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耿凌波

“好的表演有很多種,但不能用條條框框來劃分,藝術不是一個數學方程式,藝術的高低其實是感受,演員是把心掏出來給觀眾看。”

專訪 | 王景春:炸裂式的表演都是扯淡

專訪視頻截圖

完整視頻請戳 https://v.qq.com/x/page/p0858hnd918.html

​從北京飛往柏林當天,恰逢王景春46歲生日。當天中午,首都機場迎來整個冬天唯一一場降雪,“停機坪上一片白”,這讓王景春有些興奮,因為他猛然想起,2014年《白日焰火》出征柏林,也是這樣的情形——漫天大雪。​

“老天爺的安排,我最好的生日禮物”,王景春在心裡暗自感嘆。

那一年,廖凡憑藉《白日焰火》中張自力一角,成為華人首位柏林影帝,王景春坐在臺下,“真心為小廖高興”。今年,王景春同樣以柏林影帝的身份出現在了領獎臺上,他也為自己高興了一把,二人似乎都應了那句“瑞雪兆豐年”。

獲獎的喜訊傳遍中國,可普通觀眾依然對王景春沒什麼印象。正如王小帥最開始接觸他,“認識這張臉,但是卻叫不出這個人”。王景春塑造過很多氣質鮮明的角色,但大多數是以模糊自我為前提,在銀幕上只甘心做一個樸素的“容器”。

有時他是《建國大業》裡的開國元勳賀龍,有時他是《影》裡忠奸難辨的魯嚴,有時他是《警察日記》中不苟言笑的郝萬忠,有時他是《白日焰火》中陰柔古怪的榮榮。而在《地久天長》中,他是劉耀軍,一個揹負“失獨”之痛的中年男人。

專訪 | 王景春:炸裂式的表演都是扯淡

因為結尾處的一場戲,王景春在10秒內,呈現出了緊張、期待、失落、慶幸、驚喜、激動等多種複雜的情緒變化,將人物隱忍、內斂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由此引發猜測:會不會就是這驚豔的10秒鐘,打動了評委?

聽到這個說法,王景春彷彿安上了彈簧,頓時坐得筆直。“誰說的?”一雙小眼睛裡笑意全無,語氣篤定地糾正道,“聽說是從第一個鏡頭開始就喜歡上了”。在表演這件事上,王景春從來都信心十足,自然服帖的呈現,會讓你覺得,他就是在表演“自己”。

今天,娛樂獨角獸帶你走近演員王景春。

會生活的演員才是好演員

王景春不是劉耀軍。

柏林時間2月16日晚間,手捧銀熊的王景春接受記者採訪,當被問及獲獎後要做的第一件事,王景春哈哈大笑,“發朋友圈啊,告訴所有人!”這樣的答案雖然在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高調張揚的個性正是王景春,與鏡頭中寡言鮮語的劉耀軍大相徑庭。

專訪 | 王景春:炸裂式的表演都是扯淡

電影裡,劉耀軍為人處世小心翼翼,有著傳統中國男人堅忍、沉默的形象;電影外,王景春則活得灑脫大膽,在沒有絲毫家學淵源的情況下,他放棄了穩定的工作,僅憑著一腔熱血便投身上海戲劇學院學習表演。要知道,九十年代末從新疆前往內地的人少之又少。

王景春現在回憶起來,“那個時候,就屬於膽太肥了的那種”。大多數時候,生活中的王景春都與劉耀軍都“格格不入”,但觀察他的表演,卻能做到絲毫不露痕跡,彷彿角色的靈魂附體。這種強烈的反差,讓觀眾對於演員的塑造能力更加讚歎。

馮小剛曾經說過,“做演員要先學會生活”,身上不僅要有煙火氣,更要接地氣。而王景春就恰恰是這樣一個“腳不離地”的演員。他自稱“美食家”,不僅喜歡吃更喜歡做,拍戲閒暇最愛逛逛菜市場,“遇到很多菜我還能說出它的典故來”。

王小帥形容他,“紮在生活的土壤裡,人物就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王景春雖然外形粗獷,有著西北漢子的剛毅氣質。但他又是感知力極其敏銳的人,擅長對生活進行捕捉,消化成自己的東西之後,再自然細膩地流露出來。

專訪 | 王景春:炸裂式的表演都是扯淡

在電影《地久天長》當中,王景春飾演的劉耀軍最後在福建一個漁村,依靠焊接為生。拍攝期間,他就因為過硬的焊接本領得到了當地船東的稱讚。不久之前,王景春還因為年輕時考取的“五級焊工證”登上了熱搜,網友戲稱其為“被演戲耽誤的電焊工”。

在接觸表演之前,王景春還在新疆的新百大廈站過6個月的櫃檯,據說因為長得帥,每天都有阿姨們、媽媽們、奶奶們帶著孩子來買鞋,“多接觸人,多觀察人,這樣就能真正融入生活”,在王景春看來,恰恰是這些經歷讓他後來演戲受益匪淺。

王景春對生活的無盡熱情,對人的接觸熱情,還要追溯到童年。

他從小在阿勒泰長大,“那個地方就是小山谷裡頭,上窩子、中窩子、下窩子,有人開玩笑說,拿一個雞蛋從這頭一直滾就能到那頭去了。”總面積117078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居住著66萬人,雖然地方小、人也少,“但是大家人情味很足”。

“一到過年都互相拜年,春節他們來我家,那時候在家一起吃飯、喝酒、玩兒,大家都習以為常了”,王景春的父親是一名邊防戰士,在阿勒泰有很多朋友,“很多人以為我家是少數民族家庭,因為家門口經常綁著馬,其實那都是來做客的牧民的馬”。

專訪 | 王景春:炸裂式的表演都是扯淡

受父親的影響,王景春長大以後也非常喜歡交朋友。

得知王景春斬獲柏林影帝之後,喻恩泰發表了一篇題為《王景春,廬山人民喊你回家吃飯》的長文,揭開了二人之間的友誼故事。他們早在藝考的時候就建立了革命友誼,後來喻恩泰北漂,還在王景春家住了一年半,“我家有一個沙發是他的固定位置”。

回憶起那段日子,王景春感嘆,“我家就是大家的一個據點”,一起考入上戲的楊超,也在他家住了三年,還有導演周偉,也是王景春客廳沙龍的一員。有戲就拍戲,沒戲就呆著,“大家一起吃飯、聊天、喝酒、聊藝術”。

炸裂式表演都是扯淡

什麼是“地久天長”?電影上映之後,總有觀眾會發問。

在王景春看來,“生活就是地久天長,情感就是地久天長。我們一直在追求一件事情就是能夠地久天長,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夫妻之間能夠白頭到老,這是一個美好的祈願,但是人從生下來到死亡,說起來很容易,真正能夠維持這種關係到老,那是挺難得的一件事情。”

專訪 | 王景春:炸裂式的表演都是扯淡

電影最後,劉耀軍和王麗雲返回故鄉,恩怨和解了,孩子成長了,老朋友之間又互相走動了,大家彷彿又像年輕時候一樣。茉莉的一個視頻接入,讓劉耀軍心中五味雜陳,在短短10秒裡又經歷了一次得而復失、失而復得,王景春看得很淡然,“生活嘛,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是平平淡淡,生活也是無可奈何。是什麼支撐著這對夫婦,30年來用最大的善意和寬容去看待“失獨”這件事情?王景春說,是中國人骨子裡的謙讓,言下之意,更是小人物的無可奈何,“你生活還得繼續啊,你不管發生再天大的事,你還得活著吧”。

為了最大程度還原生活中那種細水長流的味道,《地久天長》劇組上下形成了統一的風格——剋制。“我們對於這個戲的觀念是一致的,美學上的追求也是一致的。導演也一直在要求,就是儘量收一點,我跟導演的觀念是一模一樣的,包括詠梅”。

鏡頭剋制、表演剋制,因為這就是生活。“生活中,誰會跟打了雞血一樣,動不動大哭大叫,完了以後‘啊啊啊’,全是這種的,沒有。”

專訪 | 王景春:炸裂式的表演都是扯淡

在王景春看來,“炸裂式的表演就是挺扯淡的一事。作為演員,在大學一、二年級就應該具備這種素質,你的爆發力練習必須要有。你現在成為一個職業演員,還動不動就什麼炸裂式表演,這不太扯了嗎?炸啥啊,炸了半天那麼狗血”。

當然,好的表演有很多種,但不能用條條框框來劃分,或者一個具體的標準來劃,“藝術不是一個數學方程式,藝術的高低其實是感受,是你能感受得到的,是把心掏出來的。演員是把心掏出來給觀眾看的,不是把血灑的滿牆都是,灑狗血的表演,不是”。

這個過程中,不只有精益求精的追求,還有需要時刻警惕的誤區。“斯坦尼說過,當你就變成了一個工匠了,你只是用你的技巧去表演了,你不走心了”,在王景春看來,表演不應該被當做一門技術,還應該有更高層次的追求——用心。

作為演員,王景春一直信奉一句話,“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演戲”,在他看來,“表演這是一輩子的事”,沒有階段可以劃分。“演戲就是練兵場,而你需要時刻練兵,去就鍛鍊你的技術,鍛鍊你的創造,只要別停下來就行。”

專訪 | 王景春:炸裂式的表演都是扯淡

電影《瘋狂的玫瑰》上映之前,王景春一直飾演配角居多,畢業整整十年,幾乎一直是這樣一個狀態。提起那段在外界看來較為黯淡的日子,王景春來不及感懷,他只知道自己從上海來到北京要演戲,“你甭管角色大小,甭管是配角主角,你要去演”。

“不是有這麼一句話嗎?沒有小角色,只有大演員”,他堅信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同時也不放棄任何一個能夠讓自己成長的機會。這是沒人看好的十年,也是考驗耐心和決心的十年,王景春頂住了壓力、也耐住了寂寞,十年蟄伏一朝化蝶。

2009年,王景春憑藉《瘋狂的玫瑰》拿下第一個影帝的時候,他吹了個牛,“這是我成為職業演員以後,拿到的第一個獎,我相信這僅僅是個開始。”令人沒想到的是,不久之後的東京電影節上,王景春又憑藉《警察日記》拿下了東京影帝,“當時我就說了,這也是個開始”。

說完這話,王景春臉上洋溢著笑容,神情中帶著些許得意。“那這個獎(柏林影帝)呢?”我問到,王景春會心一笑,點點頭,“也是個開始”。

EN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