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

浯溪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黎圩鎮北部,距離東鄉城區約28公里,列為中國傳統村落和江西曆史文化名村。因村前一港,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村後青山,青蒼翠綠,則名浯溪村,這是一個與王安石家族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村落,其乃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的後裔村莊。浯溪王氏始遷祖王志先,名子春,系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第四世孫,於宋慶元元年(1195)初,自上池瑤田徙居於此。

"

浯溪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黎圩鎮北部,距離東鄉城區約28公里,列為中國傳統村落和江西曆史文化名村。因村前一港,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村後青山,青蒼翠綠,則名浯溪村,這是一個與王安石家族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村落,其乃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的後裔村莊。浯溪王氏始遷祖王志先,名子春,系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第四世孫,於宋慶元元年(1195)初,自上池瑤田徙居於此。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北門科甲裡

王安國(1028-1074)字平甫,王安石之弟。熙寧初,賜進士及第,除西京國子教授,歷崇文院校書、祕閣校理。與兄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新法。後為呂惠卿所陷,放歸田裡。熙寧七年卒,年四十七。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東都事略》有傳,《宋史》附於《王安禮傳》。詩文大多已佚,今僅存《王校理集》一卷,《全宋詞》錄其詞三首。

"

浯溪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黎圩鎮北部,距離東鄉城區約28公里,列為中國傳統村落和江西曆史文化名村。因村前一港,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村後青山,青蒼翠綠,則名浯溪村,這是一個與王安石家族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村落,其乃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的後裔村莊。浯溪王氏始遷祖王志先,名子春,系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第四世孫,於宋慶元元年(1195)初,自上池瑤田徙居於此。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北門科甲裡

王安國(1028-1074)字平甫,王安石之弟。熙寧初,賜進士及第,除西京國子教授,歷崇文院校書、祕閣校理。與兄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新法。後為呂惠卿所陷,放歸田裡。熙寧七年卒,年四十七。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東都事略》有傳,《宋史》附於《王安禮傳》。詩文大多已佚,今僅存《王校理集》一卷,《全宋詞》錄其詞三首。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應宿第


"

浯溪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黎圩鎮北部,距離東鄉城區約28公里,列為中國傳統村落和江西曆史文化名村。因村前一港,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村後青山,青蒼翠綠,則名浯溪村,這是一個與王安石家族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村落,其乃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的後裔村莊。浯溪王氏始遷祖王志先,名子春,系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第四世孫,於宋慶元元年(1195)初,自上池瑤田徙居於此。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北門科甲裡

王安國(1028-1074)字平甫,王安石之弟。熙寧初,賜進士及第,除西京國子教授,歷崇文院校書、祕閣校理。與兄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新法。後為呂惠卿所陷,放歸田裡。熙寧七年卒,年四十七。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東都事略》有傳,《宋史》附於《王安禮傳》。詩文大多已佚,今僅存《王校理集》一卷,《全宋詞》錄其詞三首。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應宿第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狀元路

浯溪村有一條連接南、北門樓的主道從村前而過,中間設有兩道帶石形如“鐵軌”,王氏族人稱其為“狀元路”,因在族人心目中王廷垣則是“狀元”故名,以期待浯溪王氏家族後人高中狀元。

"

浯溪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黎圩鎮北部,距離東鄉城區約28公里,列為中國傳統村落和江西曆史文化名村。因村前一港,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村後青山,青蒼翠綠,則名浯溪村,這是一個與王安石家族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村落,其乃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的後裔村莊。浯溪王氏始遷祖王志先,名子春,系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第四世孫,於宋慶元元年(1195)初,自上池瑤田徙居於此。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北門科甲裡

王安國(1028-1074)字平甫,王安石之弟。熙寧初,賜進士及第,除西京國子教授,歷崇文院校書、祕閣校理。與兄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新法。後為呂惠卿所陷,放歸田裡。熙寧七年卒,年四十七。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東都事略》有傳,《宋史》附於《王安禮傳》。詩文大多已佚,今僅存《王校理集》一卷,《全宋詞》錄其詞三首。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應宿第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狀元路

浯溪村有一條連接南、北門樓的主道從村前而過,中間設有兩道帶石形如“鐵軌”,王氏族人稱其為“狀元路”,因在族人心目中王廷垣則是“狀元”故名,以期待浯溪王氏家族後人高中狀元。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凝翠居(泉碧流輝)


"

浯溪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黎圩鎮北部,距離東鄉城區約28公里,列為中國傳統村落和江西曆史文化名村。因村前一港,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村後青山,青蒼翠綠,則名浯溪村,這是一個與王安石家族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村落,其乃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的後裔村莊。浯溪王氏始遷祖王志先,名子春,系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第四世孫,於宋慶元元年(1195)初,自上池瑤田徙居於此。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北門科甲裡

王安國(1028-1074)字平甫,王安石之弟。熙寧初,賜進士及第,除西京國子教授,歷崇文院校書、祕閣校理。與兄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新法。後為呂惠卿所陷,放歸田裡。熙寧七年卒,年四十七。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東都事略》有傳,《宋史》附於《王安禮傳》。詩文大多已佚,今僅存《王校理集》一卷,《全宋詞》錄其詞三首。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應宿第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狀元路

浯溪村有一條連接南、北門樓的主道從村前而過,中間設有兩道帶石形如“鐵軌”,王氏族人稱其為“狀元路”,因在族人心目中王廷垣則是“狀元”故名,以期待浯溪王氏家族後人高中狀元。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凝翠居(泉碧流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嘯月軒


"

浯溪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黎圩鎮北部,距離東鄉城區約28公里,列為中國傳統村落和江西曆史文化名村。因村前一港,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村後青山,青蒼翠綠,則名浯溪村,這是一個與王安石家族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村落,其乃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的後裔村莊。浯溪王氏始遷祖王志先,名子春,系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第四世孫,於宋慶元元年(1195)初,自上池瑤田徙居於此。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北門科甲裡

王安國(1028-1074)字平甫,王安石之弟。熙寧初,賜進士及第,除西京國子教授,歷崇文院校書、祕閣校理。與兄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新法。後為呂惠卿所陷,放歸田裡。熙寧七年卒,年四十七。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東都事略》有傳,《宋史》附於《王安禮傳》。詩文大多已佚,今僅存《王校理集》一卷,《全宋詞》錄其詞三首。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應宿第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狀元路

浯溪村有一條連接南、北門樓的主道從村前而過,中間設有兩道帶石形如“鐵軌”,王氏族人稱其為“狀元路”,因在族人心目中王廷垣則是“狀元”故名,以期待浯溪王氏家族後人高中狀元。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凝翠居(泉碧流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嘯月軒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半月塘


"

浯溪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黎圩鎮北部,距離東鄉城區約28公里,列為中國傳統村落和江西曆史文化名村。因村前一港,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村後青山,青蒼翠綠,則名浯溪村,這是一個與王安石家族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村落,其乃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的後裔村莊。浯溪王氏始遷祖王志先,名子春,系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第四世孫,於宋慶元元年(1195)初,自上池瑤田徙居於此。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北門科甲裡

王安國(1028-1074)字平甫,王安石之弟。熙寧初,賜進士及第,除西京國子教授,歷崇文院校書、祕閣校理。與兄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新法。後為呂惠卿所陷,放歸田裡。熙寧七年卒,年四十七。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東都事略》有傳,《宋史》附於《王安禮傳》。詩文大多已佚,今僅存《王校理集》一卷,《全宋詞》錄其詞三首。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應宿第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狀元路

浯溪村有一條連接南、北門樓的主道從村前而過,中間設有兩道帶石形如“鐵軌”,王氏族人稱其為“狀元路”,因在族人心目中王廷垣則是“狀元”故名,以期待浯溪王氏家族後人高中狀元。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凝翠居(泉碧流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嘯月軒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半月塘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奕世甲科


"

浯溪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黎圩鎮北部,距離東鄉城區約28公里,列為中國傳統村落和江西曆史文化名村。因村前一港,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村後青山,青蒼翠綠,則名浯溪村,這是一個與王安石家族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村落,其乃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的後裔村莊。浯溪王氏始遷祖王志先,名子春,系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第四世孫,於宋慶元元年(1195)初,自上池瑤田徙居於此。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北門科甲裡

王安國(1028-1074)字平甫,王安石之弟。熙寧初,賜進士及第,除西京國子教授,歷崇文院校書、祕閣校理。與兄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新法。後為呂惠卿所陷,放歸田裡。熙寧七年卒,年四十七。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東都事略》有傳,《宋史》附於《王安禮傳》。詩文大多已佚,今僅存《王校理集》一卷,《全宋詞》錄其詞三首。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應宿第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狀元路

浯溪村有一條連接南、北門樓的主道從村前而過,中間設有兩道帶石形如“鐵軌”,王氏族人稱其為“狀元路”,因在族人心目中王廷垣則是“狀元”故名,以期待浯溪王氏家族後人高中狀元。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凝翠居(泉碧流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嘯月軒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半月塘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奕世甲科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大溪溝

北門樓題額為科甲裡,沿途有應宿第、奕世甲科牌坊、凝翠居(泉碧流輝)、半月塘、嘯月軒等贛派風格建築,南門樓題額為南垣萃秀。明代奕世甲科牌坊,其上記載了王氏家族“父子進士、叔侄進士、兄弟同科”的輝煌歷史,“永樂丁酉鄉貢進士文林郎父王汝為、賜進士巡按兩直廣西監察御史子王堂,賜進士奉直大夫孫王顯、甲午舉人文林郎王昌、天啟乙丑進士翰林院編修來孫王廷垣,賜進士朝列大夫孫王統、甲午舉人承德郎孫王盛、詹事府詹事晉禮部左侍郎來孫王廷垣”。牌坊前立有一對高大憨厚石獅,它們似乎有顧盼之情。

"

浯溪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黎圩鎮北部,距離東鄉城區約28公里,列為中國傳統村落和江西曆史文化名村。因村前一港,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村後青山,青蒼翠綠,則名浯溪村,這是一個與王安石家族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村落,其乃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的後裔村莊。浯溪王氏始遷祖王志先,名子春,系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第四世孫,於宋慶元元年(1195)初,自上池瑤田徙居於此。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北門科甲裡

王安國(1028-1074)字平甫,王安石之弟。熙寧初,賜進士及第,除西京國子教授,歷崇文院校書、祕閣校理。與兄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新法。後為呂惠卿所陷,放歸田裡。熙寧七年卒,年四十七。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東都事略》有傳,《宋史》附於《王安禮傳》。詩文大多已佚,今僅存《王校理集》一卷,《全宋詞》錄其詞三首。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應宿第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狀元路

浯溪村有一條連接南、北門樓的主道從村前而過,中間設有兩道帶石形如“鐵軌”,王氏族人稱其為“狀元路”,因在族人心目中王廷垣則是“狀元”故名,以期待浯溪王氏家族後人高中狀元。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凝翠居(泉碧流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嘯月軒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半月塘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奕世甲科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大溪溝

北門樓題額為科甲裡,沿途有應宿第、奕世甲科牌坊、凝翠居(泉碧流輝)、半月塘、嘯月軒等贛派風格建築,南門樓題額為南垣萃秀。明代奕世甲科牌坊,其上記載了王氏家族“父子進士、叔侄進士、兄弟同科”的輝煌歷史,“永樂丁酉鄉貢進士文林郎父王汝為、賜進士巡按兩直廣西監察御史子王堂,賜進士奉直大夫孫王顯、甲午舉人文林郎王昌、天啟乙丑進士翰林院編修來孫王廷垣,賜進士朝列大夫孫王統、甲午舉人承德郎孫王盛、詹事府詹事晉禮部左侍郎來孫王廷垣”。牌坊前立有一對高大憨厚石獅,它們似乎有顧盼之情。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大溪溝


"

浯溪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黎圩鎮北部,距離東鄉城區約28公里,列為中國傳統村落和江西曆史文化名村。因村前一港,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村後青山,青蒼翠綠,則名浯溪村,這是一個與王安石家族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村落,其乃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的後裔村莊。浯溪王氏始遷祖王志先,名子春,系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第四世孫,於宋慶元元年(1195)初,自上池瑤田徙居於此。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北門科甲裡

王安國(1028-1074)字平甫,王安石之弟。熙寧初,賜進士及第,除西京國子教授,歷崇文院校書、祕閣校理。與兄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新法。後為呂惠卿所陷,放歸田裡。熙寧七年卒,年四十七。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東都事略》有傳,《宋史》附於《王安禮傳》。詩文大多已佚,今僅存《王校理集》一卷,《全宋詞》錄其詞三首。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應宿第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狀元路

浯溪村有一條連接南、北門樓的主道從村前而過,中間設有兩道帶石形如“鐵軌”,王氏族人稱其為“狀元路”,因在族人心目中王廷垣則是“狀元”故名,以期待浯溪王氏家族後人高中狀元。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凝翠居(泉碧流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嘯月軒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半月塘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奕世甲科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大溪溝

北門樓題額為科甲裡,沿途有應宿第、奕世甲科牌坊、凝翠居(泉碧流輝)、半月塘、嘯月軒等贛派風格建築,南門樓題額為南垣萃秀。明代奕世甲科牌坊,其上記載了王氏家族“父子進士、叔侄進士、兄弟同科”的輝煌歷史,“永樂丁酉鄉貢進士文林郎父王汝為、賜進士巡按兩直廣西監察御史子王堂,賜進士奉直大夫孫王顯、甲午舉人文林郎王昌、天啟乙丑進士翰林院編修來孫王廷垣,賜進士朝列大夫孫王統、甲午舉人承德郎孫王盛、詹事府詹事晉禮部左侍郎來孫王廷垣”。牌坊前立有一對高大憨厚石獅,它們似乎有顧盼之情。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大溪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一經山房


"

浯溪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黎圩鎮北部,距離東鄉城區約28公里,列為中國傳統村落和江西曆史文化名村。因村前一港,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村後青山,青蒼翠綠,則名浯溪村,這是一個與王安石家族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村落,其乃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的後裔村莊。浯溪王氏始遷祖王志先,名子春,系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第四世孫,於宋慶元元年(1195)初,自上池瑤田徙居於此。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北門科甲裡

王安國(1028-1074)字平甫,王安石之弟。熙寧初,賜進士及第,除西京國子教授,歷崇文院校書、祕閣校理。與兄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新法。後為呂惠卿所陷,放歸田裡。熙寧七年卒,年四十七。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東都事略》有傳,《宋史》附於《王安禮傳》。詩文大多已佚,今僅存《王校理集》一卷,《全宋詞》錄其詞三首。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應宿第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狀元路

浯溪村有一條連接南、北門樓的主道從村前而過,中間設有兩道帶石形如“鐵軌”,王氏族人稱其為“狀元路”,因在族人心目中王廷垣則是“狀元”故名,以期待浯溪王氏家族後人高中狀元。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凝翠居(泉碧流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嘯月軒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半月塘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奕世甲科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大溪溝

北門樓題額為科甲裡,沿途有應宿第、奕世甲科牌坊、凝翠居(泉碧流輝)、半月塘、嘯月軒等贛派風格建築,南門樓題額為南垣萃秀。明代奕世甲科牌坊,其上記載了王氏家族“父子進士、叔侄進士、兄弟同科”的輝煌歷史,“永樂丁酉鄉貢進士文林郎父王汝為、賜進士巡按兩直廣西監察御史子王堂,賜進士奉直大夫孫王顯、甲午舉人文林郎王昌、天啟乙丑進士翰林院編修來孫王廷垣,賜進士朝列大夫孫王統、甲午舉人承德郎孫王盛、詹事府詹事晉禮部左侍郎來孫王廷垣”。牌坊前立有一對高大憨厚石獅,它們似乎有顧盼之情。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大溪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一經山房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五世恩榮


"

浯溪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黎圩鎮北部,距離東鄉城區約28公里,列為中國傳統村落和江西曆史文化名村。因村前一港,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村後青山,青蒼翠綠,則名浯溪村,這是一個與王安石家族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村落,其乃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的後裔村莊。浯溪王氏始遷祖王志先,名子春,系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第四世孫,於宋慶元元年(1195)初,自上池瑤田徙居於此。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北門科甲裡

王安國(1028-1074)字平甫,王安石之弟。熙寧初,賜進士及第,除西京國子教授,歷崇文院校書、祕閣校理。與兄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新法。後為呂惠卿所陷,放歸田裡。熙寧七年卒,年四十七。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東都事略》有傳,《宋史》附於《王安禮傳》。詩文大多已佚,今僅存《王校理集》一卷,《全宋詞》錄其詞三首。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應宿第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狀元路

浯溪村有一條連接南、北門樓的主道從村前而過,中間設有兩道帶石形如“鐵軌”,王氏族人稱其為“狀元路”,因在族人心目中王廷垣則是“狀元”故名,以期待浯溪王氏家族後人高中狀元。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凝翠居(泉碧流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嘯月軒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半月塘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奕世甲科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大溪溝

北門樓題額為科甲裡,沿途有應宿第、奕世甲科牌坊、凝翠居(泉碧流輝)、半月塘、嘯月軒等贛派風格建築,南門樓題額為南垣萃秀。明代奕世甲科牌坊,其上記載了王氏家族“父子進士、叔侄進士、兄弟同科”的輝煌歷史,“永樂丁酉鄉貢進士文林郎父王汝為、賜進士巡按兩直廣西監察御史子王堂,賜進士奉直大夫孫王顯、甲午舉人文林郎王昌、天啟乙丑進士翰林院編修來孫王廷垣,賜進士朝列大夫孫王統、甲午舉人承德郎孫王盛、詹事府詹事晉禮部左侍郎來孫王廷垣”。牌坊前立有一對高大憨厚石獅,它們似乎有顧盼之情。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大溪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一經山房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五世恩榮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

浯溪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黎圩鎮北部,距離東鄉城區約28公里,列為中國傳統村落和江西曆史文化名村。因村前一港,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村後青山,青蒼翠綠,則名浯溪村,這是一個與王安石家族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村落,其乃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的後裔村莊。浯溪王氏始遷祖王志先,名子春,系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第四世孫,於宋慶元元年(1195)初,自上池瑤田徙居於此。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北門科甲裡

王安國(1028-1074)字平甫,王安石之弟。熙寧初,賜進士及第,除西京國子教授,歷崇文院校書、祕閣校理。與兄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新法。後為呂惠卿所陷,放歸田裡。熙寧七年卒,年四十七。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東都事略》有傳,《宋史》附於《王安禮傳》。詩文大多已佚,今僅存《王校理集》一卷,《全宋詞》錄其詞三首。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應宿第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狀元路

浯溪村有一條連接南、北門樓的主道從村前而過,中間設有兩道帶石形如“鐵軌”,王氏族人稱其為“狀元路”,因在族人心目中王廷垣則是“狀元”故名,以期待浯溪王氏家族後人高中狀元。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凝翠居(泉碧流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嘯月軒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半月塘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奕世甲科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大溪溝

北門樓題額為科甲裡,沿途有應宿第、奕世甲科牌坊、凝翠居(泉碧流輝)、半月塘、嘯月軒等贛派風格建築,南門樓題額為南垣萃秀。明代奕世甲科牌坊,其上記載了王氏家族“父子進士、叔侄進士、兄弟同科”的輝煌歷史,“永樂丁酉鄉貢進士文林郎父王汝為、賜進士巡按兩直廣西監察御史子王堂,賜進士奉直大夫孫王顯、甲午舉人文林郎王昌、天啟乙丑進士翰林院編修來孫王廷垣,賜進士朝列大夫孫王統、甲午舉人承德郎孫王盛、詹事府詹事晉禮部左侍郎來孫王廷垣”。牌坊前立有一對高大憨厚石獅,它們似乎有顧盼之情。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大溪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一經山房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五世恩榮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贛派民居


"

浯溪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黎圩鎮北部,距離東鄉城區約28公里,列為中國傳統村落和江西曆史文化名村。因村前一港,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村後青山,青蒼翠綠,則名浯溪村,這是一個與王安石家族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村落,其乃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的後裔村莊。浯溪王氏始遷祖王志先,名子春,系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第四世孫,於宋慶元元年(1195)初,自上池瑤田徙居於此。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北門科甲裡

王安國(1028-1074)字平甫,王安石之弟。熙寧初,賜進士及第,除西京國子教授,歷崇文院校書、祕閣校理。與兄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新法。後為呂惠卿所陷,放歸田裡。熙寧七年卒,年四十七。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東都事略》有傳,《宋史》附於《王安禮傳》。詩文大多已佚,今僅存《王校理集》一卷,《全宋詞》錄其詞三首。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應宿第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狀元路

浯溪村有一條連接南、北門樓的主道從村前而過,中間設有兩道帶石形如“鐵軌”,王氏族人稱其為“狀元路”,因在族人心目中王廷垣則是“狀元”故名,以期待浯溪王氏家族後人高中狀元。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凝翠居(泉碧流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嘯月軒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半月塘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奕世甲科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大溪溝

北門樓題額為科甲裡,沿途有應宿第、奕世甲科牌坊、凝翠居(泉碧流輝)、半月塘、嘯月軒等贛派風格建築,南門樓題額為南垣萃秀。明代奕世甲科牌坊,其上記載了王氏家族“父子進士、叔侄進士、兄弟同科”的輝煌歷史,“永樂丁酉鄉貢進士文林郎父王汝為、賜進士巡按兩直廣西監察御史子王堂,賜進士奉直大夫孫王顯、甲午舉人文林郎王昌、天啟乙丑進士翰林院編修來孫王廷垣,賜進士朝列大夫孫王統、甲午舉人承德郎孫王盛、詹事府詹事晉禮部左侍郎來孫王廷垣”。牌坊前立有一對高大憨厚石獅,它們似乎有顧盼之情。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大溪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一經山房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五世恩榮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贛派民居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芳谷公祠

凝翠居往東拐到大溪溝直行,抬頭望見兩側房屋的天際線向前舒展延伸逐漸消失於蒼翠的後龍山,頗富空間層次變化,不失為中國傳統建築美學的一種典範。大溪溝沿途有王廷垣官廳、一經山房、五世恩榮,巷道的盡頭深處是芳谷公祠。據不完全統計,浯溪村現有保存尚好的贛派古建築 59 座,其中明代建築 31 座,清代建築 28 座,總建築面積 12746 平方米。在這些贛派古建築中有官吏和商賈豪宅 6 座,民居 48 座,祠堂 1 棟,牌坊2座,南、北門樓各1座,另有古橋2 座,古井及古塘3 口、石獅1對、旗杆石 2 副、古下水道等附屬設施,種類繁多齊全,堪稱明清時期古建築歷史博物館。

"

浯溪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黎圩鎮北部,距離東鄉城區約28公里,列為中國傳統村落和江西曆史文化名村。因村前一港,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村後青山,青蒼翠綠,則名浯溪村,這是一個與王安石家族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村落,其乃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的後裔村莊。浯溪王氏始遷祖王志先,名子春,系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第四世孫,於宋慶元元年(1195)初,自上池瑤田徙居於此。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北門科甲裡

王安國(1028-1074)字平甫,王安石之弟。熙寧初,賜進士及第,除西京國子教授,歷崇文院校書、祕閣校理。與兄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新法。後為呂惠卿所陷,放歸田裡。熙寧七年卒,年四十七。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東都事略》有傳,《宋史》附於《王安禮傳》。詩文大多已佚,今僅存《王校理集》一卷,《全宋詞》錄其詞三首。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應宿第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狀元路

浯溪村有一條連接南、北門樓的主道從村前而過,中間設有兩道帶石形如“鐵軌”,王氏族人稱其為“狀元路”,因在族人心目中王廷垣則是“狀元”故名,以期待浯溪王氏家族後人高中狀元。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凝翠居(泉碧流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嘯月軒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半月塘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奕世甲科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大溪溝

北門樓題額為科甲裡,沿途有應宿第、奕世甲科牌坊、凝翠居(泉碧流輝)、半月塘、嘯月軒等贛派風格建築,南門樓題額為南垣萃秀。明代奕世甲科牌坊,其上記載了王氏家族“父子進士、叔侄進士、兄弟同科”的輝煌歷史,“永樂丁酉鄉貢進士文林郎父王汝為、賜進士巡按兩直廣西監察御史子王堂,賜進士奉直大夫孫王顯、甲午舉人文林郎王昌、天啟乙丑進士翰林院編修來孫王廷垣,賜進士朝列大夫孫王統、甲午舉人承德郎孫王盛、詹事府詹事晉禮部左侍郎來孫王廷垣”。牌坊前立有一對高大憨厚石獅,它們似乎有顧盼之情。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大溪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一經山房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五世恩榮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贛派民居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芳谷公祠

凝翠居往東拐到大溪溝直行,抬頭望見兩側房屋的天際線向前舒展延伸逐漸消失於蒼翠的後龍山,頗富空間層次變化,不失為中國傳統建築美學的一種典範。大溪溝沿途有王廷垣官廳、一經山房、五世恩榮,巷道的盡頭深處是芳谷公祠。據不完全統計,浯溪村現有保存尚好的贛派古建築 59 座,其中明代建築 31 座,清代建築 28 座,總建築面積 12746 平方米。在這些贛派古建築中有官吏和商賈豪宅 6 座,民居 48 座,祠堂 1 棟,牌坊2座,南、北門樓各1座,另有古橋2 座,古井及古塘3 口、石獅1對、旗杆石 2 副、古下水道等附屬設施,種類繁多齊全,堪稱明清時期古建築歷史博物館。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芳谷公祠倒坐房

芳谷公祠是清朝康熙年間為祭祀王國柱而建造。王國柱 (1635—1705),字芳谷,為浯溪王氏第十八世,縣庠生。整體建築為青磚黛瓦白簷的贛派風格,坐東朝西,由祠堂和義學堂兩個建築組成,呈現 T 型,祠堂上堂寬 15.8 米,下堂和義學堂寬均為 14 米,整個建築共有一重院門,一重大門,三重偏門,四眼天井,右側有一口古井。

"

浯溪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黎圩鎮北部,距離東鄉城區約28公里,列為中國傳統村落和江西曆史文化名村。因村前一港,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村後青山,青蒼翠綠,則名浯溪村,這是一個與王安石家族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村落,其乃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的後裔村莊。浯溪王氏始遷祖王志先,名子春,系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第四世孫,於宋慶元元年(1195)初,自上池瑤田徙居於此。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北門科甲裡

王安國(1028-1074)字平甫,王安石之弟。熙寧初,賜進士及第,除西京國子教授,歷崇文院校書、祕閣校理。與兄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新法。後為呂惠卿所陷,放歸田裡。熙寧七年卒,年四十七。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東都事略》有傳,《宋史》附於《王安禮傳》。詩文大多已佚,今僅存《王校理集》一卷,《全宋詞》錄其詞三首。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應宿第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狀元路

浯溪村有一條連接南、北門樓的主道從村前而過,中間設有兩道帶石形如“鐵軌”,王氏族人稱其為“狀元路”,因在族人心目中王廷垣則是“狀元”故名,以期待浯溪王氏家族後人高中狀元。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凝翠居(泉碧流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嘯月軒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半月塘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奕世甲科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大溪溝

北門樓題額為科甲裡,沿途有應宿第、奕世甲科牌坊、凝翠居(泉碧流輝)、半月塘、嘯月軒等贛派風格建築,南門樓題額為南垣萃秀。明代奕世甲科牌坊,其上記載了王氏家族“父子進士、叔侄進士、兄弟同科”的輝煌歷史,“永樂丁酉鄉貢進士文林郎父王汝為、賜進士巡按兩直廣西監察御史子王堂,賜進士奉直大夫孫王顯、甲午舉人文林郎王昌、天啟乙丑進士翰林院編修來孫王廷垣,賜進士朝列大夫孫王統、甲午舉人承德郎孫王盛、詹事府詹事晉禮部左侍郎來孫王廷垣”。牌坊前立有一對高大憨厚石獅,它們似乎有顧盼之情。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大溪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一經山房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五世恩榮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贛派民居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芳谷公祠

凝翠居往東拐到大溪溝直行,抬頭望見兩側房屋的天際線向前舒展延伸逐漸消失於蒼翠的後龍山,頗富空間層次變化,不失為中國傳統建築美學的一種典範。大溪溝沿途有王廷垣官廳、一經山房、五世恩榮,巷道的盡頭深處是芳谷公祠。據不完全統計,浯溪村現有保存尚好的贛派古建築 59 座,其中明代建築 31 座,清代建築 28 座,總建築面積 12746 平方米。在這些贛派古建築中有官吏和商賈豪宅 6 座,民居 48 座,祠堂 1 棟,牌坊2座,南、北門樓各1座,另有古橋2 座,古井及古塘3 口、石獅1對、旗杆石 2 副、古下水道等附屬設施,種類繁多齊全,堪稱明清時期古建築歷史博物館。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芳谷公祠倒坐房

芳谷公祠是清朝康熙年間為祭祀王國柱而建造。王國柱 (1635—1705),字芳谷,為浯溪王氏第十八世,縣庠生。整體建築為青磚黛瓦白簷的贛派風格,坐東朝西,由祠堂和義學堂兩個建築組成,呈現 T 型,祠堂上堂寬 15.8 米,下堂和義學堂寬均為 14 米,整個建築共有一重院門,一重大門,三重偏門,四眼天井,右側有一口古井。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王廷垣官廳照壁


"

浯溪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黎圩鎮北部,距離東鄉城區約28公里,列為中國傳統村落和江西曆史文化名村。因村前一港,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村後青山,青蒼翠綠,則名浯溪村,這是一個與王安石家族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村落,其乃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的後裔村莊。浯溪王氏始遷祖王志先,名子春,系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第四世孫,於宋慶元元年(1195)初,自上池瑤田徙居於此。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北門科甲裡

王安國(1028-1074)字平甫,王安石之弟。熙寧初,賜進士及第,除西京國子教授,歷崇文院校書、祕閣校理。與兄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新法。後為呂惠卿所陷,放歸田裡。熙寧七年卒,年四十七。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東都事略》有傳,《宋史》附於《王安禮傳》。詩文大多已佚,今僅存《王校理集》一卷,《全宋詞》錄其詞三首。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應宿第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狀元路

浯溪村有一條連接南、北門樓的主道從村前而過,中間設有兩道帶石形如“鐵軌”,王氏族人稱其為“狀元路”,因在族人心目中王廷垣則是“狀元”故名,以期待浯溪王氏家族後人高中狀元。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凝翠居(泉碧流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嘯月軒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半月塘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奕世甲科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大溪溝

北門樓題額為科甲裡,沿途有應宿第、奕世甲科牌坊、凝翠居(泉碧流輝)、半月塘、嘯月軒等贛派風格建築,南門樓題額為南垣萃秀。明代奕世甲科牌坊,其上記載了王氏家族“父子進士、叔侄進士、兄弟同科”的輝煌歷史,“永樂丁酉鄉貢進士文林郎父王汝為、賜進士巡按兩直廣西監察御史子王堂,賜進士奉直大夫孫王顯、甲午舉人文林郎王昌、天啟乙丑進士翰林院編修來孫王廷垣,賜進士朝列大夫孫王統、甲午舉人承德郎孫王盛、詹事府詹事晉禮部左侍郎來孫王廷垣”。牌坊前立有一對高大憨厚石獅,它們似乎有顧盼之情。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大溪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一經山房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五世恩榮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贛派民居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芳谷公祠

凝翠居往東拐到大溪溝直行,抬頭望見兩側房屋的天際線向前舒展延伸逐漸消失於蒼翠的後龍山,頗富空間層次變化,不失為中國傳統建築美學的一種典範。大溪溝沿途有王廷垣官廳、一經山房、五世恩榮,巷道的盡頭深處是芳谷公祠。據不完全統計,浯溪村現有保存尚好的贛派古建築 59 座,其中明代建築 31 座,清代建築 28 座,總建築面積 12746 平方米。在這些贛派古建築中有官吏和商賈豪宅 6 座,民居 48 座,祠堂 1 棟,牌坊2座,南、北門樓各1座,另有古橋2 座,古井及古塘3 口、石獅1對、旗杆石 2 副、古下水道等附屬設施,種類繁多齊全,堪稱明清時期古建築歷史博物館。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芳谷公祠倒坐房

芳谷公祠是清朝康熙年間為祭祀王國柱而建造。王國柱 (1635—1705),字芳谷,為浯溪王氏第十八世,縣庠生。整體建築為青磚黛瓦白簷的贛派風格,坐東朝西,由祠堂和義學堂兩個建築組成,呈現 T 型,祠堂上堂寬 15.8 米,下堂和義學堂寬均為 14 米,整個建築共有一重院門,一重大門,三重偏門,四眼天井,右側有一口古井。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王廷垣官廳照壁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王廷垣官廳照壁


"

浯溪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黎圩鎮北部,距離東鄉城區約28公里,列為中國傳統村落和江西曆史文化名村。因村前一港,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村後青山,青蒼翠綠,則名浯溪村,這是一個與王安石家族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村落,其乃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的後裔村莊。浯溪王氏始遷祖王志先,名子春,系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第四世孫,於宋慶元元年(1195)初,自上池瑤田徙居於此。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北門科甲裡

王安國(1028-1074)字平甫,王安石之弟。熙寧初,賜進士及第,除西京國子教授,歷崇文院校書、祕閣校理。與兄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新法。後為呂惠卿所陷,放歸田裡。熙寧七年卒,年四十七。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東都事略》有傳,《宋史》附於《王安禮傳》。詩文大多已佚,今僅存《王校理集》一卷,《全宋詞》錄其詞三首。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應宿第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狀元路

浯溪村有一條連接南、北門樓的主道從村前而過,中間設有兩道帶石形如“鐵軌”,王氏族人稱其為“狀元路”,因在族人心目中王廷垣則是“狀元”故名,以期待浯溪王氏家族後人高中狀元。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凝翠居(泉碧流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嘯月軒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半月塘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奕世甲科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大溪溝

北門樓題額為科甲裡,沿途有應宿第、奕世甲科牌坊、凝翠居(泉碧流輝)、半月塘、嘯月軒等贛派風格建築,南門樓題額為南垣萃秀。明代奕世甲科牌坊,其上記載了王氏家族“父子進士、叔侄進士、兄弟同科”的輝煌歷史,“永樂丁酉鄉貢進士文林郎父王汝為、賜進士巡按兩直廣西監察御史子王堂,賜進士奉直大夫孫王顯、甲午舉人文林郎王昌、天啟乙丑進士翰林院編修來孫王廷垣,賜進士朝列大夫孫王統、甲午舉人承德郎孫王盛、詹事府詹事晉禮部左侍郎來孫王廷垣”。牌坊前立有一對高大憨厚石獅,它們似乎有顧盼之情。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大溪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一經山房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五世恩榮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贛派民居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芳谷公祠

凝翠居往東拐到大溪溝直行,抬頭望見兩側房屋的天際線向前舒展延伸逐漸消失於蒼翠的後龍山,頗富空間層次變化,不失為中國傳統建築美學的一種典範。大溪溝沿途有王廷垣官廳、一經山房、五世恩榮,巷道的盡頭深處是芳谷公祠。據不完全統計,浯溪村現有保存尚好的贛派古建築 59 座,其中明代建築 31 座,清代建築 28 座,總建築面積 12746 平方米。在這些贛派古建築中有官吏和商賈豪宅 6 座,民居 48 座,祠堂 1 棟,牌坊2座,南、北門樓各1座,另有古橋2 座,古井及古塘3 口、石獅1對、旗杆石 2 副、古下水道等附屬設施,種類繁多齊全,堪稱明清時期古建築歷史博物館。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芳谷公祠倒坐房

芳谷公祠是清朝康熙年間為祭祀王國柱而建造。王國柱 (1635—1705),字芳谷,為浯溪王氏第十八世,縣庠生。整體建築為青磚黛瓦白簷的贛派風格,坐東朝西,由祠堂和義學堂兩個建築組成,呈現 T 型,祠堂上堂寬 15.8 米,下堂和義學堂寬均為 14 米,整個建築共有一重院門,一重大門,三重偏門,四眼天井,右側有一口古井。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王廷垣官廳照壁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王廷垣官廳照壁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王廷垣官廳照壁

在大溪溝上最低調奢華的贛派建築莫過於王廷垣官廳,其建於明代,南北兩棟官廳相連並列,正對各有照壁,同建築外牆等高,照壁基座採用石雕構造,照壁主體由45度角斜放的方形金磚貼砌而成,官廳內部是抬樑式磚木結構,樑柱粗碩,無不流露出奢華和大氣,散發著令人著迷的明代氣質,讓人不禁遙想當年這裡的繁華。令人痛惜的是南棟官廳毀於九十年代火災,北棟官廳亦成危房,樑塌柱倒,荒蕪寥落,不堪目睹。

"

浯溪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黎圩鎮北部,距離東鄉城區約28公里,列為中國傳統村落和江西曆史文化名村。因村前一港,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村後青山,青蒼翠綠,則名浯溪村,這是一個與王安石家族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村落,其乃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的後裔村莊。浯溪王氏始遷祖王志先,名子春,系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第四世孫,於宋慶元元年(1195)初,自上池瑤田徙居於此。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北門科甲裡

王安國(1028-1074)字平甫,王安石之弟。熙寧初,賜進士及第,除西京國子教授,歷崇文院校書、祕閣校理。與兄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新法。後為呂惠卿所陷,放歸田裡。熙寧七年卒,年四十七。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東都事略》有傳,《宋史》附於《王安禮傳》。詩文大多已佚,今僅存《王校理集》一卷,《全宋詞》錄其詞三首。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應宿第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狀元路

浯溪村有一條連接南、北門樓的主道從村前而過,中間設有兩道帶石形如“鐵軌”,王氏族人稱其為“狀元路”,因在族人心目中王廷垣則是“狀元”故名,以期待浯溪王氏家族後人高中狀元。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凝翠居(泉碧流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嘯月軒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半月塘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奕世甲科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大溪溝

北門樓題額為科甲裡,沿途有應宿第、奕世甲科牌坊、凝翠居(泉碧流輝)、半月塘、嘯月軒等贛派風格建築,南門樓題額為南垣萃秀。明代奕世甲科牌坊,其上記載了王氏家族“父子進士、叔侄進士、兄弟同科”的輝煌歷史,“永樂丁酉鄉貢進士文林郎父王汝為、賜進士巡按兩直廣西監察御史子王堂,賜進士奉直大夫孫王顯、甲午舉人文林郎王昌、天啟乙丑進士翰林院編修來孫王廷垣,賜進士朝列大夫孫王統、甲午舉人承德郎孫王盛、詹事府詹事晉禮部左侍郎來孫王廷垣”。牌坊前立有一對高大憨厚石獅,它們似乎有顧盼之情。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大溪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一經山房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五世恩榮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贛派民居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芳谷公祠

凝翠居往東拐到大溪溝直行,抬頭望見兩側房屋的天際線向前舒展延伸逐漸消失於蒼翠的後龍山,頗富空間層次變化,不失為中國傳統建築美學的一種典範。大溪溝沿途有王廷垣官廳、一經山房、五世恩榮,巷道的盡頭深處是芳谷公祠。據不完全統計,浯溪村現有保存尚好的贛派古建築 59 座,其中明代建築 31 座,清代建築 28 座,總建築面積 12746 平方米。在這些贛派古建築中有官吏和商賈豪宅 6 座,民居 48 座,祠堂 1 棟,牌坊2座,南、北門樓各1座,另有古橋2 座,古井及古塘3 口、石獅1對、旗杆石 2 副、古下水道等附屬設施,種類繁多齊全,堪稱明清時期古建築歷史博物館。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芳谷公祠倒坐房

芳谷公祠是清朝康熙年間為祭祀王國柱而建造。王國柱 (1635—1705),字芳谷,為浯溪王氏第十八世,縣庠生。整體建築為青磚黛瓦白簷的贛派風格,坐東朝西,由祠堂和義學堂兩個建築組成,呈現 T 型,祠堂上堂寬 15.8 米,下堂和義學堂寬均為 14 米,整個建築共有一重院門,一重大門,三重偏門,四眼天井,右側有一口古井。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王廷垣官廳照壁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王廷垣官廳照壁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王廷垣官廳照壁

在大溪溝上最低調奢華的贛派建築莫過於王廷垣官廳,其建於明代,南北兩棟官廳相連並列,正對各有照壁,同建築外牆等高,照壁基座採用石雕構造,照壁主體由45度角斜放的方形金磚貼砌而成,官廳內部是抬樑式磚木結構,樑柱粗碩,無不流露出奢華和大氣,散發著令人著迷的明代氣質,讓人不禁遙想當年這裡的繁華。令人痛惜的是南棟官廳毀於九十年代火災,北棟官廳亦成危房,樑塌柱倒,荒蕪寥落,不堪目睹。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王廷垣官廳內部結構


"

浯溪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黎圩鎮北部,距離東鄉城區約28公里,列為中國傳統村落和江西曆史文化名村。因村前一港,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村後青山,青蒼翠綠,則名浯溪村,這是一個與王安石家族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村落,其乃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的後裔村莊。浯溪王氏始遷祖王志先,名子春,系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第四世孫,於宋慶元元年(1195)初,自上池瑤田徙居於此。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北門科甲裡

王安國(1028-1074)字平甫,王安石之弟。熙寧初,賜進士及第,除西京國子教授,歷崇文院校書、祕閣校理。與兄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新法。後為呂惠卿所陷,放歸田裡。熙寧七年卒,年四十七。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東都事略》有傳,《宋史》附於《王安禮傳》。詩文大多已佚,今僅存《王校理集》一卷,《全宋詞》錄其詞三首。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應宿第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狀元路

浯溪村有一條連接南、北門樓的主道從村前而過,中間設有兩道帶石形如“鐵軌”,王氏族人稱其為“狀元路”,因在族人心目中王廷垣則是“狀元”故名,以期待浯溪王氏家族後人高中狀元。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凝翠居(泉碧流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嘯月軒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半月塘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奕世甲科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大溪溝

北門樓題額為科甲裡,沿途有應宿第、奕世甲科牌坊、凝翠居(泉碧流輝)、半月塘、嘯月軒等贛派風格建築,南門樓題額為南垣萃秀。明代奕世甲科牌坊,其上記載了王氏家族“父子進士、叔侄進士、兄弟同科”的輝煌歷史,“永樂丁酉鄉貢進士文林郎父王汝為、賜進士巡按兩直廣西監察御史子王堂,賜進士奉直大夫孫王顯、甲午舉人文林郎王昌、天啟乙丑進士翰林院編修來孫王廷垣,賜進士朝列大夫孫王統、甲午舉人承德郎孫王盛、詹事府詹事晉禮部左侍郎來孫王廷垣”。牌坊前立有一對高大憨厚石獅,它們似乎有顧盼之情。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大溪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一經山房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五世恩榮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贛派民居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芳谷公祠

凝翠居往東拐到大溪溝直行,抬頭望見兩側房屋的天際線向前舒展延伸逐漸消失於蒼翠的後龍山,頗富空間層次變化,不失為中國傳統建築美學的一種典範。大溪溝沿途有王廷垣官廳、一經山房、五世恩榮,巷道的盡頭深處是芳谷公祠。據不完全統計,浯溪村現有保存尚好的贛派古建築 59 座,其中明代建築 31 座,清代建築 28 座,總建築面積 12746 平方米。在這些贛派古建築中有官吏和商賈豪宅 6 座,民居 48 座,祠堂 1 棟,牌坊2座,南、北門樓各1座,另有古橋2 座,古井及古塘3 口、石獅1對、旗杆石 2 副、古下水道等附屬設施,種類繁多齊全,堪稱明清時期古建築歷史博物館。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芳谷公祠倒坐房

芳谷公祠是清朝康熙年間為祭祀王國柱而建造。王國柱 (1635—1705),字芳谷,為浯溪王氏第十八世,縣庠生。整體建築為青磚黛瓦白簷的贛派風格,坐東朝西,由祠堂和義學堂兩個建築組成,呈現 T 型,祠堂上堂寬 15.8 米,下堂和義學堂寬均為 14 米,整個建築共有一重院門,一重大門,三重偏門,四眼天井,右側有一口古井。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王廷垣官廳照壁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王廷垣官廳照壁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王廷垣官廳照壁

在大溪溝上最低調奢華的贛派建築莫過於王廷垣官廳,其建於明代,南北兩棟官廳相連並列,正對各有照壁,同建築外牆等高,照壁基座採用石雕構造,照壁主體由45度角斜放的方形金磚貼砌而成,官廳內部是抬樑式磚木結構,樑柱粗碩,無不流露出奢華和大氣,散發著令人著迷的明代氣質,讓人不禁遙想當年這裡的繁華。令人痛惜的是南棟官廳毀於九十年代火災,北棟官廳亦成危房,樑塌柱倒,荒蕪寥落,不堪目睹。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王廷垣官廳內部結構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王廷垣官廳天井

王廷垣官廳絕對可算作撫州明代官廳建築典型珍稀的標本,明代建築本來就少,官廳更是鳳毛麟角,因此乃至江西、全國都是罕見難得。珍惜,珍惜,再珍惜,莫待無花空折枝。何為官廳?官廳是古代官員告老還鄉之後在故鄉建造的住宅。官廳的建築風格簡樸,遵從禮制。官廳在形制上,前廳平面呈特有的“假五間”式佈局。“假五間”是指該官廳的門廳和後堂部分均為三間,正堂部分明間加柱和樑架,形成五間的現象。前廳是會客的場所,採用抬樑式木構架,與其他各廳的穿鬥式木構架形成明顯區別,體現了官廳建築明顯的的等級性特徵;採用減柱造以擴大室內空間,是官廳建築特殊的構造手法。

"

浯溪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黎圩鎮北部,距離東鄉城區約28公里,列為中國傳統村落和江西曆史文化名村。因村前一港,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村後青山,青蒼翠綠,則名浯溪村,這是一個與王安石家族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村落,其乃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的後裔村莊。浯溪王氏始遷祖王志先,名子春,系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第四世孫,於宋慶元元年(1195)初,自上池瑤田徙居於此。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北門科甲裡

王安國(1028-1074)字平甫,王安石之弟。熙寧初,賜進士及第,除西京國子教授,歷崇文院校書、祕閣校理。與兄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新法。後為呂惠卿所陷,放歸田裡。熙寧七年卒,年四十七。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東都事略》有傳,《宋史》附於《王安禮傳》。詩文大多已佚,今僅存《王校理集》一卷,《全宋詞》錄其詞三首。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應宿第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狀元路

浯溪村有一條連接南、北門樓的主道從村前而過,中間設有兩道帶石形如“鐵軌”,王氏族人稱其為“狀元路”,因在族人心目中王廷垣則是“狀元”故名,以期待浯溪王氏家族後人高中狀元。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凝翠居(泉碧流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嘯月軒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半月塘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奕世甲科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大溪溝

北門樓題額為科甲裡,沿途有應宿第、奕世甲科牌坊、凝翠居(泉碧流輝)、半月塘、嘯月軒等贛派風格建築,南門樓題額為南垣萃秀。明代奕世甲科牌坊,其上記載了王氏家族“父子進士、叔侄進士、兄弟同科”的輝煌歷史,“永樂丁酉鄉貢進士文林郎父王汝為、賜進士巡按兩直廣西監察御史子王堂,賜進士奉直大夫孫王顯、甲午舉人文林郎王昌、天啟乙丑進士翰林院編修來孫王廷垣,賜進士朝列大夫孫王統、甲午舉人承德郎孫王盛、詹事府詹事晉禮部左侍郎來孫王廷垣”。牌坊前立有一對高大憨厚石獅,它們似乎有顧盼之情。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大溪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一經山房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五世恩榮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贛派民居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芳谷公祠

凝翠居往東拐到大溪溝直行,抬頭望見兩側房屋的天際線向前舒展延伸逐漸消失於蒼翠的後龍山,頗富空間層次變化,不失為中國傳統建築美學的一種典範。大溪溝沿途有王廷垣官廳、一經山房、五世恩榮,巷道的盡頭深處是芳谷公祠。據不完全統計,浯溪村現有保存尚好的贛派古建築 59 座,其中明代建築 31 座,清代建築 28 座,總建築面積 12746 平方米。在這些贛派古建築中有官吏和商賈豪宅 6 座,民居 48 座,祠堂 1 棟,牌坊2座,南、北門樓各1座,另有古橋2 座,古井及古塘3 口、石獅1對、旗杆石 2 副、古下水道等附屬設施,種類繁多齊全,堪稱明清時期古建築歷史博物館。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芳谷公祠倒坐房

芳谷公祠是清朝康熙年間為祭祀王國柱而建造。王國柱 (1635—1705),字芳谷,為浯溪王氏第十八世,縣庠生。整體建築為青磚黛瓦白簷的贛派風格,坐東朝西,由祠堂和義學堂兩個建築組成,呈現 T 型,祠堂上堂寬 15.8 米,下堂和義學堂寬均為 14 米,整個建築共有一重院門,一重大門,三重偏門,四眼天井,右側有一口古井。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王廷垣官廳照壁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王廷垣官廳照壁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王廷垣官廳照壁

在大溪溝上最低調奢華的贛派建築莫過於王廷垣官廳,其建於明代,南北兩棟官廳相連並列,正對各有照壁,同建築外牆等高,照壁基座採用石雕構造,照壁主體由45度角斜放的方形金磚貼砌而成,官廳內部是抬樑式磚木結構,樑柱粗碩,無不流露出奢華和大氣,散發著令人著迷的明代氣質,讓人不禁遙想當年這裡的繁華。令人痛惜的是南棟官廳毀於九十年代火災,北棟官廳亦成危房,樑塌柱倒,荒蕪寥落,不堪目睹。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王廷垣官廳內部結構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王廷垣官廳天井

王廷垣官廳絕對可算作撫州明代官廳建築典型珍稀的標本,明代建築本來就少,官廳更是鳳毛麟角,因此乃至江西、全國都是罕見難得。珍惜,珍惜,再珍惜,莫待無花空折枝。何為官廳?官廳是古代官員告老還鄉之後在故鄉建造的住宅。官廳的建築風格簡樸,遵從禮制。官廳在形制上,前廳平面呈特有的“假五間”式佈局。“假五間”是指該官廳的門廳和後堂部分均為三間,正堂部分明間加柱和樑架,形成五間的現象。前廳是會客的場所,採用抬樑式木構架,與其他各廳的穿鬥式木構架形成明顯區別,體現了官廳建築明顯的的等級性特徵;採用減柱造以擴大室內空間,是官廳建築特殊的構造手法。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登科橋

浯溪村深深地鉻上了王廷垣家族的印記,除“狀元路”、奕世甲科牌坊、應宿第、官廳之外,至今村中仍隨處可見與之相關諸多遺存信息,在村北百餘米處河港有一古橋,曰登科橋,兩墩三孔,不僅標榜王廷垣家族登科,亦是寄託族人再登科之希望。

"

浯溪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黎圩鎮北部,距離東鄉城區約28公里,列為中國傳統村落和江西曆史文化名村。因村前一港,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村後青山,青蒼翠綠,則名浯溪村,這是一個與王安石家族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村落,其乃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的後裔村莊。浯溪王氏始遷祖王志先,名子春,系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第四世孫,於宋慶元元年(1195)初,自上池瑤田徙居於此。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北門科甲裡

王安國(1028-1074)字平甫,王安石之弟。熙寧初,賜進士及第,除西京國子教授,歷崇文院校書、祕閣校理。與兄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新法。後為呂惠卿所陷,放歸田裡。熙寧七年卒,年四十七。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東都事略》有傳,《宋史》附於《王安禮傳》。詩文大多已佚,今僅存《王校理集》一卷,《全宋詞》錄其詞三首。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應宿第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狀元路

浯溪村有一條連接南、北門樓的主道從村前而過,中間設有兩道帶石形如“鐵軌”,王氏族人稱其為“狀元路”,因在族人心目中王廷垣則是“狀元”故名,以期待浯溪王氏家族後人高中狀元。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凝翠居(泉碧流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嘯月軒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半月塘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奕世甲科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大溪溝

北門樓題額為科甲裡,沿途有應宿第、奕世甲科牌坊、凝翠居(泉碧流輝)、半月塘、嘯月軒等贛派風格建築,南門樓題額為南垣萃秀。明代奕世甲科牌坊,其上記載了王氏家族“父子進士、叔侄進士、兄弟同科”的輝煌歷史,“永樂丁酉鄉貢進士文林郎父王汝為、賜進士巡按兩直廣西監察御史子王堂,賜進士奉直大夫孫王顯、甲午舉人文林郎王昌、天啟乙丑進士翰林院編修來孫王廷垣,賜進士朝列大夫孫王統、甲午舉人承德郎孫王盛、詹事府詹事晉禮部左侍郎來孫王廷垣”。牌坊前立有一對高大憨厚石獅,它們似乎有顧盼之情。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大溪溝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一經山房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五世恩榮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贛派民居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芳谷公祠

凝翠居往東拐到大溪溝直行,抬頭望見兩側房屋的天際線向前舒展延伸逐漸消失於蒼翠的後龍山,頗富空間層次變化,不失為中國傳統建築美學的一種典範。大溪溝沿途有王廷垣官廳、一經山房、五世恩榮,巷道的盡頭深處是芳谷公祠。據不完全統計,浯溪村現有保存尚好的贛派古建築 59 座,其中明代建築 31 座,清代建築 28 座,總建築面積 12746 平方米。在這些贛派古建築中有官吏和商賈豪宅 6 座,民居 48 座,祠堂 1 棟,牌坊2座,南、北門樓各1座,另有古橋2 座,古井及古塘3 口、石獅1對、旗杆石 2 副、古下水道等附屬設施,種類繁多齊全,堪稱明清時期古建築歷史博物館。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芳谷公祠倒坐房

芳谷公祠是清朝康熙年間為祭祀王國柱而建造。王國柱 (1635—1705),字芳谷,為浯溪王氏第十八世,縣庠生。整體建築為青磚黛瓦白簷的贛派風格,坐東朝西,由祠堂和義學堂兩個建築組成,呈現 T 型,祠堂上堂寬 15.8 米,下堂和義學堂寬均為 14 米,整個建築共有一重院門,一重大門,三重偏門,四眼天井,右側有一口古井。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王廷垣官廳照壁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王廷垣官廳照壁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王廷垣官廳照壁

在大溪溝上最低調奢華的贛派建築莫過於王廷垣官廳,其建於明代,南北兩棟官廳相連並列,正對各有照壁,同建築外牆等高,照壁基座採用石雕構造,照壁主體由45度角斜放的方形金磚貼砌而成,官廳內部是抬樑式磚木結構,樑柱粗碩,無不流露出奢華和大氣,散發著令人著迷的明代氣質,讓人不禁遙想當年這裡的繁華。令人痛惜的是南棟官廳毀於九十年代火災,北棟官廳亦成危房,樑塌柱倒,荒蕪寥落,不堪目睹。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王廷垣官廳內部結構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王廷垣官廳天井

王廷垣官廳絕對可算作撫州明代官廳建築典型珍稀的標本,明代建築本來就少,官廳更是鳳毛麟角,因此乃至江西、全國都是罕見難得。珍惜,珍惜,再珍惜,莫待無花空折枝。何為官廳?官廳是古代官員告老還鄉之後在故鄉建造的住宅。官廳的建築風格簡樸,遵從禮制。官廳在形制上,前廳平面呈特有的“假五間”式佈局。“假五間”是指該官廳的門廳和後堂部分均為三間,正堂部分明間加柱和樑架,形成五間的現象。前廳是會客的場所,採用抬樑式木構架,與其他各廳的穿鬥式木構架形成明顯區別,體現了官廳建築明顯的的等級性特徵;採用減柱造以擴大室內空間,是官廳建築特殊的構造手法。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登科橋

浯溪村深深地鉻上了王廷垣家族的印記,除“狀元路”、奕世甲科牌坊、應宿第、官廳之外,至今村中仍隨處可見與之相關諸多遺存信息,在村北百餘米處河港有一古橋,曰登科橋,兩墩三孔,不僅標榜王廷垣家族登科,亦是寄託族人再登科之希望。

在王安石家族村莊浯溪村中保存一座世所罕見珍稀的明代官廳建築

浯溪村貞孝牌坊

天色向晚,作別浯溪村時,不禁又深深地回望了一眼村頭路邊那高高聳立的貞孝牌坊,兀自想象那些埋藏於雕龍刻鳳中的繁華往昔和如煙往事,或許有些故事已被村民廣為傳誦,也或許成為了永遠的謎。


往期回顧:

兩次探訪一代名相王安石後裔聚落江西金溪縣月塘村,究竟為何?

探訪王安石外公家族後裔村落江西金溪縣城湖村,號稱“移來輞川”

探訪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少年求學之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