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生命最後氣息 將油罐車停穩

王春麗 社會 東北新聞網 2018-12-06
他用生命最後氣息 將油罐車停穩

雙胞胎外孫是張善哲最放不下的“心頭肉”。家人供圖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忍著腦動脈血管瘤破裂的劇痛,打方向盤,擺正後掛油罐,緊踩剎車,做完這一切後,他昏倒在方向盤上,他的身後是一個滿載28噸熱油的油罐車。

他叫張善哲,是遼河油田瀋陽採油廠機動採油大隊的一名普通司機。11月21日晚,他囑咐同班工友“天黑,開車注意安全”,這也是他在人世間留下的最後一句話。

“媽,我上班了”他再也沒能回來

11月20日晚,由於頭疼得睡不著覺,遼河油田瀋陽採油廠機動採油大隊的司機張善哲到隔壁母親的房間裡找止疼片和感冒藥。

面對母親的詢問,張善哲告訴母親自己只是感冒,服下兩片止疼片後張善哲才睡下。

第二天一早,母親問他頭還疼嗎?張善哲讓母親放心:“我頭不疼了,啥事沒有了。”

下午3時許,臨出門前,母親再一次詢問他頭還疼不疼,張善哲笑著讓母親放心,然後張善哲像往常一樣,筆直地站在鏡子前梳理頭髮,“這是善哲以前當兵留下的習慣,不管什麼時候出門,他都一定要把衣服頭髮整理整齊。”母親說。

臨走前,張善哲對著屋裡的母親說了一句:“媽,我上班了”,沒想到,這句話,就是張善哲留給家人的最後一句話。

11月21日晚,張善哲的老鄉和親家趕到張善哲家裡,帶著他的母親和妻子趕往瀋陽北部戰區總醫院。

在急診病房裡,張善哲身穿棕色毛衣躺在病床上,母親站在床邊,摸著張善哲的臉喊著他的小名,但無論母親怎麼喊,也沒能換來一聲迴應……

經診斷,張善哲的腦動脈血管瘤破裂,醫學上達到5級,已無法救治。

他用生命的最後氣息將油罐車穩穩停在路邊

11月21日晚5時40分許,瀋陽新民市雙程堡村東南1.66公里的馬路上,一輛長12米、滿載28噸熱油的油罐車停靠在路邊,車尾的雙閃燈在黑夜中格外顯眼。

工友陳金玉開車迎面駛來,發現情況不對勁:“我們有規定,車罐裝滿熱油後,必須低速勻速行駛,中間不能減速不能隨意停車,那輛車的司機是張善哲,他絕對不可能犯這種低級錯誤,一定是出事了。”

陳金玉立刻停車查看,只見車廂內,張善哲趴在方向盤上,左手下垂,右手緊握方向盤,右腳緊踩剎車,方向盤上還有嘔吐物,無論怎麼呼喊他的名字,張善哲都昏迷不醒,陳金玉立刻撥打了急救電話。

只要你找他幫忙他就一定管

“我倆都在遼河油田瀋陽採油廠機動採油大隊上班,已經共事13年了。”陳金玉說。

說起張善哲,陳金玉低聲嘆了口氣:“他那麼好的人,怎麼就這麼走了呢?”

陳金玉告訴記者,張善哲在隊裡任生產大班,負責掌握隊裡10輛油罐車的車況,如果哪一輛車出事了,張善哲還要去現場指揮救援。

“大事小事雜事,不管是不是他的工作範圍,只要你找他幫忙,他就一定管。”陳金玉說。

陳金玉回憶,2016年7月,當時剛下過雨,農村的土路溼滑鬆軟,隊裡一輛油罐車行駛到一個丁字路口時後輪打滑,當時車上也滿載著熱油,司機趕緊把油罐車停在路邊不敢繼續行駛,並打電話向隊裡尋求救援。

當時張善哲已經下班休息,而且救援也不是他的工作職責,但接到隊裡的求救電話,張善哲還是趕到現場,指揮救援。

由於事發現場高空有高壓線,隊裡調配來的兩輛吊車無法進行救援作業,張善哲從附近農村弄來大量水泥板墊在打滑的位置,一邊指揮救援車,一邊蹲在地上觀察油罐車的後車輪,最後花了近一整天的時間才將油罐車順利脫困。

11月21晚5時許,張善哲發病十幾分鍾前,陳金玉在沈二聯合站裡見到了剛剛卸完車的張善哲。

“油田人打招呼都喜歡說安全,當時善哲見到我還對我說,天黑開車注意安全,沒想到這是他對我說的最後一句話。”陳金玉嘆了口氣道。

教育女兒要有責任心用行動給女兒做表率

“善哲拿我爸媽當自己的爸媽孝順,他就是我心中的頂樑柱,遇到他是我這輩子最幸福的事。”妻子王春麗說。

王春麗和張善哲相識於1990年,那時候的張善哲剛剛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工作,結婚一年後,兩人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張善哲從小就教育女兒對工作對家庭要有責任心,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女兒做表率。

妻子王春麗告訴記者,自己家本來在農村,張善哲為了方便照顧岳父岳母,就掏錢在自家小區裡買了一套房子給岳父岳母住,一邊照顧自己的父母,一邊照顧岳父岳母,兩邊都沒落下,2017年,岳父病重住院,張善哲守在醫院沒日沒夜地照顧,送了岳父最後一程。

“就衝他拿岳父當自己爸那麼孝順,我覺得自己能嫁給他這輩子都值了。”王春麗哭著說。

張善哲和王春麗的女兒目前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生了一對雙胞胎,這對雙胞胎是張善哲最放不下的“心頭肉”。

“善哲出事後,兩個外孫子來我們家還叫著要找姥爺,現在我們還不敢告訴他們倆姥爺不在了的事。等他們長大了,我會給他們講姥爺的故事,告訴他們,他們的姥爺是多麼優秀的一個人。”王春麗揉了揉眼睛說。

半夜騎車20多公里只為不耽誤工作

“張善哲1990年到我們作業大隊,他的工作紀錄到現在都沒人能打破。”老領導劉國維說。

1990年,張善哲從部隊轉業到地方,進入遼河油田瀋陽採油廠作業大隊工作,劉國維是作業大隊的時任大隊長。

劉國維告訴記者,張善哲當時在作業大隊負責井下采油工具的維修,“我們那個油管一根9米多長,張善哲就負責每天維修這個油管,他曾經連續工作10個小時維修了700多根油管,這個紀錄到現在我們大隊還沒人能破。”劉國維說。

說起張善哲,劉國維不停地用“盡職盡責”這個詞。劉國維回憶,張善哲本來的工作時間應該是半夜12點到第二天早8點。曾經有一次張善哲家裡有急事需要請假一天,但是隊裡領導很為難,因為張善哲的工班只有4個人,少了他,當天晚上的工作就沒法按時完成,這還會影響第二天的採油工作,會導致採油工作推遲24小時,但是張善哲家裡又的確非常著急,隊裡領導只能做好第二天停工的準備,批了張善哲的假。

第二天早7點,劉國維趕到單位查看頭一天晚上值班日誌時發現,原本張善哲負責的工作竟然都完成了,劉國維趕緊跑到採油井上,結果看到了張善哲紅著眼圈正在低頭幹活。

“當面問了張善哲我才知道,原來他怕耽誤第二天的採油井工作,家裡的事忙完,雖然請了假不用來,但他還是放心不下,最後竟然半夜一點多騎著自行車夜行20多公里趕到井上,硬是熬夜把自己的活幹完了。”劉國維說。

劉國維告訴記者,張善哲在他手下幹了15年,15年來,張善哲工作上沒出過一點差錯,“他是2005年轉走的,一轉眼又過了這麼多年,現在你問我工作這些年見過誰工作最盡責,我肯定還選他。”

為工作戒了酒老鄉聚會總是他“掃興”

“2005年開始開車後,善哲就把酒戒了,每次老鄉聚會他總是最‘掃興’的那個,記不清多少次,因為單位有事他扔下我們自己就走了。”老鄉高官成說。

高官成告訴記者,他也是從部隊轉業到遼河油田瀋陽採油廠的,比張善哲早一年,兩人同是鐵嶺老鄉,關係非常親近,“我管他媽叫二嬸,我們兩家總串門。”

高官成回憶,他和張善哲還有一些鐵嶺老鄉關係都特別好,大家總一起聚會,以前的張善哲特別能喝酒,每次大家聚會都喝得很盡興。

但是2005年開始,張善哲“變了”,他要戒酒。

2005年,張善哲工作調動至機動採油大隊,開始負責駕駛油罐車。

“開始我們還覺得他有點小題大做,大家都是節假日才聚會,又不能讓他酒後開車,沒必要戒酒,但是善哲說,他怕哪天隊裡臨時找他有事,萬一喝了酒再去開車,那闖了禍問題就大了。”高官成說。

後來張善哲竟然真的戒了酒,聚會的時候不管大家怎麼勸都滴酒不沾。

高官成也記不清有多少次被張善哲“拋棄”了,“不管大家氣氛多熱烈,只要接到隊上的電話需要他去,他肯定把我丟那自己就跑了。”

高官成是遼河油田瀋陽採油廠特種車輛大隊的大隊長,張善哲開始開油罐車後,時常找到高官成,一起探討工作上的技術問題。

“他的技術那麼好,能在他們隊裡當技術骨幹,純粹是他自己一點一點學習、一點一點練出來的,背後他吃的那些苦,我都親眼看到了。”高官成說。

忍劇痛停好油罐車行為堪稱“英雄”

“12米長的油罐車整齊地停在路邊,老司機都很難停那麼標準,張善哲竟然忍著病痛做到了。”遼河油田瀋陽採油廠機動採油大隊副大隊長王者偉感慨道。

王者偉回憶,接到陳金玉的電話後,他和大隊黨支部書記康志昌立刻趕到了事發現場,事發路段車流量密集,張善哲的車上還滿載著28噸熱油,一旦出現事故,後果不堪設想,一路上王者偉都提心吊膽。

“到了現場我才看到,張善哲的車就整齊地停在路邊,說實話我特別驚訝,那麼長的油罐車,停車需要打方向盤,然後直行一段距離讓油罐車擺正,確定車頭方向和油罐方向無誤再踩剎車,事發的路段路寬不到6米,這麼窄的路,老司機停車都費勁,更何況張善哲當時還腦出血了,真不知道是什麼支撐著他做完這些。”王者偉說。

王者偉告訴記者,事發路段車流量非常大,當時天已經全黑了,張善哲如果沒有把車安全停靠在路邊,不管是發生追尾等交通事故,還是油罐車沒有停穩發生側翻,產生的次生災害後果都堪稱“災難”。

“石油開採上來後,必須加熱成液體才能灌進油罐裡,油罐內除了熱油之外還有加熱所產生的天然氣,事發路段邊上就是一米多深的坑道,不遠處就是雙程堡村,真的發生意外了,後果我真不敢想,張善哲忍著腦出血的劇痛保護了油罐車的安全,他的行為除了‘英雄’我找不到別的詞來形容。”王者偉說。

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記者高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