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和手動上鍊的機械錶各有什麼優缺點?選哪個更好?

腕錶 寶璣 奢侈品 時光復刻 時光復刻 2017-11-01

鐘錶的發展歷史上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

自動和手動上鍊的機械錶各有什麼優缺點?選哪個更好?

1770年Abraham-Louis Perrelet發明了自動上鍊的懷錶,解決了每天手動上鍊的麻煩。位於機芯背面的自動陀可以360°旋轉,以源源不斷地給發條補充動力。這一設計和今天的自動上鍊手錶非常相似。

自動和手動上鍊的機械錶各有什麼優缺點?選哪個更好?

Abraham-Louis Perrelet的自動上鍊設計並不好用,因為當時的人們佩戴懷錶的方式普遍是放在衣服上,360°旋轉的自動舵根本無法持續上鍊。

所以,Abraham-Louis Breguet在Perrelet的基礎上做了改進。將自動陀的運動方式由360°旋轉改成了圍繞支點(上圖紅圈)做上下襬動(上圖綠色箭頭),這樣的設計迎合了當時人們的佩戴習慣。

雖然做了改進,但是由於懷錶還是放置在人體的上半身,所以上鍊效率還是低下。再加上結構複雜,容易損壞,所以自動上鍊懷錶並沒有成為主流。絕大多數的懷錶都是手動上鍊的設計。

到了手錶的年代,佩戴的位置變成了活動量更大的手腕,自動上鍊的設計才火爆了起來。

自動和手動上鍊的機械錶各有什麼優缺點?選哪個更好?

那麼自動上鍊和手動上鍊的機械錶各有什麼優缺點?

第一,自動上鍊相較於手動上鍊最大的優點就是便捷,正常佩戴即可維持機械的手錶的運作。而手動上鍊則需要每隔幾天手動補充發條能量,一旦遺忘就會停走。

第二,自動上鍊的手錶精度相對更高。機械手錶發條盤裡面的發條收縮,然後不斷擴大,釋放能量給遊絲擺輪調速系統。可是普通手動機芯的發條力矩是先大後小,這會影響手錶走時。舉例:一塊手錶在剛上好鏈的時候,發條力矩大,同一位置瞬間誤差在5秒,過了24小時後,發條的力量減少,同一位置瞬間誤差就達到25秒。

而自動上鍊手錶具有防“過上鍊”設計,當自動手錶上鍊滿額的時候,自動陀再給發條上鍊,發條會在發條盤裡面滑動,不會再“收縮”。當發條擴大了一點,釋放了一點能量,自動陀再轉動上鍊,發條就不會滑動,而是會收縮儲蓄能量。 這樣,自動手錶的發條就能一直保持“上緊”,這樣提供的能量就比較一致,輸出力矩平穩。手錶的走時就更穩定,誤差小。

第三,自動上鍊的機芯更適合於防水設計。手錶防水設計最薄弱的地方就是表把和錶殼的連接處,潛水錶在這一部位普遍使用螺紋管。如果是手動上鍊機芯,那麼為了補充能量就得經常鬆開、旋緊螺紋管。這無疑會加大螺紋管的磨損,降低其防水性能。所以在潛水錶上,基本都是自動上鍊的機芯。

第四,自動上鍊表相較於手動上鍊表更安全。自動上鍊手錶具有防“過上鍊”設計,發條均是特製的,只要不是運氣太差,是不會因為發條能量的過多而損壞機芯的。而手動上鍊普遍採用普通發條,沒有“過上鍊”設計,有的人不清楚其反饋力度,一直上鍊,很容易將發條或者齒輪上斷。手動上鍊在沒有“動力儲存顯示”情況下,更多的是依靠表主自己的手感。所以建議大家購買手動表後,讓有經驗的銷售、表友為你上滿,然後你再感受手感,試一試發條的反饋。

當然,自動上鍊的手錶並不完美,它相較於手動上鍊還是有不足的。

比如:

第一,手動上鍊比自動上鍊的機芯更薄。普遍來講,自動陀都是疊加在手動部分的主體之上,厚度大大增加。如果不添加自動上鍊功能,這樣就可以留給更多的錶殼空間添加多功能組件。雖然現在有了珍珠陀自動上鍊、環形自動陀上鍊設計以降低自動錶的厚度,但其依舊面臨上鍊效率低、易損壞的風險。

自動和手動上鍊的機械錶各有什麼優缺點?選哪個更好?

第二,手動上鍊比自動上鍊更耐用。對於手錶來講,結構越複雜就越容易壞。

第三,手動上鍊比自動上鍊的購買價格更便宜,同時後續的保養、維護價格也低。

自動和手動上鍊的機械錶各有什麼優缺點?選哪個更好?

第四,手動上鍊的機芯有更多的空間去展示。而自動上鍊的機芯由於需要添加巨大的自動陀,遮擋近一半的機芯,所以不少人會選擇更“開闊”的手動上鍊機芯。

那麼一開始提到的“自動和手動上鍊的機械錶選哪個更好?”其實是沒有恆定的答案的,因為每個人的佩戴習慣和需求點完全不同。這篇文章只能列舉了兩者的部分優缺點以供大家對比和選擇。

自動和手動上鍊的機械錶各有什麼優缺點?選哪個更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