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遇到以下成交量的信號,大膽買進,漲個不停不是問題!

投資 滬指 IPO 跳水 大唐財經 大唐財經 2017-09-08

黑馬股在築底階段會有不自然的放量現象,量能的有效放大顯示出有增量資金在積極介入。因為散戶資金不會在基本面利空和技術面走壞的雙重打擊下蜂擁建倉,所以這時的放量說明了有部分恐慌盤在不計成本地出逃,而放量時股價保持不跌常常說明有主流資金正在乘機建倉。因此,這一特徵反映出該股未來很有可能成為黑馬。

一旦遇到以下成交量的信號,大膽買進,漲個不停不是問題!

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應該謹而慎之。任何一個錯位的操作都可能使投資者的資產大幅減少。根據收益越大風險越大的理論,投資黑馬股風險幾倍於一般的股票。但真正抓住大勢,掌握規律,能穩得住後,黑馬一樣為我們效勞。總結幾點操作法則:

法則一:洞察成交量的變化

技術分析的經典格言是“量在價先”。成交量的變化,遲早要在股價上反映出來。根據成交量的變化尋找黑馬,是每個投資者首先都會注意到的。但在實際運用時,如何撥開重重迷霧,看到真實的本質,卻並不容易。

如果主力吸籌較為堅決,則漲時大幅放量、跌時急劇縮量將成為建倉階段成交量變化的主旋律。儘管很多情況下,主力吸籌的動作會比較隱蔽,成交量變化的規律性並不明顯,但也不是無蹤可覓。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觀察成交量均線。如果成交量在均線附近頻繁震動,股價上漲時成交量超出均線較多,而股價下跌時成交量低於均線較多,則該股就應納入密切關注的對象。例如成飛集成(002190),作為2010年第一大妖股,其成交量走勢也順應此形態,遵循上述規律。這表明,籌碼正在連續不斷地集中到主力手中。當然對於成飛集成,遊資的進入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前期主力建倉吸籌跡象依然可以辨別。對於盤中異動成交的情況也值得關注。因為在成交量波幅不大的日子裡,主力也並沒有閒著,只是收集動作幅度沒有那麼大而已。此時,我們可以觀察該股的分時圖,例如15分鐘、30分鐘、60分鐘圖,如果有類似情況出現,同樣有可能是主力吸籌的結果。

一旦遇到以下成交量的信號,大膽買進,漲個不停不是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投資者從成交量的變化尋找“黑馬”時,必須結合股價的變化進行分析。因為絕大部分股票中都有一些大戶,他們的短線進出同樣會導致成交量出現波動,關鍵是要把這種隨機買賣所造成的波動與主力有意吸納造成的波動區分開來。我們知道,隨機性波動不存在刻意打壓股價的問題,成交量放出時股價容易出現跳躍式上升,而主力吸籌必然要壓低買價,因此股價和成交量的上升有一定的連續性。依據這一原理,可以在成交量變化和股價漲跌之間建立某種聯繫,通過技術手段過濾掉那些股價跳躍式的成交量放大,瞭解真實的籌碼集中情況。目前市面上流行多種分析指標,不過一般來說,某種指標使用的範圍越窄,效果就越好。因為一旦傳播開來,容易被主力反技術操作。但無論如何,上述原理卻是永恆適用的,因為主力無論如何掩飾,集中籌碼是根本目標。

成交量堆積是另一個重要的觀察對象,它對於判斷主力的建倉成本有著重要作用。除了剛上市的新股外,大部分股票都有一個密集成交區域,股價要突破該區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它也就成為主力重要的建倉區域,往往可以在此處以相對較低的成本收集到大量籌碼。所以,那些剛剛突破歷史上重要套牢區,並且在以下區域內累積成交量創出歷史新高的個股,就非常值得關注,因為它表明新介入主力的實力遠勝於以往,其建倉成本亦較高。如果後市沒有較大空間的話,大資金是不會輕易為場內資金解套的。但如果累積成交量並不大,即所謂“輕鬆過頂”,則需要提高警惕,因為這往往系原有主力所為,由於籌碼已有大量積累,使得拉抬較為輕鬆。儘管這並不一定意味著股價不能創出新高,但無疑主力的成本比表面看到的要低一些,因此操作時需要更加重視風險控制,股市整體走勢趨弱時尤其需要謹慎。需要指出的是,在主力開始建倉後,某一區域的成交量越密集,則主力的建倉成本就越靠近這一區域。因為無論是真實買入還是主力對敲,均需耗費成本,密集成交區也就是主力最重要的成本區。累積成交量和換手率越高,則主力的籌碼積累就越充分,而且往往實力也較強。此類股票一旦時機成熟,往往有可能一鳴驚人,成為一匹“超級大黑馬”!

法則二:解剖均線系統

目前,常用的均線系統可以分為季線系統、月線系統兩種。季線系統包含60日、40日、20日均線,反映了個股的中長期走勢。月線系統包含30日、10日、5日均線,反映了個股的中短期走勢。之所以選擇30日均線作為月線系統的基線,是因為我國股市中的中級行情往往以1個半月(30個交易日)為明顯的週期,選擇該均線更能反映個股的中期走勢。

60日線由下降轉為走平再轉為上升,表明該股的中期下跌趨勢已經得到遏止,此時以中線投資眼光介入的投資者將有所獲利。但這種回升,到底是由於長期下跌導致的自然反彈,還是由於主力暗中吸納導致的股價反轉呢?這就需要結合20、40日均線進行判斷。作為60日線的三等分線,它們對中期走勢進行了細分。如果主力在底部大力吸納,由於收集力度較大,往往會造成股價從底部較快回升,使得20日、40日線迅速由下向上穿越60日線。60日均線在20日、40日線的託舉下止跌回升。如果主力籌碼收集速度較快,則均線系統形成底託後,會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形成標準的向上發散形態,成交量亦顯著放大,但股價漲幅往往並不是很大。此後主力進入洗盤階段,每日的價量表現趨於無序化,股價呈現橫向整理或逐級盤跌,導致季均線系統重新粘合甚至出現死叉。如果是“黑馬”,季均線的粘合或走壞往往是很短暫的,且與大盤指數的走壞往往同步出現低點,死叉之後很快又出現金叉,讓那些過分看重短線技術指標的投機客無所適從。在股價突破季線系統後的成交量累積,對於判定個股的上升潛力,有著重要的參考作用。如果股價突破屬於超跌後的自然反彈,由於缺乏外在的上升動力,反彈幅度越高,上升能量越低,往往以較小的成交量輕鬆突破季均線壓制。而如果有資金在暗中吸納,則突破均線後成交量會有突然的放大,一則可以製造主力出貨、頭部顯現的假象,二則表明主力的吸籌工作進行得較為順利,市場上的籌碼大量換手。而這一區域附近的籌碼對於主力來說是重要的底部籌碼來源,成交量越大,主力底部吸籌越充分,拉昇時所需消耗的能量就越小。當黑馬步入試盤及正式拉昇階段後,季均線系統由於反應過於遲緩,將不再發揮效用,取而代之的是月均線系統。

根據我們長期的觀察,30日均線是目前大部分“黑馬”拉昇時的重要生命線,一旦股價有效跌破該均線,往往意味著“黑馬”行情的終結。許多走長牛行情的個股,其股價走勢呈現平臺整理後再上一個臺階的特徵,而這種平臺整理的末端經常出現在股價與30日線粘合之時。例如中天企業,現中天城投(000540),股價自1999年11月16日上穿30日均線後,1999年12月3日、12月8日,2000年3月16日、5月17日,股價均在平臺整理觸及30日線後突破上攻。

一旦遇到以下成交量的信號,大膽買進,漲個不停不是問題!

而5日、10日線組合則是許多強勢股的重要參照指標。從短線角度來說,個股在強勢上攻時,股價往往貼緊5日線運行,中間會經歷若干次殺跌洗盤,而洗盤的低點往往就在10日線附近,並在一、兩天裡就應該回到5日線之上。當股價拉昇較快時,兩條均線的距離會拉得較遠,其後股價的拉昇速度放緩或震盪頻率加大,會使得均線開始拉近。但只要股價未能有效擊穿10日線,而5日、10日線組合仍保持上升勢頭,就沒有必要考慮拋出股票。下託的均線時間越短,主力越強,有些超級強勢股甚至以3日線為支撐向上攻擊。不過,過快的攻擊速度會使能量消耗過快,獲利盤積累過多,後期的拉昇能力會受到影響,除非採取極端手段進行洗盤,否則一旦股價跌破下託線,行情將很快結束。

法則三:盯緊逆勢而動的個股

一般來說,一支股票敢於逆勢上漲,無非有兩種情況:主力已絕對控盤,或主力預期該股仍有極大潛力,遂敢在目前價位有恃無恐。這兩種情況下主力的心態截然相反,個股的潛力也相差很大,因而需要正確區分。

主力已絕對控盤的個股,此前漲幅必然十分驚人,個股的走勢實際上完全掌控在主力手中,而平常的成交量非常稀少。一旦大盤暴跌,表現一下自己的實力則很有好處,這時候比平時更能吸引買盤。從主力心態上說,逆勢拉昇是為了更好地出貨。而有宏偉目標的個股則不盡然,因漲幅已較為可觀,持有者心態已普遍不穩,一旦大盤跳水,落袋為安的心態隨之佔據上風,此時的成交量往往會創出歷史新高。而主力得手後,反而會降低上攻速度,一方面是短期能量消耗過大,需要進行休整,另一方面也可化解追逐強勢股的跟風盤。但這種表面上的攻勢不濟,卻是真正的牛股區分於全控盤個股之所在。投資者應當能忍得一時的寂寞,方可取得豐厚的回報。不過,目前主力心態普遍趨於浮躁,投資者所需等待的時間也越來越短,這種狀態反而會使後期上升空間相對有限。

一旦遇到以下成交量的信號,大膽買進,漲個不停不是問題!

有意思的是,在少數情況下,大盤會由於一些突發性利好因素而出現暴漲,個股出現普漲局面,卻有個別股票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萬紅叢中一點綠”,或者雖然勉強上漲卻小漲小回,成交量放得很大卻總是滯漲。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ST深安達(000004),現國農科技。2000年春節後首個交易日(2月14日),受政策面重大利好的刺激,大盤跳空高開高走,個股普遍上漲,兩市近兩千支股票中只有深安達以綠盤告收,特立獨行的特點顯露無遺。投資者對於這些股票同樣需要密切關注,因為這種表象背後可能蘊藏著更深刻的含義。一般而言,在大勢極端向好時,有主力把持的個股會大漲,即便是無實力機構把持的個股隨波逐流,也不會表現如此之差。除非是兩種情況:其一,個股基本面發生了嚴重惡化,而當前的股價尚未反映出來,先知先覺的主力借大勢走好之際大舉出貨,其二,主力正在建倉,但倉位並不足,為避免建倉成本過高,有意壓制股價。從這個角度上說,此類個股往往是往兩個極端發展,自然需要提高警惕。尤其是後者,由於主力建倉成本抬高,目標位也有可能相應提高,將來成為大牛股的概率極高。要區分這兩種情況,可以觀察個股在大勢趨緩或轉勢時的表現。如果是主力出貨,則個股會繼續走壞;反之,個股會有相反的表現。這種走勢完全與大勢背離的股票,其主力必然有著必勝的信念和強大的控盤能力。當大盤轉入弱勢時,這種股票尤其可貴,它們會成為弱市中的強勢股。


在底部區域捕捉“黑馬”

黑馬股的形成一般都是在低位,因為黑馬股本是不被看好,又經歷過大跌的股票。所以,想要抓住黑馬股,必先確定此股價位在相對底部。股民都知道,在大盤位於熊市,處於相對低位時,大多數個股也都處於相對低位,但不是所有的低位股票都能成為黑馬股。

一般來說,股票投資是儘量選擇相對較低的價位買入,然後再選擇相對較高的價位拋出。但任何試圖買在最低點或賣到最高點的投資行為,都是一種不理智的貪心表現,結果必然是面臨過早地買入或踏空的命運。因此,當大盤和個股進入底部區域後,投資者應該抱著主動買套的態度,積極地選股,把握正確的買入時機。在個股大都處於低位時,想要選找到黑馬,更是要用心細緻耐心了。

簡述一下在底部區域捕捉“黑馬”的技巧。

1.什麼樣的股票才算得上是低位股價股票呢?這裡我們主要看股價是否已經遠遠低於其歷史成交密集區和近期的套牢盤成交密集區。符合條件的可認為是低價股,主力建倉價即在此附近。

2.經歷過一段的深幅下調後,價格遠離30日平均線、乖離率偏差較大的個股。上面提到,30日均線代表市場平均成本。主力建倉定會建在遠低於平均成本的地方。

3.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注意參考移動成本分佈。當移動成本分佈中的獲利盤小於3時,要將該股定為重點關注對象。

4.選擇具有豐富題材的個股,如實施高比例送轉題材的次新小盤股。

5.通過技術指標選股時,不能僅僅選擇日線指標探底成功的股票,而要重點選擇日線指標和周線指標、月線指標同步探底成功的股票,這類個股構築的底部往往是歷史性的底部。

6.從成交量分析,股價見底前夕,成交量往往持續低迷。當大勢走穩之際,則要根據盤面的變化,選擇成交量溫和放大的活躍品種。

7.從形態上分析,在底部區域要選擇長期低迷、底部形態構築時間長、形態明朗的個股。

8.從個股動向分析,大盤處於底部區域時,要特別關注個股中的先行指標。那些先於大盤企穩的個股,其中一部分往往會成為未來主流熱點。

在底部區域選股買入時,還要巧妙地應用相反理論。股評反覆強調的底部和大多數投資者都認可的底部往往只是一處階段性底部,這時不要完全滿倉或重倉介入,同時還要注意及時獲利了結。只有當股評已經不敢輕易言底和大多數投資者都不敢抄底時,真正適合於戰略性建倉的底部才會來臨。


技術分析研判黑馬股

上面講到了黑馬股一般存在於何類股票中,即我們所說的選股所要看的大勢。第一步必須把握大勢,在大勢中選出符合我們條件的股票。選股不宜選多,進行逐步篩選之後,留下兩三支進行觀察即可。僅僅把握大勢是沒有收益的,還要通過技術分析,即盤口信息和量價走勢進行研判,最終確定一支可以操作的股票,大膽買入,在莊家拉昇時,穩坐馬背,共享收益。

在技術研判中,K線、K線組合及均線系統形態都是很好的研判工具。

1.從K線圖看,當股價在低位進行震盪時,經常出現一些特殊圖形,出現的頻率超出隨機概率。典型的包括帶長上下影線的小陽小陰線,並且當日成交量主要集中在上影線區域,而下影線中存在著較大的無量空體,許多上影線來自臨收盤時的大幅無量打壓。跳空高開後順勢殺下,收出一根實體較大的陰線,同時成交量明顯放大,但隨後並未出現繼續放量,反而迅速萎縮,股價重新陷入表面上無序的運動狀態。小幅跳空低開後借勢上推,尾盤以光頭陽線報收,甚至出現較大漲幅,成交量明顯放大,但第二天又被很小的成交量打下來。這些形態如果頻繁出現,很可能是主力壓低吸籌所留下的痕跡。

2.從K線組合看,經常出現上漲時成交量顯著放大、但漲幅不高的“滯漲”現象,但隨後的下跌過程中成交量卻以極快的速度萎縮。有時,則是上漲一小段後便不漲不跌,成交量雖然不如拉昇時大,但始終維持在較活躍的水平,保持一到兩個月後開始萎縮。由於主力進的比出的多,日積月累,手中籌碼會不斷增加。儘管目前的主力已無法操縱大盤,但調控個股走勢還是綽綽有餘的,往往會在收盤時通過各種手段改變股價走向,從而使一些技術指標逆轉,以迷惑一般投資者。從這個意義上說,在研判個股走勢時,收盤價雖然是重要的,但盤中總體走勢也不可忽視,在建倉階段和拉昇末期尤其如此。

3.均線系統由雜亂無章、糾纏不清,逐漸轉向脈絡清晰、起伏有致。從技術上說,這是黑馬與失敗案例的最大區別之所在,具有合理的內涵,而且在莊股時代有其必然性。其內在機理是:在建倉階段,前期由於籌碼分散,持倉成本分佈較寬,加上主力刻意打壓的結果,股價波動的規律性較差,反映到均線系統上,就是短、中、長期均線的不斷交叉起伏,隨著主力手中持籌的沉澱,市場上的浮籌隨之減少,當主力持籌達到一定程度時,往往會把股價的波動幅度降下來,以拉平市場的平均成本,減少其他投資者做短差的機會。此時,短期均線系統的無序震動幅度會相應減小,過陡的斜率逐漸降下來,均線之間的距離逐漸縮小甚至完全貼緊。當開始試盤和拉昇時,由於主力對股價走勢擁有較大的發言權,儘管每日盤中震盪不斷,但趨勢已成,而反映趨勢的均線系統自然也就會錯落有致了。均線的起伏,其實是反映了主力真實思想的階段性。如果主力控盤不充分,或只是想短期炒作,必然不會謀求對盤面的絕對控制,大量浮籌追漲殺跌的結果,就會造成股價波動中的無序性,從而使均線系統繼續糾纏不清,這種拉昇是難以孕育出“黑馬”的,投資者中線介入的風險也是很大的。正因為如此,股市上才有“牛股的均線系統必然優美”的說法。

4.在建倉階段,主力與散戶實際上是處於博弈的兩端,主力總是力圖製造種種假象,迫使散戶低價吐出手中的廉價籌碼。正因為如此,在底部區域的頂端,主力往往發佈種種利空,或者製造形態上的空頭結構,意圖使市場發生心理恐慌,主動促成股價下跌。這種下跌,表面上很難與“黑馬”形態失敗所構成的頂區分開來,但下跌幅度的深淺卻往往暴露出主力的真實意圖。一般來說,如果主力在下跌途中堅定持籌,並且繼續逢低吸納,則除非某些特殊情況出現,否則股價一般難以殺回前期密集成交區之下並維持較長時間。這是因為主力的建倉成本就在這附近,而他們當然不會容忍別人以比他們更低的價位從容買入。出貨形態則沒有這種顧慮。另一方面,在“黑馬”的孕育階段,這種震盪往往會多次出現,但隨著主力持籌的不斷增加,振幅往往會逐步收窄,其間如遇大盤急挫,更是考驗“黑馬”成色的大好時機。這種情況下,那些振幅很小的個股,主力控盤能力更強,日後突破上攻將只是時間問題。


由於市場各方的操作技巧在日益的交易中不斷地提高,一些傳統的黑馬形態也在不斷地變化變異。如大平臺整理突破等,成功的概率也在不斷地降低,因而,隨著市場的變化,又再轉化出幾種新形的黑馬圖形。

一、快速建倉的黑馬形態

一般來說,建倉階段是炒作一隻股票所經歷時間最長的,“橫有多長,豎有多高”正好是對這一情況的概括,但是在某些情況下,這時段被大大地壓縮,主力快速拉高股票價格,在短時間內建立了足夠的倉位,稍作休整後便展開了上攻行程。這種股票,由於拉昇的速度快,無疑給投資者帶來極大的利潤,但是在實操中卻只有很少人敢於跟進,或者是介入後心態不穩,只捉到了一小條馬腿,要提高收益,就要對這種黑馬形態的內在規律有較明確的認識。

這種黑馬不常見,主要是因為其誕生的條件較為苛刻,主力急不可待,是建立在幾個條件上:第一,該股必須蘊藏著市場尚不知曉的重大題材,足以支撐股價出現巨大的漲幅。否則,拉昇時的高成本就收不回來。第二,主力實力強大,作風要凶悍,要有通吃和對吸籌抱股有強烈的渴望。第三,題材將會很快兌現,或者有可能被洩露出來,為避免出現搶籌,需要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取得可能多的籌碼。對於這類股票,歷史高價根本就不放在主力眼中。如果該股的前期密集套牢區距底部不過50%。則主力也有可能在套牢區內吸貨震盪,可以使主力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吸籌。在分不清主力吸貨還是出貨的情況下,絕大部分的投資者往往選擇離場觀望不介入。其實,區分兩者,要結合股價飈升時的市場時機以及整理階段的走勢來判斷。

黑馬的拉高建倉時機往往與大勢走向缺乏密切的關聯。這是因為,拉高建倉的個股的題材是突發性的,它與醞釀已久的整體行情很難做到同步,所以,拉昇時機不是提前,就是拖後。但另一方面,黑馬的題材必然與行情焦點有關聯,否則無須拉高建倉,懼怕別人搶盤,題材的力度則必然超過目前行情的焦點。所以,在建倉一段後,必然會表現出相對獨立的個性,如大盤漲它不漲,大盤跌它不跌,因為它要藉此良機清洗巨大的獲利盤。有時候,儘管個股飈升時機大致與板塊整體同步,但板塊行情結束後卻仍能維持強勢。這種個股會更大可能地成為黑馬。

二、洗盤創新低的黑馬形態

洗盤創新低的股票,是多種因素結合成的。首先,洗盤時恰逢大盤連續走低。市場買氣極弱;其次主力吸籌時間極長,已經獲得大量籌碼,對股價有著絕對的操控力;第三,保密工作做得好,市場對個股的基本面變化一無所知,只有這種的才有可能在主力殺跌時缺乏買氣支撐,造成股價創新低。既然如此,股價創新低時的成交量必然極少,主力只用很少的籌碼就達到了殺跌洗盤的目標,而拉昇也極為輕鬆。

如何判斷一隻曾經創過新低的股票是有主力介入殺跌只是洗盤,還是在創新低後有新的主力呢?關鍵是看成交量能的變化。一般來說,如果一隻股票在前期有過強力的收集量痕跡,而在隨後的大盤的下跌階段,該股沒有放出過大的成交量,而且,在下跌行情的初段和中段是相對大盤較為獨立的行情,只是窄幅的振整理,那麼就是一隻強莊股。如果放量是在創新低後才出現,那就是新莊家進場。一般來說,主力建倉後股價之所以創出新低,並不是主力有意為之,而是發生了主力無法控制的基本面或者是政策面方面的變化。

三、逐步盤升的黑馬形態

這種形態的股票,往往是打著價值投資的牌子,它的坐莊人是經戰略投資人的心態來操作。如揚子石化,大商股份。這種長牛股的走勢,基本上表現為逐步盤升的黑馬。它們巨大的漲幅,基本是通過“上一臺階,整理一段,再上一臺階,再整理一段”。從技術上來看,除了底部的密集成交是主力的高強度建倉外,最終的飈升前的每一個拉昇波段,也可以視作主力繼續進行建倉的行為,而此後的平臺整理,則可視為洗盤。因而,對於這類個股隨著漲幅的不斷提高,敢於介入的人越來越少,籌碼會集中在主力手中。這種形態的股票,成交量的密集放出往往會有兩到三次,最大的一次在底部,拉昇途中會有一兩次。但如果長期走牛,此後的成交量應當趨於萎縮。即使有突然的放大,也不能持續,因為此時主力手中的籌碼已經穩定,成交量的放大隻是對敲或者是倒倉所致。考慮到成本問題,倒倉不可能長期。如果在連續縮量上行數個臺階後開始出現連續的密集成交,則要高度警惕。因為主力之所以甘願提高成本,目的是希望亂中取勝,通過大成交量吸引短線跟風客,從而能將其大單混在成交量中出貨。如果此時每日盤中均有股價呈極大跳躍性的大筆拋單成交,則這種概率極高。用看盤的話來說,就是一種叫“餓狼撲食”的分時圖。

對於持有這類股票的投資者,只要成交量沒有連續密集地放出,股價沒有出現連續大幅殺跌運作,就沒有必要拋出持股。當然,如果主力所依據的那個股票基本面發生了變化。也有可能主力奪路而逃,會出現無量下跌。

四、換莊的黑馬形態

當發生換莊時,新主力要以高於老主力成本的價格取得籌碼,因此必然是對該股發展前程充滿了信心。最常見的情況是老主力的實力有限,長期佔據著某隻基本面相對不壞的股票,卻又始終無力做高股價,漸漸想退卻,此時新主力大幅拉高股價,促使老主力迅速退出。當然,也有老主力主動的,拉高了股價後準備退出,而新主力仍然認為該股有較大的潛力可掘,便在高位接貨。

如果就潛力而言,前一種情況要優於後者,因為新主力接手時,該股炒作不充分,成本較低;而後者更多地需要大盤的配合,需要一種氣勢,否則老主力也沒有必要退出。但另一方面老主力在不明瞭新主力的決心情況下出局,一旦發現吸籌有力度,就會放慢了出貨;而後者的老主力出貨的態度很堅決,籌碼的換手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完成。所以,前一種情況下,新主力的建倉完結後會有較長的洗盤時間。以便把老主力的剩餘籌碼逼出;而後者的洗盤時間較短,只是消化前期的盈利盤。

如果想對接下來的操作以及趨勢有個清楚的瞭解,想學習如何看趨勢、資金、買賣點,識別莊家動向和主力資金流向,以及實戰操盤技巧可以關注本人交流學習!至少可以幫大家解決三個問題:短線買賣點問題;個股中線趨勢把握;選股難,買了就跌賣就漲問題。歡迎前來交流和探討,每天推送選強勢牛股思路方法!

筆者公眾平臺:韋淵譽

相關推薦

推薦中...