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小黃圈CEO白林:打造真實“食”上消費推薦系統

專訪小黃圈CEO白林:打造真實“食”上消費推薦系統

中國網科技5月25日訊(記者 張潔欣)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不斷攀升,吃飯,早已不是“吃飽即好”了。一位美食編輯曾說過:與發現一顆新星相比,發現一款新菜餚對於人類的幸福更有好處。一些資本也注意到了人們對吃飯這一需求的升級,與美食有關的創業項目在最近兩年如春筍般冒出,然而,它們枯萎的速度也是彷彿僅在一夜之間。

在不少美食類項目轉型、隕落之時,一款主張要做“脫水、真實、中立的線下就餐消費指導”的APP“小黃圈”闖入市場。

日前,中國網科技記者採訪到了小黃圈創始人兼CEO白林,他直言,就餐飲行業來說,大眾點評更像是黃頁,而小黃圈不同,“我們要做的是推薦系統、是就餐指導”。

白林2013年加盟瑞金麟集團擔任副總裁,負責集團車品和母嬰兩個類目運營。在此之前,也主要從事2B企業的運營,那麼究竟是何緣故,讓他從瑞金麟出來,放棄原本熟悉的業務線,放棄2B思維方式,專注打造一個餐飲類項目呢?

“機緣巧合”,白林用這個詞語來描述創業美食類項目這件事。白林不是美食家,也不是美食狂熱者,作為一個事業驅動型的創業者來說,白林是現實主義。回憶做小黃圈的出發點,他表示,最初團隊是想做一個能夠收集更多維度數據的產品。對這一產品,考量有四點硬性需求:真痛點、頻次高、人群大、與錢相關。“目前互聯網的項目太多了,但是真正能滿足這四個點的很少。”他說。

在綜合了各種市場調研報告後,白林選擇了餐飲行業。事實上,大眾點評、美團也確實驗證了這個行業可以做到足夠大,帶錢、人足夠多、頻次夠高。“從瑞金麟出來,我下了很大的決心。過往我的從業經歷主要側重2B業務,所以做小黃圈一段時間裡,在思維從2B轉向2C的過程,我們也走了一些彎路。”白林說。

據瞭解,小黃圈於2015年成立,以“無需萬千點評,只要真實推薦”為口號,通過聚合一群懂吃的人,分享真實的用餐體驗,為愛吃的人提供就餐指南。目前,小黃圈主要覆蓋北京餐飲商圈,2017年將力拓上海、廣州、成都餐飲商圈。

2B、2C混合式思維,能否幫小黃圈擊破市場,直入人心呢?從目前看來,小黃圈確實有一些打法與其他產品存在差異。比如特有的美食俱樂部,小黃圈挖掘了一批愛吃會寫、熱愛美食的成員,組建成為俱樂部。“這些俱樂部成員,不是大眾眼中傳統意義上的美食家,也不是微博大V,他們是醫生、護士、公務員等,但都愛美食懂美食,不會為了一頓商業推廣及免費試吃餐寫違心評論的一群有態度的人”白林說。據悉,目前俱樂部成員20多人,準成員100多人。

圈住一批高質量的用戶,讓用戶創作出企業想要的內容,的確,這個思路和2C很接近。不過,至於打法對錯,從目前的時間節點上我們無從驗證。但能夠肯定的是,這一理念確實在眾多平平的思路中獨樹一幟。當然,這一特色的形成,與白林原本的經驗和基因必然存在一定關係。

如何留住如此高質量的用戶?在這一問題上,白林很自信。他說,他們擁有一整套完整的機制,目前留下的用戶可分為三類人:福利吸引、熱衷探店、喜歡記錄。“我們有一個別的平臺沒有的福利就是包吃包住包機票。創造內容可以獲得積分,積分可兌換異地美食點評的名額。同時,我們有一系列的探店計劃,類似米其林的匿名探店。我們出費用。用戶可以去吃我們提供的菜單,給予真實反饋的信息。當然,也有部分用戶就是單純的被小黃圈理念所吸引,覺得平臺真實又酷。”白林表示。

那麼,這個標榜自己為“米其林互聯網版本”的產品,真正的願景究竟是什麼?對自己的商業模式又是怎樣的思量呢?在採訪的後半段,白林給出了答覆。

白林表示,當下小黃圈沒有明確的商業模式。“在做項目之前,我們調查了市場上所有美食類APP。調查他們的商業模式,分析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我們發現他們的商業模式無一例外的是幫助商家做營銷,很難活。這又有很多隱藏的問題,比如給消費者推薦不好的店從而帶來傷害。”

“小黃圈的願景是希望商家提高運營能力,包括提高菜品、服務、環境,而不用去過多關注營銷。而消費者更多做的是能夠輕鬆做出消費決策。這個價值今後如何變現,目前沒有明確的方式。但是我們是按照慢工出細活的方式在做這個產品。很多人看不懂小黃圈,覺得‘燒包’(有點兒錢就想花出去),有點造,我們比較緩慢,是因為我們奔著3年第一步,5年一大步的方式。目前我們不考慮盈利。”白林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