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征黑史:黃埔學生衝到惠陽城下欲登城,發覺忘帶竹梯'

"
"
東征黑史:黃埔學生衝到惠陽城下欲登城,發覺忘帶竹梯

後世臺籍畫家沈禎把蔣描繪得甚是英明神武


校長帶頭逃跑


人人都有第一次,但第一次有時未必愉快。蔣校長帶領師生第一次東征,以棉湖之戰最重要。往後每年3月13日,師生都會做週年紀念。但棉湖之戰並非校軍的處子戰。校軍出征伊始,在廣九鐵路沿線所遇者皆零散土匪,至2月15日攻略惠州淡水城(今惠陽縣),才初次遇上硬仗。由於這個珍貴的第一次實在不堪回首,黃埔師生多選擇性失憶,甚少在回憶中透露實情。

1924年2月14日,東征軍包圍了淡水城。該城是一座繁華的大鎮,四周由石做的城牆環繞。牆厚1米,高4至6米,牆上有上中下三層槍眼。由於校軍僅兩門75mm有阪山炮,轟不爛城牆,只能硬著頭皮靠人力爬城。

當晚,校軍從教導第一團挑選105人分作7組奮勇隊。俄國工程師趕製了攻城竹梯,據他們報告,軍校學生情緒有點不穩。

15日早晨6點,山炮打響,淡水攻城戰拉開序幕。經25分鐘掩護射擊,奮勇隊分三路向東南門衝鋒。然而這些菜鳥相當“大頭蝦”,其右路衝到城腳才發現忘帶攻城梯,這時已不能冒著子彈回去拿了。中路奮勇隊因地形缺少掩護,不敢前進,僅7、8個人躲在溝渠裡。左路奮勇隊躲在城外民居里,距城牆還有50米。

“後方陣地上之機關槍及步槍射擊不惟不能使敵火減少,且有害於奮勇隊,而奮勇隊因被前後夾射,幾不敢起身再進矣。”(第一團參謀長劉秉萃戰地文件)

何應欽見狀,下令特務連衝鋒增援。特務連前進十多米,也躺下躲子彈去了。

“團長雖用繼續不斷的號音及大聲疾呼的命令,命各路前進,然而因敵火猛烈之故,應者總為少數也。”(第一團參謀長劉秉萃戰地文件)

不過,有一位掌旗老兵扛著著青天白日旗獨自衝鋒,奮勇隊見狀士氣大振,遂躍出掩體大膽突破。衝至城腳後,他們架起人梯,攀上城牆與敵肉搏,7點30分左右東征軍攻陷淡水城。據現場統計,陣亡10人,傷40人,可見敵人火力不算很猛。

"
東征黑史:黃埔學生衝到惠陽城下欲登城,發覺忘帶竹梯

後世臺籍畫家沈禎把蔣描繪得甚是英明神武


校長帶頭逃跑


人人都有第一次,但第一次有時未必愉快。蔣校長帶領師生第一次東征,以棉湖之戰最重要。往後每年3月13日,師生都會做週年紀念。但棉湖之戰並非校軍的處子戰。校軍出征伊始,在廣九鐵路沿線所遇者皆零散土匪,至2月15日攻略惠州淡水城(今惠陽縣),才初次遇上硬仗。由於這個珍貴的第一次實在不堪回首,黃埔師生多選擇性失憶,甚少在回憶中透露實情。

1924年2月14日,東征軍包圍了淡水城。該城是一座繁華的大鎮,四周由石做的城牆環繞。牆厚1米,高4至6米,牆上有上中下三層槍眼。由於校軍僅兩門75mm有阪山炮,轟不爛城牆,只能硬著頭皮靠人力爬城。

當晚,校軍從教導第一團挑選105人分作7組奮勇隊。俄國工程師趕製了攻城竹梯,據他們報告,軍校學生情緒有點不穩。

15日早晨6點,山炮打響,淡水攻城戰拉開序幕。經25分鐘掩護射擊,奮勇隊分三路向東南門衝鋒。然而這些菜鳥相當“大頭蝦”,其右路衝到城腳才發現忘帶攻城梯,這時已不能冒著子彈回去拿了。中路奮勇隊因地形缺少掩護,不敢前進,僅7、8個人躲在溝渠裡。左路奮勇隊躲在城外民居里,距城牆還有50米。

“後方陣地上之機關槍及步槍射擊不惟不能使敵火減少,且有害於奮勇隊,而奮勇隊因被前後夾射,幾不敢起身再進矣。”(第一團參謀長劉秉萃戰地文件)

何應欽見狀,下令特務連衝鋒增援。特務連前進十多米,也躺下躲子彈去了。

“團長雖用繼續不斷的號音及大聲疾呼的命令,命各路前進,然而因敵火猛烈之故,應者總為少數也。”(第一團參謀長劉秉萃戰地文件)

不過,有一位掌旗老兵扛著著青天白日旗獨自衝鋒,奮勇隊見狀士氣大振,遂躍出掩體大膽突破。衝至城腳後,他們架起人梯,攀上城牆與敵肉搏,7點30分左右東征軍攻陷淡水城。據現場統計,陣亡10人,傷40人,可見敵人火力不算很猛。

東征黑史:黃埔學生衝到惠陽城下欲登城,發覺忘帶竹梯

後來再攻,這才拿下惠陽。

由於敵軍從東門逃竄,許濟部第七旅跟蹤追擊,至淡水東北的常山仔一帶警戒;教導一團大部出東門外集中,其嚴鳳儀營進至第七旅右翼;第二團金佛莊營佔領城北約兩公里名為破廟、仙人石的高地,正好在第七旅左翼。教導團餘下力量及第二師的第七團留在城裡,二師第八團集結在淡水河西岸。

陳炯明援軍當天午前反攻。熊略部約2000人攻淡水右翼,與許旅及校軍接戰;洪兆麟部約3000人從惠州經象下山攻左翼,與張民達師死拼。下午3點第七旅旅長許濟找到何應欽,謂本旅子彈將盡,右翼恐難支持。

蔣校長儘管很早聽到前線槍聲,但一直不清楚前線的確切情況,故未及時作指示。直到下午3點半,他才令校軍餘部分別趕赴城外西北和東南兩處。命令才下不久,前線士兵紛紛潰逃。有的跑進淡水城隨便搶掠,有的把城外何應欽團衝得不知所措。很不幸,這群亂兵裡還有校長嘔心瀝血培養出來的學生。

“......許旅支持不住,本軍嚴、金兩營追擊隊亦不能支。四時後以調隊不及,許旅潰過淡水河北,又得其陸團長面告,言敵已由東門入城。予乃出城調第一營,增加抵抗,而司令部人員隨餘出城,紛亂不堪,予即在玉虛宮集合隊伍,預備反攻。”(蔣日記2月15日)

原來前線第七旅跑路(老習慣),左右兩營菜鳥見狀,竟跟著一起跑。第二團剩下兩營人見潰兵從前線逃回,校軍司令部官員慌張逃生,於是也作鳥獸散。

當時陳炯明軍有四五百名敢死隊突入東門,所幸第二師師長張民達親率警衛連,用機槍、駁殼槍衝鋒掃射,“殲滅前鋒三四百人”,“平衡了局勢”。同時,該師第八團聯合餘鷹揚團在淡水西北面擊退洪兆麟部。加上何應欽及時率第一團包抄攻城敵軍,敵見勢不妙,急忙撤去,淡水城始得保存。但陳軍這一來一去間,令黃埔軍十分狼狽。據軍事總顧問加倫的記錄,蔣校長“調兵”之說,看上去像逃跑。


"
東征黑史:黃埔學生衝到惠陽城下欲登城,發覺忘帶竹梯

後世臺籍畫家沈禎把蔣描繪得甚是英明神武


校長帶頭逃跑


人人都有第一次,但第一次有時未必愉快。蔣校長帶領師生第一次東征,以棉湖之戰最重要。往後每年3月13日,師生都會做週年紀念。但棉湖之戰並非校軍的處子戰。校軍出征伊始,在廣九鐵路沿線所遇者皆零散土匪,至2月15日攻略惠州淡水城(今惠陽縣),才初次遇上硬仗。由於這個珍貴的第一次實在不堪回首,黃埔師生多選擇性失憶,甚少在回憶中透露實情。

1924年2月14日,東征軍包圍了淡水城。該城是一座繁華的大鎮,四周由石做的城牆環繞。牆厚1米,高4至6米,牆上有上中下三層槍眼。由於校軍僅兩門75mm有阪山炮,轟不爛城牆,只能硬著頭皮靠人力爬城。

當晚,校軍從教導第一團挑選105人分作7組奮勇隊。俄國工程師趕製了攻城竹梯,據他們報告,軍校學生情緒有點不穩。

15日早晨6點,山炮打響,淡水攻城戰拉開序幕。經25分鐘掩護射擊,奮勇隊分三路向東南門衝鋒。然而這些菜鳥相當“大頭蝦”,其右路衝到城腳才發現忘帶攻城梯,這時已不能冒著子彈回去拿了。中路奮勇隊因地形缺少掩護,不敢前進,僅7、8個人躲在溝渠裡。左路奮勇隊躲在城外民居里,距城牆還有50米。

“後方陣地上之機關槍及步槍射擊不惟不能使敵火減少,且有害於奮勇隊,而奮勇隊因被前後夾射,幾不敢起身再進矣。”(第一團參謀長劉秉萃戰地文件)

何應欽見狀,下令特務連衝鋒增援。特務連前進十多米,也躺下躲子彈去了。

“團長雖用繼續不斷的號音及大聲疾呼的命令,命各路前進,然而因敵火猛烈之故,應者總為少數也。”(第一團參謀長劉秉萃戰地文件)

不過,有一位掌旗老兵扛著著青天白日旗獨自衝鋒,奮勇隊見狀士氣大振,遂躍出掩體大膽突破。衝至城腳後,他們架起人梯,攀上城牆與敵肉搏,7點30分左右東征軍攻陷淡水城。據現場統計,陣亡10人,傷40人,可見敵人火力不算很猛。

東征黑史:黃埔學生衝到惠陽城下欲登城,發覺忘帶竹梯

後來再攻,這才拿下惠陽。

由於敵軍從東門逃竄,許濟部第七旅跟蹤追擊,至淡水東北的常山仔一帶警戒;教導一團大部出東門外集中,其嚴鳳儀營進至第七旅右翼;第二團金佛莊營佔領城北約兩公里名為破廟、仙人石的高地,正好在第七旅左翼。教導團餘下力量及第二師的第七團留在城裡,二師第八團集結在淡水河西岸。

陳炯明援軍當天午前反攻。熊略部約2000人攻淡水右翼,與許旅及校軍接戰;洪兆麟部約3000人從惠州經象下山攻左翼,與張民達師死拼。下午3點第七旅旅長許濟找到何應欽,謂本旅子彈將盡,右翼恐難支持。

蔣校長儘管很早聽到前線槍聲,但一直不清楚前線的確切情況,故未及時作指示。直到下午3點半,他才令校軍餘部分別趕赴城外西北和東南兩處。命令才下不久,前線士兵紛紛潰逃。有的跑進淡水城隨便搶掠,有的把城外何應欽團衝得不知所措。很不幸,這群亂兵裡還有校長嘔心瀝血培養出來的學生。

“......許旅支持不住,本軍嚴、金兩營追擊隊亦不能支。四時後以調隊不及,許旅潰過淡水河北,又得其陸團長面告,言敵已由東門入城。予乃出城調第一營,增加抵抗,而司令部人員隨餘出城,紛亂不堪,予即在玉虛宮集合隊伍,預備反攻。”(蔣日記2月15日)

原來前線第七旅跑路(老習慣),左右兩營菜鳥見狀,竟跟著一起跑。第二團剩下兩營人見潰兵從前線逃回,校軍司令部官員慌張逃生,於是也作鳥獸散。

當時陳炯明軍有四五百名敢死隊突入東門,所幸第二師師長張民達親率警衛連,用機槍、駁殼槍衝鋒掃射,“殲滅前鋒三四百人”,“平衡了局勢”。同時,該師第八團聯合餘鷹揚團在淡水西北面擊退洪兆麟部。加上何應欽及時率第一團包抄攻城敵軍,敵見勢不妙,急忙撤去,淡水城始得保存。但陳軍這一來一去間,令黃埔軍十分狼狽。據軍事總顧問加倫的記錄,蔣校長“調兵”之說,看上去像逃跑。


東征黑史:黃埔學生衝到惠陽城下欲登城,發覺忘帶竹梯

後世臺籍畫家沈禎把蔣描繪得甚是英明神武


“蔣介石在城裡的指揮部和第二團開始在其指揮員的帶領下驚慌失措地棄城逃往西南方向。”(《來到東方:加倫與中國革命史料新編》)

加倫的記載略有錯誤,校長的逃亡方向是往東南。他跑到一座破廟——玉虛宮,設置臨時司令部,周圍聚著驚慌失措的幕僚,與教導團失去聯繫。當晚何應欽入城找校長,看到人去樓空的司令部,因他根本不知司令部已逃串。

那天第二團的潰兵逃得相當遠,有一班人逃到龍崗,被路過的周恩來收容才歸隊。此外,校軍醫療隊也逃跑,導致未來數日都無人醫治傷患。

校長先是把這次的不幸歸咎於總部幕僚:“時尚鎮定,而竟為幕屬牽動,不能自強,一至於此。平日之所言生死置於度外者,安在哉?過而不改,殊恥辱何?”(蔣日記2月15日)。

第二團專拖後腿

對於黃埔軍校黑歷史,教導第二團作出了“特殊貢獻”,其團長王柏齡則是當中的明星。

王柏齡1915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回國後也積累了豐富的軍校經驗,黃埔軍校各項制度、教材、課程、操典多由他手訂。據說,王柏齡可與蔣百里齊名,時有“南王北蔣”之譽。然而蔣百里從未以善戰聞名,王柏齡亦是,二人大抵均為紙上談兵之輩。王柏齡在軍校擔任教授部主任,後為教導第二團團長。不過蘇俄顧問對王柏齡同志充滿鄙視。


"
東征黑史:黃埔學生衝到惠陽城下欲登城,發覺忘帶竹梯

後世臺籍畫家沈禎把蔣描繪得甚是英明神武


校長帶頭逃跑


人人都有第一次,但第一次有時未必愉快。蔣校長帶領師生第一次東征,以棉湖之戰最重要。往後每年3月13日,師生都會做週年紀念。但棉湖之戰並非校軍的處子戰。校軍出征伊始,在廣九鐵路沿線所遇者皆零散土匪,至2月15日攻略惠州淡水城(今惠陽縣),才初次遇上硬仗。由於這個珍貴的第一次實在不堪回首,黃埔師生多選擇性失憶,甚少在回憶中透露實情。

1924年2月14日,東征軍包圍了淡水城。該城是一座繁華的大鎮,四周由石做的城牆環繞。牆厚1米,高4至6米,牆上有上中下三層槍眼。由於校軍僅兩門75mm有阪山炮,轟不爛城牆,只能硬著頭皮靠人力爬城。

當晚,校軍從教導第一團挑選105人分作7組奮勇隊。俄國工程師趕製了攻城竹梯,據他們報告,軍校學生情緒有點不穩。

15日早晨6點,山炮打響,淡水攻城戰拉開序幕。經25分鐘掩護射擊,奮勇隊分三路向東南門衝鋒。然而這些菜鳥相當“大頭蝦”,其右路衝到城腳才發現忘帶攻城梯,這時已不能冒著子彈回去拿了。中路奮勇隊因地形缺少掩護,不敢前進,僅7、8個人躲在溝渠裡。左路奮勇隊躲在城外民居里,距城牆還有50米。

“後方陣地上之機關槍及步槍射擊不惟不能使敵火減少,且有害於奮勇隊,而奮勇隊因被前後夾射,幾不敢起身再進矣。”(第一團參謀長劉秉萃戰地文件)

何應欽見狀,下令特務連衝鋒增援。特務連前進十多米,也躺下躲子彈去了。

“團長雖用繼續不斷的號音及大聲疾呼的命令,命各路前進,然而因敵火猛烈之故,應者總為少數也。”(第一團參謀長劉秉萃戰地文件)

不過,有一位掌旗老兵扛著著青天白日旗獨自衝鋒,奮勇隊見狀士氣大振,遂躍出掩體大膽突破。衝至城腳後,他們架起人梯,攀上城牆與敵肉搏,7點30分左右東征軍攻陷淡水城。據現場統計,陣亡10人,傷40人,可見敵人火力不算很猛。

東征黑史:黃埔學生衝到惠陽城下欲登城,發覺忘帶竹梯

後來再攻,這才拿下惠陽。

由於敵軍從東門逃竄,許濟部第七旅跟蹤追擊,至淡水東北的常山仔一帶警戒;教導一團大部出東門外集中,其嚴鳳儀營進至第七旅右翼;第二團金佛莊營佔領城北約兩公里名為破廟、仙人石的高地,正好在第七旅左翼。教導團餘下力量及第二師的第七團留在城裡,二師第八團集結在淡水河西岸。

陳炯明援軍當天午前反攻。熊略部約2000人攻淡水右翼,與許旅及校軍接戰;洪兆麟部約3000人從惠州經象下山攻左翼,與張民達師死拼。下午3點第七旅旅長許濟找到何應欽,謂本旅子彈將盡,右翼恐難支持。

蔣校長儘管很早聽到前線槍聲,但一直不清楚前線的確切情況,故未及時作指示。直到下午3點半,他才令校軍餘部分別趕赴城外西北和東南兩處。命令才下不久,前線士兵紛紛潰逃。有的跑進淡水城隨便搶掠,有的把城外何應欽團衝得不知所措。很不幸,這群亂兵裡還有校長嘔心瀝血培養出來的學生。

“......許旅支持不住,本軍嚴、金兩營追擊隊亦不能支。四時後以調隊不及,許旅潰過淡水河北,又得其陸團長面告,言敵已由東門入城。予乃出城調第一營,增加抵抗,而司令部人員隨餘出城,紛亂不堪,予即在玉虛宮集合隊伍,預備反攻。”(蔣日記2月15日)

原來前線第七旅跑路(老習慣),左右兩營菜鳥見狀,竟跟著一起跑。第二團剩下兩營人見潰兵從前線逃回,校軍司令部官員慌張逃生,於是也作鳥獸散。

當時陳炯明軍有四五百名敢死隊突入東門,所幸第二師師長張民達親率警衛連,用機槍、駁殼槍衝鋒掃射,“殲滅前鋒三四百人”,“平衡了局勢”。同時,該師第八團聯合餘鷹揚團在淡水西北面擊退洪兆麟部。加上何應欽及時率第一團包抄攻城敵軍,敵見勢不妙,急忙撤去,淡水城始得保存。但陳軍這一來一去間,令黃埔軍十分狼狽。據軍事總顧問加倫的記錄,蔣校長“調兵”之說,看上去像逃跑。


東征黑史:黃埔學生衝到惠陽城下欲登城,發覺忘帶竹梯

後世臺籍畫家沈禎把蔣描繪得甚是英明神武


“蔣介石在城裡的指揮部和第二團開始在其指揮員的帶領下驚慌失措地棄城逃往西南方向。”(《來到東方:加倫與中國革命史料新編》)

加倫的記載略有錯誤,校長的逃亡方向是往東南。他跑到一座破廟——玉虛宮,設置臨時司令部,周圍聚著驚慌失措的幕僚,與教導團失去聯繫。當晚何應欽入城找校長,看到人去樓空的司令部,因他根本不知司令部已逃串。

那天第二團的潰兵逃得相當遠,有一班人逃到龍崗,被路過的周恩來收容才歸隊。此外,校軍醫療隊也逃跑,導致未來數日都無人醫治傷患。

校長先是把這次的不幸歸咎於總部幕僚:“時尚鎮定,而竟為幕屬牽動,不能自強,一至於此。平日之所言生死置於度外者,安在哉?過而不改,殊恥辱何?”(蔣日記2月15日)。

第二團專拖後腿

對於黃埔軍校黑歷史,教導第二團作出了“特殊貢獻”,其團長王柏齡則是當中的明星。

王柏齡1915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回國後也積累了豐富的軍校經驗,黃埔軍校各項制度、教材、課程、操典多由他手訂。據說,王柏齡可與蔣百里齊名,時有“南王北蔣”之譽。然而蔣百里從未以善戰聞名,王柏齡亦是,二人大抵均為紙上談兵之輩。王柏齡在軍校擔任教授部主任,後為教導第二團團長。不過蘇俄顧問對王柏齡同志充滿鄙視。


東征黑史:黃埔學生衝到惠陽城下欲登城,發覺忘帶竹梯

王柏齡

“此人沽名釣譽,詭計多端,善於蠅營狗苟,溜鬚拍馬......他對俄國人很不友好,很長一段時間裡妨礙我們的工作......王這個人一出現在我國教練所在部隊,就必須把他趕走。”

應該說,蘇聯人對黃埔軍校的一眾教官都相當不滿,曾發過一大篇牢騷:“最為保守的是那些所謂的“教官”。他們.....依然認為党進行的政治工作有害無益,是多餘的。這些教官(多半留學日本)......只管到課堂上照本宣科,轉述戰術課原理。我還沒見過任何一個教員能用自己的話、自己戰鬥經歷或通過某個作戰任務的分析來講課。

應當指出,在中國軍隊裡這些“教官”是一個特殊階層,他們今天受僱於這位將軍明天受僱於那位將軍,扮演的是同一種角色——教書先生。更有特點的是在簽訂合同的時候,他們總要聲明,不帶兵打仗,這竟成了規矩。

他們認為直接帶一個營的兵去打仗有損自己的職業道德,多數人幾乎沒有帶兵的經歷,結果是他們嚴重脫離軍隊,落伍了。學員野外演習,要把幾個連合併為營,這時候我們總是堅持讓某些教官指揮這些營,讓另一些人擔任調理員。這個建議惹惱了許多人,他們提岀辭呈。但抗議歸抗議,他們還是被迫去帶兵演習,那就看出來了,他們多數都不會帶兵,也沒有任何經驗,有的人索性臨陣脫逃。說真的,他們毫不為此表現而感到窘迫,反說是帶兵並非他們的本行,他們的專長僅僅是教書。學員們對這類教官持否定態度,甚至公開要求校長把這些人請走。“

王團長戎馬生涯相當慘淡。2月14日,當他帶領第二團走到離淡水城南5公里處,看到遠處有不明部隊時,便急忙下令開炮。對射15分鐘後才發現是張民達部隊,所幸無人傷亡。

2月15日下午,王團長“追隨”蔣介石逃至玉虛宮。在收容第二團時,他身邊只有一個連隊,至於剩下的在哪,王自己也不知道。蔣介石大怒:“我是叫你做團長,不是連長!”於是王柏齡被撤職,回司令部做參謀長以示懲戒,令錢大均代理團長。同樣頂不住敵人營長嚴鳳儀,由王俊取代。金佛莊則沒受處理,倒是林鼎祺的營長位置被劉堯宸拿走。

王柏齡的黴運直到1926年北伐才結束。他帶領老蔣嫡系第一軍的教導師在江西修水被孫傳芳的謝鴻勳師打爆,隻身潛逃,從此不入軍界,僅在江蘇混得省府委員,樂得清閒。

所謂將熊熊一窩,繼任的錢大均代團長也是半個坑貨,他在棉湖大戰中差點害死第一團的所有弟兄。

著名的棉湖之戰發生在3月13日。其簡要過程是:第一團上午在棉湖遭遇林虎部隊圍攻,因人數處絕對劣勢,第一團傷亡慘重。中午,粵軍第七旅從右翼增援,令局勢得緩。下午,遲到的第二團從左翼包抄敵後,林虎才敗退。當時林虎在兩廣系令人聞之色變的悍將,聯軍皆不願敵之。教導團面對林虎卻以少勝多,從此威名遠揚。

戰前情報顯示,林虎部隊分別位於棉湖與鯉湖兩處。於是聯軍決定由第一團做主力攻擊棉湖,第七旅從敵左側包抄;第二團攻鯉湖,並分兵保護第一團左翼。校長於12日晚10點命令:“教導第二團於明晨五時十三分出發攻擊河右岸之敵......如第一團業經開始攻擊,須掩護其左側或相機渡河助攻。其餘主力由京北嶺、松柏山、白坑線向左迂迴對鯉湖攻擊前進......”

第二天一大早蔣介石和指揮部人員向前線進發時,竟發現第二團仍在路上慢慢吞吞。

“今早五時起床,六時後由青嶴至湖尾,時已七時廿分,而錢團隊尾猶未出發,不勝憤恨,及細問乃知昨夜傳令差誤,竟至本早七時方到,侍達之不確實至此,可嘆。”(蔣日記3月13日)

當時校長大發脾氣,把錢大鈞從隊伍前頭召回來“娘希匹”了一陣,等校長罵完,第二團所有人才重新上路。值得一提的是,錢大鈞日後回憶時從未提到被臭罵的事。在他們磨蹭之時,何應欽早已帶著第一團跟敵人槓上了。

錢大鈞回憶:“八時三十分主力(按:指第二團)通過安仁時,餘即聞右側棉湖紅湖間,槍聲不絕,但據哨兵偵察結果,南溪兩岸竹林頗密,溪深不能徒涉,且本團指定目標為鯉湖,故雖判斷教一團業已與敵相遇,仍不得不依預定任務,續向鯉湖前進。十一時,餘行抵鯉湖東側...又奉到校長命令,著教導第二團到達鯉湖後,停止待命,當即前衛(第二營)渡河警戒”。

據俄顧問記載,該團是9點才上路,10點左右才聽見右側槍聲,12點到達鯉湖,然後停下來1個小時。此時第七旅正增援第一團右側,戰場上敵我雙方屍橫遍野,但磨蹭的錢團長決定:吃午飯。

俄國人:“為什麼停下來?”'

二團長:“沒接到繼續前進的命令。”

俄國人:“可以用電話聯繫總指揮部。”

二團長:“電話壞了。”

俄國人:“......”

據時任第三營黨代表鄭洞國:“錢大鈞雖長於軍事理論,卻無實際作戰經驗,且處事優柔寡斷......正午時分,仍未見指揮部送來命令,但棉湖方面的槍炮聲愈加激烈,全團官兵再也按捺不住,紛紛請求出擊。錢大鈞仍不允。第2營營長劉堯宸,為人爽直痛快,且作戰勇猛過人,于軍中素有威望。他見軍情十萬火急,再三請求無效,氣得大怒,乃獨率該營向前出擊。錢大鈞這才下令第3營迅速佔領左翼高地,掩護我軍側翼......”

"
東征黑史:黃埔學生衝到惠陽城下欲登城,發覺忘帶竹梯

後世臺籍畫家沈禎把蔣描繪得甚是英明神武


校長帶頭逃跑


人人都有第一次,但第一次有時未必愉快。蔣校長帶領師生第一次東征,以棉湖之戰最重要。往後每年3月13日,師生都會做週年紀念。但棉湖之戰並非校軍的處子戰。校軍出征伊始,在廣九鐵路沿線所遇者皆零散土匪,至2月15日攻略惠州淡水城(今惠陽縣),才初次遇上硬仗。由於這個珍貴的第一次實在不堪回首,黃埔師生多選擇性失憶,甚少在回憶中透露實情。

1924年2月14日,東征軍包圍了淡水城。該城是一座繁華的大鎮,四周由石做的城牆環繞。牆厚1米,高4至6米,牆上有上中下三層槍眼。由於校軍僅兩門75mm有阪山炮,轟不爛城牆,只能硬著頭皮靠人力爬城。

當晚,校軍從教導第一團挑選105人分作7組奮勇隊。俄國工程師趕製了攻城竹梯,據他們報告,軍校學生情緒有點不穩。

15日早晨6點,山炮打響,淡水攻城戰拉開序幕。經25分鐘掩護射擊,奮勇隊分三路向東南門衝鋒。然而這些菜鳥相當“大頭蝦”,其右路衝到城腳才發現忘帶攻城梯,這時已不能冒著子彈回去拿了。中路奮勇隊因地形缺少掩護,不敢前進,僅7、8個人躲在溝渠裡。左路奮勇隊躲在城外民居里,距城牆還有50米。

“後方陣地上之機關槍及步槍射擊不惟不能使敵火減少,且有害於奮勇隊,而奮勇隊因被前後夾射,幾不敢起身再進矣。”(第一團參謀長劉秉萃戰地文件)

何應欽見狀,下令特務連衝鋒增援。特務連前進十多米,也躺下躲子彈去了。

“團長雖用繼續不斷的號音及大聲疾呼的命令,命各路前進,然而因敵火猛烈之故,應者總為少數也。”(第一團參謀長劉秉萃戰地文件)

不過,有一位掌旗老兵扛著著青天白日旗獨自衝鋒,奮勇隊見狀士氣大振,遂躍出掩體大膽突破。衝至城腳後,他們架起人梯,攀上城牆與敵肉搏,7點30分左右東征軍攻陷淡水城。據現場統計,陣亡10人,傷40人,可見敵人火力不算很猛。

東征黑史:黃埔學生衝到惠陽城下欲登城,發覺忘帶竹梯

後來再攻,這才拿下惠陽。

由於敵軍從東門逃竄,許濟部第七旅跟蹤追擊,至淡水東北的常山仔一帶警戒;教導一團大部出東門外集中,其嚴鳳儀營進至第七旅右翼;第二團金佛莊營佔領城北約兩公里名為破廟、仙人石的高地,正好在第七旅左翼。教導團餘下力量及第二師的第七團留在城裡,二師第八團集結在淡水河西岸。

陳炯明援軍當天午前反攻。熊略部約2000人攻淡水右翼,與許旅及校軍接戰;洪兆麟部約3000人從惠州經象下山攻左翼,與張民達師死拼。下午3點第七旅旅長許濟找到何應欽,謂本旅子彈將盡,右翼恐難支持。

蔣校長儘管很早聽到前線槍聲,但一直不清楚前線的確切情況,故未及時作指示。直到下午3點半,他才令校軍餘部分別趕赴城外西北和東南兩處。命令才下不久,前線士兵紛紛潰逃。有的跑進淡水城隨便搶掠,有的把城外何應欽團衝得不知所措。很不幸,這群亂兵裡還有校長嘔心瀝血培養出來的學生。

“......許旅支持不住,本軍嚴、金兩營追擊隊亦不能支。四時後以調隊不及,許旅潰過淡水河北,又得其陸團長面告,言敵已由東門入城。予乃出城調第一營,增加抵抗,而司令部人員隨餘出城,紛亂不堪,予即在玉虛宮集合隊伍,預備反攻。”(蔣日記2月15日)

原來前線第七旅跑路(老習慣),左右兩營菜鳥見狀,竟跟著一起跑。第二團剩下兩營人見潰兵從前線逃回,校軍司令部官員慌張逃生,於是也作鳥獸散。

當時陳炯明軍有四五百名敢死隊突入東門,所幸第二師師長張民達親率警衛連,用機槍、駁殼槍衝鋒掃射,“殲滅前鋒三四百人”,“平衡了局勢”。同時,該師第八團聯合餘鷹揚團在淡水西北面擊退洪兆麟部。加上何應欽及時率第一團包抄攻城敵軍,敵見勢不妙,急忙撤去,淡水城始得保存。但陳軍這一來一去間,令黃埔軍十分狼狽。據軍事總顧問加倫的記錄,蔣校長“調兵”之說,看上去像逃跑。


東征黑史:黃埔學生衝到惠陽城下欲登城,發覺忘帶竹梯

後世臺籍畫家沈禎把蔣描繪得甚是英明神武


“蔣介石在城裡的指揮部和第二團開始在其指揮員的帶領下驚慌失措地棄城逃往西南方向。”(《來到東方:加倫與中國革命史料新編》)

加倫的記載略有錯誤,校長的逃亡方向是往東南。他跑到一座破廟——玉虛宮,設置臨時司令部,周圍聚著驚慌失措的幕僚,與教導團失去聯繫。當晚何應欽入城找校長,看到人去樓空的司令部,因他根本不知司令部已逃串。

那天第二團的潰兵逃得相當遠,有一班人逃到龍崗,被路過的周恩來收容才歸隊。此外,校軍醫療隊也逃跑,導致未來數日都無人醫治傷患。

校長先是把這次的不幸歸咎於總部幕僚:“時尚鎮定,而竟為幕屬牽動,不能自強,一至於此。平日之所言生死置於度外者,安在哉?過而不改,殊恥辱何?”(蔣日記2月15日)。

第二團專拖後腿

對於黃埔軍校黑歷史,教導第二團作出了“特殊貢獻”,其團長王柏齡則是當中的明星。

王柏齡1915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回國後也積累了豐富的軍校經驗,黃埔軍校各項制度、教材、課程、操典多由他手訂。據說,王柏齡可與蔣百里齊名,時有“南王北蔣”之譽。然而蔣百里從未以善戰聞名,王柏齡亦是,二人大抵均為紙上談兵之輩。王柏齡在軍校擔任教授部主任,後為教導第二團團長。不過蘇俄顧問對王柏齡同志充滿鄙視。


東征黑史:黃埔學生衝到惠陽城下欲登城,發覺忘帶竹梯

王柏齡

“此人沽名釣譽,詭計多端,善於蠅營狗苟,溜鬚拍馬......他對俄國人很不友好,很長一段時間裡妨礙我們的工作......王這個人一出現在我國教練所在部隊,就必須把他趕走。”

應該說,蘇聯人對黃埔軍校的一眾教官都相當不滿,曾發過一大篇牢騷:“最為保守的是那些所謂的“教官”。他們.....依然認為党進行的政治工作有害無益,是多餘的。這些教官(多半留學日本)......只管到課堂上照本宣科,轉述戰術課原理。我還沒見過任何一個教員能用自己的話、自己戰鬥經歷或通過某個作戰任務的分析來講課。

應當指出,在中國軍隊裡這些“教官”是一個特殊階層,他們今天受僱於這位將軍明天受僱於那位將軍,扮演的是同一種角色——教書先生。更有特點的是在簽訂合同的時候,他們總要聲明,不帶兵打仗,這竟成了規矩。

他們認為直接帶一個營的兵去打仗有損自己的職業道德,多數人幾乎沒有帶兵的經歷,結果是他們嚴重脫離軍隊,落伍了。學員野外演習,要把幾個連合併為營,這時候我們總是堅持讓某些教官指揮這些營,讓另一些人擔任調理員。這個建議惹惱了許多人,他們提岀辭呈。但抗議歸抗議,他們還是被迫去帶兵演習,那就看出來了,他們多數都不會帶兵,也沒有任何經驗,有的人索性臨陣脫逃。說真的,他們毫不為此表現而感到窘迫,反說是帶兵並非他們的本行,他們的專長僅僅是教書。學員們對這類教官持否定態度,甚至公開要求校長把這些人請走。“

王團長戎馬生涯相當慘淡。2月14日,當他帶領第二團走到離淡水城南5公里處,看到遠處有不明部隊時,便急忙下令開炮。對射15分鐘後才發現是張民達部隊,所幸無人傷亡。

2月15日下午,王團長“追隨”蔣介石逃至玉虛宮。在收容第二團時,他身邊只有一個連隊,至於剩下的在哪,王自己也不知道。蔣介石大怒:“我是叫你做團長,不是連長!”於是王柏齡被撤職,回司令部做參謀長以示懲戒,令錢大均代理團長。同樣頂不住敵人營長嚴鳳儀,由王俊取代。金佛莊則沒受處理,倒是林鼎祺的營長位置被劉堯宸拿走。

王柏齡的黴運直到1926年北伐才結束。他帶領老蔣嫡系第一軍的教導師在江西修水被孫傳芳的謝鴻勳師打爆,隻身潛逃,從此不入軍界,僅在江蘇混得省府委員,樂得清閒。

所謂將熊熊一窩,繼任的錢大均代團長也是半個坑貨,他在棉湖大戰中差點害死第一團的所有弟兄。

著名的棉湖之戰發生在3月13日。其簡要過程是:第一團上午在棉湖遭遇林虎部隊圍攻,因人數處絕對劣勢,第一團傷亡慘重。中午,粵軍第七旅從右翼增援,令局勢得緩。下午,遲到的第二團從左翼包抄敵後,林虎才敗退。當時林虎在兩廣系令人聞之色變的悍將,聯軍皆不願敵之。教導團面對林虎卻以少勝多,從此威名遠揚。

戰前情報顯示,林虎部隊分別位於棉湖與鯉湖兩處。於是聯軍決定由第一團做主力攻擊棉湖,第七旅從敵左側包抄;第二團攻鯉湖,並分兵保護第一團左翼。校長於12日晚10點命令:“教導第二團於明晨五時十三分出發攻擊河右岸之敵......如第一團業經開始攻擊,須掩護其左側或相機渡河助攻。其餘主力由京北嶺、松柏山、白坑線向左迂迴對鯉湖攻擊前進......”

第二天一大早蔣介石和指揮部人員向前線進發時,竟發現第二團仍在路上慢慢吞吞。

“今早五時起床,六時後由青嶴至湖尾,時已七時廿分,而錢團隊尾猶未出發,不勝憤恨,及細問乃知昨夜傳令差誤,竟至本早七時方到,侍達之不確實至此,可嘆。”(蔣日記3月13日)

當時校長大發脾氣,把錢大鈞從隊伍前頭召回來“娘希匹”了一陣,等校長罵完,第二團所有人才重新上路。值得一提的是,錢大鈞日後回憶時從未提到被臭罵的事。在他們磨蹭之時,何應欽早已帶著第一團跟敵人槓上了。

錢大鈞回憶:“八時三十分主力(按:指第二團)通過安仁時,餘即聞右側棉湖紅湖間,槍聲不絕,但據哨兵偵察結果,南溪兩岸竹林頗密,溪深不能徒涉,且本團指定目標為鯉湖,故雖判斷教一團業已與敵相遇,仍不得不依預定任務,續向鯉湖前進。十一時,餘行抵鯉湖東側...又奉到校長命令,著教導第二團到達鯉湖後,停止待命,當即前衛(第二營)渡河警戒”。

據俄顧問記載,該團是9點才上路,10點左右才聽見右側槍聲,12點到達鯉湖,然後停下來1個小時。此時第七旅正增援第一團右側,戰場上敵我雙方屍橫遍野,但磨蹭的錢團長決定:吃午飯。

俄國人:“為什麼停下來?”'

二團長:“沒接到繼續前進的命令。”

俄國人:“可以用電話聯繫總指揮部。”

二團長:“電話壞了。”

俄國人:“......”

據時任第三營黨代表鄭洞國:“錢大鈞雖長於軍事理論,卻無實際作戰經驗,且處事優柔寡斷......正午時分,仍未見指揮部送來命令,但棉湖方面的槍炮聲愈加激烈,全團官兵再也按捺不住,紛紛請求出擊。錢大鈞仍不允。第2營營長劉堯宸,為人爽直痛快,且作戰勇猛過人,于軍中素有威望。他見軍情十萬火急,再三請求無效,氣得大怒,乃獨率該營向前出擊。錢大鈞這才下令第3營迅速佔領左翼高地,掩護我軍側翼......”

東征黑史:黃埔學生衝到惠陽城下欲登城,發覺忘帶竹梯

錢大鈞

該團下午1點後才向北面棉湖增援,2點30分後才與敵接觸。總之,遲到總好過不到,當時第一團正遭遇林虎反衝鋒,“一、三營死傷衝散幾盡,第三營黨代表章琰、連長鬍思勲均陣亡。第一營長蔣鼎文、三營副營長楊厚卿、連長郭俊均受重傷。其餘官兵傷亡者二百餘”。最危急時,敵軍離團總部僅四五百米,何應欽計窮,下令多插軍旗作疑兵,並集中最後火力猛射。幸第二團及時包抄林虎指揮部,逼其迅速後撤,校軍始扭轉局勢。

當晚蔣介石來到何應欽團部,瞭望著遍地屍體,為其寶貝校軍遭遇如此損失極感心痛。至於那個誤事錢大鈞,大概是為保存實力,蔣未下令處罰。

本文作者:彭毅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