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如酒,需要時光來釀造:很多年後4部“爛片”被推上神壇

當年的“爛片”翻身了,不僅翻身還封神了。

12月28日是個特殊的日子,125年前的這天,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一所咖啡館放映他們拍攝的幾部短片,從此,電影作為一門新興藝術誕生了。

經典如酒,需要時光來釀造:很多年後4部“爛片”被推上神壇

【盧米埃爾兄弟】

125年以來,電影藝術不斷髮展,針對電影的評價眾說紛紜:很多電影剛上映時伴隨著爭議甚至批評,很多電影因為生不逢時成為滄海遺珠,各大電影節的頒獎典禮和普通觀眾,都可能因為各種原因錯過或者低估一部經典之作。這不一定是壞事,就像球場上的誤判也是競技體育的一部分。

很多年後,當我們回過頭來重新審視,才真正發現這些經典的魅力,併為之折服。經典如酒,需要時光來釀造,今天給大家推薦4部當年的“爛片”,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剛上映時不被看好甚至遭受惡評,時隔多年後被推上了神壇,成為永遠的經典。

(一)

2018年5月,文青網站豆瓣誕生了首部被百萬用戶標記過的影片,評分高達9.6分,而排名第二的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落後於它六萬多票。

無獨有偶,在全世界最大的影迷網站IMDb上,這部電影與《教父》曾長期交替佔據榜首位置。而到2008年之後,它就力壓《教父》獨佔鰲頭,至今巋然不動。

經典如酒,需要時光來釀造:很多年後4部“爛片”被推上神壇

這樣看來,這部電影在普羅大眾心目中的經典形象是無可替代的,也會讓人下意識地以為:它是一部票房口碑雙豐收的佳作。

可事實並非如此,當年這部電影在北美兩輪上映下來總票房僅有2800萬美元,相較於2500萬美元的製作成本而言可謂是一敗塗地。更糟糕的是,它雖然獲得了七項奧斯卡提名,到頭來卻一無所獲:沒有中一項獎。而在奧斯卡中擊敗它獲得最佳影片的是《阿甘正傳》,代表著美國夢和美國精神一時風頭強勁。

經典如酒,需要時光來釀造:很多年後4部“爛片”被推上神壇

甚至當年臺灣引進這部電影時,居然找不到任何賣點,只能在標題上下功夫。因為同類型題材影片中最賣座最有影響的就是1973年保羅·紐曼和羅伯特·雷德福主演的《騙中騙》(《The Sting》),此片當年在臺灣公映時譯作《刺激》。

引進方別無他法,只得祭出搭車賣票的盤外招,因此這部電影就被莫名其妙地冠上了一個頗為悚動又爛俗的名字——《刺激1995》。

經典如酒,需要時光來釀造:很多年後4部“爛片”被推上神壇

【《騙中騙》劇照】

最終使它得以鹹魚翻身的竟然是:電視臺播放與錄像帶租賃的二度傳播。1995年美國華納公司賭博式地首發了這部電影的32萬盤錄像帶,最終成為當年最受歡迎的租賃片之一。而1997年這部電影在TNT電視臺首播之後也反響極佳。2013年它全年居然播放了超過150小時的總時長,成為美國電視史播放次數最頻繁的電影之一。

所以,一直到電影上映很多年之後,這部電影才憑藉錄像帶市場回了本。也正是因為錄像帶,還有國內的盜版影碟,才使它為無數中國影迷所熟知,成為了整整一代人的回憶,也使得這部經典之作沒有被埋沒。

你猜到了嗎?這部電影就是《肖申克的救贖》,全世界影迷評出來的影史第一

經典如酒,需要時光來釀造:很多年後4部“爛片”被推上神壇


(二)

1900年12月15日,王家衛開始打一場揚名立萬的“敗仗”。那一天,他的一部新片在香港正式上映。

王家衛透露,午夜場放到一半的時候,有觀眾破口大罵。兩週之後,電影帶著一片冷嘲熱諷,匆匆下線。單在這一部電影裡,王家衛就耗光了大佬鄧光榮為兩部電影投資的4000萬,而最終只收回區區900萬票房,就連投資這部電影的影之傑公司,後來也垮了。

經典如酒,需要時光來釀造:很多年後4部“爛片”被推上神壇

【導演王家衛】

這樣看來,這部電影一定是一部再爛不過的電影。可故事還有後續:1991年的金像獎,把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等多個大獎,統統給了這部電影。

而在金馬獎上,這樣的高級禮遇同樣不缺。甚至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後來評選“十大香港電影”,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這部電影。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正視並褒獎這部電影。

影片的主角,是我們都很熟悉的張國榮,很多影迷喜歡叫他“哥哥”。當年,已經是歌壇巨星的張國榮想在影壇上闖蕩,他想拍王家衛的電影,不管多辛苦都好。於是為他找到1986年紅館演唱會的陳善之,以這部電影策劃的身份給他牽了線。最終,張囯榮積極減肥十幾斤,以最好的姿態進組。

經典如酒,需要時光來釀造:很多年後4部“爛片”被推上神壇

【這部電影的拍攝現場】

張國榮是懂這部電影的,當時他就說了,“這出是經典電影”。也因為是經典,影片上映的28年後,也就是在2018年,這部電影首次在內地上映。因為經典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失去它永恆的意義。

也有人說,這部電影的經典,與張國榮是相互映襯的,因為張國榮的一生,都在詮釋著電影中“阿飛”這個角色,他們都是無腳鳥。只是在2003年,這隻無腳鳥飛累了就停下了。

經典如酒,需要時光來釀造:很多年後4部“爛片”被推上神壇

這部電影就是《阿飛正傳》,很多人影迷心中這是王家衛的代表作,也是香港電影的一座高峰。

(三)

1995年,劉鎮偉執導、周星馳主演的新片在香港上映,當時電影的成績很失敗,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票房與周星馳以前的電影相比,相差甚遠。

經典如酒,需要時光來釀造:很多年後4部“爛片”被推上神壇

【這部電影的工作照】

當時這部電影共投資了6000多萬港幣,周星馳也是投資方之一。為了配合影片在賀歲片的檔期,電影的上部率先在1995年1月時推出,票房一度火爆,在兩天內全港六十家電影院票房總收入500多萬港幣,稍遜於成龍的《紅番區》。同年電影在上海上映,後又在東北三省上映,票房也曾一度形勢大好。

但“開門紅”並未持續太久,隨後的整體發行卻急轉直下,即使在當時最為火爆的香港市場,也最終以2500萬港幣收場。就連一個多月後發行的電影下部最後的票房也只有2900萬,雖然能夠收回成本,但與周星馳以前的影片相比,相差甚遠。

直到1996年,這部電影結束了影院慘淡經營,將拷貝傳到了北京電影學院。出乎意料的博得了“滿堂彩”,加上盜版VCD的傳播和97年電影頻道的播出,這部電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觀眾有機會選擇重新解讀這部影片,其解碼立場也發生變化,由“對立”走向“支配”。

影迷們發表觀後感、建專題網站、編著電影同名的“寶典”,大家用很多方式來表達對這部電影的喜愛。觀眾對這部電影的解讀完全撇開原著中對人物角色的預先定位,“愛情悲劇”成為對這部喜劇電影新的解讀方式。

豆瓣上曾有人留言感慨,花了10年才看懂這部電影,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作為一部電影,經過時間的磨礪,成為反覆觀賞的經典,隨著觀者年齡的增長,感受在更新,這堪稱是一個電影中的“紅樓夢”。另外一個解讀的變化架構是觀眾,特別是新生代的年輕人認可了這種搞笑方式,也就是後來稱之為“無厘頭”的喜劇方式。

經典如酒,需要時光來釀造:很多年後4部“爛片”被推上神壇

周星馳也因為這部電影,被網友稱為“後現代主義大師”。“西遊”的這一IP,也成為一座巨大的寶藏。近幾年上映的《西遊降魔篇》等,也可以說是這部電影系列的延續,並在票房上收穫了不錯的成績。

經典如酒,需要時光來釀造:很多年後4部“爛片”被推上神壇

這部電影就是“大話西遊”,多少年後兩段經典臺詞反覆流傳和刷屏:其中一段是“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擺在我面前……如果要在這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另一段是“他長得好像條狗啊!”

當然,直到現在也依然有人不理解它,而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起:“今年下半年,中美合拍的西遊記即將開機......額,串詞了,直接開花”。

(四)

2017年10月上映了一部雷德利·斯科特的科幻電影,這部電影其實是一部續集,時隔36年才拍好上映的續集。電影的第一部是一部經典黑色科幻類電影,在香港地區又被譯作《刀鋒戰士》、《公元2020》。

時隔36年,當年拍攝電影第一部的雷德利.斯科特,早已從正值壯年變成了81歲的老人。

經典如酒,需要時光來釀造:很多年後4部“爛片”被推上神壇

【雷德利·斯科特導演】

首部電影所講述的故事發生在2019年的洛杉磯,那可是站在1982年的世界講述2019年。為了完美地呈現出2019年的洛杉磯,導演大量使用了當時最為先進的特效製作,使這部電影的成本高達2800萬美元,這在當時算鉅額投資了。

然而,1982年這部電影正式上映時,因為影片陰暗的基調、緩慢的節奏、冗長的敘事,大多數觀眾棄之如敝履,媒體惡評如潮,所以它的的票房遠遠低於預期,最終只有2750萬美元。主要投資方之一,邵逸夫旗下的邵氏電影公司為此片注入了1.5億港幣,因為嚴重虧損而破產倒閉。

經典如酒,需要時光來釀造:很多年後4部“爛片”被推上神壇

【電影工作照】

是金子遲早會發光。又過了五六年,一部分影評人豁然發現:當年他們錯過了一部經典電影。他們開始撰文分析這部電影的哲學內涵、美學特徵,分析特效製作與音樂,甚至為主角戴克是自然人還是複製人而爭論不休。

最後,經影評人的反覆推薦,在上映十年後,這部電影登堂入室,被譽為“有史以來最經典的科幻電影”。唯一可以與之並駕齊驅爭奪王座的科幻電影是《2001太空漫遊》。2007年,美國評選20世紀百年影史百部經典,這部電影排名第97位。

經典如酒,需要時光來釀造:很多年後4部“爛片”被推上神壇

【《2001太空漫遊》劇照】

這部電影就是《銀翼殺手》,電影裡邊的哲學、美學內涵至今仍被學院派精心解讀,電影裡的特效今天看來依然很有誠意,電影甚至發展出了一個流派:賽博朋克,36年後上映的續集《銀翼殺手2049》依然令科幻迷歡呼雀躍。

《肖申克的救贖》、《阿飛正傳》、《大話西遊》、《銀翼殺手》,跟這四部電影命運相似的影片還有很多,但時間是最公正的影評人,或早或晚,都會把經典送上神壇。

當然,也有很多這樣的情況:拍的時候主創人員躊躇滿志,傾盡行業裡最好最優質的資源,並揚言要打造史無前例的經典,最終拍出來後觀者罵聲一片,最典型例子的莫過於陳凱歌的《無極》。

針對當時網絡上的罵聲以及惡搞,陳凱歌說十年後大家才會懂這部電影,但如今14年過去了,這部電影依然缺陷明顯,就是不知道未來它會不會迎來命運的轉機?我看懸。

想想當年觀眾針對《無極》這部電影,極盡毒舌、惡搞之能事,再想想很多經典當年都被“誤解”過,似乎觀眾這樣的做法很殘忍,很不負責任。但電影藝術就是這樣,自創作者拍下第一幀開始,就註定了要接受各種各樣評判的眼光,要經受批評甚至誤,而這也是電影藝術進步的重要動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