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首度迴應“縮表”:4月已轉為“擴表”

外匯 中國人民銀行 文章 金融 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2017-05-14

⊙記者 李丹丹 ○編輯 浦泓毅

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縮表”?這個觀點已經過時了。央行12日晚間發佈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中指出,第一季度“縮表”主要受季節性及財政收支等短期因素影響較大,從目前掌握的數據看,4月份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已重新轉為“擴表”。

《報告》以專欄形式首度迴應了市場熱議的央行“縮表”問題。該篇專欄文章指出,我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變化要受到外匯佔款、調控工具選擇、春節等季節性因素、財政收支以及金融改革和調控模式變化等更為複雜因素的影響,中國央行“縮表”並不一定意味著收緊銀根,比如在資本流出背景下降準會產生“縮表”效應,但實際上可能是放鬆銀根的,因此不宜簡單與國外央行的“縮表”類比。

“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變化與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基本穩定可以並行不悖,既不能用過去幾年的情況來衡量目前的流動性鬆緊狀況,也不能將某些季節性因素引致的央行資產負債表變化視作貨幣政策取向的變化。”文章強調。

2017年2月和3月末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較1月末分別下降了0.3萬億元和1.1萬億元。專欄文章表示,這一次的所謂“縮表”在外匯佔款下降這一大背景不變的情況下,主要與現金投放的季節性變化及財政存款大幅變動有關。

與此同時,商業銀行合意流動性水平的變化對資產負債表也有一定影響。專欄文章稱,近年來,隨著對存款準備金實施雙平均法考核以及公開市場操作頻率提高至每日操作等,商業銀行的預防性流動性需求總體趨於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央行資產負債表產生影響。根據形勢變化和供求因素,人民銀行合理搭配工具組合,保持了流動性中性適度和基本穩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