宣帝

匈奴單于不再追究質子被殺的事情了,只是希望王莽能把屍體送回草原,好讓兒子入土為安。

王莽是該喜極而泣了吧?

是的,王莽很喜,但他仍舊要硬得彪悍、硬得徹底、硬得一往無前。

敕令掘單于知墓,棘鞭其屍。

你的兒子可以入土為安,你的哥哥烏珠留單于不能,王莽下詔把烏珠留單于從墳墓裡挖出來、鞭屍。

烏珠留單于,就是那個被王莽欺負了一輩子的匈奴單于:要你公主入侍,與你更立條約、賜你“匈奴單于章”,名字也由“囊知牙斯”改為“知”。

烏珠留單于對中原帝國是滿滿的熱愛,而王莽給他的卻是滿滿的欺辱。

可憐這位烏珠留單于,活著被王莽欺負、死了還被王莽鞭屍。

同時,要和親的匈奴必須向新莽朝廷賠款:

責單于馬萬匹,牛三萬頭,羊十萬頭,及稍所略邊民生口在者皆還之。

儘管這麼折騰,但是漢匈關係還是在掙扎中向前走,直到王莽把刀子架在匈奴單于的脖子上。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莽不僅改名字改上了癮,而且換皇帝也換上了癮。

在漢朝,王莽換皇帝換得自己“水漲船高”,從大司馬到安漢公再到假皇帝,直到登頂九五。

此時的他也要給匈奴人換“皇帝”。

當至長安,莽拜為卜單于,欲出大兵以輔立之。

為漢匈和親做出大貢獻的須卜當,奉呼都而屍道皋若鞮單于之命,出使新朝。

王莽便趁機要立須卜當為匈奴單于,並準備派遣大軍協助須卜當回國篡位。

先不說須卜當答不答應,也不要說匈奴人答應不答應,就說此時已經殘破非常的中原帝國還能出得了幾個兵。

最後的結果就是:新莽朝廷無力調集軍隊,導致出兵干涉匈奴內政的騷操作未能成行。

兵調度亦不合,而匈奴愈怒,併入北邊,北邊由是壞敗。

但是,皇帝王莽和新朝朝廷的卑鄙作為,徹底惹怒了匈奴單于,北地邊境的戰火已經從小劫掠變成了大侵略。

漢匈關係在20餘年間就糟糕到此種地步,誰該為此負責呢?

還好,農民起義軍攻入了長安,結束了新朝的國祚,也結束了王莽的生命。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一代奇葩終於停止了奇葩。

6.王莽到底是咋想的

評價王莽,兩漢史書當然不會客氣。

而傳統士大夫也會把他批得體無完膚。

但是,五四以來,卻出現了一股平反王莽的潮流。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胡適說:王莽是中國第一位社會主義者。

翦伯贊說:王莽不失為中國史上最有膽識的、最聰明的一位政治家。

直至建國以後,仍舊有人評價王莽是為改革家和改良主義者。

縱觀王莽對匈奴問題的種種奇葩作為,對於“平反王莽”,我們是不是該做更深的思考?

胡適所謂的社會主義者,可以認為就是一種人文社會主義:個人要自由但集體更重要。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如果認為把土地收歸國有、把經濟全盤壟斷,就是一種社會主義,這未免太牽強。

王莽所謂的解放奴婢、重分耕地,是一種強幹弱枝的施策。

而如此施策的目的,就是要打擊漢末豪強和土地兼併,因為這些直接威脅了中央集權。

王莽是不是最聰明的政治家?

聰明不聰明,還是看結果吧:內政,內政奇葩;邊地,邊地奇葩,總之是搞得匈奴來犯、農民起義。

一個聰明的政治家,能把國家玩得如此糟糕,看來我們還是希求蠢一點兒的政治家吧。

而至於所謂的改革,王莽最能引人注意的改革就是改名字,對內改名字是全盤復古,對外改名字是狂妄自大。

是改革家,還是改名字的“專家”?

哪個更合適,見仁見智吧。

可能,還是黃仁宇的評價更中肯一點:他盡信中國古典,真的以為金字塔可以倒砌。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王莽所盡信的中國古典就是周禮,從各種奇葩的改名字就能看得出來。

但是,戰國亂世、秦末爭霸、漢初無為以及漢武帝以來,都已經證明:周禮不過是復古之憂情,無法解釋已然變化了的世界。

漢武帝為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而提倡儒學,於是儒家從支流成為主流,並培養了一大批廟堂之上的儒家士大夫。

儒家士大夫掌握了權力,但儒家士大夫的思想還停留在周禮層面,儒家之學並未發展。

但是,西漢末年的豪強群起、土地兼併以及官場腐敗,又逼得這些人必須拿出“濟世良方”。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誅殺質子、鞭屍單于

國家生病了,堪稱“醫國者”的士大夫們得拿出藥方來。

結果就是王莽的一頓奇葩操作,操作的結果就是改朝換代,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周禮救不了漢末亂世,儒家士大夫也克服不了歷史週期律。

非但王莽及漢末諸儒解決不了,到明初方孝孺的《深慮論》也沒能解決,而只是希求以王者之德來感動天、感動地。

而至於種種平反王莽的論說,可能真得是想多了,歷史沒有穿越。

所以,王莽也著實稱不上什麼改革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